浅谈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摘要

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经济、文化间的交流,但同时也如同双刃剑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极因素,如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家之间的博弈及病毒式传播的公共卫生事件。近年来,全球最关心的公共卫生事件莫过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所带来的跨区域间高流动性,各国家、地区之间都形成了难以替代的经济链条。新冠肺炎疫情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得以快速传播,并在不断的传播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病毒变种,变种突破免疫的屏障并重新感染人群。本文通过对居民消费数据的分析,展示人们大致的消费情况、就业情况、收入情况等,进而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居民消费价格;公共卫生事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报的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殊不知,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常态的生活方式。2020年春运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疫情传播迅速,风险也随之增加。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各部门行动迅速,对具有传播性的病毒进行了有效的遏制,这也突出了近年来不断增加的综合国力所带来的。在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挑战,企业夹缝生存,许多企业由于资金链出现了断层,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为避免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硬性的政策。企业线下店面暂时停止营业,聚集类的活动也相应受到限制,对线下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随着店面暂停营业、活动相继推迟、经济持续性低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面临着重大危机,裁员活动也陆续进行着,人们的收入受到了影响,进而对居民消费造成了影响。

 1.2研究意义

  1.2.1改善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意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居民的消费、收入、生活和投资尤其令人关注。疫情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出行受限、物资紧缺和产品价格上涨,一部分区域的企业停工且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受疫情影响,受冲击最大的是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总体对经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随着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条件下,相关的政策会给经济、居民带来活力,对冲掉大部分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商品价格上升、居民消费信贷状况、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等变量对居民消费造成了什么影响,进而提出针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防范和对策。其次通过建立模型,选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阐述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对后续社会开展的经济恢复工作及消费行为提出对策,有利于我国再次面对疫情时更好得发挥XX职能、实现经济良好运转上发挥作用,同时也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黑天鹅事件”,特别是与疫情有关的事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及防治意识,提高企业、居民对风险的预防和资金的合理利用。

 1.2.2有效防控疫情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如果没能很好得控制住疫情,经济的发展将会在疫情严重区内受到限制,持续性的疫情与变种病毒在全球一体化下,传播与感染的速度逐渐加快。有效对疫情进行防控,是处于后疫情时代所要完成的事情。本文将通过各项的指标分析,结合分析,对如何进行有效防控疫情提出对策。

 1.3文献综述

在中国首先发现的冠状病毒COVID-19,而后由于人们对病毒的经验不足和全球化贸易的情况下,病毒蔓延至其他国家(目前仍无法追溯冠状病毒的来源),在英国发现的Alpha(B.1.1.7)、南非Beta(B.1.351)和巴西Gamma(P.1),印度发现的Delta变种等等。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有可能与此类型的冠状病毒共存且维持很长的时间,而在经济日益需求发展的情况下,既不能直截了当一刀切,又不可为了发展经济而放弃了疫情的防控。于是在中国总有一些地区时不时出现病例,这不仅仅关乎线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居民的消费遏制下去。

1.3.1国内文献在新冠疫情下的经济研究

何诚颖(2020)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中,将研究与“非典”进行比对,李柳颍(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分析中,使用问卷调查方式收回约950份问卷研究疫情后的消费行为,并使用Logit模型对预期收入、预防性储蓄动机、理性消费倾向等因素进行研究,得出预防性储蓄动机、预期收入减少、理性消费倾向是导致居民在疫情发生后改变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申文燕(2021)在讨论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中,主要基于动态CGE模型做研究,该作者首先构建了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参数、变量关系等,进而分别推导出具体参数的表达形式,模拟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孙世淼(2021)在研究新冠疫情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冲击中,使用了2000多家微观企业6年的财务数据,基于生产函数构建面板VAR模型。

  1.3.2国外文献在新冠疫情下的经济研究

MartinAmory(2020)开发了一个微观经济模型来估计保持距离对家庭收入、储蓄、消费和贫困的直接影响。该模型假设两个时期:一个危机时期,即收入下降时利用他们的储蓄来维持消费;一个是恢复期,即补充家庭耗尽的储蓄回到危机前的水平。WuShuiting(2020)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来研究与大流行相关的不确定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通过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XX消费、贸易差额和大流行不确定性指数对家庭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2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现状

  2.1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疫情给中国甚至世界都带来了空前未有的巨大灾难,冲击了整个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也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从武汉封城到湖北各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纷纷开启紧急防控,工人停工、企业停产、学生停学,全国人民开始居家分流和隔离。各种娱乐场所、大小学校几乎全部停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居民久居家中不外出,导致“宅经济”爆发。在这种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急转直下。

下表2.1为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及环比增长速度表。

dfca0b1ffd587b59bcda3a479838d53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下图2.1为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条形图

4323fff958e5fa9601e8a5fbcc4dbec9  图2.1 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条形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人均生产GDP为183449.9亿元,而2019年第四季度的人均GDP为247627.8亿元,一个季度下降了约26%,虽然后两个季度GDP都在增长,但离疫情前GDP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下图2.2为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速折线图

1969c8dfeb9be96e6a809cafceb8e852  图2.2 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速折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我们分析得出:2019年四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约为-9.3%,出现了自1992年季度GDP统计核算以来的首次负值。

 2.2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支出减少

疫情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全面消除,诸多企业仍然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市场风险骤增,失业人员在一定续增加,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都受到了影响:居民可支时期内将持配收入下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支出减少。

下表2.2为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表

表2.2 2019第四季度-2020第四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表

1f0a0dc1532995fe82eec7285a927f8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上表可知,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下降,由8561元减少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7105元,下降了约17%;第三季度虽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于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始终出于下降趋势,从6095元减少至4036元,直至第四季度才恢复疫情前的消费水平。

 2.3居民线上生活服务消费大幅增加

疫情期间居民都选择少出门甚至不出门,导致线下消费减少,线上生活消费大幅度增加。线上销售依托产品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服务多样化的特点,提高了消费粘度,引领了线上消费新时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民对购买消费品的需求也更多地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购物平台选择更加多样化,由传统的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繁衍到微信群、品牌官网、快手等第三方APP平台进行购物,同时随着学校线上教学、企业线上办公的开展,许多网络服务也逐渐兴起,比如在线学习课程、在线医疗咨询等。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仍有大部分居民会继续使用线上消费方式,这主要得益于线上消费的便捷性、选择多样化等。

下表2.3为疫情爆发后一年网上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比值

fae89617bec2f2f96bdcfc32219afa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网上零售额在2020年3-9月整体上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比疫情爆发前下降了很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2020年3月开始减少最为明显,后几个月虽有缓慢增加,但到年底也还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下图3.4为疫情爆发后一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值

图3.4疫情爆发后一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值

ac7d84f29d2273a715e78b40a75823b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呈增加趋势,从2019年12月我国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83%,到2020年12月,比重上升为30%。说明疫情期间,我国的线上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

 2.4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疫情期间,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主要体现为食品支出和医疗支出增加,娱乐服饰、交通等支出减少。疫情严重时期,各地区实行严格的隔离和管制措施。市场上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居民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减少了外出娱乐、服饰和交通支出。据调查,2020的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累计达39198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自2019年12月疫情刚刚爆发至2020年2月,仅三个月的时间,食品类支出就增长了3.2%。

下表2.4为疫情爆发后半年居民各类消费价格指数

9426d79db1fba057eb1d44791264f5ad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以上数据看出,在疫情爆发后的半年里,尤其是在疫情严重时期,居民居家不外出,对我国居民社会消费品结构变动产生了一定影响。食品烟酒类支出、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及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指数呈上升趋势,衣着类需求减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交通通信类消费价格指数在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居住等各类、生活用品消费指数无明显变化。

 2.5疫情对服务业影响较大

由于此次疫情传播迅速,防疫工作的难度较大,并且适逢春节期间,导致以消费为主的服务业出现店面被迫关闭、劳动力大量闲置、订单库存积压等问题,对服务业发展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娱乐、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冲击更为严重。

拿我国大众电影票房产业来说:2019年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为14.58亿元,而2020年为181万元,2019年票房收入总体约为2020年的8倍。就餐饮业来说,损失相对较少,在疫情期间部分餐饮行业可以通过外卖服务增加收入来源。2019年末我国餐饮收入为4824.6亿元。但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的餐饮业生意并没有像往年一样红火,全国各地无论大小餐馆都普遍停业。即使这次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在短时间内,人们外出就餐的机率依旧很低。疫情对餐饮业的整体影响有可能会持续到今后,在疫情得到全方位控制并稳定才会完全恢复。除了电影、餐饮行业外,旅游产品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2019年中国各地区的旅游业平均每日经济收入178亿元,全年总收入约为6.5万亿元,按以往各地区旅游业每年20%的持续复合经济增长率来计算,2020年旅游业每日经济损失就已经达到200亿元。

1.4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本文通过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图书馆中搜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前人的研究背景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2.历史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将新冠疫情作为定性条件,将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商品价格指数作定量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3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3.1居民的理财心理预期偏向保守

符晓(2021)等人对居民心理预期展开了问卷调查,收取有效样本512份,其中接近一半的居民根据疫情及收支情况做出了理财观念的改变,也存在少部分人是根据媒体影响而改变了理财观念。根据对本文的统计数据、居民的心理预期可发现,居民对疫情的扩散具有恐惧的心理,因此导致投资方式更偏向保守,甚至在消费上更加收缩。在开源与节流上,“开源”不易,但“节流”可能是一种更方便的选择,积累预防性资产,以便于应付不明朗的疫情局势。

 3.2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下降

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消费者的需求大幅下滑,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家庭调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民的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名义上下滑8.2%,实际降幅12.5%,较2019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17.9个百分点。除了居民的食物、烟、酒、住消费支出都有2.1%的增幅,其它各方面的消费都呈现出下滑趋势。这说明居民的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显著减少。第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少了5.7%,这是因为XX增加了对疾病的控制,在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和卫生保健方面。所以,与2019年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XX消费支出出现了轻微的下滑。居民消费和XX消费行为的影响,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较上年同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消费需求对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贡献-64.1%,拖累了4.4个百分点。

 3.3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

居民的购买习惯、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在疫情期间以实体店购买为主,包括生鲜配送、社区团购等,同时也会增加家庭用餐的数量,从而形成新的消费模式。这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卫生,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由于外卖、半成品配送等具有安全、健康、方便等特点的非接触服务,将会是餐饮行业的新一轮销售热点。同时,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也决定着这种新的购物方式与消费模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疫情推动了各阶层的消费方式,老年人开始上网,占据了网络用户的比重,随着疫情的稳定,网络教育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低。其中,中小学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满意度平均偏低,保持在3%,造成了66%的中小学不愿使用网络教学;这表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量”的扩大到“量和质”的同步增长。

从各种数据的对比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仅在短期内的冲击,从长期看,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影响,人们会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出门戴口罩、互联网平台上消费、线下店的消毒清洁、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变、储蓄与消费的平衡等等。

 4后疫情时期恢复消费的对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的消费由影响较大到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转变,进而适应可能存在的一段长期的

“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的影响不仅包含生活方面的消费方式,例如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消费比例分配之间、增值品与消耗品之间的优先级别等,也影响着居民养成更加规范的卫生准则,例如勤洗手、勤消毒杀菌、戴口罩等。但新冠肺炎疫情也并未对所有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部分行业甚至在这次疫情中反而积累了许多经验。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行业如外卖、线上超市、线上教育机构、线上教育平台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造成影响最大的实体企业也并非均“落幕”,疫情也给了实体企业上了一堂“财务”课,即选择良好稳健的运作方式而非多重杠杆的资本堆积。总而言之,新冠肺炎疫情从上到下都改变着国家、企业、个人的行为方式,从这次疫情开始,许多人都重新重视起预防性资产的重要性,也对以后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了一定的经验及预防措施。针对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结论整理了相应的对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4.1强化XX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XX、企业与居民的消费、投资方向将会根据疫情下而发生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15日,全国已有8000多家企业破产,2018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只有2000多家和4000多家企业倒闭,很多公司都出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无法为企业持续注入资金等,但在当时很多互联网机构,如知识付费、抖音直播、线上教育机构等都出现了良性的增长,而大多数非轻资产型的公司基本都面临着转型以对抗种种隐性风险。71.07%具有转型经验的企业在这次疫情后进行了战略转型,而没有转型经验的企业在疫情后也有将近35%的企业进行转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以往的转变经验,使得他们在未来面临环境变化时,更有可能采用转变策略,而在面对疫情的压力下,也有部分未有转型经验的企业纷纷进行了转型。促进企业逐步完善资金流、产品等,加速供给侧的改革,让消费者有信心、有能力消费,且有效控制疫情,是XX把控消费大环境的基础。

 4.1.1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

我国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境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产业链有可能受到负向的冲击,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需求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防控阶段,我们要谨慎对待中国的短期发展,要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注重三个方面需求的发展,从消费的角度上,要注重保护就业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等问题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也要注重消费者的真正的需求,从生产者的角度去改善产品的问题;在投资的角度上,要注重产业的平衡点及泡沫的堆积,改善资金空转等问题,加大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出口的角度上,由于各个国家的疫情政策不统一,需要注重其他地区、国家的产品需求,需要做好进出口防护措施,防止引入外来病例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但新冠疫情并未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长期的影响,市场机制将会带来自动调节的空间,更好地发挥XX其政策的作用。

 4.1.2采取刺激消费的措施

由于国内疫情总体上趋于平稳,消费者的购物意愿也在逐步上升,各地也逐步转向了经济的恢复,不少地方都在用消费券来促进消费。从经济理论上讲,发放消费券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收入,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一定的折扣和消费券的倍增效果能拉动起整体的消费规模。其次,为了迎合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很多平台在2020年“6·18”期间都会推出免息优惠。最后,XX也需要对旅游业进行扶持,帮助旅游行业渡过难关。例如浙江省调剂1亿元人民币为当地企业过渡困难时期,北京市投入3.45亿元人民币,用来帮助当地的旅游行业。当国内疫情稳定在一定程度后,开放的旅游环境也将会带来巨大的消费。

4.1.3加强疫情的防控

境外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国在当前的疫情控制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松懈,要在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强化防控工作。疫情的稳定对居民的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国内疫情的暴发对中国居民的消费信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了消费的大幅下降。在这场大流行中,很多产业都陷入了低谷,比如电影产业,电影院已经关门了半年,至于什么时候开门,还要看各地的疫情。所以,只有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才有信心消费,才有机会恢复。

 4.1.4加大市场产品的监督力度

提高产品品质,强化市场监管,所谓的“商品”,不仅指普通的实物商品,也指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商品,如旅游景点、电影等。要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地推动企业的创新,使广大的居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更好的产品。针对假冒商品,XX有关部门要制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假冒产品的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并要求相关部门对xx行为“零容忍”,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4.2规范后疫情时期的卫生治理

结合指标与Eviews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可以导致经济完全受到损害,也就是说,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影响有限。数据显示,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会改善其储蓄的分配比例,例如减少支出以增加可支配收入,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下降,但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是预防性做法,居民通过减少支出,被动地提高了消费能力,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能恢复到原来的消费规模。但恢复到原来的消费水平是需要具备对疫情完全防控的情况下,只有在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消费者信心才能得到提高。我们应该从规范整体的公共卫生标准及规范居民卫生行为作为切入口。

 4.2.1规范公共卫生标准

面对国内普及更为完善的公共卫生环境,增加在场所的自助消毒和检测设备,追踪疫情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情况,保持常态化防控;面对国外严格进口消毒、货物检测、人员流动等。注意在不较大程度影响经济的情况下进行限制,例如在对类似的公共卫生治理事件,严抓地方“一刀切”,即完全杜绝人员流进,既要做到常态防控,也要在不较大影响经济、民生的情况下执行。

 4.2.2规范居民卫生行为

注重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常态化防控阶段仍需要注重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不可松懈对待,做好口罩、消毒等用品的准备;制定良好的资金使用比例,结合自身状况将不良的消费观念进行改善。

 4.3提升疫情下居民的防控能力

由上述指标的趋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指标并非完全处于下降趋势。中商消费指数的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在2020年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居民的支出减少,总体的消费也减少,人们开始改变收入与储蓄的分配比例,更注重于将其收入转变为储蓄而不是支出,也就是说,预防性储蓄增加,逐步变得更为理性的消费。在中商消费指数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中,2020年全年基本呈现上涨趋势,这意味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居民在面对不确定、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消费、理性消费,从而增加了预防性储蓄。而在这些基础之上,更需要提升居民的防控、理财意识,让居民理财方式、消费信心得到保障,并建立大数据应急体系,提供居民更安心、更全面的保护。

 4.3.1提升居民的防控意识

国家、居民应设置相关的计划以防止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例如国家可以在公共场所配备有关的防护用品、规定聚众场所的安全防护等,通过提高企业、XX单位等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监督群众的日常防护行为。

增强金融观念,合理安排资金分配。居民应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念,从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的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理财能力。在进行投资时,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目的,学习如何把资金投入到各种金融

产品中,通过不断的投资实践,树立和提高自己的理财理念,以达到科学的规划。

4.3.2提升居民的理财观念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XX和有关监管机构应该适度放宽对金融创新的管制,为金融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要不断地创新抗疫理财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我们应当积极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理财和网络在线理财,鼓励在网上理财产品上持续创新,为受疫情影响程度不一的地区、家庭状况不同的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4.3.3建立大数据应急体系

建立专业的数据应急体系,构建基础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选用大数据通用平台产品,整合核心要素以获得更高效率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实战化的数据运行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运行机制,并以运行维护、应急演练、战时征召为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柳颍,武佳藤.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分析[J].消费经济,2020,36(03):19-26.

[2]何诚颖,闻岳春,常雅丽,耿晓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05):3-22.DOI:10.13653/j.cnki.jqte.2020.05.001.

[3]申文燕.“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1.

[4]于静,朱世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时代金融,2020(34):35-38.

[5]李帅,张强.新冠疫情对美股行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与监管思考——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与五因子模型[J].武陵学刊,2021,46(05):48-57.

[6]傅志华,王志刚.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对策[J].财政科学,2020(04):33-40.DOI:10.19477/j.cnki.10-1368/f.2020.04.006.

[7]孙世淼,朱道阳,王康.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冲击的测度与分析[J].调研世界,2021(10):61-70.DOI:10.13778/j.cnki.11-3705/c.2021.10.008.

[8]袁晓玲,李彩娟,王非.疫情下居民消费动态变化分析与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31-39.

[9]栾浩,张晓青.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0,43(05):1-9.

[10]Wu S(2020)Effects of Pandemics-Related Uncertainty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Evidence From theCross-Country Data.Front.Public Health 8:615344.doi:10.3389/fpubh.2020.615344

[11]Martin,A.,Markhvida,M.,Hallegatte,S.et al.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COVID-19 on HouseholdConsumption and Poverty.EconDisCliCha 4,453–479(2020).

 致谢

本文的立题、撰写和修改均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倾心指导、多次反复修正和细致辅导,谨此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导师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和激励我。在此谨向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谢意。经过几个月来广泛地搜集资料,参考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写出了该篇论文。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深感自己学识肤浅,在分析问题与提出解决问题时不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恳请老师的批评指正。在此我还要感谢学院的诸多老师,他们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让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功底。不但给了我学业上的指导,而且也给了我生活上的启发,这会使我终身受益。

浅谈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浅谈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1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51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2月17日
Next 2024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