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对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逐步提高,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正在进一步的扩大,已经发展成为日常的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中西药都是能够有效地结合使用。如果中药处方不合适,还可能会直接降低合理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效力,增加药物的毒性和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必须及时了解和理解更多有关健康和药物使用相容性的知识和信息。常用药物。为了避免不相容性和保证临床药物的安全性,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般禁忌症。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用药;配伍禁忌
1.中西药的配伍现状
近年来,中西结合疗法由于其明显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它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中不是很受欢迎。传统医学本身的兼容性和实用性基于中医诊治理论。根据症状发展的基本过程,不断评估疾病,并添加或去除药物以调节身体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医学技术,分子技术和纳米技术领域,西医学正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展。中药和其他西药的相互结合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治疗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妇女和少年儿童的主要临床和治疗部门,例如治疗面部受伤和皮肤肿瘤。其中,大多数内部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代谢和其他的外科手术,包括急腹症。治疗伤口等与中中药或其他西药结合使用的临床试剂和治疗方法中西药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一种主要是家庭药物的结合使用,另一种主要是与家庭药物疗法的结合使用。它可以包括多种的剂型,包括中药片剂,片剂,颗粒剂,汤剂,口服溶液剂和口服喷雾剂。给药的途径,胃肠道和鼻腔的营养,肛门滴灌灌肠和其他皮肤粘膜的外敷物,药浴,呼吸道,芳香护理疗法,气雾剂等。其他皮下和肌内的穴位,例如血管注射,静脉注射和对当归的附加注射。植物维生素用于治疗面瘫等,兼容的试剂和方法,中西医患者可以结合使用来自同一种处方的食谱,不同的食谱不同。该试剂和方法可能意味着将一种或多种的药物或者是不同营养来源的植物与一种或多种西药的处方中结合使用,但不是一种,而是在一种中西药的处方或另一种西药的处方中以相同的一种给药途径结合使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
中药与其他西药的合理搭配和相容性提高了糖尿病临床的疗效,同时大大减少了其他西药的非法使用,减少了西药配伍引起的药物毒性和副作用,并且极大地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不当的中药相容性配伍会严重影响糖尿病药物的临床治疗和效果,导致严重的药物毒性和副作用,并且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如何保证中西药相容性配伍的合理和科学性,保障了患者的利益和用药安全[2]。
2.1.药物协同作用
中药中的麻黄碱,木瓜和其他止汗剂不应与布洛芬,阿司匹林或其他水肿或止痛药合用。含麻黄的中成药不能与强心苷(包括洋地黄)合用。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麻黄碱会增加β受体的活性,从而刺激心肌收缩,增强心脏,并且在摄入后会导致心律。心律失常症状: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加哮喘的疗效,但增加副作用的频率,并可引起头晕,头痛,心律不齐等症状。它需要减少。罗布麻、夹竹桃中含有强心苷,其不能与洋地黄类强心药物联合应用,否则,可能导致数字中毒。石聚民,石膏和龙骨等药材富含钙离子。强心苷的组合可改善心肌收缩力,抑制钠离子,钾离子,三磷酸腺苷的活性,并对强心苷产生毒性。胖子一个。六神丸和射香保心丸等中药不能与新露平和奎尼丁等药物合用。否则,可能会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3]。
2.2.药物拮抗作用
包括甘草和麻黄在内的专有氯丙嗪类中药不能与其他安眠药同时合用。因为麻黄碱类药可以直接降低其他安眠药的兴奋作用,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直接影响其他安眠药的治疗作用。它的中成药可以与甘草麻黄和氯丙嗪等其他中成药的专利组合同时使用。首先,麻黄碱类药促进了肾上腺素能与中枢神经传导介质的结合和释放,从而明显增加了β和肾上腺素α受体的活性,氯丙嗪类药具有出色的肾上腺素α受体对血管阻滞和抑制作用,从而明显增加了血压。这种作用导致了显着的血压降低,削弱了甘草和麻黄碱对大脑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并且有可能导致了血压明显降低的临床症状。含有氯丙嗪甘草和麻黄碱鹿茸的氯丙嗪类中成药,如鹿茸安胎膏和健脑补肾片,不能与其他降糖药(如苯乙双胍)同时合用。这主要在药理上是因为前者明显增加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了患者的血糖,并且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后者对糖尿病患者的其他血糖控制无益的血糖控制药物的实际临床应用和疗效。
2.3.增加毒副作用
桃仁、银杏、枇杷仁等中成药不能与吗啡、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其他麻醉抑制药物、镇静药物、止咳药物一起联合应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中枢抑制药物都可能具有明显的呼吸中枢抑制剂的作用,可以一起联合使用。它们可能会直接引起人的呼吸功能不足,肝脏和其他肾脏的损害。另外雷公藤和牛黄不应与其他氯霉素一起联合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可能具有明显的骨髓中枢抑制剂的作用,导致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增加或减少,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导致严重的血小板紫癜。另外包括雷公藤和牛黄在内的一些中药不能与其他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剂性质和作用的药物一起联合使用。这主要是因为雷公藤和牛黄等中成药可以帮助改善骨髓中枢抑制剂的性质和作用[4]。
3.中西药合理使用
3.1中西药合理使用原则
原则上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各种结合中西药不仅可能会直接造成该各种药物的能量损失,毒性和产生副作用的可能性增加,而且由于使用该各种药物的拮抗性和不相容性也会直接削弱其他药物的作用。中西医药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方法应基于中西医的结合临床基础诊断和中西医的结合临床基础药理学。我们应该以最大化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基础知识和方法为治疗指导。它的理论应该基于古代和现代中外结合临床医学的实践和临床科学的技术成果。先进的跨中医学科治疗技术被广泛地用作是最大化中医,西医,中医和传统西医临床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对特定的临床类型和问题的治疗进行综合诊断和分析,我们为众多的患者量身选择了最佳的西药治疗和方案,我们为患者所获得的医疗收益远远超过了西医和传统的中药,而且远远超过了传统西药。我们认为西药的治疗和方案是快速,有效的中医和西药结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实际上在甲方医院治疗西药是主要的方法,当甲方治疗快速有效时,禁忌西药的使用。如果中药和西药方法有效,则应根据效果的优缺点,毒性和副作用的程度,整合效果的时间长度以及方便。综上所述,合理使用中西医原理[5]。
3.2.中西药合理使用方法
在合理使用中药和西药的指导下,我们必须适应当地的疾病,人和条件。根据疾病各个阶段的病理变化,逐步合理选择中药和西药。内用药,内部和外部静态和动态结合使用。
3.2.1.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首次使用不良或无效的药材后,他们转用西药或在使用西药时禁忌使用,或者由于健康问题,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西药的困难。首先,使用中药改善总体状况并控制胃肠道反应。为以后使用西药创造条件。例如,患有肾病综合症的患者首先使用香砂六君子和魏江妮汤来提高食物摄入量,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增加尿量并改善血液中的氮含量,使用西方药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2.2.先用西药,后用中药
最初使用西药对中药无效或无效。或使用西药是有效的,但由于毒性和副作用而停止使用中药。首先,使用西药控制症状,然后使用中中药增强治疗效果。
3.2.3.互代用药
为了防止或有效地减少类固醇类药物在副作用后的毒性和其他副作用,请选择或使用与具有相似或调节作用且几乎都没有或完全地没有毒性和副作用的替代类固醇类药物。例如,雷公藤具有相似的抗炎和免疫功能调节作用,而且它没有类似糖皮质激素和类固醇的毒性和副作用。停止用药后,没有反弹反应,即使疾病复发也能起作用。例如,可以使用红斑狼疮和激素的组合来维持激素水平,在逐渐悬浮激素后,可以单独使用类胰蛋白酶[6]。
3.2.4.互补用药
选择最佳,遵循最佳,利用其缺陷,使用双剂或多剂的药物。外部因素例如,用于慢性肺源性气管炎和心脏病的急性反复发作的主要传染原外部因素包括感染细菌和各种病毒,而内部的因素主要包括对气道的保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例如当单独地使用抗生素时,抗生素仅对防止细菌感染和病毒有效。传统中药可以消除银河系,蒲公英和板蓝根中的热量,可以中和,而不仅仅是控制。
4结论
随着人们对中药作为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中药作为药物与其他西药结合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了有效确保药物临床医学的有效和科学性,医生不断地研究和了解药物的药理学,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临床试验中,中西医必须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其中包括物理,化学,药理,剂量顺序,给药时间,给药方式以及各个患者之间的差异。一个组合的应用程序需要在术语上进行全面考虑。了解中药和与西药相容性的禁忌症,掌握相容性原则,达到最高相容性,谨慎使用药物,达到完美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安全合理,有效和减少治疗的目标。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生活就到了尽头,回想往事感觉刚进大学仿佛还在昨天。
本课题是在XXX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老师用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我找到了课题设计的方向,使得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够正常的运作下来。老师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严于律己的做人原则和克己奉公的敬业精神,将是我这一生中所学习的目标。在我毕业设计期间,XXX老师在学习、生活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怀和鼓励。从论文选题到最后论文的撰写,都做了悉心的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完成之际,借此机会谨向尊敬的指导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的写作中,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悉心指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还要感谢化妆品技术专业的全体老师,感谢他们对我的培养,使我在大学这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至此临别之际,衷心祝愿同学和老师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
[1]吉建,张虹,吕艳艳.PDCA管理在提升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合理性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01):129-132.
[2]阿依努尔?吾布力卡斯木,努尔曼?伊不拉音.浅谈中西药合用的合理配伍及其禁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77-178.
[3]寿晓嫒,闵慧,薛小荣,胡斌.2017—2018年西安市第四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8):2519-2524.
[4]刘永辉.临床中西药配伍及其他常见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6):5-7.
[5]甘国保,雷招宝.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9,16(05):817-820.
[6]孙秀川.多种西药合用后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8):72-7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