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中国的崛起异常迅速,其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与中国建立邦交的国家也逐渐增多。汉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建立起不同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随着学习汉语的国外市场的扩大,对外汉语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以语言机能为中心的对外教学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中华才艺是其创新的重点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才艺各具特色,本文以蒙古舞蹈为例,在舞蹈中融入大量生活元素,着重浅析中华才艺的内涵、其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试图解释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中华才艺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中华文化的战略价值,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华才艺;对外汉语;蒙古舞蹈
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逐渐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的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开设中华文化课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才艺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才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才艺的教学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开设中华才艺课程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也有助于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汉语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身的文化感染力也让更多的汉语学习者为之着迷。他们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感兴趣,更是被中华文化所吸引。本篇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华才艺的概念及其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华才艺。第二部分为中华才艺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阐述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对中华才艺教学的建议。第三部分为蒙古舞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以求为中华才艺教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中华才艺的概述
(一)中华才艺的含义及其与对外汉语教育的联系
中国文化广博高深,其中中华才艺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它凝聚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结成人类文明智慧的硕果,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荟萃,将中华文化推向了世界。
中华才艺最早是由中国古代时期在教育过程中所提出的“六艺”中衍生出来的,包含了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之精髓,具有诸多地方色彩。更确切的说,中华才艺即是有别于他国的、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特色的,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特有风貌的才能、技艺与艺术。大致上可包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中的舞蹈、曲艺、相声、书画、武术、太极拳、中国民间手工艺及中国传统器乐等等——这是刘璇与2012年著作的《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传播》一文中关于“中华才艺”的定义。
中华才艺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对外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契机。中华才艺的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比如剪纸教学、书法教学、乐器教学、舞蹈教学等等一些列带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才艺教学,这些教学是让当代新生人才的文化素质通往更高一层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大的意义。
研究表明,大多数师生认为开设中华才艺课程非常有必要,且大都积极选择所设课程,其中剪纸技能居于榜首,其次为国画、京剧、太极拳、武术等项目,能体现中国国粹与民俗文化的项目特别受欢迎。中华才艺的学习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中华才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汉语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有着很深的联系。
(二)中华才艺的分类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内涵和层次也有所变化,在这其中中华才艺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特质,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时期,中华才艺也有不同的特点,具体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依据表达形式划分,中华才艺分为语言类、声乐演奏类、手工制造类、歌舞类以及其他这五种表达形式,每一类不同的中华才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1.语言类
语言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对情绪进行表达的一种实际操作过程。在这类中华才艺的表达过程中,需要对语言和文字有精准的概括,合理的运用在表达的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简练程度,这也是对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描述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语言类才艺展示的过程中需要既吸引观众的兴趣,又体现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通过相声、小品、快板、诗朗诵等方式呈现出来。
2.声乐演奏类
声乐演奏类的表演形式,也是通过声音或者乐器的方式表达情绪的一种形式,乐器类的演奏形式需要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下的乐器进行演奏,其中还可以融入中国独特的舞蹈形式,比如古筝、琵琶等丝弦乐器的吹拉弹唱。与中国传统形式的舞蹈结合在一起,能体现一种独特的意境,更有利于展现中华才艺的独特魅力。声音类的才艺展现形式包括戏剧、民间歌曲等,还可以融入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与相关技巧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声乐类的才艺可以通过更具体的形式比如舞台剧的方式将中华文化更为立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歌曲的展示过程中包括民歌、流行歌曲、京剧等表现形式,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关键体现。
3.手工制造类
在手工制造的过程中,可以与古人传承下来的手工制造形式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手工制造在民间传播的更加广泛,也有更好的表现形
式,比如剪纸艺术、刺绣艺术、中国结等,都是在民间传播范围较为广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其中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这一类中华才艺的表现过程比较简单,操作的过程也不需要太多辅助工具或者材料,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能够更好的融合中华才艺的形式。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中国的手工制造行业会走向世界,以及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为中国结以及中国剪纸等文化表达形式买单,这也说明中国文化正在慢慢走向世界。
4.歌舞类
在通过肢体表达传达实际的动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较为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并且通过表现形式的办法可以让人们与中华才艺的距离感降低,拉近与中华文化的距离,肢体表达类可以通过武术、太极等方式展现出来,其中最具有民族性的表现形式就是舞龙、舞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让人们产生较为深刻的兴趣。肢体表达类中还包括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每个民族都可以展示出独特的地区性,增多人们对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得中华文化更有魅力,比如蒙古舞、新疆舞等表现形式,本文选取蒙古舞为例,能够对中华才艺的表现形式有更好的了解。
5.其他形式
中华才艺中的分类中还包括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就是特殊类的表达形式,这一类表达很难明确的分类,比如棋艺类、厨艺类、中国麻将、太极扇、皮影戏等。这些也是中华文化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沉淀下所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是无法在教学课堂中加以展示和演练的,需要通过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而逐渐得出结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现出中华才艺的独特性,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形式是尤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华才艺得以展现的依据。
二、中华才艺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对外汉语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性质是要尽可能向外国人传授更多的汉语知识,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具有国家性和民族性。所以,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明确,中华才艺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涵盖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成就,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体现形式。在中国语言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其中涵盖着很多无法用其他语言进行概括的词汇以及思想,这都是中华
才艺的独特魅力所在,比如中国的茶在其他一些国家的语言表达中没有单独的词汇,比如在葡萄牙语对茶的表述过程中,直接用音译的方式来表达,这样不但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让学生们明确词语的意思,也会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这个词语的由来和背景等。所以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使得很多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使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最大程度上激发外国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中华才艺的传播和讲述过程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带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更多动力。
中华才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传播教学的理念,也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有效的宣传,中华文化的历史深远,内容丰富,在教学中还有累积的过程,也是中华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体现的过程,在中华民族点滴积累的过程中,传播的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加深远,这也是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意义。
1.中华才艺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传播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华才艺的推动之下也更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近年来,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断的有外国人想要学习中国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慢慢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体系。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语言传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华才艺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中华人民从古至今的智慧结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中华才艺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问题,并且还可以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们吸收的质量,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吸收和理解,也能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体会,不但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一些枯燥的词汇,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课堂成果进一步展开。
2.中华才艺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并且是在由无数的中华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内容,涉及到很多领域,
是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在中华才艺的传播过程中包含着很多种类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太极拳,乐器等都能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华才艺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艺术形式也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得文化传播背后包含中华民族舞蹈以及乐器等表现形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关键所在,在中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形式之一。在中华文化进行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才艺可以有其独特的形式,让文化传播的更加顺利,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3.中华才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才艺的传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为中华才艺并不是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力量,在中华才艺传播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支撑的,也有很多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的体现形式,其中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丰富对外汉语教学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更多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原本枯燥的语音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这也是文化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让中华才艺发展的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实际操作过程。
(二)才艺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才艺教学相比其他教学表达方式而言,不注重书面感,而重在肢体动作,所以学生们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才艺教学并不需要像汉语语言课一样,对每个字每个词都需要展开研究。学生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没有引起应用的重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吸收程度,也无法感受到中国歌舞背后所包含的知识和中华文化。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课堂的吸收和理解,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缺乏课堂表现形式,对课堂的舞蹈讲述过程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教师
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才艺教学在其中并不是主要的课程形式,可能会造成师资不足的现象,对课程内容以及知识的表达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无法传递出舞蹈教学的专业性,通常会采用与新媒体教学设备结合的方式,
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舞蹈的魅力,但是毕竟视频播放的形式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所以老师自身的局限性也会影响课程的表达,对外汉语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3.课程
课程设置单一,形式简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中舞蹈的部分样式较少,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且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选择,只能根据老师的能力来决定课程的多少。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大多教师仅仅将重点放在了舞蹈的肢体动作上,按照自己学到的交给学生,完全没有创新,不考虑关于舞蹈历史的教学,和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更多的时候只是将其当做一门技能课,而不是学生体味艺术的殿堂。
考核简单,流于形式。真正的才艺教学需要常年的功底,学好比较困难,考核起来没有统一标准,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难以量化。有一些学校开设中华艺术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放松娱乐的功能,这些汉语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华才艺的技能,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没有了意义,也达不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4.其他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才艺类课程需要充分展示出自身的魅力,所以对课堂中的辅助设备要求非常高。现阶段存在多媒体设备缺乏的现象,多媒体设备在当代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才艺课在课前准备部分还有待提高。
(三)才艺教学的教学建议
1.学生
在舞蹈教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最好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之中,这需要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对上课即将涉及到的问题进行预习,这样能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的配合老师的舞蹈教学,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也能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在课堂结束之后,需要根据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主动学习有关的舞蹈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们愿意主动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出舞蹈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对中国歌舞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和展示的机会,这样也能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个人专业技能。
2.教师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起到了关键的主导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多的加强对舞蹈知识传播的内容,这也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所在。老师对舞蹈的掌握程度会对学生的吸收和理解有最为直接的影响,也会在最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由于舞蹈教学是一门刚刚起步的学科,所以发展过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很多老师对舞蹈理论和表达都没有做到完全理解,这对学生学习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强舞蹈教学表达的能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价值。所以加强教师的培训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对舞蹈教学的老师需要定期展开培训,这样可以提高老师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师的能力,从而使得课堂水平有更大的提高,课堂价值也能够更好的得以体现。只有老师对舞蹈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之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对自身的职责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也能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了解中华文化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使才艺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3.课程
在对才艺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中文文化的兴趣,在国内很多学校逐渐开始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和认识,使得中文的教学得到更多的认识,并且这门学科自身有着独特性,还背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这门学科需要不断完善,对专业性的知识也需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才艺课堂的改善情况可以根据调查问卷问答的形式进行统计,这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情况,对舞蹈学科的设置会有更大的帮助。在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华的舞蹈,所以这门学科的开始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也能更好的丰富才艺课程的内容,推动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学校还可以融合地区特色设置不同的课程,在其中也可以包含更多少数民族的影响因素,在充分尊重留学生意愿的情况下,把学科建设的更加完善具体。
4.其他
在舞蹈课程展示的过程中,需要使实践和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基础上需要立足于知识与实践的协调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理论知识传播以外,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对学生关于舞蹈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考验形式。在传授的过程中需要以应用的形式为主导,结合实践培养和创新的能力,课堂的内容和环节也需要与学校有所结合,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如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舞蹈课程的表达形式,为每一间教室配备独立的多媒体软件,更好的与课堂形式结合起来。建立不同大小的舞蹈教室,通过
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舞蹈,也能增加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中华舞蹈的独特魅力。
三、蒙古舞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蒙古舞的肩和脚的基本动作
(2)通过蒙古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蒙古舞的基本特点,感受蒙古舞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对象:留学生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影音资料,蒙古服装
(二)教学流程
1.准备活动
师生问好,完毕后,带领学生们做准备运动,(包括基本关节训练,胯关节训练,腰训练,)运动时间为五分钟。
2.导入新课
(1)播放准备好的图片:大草原,蒙古包,蒙古服饰。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吗?
生:蒙古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蒙古族的风光!(重新放一遍图片,并依次讲解图片上的内容)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蒙古舞的音乐呢?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蒙古舞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舞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动作多以抖肩和绕腕来表现蒙古舞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蒙古舞是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属于中华才艺歌舞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喇叭叫和萨满宗教仪式中的原始歌舞,程式严谨而规范,具有清洁和人物,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种类有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查玛舞、科尔沁博舞等,它那苍劲雄厚的艺术魅力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将人们潜藏在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蒙古人是天生的游牧民族,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
大草原,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其居民天性豪爽不羁,善于骑射之技,所以他们的舞蹈里自然而然增加了很多摹仿骑马和放羊的动作,浑厚、含蓄、舒展而豪迈。作为马背上的民族,由于草原环境的影响,而对生命这种自然运转格外敏感。蒙古舞的发展轨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神秘,蕴含着中华人民的丰富内心底蕴。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蒙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
3.讲授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蒙古舞的基本的动作吧!
让同学们站起来,并插空站好。
(1)基本肩的动作:硬肩,双肩,耸肩,笑肩,碎抖肩。
(2)基本脚位:平步,垫步。
教师一边播放舞蹈视频,一边示范,并让同学们跟着一起做。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4.巩固练习
(1)穿服装
指导同学们穿上课前准备好的蒙古舞衣服。
(2)小组比拼
四个人为一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按照顺序依次到前面表演舞蹈动作,由其他同学投票给最好的一组,并拍照留念
(3)全班练习
由教师领着同学们一起跳三遍,并配上音乐。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蒙古舞的风采,也学习了入门的蒙古舞,其中主要学习了5个肩部动作及2个基本脚位,大家在课下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查找一些蒙古舞视频跟着学学。或者有时间的话跟几个好朋友一起去蒙古旅旅游,你们一定会不虚此行的!当你们学习累了的时候,不妨站起来跳跳基本的蒙古舞,放松放松自己,也活动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对我们的身体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作业
同学们在课后复习5个肩部动作及2个基本脚位,下节课随机检查。
结论
中华才艺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汉语知识课的重要补充,是中国文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课的重要考查内容。在对外汉语的教育过程中,中华才艺的有关内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也能够让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刘伟乾,贾卓超.关于来华留学生中华才艺课程情感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4,(4)7-11.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竺.浅谈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及应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9)4-7.
[4]谭薇.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华才艺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
[5]王红.论对外汉语专业中华才艺研习课程的教学策略[N].读与写杂志,2012.
[6]肖莉.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佳木斯大学学报,1994,(4)3-4
[7]许霓.中国传统舞蹈的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7.
[8]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2011,(7)13-17.
[9]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
[10]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5)
[11]陈宏.吕勇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2]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四年已接近尾声,这四年中我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得到了深厚的友情、师生情。
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李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有她帮助我完成论文选题、论文框架等内容并耐心指导,才使得我的论文可以顺利完稿。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