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设舒缓放松的就餐环境,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C市Y园为例进行研究,对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时机、指导内容、指导方式、指导效果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在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幼儿一味地被要求进餐速度而没有愉快放松的情绪体验,使得进餐活动成为了一个相对紧张的活动环节。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小班教师指导幼儿进餐活动的现状调查,明确教师指导时机、指导内容等一系列指导行为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幼儿园进餐指导的有效对策,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帮助幼儿园提升进餐活动质量。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活动;教师指导;现状及对策

 引言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进餐活动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每一次进餐活动,不仅对于幼儿,也是考验教师们职业素养的时机。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阶段的阐述,表明幼儿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和发展机能极其迅速的时期,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发育和发展,对于幼儿安全感的形成、乐观态度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时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幼儿园小班幼儿,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由于刚刚脱离家庭的陪伴和保护,幼儿园是一个跟家里完全不一样的、很陌生的环境,所以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幼儿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养成。幼儿的进餐活动包括三餐及间餐,都是幼儿教师很好的教育机会,一个舒缓放松的进餐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产生稳定的情绪,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在一些幼儿园里,幼儿教师会把重点放到幼儿的进餐速度上,这时教师的进餐教育以及指导行为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等待发现并解决。

 一、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

  (一)进餐活动指导时机

1.进餐活动前

进餐活动不仅仅指进餐进行中的行为表现,进餐之前的各方面准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时机,Y园小班王老师会在进餐活动开始之前就给所有的幼儿进行不可缺少的食育教育。

2.进餐活动中

进餐活动中,是整个进餐环节的核心,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在幼儿进餐活动进行当中,对其实施适当的、正确的指导。Y园小班王老师会在进餐活动中找到适合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进餐活动后

用餐结束并不代表进餐教育的结束,Y园小班王老师在进餐活动结束后也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教育,并带领幼儿进行餐后散步。

 (二)进餐活动指导内容

1.环境指导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消化腺的分泌,激发幼儿的用餐欲望,由于进餐活动是幼儿一同进行的一项活动,幼儿在进餐活动进行中也能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帮助幼儿积极适应社会,让幼儿在放松的、舒适的环境中,以良好的、愉悦的情绪进餐。因此教师在进餐前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放松的环境。

幼儿园小班幼儿对于食材的认知和营养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就需要教师事先了解当天的食谱,在我实习的班级中,会有两个教师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为幼儿介绍当天的食材及营养价值,在介绍时,教师会用勺子将每一个食材舀出来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这样直观地给幼儿带来的知识会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用餐欲望。

2.行为指导

(1)餐前盥洗

餐前的盥洗是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求教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在笔者所实习的幼儿园小班中,幼儿在进餐活动之前的盥洗环节中,常规在慢慢地形成,一位老师在教室里照顾好幼儿,另一位老师注意幼儿上厕所洗手的安全,从第一个幼儿洗手到最后一个幼儿洗手,无论多久,教师无一遗漏地照看到了,进而确保每名幼儿盥洗完毕。每名幼儿的盥洗速度不同,幼儿盥洗结束坐在餐桌旁的时间也参差不齐,有些速度快的幼儿等待时间会比较长,这个时候教师就会组织幼儿喝很多的水,喝完水的幼儿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好,同时还会为幼儿播放故事音频,让幼儿倾听,等待开餐。

(2)餐中指导

通过两个星期的观察,笔者看到了不同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不同的表现。在进餐活动之前,王老师已经将幼儿的过敏源等熟记在心,在为幼儿盛饭、添菜之前,也在心里过了一遍班级里幼儿特殊的地方。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表现出了个体差异,导致幼儿的进餐表现也不同,在进餐活动中,Y园小班王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幼儿,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准备,在进餐方面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比如:A幼儿的咀嚼能力发展得不是很好,当有肉类食物的时候,就可以帮他把盘子里的肉都切成小块,方便幼儿咀嚼;B幼儿爱吃哪个菜就一直吃那个菜,其他菜不吃,那B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如果还想吃喜欢的菜,就要把其他的菜吃光才可以添菜;对于不爱吃饭的幼儿,教师会让幼儿闻一闻今天的菜香不香,试着让幼儿尝一小口,慢慢地就可以吃了,这是教师在进餐过程中指导的现状。

(3)餐后组织

a.餐后盥洗

幼儿餐后也需要培养和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常规,这也是进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Y园小班王老师在进餐活动快结束时会引导幼儿将自己餐盘里的饭和菜吃干净,对碗里的汤不做过多要求,吃完培养幼儿自觉将餐具双手端给保育老师,并有序到盥洗室上厕所、洗手、刷牙。

b.餐后散步

由于进餐结束的下一环节是午睡环节,中间要有一项尤为重要的过渡活动,就是带领幼儿进行餐后的散步。幼儿要在进餐结束后在班级或走廊里进行散步,帮助其消化食物,更好地午睡。Y园小班王老师会带领幼儿在走廊内散步,唱古诗、唱英文歌曲、和幼儿园养殖的宠物打招呼、欣赏走廊的环创等活动,再返回班级睡午觉,以上就是餐后组织中教师指导内容的现状。

 (三)进餐活动指导方式

1.示范指导

不仅是进餐环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都需要幼儿教师亲自为幼儿示范正确的做法,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和领会每个环节所应掌握的技能和正确的行为,帮助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Y园小班,教师在进餐之前为幼儿示范正确的用餐姿势:双腿并拢,小脚丫放到地上,一只手扶餐盘,另一只手拿勺子;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如何拿勺子、拿勺子的哪个位置,轻轻地舀饭或菜,然后再放入口中;

幼儿看到教师亲身示范,再加上幼儿爱模仿的天性,很快地可以和教师一样做得很好,在每一次进餐活动中加以练习、巩固,幼儿就掌握了正确用餐的姿势。

2.榜样指导

由于进餐环节也是幼儿的集体活动,幼儿在进餐活动过程中也会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甚至相互比较,教师抓住这个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小契机,对班级幼儿进行榜样指导。

Y园小班的C幼儿,吃饭吃得特别好,没有挑食的坏习惯,不仅饭和菜吃光,汤也会喝光,有不爱吃饭或者吃得不好的幼儿,教师就在这个时机夸一夸吃饭好的C幼儿,甚至还会奖励C幼儿给班级里的植物浇水。有了C幼儿做榜样,其余幼儿听到教师表扬同伴,看到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去浇花,也会不自主地“比较”起来,认为自己比她更棒,也能吃得很好,也能获得浇花的机会,这就是幼儿教师的榜样指导,榜样指导无需多言,无需趴在幼儿耳边告知幼儿如何做,只需找到榜样幼儿,用激励的语言侧面提醒幼儿,进餐活动的进展程度会相对顺利很多。

3.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指导方式,也是最便利的指导方式,如今,语言指导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每一环节都需要教师进行适宜的语言指导,教师在进餐环节的语言指导体现在这些部分:进餐前的菜品介绍、进餐时的语言提醒、进餐后整理餐具的指令和餐后盥洗的语言指导。

Y园小班王老师在进餐过程中对幼儿的语言指导较少,多为简短的指令性的语言,比如:“大口吃菜、米饭和青菜都要吃、吃完再找老师添菜”等等,但有些时候如果有幼儿坐不住椅子,进餐过程中将双腿盘起来等一些不规范的姿势用餐,并且伴随着其他的小动作,比如:吃勺子、把汤舀到桌子上玩等等,王老师就会说:“可以这样吗?你还吃不吃了,不吃收走吧!”幼儿会立即坐好、继续用餐,采取这种用语言指导的方式虽然很快见效,但对幼儿来说还是缺少不良行为指导。

4.行为指导

进餐过程的行为指导之所以多于语言指导,考虑到小班的幼儿需要一个安静的、舒适的、放松的进餐环境,所以在小班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语言的指导,让幼儿以享受美食的心情投入到幼儿园的进餐活动中。

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食物弄到地上或桌子上,教师会直接将食物拿走扔进垃圾桶,并说一句“没关系,继续吃吧。”下次再掉食物,幼儿就知道放在桌子上或者交给老师了;

有的幼儿坐不住椅子,进餐过程中会将双腿盘起来等一些不规范的姿势用餐,这时王老师不会过多地去强调双腿的摆放等关于姿势的要求,王老师会帮助幼儿将腿摆好,椅子推好,这时的幼儿也能明白正确的坐姿是什么样子的了。

虽然行为指导没有语言指导那样明显、直接,但有的时候,行为上的指导却要比语言指导更有效果,更好接受。

(四)进餐活动指导效果

1.幼儿积极进餐

幼儿进餐前的状态直接着幼儿的食欲,Y园王老师在餐前对幼儿心理上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菜品的介绍,营养价值的科普,已经激发了幼儿进餐的欲望。

Y园小班的B幼儿,因为是新入园的幼儿,对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配合程度不是很高,其表现行为有:哭、闹、想出去找妈妈、不吃饭、不上课、不喝水等,王老师对B幼儿的态度是耐心劝说,先用语言描述当天的菜品美味程度、其营养价值,吸引B幼儿的好奇心,再让B幼儿闻一闻菜品的味道,激发B幼儿的食欲,让B幼儿尝一小口,全程有老师在B幼儿身边陪伴。经过一周的培养,B幼儿已经是吵着要添菜的小朋友了,这是一个慢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的耐心来帮助不吃饭的幼儿慢慢地接受幼儿园的餐食,从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正确的餐前指导、对幼儿温和的态度以及耐心程度,可以帮助幼儿以积极的状态进餐,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绪,在教师的指导下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2.幼儿改正挑食习惯

幼儿的挑食习惯在家庭环境里就开始逐渐形成,为保证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就要摒弃挑食的习惯,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心思在幼儿的饮食习惯上,就要在幼儿园进餐活动中渗透对幼儿挑食的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在餐前介绍菜品的环节,教师逐一介绍每样食材的营养价值,对幼儿身体的各方面的好处,让幼儿试着接受菜品的气味,适应菜品的味道,慢慢地帮助其减少甚至改掉挑食的习惯。

A幼儿在家不爱吃肉类食物,在幼儿园里,其他幼儿很好地吃肉,教师借此让A幼儿看其余幼儿,加上教师的食育教育,吸引A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现在A幼儿也慢慢接受吃一点肉丸了。进餐活动的指导,每一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耐心的指导方式,才能看到良好的进餐效果。

3.幼儿出现逆反心理

进餐过程中,如果有不用勺子用餐的幼儿,教师会告知幼儿用勺子吃饭的好处,以及用手吃饭对口腔和身体的危害,让幼儿了解正确的餐具使用方法;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双腿或身体是不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的,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前后晃动椅子、抖腿、踢对面的幼儿,除了姿势问题,还有幼儿玩弄勺子,将勺子放入口中玩耍,这是幼儿在进餐活动中出现的外显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地纠正。但是Y园小班王老师只是对其进行警告:“C幼儿,你是不是不想吃了?不吃的话就把餐收走吧!”这是Y园小班王老师对待这类幼儿的做法,效果是当时见成效,但警告过后不到五分钟幼儿又会恢复原样。

进餐活动快要结束时,由于不能准时参加下一环节,教师会出现让幼儿快一点进餐的现象,让幼儿大口吃饭菜。此类指导行为给幼儿增添了咀嚼压力,让幼儿身心得不到愉悦地体验,此时的幼儿会表现出不愿配合教师、甚至逆着教师的命令,故意放慢进餐速度的行为,这样的指导效果使幼儿出现了逆反心理。

 二、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问题

  (一)进餐后的活动导致幼儿过于兴奋

案例一:

进餐结束,王老师在组织幼儿完成盥洗活动后,带领幼儿到隔壁班级散步,见到其他班级的哥哥姐姐,Y园小班的幼儿非常开心,又在走廊内唱了古诗和欢快的英文歌曲,路过养殖的宠物,王老师带领幼儿和小动物打了招呼,还让幼儿逐一参观了走廊的环创墙,和走廊角落的玩教具。每名幼儿都很开心,尤其是C幼儿,蹦蹦跳跳地在走廊里玩耍,已经达到了兴奋点,当返回班级更换拖鞋的时候,C幼儿开始哭了起来,嘴里说着“我不要睡觉,我不要睡觉,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进餐活动结束后组织的一系列内容,是充满激情的,使得幼儿在餐后散步中,情绪没有接近午睡所需的平稳程度。教师在此环节的指导内容应该选择其他时机,可以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此类的指导,帮助幼儿情绪高涨化,而不是午睡之前,导致幼儿无法从兴奋的状态自然地转换到平稳安静的睡眠状态。

 (二)盥洗环节消极等待

案例二: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在幼儿园小班的进餐环节前的盥洗环节中,幼儿没有一起排队进入盥洗室,而是根据幼儿的速度前后不一地进入盥洗室小便、洗手。C幼儿爱吃饭,所以进餐前的盥洗环节她很积极地配合老师,快速的盥洗;A幼儿爱玩玩具,每次饭前他都会很久之后才去盥洗室,幼儿进入的时间不同也就导致了盥洗结束时间的不同,虽然教师发出指令让洗完的幼儿喝水,然后坐在椅子上等待开餐,但是时间过长,坐在椅子上的C幼儿和B幼儿都出现了消极等待的情况。A幼儿喝完水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去玩玩具了,他的手在餐前接触玩具,就需要二次清洗,又浪费了一部分时间。

由于小班幼儿的常规还在培养之中,这样参差不齐的盥洗形式使得幼儿的餐前等待时间也有长有短,教师如果在此时没有适当地丰富指导内容,很多幼儿就会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

(三)缺少不良行为指导

案例三:

Y园小班的幼儿,由于在家里的进餐环境是相对自由的,导致在幼儿园内进餐也不想受限制,C幼儿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会有坐不住椅子、吃勺子、玩勺子的表现,这个时候,王老师对她说“你还吃不吃了?不吃就收走吧。”C幼儿听到之后,立刻调整好了姿势,认真地进餐。但是过了一会儿,当老师的注意力不在她身上的时候,C幼儿又会在椅子上动来动去,双腿也开始乱踢,不良的进餐行为又表现出来了。

根据此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采用警告的方式来“吓唬”幼儿,使得幼儿快速地调整到规范的用餐行为,长期采用这样的指导方式是无法帮助幼儿改善不良行为的。

 (四)给幼儿施加进餐压力

案例四:

在进餐活动快要结束时,A幼儿的咀嚼功能发育得较其余幼儿缓慢,所以进餐进程也是慢的,幼儿的进餐速度不同,导致不能准时参加下一环节,王老师会让A幼儿大口吃饭、大口吃菜,并告诉A幼儿,再不快点吃下一节课就不能准时进行了。这时王老师会组织其余幼儿洗手、喝水、坐在地毯上准备下一个环节,当餐桌上只剩下A幼儿的时候,老师会过来让A幼儿加快速度,甚至拿勺子喂A幼儿吃完,这时A幼儿口腔内咀嚼食物的压力是很大的,很有可能出现噎到、呛到的状况。经过几次被教师催促的情况,导致之后的进餐活动中A幼儿并没有加速进餐,反而放慢了进餐速度,幼儿开始出现逆反心理。

通过此案例得出,教师不正确的进餐指导,使指导效果出现了问题。不但达不到最终想要的成效,反而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成因

  (一)环节转换不平稳

幼儿午睡前活的动过于兴奋,使得情绪过于高涨,幼儿没有做好午睡的准备,所以幼儿表现出抗拒的反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教师指导行为出现了问题,餐后是午睡环节,教师在组织幼儿餐后散步的过程中,可以给幼儿听一些舒缓的、有助于睡眠的歌曲,带领幼儿在走廊散步,王老师还带幼儿参观了环创墙,紧接着就要幼儿进入午睡的状态,这样不平稳的环节转换,导致幼儿的情绪过于兴奋,突然由兴奋的状态转换到安静的环境,幼儿的情绪无法立即调整,所以想继续保持之前的状态不想睡觉。教师的指导时机出现了问题,这样情绪高涨的方式不应该放在进餐结束后的散步环节中,应该运用于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之前的过渡环节,让幼儿快速进入状态,准备下一环节。

 (二)指导内容单一

除了幼儿速度不一致导致的消极等待现象发生之外,教师的指导问题也是消极等待现象的成因之一。首先,C幼儿在听到指令后立刻进入了盥洗室,其余幼儿陆续进入,没有排队一起进,而A幼儿从区角到盥洗室需要的时间比其余幼儿要长,教师没有明确地告知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盥洗环节,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情况,教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此类现象的改善。

通过和王老师的交流沟通,了解到出现此类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指导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且内容的设定不足以支撑幼儿很好地完成盥洗环节,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在各环节中对幼儿设定多变有趣的、适宜的指导内容,让各个环节间的衔接紧密相间,由上一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里,减少和避免消极等待的现象。

 (三)警告多表扬少

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良行为表露出来,有的严重,需要教师加以长时间的纠正和训练;有的行为轻,教师及时遏制加以指导,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改掉进餐环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案例中C幼儿在听了王老师的警告下保持了短时间的正确用餐行为,但当老师不注意到她的时候,她就又恢复原样。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指导方式出了问题,对于C幼儿不良用餐行为的出现,王老师只是对其进行了警告,没有告知幼儿这样做的危险后果,也没有对用餐行为正确的幼儿进行表扬,教师缺少行为指导加语言指导的指导方式,导致幼儿的此类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四)忽视幼儿个体差异

对于教师催促幼儿进餐这一现象,笔者询问了王老师此做法的原因,王老师给出的答复是,A幼儿不仅咀嚼食物的速度慢,他在进餐过程中还经常出现走神、发呆的现象,所以导致他在进餐的时候,要有老师在一旁对其进行时不时地提醒,在必要的时刻帮助A幼儿用餐。经过沟通,了解到教师这样做是希望幼儿专注于用餐,不走神,享受用餐的过程以及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教师的这种想法虽然是对幼儿关心的,但这样的做法体现出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年龄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幼儿有适合自己的用餐速度,本来是件美好、温馨的活动,但在教师的一再催促下,幼儿不知不觉将“速度”作为了目标,吃得快的才是最棒的,这对于吃饭较慢的幼儿来说,无疑增加了许多咀嚼压力和心理压力,而且吃的过快对于幼儿的消化、吸收也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进餐后期对幼儿进行催促、喂食的指导方式也是需要减少和改正的。

 四、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环节过渡自然性

幼儿进餐活动结束后需要一些安静的活动,让幼儿的情绪调整到一个安静、稳定的状态,而不是带领幼儿做过多调动其神经的活动。

这个过渡环节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放松的形式,让幼儿在两个环节间的神经自然的完成过渡和转换。比如: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看书、教师也可以在睡前给班级幼儿读一个小故事、为幼儿播放有助于睡眠的轻音乐等等,教师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的氛围,让两个环节间能够平稳、自然地过渡和衔接,幼儿才能顺利地准备午睡。

 (二)增加盥洗环节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教师要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在案例(1)中所出现的问题,是教师的指导内容不充分才出现了问题,在盥洗环节中,幼儿的状态是放松的、自由的、散漫的,所以在盥洗结束,幼儿也不能立刻投入到进餐环节,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可以借助欢快的儿歌对幼儿进行有序的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简单的手指律动,当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等待的幼儿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能随时加入,既照顾到了幼儿之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幼儿洗干净的手也不会被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和律动定时更换,也可以运用手指游戏为穿插,增加盥洗环节的趣味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强化评价表扬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少幼儿形成了挑食、边吃边玩、甚至需要家长“追着喂”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的保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坐姿正确、认真吃饭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让幼儿自己明白正确进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还会得到老师的夸奖,示范给同伴看。这种指导方式不仅鼓励了做得好的幼儿,还告知了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幼儿正确的做法,当幼儿开始模仿榜样幼儿的做法,教师及时对其进行奖励,这样的指导方式比警告更合适、更见效。

(四)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进餐时,教师应注意到每个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速度和食量等。对于个别咀嚼较慢、吞咽困难的幼儿,不应过分追赶环节进度,催促幼儿进餐,要告知幼儿细嚼慢咽,同时也要提醒他们注意时间,不能任由幼儿拖延时间,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导致没有食欲。教师对进餐速度慢的幼儿催促,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用餐欲望,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的后果。当有幼儿进餐速度慢的情况时,教师要放松其心理,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告诉他不着急、慢慢吃,这个时候,考验教师的不仅是指导行为,更是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耐心程度,以及在进餐过程中是否能尊重每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得到教师温柔耐心地安抚,幼儿的才会有稳定良好的就餐情绪,其身心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结语

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要建立在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幼儿在园内能够吃饱穿暖、无不良反应地度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成为了检验幼儿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幼儿园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检验自身职业素养的生活环节。

在幼儿园的进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常规形成程度,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用餐行为,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和教育,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指导方式进行正向的引导,强化评价的表扬性,多表扬少警告,让幼儿知道并掌握正确的进餐行为。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积极开展,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努力。教师要善于把握进餐环节的教育契机,对班级幼儿进行适宜的、科学的指导。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深入学习,逐步转变观念,重视容易被教育忽略的幼儿园进餐活动环节,为幼儿创设安闲的、放松的进餐环境,同时在进餐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指导态度影响着幼儿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和发育,教师正确的教育、适宜的指导,会帮幼儿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常规的养成,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笔者经验的匮乏,能力的不足,有很多研究不周全的地方,但在毕业论文的整个撰写过程中,对笔者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今后笔者会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努力,完善自身,为学前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慧.幼儿园教师用语常识与规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王哼.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技巧50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3]深圳市深投幼教运营有限公司.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X佳梦.让午餐快乐起来——浅谈幼儿园进餐环节中教师的适宜指导[J].科幻画报,2020(4).

[5]李荣.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快乐进餐[J].发展导报,2018(5).

[6]宦雯婷.幼儿园进餐环节中教师的适宜指导[J].新课程(下),2014(8).

[7]滕婉俐.教师组织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12).

[8]郝冬辉.幼儿园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观念的研究–以长沙市C幼儿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史艳丽.幼儿园进餐环节中教师指导行为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7.

[10]刘德泽.3-4岁幼儿进餐教育现状研究以南京市某幼儿园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8.

致谢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当我完成这篇毕业生本科论文的时候,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涯也即将结束。

饮水思其源,学成念吾师。第一个要感谢的也是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论文导师XXX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整体框架的设计,再到每一次论文的修改,形成最终的论文定稿,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X老师的悉心教导,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是与X老师一字一句的商讨及改进,X老师严谨的态度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要感谢教育学院其他的所有老师们,在开题报告答辩时对我选题的评价,给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我的专业视野,锻炼了我的专业能力。

十指纤纤柔弱身,一朝为母力千钧。感谢我的母亲二十余年对我无微不至的照料,对我悉心地培养和教育,有了您的支持和付出,才能让我圆满的完成求学之路。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只有不断努力,成为您的骄傲,我将带着您对我的爱,继续前行。

要感谢的有太多,感谢所有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人,陪我走到今天,走到这里,感恩相遇,祝平安喜乐。

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1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134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11日
Next 2024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