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摘要

美工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绘画和手工材料,大胆创作。主要研究昆明市A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观察对象为昆明市A幼儿园中的七个中班,访谈的对象是幼儿园中班教师。从教师对中班美工区域活动指导的角度,深入观察和分析,发现教师指导存在材料准备的层次性差,利用率低;未明确活动介入的前提;行为目标导向性比较强;偏重教学结果评价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教师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控制较多;教师忽视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缺乏必要的美术专业素养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投放美工区域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提高观察能力;在目标模式的指导之下,关注活动过程;对于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在美工区域活动指导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工;区域活动;教师指导;主体地位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美术教育是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是幼儿能接触到的美感,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刺激美感,创造美,并可以得到美好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这表明了艺术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但目前中班幼儿美工区域能力活动存在一些问题:老师以指导为主,不顾及幼儿,忽视幼儿的中心主体地位;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比较笼统,出现重技能轻创造性的现象,忽视幼儿的探索性;教师指导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将重点只放在活动的目标上,降低了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对于美工领域的材料投放,教师没有目标和计划。本论文希望能促进中班美工活动时教师能力的增进,对教师有效的指导方案的改善也有很大作用。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美工区域能力活动

美工区是一个供幼儿自由享受和创造的活动空间,为了更好的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在进行空间布置时,根据幼儿的需要配备艺术鉴赏绘本、图画,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操作工具。研究中是在一定空间中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的运用美工材料进行欣赏创作,教师给予一定指导,提高幼儿美工区域能力的活动。

 2、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为目标的,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的特点。目标能不能达到,可以通过幼儿的行为观察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美工区域活动研究现状

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2012)在研究中指出,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基础上,去开展艺术活动,去表现美。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艺术氛围,设计好活动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Torenz等(2014)在研究中指出,教师为幼儿有效投放材料,能开拓幼儿思维,有助于幼儿活动的开展。Thompsonc和Baless(2013)在研究中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能够自主的运用语言,和同伴进行合作,来解决美工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Babcock,Hartle以及Lamme(2015)在研究中指出,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更需要同伴的配合和支持,一起合作完成活动,相互帮助,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不断交流沟通。

Vermml,Wolerym等(2013)在研究中指出,美术区域活动能够给残疾幼儿带来乐趣,转移他们对自身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通过模仿中找到自信心。

 2、国内美工区域活动研究现状

赵凡奇(2016)在《幼儿园美工区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行动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教师在美工区域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实时记录,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问题记录下来,通过整理分析,能够有效地发现美工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张卫民、陈芬(2017)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思考-基于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案例对比分析》的研究中指出,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更加尊重幼儿的想法,能够和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不要用命令者的身份和语气驱赶与幼儿的活动。

谭婕(2018)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教师支持的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教师对于美工区域活动的支持主要是物质方面的支持,包括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空间的规划,以及活动环境的创设。

林鹭(2017)在《幼儿园混龄班美工区域活动教师支持策略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教师对于活动的支持可以从语言,动作示范等一些行为来展开,围绕教育目标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的技能,但不能忽视幼儿的美术专业素养及对美的感知方面的需求。

 3、研究现状的述评

本文是针对幼儿园的中班。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发现许多学者对某一年龄组和某一领域教师指导的研究很少,研究不系统,而对中班美工区的研究更少。由于中班幼儿刚进入学校,在规则意识、操作技能、集中、表现力等方面相对较弱,但喜欢模仿和欣赏。本论文是研究昆明市A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了解教师在中班美工区域活动指导中的问题并提出策略。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美术教育是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是幼儿能接触到的美感,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刺激美感,创造美,并可以得到美好的教育。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区域指导策略,对教师组织与开展美工区域活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结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中班幼儿美术发展的相关研究,为幼儿美工区域教学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教师在中班幼儿美工区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探索尝试在教师指导方面能够提供帮助,希望能够为我国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的指导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从这个角度看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现代网络为主,参考传统书籍,收集有关幼儿美工区相关文献,并展开记录、交流、整理工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了解目前中班幼儿及教师在美工区域活动中的现状,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积累相关理论。

 2、访谈法

对昆明市A幼儿园中的14名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的真实、具体情况。

3、观察法

该方法在很多领域研究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了眼睛、耳朵等感官去感知观察对象并进行记录。本研究在观察过程中,观察了幼儿园的7个中班。从教师材料投放、活动介入、评价的环节进行观察,了解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二、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准备的层次性差,利用率低

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准备的材料主要是高结构的材料,低结构和欣赏类材料较少。品种单一,教师随意投放一些美工类的材料,对于欣赏平台多是幼儿自己参与活动的作品,准备的材料层次性差。

中班美工区有许多材料,但只是填满架子,作为一种摆设,未经老师许可,不能操作和使用,美工区的幼儿们只能进行几项默认的活动。而在准备的涂料材料中,纸面材料较多,水彩笔、油画棒等材料虽然数量较多,但有些颜色已经不完整或不能使用,使材料本身价值丧失,材料利用率低。颜料良好,却很少使用,没有及时改变储备来满足幼儿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未明确活动介入的前提

当限于幼儿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无法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在拓展幼儿探究方法,提高幼儿对活动兴趣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而且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活动时可能会产生矛盾,与同伴之间发生冲突。例如:手工活动《小房子真好看》,两个小朋友有不一样的想法,意见无法统一,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其中,以小客人的身份将两个人的想法进行结合,巧妙地化解了矛盾。

教师在不了解活动情况及幼儿想法的前提下,直接介入或者多次指导活动,会打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不能自由探索。作为教师不应该以成人的标准或想法改变幼儿的活动,会影响幼儿的创造性发展。而且如果教师未进行观察,很难做出正确判断。

(三)行为目标导向性比较强

观察发现,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的美工活动时,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情操的培养。访谈得知,教师在中班美工区域活动的指导内容中,优秀品质的指导有11次;良好生活习惯的指导有21次;内在情感的指导有5次;为实现预设目标而进行的指导有25次;想象创造行为的指导有7次;技能技巧的指导有31次。

结果表明,教师的指导忽视了幼儿,对行为目标的实现关注过高,在制定预设目标时忽视了幼儿的主体需求。不利于幼儿的整体性和个性发展。教师按照行为目标的要求,忽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难与发展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相适应,难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和学习需要。幼儿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主动探索。

图1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内容的统计图

0691eb4aab4fc61e79c874d0a471c063  (四)偏重结果性的评价

评价都是在活动实施结束之后,对活动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关注的是活动的问题。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忽视过程评价,因此不能发现和诊断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而且评价只是停在幼儿最后完成作品的表面,对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完成作品时的表现没有进行及时深入的评价,过于片面性。

从访谈中得知:美工区域活动结束后一般都会有评价环节,但很少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有时因为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会省去评价这一环节,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评价对发展幼儿美工区域活动的重要性,认为与评价联系

是不必要的。通过对区域活动评价行为进行观察活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占41%,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评价占。可见评价偏重结果性评价,缺乏对活动过程的及时评价。

图2教师对美工区域活动评价情况的统计

17a3ad0420f1876c71c2cdb4fc554fa5  三、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教师指导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

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班级创设美工区域的重要性,对美工区域活动意义及价值认识不够深入,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美工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美工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但部分教师在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怕麻烦、怕浪费材料,存在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而不愿开展美工区活动,或是要求幼儿只能进行绘画,这种错误的观念,阻碍了幼儿对美工区的兴趣以及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不能对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二)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控制较多

在活动中,教师的控制较多,幼儿自主性不足。没有给予幼儿自发、自主的机会,控制着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预防不可控的行为发生,直接介入,或者打断活动,不允许幼儿有改变活动的想法或影响活动开展的行为。例如在观察中发现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停止绘画,但教师为避免影响活动的整体进度,不去了解幼儿想法,只是督促幼儿继续绘画,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去控制要求幼儿。因此不能明确活动介入的前提,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不会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教师忽视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指挥者、鉴定者、控制者。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教师出现两种情况:整个活动幼儿自己做主,自己安排,自己操作;或者是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操作者,忽视幼儿的自主性,不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不肯让幼儿参与美工区域材料的投放、设计活动主题等,整个活动都是教师来决定的,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幼儿是美工区的主人。教师不能把控好美工区域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一直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幼儿不能自主地去进行实践活动,也就无法提高美工区域活动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明确幼儿在美工领域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美工领域的活动。

 (四)教师缺乏必要的美术专业素养

美术素养对于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是艺术领域活动开展的基础,而目前幼儿园中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幼儿园能否真正的开展美工区域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对美工区域知识缺乏,美术专业素养比较低,相关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对艺术材料的操作和练习,容易被现有材料所局限,艺术思维比较狭窄。例如对《咏鹅》作品中的鹅进行评价时,美术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对于《咏鹅》中的鹅进行评价,是从鹅的颜色、鹅的线条、整幅图的布局等方面;其他老师无法对作品从美术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不能深入理解美术作品。因此,美术领域活动的教师美术知识和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指导中班幼儿的美术领域活动的质量。

 四、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一)有效投放美工区域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美工区域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地增加新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趣。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安全、有趣、多样、丰富的特点,根据教育目标有意图、有计划地选定。同时材料的安排也要充分反映幼儿的主要地位,选择时要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教师和幼儿可以通过沟通讨论一起在美术领域完成材料配置。

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兴趣及能力不断地变化,及时更换美工区域活动的材料。例如:在《我爱我的祖国》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皮影,幼儿对此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感受到皮影的奥秘和乐趣,同时体会到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有效地投放区域材料,使区域活动和活动的主题更加贴合,从而使幼儿对活动的主题能更好地理解。因此要思考材料与活动的关联,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在活动中教师要以一种旁观者观察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有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活动材料。

  (二)明确观察的目的,提高观察能力

在美工区域的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在观察之前教师要明确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什么要观察,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是为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区域行为,不应敷衍书写区域活动记录,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美工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权威和指挥者的角色,提高洞察力,对幼儿美工区的活动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让我们坚守幼儿中心教育的概念,给幼儿能够自由操作机会,观察美工领域观察幼儿的操作,能够理解幼儿每个活动的动机,真正走进幼儿的童真的内心世界。总之,细心的观察者要明确观察的目的,注意观察,实时记录,持续反省,改善。

(三)在目标模式的指导之下,关注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中,单重视结果或者重视过程是不平衡的,应该适当兼顾两者,在活动中各施所长,共存并用。活动的开展要依据一定的内容和计划,更要关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新的内容,因此活动应是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师要采用综合设计的思路,将目标和过程结合起来,既要符合目标的要求,活动的过程也要宽泛灵活,整个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在美工区活动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不能包办替代幼儿的想法。例如幼儿接触太空泥时,不知道做什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或者给幼儿一些建议。不应只按照目标的要求,规定幼儿的操作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使幼儿的作品都是复制教师的作品,没有任何的变化和创新,不利于幼儿发展创造性。应多多关注活动过程,启发幼儿,对幼儿进行引导,适当给予幼儿示范或帮助,提高幼儿参与活动过程的积极性,关注活动过程,选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式,用心指导。

(四)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

教师对幼儿美工区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最后的作品上,应该贯穿于整个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创新之处或者新奇的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增加幼儿参与美工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过于普遍化,要改变自己传统的评价模式,做到高质量的评价,让幼儿对于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评价要具有针对性,例如这次绘画用的颜色很鲜艳,很有色彩;你画的线条很柔和,很流畅;绘画的内容很丰富,老师在画里看到了很多……而不是简单笼统地概括为你画的真好。

教师要适当地学会变通,灵活一些,倾听幼儿创作的想法,不要否认幼儿稀奇古怪的想法,把成人的想法加在幼儿身上,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问题。要把幼儿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和作品,不要独断地进行评价,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维护幼儿对美工区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幼儿能被看见,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提供给幼儿有效地,能接受的评价。

 五、结论

通过对昆明市A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现状进行观察,教师指导存在材料投放、活动指导、活动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发现教师指导存在材料准备的层次性差,利用率低;未明确活动介入的前提;行为目标导向性比较强;偏重教学结果评价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教师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控制较多;教师忽视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缺乏必要的美术专业素养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投放美工区域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提高观察能力;在目标模式的指导之下,关注活动过程;对于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在美工区域活动指导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全面发展。希望本研究能给教师带来切实可行的帮助,促进幼儿美工区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迎新.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Misunderstanding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in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M]2012(1):16.

[3]Torenz Art,literature and technology in pre-service kindergartenteacher training[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4,35(4):327-333.

[4]Thompsonc,Baless"Michael doesn’t like my dinosaurs":conversations in a preschool art class[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3:43-55.

[5]Babcock,Hartle,Lamme.Prosocial behaviors of five-year-old children in sixteen learn in activitycenter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15,9(2):113-127.

[6]Vennml,Wolerym.Embedding instruction in artivities to teach preschooler s with disabilitiesto imitate their peer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8(3):277-294.

[7]王茜,南京市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赵凡奇,幼儿园美工区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9]张卫民,陈芬.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思考——基于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案例对比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16。

[10]谭婕,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教师支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1]林鹭,幼儿园混龄班美工区域活动教师支持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致谢

时间转瞬即逝,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与耐心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对待学生风趣幽默,在指导论文工作中严谨负责,通过论文的撰写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最后,我向所有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议论文的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幼儿园中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幼儿园中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1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138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11日
Next 2024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