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貌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而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期。父母是孩子语言的启蒙者,而教师是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直接教育者,只有家园合作才会让幼儿养成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介于此,本文是针对提出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品德教育;培养策略
引言
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无论是从幼儿自身,还是家庭、国家、社会出发,文明礼貌用语的养成教育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他是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基础,是实现家庭、社会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是国家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的“敲门声”。
一、文明礼貌用语的含义
刘智峰在道德中国《社会功德》基本内容中提到:“文明”是人们体现社会公德的表现,“礼貌用语”是一个人的道德文化素质、教养良知等外在表现,是良好社会风气的表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是社会文明的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1]掌握良好的文明礼貌语言能让自身魅力更受欢迎,礼貌、谦让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也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和表达对他人发出好感的信号。同时,它具有调节社会公共生活关系的功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和谐的功能。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素质文化也应该不断提高,幼儿期是性格、品格和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文明礼貌用语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与幼儿德育及智育等有着密切联系,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教育要及早施教。3-6岁的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使用礼貌性言行要到达两个方面的标准。一看对方的年龄与性别进行称呼并使用尊称。不能叫长辈的名字,见人要问好;讲话时一定要简单地称“您”,不能直接叫他人的名字或外号;能根据职业进行称呼,如护士姐姐、警察叔叔、老师等。二根据情境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且会问候,例如学会跟别人道别或致以热烈欢迎;用敬语来寻求他人帮助,得到帮助后要答谢;做得不对或对他人造成不适使用道歉语。
二、文明礼貌用语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明礼貌用语展现了使用语言的技巧,促进了幼儿与他人交往,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文明礼貌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特别是对儿童人格、社会性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而幼儿园的孩子,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喜欢模仿,好的坏的照单全收,是好奇、好学习的年纪,因此要掌握好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培养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培养一个人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在6岁之前。6岁之前,正处于幼儿教育的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是这一时期的引导者,他们的任务十分重要。在这一时期如何发展一个人的未来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及时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并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习惯,在未来才有希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三、我国幼儿教育中文明礼貌用语养成中的问题
1.不理解文明礼貌用语背后的涵义
很多时候,幼儿会对他人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但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说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受环境与他人影响会模仿行为话语,但是幼儿并不懂得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往往会出乌龙,如:A幼儿模仿大人的话语对B幼儿说“对不起”时,C幼儿觉得好玩也对着B幼儿说,于是B就会疑惑C幼儿为什么对他说,结果就是对“对不起”这一词的不理解,不懂得为什么要说,幼儿对文明礼貌用语的理解是表面的,例如,当幼儿做错一件事情时,家长会让幼儿说对不起,且是强制性的不加说明的去让幼儿说出来,也许这一次幼儿说了,但下一次他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还是不会主动去说,当幼儿出现做错事不懂说对不起时,家长与教师应立马向幼儿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而且还要说明做错事后一定要说对不起,这样做的原因是表达自己意识到自己做错,而且做错的事让对方感到不愉悦才要说对不起,让别人原谅自己。
2.没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同时周围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些家长要求孩子懂礼貌,但家长让孩子帮自己做事时用的却是命令的口语,不说“请”,“谢谢”,大多是都是:XX,去给妈妈(或是爸爸)拿XX过来。如果孩子不想做的时候就会说你怎么这么懒啊,不帮妈妈(或是爸爸)拿,不喜欢你了等等,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会影响到幼儿,幼儿从而模仿并运用,家长或是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要把自己放在处于与幼儿平等的地位,或者用朋友的方式去教育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两者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对象,幼儿会模仿,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用积极正面的现象去影响幼儿。
3.缺乏引导幼儿礼貌用语养成的环境创设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成人说话没有水准,没有营养,这些话语进入到幼儿的耳朵里。幼儿在这种环境,怎能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成人的种种不好的语言和行为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没有好的社会环境让幼儿学习,幼儿怎么会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呢。其次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最开始接受和学习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方式都是在家庭环境开始的,家长的粗俗话语,受到影响的是幼儿,学习并效仿,在该环境成长的幼儿对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并无多大概念,所谓,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幼儿。最后是幼儿园的影响。许多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幼儿识字写字,对于关于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问题关系甚微,对幼儿不雅的用语不及时纠正教育,任其发展。此外,同伴也是幼儿得到特殊信息和模仿的对象,幼儿常从同伴那获得一些家长不允许获得的信息,他们相互交流,也相互影响,无论好的坏的在班级里流传都非常快,所以每一位幼儿的教育都非常重要。
4.家园教育不一致,让幼儿无所适从
首先是双方关注点不同。幼儿园教育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是为了帮助幼儿打好坚实的基石,但如今许多家庭只看重智育,不重德育,觉得自己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觉得素质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自己只要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自己怎么样与幼儿无关,当幼儿在教师的教育后回到家中发觉家长做的与教师所说的不一样就会产生疑惑,不知哪个是对是错。其次是双方缺乏沟通。家园间的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但有些教师往往把自己处于专家的身份,和家长沟通时似乎演变成教育家长,时间一长家长觉得不舒服就会逃避与教师沟通,另外一种情况是教师将自己放在一种服务状态,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就是你问我答的形式,但有些家长文化程度高,不愿意与教师沟通,觉得自己有能力能更好的教育幼儿,因此两者在这些情况下沟通少之又少,各自有各自的教育观念与方式,造成幼儿在园与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最后是“形式上的参与”。教师虽然知道家园合作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但因为害怕家长的加入会让原计划出现岔路,因此也只是和家长随便说说,随便做做,并不深入进行。除此以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只会听取教师的指导,并不会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计划。
四、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基本策略
1.引导幼儿理解并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新《纲要》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园和家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不要只会口头教育,要用自身去做给幼儿看,使他们身临其境才会更加理解文明礼貌用语。在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之前,需要知道什么是礼貌用语和为什么要用礼貌用语,因此,教师要告诉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交朋友的必要语言,因为礼貌的用语让他人听到会感到舒适,而自身也会显得有礼貌,他人才会想与自己交朋友,处关系。因此,使用礼貌用语不仅能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还能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个人的修养及文明的表现可体现在使用礼貌用语和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因此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才能使自身在人际交往中树立友好的形象。
2.树立榜样,激励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影响幼儿养成良好语言习惯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周围的人。首先是家长的影响。幼儿除了在园,其余都在在家中,因此家长的因为举止成为他们学习的途径。有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一些不文明的用语。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与询问,了解到原来这些话是家长发生口角时说的,当时孩子正好也在场,就学会了,为此教师与家长进行相互配合,一方面让家长有一个正确的礼貌用语引导孩子,另一方面流域孩子在园中的言语,及时帮助他改正过来,让他明白这些话是不礼貌的,并结合故事去引导他,不采取一味的批评,这样家园合作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次是教师的影响。在幼儿眼里,教师的权利是非常大的,所说的,所做的都会引起幼儿的关注与模仿。如:课堂上,教师给幼儿讲关于动物的故事,不小心将一种小动物的特征说错了,教师立马对幼儿们说“对不起!”,幼儿好奇地问:“老师,你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因为老师刚才把小白兔的短尾巴说成了长尾巴,所以向你们道歉啊!平时你们做错事或说错话时也要说对不起,如果别人对你说对不起时,你应该说”,“没关系!”孩子们懂了。一个小插曲教师及时教育,幼儿的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三是同伴的影响。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同龄人玩耍和交流,他们也会相互影响。有一次,在生日那天,小红把糖果送给她的朋友们。当她被分配给小梅时,她高兴地说:“谢谢。”小红也回应道。听到这个,其他的孩子模仿他们的同龄人,做同样的事情。也许幼儿会“忘记”这样做但只要同伴做起,他们的“记忆”也就回来了,教师也可适当的表扬幼儿,幼儿得到表扬后,对此记忆加深,下一次就会想起需要这样做。
此外,还有自我的因素。有些孩子内向害羞,即使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样的礼貌语言,他们只是不想表达它。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提高自信和勇气。
3.为幼儿礼貌用语习惯的养成创造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刺激到小孩子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师”,幼儿园整洁、舒适、有礼貌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幼儿园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而文明礼貌用语的环创更是必不可少,许多幼儿园创设的文明礼貌用语环境是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感染性。俗话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用语形成习惯,那就需要从环境下手,创建文明用语环境,有两种方法:一是看得见的,如文明标语、宣传语,提醒文明用语的警示牌等;二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来完成创建,多向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让幼儿之间也常说礼貌用语,形成一种主动去说,去做的环境。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情境,如一件玩具,两名孩子想玩的情况,这时就会出现两张情况:(1)两个孩子为了一件玩具谁也不让谁,争吵起来,你推我打,结果都大哭,玩具也坏了,谁也没有得到;(2)两个孩子,一件玩具,相互谦让,结果是,两人一起玩耍,其乐融融。通过这两个场景孩子应该都能看出那个结果是好是坏,从而明白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往后的日子将文明礼貌用语运用起来。
4.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在幼儿园学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因此,有必要改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尽快了解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明白理解后实施起来,在家中及时发现能教育的现象,且用自身去影响幼儿,从而达到家园教育目标一致,让孩子从小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试想,如果只有幼儿园在教育幼儿,家长却毫无关心,不去教育孩子,甚至看见孩子不妥当的行为话语也不制止纠正,幼儿园教育一套,家长教育又是另一套,那孩子该听谁的,可见,家园教育目标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幼儿园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让家园合作、家园教育起到同步且目标一致,家园共同合力,教育目的才能在幼儿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语
有人说:文明礼貌用语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文明的礼貌用语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需要从娃娃抓起。而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奠基石,是教育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是为幼儿的一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的一生良好的品格与人格是在六岁前就应该培养好的,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往后的发展将会顺利很多,只需要在其基础上添砖加瓦,那幼儿自然会发展成社会未来的优秀成员,反之,错过六岁前的培养,那幼儿将带着不好的习惯成长,而这个习惯将会跟着幼儿一生,难以改变。”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用语养成习惯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十分重要,因此,幼儿的教育不可懈怠。
参考文献
[1]刘智峰.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10
[2]易冰.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2005:1-8
[3]李亚丽.如何培养幼儿礼貌用语习惯[J].考试周刊,2019,(18):184.
[4]王辛妹.如何有效培养成幼儿的礼貌用语[J].都市家教,2009(B05):19.
[5]朱丽彬.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习惯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09(8):11.
[6]戴晓岚.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1,(2):173.
[7]徐丽玲.小班幼儿礼貌用语的培养[J].速读(下旬),2018,(8):23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