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与阻滞因素的分析——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

 摘要

X总X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而作为我国农村支柱产业之一的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生猪一年消费量为5—6亿头,占所有肉类消费量的80%,而我国生猪养殖主体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2019年,我国生猪年出栏1-49头户数的占比高达94.32%,是养殖主体的主力军。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地方XX制定优惠的政策导向,都指向生猪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鲜有提及散户养殖。而现实中,偏远农村生猪散户养殖者面临资金不足、技术低下、销售渠道狭窄、市场韧性脆弱等诸多问题,却得不到足够的政策偏移与重视,进而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此问题,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电话随访、现场访谈等方法收集15位当地从事生猪养殖的散户相关信息,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对生猪养殖相关政策、政策执行主体、生猪散户养殖者等多行动主体进行分析、动机转译。在这过程中发现行动者网络中各主体存在利益不统一、政策宣传与执行不到位、养殖户思想意识待提升等问题,并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达成共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研究提出搭建发展平台、提升政策执行力、延伸产业链等可行建议。

 关键词:生猪养殖地方XX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X总X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而作为我国农村支柱产业之一的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截止2021年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存有量在所有牲畜饲养存有量数据中排位第一,为44922.42万头,比存量排位第二的羊(31969.32万头)多出近13000万头;

我国生猪目前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2019年,我国生猪年出栏1-49头户数的占比高达94.32%;2020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达43.00%;从出栏户数来看,2007-2019年,年出栏数500头以下小规模养殖场从8222万户下降至2258万户。综上,我国目前生猪养殖产业呈现的产业形式为,以散户养殖为主,集中度低,规模养殖趋势显现,散户养殖仍占据重要地位。

为实现产业振兴,扶持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广东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如广东省人民XX办公厅在2019年12月24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2022月1月25日出台的“关于印发《广东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都对省内生猪养殖进行政策规范,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但总体来说,政策针对的对象,以及优惠的政策导向,都指向生猪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鲜有提及散户养殖。而现实中,偏远农村生猪散户养殖者面临资金不足、技术低下、销售渠道狭窄、市场韧性脆弱等诸多问题,却得不到足够的政策偏移与重视,进而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此问题,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农村生猪养殖业为例,采用访谈调查、理论研究设计、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对生猪养殖相关政策、政策执行主体、生猪散户养殖者等多行动主体进行分析、动机转译,期望归纳政策制订与执行、行业从事者等面临的困境,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寻求一条可行的改进路径。

1.2研究意义

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己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然而,在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中,有关支持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散户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较少。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文章创新性地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展了对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振兴的研究视角;同时鉴于农村产业振兴参与主体的复杂性,考虑到涉足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种专业,这将促进各个专业间的交流和创新。本文主要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在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政策影响下,不同行动主体尤其是生猪散户养殖者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及行动方式等。其次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选择了广东省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以此试图激发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振兴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对于丰富拓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乃至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当前我国广东省生猪养殖相关政策以及农村生猪散户养殖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当前农村生猪养殖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深入剖析了农村生猪养殖散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生猪养殖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与改进方向,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和平县当地生猪养殖业尤其是散户养殖者的访谈数据收集,发现现实存在问题。尝试为政策制订与执行者、行业从业者提出可行的调整建议与改进方向。

1.3研究方法

(一)半结构访谈法:

半结构访谈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旨在收集深入的信息和意见,以了解特定话题或问题的方方面面。通常形式为研究者与一组受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受访者被选择为能够提供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信息和经验的人。在本研究半结构访谈中,受访者通过滚雪球法获取初步名单,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筛选,通常被问及在研究开始前经过仔细设计和选择的问题,收集他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经验和观点,为研究提供深入的信息和意见,以及对特定话题或问题的详细了解。

(二)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描述,来揭示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制。案例研究法适用于社会科学、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本文中选择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县域内生猪养殖产业作为案例,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通过访谈、文献调查、数据查阅等多种方式收集与案例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以得出研究结论。

 1.4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上述几种研究方法,围绕研究主体与呈现问题,结合调研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与数据,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设计如下研究技术路线,具体见下:

图1技术路线图

2755a5fd99331591a9081c3e3a9acca5  1.5研究综述

  1.5.1国外研究现状

(一)生猪养殖模式研究

在生猪养殖领域,George W.J.Hendrikse和Cees P.Veerman(2001)提出以X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对传统养殖模式的取精华、去糟粕的折进方式,以XX的强有力支持,完成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体系。这种养殖模式将传统的养殖方式进行优化改进,使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Jacob Rasmussen(2004)则对比分析了农业户散养、专业户饲养、大规模商业饲养三种养殖方式,发现中国的养猪成本最低,但规模化养殖成本最高。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养殖业的决策者和从业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生产方案和决策策略。

(二)生猪养殖成本研究

Saxenian A(2004)比较了几个地区养猪业的饲料成本,包括欧洲,北美,加拿大和X西部。研究发现,加拿大在养猪业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饲料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丹麦和荷兰在养猪业的饲料成本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欧盟的农业政策差异导致的。

Mark Wever(2009)使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德国城市养猪业的现状。研究通过聚焦生猪养殖投资以及生猪养殖经营效率,确定评价指标,最终评价生猪养殖的发展效率。

(三)生猪产业服务体系的研究

针对生猪养殖产业,Maryann Feldman、Johanna Francis和Janet Bercovitz(2005)提出了应该加强XX的支持力度,通过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并为畜牧业提供政策支撑,以此实现规模化发展。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完善生猪养殖化条件来实现。

(四)生猪产业发展规模的研究

Daiwen Chen(2009)认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快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进程,将现代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结合,共同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Anthony MShelton和Thomas H MacRae(2005)利用开放编码模型进行了生猪营销策略的对比研究,表明在生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润是经营者最为关注的要点,而联盟生产的利润更可观。Herold、R.Roessler、A.Willam和H.Momm(2010)等学者认为,抓住生猪产业发展的机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管理好规模化扩展,注重先进技术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使生猪企业发展实现饲养资源、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以达到更为可观的效益。Ben-hai XIONG和Run-tingFU(2010)则基于X华盛顿城市生猪养殖的研究,提出未来城市生猪养殖规划的重点应该是充分考虑产业化、预留空间以及规模化,这是根本提升生猪养殖灵活性的突破口。

  1.5.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产业发展、振兴问题摆到了解决问题的首要地位,针对此领域的研究文献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为我国乡村发展、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带动就业提高收入稳住民生。针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中,农村生猪养殖产业作为我国广大地区共有的支柱性产业,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门领域。针对国内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生猪一年消费量为5—6亿头,占所有肉类消费量的80%,随着我国居民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生猪产业发展对缓解需求有积极作用,同时能稳定民生水平。

国内学者闫思旭(2022)在其研究中指出,从全国角度切入分析,我国生猪产业重点主要位于南方地区,但是近年来开始呈现向北方地区移动的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扩散模式。其在研究中提出要通过加大生猪幼崽繁殖,降低企业税收等方式,扩大适度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的生猪生产规模,并引导约束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转变生产方式;在思想层面上对农户进行养殖知识培训,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和先进管理理念。XX作为管理者、引导者,要在优势区域发展XX+企业+农户的生猪养殖优势区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户收入,促进规模化发展,走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学者万谊霖(2022)根据陕西、河北、河南三省826份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研问卷数据,基于合约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采用Tobit模型,对可能影响养殖户信贷可获得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产业链组织对生猪养殖户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并从交易成本视角出发,探究产业链组织对生猪养殖户信贷可获得性的作用机理,从交易成本视角探究产业链组织对生猪养殖户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学者钟搏(2018)在产业集聚理论、农业区位论等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范式下,运用调查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产业集聚、产业化组织发展以及政策扶持三个维度来分析讨论中国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发展问题。并由此分析提出生猪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劣势。学者翁怀达(2023)在其文章《生猪养殖产业的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中指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散户较多,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各养殖主体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养殖风险高、养殖技术低下,生产成本高等。并就此借鉴国际先进养殖生猪技术如X大规模专业化种猪培育农场、丹麦合作社企业方式的发展经验,提出需进一步扩充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驱动发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措施。

 1.5.3研究评述

综上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于生猪养殖产业方面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存有许多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但经大量文献查阅后可以发现,目前大多数对生猪养殖产业的研究都将目标聚焦在规模化养猪场上面,以及相关政策对这些对象的影响。再或是将整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内甚至国际大市场作为研究范围,探究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问题。鲜有将生猪养殖散户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此外以往研究较少将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相联系,较少兼顾政策大环境。

而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视角下,运用日臻成熟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将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展,了解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行动者网络结构,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地方XX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研究者更清晰理解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参与的多个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厘清复杂的产业结构和关系;揭示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如政策、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帮助研究者更好地预测产业发展趋势。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X总X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两会期间,X总X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延伸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其中产业振兴中提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

 2.1.2地方XX

地方XX是指我国国家XX下属的各级地方XX机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等等。这些地方XX机构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有部分行XXX力和财政资源。在我国政治体系中,地方XX在地方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与中央XX共同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地方XX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指代不同事物。例如在研究中央与地方XX的关系时,地方XX指代的便是各地多部门多单位形成的一个整体、集合体,表示该地以当地人民XX为代表的多功能行政主体;在研究某地XX如农业、市场等相应领域的执行主体时,地方XX又可能指代某一专业部门,而非整体。回归文章,本文研究和平县当地XX作为行政主体/行动者与政策、养殖企业、养殖散户交互时,涉及多部门多层级,不局限于特定单位。基于此,在本文中出现的当地XX、地方XX等名词,将定义为以当地人民XX为代表的多功能行政主体。

2.1.3农村生猪养殖

农村生猪养殖指的是在农村地区以生产猪肉为主要目的的养殖活动。通常是由农民或家庭经营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如自由放养、笼养、舍养等。农村生猪养殖对于提供农村居民的收入、保障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村生猪养殖的主体不局限于农户个体,也包括在农村地区开设养殖场的各类生猪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形式的集体产业形态,因此本文中提到的农村生猪养殖,指的是一种以生猪为对象的养殖业经济形态集合体,而非单指某一群体。

 2.1.4农村生猪养殖散户

农村生猪养殖户是指在农村地区专门从事生猪养殖并以生猪养殖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盈利方式的的养殖农户,是生猪养殖产业的第一参与者、首要推动者和养殖受益者,其养殖行为如何直接决定着生猪的健康成长和安全优质与否,并因其数量众多、覆盖范围广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农村生猪养殖散户根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相关公告及市场通行划分,又按生猪年出栏量1-49头、50-500头、500头以上依次分为散户养殖、中小规模养殖、大规模养殖。综上,本文所指的农村生猪养殖散户定义为在农村地区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生产人员,可有少量雇工,生猪年出栏量不超过50头的个人经营者。

 2.2理论基础

  2.2.1起源与内容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又被称为转译社会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从社会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学科理论,是在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行社、科学与技术的演化的研究,旨在理解技术、科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吸收了社会学和符号学等分析方法而形成。由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和约翰·劳(John Law)等学者共同构建。

图2行动者网络理论主要提出者及理论内容

7c497b068442ef3fd5b6554a9b94ccac  该理论核心思想是将社会现象看作是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网络,这些网络由互相依存的元素构成,包括人、物、机构、概念等,这些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现象。理论核心包括行动者、网络和转译过程三个部分。该理论主张,所有行动者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行动者是绝对的中心,因此网络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重要的,该理念又被概括为“一般对等性原则”。行动者不仅包括人类中的学者、居民以及游客等,亦包括非人类中的物质、资源以及理念等;网络的主体是异质行动者,不同的行动者间相互组合,产生征召动员、异议等关系,并且在网络中发挥作用;行动者在网络中存在着转译和被转译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需要通过交互作用不断协调,各个行动者之间存在着权力、信任、利益等复杂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寻求达成一个强制通过点(又称之为利益共同点),互相由此联结,最终形成一张稳定牢固的网络。

转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包括四个基本环节: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在”问题呈现”阶段,不同行动者将他们关注的对象转化为问题,从而将这些问题转变为实现各异质行动者共同目标的”强制通行点”。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不同行动者对问题产生共鸣,并围绕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合作行动。在”利益赋予”阶段,核心行动者需要对其他行动者进行身份的界定,以便他们可以被征召成为网络的成员。通过调整行动者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核心行动者可以为各个行动者赋予共同发展的利益。”征召”阶段是吸引各个行动者参与网络构建的过程。核心行动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吸引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使他们在网络中扮演各自的角色。最后,在”动员”阶段,核心行动者将晋升为整个网络的发言人,以便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并行使权力。这个过程需要核心行动者具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以便引导网络的行动者进行协调和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2.2.2理论应用

行动者网络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社会现象的视角和方法,强调了社会现象中各种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性,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学等领域,成为了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学术界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涉及主体多元化的领域,如环境治理、村庄重构、信息传播、安全治理等方面。这一理论通常是通过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问题和利益,找到解决不同行动者问题和满足其利益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各主体的目标,并达到各主体之间的平衡,使行动者网络更加丰富,充分发挥各异质行动者的优势和作用。

国内学者雷煜琨(2022)以云南省M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为研究客体,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切入,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不同行动者的利益表达、行为逻辑及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展现了国家层面的资源向下传递后基层XXX的运作逻辑。学者池易真采用问题聚焦访谈、文献调研、个案研究、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中国乡村产业振兴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这一研究视角,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四大“转译”步骤,明确了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黄可欣(2021)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立足分析网约车安全治理体系行动者组合构成和“利益连接点”这一基础,通过对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的分析,搭建出了以公共安全为连接点的网约车安全治理动态体系,并落实到运转机制中。张许(2022)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仁里传统村落为研究案例,从生态、生产、生活与历史文化方面梳理仁里村空间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通过深度访谈、田野调查、文献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对传统村落行动者网络发展演变及其空间演变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传统村落空间存有现状问题,并从完善基础设施空间、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农业景观功能以及人文与生态景观适应性融合、增强历史文化空间多重性等多维度提出传统村落行动者网络重构与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3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网络构建

  3.1产业发展行动者网络参与主体

根据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一般对等性原则,参与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行动者不仅包括有生命的人类行动者,也包括无生命的非人类主体。因此,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行动者网络可以视为包含上述两个划分维度的异质性网络结构。在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有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异质性要素都被包括在异质行动者中,其中不仅包括地方XX、养殖散户、养殖企业、消费者等人类行动者,还包括政策、资金、自然资源禀赋等非人类主体。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该行动者网络结构,本文将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参与者进一步细分为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的有生命的人类行动者,以及无生命的非人类主体。具体见下表:

0925b6ff17304d4dadd393c9263683a3

 3.1.1核心行动者

在建立和升级行动者网络的过程中,核心行动者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尽管行动者网络理论中提到了”核心行动者”的概念,但目前尚未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方式。目前,我国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由于产业发展受到社会经济、产业形态和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产业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核心行动者必须根据特定案例进行判定。

在本研究中,地方XX作为政策制定、利益分配者、执行主体等角色或功能具备者,对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与推动影响重大且深远。在和平县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和平县地方XX制定有利于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如鼓励企业投资、提高农户收益、加强技术创新等,以推动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和平县地方XX也可以通过向农村生猪养殖产业以及养殖户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其发展。这些资金和资源可以用于农户的技术培训、设备更新、市场营销等方面,以提高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对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生产环境、兽药使用、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避免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地方XX也承担协调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各方利益关系,促进各方合作如协调企业、农户、市场等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共同发展的职责。因此本文将地方XX列为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行动者,在行动者网络转译步骤中着重对其进行分析。

 3.1.2人类行动者

(一)生猪养殖散户

生猪养殖产业中生猪年出栏量少于50头的散户,在生猪产业发展整体不发达的和平县,其影响力、地位、发挥作用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地生猪养殖业基础的生产力。养殖散户作为生产者,其本身就能够提供一些基础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养殖过程中也可能发现和实践新的养殖技术,在同行中进行推广,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作为较小型的经济实体,也可能自发与相近产业同行或经济实体进行联合,参与当地的养殖合作社或联合体,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其所作所为对农村地区生猪养殖业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的数据也是以养殖散户为主,因此本文将农村生猪养殖散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其行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其余行动主体在行动意愿、行动逻辑的转译中表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探索一条可行的产业长远发展的稳定体系。

(二)生猪养殖企业

生猪养殖企业在生猪养殖产业中扮演重要的供应商角色,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猪肉产品。其存在意义在于提高国家的猪肉供应量,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并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养殖企业,其发挥的作用是不仅仅是生产高质量的猪肉,也因生产进步需要积极参与养殖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此外,企业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作出贡献,例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教育、支持当地文化和体育事业等。养殖企业基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通过合理的市场调研和规划,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需要注重市场营销,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生猪养殖企业由于技术、资金、政策优惠、人才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其对养殖散户形成的竞争优势是压倒性的,以广东省为例,截止至2022年12月,市面上流通的猪肉供应来源为规模化养猪场占比为88.8%。其猪肉供给直接影响市面猪肉价格波动,进而对养殖散户盈利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

(三)售卖商家

作为生猪养殖产业的销售终端,售卖商家(市场摊位、商场超市等)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桥梁。为供给端提供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猪肉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售卖商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认真选择供应商,确保猪肉来源安全可靠,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加强销售管理,提高销售技能和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进而对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形成推动作用。

(四)消费者

消费者是生产和消费环节之间的重要参与者,是生猪养殖产业的最终用户。通过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消费方式,为当地养殖产业提供支持,同时满足自身对猪肉产品的需求。

除了被动的接受产品服务,消费者也能通过一些主动的手段对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通过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注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者的生产理念,提高对猪肉产业的认知和理解,选择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促进生产者对生产过程的关注和重视。其消费行为也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对产业发展周期影响深远。一些消费者甚至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养殖产业的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深刻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3.1.3非人类主体

(一)政策

生猪养殖产业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相关政策对于行业的发展起到支持规范作用。政策目的包括不限于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保障猪肉供应和消费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从而规范生猪养殖产业,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相关政策还能够推动养殖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和平县地方XX一直以来也很重视县域内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与规范,出台各类政策。如2020年6月发布的《关于组织申报广东省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项目的通知》(和农农〔2020〕88号)便规定了县内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含省级以上地方猪保种场)及规模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的相关要求和申请程序;和平县环境保护局于2020年2月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和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征求公众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对县域内生猪养殖基地选址管理进行公众意见收集。以上政策对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支持与规范的重要作用。

(二)资金

生猪养殖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充足且合理使用的资金对于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不可或缺。

资金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用于建设养殖场和购买设备,提高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规模;二是用于采购生猪养殖产业中必不可少的饲料和医药,保证生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三也用于生猪产品的营销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增加企业收入和盈利;此外养殖企业、规模化猪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需要用到大量资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三)自然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禀赋包括地形、土地、水源、气候等多种自然要素,难以由人力改变,并对当地尤其是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造成重要影响。不同地域资源禀赋各有不同,需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和平县作为粤东北典型的丘陵山区小山城,其行政区划范围内西北角崇山峻岭,东南部山区丘陵,中间夹有山间盆地,总体而言土地资源紧张,交通较为不便。先天在地形土地方面限制大规模养殖猪场的选址落地及物流输送,也导致养殖散户分布零散,靠近山林水源,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平县境内河道属珠江大流域,县内流域面积2284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洌江,总长128.26千米;二级河鱼潭江、和平水、定南水,总长111千米;三级河彭寨水、长塘水,总长53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洌江,从西北至东南流经浰源、热水、合水、阳明、公白、彭寨、林寨、东水等镇,主要支流有和平水、鱼潭江水、油竹坝水、彭寨水、长塘水、定南水等。水域资源丰富一方面便利生产用水,但另一方面猪场选址限制较多,稍有不慎便对水流质量造成污染。

(四)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是生猪养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率、改善生猪的生长环境、保障生猪的健康和安全等方面都起到了保障支持的作用。帮助养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出栏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益。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可以改善生猪的生长环境,提供更加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提高猪只的生存率和健康状况。养殖技术帮助养殖企业加强猪只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保障猪只的安全。帮助养殖企业推动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竞争力,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2产业发展行动者网络的转译

  3.2.1问题呈现

在转译过程中,问题呈现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行动主体需要克服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和平县地方XX希望能够吸引每个行动主体参与到他们创建的网络联盟中,为此必须找到一种强制通行的点,也就是利益共同点,将其提升为整个网络联盟中每个行动主体的共同意志,并围绕共同目标展开合作行动,从而产生共鸣。这样,不同的行动主体才能够真正地合作,达成共同目标。

在这过程中,不同的行动主体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对于当地人民XX来说,由于县域经济相对而言不发达,政策资源不足,为助推生猪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存在政策资源向规模化猪场偏斜,难以照顾养殖散户现象。相关政策落地执行也存在执行人员思想意识、执行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例如访谈对象养殖散户叶某曾提到:“没听说过什么帮助发展的政策,农村人没读过书,哪有这些精力自己去了解,搞(享受政策)也是那些大企业的。”(WX010312A,20230312)执行上级XX有关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整治、违建猪场拆除等政策要求,如《xxx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和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等,也不可避免的与养殖散户发生利益上的冲突;

对于生猪养殖散户来说,由于自身产品竞争力弱于大规模养殖场,享受不到足够的政策支持,又无充足的本地就业机会,全年收入基本依赖养猪这一渠道,存在高度生存风险,一旦遇到非洲猪瘟等疫病或是企业产品生产调整,甚至仅仅自身伤病缺少人力,都会对生产造成重大威胁;

而对于生猪养殖企业,也面临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课题,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改变以往对环境不友好的经营方式,加强环保管理,如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污染等。此外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史长久,市场竞争成熟且激烈,近两年非洲猪瘟疫情严重,稍有懈怠,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不免有被淘汰风险;

对于售卖商家而言,在生猪产品销售方面最重要的问题便是产品品质以及购入成本,二者本身存在一定矛盾,且从附近养殖散户或从大规模养殖产业猪场收购生猪产品,也各有优缺点需要慎重权衡;

生猪产品消费者群体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直观的问题。便是产品的价格以及质量、安全性等,其中任何一项体验获取不足,将直接影响消费群体的最终选择,进而将作用反馈给供给销售端。

至于非人类行动者,由于其客体属性,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其问题表达与目的达成都需要借由人类行动者之手进行传达,如政策需要XX工作人员制定与执行、技术需要专业人员研发与运用等,因此此处不将非人类行动者单独列出。

为了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当地XX相应国家号召,颁布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对产业进行支持规范管理。理想情况下,应将各个行动主体都召唤出来,围绕“发展当地生猪养殖产业”这一行动者网络的强制通行点,以期达到各自的目标。具体情况见下图:

图3行动者网络中各行动主体问题目标及强制通过点

60ebad0d091c71adcf3845949dba5252  3.2.2利益赋予

利益赋予是转译过程的第二个重要步骤,是核心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身份的界定,使其能够被征召成为网络中的成员,并且通过调整行动者之间的各种利益关来充分的赋予产业发展的利益,从而将各种潜在的非潜在的行动者留在行动网络中。

在这一阶段,作为核心行动者,和平县地方XX需明确各个主体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的角色和地位,以便准确地为其赋予利益。对于生猪养殖散户和生猪养殖企业,将其界定为主要的生产者和供应商,XX可以为其提供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利益,以激发其生产积极性。但如前文所说,在政策资源给予方面,当地XX存在向养殖企业规模化猪场倾斜的问题,鲜有针对生猪养殖散户的利好政策。如和平县地方XX门户网站发布的2023年省级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资金区域绩效目标表中显示,该县2023全年省级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资金共计49426(万元),该笔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的考核工作任务中第一项便是支持生猪产能调控,但作用对象为“规模猪场(户)”,且统计保有量为34户,能繁母猪保有量为1.37万头,即每户规模猪场平均保有能繁母猪402头,忽视了年出栏量5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且根据生猪养殖散户访谈调查显示,该县一个普通山村从事生猪养殖的散户便能达到7—9户。除了支持,作为管理者也需要规范与引导,通过建立监督机构、加强执法力度等措施,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生产秩序,提高生产质量和市场信任度。尤其是2017年10月18日,X总X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乡村振兴中人居环境整治课题相结合,便形成了相对以往更为全面的环境保护政策。地方XX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加之产业本身也有转型升级需求,面对环保意识有待提升、资金技术薄弱难以支撑转型的养殖散户,便产生了利益层面的冲突。即地方XX要求养殖散户、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拆除违建猪舍,最终实现产业进步共同发展。养殖散户无法快速顺利转型,或先前宽松环境下在不适宜建造养殖场的地方建好了猪场,加之XX在执法手段存在操之过急等问题。例如访谈中曾某表示:“养这么多年都没事,现在跟我说这要改那要换,哪来的闲钱哦,不搞就要拆哩”(WX070314A,20230314)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便无法很好的赋予共同利益,进而影响后续征召动员两大环节,阻碍产业发展这一强制通过点的达成,不利于各主体实现自身目标。其中拆除违建猪舍一项整改行动,光是和平县内林寨镇明星村一个村子,在2021年10月份便被拆除了1.7万平违建猪舍。

图4拆除违建猪舍现场图

557c40fcebefb7c17f5deb371d457c00

该项整改举措从长远发展角度上看,毫无疑问是对环境、社会以及产业本身有利的,是百年发展长久之计。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有执法过度、后续安置补贴手段不足等问题,引发地方XX与养殖散户利益上的冲突与矛盾。

对于售卖商家和消费者,XX可以为其提供市场准入、宣传支持等利益,以鼓励其参与到生猪养殖产业中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各个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提高商品质量和市场信任度。建立了良好的监管维护机制后,也能吸引更多的商家与消费者参与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3.2.3征召动员

“征召”是吸引各个行动者加入网络的构建过程,核心行动者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让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参与进来,并在网络中扮演着各自角色。如果其他主体认可并采纳核心行动者的利益赋予,参与到网络中,征召过程将顺利完成。而动员阶段是指各个行动者在被招募后,以不同动机实际投入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的过程。理想情况下,行动者在参与到网络中后,其自身的问题都得以缓解或彻底解决。动员阶段一般被认为是网络建立最关键的环节,主要是由于在此环节中核心行动者地位得以巩固,并上升为整个网络的利益代表。并且在这一阶段,网络中的其他行动主体也更加认可核心行动者的权威,这有利于提高整个行动者网络的稳定性。

在征召阶段,和平县地方XX作为行动者网络中的核心行动者,一直很重视县内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对规模化养殖场给予足够关注。如2020年4月,和平县县长黄海生就河源市乐和养殖有限公司养猪基地选址工作到彭寨镇调研,途中强调生猪生态农业产业链项目对县脱贫攻坚和畜牧业产业发展作用重大,县直各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配合彭寨镇做好项目选址、林地占用、设施农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和证照办理工作,加速推进我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此外也在动物疫情疫苗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方面对猪场给予服务,根据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资金的通知的通知》(粤财农〔2021〕165号)相关要求,为当地养殖企业遴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及常规疫苗采购。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在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和平县地方XX共排查了全县3百多个养殖场6万多头生猪,在粤赣高速公路和平服务区动物检查站,检查生猪及产品车辆5016车次、检查生猪头数536589头,从源头及运输路径上阻断疫情的蔓延。这些措施都有力的推动当地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使产业相关主体如养殖企业、售卖商家、消费者在符合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共同进步,达成共同目标。

然而,地方XX作为核心行动者,面对养殖散户这一主体时,由于前期利益赋予阶段未能很好的给予其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存在政策执行与养殖散户发展增收上的利益冲突,未能将其留在产业发展这张行动者网络内共同发力达成最终目标,因此在征召阶段也没有有效的相关措施对养殖散户进行一个利益上的给予,使其参与进产业发展这张“大网”里来。除此之外,当地养殖散户还反映,XX相关政策补贴关怀享受不到,需要整改时却一样不落。访谈养殖散户叶某谈到:“(XX工作人员)平时没啥好事,来了给你直接贴个公告,跟你说这间猪舍违建,需要整治拆除。”(WX020312A,20230312)这进一步加剧了地方XX与养殖散户的利益冲突。

综上,在行动者网络的转译过程中,地方XX作为核心行动者能较好的给予养殖企业、售卖商家、消费者共同利益,并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监督管理等手段,盘活政策、资金、技术等非人类行动者主体,将上述主体纳入到行动者网络的建设中来,一同朝着产业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发力。在此过程中,地方XX的核心行动者地位得以巩固,并上升为整个网络的利益代表,取得较高权威。但这个过程,养殖散户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由于各种自身非自身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排挤在网络架构之外的。未能认同或意识到共同利益的存在以及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没有被有效征召与动员。这使得生猪养殖散户游离于产业体系之外,自产自销,技术资金也自行承担支付。由此带来的,便是风险无法外摊,自行消化,让原本就不强劲的生存能力更加脆弱,面临诸多问题。

 3.2.4异议

异议是行动者网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矛盾无处不在,在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各行动者的问题和利益处于动态变化中,存在异议是正常的。如发展产业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异议、地方XX执行政策时与生猪养殖散户之间的异议、养殖企业与养殖散户之间的异议。这些不断变化的异议既促进了行动者网络的创建,又是行动者网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XX与生猪养殖散户异议

地方XX与生猪养殖散户存在以下利益上的冲突,如土地利用问题,生猪养殖需要占用土地,而地方XX可能需要这些土地用于其他用途,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这种情况下,地方XX可能会采取强制拆迁等手段,导致生猪养殖散户的利益受损;生猪养殖会产生废水、废气、废弃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存在疫病传播的风险,对当地畜禽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而地方XX需要考虑环保问题,有做好疫病防控的义务,可能会对生猪养殖散户的养殖条件、规模等方面进行限制,导致生猪养殖散户的利益受损;地方XX将更多的政策资源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等大型养殖企业发展,导致生猪养殖散户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这些利益上的冲突可能导致地方XX与生猪养殖散户之间的矛盾与摩擦,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二)生猪养殖企业与养殖散户异议

生猪养殖企业与养殖散户二者作为商业上的竞争关系,也存在异议,生猪养殖企业规模大,养殖成本低,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与生猪养殖散户之间存在市场竞争冲突,因此可能会出现价格竞争和销售渠道竞争等情况。更有甚者,据采访养殖散户反映,个别养殖企业可能会使用不正当乃至违法手段进行商业上的打击与竞争,使养殖散户利益受损。养殖散户黄某提及:“听别人说啊,那些养猪大厂在非洲猪瘟严重时还会用无人机投放病毒到农户猪栏里,就是要搞没你的猪。”(XC110330A,20230330)

(三)生产者与消费者异议

生猪养殖产业中的生产者即养殖企业、养殖散户与消费者之间也存在异议。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如果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饲料或者药物,可能会对生产的生猪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从而导致消费者对于生猪肉类产品的信任度下降。此外在价格问题上,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消费者希望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生猪肉类产品。这就可能导致生产者难以获得较高的售价,从而影响其经济利益。如果生产者不遵守环保法规,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消费者可能会因此对生猪肉类产品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对生猪养殖散户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四)生产者与售卖商家异议

生猪养殖产业中生产者与售卖商家之间存在异议,例如生产者希望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生猪肉制品出售,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售卖商家则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货,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追求效率和利润,而售卖商家则会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避免售卖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造成危害。生产者需要稳定的市场需求以保持生产的连续性,而售卖商家则需要稳定的供货来源,以避免出现货源紧张的情况。如果生产者无法满足售卖商家的供货需求,售卖商家可能会寻找其他供应商。

 3.3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行动者网络构建

行动者网络具有复杂性与动态性,可进一步理解为行动者网络具有“整体性、多样性以及多重性”的特征。本文以行动者网络为研究视角,解析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行动者们利益取向与行为方式,进一步阐述行动者联系逻辑与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对行动者以及行动者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经历行动主体确认、转译,构建如下行动者网络框架:

图5生猪养殖产业行动者网络框架

a1ae9036ed93b73d231311aed3ee7493  4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行动网络缺主体,产业发展位缺失

养殖散户未能深入参与产业发展体系,是阻碍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养殖散户虽然数量庞大,但由于个体化经营和缺乏有效的组织,其规模和效益相对较低,无法形成产业链的主体地位,因此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定的生态位缺失。这些生态位缺失不仅影响了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也阻碍了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养殖散户未能深入参与产业发展体系,加剧了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不均。在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养殖散户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养殖散户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也可以为产业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养殖模式。但地方XX和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主要收益者,养殖散户却无法参与到利益分配的进程中来。这使得一部分养殖散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较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养殖散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利益也往往受到了更多的侵害。影响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1.2环保整治力度强,补贴安置不到位

自从xx十九大正式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环保理念后,全国范围内的环保整治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和平县地方XX也紧跟中央步伐,积极响应环保号召,开展了针对县内违建、高污染的生猪养殖场的整治工作。这一行动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农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但是在整治工作中,地方XX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方式,未能很好地制定整治推进计划,并未能有效落实拆除后的补偿和安置工作。访谈的15位养殖散户对象中,有3人曾因违建被拆除猪舍,2人因养殖场选址不当,靠近水源污染大被拆除。而他们在这些地方建造猪舍均是沿用以往习惯,认为大家都这么选址养猪的,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XX也没管过,相关意识不到位,才在此建造。如养殖散户曾某表示:“以前都没人管啊,大家都是用自家地建的猪场,养了这么多年了,突然跟我说这里不行,需要拆掉。”(XC130330C,20230330)且整治拆除前未预留沟通、自行整治时间,拆除后未采取补偿安置措施。这导致一些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引起了一定的不满。对于养殖户而言,他们所从事的是生产生活的产业,其经济收益与生计直接相关,这种方法可能过于突然和粗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妥善的安置。

 4.1.3转型升级有困难,粗放模式难长续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和平县内生猪养殖产业中的养殖散户资金和技术不充裕的问题愈发显著。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养殖散户的养殖规模、养殖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都难以与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相比。加之养殖散户的思想意识未能有效提高,他们往往依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导致养殖环境差、饲料浪费多、疾病防控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养殖散户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生产效率,还会给环境和公共卫生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养殖散户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这使得他们很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如果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持续下去,不仅会对相关从业者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就业和农民增收,不利于产业长久发展。遇到类似非洲猪瘟严重或养猪经济周期下滑阶段等特殊时期时,养殖散户们便很容易直接出局,甚至负债破产。访谈的15位养殖散户中,6人听说身边有养殖户因非洲猪瘟、猪肉价格低经营亏损而倒闭;2人曾因非洲猪瘟猪只患病减产,资金链断裂中断养殖。另外,在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对于一些资金短缺的养殖散户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生猪养殖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缺乏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养殖散户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养殖散户将面临市场淘汰和XX整改的风险。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养殖散户的养殖成本越来越高,收益逐渐下降,难以为继。同时,XX加强环保整治,对于那些违规排放、破坏环境的生猪养殖场也将采取取缔整改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给一些养殖散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1.4产业发展后劲弱,利润空间受压缩

在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其中一个主要困难是先天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交通不便利,靠近水源保护区等问题都限制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导致生猪养殖场规模偏小,经营规模受限,成本相对较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以及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难度大等问题。同时,和平县作为广东省经济相对不发达市区的边缘县城,本身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人口外流,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对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也造成了影响。

此外,由于政策执行、资源分配、环保要求等因素,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生猪养殖产业利润相对较低。而针对这些问题的政策,例如环保整治等,有时可能会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散户养殖户的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导致他们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环保整治等压力时更加脆弱。养殖散户面对未来发展前景也不乐观,访谈的15位对象中,基本都表示经过饲料、人工、药品疫苗、水电费等成本折算后,市场猪肉价格不低于16-20元/公斤,才不至于亏损。但2018—2019年非洲猪瘟严重,全国猪肉供给紧缩,产能大幅降低,猪肉价格飙升导致大量养殖户入场,产能又急速增高。后续猪肉价格周期回落,猪肉价格下跌,最低值达到13.06元/公斤(见图5.1),有11人明显表露生猪经济周期难以预测,猪肉价格走势不稳定;对本身没有较好市场投资意识,资金不充裕的养殖散户们造成重大损失。如此多次反复,养殖散户们的年收入不稳定甚至亏损,如15位访谈对象中过去一年平均净收入为40000元左右,有3位出现亏损(10000—15000元不等),均对后续发展不报信心。其中4位访谈对象明确表露后面不再养猪,转投其他行业就业。养殖散户叶某表示:“一年到头没假放,累死累活没钱不说,还可能亏钱,不如出去做泥水。”(XC140331B,20230331)

图6 2021年3月—2023年3月生猪集贸市场价格走势

1314ea1ef47ae966de37318a30d8e63d  4.2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

  4.2.1行动者网络构建存缺陷

在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散户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其经营个体的特点,养殖散户常常游离于产业体系之外,自负盈亏,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号召。尽管地方XX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行动者,但在整个行动者网络的搭建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养殖散户的生产利益。在利益赋予阶段,地方XX未能兼顾到养殖散户的利益,导致执行环保整治政策时执行手段与善后措施的不当,与养殖散户利益产生冲突。在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的帮助方面,XX未能做好宣传和号召工作,资源分配存在偏斜。由此导致养殖散户没有充分分享或认识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利益,缺乏对核心行动者权威的认可,未能在产业发展的行动者网络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在后续的征召动员阶段,也由于缺乏行动者网络的支持,未能有效地与其他行动者沟通解决问题。这种情况导致问题自身消化或积压,给养殖散户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阻碍了和平县当地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散户自身作为独立行动者,也有自身因素影响到其参与产业发展的情况。部分养殖散户存在着技术转化能力不足、经济承受能力差、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问题,导致其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养殖散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不断优化调整的政策环境时,即使有改变、参与的意识,往往有心无力。如养殖散户曾某提到:“想整治也要有钱有能力,本来养的猪没多少,搞排放啥的钱比我一年赚的钱都要多了”(WX070314A,20230314)此外,一些养殖散户的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在供应链中占据有利地位,缺乏规模效应和优势,在利益分配时缺少话语权,难以被察觉关注。同时,一些养殖散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存在着一定的生产安全和环保隐患。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养殖散户无法与其他产业参与者协同合作,也无法充分利用行动者网络的优势。

 4.2.2政策宣传与执行不到位

由于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较低,他们可能不了解相关的支持补贴以及规范政策措施,甚至对政策存在误解。这导致他们不愿意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从而影响政策实施效果。此外,资金拨付存在滞后也是一个常见问题。由于审批流程繁琐、审核严格等原因,资金的拨付可能会出现滞后的情况,这会影响政策的落实效果。XX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可能不足,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使得一些政策难以在养殖户中落地生根。由于和平县作为边缘县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资金和技术支持缺乏,也会影响政策落实效果。在这种情况下,XX可能无法为养殖户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使得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面对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战略这一重大课题,当地地方XX也面临重大考验。一方面随着中央新政策、指导、工作要求等不断更新调整与施行,地方XX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能力、思想水平需要更新提升。另一方面,地方XX也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治理水平待提升等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长期问题和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解决这一问题和难题的重要行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相对城市,我国农村发展更为封闭和落后,不仅总体发展程度不及城市,而且各层面发展均衡性也更加不足。和平县作为山区城市,这种问题更加突出,这种偏颇和失衡的发展观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矫正,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也因此被各种弊端所羁绊和阻滞。

  4.2.3当地先天自然条件限制

自然条件方面,和平县地处山区,土地资源不足、交通不便利、靠近水源保护区等自然因素限制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由于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和统一管理。许多养殖户只能依靠自家的土地进行养殖,因此规模小、效益低,无法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同时,土地资源也受到水资源保护区的限制,不能过度开发,给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此外,交通不便也是制约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和平县的交通网络相对落后,公路交通相对狭窄,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这使得养殖户的销售渠道受限,很难把产品推向外部市场,无法扩大销售规模,增加效益。和平县的气候条件也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这使得生猪养殖环境容易滋生疾病,导致生猪死亡率较高。而冬季气温较低,需要额外投入保暖费用,增加了养殖成本。

在上述先天条件限制下,和平县目前生猪养殖产业未能形成强劲优势产业,生命力竞争力和稳定性等相对薄弱,承受各类灾害危机的应对能力较低,产业“韧性”不足。

 4.2.4养殖户技术思想待提升

在生猪养殖散户思想意识与技术限制方面,由于散户养殖模式具有分散、小规模等特点,缺乏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导致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很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难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养殖环境和生产方式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饲料选配不合理、疫病防控措施不到位、养殖污染治理不彻底等。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时代要求,部分养殖户也未能有效提升自身思想意识,认为自己没义务、没必要参与,是大企业和XX才需要做的事。暂时抛开养殖散户是否有相应条件开展转型工作,这种思想从本身主观能动性上便失去了主动寻求升级发展的动力,即使有相应政策补贴可以申领,养殖散户可能也不会在意,甚至面对XX相关要求产生抵触心理。

 5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5.1XX牵头建平台,平衡利益促发展

针对养殖散户未能深入参与产业发展体系,未能被有效征召进行动者网络体系这一问题,地方XX作为核心行动者,可牵头建立养殖散户联盟。在地方XX的支持下,建立养殖散户联盟,通过联盟的方式集中养殖散户的力量,提高其地位和话语权,加强协作,形成产业链的重要客体地位。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养殖散户提供信息资源,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等。这有助于养殖散户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相应平台进行联合采购和销售,使养殖散户可以更好地利用市场机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减少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面对环保政策与养殖散户利益冲突、整治善后工作等问题,XX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加周密和细致的整治计划,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方式,必须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民意征集,增强政策的公众性和透明度。注重与养殖户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养殖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同时,XX也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措施,对受影响的养殖户进行合理的补偿和安置。这些措施可以包括经济补偿、就业安置、技术培训等,让养殖户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环保整治的新形势。尽量解决养殖户的生计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产生。只有XX和相关部门和养殖户真正实现利益共享,才能够有效推进环保整治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巩固产业发展这张行动者网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5.2明确目标出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

为了解决生猪养殖各个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和平县地方XX制定了生猪养殖补贴支持政策。为了明确政策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公共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地方XX在制定生猪养殖补贴政策时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而不能从制定者的主观意愿出发。在分析问题成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明确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充分考虑公共政策的未来性。公共政策目标的本身包含着对未来的预期,因此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政策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需要多长时间实现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说,在制定生猪补贴政策时需要考虑政策出台后多久能够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多久能够将生猪价格控制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以及能够给养殖户增加多少收入。此外,还需要考虑补贴政策的出台时机是否恰当,政策执行多久后需要调整或修改,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以长远的政策视角,尽最大可能将多方面因素纳入政策未来的思考范畴。第三,政策内容必须明确具体。XX在制定生猪养殖补贴政策时,需要对补贴对象、补贴方式、补贴标准(金额)和补贴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对全省猪肉自给率、规模化养殖率、养殖户参保率、保险费发放时限等要素作出具体的数据要求。政策内容应该表达准确、含义清晰、无歧义,对时间、数量、金额等各项要求详细具体,能量化的要量化,这样可以避免政策内容抽象不具体、政策标准不统一、可操作性差等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麻烦。

为了确保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执行机构必须对自身的定位和责任有准确的认识,并对政策执行力度进行硬性要求和指标管理。在此基础上,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内部管理必须得到加强,需要对相关部门在补贴过程中的职能进行优化和整合,明确各部门在各自领域的权责关系,同时加强畜牧主管部门的权威。具体来说,需要准确划分各部门在政策过程中的职责,赋予各部门的权力要明确,责任要清晰,同时明确有关责任人,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在补贴政策实施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其次,为了提高部门间的协调合作能力,需要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这包括成立专班、建立议事协调机构等,以形成部门间政策合力。各部门必须加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和资源,避免各自为政,从而提高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成效。

 5.3散户思想提意识,养殖技术促转型

XX应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散户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环保整治的新形势。从养殖户思想意识层面进行改造提升,从源头开展治理,加强对养殖场选址和违建行为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和监管机制,规范养殖行业的发展,避免养殖户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XX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养殖户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XX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殖业的信贷支持等措施,帮助养殖户获得转型所需的资金和技术。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产业发展意识。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知识普及、经验分享等形式,帮助养殖户学习现代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其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意愿。助推产业主体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4资源整合破困境,产业深耕开新局

和平县地区的自然资源有限,但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利用既有条件来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选择适宜生长的品种,合理配置饲料、肥料等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水资源、光热资源参与产业发展。XX可以引导和促进农户合作社的建立,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额,XX可以鼓励和扶持生猪养殖业者组建销售合作社,通过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同时,XX还可以引导和支持养殖业者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电商平台、线下超市等,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可以通过发展其他产业,缓解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压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X总X指出,“现在,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要在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态势,不但是更好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使农民更多分享产业振兴发展收益的有效方式。一方面,推动农村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通过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不断扩大产业范围,推动产业功能转型,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有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推动服务业向农业生产经营等各领域渗透,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通过鼓励和引导生猪养殖业者逐步向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旅游等领域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后,XX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业者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粪便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生产有机肥料、生物燃料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将污染降到最小,利润升到最大。

 参考文献

闫思旭.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D].延边大学,2022.DOI:10.27439/d.cnki.gybdu.2022.000731.

万谊霖.信贷交易成本视角下产业链组织对生猪养殖户信贷可得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DOI:10.27409/d.cnki.gxbnu.2022.001591.

钟搏.中国生猪标准化养殖发展:产业集聚、组织发展与政策扶持[D].浙江工商大学,2018.

翁怀达.生猪养殖产业的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23(06):29-34.

池易真.地方XX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D].青岛大学,2022.DOI:10.27262/d.cnki.gqdau.2022.001692.

雷煜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治理内卷化破解路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2.DOI:10.26939/d.cnki.gbhgu.2022.000796.

黄可欣.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网约车安全治理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1.DOI:10.27634/d.cnki.gzrgu.2021.000147.

张许.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2.DOI:10.27784/d.cnki.gahjz.2022.000048.

贾云飞.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及绩效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2.DOI:10.27117/d.cnki.ghenu.2022.000006.

赵晟.江苏省生猪养殖补贴政策执行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DOI:10.27248/d.cnki.gnjqc.2022.000786.

许琦.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

饶文娟.乡村振兴中新乡贤及行动者网络构建[D].南昌大学,2022.DOI:10.27232/d.cnki.gnchu.2022.001472.

Anthony M Shelton,Thomas H Mac Rae.Through Livestock Sector Expansion:local Comrnunity Impacts.2005

Ben-hai XIONG,Run-ting FU,Zhao-hui LIN,Qing-yao LUO,Liang YANG,Jia-rong PAN.A Solution on Pork Quality Traceability from Farm to Dinner Table in Tianjin City,China[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0(1)

Daiwen Chen.Nutrition and fee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swine production in China[J].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09(4)

George W.J.Hendrikse,Cees P.Veerman.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a transaction costs economics analysi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3)

Jacob Rasmussen.Costs in international pig production 2002.2004

Mark Wever,Nel Wognum,Jacques Trienekens,Onno Omta.Alignment between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hain governance in EU pork supply chains:A Transaction-Cost-Economics perspective[J].Meat Science.2009(2)

Maryann Feldman,Johanna Francis,Janet Bercovitz.Creating a Cluster While Building a Firm:Entrepreneur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5(1)

P Herold,R Roessler,A Willam,H Momm.Breeding and supply chain systems incorporating local pig breeds for small-scale pig producers in Northwest Vietnam[J].Livestock Science.2010(1)

Saxenian A.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Valley andRoute 128.2004

 致谢

在完成我的研究课题之际,我想向所有协助我完成这项工作的人员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在本文完成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与支持,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我完成这项研究至关重要。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我的研究过程中,老师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细致的帮助,在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撰写方面给予我莫大的支持,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我梳理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完善研究设计,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研究工作。他的教诲将伴随着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受益终身。

其次,我要感谢学校的支持。学校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使我能够专注于我的研究课题,尽可能地充分发挥我的潜力。同时,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支持,让我可以得以顺利地完成研究工作。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中,同时也感谢他们在我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悉心照顾和关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的研究的问卷访谈对象。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使我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信。他们的合作和支持是我能够顺利完成这项研究的重要保证。

在这里,我再次向所有协助我完成这项研究的人员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他们提供的宝贵帮助和支持,将伴随我一生。谢谢!

乡村振兴背景下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与阻滞因素的分析——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和平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与阻滞因素的分析——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1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283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17日
Next 2024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