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从实验教学、教育实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指出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一、前言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规律进行研究与传播。计算机、通信、网络、现代教育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应运而生。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在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作为实习教学的实践者,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师的实践性和实践性,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把握自己的专业发展趋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教育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向实践学习”的意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应加强在教学软件开发、教学资源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学习。同时,教师也要熟悉本专业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软件技术及工具,并了解这些软件技术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教师也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和提升,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很有针对性的课程,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把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同时,对教育技术专业而言,建立一个实践性教学体系,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培训等五个层次。本文结合一所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就如何构建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1.基本试验

基础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的最好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深化和验证教育技术理论的重要环节。基础实验分为“公共实验”、“创新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四大模块。公共实验模块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基础、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课实验模块主要有:电教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创新性实验模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网页的设计与制作,视频的后期处理。通过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教育科技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教育科技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

 2.集成式设计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综合设计,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该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等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进行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的。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课内实验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在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教育技术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中,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实验师资队伍。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整体规划,对实验设备的数量、种类及配置进行合理安排。在实验教学中,应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开设实验课、选修课等多种形式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种类的实验需要。

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是要选好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学科设置;第二要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的作用;第三,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资源开展科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试验室基本构造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实践应用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将各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到教育技术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建设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综合性。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教育技术实验室进行了研究。其中,基础实验室指的是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以及基本的实验工具,具体包括了计算机、实验平台、计算机软件等,它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地方。综合化实验室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使用各种设计软件,从而掌握一些设计技能;软件实验室主要提供电子白板和数字媒体技术等教学软件;虚拟仿真试验室是一种能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环境的实验环境。这四大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

 (二)实验室设备及人员配备

实验室设备配置应与专业发展及教学要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为保证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的长期稳定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更新、更新现有实验设备;其次,要统筹规划实验室设备,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根据实验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的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器材;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实验人员,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要按需配备专业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让他们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还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有系统的了解。在人员配置上,除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外,还应鼓励具有相关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中来。这不仅保证了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有条不紊,而且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因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既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三)开放式试验室

为了激发学生对开放实验室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的活动。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性,实现了“一人一机”和“一人多机”的真正实现。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设备,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应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参与者,引导者,评价者。我校教育技术专业开放实验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内开设的实验课,另一类是选修课。另一类是实验性课程或选修性课程。这种开放式实验室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式实验室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强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实践性课程在教育技术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专业的实践课程有:《教育技术导论》(《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开发》)、《信息技术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法》)、《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法》)、《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等。在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例如,开设了一门实践性课程《教育技术导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教育技术应用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使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为指导,使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应体现多样化、创新性,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人格特点,组织不同类型的实验。如年龄小,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可选用示范型实验;年龄越大,性格越稳定的学生越适合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型实验是青年教师的首选;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进行研究性的实验.

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手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实践性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在实施实践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如实践课程《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开发》,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同时,还能使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的。通过实施这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团结协作、竞争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强化实验训练

实验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本专业开设了《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学概论》两门课程,增加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在《教育技术学导论》课上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习课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在《教育技术学概论》课程中增设了“网络化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实验,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网络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通过《教育技术学概论》、《教育技术原理》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为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服务器的安装,网络服务器的组态和管理,FTP服务器的组态和管理,网络服务器的维护,网络教学系统的安装和管理,OA软件的使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教学技术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两门实训课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强调基本功教育

基础课教学是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基本环节。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分析与解决教育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基础课教学,使其具备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学习教育心理学,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的学生在在校期间,必须掌握教育技术领域内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了教育技术与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媒体、教育评价、远程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将为未来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又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所以实践教学是教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我们在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联系能力,教学过程要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具体来说,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表现为:一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四是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总之,将教育科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习环节

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课堂教学,另一个是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外活动是大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专业在校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条件与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育科技作品设计比赛”等各种技能比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该专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证。

 (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该专业的教师多来自于教育技术科,多为转行教师。随着新学科的发展,新的理论与技术的出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方法正在逐步被淘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对教育技术专业师资的建设,应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坚持学校内外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校内教师的定期培训和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师能够深入教育系统的第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引进上,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来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

 四、开展学科竞赛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培养教育技术应用人才,利用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竞赛活动,本校会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援。各院系组建了由各系专业教师担任导师的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把学科竞赛作为应届毕业生就业前的一项综合性考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专业先后荣获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精品课程、省重点课程等称号。同时,在学校教学团队中建立了教育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较深的认识。实践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队伍,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专业的师资队伍既缺乏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缺乏。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我们正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要引进并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其次,教师应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目前该专业的教师中只有1名博士和3名硕士生。其中1名为留学归国的访问学者.为此,学院正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国内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同时,对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二)硬件设备尚待改进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实验室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学生实践实习的空间不足,校方也不愿投入资金,直接影响到了实践实习的效果。对此,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改善硬件条件;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正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根据实验要求,配齐相应的实验仪器、实验软件,使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好的动手能力。

第二是要建设“产学研”双基地;目前,学校已与湖北省荆门市教委共建“产学研”基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对社会需求有更好的了解,掌握社会需求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对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帮助。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技术专业只有在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的同时,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加强

当前,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采用的是“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较低,对课程设计、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较低。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指导方式简单、被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平衡。比如,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一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在选题上倾向于选择内容简单、操作容易、重复性强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不能体现教育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而有些学生因为能力不足或者时间有限,即使所选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就毕业实习而言,大部分学生对实习这一环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明确。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与管理,大多数学生对实习这一环节不够重视,有的甚至连实习都没有。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已作了一定的探索与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出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会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制作电教设备,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大学生实训基地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纷纷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但是,由于学校资金紧张,给学生提供的实习资金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实习资金都没有,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研究、实践基地,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影响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机会。对教育技术专业而言,除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外,还应积极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如举办教育技术讲座,参与教师培训班等;也可与社会上的电教机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王雨苹,向丹丹,任燕伟,范子怡,吴灿.基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07):119-120.

[2]樊永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5):158-159.

[3]张雅娴,王晓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6-9.

[4]张阳.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5,(08):107-109.

[5]张凯,陈艳华.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6):85-91.

[6]刘兴红,张军翔.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03):104-108+118.

[7]李兆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82-186.

[8]杨在宝,张培,张杰,胡元,晏青青.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113-114.

[9]赖永凯,吴保艳.Moodle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141-143.

[10]杨丽,万华明,刘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9):153-154.

[11]王余勤.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04):58-60.

[12]程云,王锋,刘清堂,郑忠梅,徐小双,黄克斌.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04):61-65.

[13]徐小双,童三红,陈吉利,郑忠梅,王锋,黄克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106-109.

[14]宁云芬,黄有总.《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132-133.

[15]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叶力汉,胡小勇.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9-42+47.

[16]黄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8,(12):240-241.

[17]章玉平.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975-5976.

[18]王国洪.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19]王润兰,王跃生,黄金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05):26-29.

[20]张双昊.校企共建秘书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44-45.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2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6327.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27日
Next 2024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