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都出现了发展动能不足的情况,同时还伴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的问题。山西省作为我国煤矿输出大省,省内各个城市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亟需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发展。2010年12月1日,山西省被xxxx确立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地,这让山西省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得到了最高级别的政策支持。因此,为了不负国家重托以及树立先进典型,山西省在近些年来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此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此为话题,对山西省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以及转型动能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省转型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山西省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策略

  1.绪论

  1.1相关概念界定

1.1.1新常态

“新常态”一词的首先提出是由X著名风险投资家罗杰·麦克纳米(RogerMcNamee)在其著作《新常态——大风险时代的无限可能》中论述的。在此著作中,作者论述了新常态的概念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具体而言,“新常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失业人数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是世界恐怖主义的盛行[王健,李肖.“新常态”的前世今生[N].中国经济网,2014-10-23.]。而此后“新常态”又被冠以新的含义,将“新常态”来表述一种经济局面,这种经济局面是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世界新的经济格局,此后,“新常态”一词以“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缓慢增长格局”这一概念逐渐被世人熟知并接受。在此之后,埃里安对“新常态”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因而“新常态”的概念与内容变得更加明朗与清晰,在他看来,西方国家经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水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相关管理者并未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及太多的债务和过高的杠杆比率,然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会促进世界经济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汪红驹.防止中美两种“新常态”经济周期错配深度恶化[J].经济学动态,2014(7):4-11.]。

而在国内,经济新常态表达的是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增长阶段,这一局面将会是长期性的,是以发展促增长,再以增长促发展的阶段[盖颖.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9(02):33-35.]。

1.1.2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指的是发展动能的转变;为了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原有发展动能的基础之上,重新确立新的发展动能,这样才能推动经济不断向前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城市的转型发展是由传统的第二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转型发展是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经济发展转变为需求、生产以及消费等产业链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再一方面,转型发展是由原来的物质资料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科技进步以及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可以说,经济转型发展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从而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奋力开拓XXX大同改革开放转型发展新局面[N].大同日报,2019-02-25(002).]。

  1.2研究现状

当前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发展模式上。常江[常江,姬智,张心伦.我国近现代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及趋势初探[J/OL].资源与产业:1-9.]等在其论文中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作者提出,延伸型转型发展模式比较适合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延伸出的经济发展动能只是过渡性质的,而后期更新的产业才是转型的最终发展动能。曹富国[曹富国,刘欣瑜,邓韬.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1):125-128.]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太原市的产业结构,并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制度创新以及加强人才的吸引等措施来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应该说,前人对于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还是相当多元化的,这对于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本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与实践支撑。

  2.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

  2.1山西省简介

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处于内蒙古、陕西、河北以及河南的中间位置,地处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拥有太原等11个省辖市。全省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5.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6%。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煤矿资源为首,山西省以煤矿资源为依托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了省内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在当今经济新常态下受到限制,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因此亟需对省内产业进行升级,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

  2.2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山西省作为国内资源型城市最多的省份,其发展出现了疲态,为了进一步促进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需要对其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下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2.2.1产业发展不平衡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而山西省由于拥有众多的煤矿以及钢铁等资源,使得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省市相比取得了领先,尤其是其省会太原市,在建国之初太原就是闻名全国的重工业城市,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深入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使得产业结构单一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尽管山西省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产业发展结构相较于其他省市仍不太均衡。下表2-1是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与其他省会城市的经济指标对照表,以太原市为例来分析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表2-1太原市与其他省会经济指标对照表(2017年)

单位: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12月 增速 1-12月 增速 1-12月 增速 1-12月 增速

太原 3382.18 7.5% 40.82 3.0% 1271.42 7.0% 2069.94 7.9%

郑州 9130.2 8.2% 158.6 2.6% 4247.5 7.6% 4724.1 9.0%

武汉 13410.3 8.0% 408.2 2.8% 5861.4 7.1% 7140.8 9.2%

长沙 10535.5 9.0% 379.5 3.0% 4998.3 7.7% 5157.8 10.9%

南昌 5003.2 9.0% 192.1 4.0% 2666.1 8.4% 2145.0 10.2%

数据来源:太原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上表可知,作为山西省省会的太原与其他省会相比,产业发展还是呈现出落后的态势,相关指标排名并未出现在前列;此外,太原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所占比例差别较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产业转型发展。

2.2.2城市发展的需要

当前,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现状,都呈现出复苏缓慢的发展局面,日本以及欧盟的经济增长新动能乏力,而X的仅仅也并不是表现的很强劲,与此同时,世界恐怖主义的加剧以及欧洲难民潮的悬而未决,全球性质的经济不确定正逐渐变为现实。为了寻求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发展,许多国家的城市都将其单一的依靠资源的发展动能转变为依靠科技及管理创新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山西省如果不从根本上调整产业发展结构,仍然以原有的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来深入发展,那么其发展过程必要会受到阻碍,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也几乎不可能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而恢复,因此,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也需要山西省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3.山西省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经济转型发展并非易事,且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尽管山西省已经正确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状况,也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方针与政策,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山西省转型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做出探讨。

  3.1生态环境恶劣,城市空间发展受限制

由于山西省是煤炭输出大省,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的煤炭总量相当大,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煤矿的开采让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其中有以下几种体现:第一,煤矿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开采,使得山西省地下水系统遭到了破坏与污染,水系平衡被打破,连年的污染导致地表水流量降低,省内湖泊水位逐年下降,水系逐渐干涸;第二,煤矿的开采带来了大量的矿业废物垃圾,这些废弃物许多都是不做处理的露天堆放,带来空气污染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环境负荷进一步增重;第三,煤矿的开采导致地下断层,使得地面大面积的塌陷,破坏了地面上原有的生态环境;第四,不科学的开采使得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地质灾害。

此外,由于山西省许多城市都是由煤矿开采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依旧存在“城市小于企业”的现象,每个矿区都会形成自己独立的生活环境,这对城市内部规划造成了很大影响,生活配套设施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城市占地面积的同时,还限制了城市空间与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2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转型动力不足

许多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初期,会由于资源源源不断地开发与利用而使得城市得到迅速扩张与发展,但是随着自然资源逐渐被开采殆尽,城市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便慢慢显示出来。就目前而言,山西省许多城市产业的发展还是以自然资源(如煤矿)开发为基础的,整个矿产开采产业占整个省份第二产业的比例依旧超过了20%[卫亚鹏.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山西煤炭产业的挑战与机遇[J].现代商业,2019(01):48-50.]。尽管山西省各个资源型城市意识到了城市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制造产业起步发展较晚,发展成熟度还不够高,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益的外部资金以及人才的集聚效应还不明显,导致了当前资源型城市在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面临着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

  3.3产业结构失衡

在建国以来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山西省逐渐成为了全国煤炭供应与能源生产基地,众多省内城市也成为了资源型城市,也就是以煤焦等初级原料产品和电力化工等初级能源原材料为主产业分工,这种带有全国产业分工性质的城市共业结构促使山西省向着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仅仅只有数量极少的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其他产业都以服务突出产业为发展目标,所以产业结构出现不平衡的态势。

此外,产业结构失衡还体现在省内一二三产业发展格局不协调上,省内的第三产业还是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我们知道,第一产业是以农业为代表的粗犷型产业,科技含量与技术要求较低;而山西省省内的第二产业是煤炭工业以及相对应的配套产业,经济附加值较低;以消费和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能,而山西省并未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促进经济发展的局面,从而使得山西省许多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平衡,城市商业活跃程度以及商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较低,城市的未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4.推进山西省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策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创新管理制度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山西省想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下面就具体的转型发展策略做出探讨。

  4.1加快工业区搬迁改造,完善城市功能

由于“企业大于城市”现象的存在,使得山西省许多城市老城区城市配套设施依旧没有完善,因此,XX需要积极引导老城区工业区的搬迁,同时对相关产业进行整合与升级。

第一,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搬迁模式。将老城区工业区分门别类地搬迁到新建的产业工业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有较大安全隐患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的企业,以安全生产标准条例以及环保条例推动其改造,改造不到位的倒逼退市;加大新兴工艺设备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淘汰不符合现代安全生产标准,生态环境标准的设备装置,实现企业生产的更新换代。

第二,进一步改善老城区的城市基础条件。扩建城市损坏的老旧道路,推动各个生活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对于搬迁完毕的工业区旧址进行重新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第三,强化强腾退土地的开发利用。以服务城市居民为导向,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为居民提供生活及娱乐保障。

  4.2推动转型调整,实现动能转换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山西省实现动能转换升级不仅仅需要在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还需要结合实际在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利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来推动全省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第一,改造省内传统产业。突出山西省内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推进省内煤炭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煤矿及其配套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增加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装备水平、完成产业整合,以此来增强传统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原有的产业为基础,继续围绕煤炭节能、煤炭化工、能源设备以及医药、材料等领域,颁布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金,加快相关项目的建设。同时,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前言产业建设,以新的动能带动城市的发展。

第三,进一步提高创新动力。人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因此,一座城市需要发展,就需要吸引并留住人才。从XX层面上来讲,就需要加快建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同时,支持高新企业进一步提升其研发水平,开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质量过硬,创新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

  4.3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发力,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第一,加大产业集群建设,发展龙头企业,以集群效应及龙头带动效应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扩大产业销售的影响力。对于产业集群建设,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产业集群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率。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企业聚集,会使得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尽快地形成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体系,这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此外,产业集群发展能够使得相关的专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区位人才优势,对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都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能够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市场信息交流就会变得非常方便,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能够便于企业针对市场行业的变化迅速调整生产结构与规模;与此同时,还能够很快的找到与之生产相配套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

第二,加强二三产业、实现独有特色的一产,通过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深度重组行业内分工和产品线布局,通过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借助“互联网+”风口,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业提档进阶促进与一、二产业融汇。

  5.结语

山西省作为我国煤炭大省,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并非易事,因此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产业分类,对于优势产业要继续保持,发挥优势产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对于新兴产业也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全省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城市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四)[J].能源与节能,2018(10):1.

[2]刘良玉.山西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基于煤炭开采视角[J].南方农机,2018,49(19):52-53.

[3]赵瑞彤,刘汉斌.XXX山西煤炭产业生态发展路径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8,38(08):73-77.

[4]赵旸.资源约束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人民XX.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人民XX: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8:6.

[5]王振亮.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7.

[6]杨瑞兰.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优化路径研究[D].宁夏大学,2017.

[7]张湛博.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7.

[8]Innis.TheFurTradeinCanada[M].Toronto:UniversityofTorontoPress,1995.

[9]Lucas.Milltown.Railtown:LifeinCanadianCommunitiesofSingleIndustrys[M].Toronto:UniversityofTorontoPres,1971.

[10]Robinson.GeographicalReviews[J].AmericanGeographicalReview,1964,54(2):28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2025.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4月29日
Next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