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素质教育提出后,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点。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视阈下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为基础,分析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希望可以转变教学的现状,丰富教学的内涵,让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相互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学;中外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语言是镜子,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认识一个民族的内涵。曾有著名学者提出:“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任何一门语言中都包含了与其诞生地的文化相关的内容。[1]如果不懂得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很难完成语言交际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言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文化意识到影响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继而达到提升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自2001年开始,“文化意识”概念被教育部提出之后,这一教学标准就被列入英语教学标准中,并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随后,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对学生文化品质的要求又进一步强调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2]可以说,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当中,文化意识直接体现的就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文化意识呢?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是确保学生语言运用得体的基础,也是保证。[3]作为英语核心素养之一,在文化意识引导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核心素养教学中不得不关注的重点。
1.语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我们运用语言这一工具交流的时候,不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进行文化、思想等内容的传递。[4]语言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也会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同时,文化知识背景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想要做到得体交流,就必须尊重相应的文化背景,了解交流的规则,从而确保交流的礼貌得体。
2.语言在社会全球化中起关键作用
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社会,还是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社会。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要具备理解、尊重和鉴别文化的能力,懂得去糙取精,以形成一定的文化态度。[5]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学会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文化品质,让学生可以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文化立场。
3.有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理解知识的情况。[6]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可以消除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文化障碍,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因此,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必然。这是我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鼓励学生学会辨别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鉴别意识,为学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现状
虽然现阶段很多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文化意识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们也开始在教学中关注文化意识的引导,但是,仍旧在诸多元素的影响下,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1.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
在语言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过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会忽视文化意识对学生的影响。[7]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们经常将语言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虽然教师也关注文化意识的引导,但常常会由于文化知识的拓展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从而将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有的教师甚至直接避而不谈。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非常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升。长此以往,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变得相对困难。
2.缺乏文化实践和相应情境
作为语言学科,英语学习和理解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8]但是,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很少有同学能够真实地走入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环境中。在课堂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很会很刻意地回避与文化情境有关的内容。学生长期在欠缺相关文化实践和文化情境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经常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无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缺乏文化实践和相应情境的环境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情境,因此难以进行英语知识的内化。
3.忽视母语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教材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民族自身化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关注母语文化,并将这一文化进行渗透和传播,以实现文化交流。但是,现阶段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母语文化的重要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中无法建立母语文化自信,久而久之,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哈日、哈韩、哈欧美风的情况。[9]
4.缺乏多样化的方法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处理文化差异的时候采用的单项引导法,很少有教师会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或者是在讲解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进行详细介绍。即使有部分教师会进行文化介绍,但是单一的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这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为解决教学的现状,有必要优化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的方法,丰富教学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
面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阶段的问题,教师要结合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找出应对的方法,以转变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通过将文化教学有效地融入到语言引导中,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也是主导者[10],因此,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英语文化意识渗透而言有关键的意义。鉴于此,在平时教师要结合实际和课堂教学情况,主动了解西方的地理知识、懂得西方的社交礼仪、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当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后,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成为中西文化的沟通者和解释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2.融入实践活动和相关情境
通过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当中,感受语言中的文化魅力。这个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课堂内外两种模式。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还原欧美的一些影视作品,或者将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引导,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懂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如讲解BodyLanguage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然后再鼓励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表演和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BodyLanguage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知识。
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推荐给学生一些公众号、论坛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网络环境中了解真实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沟通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网络虚拟平台,鼓励学生通过手机软件和外教进行实施虚拟沟通交流。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听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此外,通过多样化的模式引导学生,还可以转变传统模式沉闷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提供助力。
3.认识到母语的重要作用
母语文化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在英语学习中,有必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底蕴,认识到母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深入引导,以确保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养成。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母语文化,并学着学习并理解母语文化;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只有知己知彼,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大环境中游刃有余地进行交流。
如,在讲解FineArts-Western,ChineseandPopArts有关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就需要对母语文化和西方艺术都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化对文章的重要影响。
4.采用多样化模式渗透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长期教学发展对教学实践的要求。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模式渗透引导也开始变得尤为关键。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模式进行引导:
4.1实物图片结合引导
在传统引导中教师多关注单词、语法和句式等内容,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还有必要融入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引导中理解知识的内涵。由于语言的抽象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和英语有关的图片、实物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再具体化的内容中感受英语语句所表达的文化思想,继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2对比教学引导
教学中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引导中,教师结合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渗透,并结合实际简单地讲解一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继而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语知识的内涵。如,中国很多人会询问一个人的年龄、去向等,而在西方询问一个人的年龄或者去向却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中西方文化对比引导,以减少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冲突。
4.3角色扮演引导
角色扮演是学生在一种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扮演不同任务的模式,通过语言、动作等将角色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听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角色扮演也会对学生的兴趣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过程中,可以结合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英语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之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引导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长期的学习反思,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将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内化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2018TESOL中国大会带来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5):56-60.
[2]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18,v.39;No.458(03):131-137.
[3]吕立杰,韩继伟,张晓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课程实施的价值诉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20-25.
[4]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68.
[5]李泽林.防止核心素养被泛化的危险——兼论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化倾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58-163.
[6]聂成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8(25).
[7]付京香.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母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0):135-136.
[8]付京香.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母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0):135-136.
[9]张晓光.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J].学术交流,2001(1):144-146.
[10]Wolfson.N.1983.RulesofSpeaking.InJ.C.RichardsandR.W.Schmidt(eds.).LanguageandCommunication.London:Longman.7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