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拟将自制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与单纯使用颈椎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及对比,验证温经通络药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①收集并整理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方法的文献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②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选用自制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2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指标观察。最后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①治疗结束时,治疗组30例病人中,共有12例患者治愈,11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对照组30例病人中,共有5例患者治愈,11例患者显效,10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经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比单纯使用牵引疗法疗效更优。②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NDI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比单纯使用牵引疗法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结论:药枕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能显著改善和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中药外治法还避免了口服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此法方便简单、经济实惠,患者乐于接受,治疗依从性高,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枕;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临床研究
引言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或者颈椎正常生理弧度发生改变造成颈椎管、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等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根据受压、刺激组织的不同,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5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在各型颈椎病中占50%-60%左右[1]。本病临床以颈肩部的疼痛不适,上肢以及手指部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本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70岁以后的发病率几乎达到1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等,颈椎病发病呈现高发病率、年轻化、高复发率的特点。本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占用了社会极大的医疗资源。有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大约为3.8%-17.6%,且每年有大约有100万的新增患者[3],颈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潜在患者更是多不甚数。因此,加强对颈椎病的研究,探寻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于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内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以及非手术治疗。CSR的西医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有牵引疗法、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以及封闭疗法[4],以上方法多为对症支持治疗,短期镇痛效果较好,但整体及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手术疗法国外研究相对较多,而且只有患者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才考虑使用,且因其费用高、后期并发症多,临床上患者接受度不高。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角度来看,颈椎病的预防性治疗手段显得更为重要,中医传统疗法因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导师对药枕的外形参数、填充药物药效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研制出温经通络药枕,在临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缺乏系统观察,本课题拟对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获得临床疗效数据,初步探讨药枕的作用机理,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历史回顾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长时间处于屈颈状态;因空调的广泛运用,遭受风寒湿邪的机会也不断增加,导致近年来颈椎病发病呈现高发病率、年轻化、高复发率的特点。本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占用了社会极大的医疗资源。目前,CSR的临床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有牵引疗法、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以及封闭疗法,以上方法多为对症支持治疗,整体及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手术疗法只有患者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才考虑使用,且因其费用高、后期并发症多,临床上患者接受度不高。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角度来看,颈椎病的预防性治疗手段显得更为重要,中医传统疗法因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1.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国外文献对颈椎病的分类和我国不同,主要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两类。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目前关于其病因病机主要有机械性压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和化学性炎症致痛学说三种。
①机械性压迫学说:该学说是较早提出来阐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一种学说,它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后突出的椎间盘以及骨质增生压迫了神经根是其主要机制。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椎体、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出现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同时由于椎间盘结构及原油力学系统的破坏,导致椎间关节不稳定,机体为了重建颈椎平衡,代偿性的产生椎体及韧带等软组织增生,对神经根产生了压迫。因为神经根没有结蹄组织保护,对机械压迫比较敏感,从而产生临床症状。除了直接压迫对神经根造成损伤,同时由于神经根血运障碍也对其造成了间接损伤。
②自身免疫学说:现代研究发现[5],人体最大的无血管封闭结构组织是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其与周围循环无任何接触,因此被排除在机体免疫机制之外。当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后,在自身修复的过程中新生的血管进入髓核组织,导致髓核与机体免疫机制发生接触,髓核基质里的糖蛋白和β—蛋白质变成抗原,这种抗原长期刺激机体后,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③化学性炎症致痛学说:有学者认为机械压迫学说并不能全面解释CRS的发病机理,他们认为是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根,同时突出的椎间盘释放一些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根,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本学说被称作化学性炎症致痛学说。各种化学媒质能诱使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高,组织释放大量的介质,导致神经根和窦椎神经中渗出大量炎性蛋白,因而刺激神经根和窦椎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的疼痛。
近年来,又有学者研究发现,急性慢性的咽喉部的感染、吸烟、睡高硬枕和低头长时间工作也是颈椎病发病或者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6-7]。目前,其公认病因多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椎体骨刺的形成、椎体松动或者椎间盘破裂,继而对颈神经根形成压迫,患者出现肩背部疼痛不适,上肢麻木、乏力等临床表现。
2.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治疗上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解除或者缓解各种因素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同时保护椎间关节,从而达到消炎镇痛、缓解症状、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稳定性的目的。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颈部制动疗法:通过颈托、支架和围领等颈部制动器限制颈部活动,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少颈部异常活动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张雅萍等[8]将4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针灸配合颈部制动,对照组24例应用针灸和其他中西医治疗。2个月后,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相差不大,但是一年后及两年后,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②物理疗法:运用电、光、声、磁、热等人工物理能作用于人体,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组织代谢、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常见的方法有电疗法、光疗法、磁疗法、超声波疗法等。黄世文[9]采用颌枕吊带牵引法配合调制中频电流对4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100%,可见颈椎牵引加电疗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不过物理疗法通常只能短暂缓解症状,多作为颈椎病治疗的辅助疗法,或者用于家庭保健。
③封闭疗法:通过在病变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以及麻醉药,改善神经肌肉营养状况、抑制炎症渗出,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房晓宇[10]通过穴位封闭加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6例,总有效率达到89.3%。封闭疗法通过局部直接给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药物疗法:目前颈椎病的治疗并无特效药,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有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肌肉松弛药等。但是,以上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不能根治,而且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其临床上的运用[11]。
⑤手术疗法:绝大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都可以治愈或者明显好转,手术并不是颈椎病的首选疗法,只有在患者临床症状十分严重或者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手术治疗。Kocrk[12]和Goela[13]等用侧方减压术、关节突垫板置入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李曙明[14]等总结了153例CSR的手术经验,所有患者均行前路行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疼痛完全缓解。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普及,颈椎病的微创手术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整体而言,手术治疗费用高、创伤大、并发症多、并有可能复发,限制了其临床运用。
3.祖国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传统医学文献中并没有颈椎病这一病名记载,更没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这一分型的出现,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分析,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痹症”、“颈肩痛”和“头痛”等范畴。《素问·长刺节论》提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发病以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为外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内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痹在於骨则重……在於脉则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则屈不伸……在於肉则不仁……在於皮则寒。”从中我们看出,久居风寒湿地,或汗出当风,或颈部长时间受凉,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使得颈部气血循环受阻,颈部筋脉失养出现痉挛,是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主要病因。且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如项背沉、颈肩痛、皮肤发凉、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与痹症在骨、脉、筋、肉、皮所描述的症状一致。
②外伤以及慢性劳损:《医宗金鉴》指出“因挫闪及失枕而项强痛”,说明了挫、闪及落枕所致的颈部软组织损伤或者颈椎小关节紊乱可以造成颈肩不疼痛的临床症状。《张氏医通》指出:“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至头肩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这指出了看书、下棋久坐,使得颈椎长时间处于强迫性或被动性体位,均会导致经脉不通,气血失和,日久迁延,最终出现颈肩部疼痛不适。这恰好与长时间伏案工作易导致颈椎病的现代认识是一致的。
③肝肾亏虚:《灵枢·经脉篇》有云:“肾主骨藏精,精生髓……故肾亏则骨痞;肝主筋,筋附骨……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清代医家程杏轩在《医述·卷十一·肩背臂痛》进一步指出:“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尤其提出:颈椎病变,其本在肾。我们可以看出,颈椎病等痹症的根本在于肝肾,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之气逐渐虚衰,肝血虚,筋不能动,肾气衰,骨惫懈惰,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有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④气血不足:《灵枢·本脏》说“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养阴阳……筋骨劲强”,意思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依靠气血的正常运行来维持。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经脉之气阻滞闭塞,气血的运行障碍,气血运行不畅,全身脏器得不到滋润、儒养。正所谓气不通,则气血闭阻而痛;血不荣,则筋脉失养而痛,引起了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部不适的相关症状。
4.祖国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概括以上诸多学术观点,颈椎病的发病病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外因主要有风寒湿邪外侵、外伤、慢性劳损等。在内外病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气血阻滞、经络痹阻、筋骨失养,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颈椎病的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为主。经过历代医家的摸索总结,中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治疗方式多样,独具特色。常见的治法有中药内治法、针灸治疗、推拿按摩、小针刀法、中药外治法、牵引治疗以及综合治疗。
①中药内治法:从文献资料看,本病的中医分型尚未统一。刘柏龄[15]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以及虚寒型四型,并分别赤芍甘草汤加减、羌活胜湿汤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杨百明[16]将本病分型为以下5型:寒湿痹阻型,方用乌头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用桃红四物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气血不足、经络瘀滞型,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风热蓄积型,方用银翘散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肾髓虚损型,方用左归丸加减。李金学[17]认为本病应包括以下3型:痹证型,治当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除痹;寒凝痛甚者,方用阳和汤加减,麻木明显者,用蠲痹汤,痛麻并重者,用地龙汤加减;太阳经络不畅型,治当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有汗出恶风者,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无汗恶风者,则用葛根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治疗。
②针灸疗法:针灸主要包含了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针灸治疗CSR副作用小、经济便捷,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其治疗本病的机理为通过刺激颈部腧穴,调节、激发颈部经气,疏通颈部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熊飙[18]用长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同时设温针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长针深刺组在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均优于温针组。王庆波[19]利用筋骨针治疗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87.5%。唐福宇[20]等应用热敏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最终结果热敏灸组显愈率为69.2%,远高于传统艾灸组的44.2%。景福权[21]等运用针刺结合火龙灸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
③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手法,可以使患者肩颈部肌肉得到放松,改善局部循环,同时恢复椎体间的小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等,从而解除或者降低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推拿手法流派众多,每家各有所长。现代医家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同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较系统的总结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拿手法,临床上常见的有端提法、斜扳法旋提法等。蒋国民[22]运用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治愈14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1.30%。张楠[23]运用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治愈28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100%。以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但尚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规范手法操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是下一步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④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发明的,创新性的将西医外科的手术疗法和中医的针刺疗法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既有外科手术剥离松解软组织粘连,又有针刺疏导经络的目的。小针刀疗法效果确切,不易复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治疗方法。唐毅[24]等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牵引疗法进行对照,结果小针刀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牵引组的67.5%。
⑤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将中药直接作用在病变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临床治疗颈椎病常用的中药外治法有外敷法、熏洗法、离子导入法、烫熨法、药枕法等。李小军[25]等人采用自制的舒经活络膏外敷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3个疗程后,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7.5%。田纪涛[26]等人运用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一个疗程后,有效率达到84.0%,明显高于单纯手法治疗的对照组。郑仕强[27]采用离子导入中药药液法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总有效率为90.00%。覃惠[28]用中药内服与烫熨及牵引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总有效率92.5%。
⑥牵引疗法:通过牵引能拉开颈椎椎体间隙,缓解神经根受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运用非常广泛。方娅贝[29]等人对2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组予以持续牵引,对照组予以间歇牵引。结果显示两种牵引方式均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提高生活质量。
⑦综合疗法: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众多,均能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每种方法各有所长,对缓解症状,改善体征都有独特之处,故临床上很多医家用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更为常见。因几种疗法协同作用、优势互补,能够起到比单纯疗法更好的临床疗效,已逐渐成为治疗CRS的主流方法。刘秋梅[30]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00例,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片,每次0.1g,每日一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治法:川芎、天麻、三七、红花、肉桂各10g,牛黄0.5g,葛根20g,桑枝30g,将其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6g,每日三次。两组疗程均为15-20天。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
5.睡枕法治疗颈椎病的现状
睡枕疗法指的是运用各种类型的枕头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外治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有用蒸熟的大豆制作睡枕治疗颈椎病的记载。到宋代,临床开始运用决明枕、菊花枕预防治疗疾病。药枕疗法在元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记有菊花枕、桃枝枕等药枕方剂。清代又出现了蝉衣枕、蒸盐枕等药枕类型。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从颈椎病的发病病因来看,本病如果能在早期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现在人工作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学习工作时间内所致的颈椎劳损如果能利用睡眠的时间进行修复,将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减少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睡枕法治疗颈椎病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的药枕用于治疗颈椎病,现代医学对利用枕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也日趋增多。目前临床上用于颈椎病治疗的睡枕种类繁多,大致上可以分为单纯颈枕以及中药枕两大类。单纯颈枕主要是利用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的相关研究,利用特定的材料、或者特殊的枕头外形,达到矫形以及牵引的目的。如蒋建种[31]运用慢回弹曲面枕头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达到了88.3%。贺石生等人[32]设计了一种V形牵引枕,该枕头根据颈枕的生物力学及解剖特点设计,使用时可以使颈椎保持良好的曲度和姿势,使变直的颈椎得到矫形,恢复生理曲度。姚廷周[33]等利用药枕治疗颈椎病22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倪晓亮[34]等运用药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发现中药枕垫治疗颈椎病,起效快,有效率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清代名医吴尚先是外治法宗师,他在《理瀹骈文》提出中药内治和外治的原理基本相同,仅仅是用药途径不一样的观念。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气血两亏、风寒痹阻、肝肾不足。我们的药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对药物的成分和外形进行设计。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对《伤寒论》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以及当归四逆汤进行加减,并改为外治,具体成分如下:干姜、黄芪、赤芍、当归、威灵仙、麻黄、苍术、桂枝、川芎、红花、白芷、补骨脂、杜仲、五加皮。枕内药物的配方所含中药具有温经通络、补肝益肾、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功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对药枕的外形及尺寸进行不断改进,使用时其长宽高以及外形更符合颈椎的正常前屈的生理弧度,当患者仰卧,药枕垫于颈肩部,具有持续微牵引的功效,能逐渐纠正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的病理状态,恢复其生理弧度。
正文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入选本次实验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江西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患者。60例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8岁;病程1月至2年不等。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4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制定[35]:
①出现上肢麻木、疼痛的根性症状,且其症状范围与神经支配区域一致;
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X线、MR等影像学检查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排除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和肱二头肌腱鞘炎等颈椎外病变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制定[36]:
①颈部疼痛并伴有上肢部放射性疼痛,当颈处于后伸位时疼痛加剧,受压神经根对应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颈椎活动度降低,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呈阳性;
②X线检查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③CT检查可见椎体后赘生物、神经根管变窄。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②年龄在18-80岁;
③能理解临床研究的权利与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④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
②对本草或花粉有过敏反应者;
③合并严重的多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⑤不愿意参与或不能合作者;
⑥颈部有皮肤破损、感染或溃疡者;
⑦有颈椎牵引禁忌症的患者;
⑧已接受其他治疗方案,对本次课题研究结果存在潜在干扰的患者。
1.5中止和退出临床标准
①在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
②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者;
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不良事件的受试者;
④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其它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者。
1.6签署知情同意书
拟定治疗知情同意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及语言,为患者提供本次临床研究的具体情况,并向其解释治疗后预期可获得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得到患者的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临床研究。
2.临床研究方法及评定标准
2.1随机分组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SPSS软件进行随机分配,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确保两组数据的均衡性,具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
2.2.1治疗组采用自制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进行治疗。
牵引方法:采用仰卧位前屈15°颈椎牵引法。患者取仰卧位,保持颈椎前屈15°,牵引重量初始为3kg,随着患者适应情况逐步加重,但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0%,每次持续20分钟,每日牵引2次,连续2周。
温经通络药枕的制作与使用如下:将白芷、黄芪、川芎、赤芍、当归、桂枝、干姜、麻黄、苍术、红花、补骨脂、杜仲、五加皮、威灵仙十余味中草药各25g,用粉碎机加工成大小合适的粗颗粒,装入棉布做成的枕芯中,枕芯长40cm*宽10cm*高8cm。使用时患者采取仰卧位,药枕枕于颈后,适当调整高度,以患者头部略微后仰并能忍受为度,每天至少使用6小时。白天不使用时药枕枕芯需要放入密封袋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止枕芯内中药有效成分挥发影响疗效,且每个月需要更换枕芯一次。
2.2.2对照组
采用仰卧位前屈15°颈椎牵引法。患者取仰卧位,保持颈椎前屈15°,牵引重量初始为3kg,随着患者适应情况逐步加重,但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0%,每次持续20分钟,每日牵引2次,连续2周。
疗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仍坚持使用药枕。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2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颈椎保健操锻炼。方法如下:
①仰俯运动:患者采取站立位或坐位,头用力后仰,保持3秒,还原;再尽力低头,同样保持3秒,还原。
②侧屈运动:患者采取站立位或坐位,头用力向左侧弯曲,保持3秒,还原;再用力向右侧弯曲,保持3秒,还原。
③左右旋转:患者采取站立位或坐位,头用力向左侧转动,保持3秒,还原再用力向右侧转动,保持3秒,还原。
早晚各做一次。同时要求患者减少伏案工作时长,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慎起居、避风寒。
2.2.3观察指标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专科检查。根据《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分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2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分并记录。评分细则详见附件1。
2.2.4总体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及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但仍有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2.3临床观察
主要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一般体征、临床症状、NDI评分等相关指标。
2.3.1一般资料观察
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地址、联系方法、发病时间、初次就诊时间等相关信息;
②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③患者的既往史。
2.3.2安全指标观察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2.3.3疗效观察
①总体疗效观察;
②临床症状观察;
③NDI指数观察。
2.4统计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合患者的NDI评分。将治疗组以及对照组的评分进行对比,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
2.5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7不良反应
60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软组织损伤等情况。由于部分患者治疗初期对颈枕的使用不太适应,2例患者出现颈部酸胀不适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症状消失,且其他安全性指标检测也未见明显异常,显示出药枕治疗良好的安全性。
3.8结论
两组均无终止和退出的病例。综上所述,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临床疗效且安全,但治疗组总体疗效相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治疗组治疗时间越长,缓解症状效果差别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好;对照组治疗时间越长,缓解症状效果差别越小,近、远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讨论
1.颈椎病的中西医认识
颈椎病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的学习、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伏案工作、睡眠时使用过高过硬睡枕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导致颈椎椎间盘处于受压状态,加速其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重要诱因。余家阔[37]等人研究显示,持续性应力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响远大于间歇性应力。患者在白天的学习、工作中,因长时间低头对颈部软组织造成的累积性劳损,本可以在夜间休息时让颈部的紧张的肌肉、韧带得到充分缓解,但很多患者因为没有选对合适的枕头,使得睡眠时颈部肌肉仍处于紧张疲劳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放松。随着颈椎内外平衡长期处于失调状态,颈椎开始出现退行性病变,出现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反弓的异常状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决定了颈椎的稳定性,临床实践证明,纠正改善患者工作学习以及睡眠时的不良姿势,调整颈椎椎体间小关节紊乱,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是颈椎病防治的关键。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病病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外因主要有风寒湿邪外侵、外伤、慢性劳损等。《诸病源候论》指出:“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关机,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说明颈椎病发病的内因是由于体质虚弱、卫外不固,外因则是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络而致,在内外病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气血阻滞、经络痹阻、筋骨失养,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2.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弧度的临床意义
人体的颈椎共有7块,为了适应直立行走的姿势、减轻震荡,婴儿在开始抬头、坐立行走时产生从侧面看一个前凸的弧度,医学上把这个向前的弧形凸起称为颈椎正常生理弧度,其正常范围在12±5mm范围。临床上由于长期睡姿、坐姿不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者由于外伤等因素,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形成累积性劳损,若在早期得不到有效的调整,使得颈椎的动静平衡长期处于失调状态,进一步加速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的生理弧度可逐渐消失、变直,严重者甚至可以呈现反张弯曲向后突出,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生理弧度变直也是颈椎病X诊断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有学者统计发现临床上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弧度的改变。颈部肌肉劳损、退行性变等原因导致椎体位置改变,颈部肌群失去相互协调,导致颈椎动力性平衡与静力性的平衡被破坏,进而出现椎体失稳现象。如果此时生理弧度得不到恢复,为了重新稳定颈椎,颈部肌群要用相较正常状态下更大的力量,这将进一步加重颈部肌肉的疲劳与损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故在颈椎病治疗中,应该在早期阻断这种恶性循环,有效的恢复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其负重力线,为颈部肌群恢复提供力学环境,调整颈椎间正常的序列,维持颈椎的动力性平衡与静力性的平衡。
3.颈椎病的治疗现状
目前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不论中医西医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经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改善缓解。但是药物常规治疗相对周期较长,且常见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较好,但是治疗的时间、经济成本较高,多数患者难以坚持,病情容易复发。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过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现代医学也提出了“环境-人群-健康”模式的预防医学。在预防医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防病与未然,医务工作者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加大颈椎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得大众对颈椎病的有正确的认识,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颈椎病的预防,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我们也提倡已病防变,在颈椎病发病的早期进针诊断与治疗,以防颈椎病的发展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身心伤害。
颈椎牵引作为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通过牵引能拉开颈椎椎体间隙,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减少增生骨质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神经根受压;同时使得颈部肌肉得到有效的放松,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从颈椎病的发病病因来看,本病如果能在早期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现代人工作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学习工作时间内所致的颈椎劳损如果能利用睡眠的时间进行修复,将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减少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传统头枕在仰卧时,人的重力集中在肩胛骨与枕骨之间,颈椎悬空,导致颈部肌肉在睡觉时得不到有效的放松。近年来,睡枕法治疗颈椎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枕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现代医学对其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临床用于颈椎病治疗的枕头大多可分为药枕以及矫形枕两大类。前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药填入枕芯,对颈椎病进行治疗。后者则多依据解剖生物力学、材料学的理论,对枕头的外形和尺寸进行设计,对颈椎进行矫形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4.温经通络药枕设计思路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导师将中医学中的中药外治法和自身牵引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药枕的药物成分、外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了温经通络药枕。
①组方依据:传统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病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外因主要有风寒湿邪外侵、外伤、慢性劳损等。在内外病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气血阻滞、经络痹阻、筋骨失养,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可以发现临床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因平日养护不当、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此时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入机体。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肝血亏虚,筋脉失养,筋不能动;肾精不足,骨骼失养,不荣则麻;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主收引,使项背痉挛,转动不利;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使的经络阻滞不畅。继而出现颈部疼痛沉重、屈伸不力、肢体麻木不仁等临床症状,因此颈椎病的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为主。依据中医治病求其本的原则,我们组方用药围绕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做到标本兼治。枕芯药物成分以《伤寒杂病论》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以及当归四逆汤进行加减,并改为外治,具体成分如下:干姜、黄芪、赤芍、当归、威灵仙、麻黄、苍术、桂枝、川芎、红花、白芷、补骨脂、杜仲、五加皮。方中麻黄、桂枝、干姜、威灵仙、苍术、白芷、红花温经通络、散寒止痛;黄芪、赤芍、当归、川芎补气养血;补骨脂、杜仲、五加皮补益肝肾。全方配伍,具有温经通络、补肝益肾、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功效,患者使用后能疏通经络气血,通利关节。同时以上药物性味辛散,更有利于外治法的运用。
②药枕外形参数设计依据:临床上我们发现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使用枕头的高度均偏高,且使用头枕居多,过高的高度使得患者在睡眠时颈椎仍处于前屈状态,颈部肌肉没有得到有效放松,甚至可以出现慢性劳损,进一步加重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导师在临床上通过对枕高测量分析,发现大多数成年人适宜的枕头高度为7-9cm。温经通络药枕枕芯长40cm、宽10cm、高8cm,这个尺寸符合绝大多数患者的颈椎生理弧度。而且本药枕枕芯由纯中药颗粒填充,具有一定的塑形能力,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及个人习惯对枕头的高度进行微调,更符合每个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可以为颈部提供良好的支撑。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又具有一定的牵引矫形作用。
③药枕硬度的设计依据:枕头合适的硬度对颈部的支撑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使用的枕头过硬,特别是有些患者使用瓷枕、竹枕等,睡眠时头颈部与枕头无法充分接触,极易造成颈部肌肉紧张疲劳。同样,如果使用过软的枕头,又无法为颈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颈部肌肉同样得不到较好的放松。因此,枕头应该软硬适中者,不可过硬,亦不可过软,不论患者侧卧或是仰卧,均可随着睡姿不同适当调整形状,使得头颈部与枕头充分接触,未患者提供平均的支撑力,使得应力分散均匀,颈肩部肌肉在睡眠时得到充分放松,减轻颈椎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我们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将中药颗粒打成大小合适的粗颗粒,使得温经通络药枕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5.温经通络药枕的治疗机理
①我们把具有温经通络、补肝益肾、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功效的中药填入枕芯,患者使用药枕时,体表温度促使药物有效成分的扩散,通过皮肤以及鼻腔粘膜吸收,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②颈部为诸阳经所过之处,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从颈部经过,药枕枕芯药物为大小合适的粗颗粒状,使用药枕时,可刺激颈肩部的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天髎、天柱、风门等穴位,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③颈枕的外形及高度都符合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有利于患者睡眠时保持仰卧位,在颈部形成力学支点,依靠患者自身头部及身体的重量,使颈椎产生一个纵向牵引力,利用睡眠的时间发挥持续、柔和、有效的物理牵引作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调节椎间关节紊乱,恢复椎间盘负压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利于颈椎间盘的正常代谢,对颈椎病有治疗与预防的双重作用。
6.预防保健操的作用机理
本课题中保健康复操也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重要的手段。患者通过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可以充分发挥颈部肌肉的自我调节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椎体间小关节紊乱,增加肌肉代谢,提高肌张力,改善肌肉的传导性、收缩性和反应性,预防肌肉萎缩,从而实现颈部组织的自我保护。同时骨的适应性代谢,使骨质的无机成分减少,有机成分增加,加强了骨的强度和韧性。颈部肌肉功能锻炼可以平衡肌肉的张力,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提高颈椎的代偿和适应能力,纠正不良体姿,加强颈椎的稳定性。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颈椎的相对制动,锻炼动作不宜过大过快,避免颈部活动不当带来的损伤。
7.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由于研究条件、经费、时间等限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病历样本较小、临床指标观察方法单一、远期疗效观察时间不够等。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观察样本的数量,延长观察时间,增加疗效指标观察,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对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的研究缺乏具体内容,今后将把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结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枕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疗将更加规范、科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手段。
结论
本研究运用温经通络药枕配合牵引疗法及单纯颈椎牵引疗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对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总有效率的统计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温经通络药枕配合牵引疗法及单纯颈椎牵引疗法均有临床疗效且安全。
2.从临床症状的改善、NDI指数的变化等方面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对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牵引疗法的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NDI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结束后(2周),NDI评分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结束后三个月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时间越长,缓解症状效果差别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好;对照组治疗时间越长,缓解症状效果差别越小,近、远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温经通络药枕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疗效好,并可以显著降低本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中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中药、药枕、针灸、牵引、理疗等,临床上综合运用各种疗法有明显疗效,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曙明,尹战海,王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和分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7-11.
[2]张军.卧位牵引配合中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
[3]朱立国,于杰.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述评[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01):3-5.
[4]欧国峰,董博,刘继华,朱峰峰,刘鑫,李小群,袁普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7):791-793.
[5]Jacobs.bcoexisteneeofcervicalandLumbardiscdisease.spine1990.15(2).126.
[6]王拥军.颈椎病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9:11(3)41.[7]王拥军,施祀,彭宝淦.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6)12.
[8]张雅萍,尚亚婷,来进花.针灸配合颈部制动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志(03):10-11.
[9]黄世文.颈牵加电疗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03):240.
[10]房晓宇.穴位封闭加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6例[J].人民军医,2014,57(08):889.
[11]朱婷,金艳芳.颈椎病中西医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138-139.
[12]KocRK,MenkuA,AkdemirHTucerB,KurtsA,OktemIS.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andradiculopathytreatedbyobliquecorpectomieswithoutfusion[J].Neurosurgicalreview2004;27(4):252-8.
[13]GoelA,ShahA.Facetaldistractionastreatmentforsingleandultilevelcervicalsondyloticradiculopathyandmyelopathy:apreliminaryreport[J].JournalofneurosurgerySpine2011;14(6):689-96.
[14]李曙明,李萌,王莹,尹战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08):146-149.
[15]刘柏龄,马晓春,刘茜.刘柏龄治疗脊柱病经验撷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1-72.
[16]杨百明,李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施治[J].新疆中医药,1999,17(3):17
[17]李金学.颈椎病的辨证论治探讨[J].中医杂志,1987,(12):50-52.
[18]熊飙,肖达.颈夹脊穴长针深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1,(14):36-37.
[19]王庆波.“筋骨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J].中国针灸,2016,36(11):1156.
[20]唐福宇,王继,娄宇明,黄承军,徐敏.热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04):32-33.
[21]景福权,袁红丽,马晓丽,王增亮.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07):641-643+648.
[22]蒋国民.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J].陕西中医,2014,35(01):29-31.
[23]张楠.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5):85+87.
[24]唐毅,张良兵.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24-25.
[25]李小军,柏玉荣,陈剑峰.舒筋活络膏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05):36.
[26]田纪涛,孙洪林.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02):348-349.
[27]郑仕强.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03):64-65.
[28]覃惠.中药内服与烫熨及牵引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J].黑龙江中医药,2010,39(01):20.
[29]方娅贝,王养龙,王生宝,范春兰,睦顺姬,叶秀兰.持续与间歇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01):24-27.
[30]刘秋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7):142-143.
[31]蒋建种.慢回弹曲面枕头的应用和探讨[J].颈腰痛杂志,2007,(02):130-131.
[32]贺石生,郜玉军,侯铁胜,李明,赵杰,石志才,何大为,傅强.V形牵引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初步研究[J].中国骨伤,2009,21(01):21-22.
[33]姚廷周,黄国明,汪胤.药枕治疗颈椎病224例[J].中医药学刊,2004,(11):2075-2096.
[34]倪晓亮,倪勤武,孟春.药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3,25(05):12-13.
[35]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3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37]余家阔,吴毅文,汪发贵,等.实验性颈椎应力应变分布改变对颈椎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5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