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摘要: 当前银行交易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各种各样的支付方式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方支付在银行交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运用金融学、博弈论、消费行为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对其进行

  摘要:当前银行交易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各种各样的支付方式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方支付在银行交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运用金融学、博弈论、消费行为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对其进行总结评价;本文还建立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化博弈模型,把两者竞合关系的博弈分析的还比较透测。事实证明,只有在多次博弈并不断尝试发现新问题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才会产生一种合理的心理预期,投机取巧的行为也将逐渐减少,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两者的合作关系也会走上一条规范化的道路。随着研究结果的呈现,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对优化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合作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合理划分市场和利润分配;积极发展新型合作关系;快速处理合作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和难点问题。更要知道在竞争中所要面对的各种疑难和困惑,使双方尽可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点,从而避免被淘汰的可能。
  关键词: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合作;博弈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线上交易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网上购物已经遍布全球。这种交易方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小小的的变化。网上市场的不断扩大给实体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线下交易的减少给银行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为了完善交易模式,太多商家从传统交易逐渐上升到第三方支付领域如淘宝网等,推出了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工具(支付宝支付等)。那么在电子商务中,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和信誉等问题就成了我们关注的话题,所以从长远目光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同时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让它们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总之,这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它又离不开银行,所以它们既是竞争又是合作关系。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学者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一些阐述:
  AshokVemuri就曾提出一个关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全新理念,如现有的企业是在基于第三方的基础上,支付机构把它的重点放在发展对银行的领域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服务。它所研究的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较好的在网上进行银行交易,它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关的经验,并提高了许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KincyJason是从在网络上进行检索时所需要的工具这一方面来说明现在网络的发展对于银行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现在网络在各个领域上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当在网络上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时,银行不能就此忽视而是应对根据这些评论改变自身所出现的毛病,及时调整战略。本文是通过三个来说明通过在网络进行的检查工具方面用是否免费和如何进行收费这俩个方向得出银行是怎样能看到消费者对银行的评论,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明白了我们不只要对所谓的银行监测工具进行了解,而是要依据客户需要什么而去改变自己的战略来适应客户[2]。
  FaisalNabi基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业务应用逻辑,讨论了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关键弱点:业务应用逻辑。虽然电子商务应用前端和后端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值得同等关注,但这一研究侧重于实现业务应用逻辑的电子商务服务器中层安全,传统上,商业网站使用CGI在网络服务器上实现了中间层软件,并提出了安全业务应用逻辑的策略:良好的设计和工程,安全配置,防御性编程和服务器端软件的安全封装[3]。
  A.F.Salam等学者基于网络的企业通过培养消费者的信任成功,从信念,态度,意向和愿意在网站上进行交易以及与其背后的组织进行交易[4]。
  TomiDahlberg等学者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分析了移动支付的市场状况,并对手机支付如微信、支付宝做了一系列研究;还提出了四个应急和五个竞争力因素的框架,对今后支付服务市场在新兴领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5]。
  BrianMantel提出了一个包括解释消费者电子银行使用的三个主要因素,即家庭财富、个人喜好(例如便利性,预算,控制,激励,参与,安全性)和交易特定因素(美元大小,美元数量变动,离线与在线位置等)的研究框架,描述了消费者为什么使用电子银行产品,如电子账单支付,信用卡,借记卡,存储价值和电子现金;通过文献调查,报告了几项研究成果,并制定了评估消费者电子银行使用的框架[6]。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所说的第三方支付,其实是我国和国外的一些国家进行产品上的交易,通过在银行上得以实现,而提供的交易平台是有一定的实力和在第三方机构上有一定信誉。在网上进行交易过程中形成一种运作模式,就是我们在买东西过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付钱,而这过程中是买卖双方同时进行的,一方开始付款另一方就在后台进行发货,最后第三方在此基础上完成此次的最后的交易步骤。在这这一过程中三方相互协作从而达到网上消费更安全,信誉迅速提高,使消费者能够在网上放心购买、大胆购买。
  国内相关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些阐述:
  程国树以支付宝为依托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他在论述过程中得出它们之间的合作空间很大,指出商业银行应该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要的基础,不能4脱离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去讨论银行,最后通过探讨银行就二者间的合作如何去展开[7]。
  羊勇是从支付宝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了支付宝的优缺点,并对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8]。
  范星妙在许多支付模式中觉得最与我国C2C电子商务支付模式相符的是基于第三方支付的C2C模式,这使得C2C电子商务发展支付更适合消费者。而我们对支付方式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是在这以一基础上所开展的,探讨了它们可能存在的问题,让消费者足够了解到这种模式下的优点和缺点[9]。
  周林认为在网上进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一些功能可以把社会中出现的交易上的成本降低,而且也在这过程中把交易的效率提高了,从而到达了资金的转移并为第三方提供了在安全方面上的担保,这就促进客户企业的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银行办理业务也在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而发展[10]。
  雷敬敬对第三方支付模式做出了各种阐述,指出第三方支付不是依附于其他机构的一个小部分,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机构,它提出了在我国存在的第三方模式拥有独立网关和非独立的担保的功能,从这一方面上就体现出它的权威[11]。
  彭锐研究了基于在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与各银行之间合作的相关问题,探讨了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从而找出原因所在,根据所找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双方合作的对策[12]。
  潘璐阐述了金融云对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影响,同时也分析出了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关系,并分析得出了020市场所带来的机遇[13]。
  胡振添以N银行和第三方支付Y公司为案例,分析处出了银行和基于第三方支付模式公司所存在的哪些优劣势,运用SWOT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两者进行分析,提出了双方合作的比较具有明确方向的优化建议,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网上的市场维护提供了现实意义[14]。
  李竹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友好合作关系到之后的竞争这一局面是由于业务的不断被创新、服务的不断便捷以及用户新体验造成的,并同银行与第三方企业来了一场博弈,主要是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合作前景[15]。
  苏颜芹运用SWOT研究了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和竞争合作关系,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提示了双方冲突的原因,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进化稳定性策略,从而确定策略和选择,最后提出推动双方竞合关系的政策建议[16]
  张子昕的博弈模型,就是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关系,对博弈模型的不同条件下的博弈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双方合作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从政策、法律和行业三个层面出发的解决方法[17]。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研究,主要包括:文献分析、对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化博弈研究、优化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合作研究。
  其中,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
  (1)文献分析
  在开始本文研究之前,首先收集与第三方支付和银行有关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了解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并运用金融学、博弈论、消费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对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评价。
  (2)对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分析,分别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并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续工作做好理论铺垫。
  (3)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化博弈研究
  建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化博弈模型,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行博弈分析,得出现在的竞合情况,并根据结论提出优化合作模式的建议。
  (4)优化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合作研究
  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的研究,对优化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合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1.4本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了解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并运用金融学、博弈论、消费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对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评价。
  (2)模型研究
  本文将建立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现在的竞合情况,并根据结论提出优化合作模式的建议。

  1.5本文的研究框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和各章之间的关系,明白每一章属于研究过程当中的哪一部分,本文设计了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浅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第2章理论综述

  2.1网上银行

  2.1.1网上银行的含义
  网上银行,又叫网络银行、3A银行,传统银行的金融业务或服务以互联网的形式来体现,就形成了现在的网上银行。它的服务类型与内容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地产生了新的业务方式。
  2.1.2网上银行的特点
  (1)银行的利润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也为银行的盈利能力扩大了范围,这是银行发展的关键要素,给银行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开放式网上银行主要使用公共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流程,降低了营业人员成本,大大提高了银行后台系统的效率。
  (2)没有时空的限制,客户群体可以来自各国各地,更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网上银行和传统银行不同,它具有3A特色,有利于吸引客户,使这些客户心甘情愿的接收这种服务方式并觉得从中得到了利益,使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3)服务创新发展,客户能够享受个性化创新服务和多种类的创新服务,使客户了解的更多,并且觉得这种服务方式更新鲜,也让客户不用跑腿就能很快进行业务办理。
  网络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网上银行连接起来,用户可以做到足不出户,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进行开户、查询、对账、转账、水电费缴纳、校园卡充值、工资收发、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业务。

  2.2第三方支付

  2.2.1第三方支付的含义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用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付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消费者去电子商务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经过选择比较后,用它进行商品交易,钱就不会被犯罪分字拦截,暂时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保管,然后让卖家尽快发货;当我们收到心仪的产品时,对我们收到的东西进行检查和确认后,去让第三方把钱付给卖家;当第三方接到我们的要求后,把钱转到卖家手中。具体流程如图2.1所示。
浅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①选购商品,决定购买;
  ②第三方介入,客户利用第三方进行交易,此时货款转入第三方账户,暂时存放在第三方账户里;
  ③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商家并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发货,形成中间环节。第三方起到桥梁构架的作用;
  ④商家收到通知,根据订单及时发货,合理选择物流,使好的物流服务也带给商家好的声誉;
  ⑤客户收到货物并检验然后确认;
  ⑥第三方接收到确认信息,此时第三方就可以将其账户上由客户转入的货款划入商家账户中,交易完成。
  2.2.2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1)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一系列应用接口程序,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个界面上,其主要功能是与银行进行交易和结算,使网上购物更加快捷、便利。消费者和商家不需要在不同银行开设不同的账户,只需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机构的接口连接即可,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最大程度的减少网上购物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商家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使得银行节省网关开发成本,获得潜在利润。
  (2)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操作更简单,更容易接受,商家和客户与第三方协商完成,在线交易就变得更加简单。
  (3)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与大型用户站点相连,而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第三方支付能够更好地突破在线交易的信用问题,这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2.2.3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从2010年开始,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平均增速迅速扩大,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如图2.2所示。
  浅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2.2.4第三方支付的模式
  (1)纯网关模式
  网关支付(PaymentGateway)是互联网金融系统的界面。目前,网关支付交易模式包括B2B和B2C市场,代表平台有北京首信易、上海环迅和快钱等,交易的客户群体有企业和XX机构。
  (2)账户支付模式
  账户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企业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经过技术的改良,创新发明出了一个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消费者通过购物平台购物,通过第三方平台与卖家进行财务交易的一种支付模式。C2C和B2C市场就是利用这种支付模式来运营的,我们客户的群体主要包括消费个人和中小型公司,它们的主要盈利方式有广告收入、店铺费、商品登录费和交易服务费等。

  第3章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合作分析

  3.1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分析

  (1)由于业务重叠造成的竞争
  第三方支付平台涉及到的业务种类繁多,使得支付的便利性不断提高,但是便利性的提高,也会导致第三方支付企业与网上银行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的重叠,这就产生了无形的竞争。在C2C市场上,业务冲突现象更加频繁。双方在结算业务、支付业务、零售业务和转账业务上都存在重叠,就避免不了竞争。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风生水起,新型产业不断为人们所熟知,以我们最熟悉的支付宝为例,由一开始的支付中介变为现在日常生活也不可缺少的一种支付方式,包括缴费、购物、理财、转账,也增加了一些水电煤费,校园卡充值等支付业务,这些原本是由商业银行代办的,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搞定了,这一举动,减少了银行代办业务的利润等等。
  (2)由于争夺客户资源造成的竞争
  灵活度高、创新能力强、系统升级换代快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不断吸引着客户的加入,它与商业银行进行比较,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是第三方支付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线上线下的相互合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客户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了时间。它已经开始全面渗入中国市场,使银行的客户开始流失。
  (3)由于利益冲突造成的竞争。
  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存在的是合作的关系,自然涉及利益的分配问题。首先是利益分配的问题。这部分资金主要指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时,我们先把钱付给第三方,慢慢等待商品送到我们手中,收到商品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才会真正向卖家付款,这个时间差使得相当数量的资金滞留在第三方支付系统。这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了一定的吸储能力。其次是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了大量理财产品,比如,我们常用的支付宝里的余额宝。余额宝投资门槛很低,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起投资金却在万元以上,且银行的存款率没有余额宝的收益率高,吸引了大量的用户零散资金,使得用户转变理财渠道。最终,第三方支付企业分流了银行的存款资源。

  3.2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分析

  之前我们主要讲的是第三方与银行的竞争,然而它们之间保持合作的业务种类已有很多。第三方支付的局限性的业务只能由银行来完成,而网上银行的发展又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加入,并且使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加注重与银行的合作。本文列举两种主要的合作。
  (1)小额贷款的合作。银行可以根据贷款企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及金额来判断贷款企业的还贷能力,通过追踪贷款企业的资金流通状况,提高贷款企业的透明度,让我们的钱在顾客与企业之间快速流通,让银行收益更高。然而仅仅向银行收取一小部分费用,资金流通会使中小企事业在支付市场上进行更多的交易,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进一步扩大和利益。第三方企业为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贷款,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
  (2)跨境支付的合作。第三方支付企业为跨境银行的合作提供了便利。购汇支付和收汇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境支付的两种主要支付方式。购汇支付是指境内持卡人在境外网上购物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其提供外币结算;而收汇支付是指境外持卡人在境内网上购物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其提供人民币结算。跨境支付对我国加大与境外企业机构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以及在境外的消费带来了极大和便利,第三方支付平台架起了国内外银行贸易往来的桥梁,完善了我国境外电子支付的清算渠道。

  第4章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合博弈分析

  4.1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现实困境

  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银行,然而第三方支付却不包括在金融体系中,却并没有影响第三方支付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想当年电子商务的才刚刚开展的时候,银行的主要客户就是一些大型的企业,第三方支付则是主要负责小型的企业,当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一路坎坷,一切都刚刚起步,这样一来,银行一直处于博弈发展中的优势一方。在这样的外部的发展形式之下,第三方支付的自我定位就是中小型的企业,换一句话讲,就是做银行不想做的业务,所以说小型的第三方支付在银行的整个盈利中的影响很小,双方的冲突不是很明显,它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地位。
  当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非常快,它们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因为XX给了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的扶持,因此第三方支付呈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不再像之前的互补性的合作。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丰富,逐渐推出新型服务以及较低的服务费,这样一来就会跟银行争夺一些客户,进一步吞噬银行的业务范围。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逐渐变得更加规范,这样一来跟银行的冲突会不断的增加。它们都是金融体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需要双方紧紧合作才可能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4.2博弈论在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合的应用

  由于电子商务的直线式发展越来越快,第三方支付也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虽然第三方支付的形式非常多,但是银行依然占据着核心的位置,第三方支付是以一匹黑马已经快速的进入电子商务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力量对比正在逐渐的出现变化,经过一轮博弈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将出现崭新的动态平衡。我们需要以一种合作博弈的视眼去看问题。由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从两个经典的博弈模型,即“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模型”来去模拟并且分析,分析在两个条件下,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在电子商务中进行支付的政策选择,并且需要验证假如考虑个人的利益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否会造成影响,而两者合作就可以实现“双赢”。假如只出现一次博弈,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出现比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就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跟精力去解决这些不确定性,合作就进行不下去了。假如由一次博弈变成多次博弈,则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就会产生一种合理的心理预期,投机取巧的行为也将逐渐减少,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两者的合作关系也会走上一条规范化的道路。

  第5章优化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关系

  5.1合理划分市场

  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它们之间的冲突主要在业务范围、利益分配、和客户资源的争夺上。而这三方面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交叉,业务范围的重叠会导致客户资源的争夺与利益分配问题。因此,合理地划分市场,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
  它们迟早会达成一致,大客户主要由银行来管理,小客户的市场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划分。一方面,银行应该凭借自身优势吸引大客户,不去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争夺客源,这样即浪费精力,花费时间和资金而且效率低下。让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使它凭借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为商业银行接触终端客户,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适合自己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利润,完善自身,又可以避免与银行直接冲突。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与市场的接触强度要比银行多得多,对市场反应较敏感,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处理对市场进行分析,对客户进行筛选,这无疑为银行提供了便利,在C2C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应该加大投资力度,研发出自己的支付平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自己既能够在竞争中立足,又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5.2合理分配利润

  从上文分析,利益分配问题也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存在冲突的原因之一,因此,让彼此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让利润分配越来越合理。
  若要合理地分配利润,就要知道双方的利润来源以及利润各类。从利润来源来看,双方的收益主要来源有,服务费,沉淀积金,交易手续费,系统集成费,增值服务费以及用户服务费等,此时银行可以降低对第三方支付的结算手续费。从收益各类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收益分为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种。显性收益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直接向客户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各种服务费和手续费。隐性收益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非直接收取的费用,主要包含沉淀积金及其他未证实的收入,此时,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将隐性收益交给银行管理,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沉淀积金交给银行管理既避免了因投资不当造成的风险。

  5.3积极发展新型合作关系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非常之快,网上支付的也逐渐趋于成熟,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对整个电子商务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也有很多领域,双方合作并未涉及,比如,教育缴费和公共支付。
  教育缴费系统是我国公共事业的比较大的支付系统,亿万学子的教育缴费都是通过银行完成的,学生将学费汇入银行卡中,银行再将款项汇入学校账户,这就实现了学校与银行合作,而银行对学校的财务进行管理。如果引入第三方支付企业,学生无需办理银行卡,缴纳学费也能够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支付,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直接将款项汇给学校,这样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户就会越来越多。
  公共支付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通过电子帐单通知及付款的电子支付代理服务平台,国际上称其为EBPP。以服务民众为出发点是第三方的基础,不能过度追求利益。

  5.4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风险和难点问题

  (1)保障资金安全尤为重要。第三方支付是在网上进行的,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这种交易很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等非控制因素的攻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加快速,网上金融犯罪分子狡猾的无法让人辨认。因此,在合作中,都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互联网系统,防止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问题。另外,加强业务内的合作,进行相互间的监督与督促,也有助于防范风险以及黑客等的攻击。
  (2)信息安全应该得到保障。资金安全很重要,但客户的信息安全也很重要。客户的信息关系到客户的隐私,一旦泄露,会对客户造成严重损失。以互联网为媒介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要交易方式,其存在着很大的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因此,需要实行有效的监管。从第三方支付企业方面,完善网上交易系统,对交易的重要环节进行严格审查,防范信息的泄露;从银行方面,银行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在与它合作过程中,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与保护的实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提出保护客户信息的要求;从监管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督和督促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自身建设,监督第三方支付企业对客户信息的管理,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
  (3)解决资金沉淀问题。资金沉淀问题是一项重要问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之前,银行控制网上交易的全过程,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的迅速发展,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关和交易支付系统,这样使得原本在银行的支付结算款项,转移到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帐户。这么一大笔款项,必须通过法律监管来确保沉淀积金的合理利用。另外,让风险评估系统趋于完善,通过对风险的管理,间接地监管沉淀积金的运用。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工作总结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博弈模型的方法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竞争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了解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并运用金融学、博弈论、消费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对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评价。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1)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的相关理论基础做了系统的分析。
  (2)对它们的博弈进行非常系统的分析。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进行博弈分析,得出现在的竞合情况,并根据结论提出优化合作模式的建议。
  (3)对它们的合作提出了优化策略。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上银行的竞争合作的研究,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风险和难点问题。

  6.2未来工作展望

  总体来说,本研究较好地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竞争合作关系的研究,完成了研究目的,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由于研究经验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现在所提出的博弈模型有很多,本文仅以最基本的博弈模型为研究基础,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进行研究,而该模型也有一定的缺陷,可能使用其它模型对该模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补充,本文没有进一步研究。
  (2)第三方支付企业现在已有很多,而每一个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合作的模式都不相同,本文只研究了现社会大多数的合作模式,并没用对所有的第三方企业进行研究,因此,对于其他第三方企业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究。
  (3)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竞争冲突有很多,限于研究进度,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经验,无法对所有涉及到竞争冲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
  (4)优化合作模式的策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本文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出优化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的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各种交易、交流、合作均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就说明大到国与国的交易,小到人与人的财务往来都会通过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进行,因此,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竞合问题将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shokVemuri(2010)InsightFromBankingSimple.InfosysStrategicVision.9(15):16-17VemuriA.InsightsfromBankingSimple[J].2010.
  [2]KincyJ.HowDoIMonitorWhatIsBeingSaidOnlineAboutOurBank?[J].AbaBankMarketing,2010.
  [3]FaisalNabi.Securebusinessapplicationlogicfore-commercesystems[J].Computers&Security,2005,(24):208-217.
  [4]A.F.Salam,Layer,PrashantPalvia,RahulSingh.TrustinE-commerce[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5,48(2):73-77.
  [5]Dahlberg,T.etal.Past,presentandfutureofmobilepaymentsresearch:aliteraturereview[J].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08,(7):65–181.
  [6]B.Mantel.Whydon’tconsumersuseelectronicbanking:towardsatheoryofobstacles,incentivesandopportunities[J].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occasionalpaperseries.
  [7]程国树.携手or漠视?商业银行如何选择第三方支付[J].金融与经济,2010,(01):72-74.
  [8]羊勇.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创新与推广[J].管理与财富,2010(3):79-80
  [9]范星妙.C2C模式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116-117
  [10]周林.第三方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J].四南金融,2009(2):53-54.
  [11]雷敬敬.第三方支付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12]彭锐.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
  [13]潘璐.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合作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14]胡振添.互联网金融环境下N银行与第三方支付Y公司合作模式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
  [15]李竹.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6]苏颜芹.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合关系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
  [17]张子昕.基于博弈论的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合作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18]童卓超.C2C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9]郭俊华.第三方支付发展与网上银行关系的分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0]郑秋霞.第三方支付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147-148.
  [21]汪沁.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业的竞争与合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2]杨晓丽,艾璐.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84-285.
  [23]李婧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4]王琪.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6]杨毓玲.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合关系分析[J].商,2013,(21):181.
  [27]杨晓丽,艾璐.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84-285.
  [28]孙森.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56-67.

  致谢

  岁月如梭,论文的顺利完成,意味着四年大学生涯的完成,近四年的时光悄然滑过。这四年,错过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四年的回忆都是美好的。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地感谢我的老师和的关心、指导和教诲。从基础的理论开始指导到模型的建立,老师一直很细心的帮我修改,老师总是给我提示,让我自己找到答案,张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在我对模型分析的时候,又是张老师一遍遍的帮我修改,张老师的耐心教导,和蔼可亲态度令我难忘。张老师精心的指导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张老师的细心付出。
  感谢养育我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供我完成长达20年的学业,对我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关爱。你们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辛苦了,我的爸爸、妈妈。
  感谢大学对我四年来的培养,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感谢所有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帮助、关心、和鼓励的亲人、老师、同学和朋友。
  最后,我真诚地向在百忙之中参加本论文评审、答辩的各位老师致意深深的谢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28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0月26日
Next 2019年10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