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摘要: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全市一共有几十种方言,大连方言最早来源于山东半岛,当时由于战乱原因,山东人最早从黄海沿线登陆到大连,随后再向内陆扩散,在长期迁移的过程中将胶辽话带到了大连,同时由于迁移的难民地理分布以及迁移的时间原因,使得大连的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感。大连方言不仅与胶辽官话非常相似,同时也与胶东方言有着很大的共同之处,大连方言由于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所以成为了胶辽官话最具特色之一。

本文主要对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进行了研究,文章中介绍了大连方言概述、大连方言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从声母的特点、韵母的特点、声调的特点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大连方言的特点,然后从大连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以及大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词形两个方面做了比较。最后最本文做了全面总结。

  关键词:大连方言;普通话;研究

  一、大连方言概述

胶辽话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吉林地区,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汉语官方话。这种方言与官话方言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比如胶辽话在声母发音方面就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而且每一种类型在发音的部位方面又有很明显的特点。对于胶辽话中独特的语音以及发音规律方面的探讨,不论在研究语音史还是研究汉语学方面都能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大连方言作为胶辽官话中主要的组成分支,是对胶辽半岛方言的延伸。胶辽方言其中包含了烟台方言、山东半岛方言、威海方言等。这些方言都是胶辽方言向山东半岛的延伸,同时这些地区也是东北胶辽官话最严重的地区,本文对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无疑对研究胶辽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语言文学学者关于胶辽话的研究并不全面,国内关于胶辽方言研究最早是对山东半岛胶辽方言研究起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多,其中不但对各个市以及各个县的方言做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对这些地区的方言还做出了专题研究。而对于辽东半岛的方言研究却非常少,并且研究的起步也比较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本文针对大连方言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大连方言古今变化,对于大连方言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连方言的发展历史

大连方言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方言,主要以胶辽话为主,集中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在清代时期,大连主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当时的大连居民主要说的是少数民族方言。直到清代初期,由于地方战争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山东的移民开始陆陆续续往大连迁移,于是将山东地区的胶东方言带到了大连。在随后的几百年中,由于地域的隔阂以及当时的山东方言在大连地区的融入,大连方言在胶东方言的基础上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最后衍生出了十多种不同的方言,其中包括长山型方言、大连型方言、庄河型方言等,每一种方言都与胶辽话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着他们各自独特的特点。

一方面,大连的方言内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这个特点离不开当时移民的影响,在清代之前,整个大连地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他们当时的方言也是少数民族的方言。直到清代初期,由于社会时局不稳,大量的山东难民流亡到大连,尤其到了二十世纪初期,移民的数量有了空前的提高。这些移民普遍有着共同的特点:数量大,迁移的时间比较长、迁移距离比较远,并且他们到达新的地方后采用同族同性的方式进行聚集,在大连占据了一大片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因为这些移民在大连的长期存在,使得胶东方言得以发展至今,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胶东方言表现出来了旺盛的生命力,最终胶东方言完全取代了大连的少数民族方言。由于当时的山东难民从海路迁移过来,他们首先会在大连登陆,所以当时迁移到大连的难民不但数量巨大,而且迁移的时间也很早。这使得在整个东北地区,大连大方言中带有着浓重的胶东方言色彩,也使得大连方言与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有明显的差别。

另一方面,大连方言在时间以及空间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由于移民迁移的时间不同,所以使得不同时期的胶东方言渗入到大连,以至于大连的方言在层次上有明显的差别。其次,由于移民在登陆海岸后会向周边地区扩散,所以大连方言中一共有十多种地方方言,而且越是离海岸近的地方,其方言与胶东方言也越来越接近。这种方言的地理分布,说明了最早的时候山东移民是从黄海沿岸进入大连地区的,然后沿着内陆以及渤海地区进行迁移。

  三、大连方言的特点

  (一)声母的特点

大连型声母集中了大连、瓦房、金市、普市等四个地区方言的特点,其声母在发音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声母发音略微有一些不同,大连方言在声母方面一共有21个辅音,而普通话却有22个辅音。大连方言在普通话的翘舌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在发音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如果从其语音的声母方面来分析,大连人一般将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变为前鼻音z、c、s,也就是说大连方言将后鼻音变成了齿音字。再如大连人一般将水壶,会读成为suthd,晒字他们对读成了saici,此外其他的市,比如庄河市会把zh、ch、sh读成了j、q、x。

  (二)韵母的特点

古中开口三等音中夹杂着介音,而北京话假镊开口的发音过程中将介音给全部去掉了。其中以大连方言在内的包括长山等一共有6个地区的方言中包含了i介音,其中用他们的读音为ie。从语音古今变化方面来讲,大连方言属于一种产生的比较早的语言,同时北京话的i介音进一步丢失了,说明北京话属于一种比较晚的方言。大连方言中大连型四点与北京话、青岛话有比较相同的地方,这两种层次的方面分布于不同的地区,音介的变化体现了大连方言中新方言与旧方言并存,同时大连的方言还在进一步的变化过程中。

  (三)声调的特点

与北京话比较而言,大连话在大连话在三声调方面缺乏阳平调式的变化方式,全浊声母平调以及部分次浊调在大量方言的声调中,都将其去声合并到了一起,并没有将这几种声调分开。同时在大连方言当中,一些去声调类的发音方式与北京方言比较而言,其所承载的鼓调类的声调比较繁多,在方言中除了融入古声法以及古去声以外,还融入了一些次浊平、全浊平等声调,四调声方言主要读的是阳平的字,除了一部分次浊平的读法是属于阴平的声调之外,三声调的方言都应该归到去声中。

山东胶辽官话也有很多三调方言的特点,其中,可以分成烟台以及平和两种类型。大连方言中,三声调式的方言在声类方面与烟台型的声音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四、大连方言音系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大连话属于北方地区方言胶辽官话的登连片,大连方言在腔调方面与烟台市的方言腔调极为相似,大连方言属于北方最有特色的方言之一。本节中针对大连方言与普通话做了比较。

  (一)大连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比较

1、声母的比较

首先,大连型的声母发音是对四个地区发音的集中,具有着不同地区发音的特点,所以其声母在发音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大连声母在发音方面与其他普通话在声母方面的发音略微会有所不同。第一,大连方言的声母一共有21个辅音,而普通话的声母有22个辅音。第二,大连方言在发音的方式方面与普通话有明显的不同,大连方言比如在发zh的时候,就会将后鼻音转变为前鼻音,发成了z。比如普通话说:“你吃(chi)了没”,而用大连话就说成了:“你吃(ci)了没”。并且大连方言在发出翘舌音的时候,其特点与普通话的发音特点有很大区别。第三,在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声母发音中,大连方言与普通话也有很明显的区别,比如有的声母用普通话发音是需要用翘舌音,而用大连方言发音时这些声母都用平声。

2、韵母比较

在韵母方面,大连方言与普通话也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普通话包括了93个韵母,而大连方言中指包含有35个韵母。在发音方面,大连方言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是:普通话中的韵母(U),在大连话中发成了(e)。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例如(“uan”“uen”“uei”),而在大连方言中其中的韵母(u)就被省略掉了。比如我们普通话一般读作队伍(duiwu),用大连方言度时,其中的u被去掉,即乱读成(d&iw&)。另外,还有其他韵母方面发音与普通话也有区别,例如普通话一般度别“(bie)”,而大连方言就读成了“别(bei)”。同时大连方言某些韵母的发音还受到说山东东部方言的影响,比如普通话读的:“钥匙(yaoshi)”,而用大连话读出来就是“钥匙(yueshi)”。

3、声调的比较

大连方言在古人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情况与北京方言有一点类似,古人声清音声母字今读上声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与胶辽官话一致。大连的方言中,很多字的发音方面都被念成了去声以及上声。在这方面,与普通话就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别。普通话中的“吃饭(chifan)”其中“饭”字的声调是四声,而大连方言读出来:“吃饭(chifan)”其中的“饭”字是二声。

  (二)大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词形比较

1、构词比较

大连方言中有的词汇虽然在意义方面与普通话的词汇意义相同,但是在构词方面却有明显差异。其中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形,第一、构词中只有一部分相同。第二、构词完全不相同,第三、构词的语素顺序不同。

(1)构词语素部分相同

以下列举了大连方言以及普通话中部分词汇,这些大连词汇所表达的意思对应的普通话词汇在右边框内,其中这些构词中只有部分与普通话中的相同。

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2)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以下列举的部分词汇中,大连词汇与普通话的词汇在意思方面相同,但是其构词却完全不相同。

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在语素的顺序方面,大连词汇中大多数的素语在顺序方面与普通话相同,而与普通话素语不同的词汇只有少数,比如:普通话中的“菜花”吗,在大连方言中则被称为“花菜”。普通话中称为“夜宵”,在大连方言中称为“宵夜”。普通话中称为“来往”,而在大连方言中则称为“往来”。

  (三)大连方言词语普通话词义方面比较

1、有对应词的情况

大连方言中有的词汇虽然与普通话中的词汇相同,但是在意义方面却有差别,其中一部分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也有一部分词汇与普通话中的词汇意思部分相同。

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四)大连方言与普通话在造词理据区别

1、扫把星/流星

在大连方言中,这个词汇的来源基于对这颗行星像“扫把”的外形做了描绘,而在普通话中,“流星”这个词汇的来源则是基于这个行星的运动状态。

2、臭油/冰雹

这个词汇在大连方言中的来源主要是突出了其味觉,根据味觉来命名字的。而在普通话中用了“沥青”一词,则是来源于其颜色,根据其颜色进行命名。

3、走家/回来

在大连方言中,只要从某一个地方离开回家里,不论其采用的是步行、骑车或者坐车等方式,都称为走家。而在普通话中仅仅指的是步行回家。

4、走走、走路

在大连方言中,“走走”的意思就是走路,体现了走路的方式,因为走路一定是在路上走得,所以其中省略了“路”字,使得词汇看起来更加简单,相对于普通话中的“走路”给人一种更加亲切的感觉。

  结语

方言作为一个地方的特色,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通过研究方言,不仅能够交接当地的文化背景,同时还可以研究当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的演变以及传播,同时地方方言也可以作为研究历史发展的素材。大连方言由于其独特的风格以及繁多的种类,使其成为了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大连方言可以推断出当时山东难民迁移的方式、迁移到大连后散播的方向,对于研究历史起着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关于大连方言的研究比较多,从而为探索大连方言的发展历史以及演变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大连的方言最早来源于山东地区,由于当时难民迁移分布问题以及迁移时间问题,导致了大连方言的特殊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连方言在保留原来胶辽话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同时,大连方言一直至今都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状态中。大连方言的独特性在于其既具有统一的民族特点,同时也有着时间和地域方面的差别。大连方言具有着丰富的地方语言特点,不但在胶辽官话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胶辽话在山东半岛的扩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地方方言的差异性也为历史研究、社会语言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阅平,司维.大连方言的语音系统探微——以食物词汇为例[J].文化学刊,2015(07):84-86.

[2]赵越.大连方言对大连地区对外汉语教学影响研究[J].语文学刊,2014(15):109-110.

[3]邹明辰.跨文化视角下的大连方言功能对等英译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高玉娟.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06):843-848.

[5]赵越.大连方言中语言接触现象研究[J].科技视界,2012(16):14-15+27.

[6]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

[7]温婷.微探大连方言语音系统及变调规则[J].前沿,2010(04):159-161.

[8]宋明伟.外来人口对大连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调查[J].科技信息,2010(02):164.

[9]高玉娟.大连方言五项语音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5(01):49-58+227.

[10]宋协刚.大连方言中韵母的常见发音错误与辨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02):66-6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48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16日
Next 2022年5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