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它一方面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变,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各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使得教育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缺失等问题。因此,XX应完善有关的法律条例,规范行业道德,提高教育者与学生的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关键字: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有效对策

1992年“罗马俱乐部”预言:“本世纪影响人类的三股最大力量之一便是传媒【1】。”大众传媒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个体之间的媒介体,即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团体、个人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包括报纸、书籍、杂志等印刷类媒介,和广播、影视、网络、手机等电子类媒介【2】。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从政治观点、思想价值观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意识影响,为巩固和保障社会秩序,实现对人的精神引导和塑造,促进人的良好发展,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其成员形成一定社会所希望具有的思想政治素养的过程【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依据大学生发展的特点,用科学的理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其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以大学生为本,促使其树立起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4】。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介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进步意义,但也存在着弊端,作为大学生,应当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一、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大众传媒具有的广泛性,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还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外面世界的新时事,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发展。

  (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新鲜感、更新速度慢,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因为对媒介的熟练掌握,可以获得各种信息,甚至包括国外的。因此,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广泛的作用于当代大学生。而且由于多种媒介的传播,避免了大学生遗漏或丢失某些信息,也能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使大学生能够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手机微信、QQ、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学生们可以通过订阅各种公众号或在这些媒体平台上与教育者互相关注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更为多样和现代化,可选择面广、不在简单化,学生和教师能够在这些新兴媒体平台上互动起来,互相探讨、沟通,在潜移默化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化。

  (三)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大众传媒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它能够快速把信息呈现给公众。因此它的出现发展,使得各种知识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摆脱了传统教育者的主观意志和喜好,对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能够公正客观的进行评价,使大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网络的发展,其更新速度飞快,可以随时随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避免了因信息滞后或传递不及时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周期短,时效性强。

  二、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大众传媒消灭了思想的丰富性和人的多样性,广播、电影、电视等现代科技的产物,无孔不入地挤进公众的内心深处,消灭了从思想上颠覆和改变现状的文化【5】。”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如今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要想了解超过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只能依托大众传媒来获取。但是,由于媒体众多,可能对某一事物的解读不同,他们大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也包含着这一媒体所代表的主观态度,由于这各不相同的信息资源,使大学生对于信息的选择产生困扰。

由于大众传媒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各种媒体可以任意传达他们想表达的、想要展示给公众的信息,社会各界人士也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没有限制,媒体与媒体之间,人与人之间想表达的各不相同、杂乱无章。信息更新传播的速度快,可能每天都会呈现新的文化信息、流行趋势,这样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干扰和难度。大学生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都还不足,当他们面对这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就会产生迷茫、困惑、难以辨认,会使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阻碍和影响,不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降低

新兴媒体的快速、便捷,使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有些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进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交流,直接就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想要的信息,展示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已经离不开网络,没有网络就没有教学素材,就无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但是他们忽略了自身在这场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从网络上获得信息并不是教育目的,大众传媒只是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教学工具。教育者沉浸在信息的丰富便捷中,而没有认识到再庞大的信息资源也是人创造的,大众传媒的出现是服务于人的,盲目地崇拜和过度地依赖大众传媒,而忽略自身的知识素养的提升,只能是一事无成,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权威性

大学生对大众传媒具有依赖性,现代的“快餐文化”没有经过严格的思考和筛选,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传递,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主要以通俗、娱乐、消费为目标,对大众进行信息传递,大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容易受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长久下去,一方面使得大学生只会注重当下的感官享受,而抛却了应该具有的使命感、责任感,放弃了对于崇高的理想和人格的追求,只一味沉溺在低俗、不雅的感官文化冲击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民族大义等主流意识逐渐被娱乐化,甚至被淡忘,这些主流意识传递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也因此缺失,教育效果不明显。试想娱乐媒体与正统的新闻媒体,反馈出截然不同的信息,而大学生的是非意识淡薄,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其中的孰是孰非,轻重缓急,就会阻碍正统媒体对主流意识的传播,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权威性。

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差

大众传媒的发展过度市场化,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传播各种娱乐节目、低俗节目以及各种网络游戏,以至于现在各大电视网络屏幕充斥着血腥暴力、色情低俗的场面。娱乐明星的八卦丑闻,各种不负责任、不切实际的言论,炫富、仇富、愤青等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大众传媒倾向娱乐化、低俗化,使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蔓延滋生。

近年来的流行文化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和实现自身的利益,部分媒体生产了大批低成本、低质量的肥皂剧、歌曲、电影等低俗的文化产品。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媒体背弃了自身的职业道德,通过大力宣传和极具煽情的展示来扩大娱乐效果和满足受众的感官刺激以及猎奇心理,对于明星的八卦绯闻、艳照、出轨等进行大力的渲染和炒作。【6】例如:2008年娱乐圈发生的“艳照门事件”;2013年郭美美炫富事件;以及最近的2016年王宝强离婚事件等。都是以揭秘来博取眼球,从而吸引人们的关注,引发社会上的广泛争议,这种类型的信息的传播,将会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丢失。还有现在的媒体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以追捧明星的低俗文化倾向为时尚潮流,不论是在新闻的表现方式上,还是节目内容的选择方面,都呈现出低俗化、媚俗化的倾向【7】。例如:各类平民“选秀”节目和毫无教育意义却在网络上引起轰动效应的炒作视频,以及近两年出现的大火的“网络直播”。以网络直播为例,近两年,网络直播风头日盛,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当今社会,网络直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些“网红”在各大直播平台上搔首弄姿,进行一些低俗没有营养的对话。而且,网上流传某些网红月入百万,这就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认为不用进行任何脑力思考和体力劳动就能收入不菲,那么学习的意义何在,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颇。

近年来经常有大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以及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猝死的新闻的报道,这就给当代大学生敲醒了警钟。由于虚拟的网络生活不受约束,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条例规范,所以许多大学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毫无顾忌的游戏人生,他们隐藏在网络的背后,可以不负责任的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游历,宣泄自己压抑的复杂阴暗面,不用怕被现实社会中的谁来揭穿身份或进行道德规范。因此,大学生沉醉于网络虚拟世界,不愿在现实交往中与人沟通,思想价值观扭曲,形成了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相关法律、完善监督制度

1.建立对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于大众传媒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导致对网络监督任务愈发艰难,所以XX在这一方面责任重大。因此应明确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完善科学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建立相关法律条例,对于在大众媒体上传播虚假有害的信息,散布谣言,引发舆论恐慌的媒体网站和个人,依法对其进行查处管理,用积极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道德素养等主流意识形态来引领大众媒体,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媒体炒作、低俗言论、不实之说做到坚决抵制,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健康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娱乐活动。XX应采取强硬的态度对大众传媒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约束大众传媒宣传手段和内容的法律法规,对大众传媒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8】。促使其更多的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抑制虚假不实的信息传播,确保大众媒体的信息有利于人们的思想发展。

2.完善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制度

XX想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管理,首先,需要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用科技水平来完善监督系统。其次,应该改变我国网络媒介多方管理的现状,整合现有的网络媒介监管机关的职责,设立统一的媒介综合治理的监管机关,从管理体制和政策规划上打破行业壁垒、部门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解决多传媒交叉管理问题【9】。最后,XX在建立完善自身的监督系统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受众群体的监督反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在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的公众其实也是对大众传媒的观察者、监督者。现在是大众传媒时代,手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大媒体平台的出现,如QQ、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成为当代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信息交流工具,XX可以利用这些媒体平台来实现监督管理。总之,XX应该通过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引导其发挥积极影响,使大众传媒成为正确舆论的引导力量,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信息文化和思想价值。

  (二)加强行业自律

1.加强媒体工作者的自律性

大众传媒取代传统通讯成为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通道。然而大众传媒信息的多样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因此,规范行业道德、提高媒体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养等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大众传媒工作者影响信息真实性的传达,所以大众传媒工作者的道德培养尤为重要,不做虚假新闻的宣传,不违反法律法规,要有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弘扬正确的、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不能因为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丧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

2.净化媒体环境

好的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形成尤为重要,因此,净化媒体环境、重视新闻宣传工作,能够直接作用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X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说:“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这点上比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上十分奏效【10】。”为此,必须加强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自律性,对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坚持真实、正确、健康的思想价值理念,传播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信息内容,自觉抵制消极低俗、不良有害的文化现象,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众媒体都应向受众传播真实、健康、客观的信息,这是大众媒体所应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媒体行业应该尊重事实规律,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传达正确的、健康的观念,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大多数人用自己的态度做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于是,便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最后转变支持方向,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确立为一种主要意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过程【11】。”因此,如果在大众传媒上,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民族大义等正确健康、积极有益的主流思想文化大量占据媒体网络,那么那些消极低俗、不良有害的文化垃圾就会逐渐减少,随之向主流文化靠拢、同化,从而就会使大众媒体环境得到净化,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1.教育者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2】。”教育者不仅要“受业”、“解惑”,还要“传道”,对于教育者而言“传道”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本身的文化结构,结合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大众传媒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便利,使得教育者过度依赖大众媒体而忽略了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所以,教育者应积极认识和了解大众媒体,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合理地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比如新兴媒体平台微信、微博的出现,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互相关注,然后就最近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门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运用自身的知识底蕴、道德观念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形成。

2.教育者应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素质,教育者应该具有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在传媒信息良莠不齐的今天,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13】。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4】。”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忠于职守、尽心尽责、重视身教,因为身教有利于形成教师威信、开展教育,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教育者要处处为大学生做出榜样,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传。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每天都会有新的信息出现。教育者应该不断汲取和吸收新的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具有获取和应用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能力,通过大众传媒能够及时地了解XXX方针政策,掌握必要的时事动态,以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文化底蕴,结合大众传媒工具和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大众传媒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正确的辨认和区别,将其中健康向上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素材。促进大学生接受大众传媒传播知识的积极影响,使得大众传媒得到正确有效的利用。

  (四)高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应转变教育模式,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采用多种方式来影响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例如高校都会有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络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传媒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解释。还有如今微信微博的出现,高校可以利用这些新兴媒体平台,在上面建一个公众号或订阅号,然后在上面转发或宣传一些健康理解的信息,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高校是主要教育方,家庭是辅助方。家长要注重亲情教育,家庭的和睦幸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应时刻注意大学生在使用媒体时的状态,对其进行正确的监督和引导,使大学生对媒体平台有一个健康的认识,并合理使用,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学校跟家庭结合起来,学校主要在课堂上通过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效果进行反馈【15】。

  (五)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无论XX的监管再严密,学校的教育再好,如果学生不对自身严格要求的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所以说学生应该加强自制力,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正确认识和使用大众媒体,合理分配在大众媒体所使用的时间,例如:多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有益的文化主题活动或者名师座谈会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16】。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利弊影响,然后通过提高自身的辨别力和认知力,将大众传媒上有益的、健康的信息合理利用,坚决抵制那些低俗不良的信息,不沉迷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从而减少大众传媒带给自己的消极影响。

  结语

大众传媒是一个拥有海量信息的“图书馆”,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学、地理、社会等,当代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主力军,是国家的脊梁,它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作用愈来愈大。所以,正视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双重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大众传媒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并为之利用,使当代大学生得到更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6)

[2]、[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48.

[3]、尹凯丰.《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学理论,2013(05)

[4]、葛琛佳.《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2011(04)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99

[6]、陈红.《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科教导刊,2012(02)

[7]、江善敏.《大众传媒的过度商业化》[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6)

[8]、江东.《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03)

[9]、纪现鹏.《我国媒介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研究》[D].南京大学,2015

[10]、[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7

[11]、[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M].董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17

[12]、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师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289

[13]、刘方.《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14]、中华书局.《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191

[15]、史晓东.《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9)

[16]、范玲.《应对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68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18日
Next 2022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