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是现代绘画史上意大利具有影响力的最杰出画家之一。莫兰迪在艺术的大潮流中总是在边缘活动着,但是他又和艺术的各大流派有一定的联系。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历史非常的悠久,在意大利诞生了很多的哲学家和艺术家,莫兰迪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和熏陶。莫兰迪的静物油画主题选取了生活中最平常的瓶瓶罐罐作为主体物,通过改变其中的色调,摆放顺序,陶醉于自己的梦境,远离了外界的诱惑,形成了以自己为主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己也内敛,含蓄的活着,但是莫兰迪不甘于满足于世界的表象,而是借物抒情,完全的宣泄自我。我的研究思路:对莫兰迪绘画的风格和他艺术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莫兰迪受到塞尚和形而上学主义的影响到他自己艺术绘画方法的成熟,从他的绘画选材,构图和光影,然后到绘画的色彩,空间,构图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现在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莫兰迪的绘画作品都是观看者精神世界的缩影,所以,东西方关于艺术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内在精神的文化层面上。
关键词:莫兰迪;形式;油画静物;变化
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是现代绘画史上意大利具有影响力的最杰出画家之一。莫兰迪在艺术的大潮流中总是在边缘活动着,但是他又和艺术的各大流派有一定的联系。莫兰迪在创作的时候是非常严肃的时候,他有时甚至因为创作的关系而不得不放弃参观展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1]他对艺术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如果我们观看了莫兰迪的绘画作品,我们的身心都会安静下来。他的作品是“一个宁静虚和的世界,其间没有险山恶水,没有狂风暴雨;有的是花明柳暗,有的是天籁和鸣。”[2]这是莫兰迪对画面安静的诠释,对莫兰迪来说可能只是随意的各种方向的笔触。莫兰迪在绘画的画面上很少会用到明亮的颜色,一切都很低调。豪斯特·比奈克曾这样评价他:“莫兰迪终其一生都是在画那些瓶瓶罐罐,莫兰迪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诉说生活,诉说真正的生活。”[3]我的研究思路:对莫兰迪绘画的风格和他艺术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莫兰迪受到塞尚和形而上学主义的影响到他自己艺术绘画方法的成熟,从他的绘画选材,构图和光影,然后到绘画的色彩,空间,构图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现在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莫兰迪的绘画作品都是观看者精神世界的缩影,所以,东西方关于艺术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内在精神的文化层面上。
一、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方式
莫兰迪把他的绘画眼光全部都放在各个艺术潮流之上,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参加过艺术团体和艺术的派别,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室安安静静的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思想。莫兰迪说:“我所受教的资源一直是对作品的研究,不管是过去的还是当代艺术家的,如果我们能够恰当的形式表述出我们的问题的话,这种研究就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4]我们从莫兰迪的绘画作品中能看出来,大部分欧洲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对,时间,空间的位置是由视觉而定的,这个引导能看到观看者的心理活动,莫兰迪的绘画中,虽然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他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但是画面的格调高雅,色彩的变化也非常的和谐,给观看者一种清雅的感觉,莫兰迪的绘画忠于自然,在写生的过程中也特别细心观察物体,对现实中的物提炼和概括出来。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历史非常的悠久,在意大利诞生了很多的哲学家和艺术家,莫兰迪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和熏陶;莫兰迪在当代的被肯定,是世界艺术艺坛对其绘画所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价值的再发现和再重试。[5]在西方的绘画中,对于光线的运用也非常的常见,莫兰迪对自己国家的传统绘画中一直在探索怎样能继承和发展,并且发展并创新;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光线来表现事物,用自己的观念把画面和色彩重新排列出来,所以莫兰迪的画面给观看者一种真实和永恒的感觉。正如他说:“我本质上是那种画静物画的画家,传达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氛围,我从来都把这种氛围放在其他因素之上。”[6]在各个艺术画派的启发下,莫兰迪开始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
二、意大利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对莫兰迪的影响
(一)意大利传统文化对莫兰迪的影响
莫兰迪绘画作品上的成功离不开意大利的传统文化。在莫兰迪的绘画中,他通过光线来决定着他画面的色彩分布,在莫兰迪的绘画中对光线的利用来布置画面的构成,给人一种宁静和永恒的感觉,这便是莫兰迪对意大利传统绘画的的发展,充分变现了莫兰迪和意大利传统绘画的不同点。
(二)塞尚和早期立体主义对莫兰迪的影响
塞尚对莫兰迪的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就像他说的一样,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塞尚对于艺术的理念不仅仅对莫兰迪产生影响,他说“自然中的每一件东西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相似”[7],并且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这深刻的影响。
莫兰迪接受塞尚的绘画形式和对物体的概括,从中发现了新的观念,非常的兴奋,试着让自己的画面中带着自己情绪的波动,葛特莱德·勃姆在他的《乔治·莫兰迪的艺术观念》一文中评论莫兰迪绘画,莫兰迪着迷于对塞尚想象、构成和创造的拒绝。莫兰迪深深地了解大师们的绘画风格是建立积累的经验和对自然的不断探索,所以莫兰迪的绘画作品中不常见到塞尚的风格。
立体主义画家对莫兰迪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毕加索说:“不是艺术家做他想的,而是艺术家做他是的。”[8]他们对造型和空间有着自己的见解。立体主义对莫兰迪的绘画技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油画静物形式的分析
(一)莫兰迪油画静物的画面处理
莫兰迪在选材上也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为主,他的绘画布局和对画面的构图上有着强烈的形式感他曾说:“我所关注的题材领域一直比其他大多数画家狭窄得多,所以重复自己的危险也就大得多。我想我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避免了这个危险,我还想过要把我的每一幅画都当做另一幅或另几幅围绕这少许主题的画的变体来处理。”[9]通过我们对他的绘画的研究可以看出来,他绘画中的物体非常单一,但是他对构图会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推敲(图一)(图二)(图三),对主题的变体的处理来表达他追求的均衡的美。在空间的处理上,他将台面和背景都做简单的处理,让画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让观看者的视觉都集中在画面的中间位置。
(二)莫兰迪油画静物的色彩处理
莫兰迪通过改变加工固有色,将画面的色调保持于低纯度高明度的范围,通过色彩的调和和对比的手法来连接颜色间的关系使画面整体到达理想的效
果。
莫兰迪颜色的处理方式以写意型变色加工为主,以杂糅写实型和综合变色加工型为辅,主要是根据画面的来改变物体原来的色相,纯度,明度,使画面显得真实但是与现实存在差异,给观看者一中简单,神秘的观看体验。
莫兰迪对低纯度高明度的处理方式:首先在画面上做一个单色底,控制颜色的色域,使画面形成统一,达到协调的灰色。背景和台面的颜色处理上采用低明度的不透明色,这样的处理方式使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抓住观看者的眼球,产生了势力的冲击力。他将灰色精心处理,营造出和谐的气氛。莫兰迪用带冷色的暖色,和不同的低纯度的褐灰,黄灰,绿灰和高明度的各种灰色来做对比使画面和谐。
四、莫兰迪油画静物创作的启示
(一)莫兰迪透视法的运用
莫兰迪的绘画作品有时会体现出自相矛盾的状态。莫兰迪的部分静物画中给人呈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神秘,静谧的感觉,时而给人们呈现出一种轻松感和通透感,给人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感受。然而正是莫兰迪这种特殊的绘画和构图,物象的巧妙布局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了这种作用才能让人们观看作品时产生这样的美妙的感觉。“现实世界对于我的启发在于空间,光线,色彩以及形式”[10]莫兰迪预先构思并排列好物体,最后完成写生,很多人第一感觉会觉得没有特别和巧妙的地方,而且会以为莫兰迪绘画的简单化和相似性,并且缺乏变化,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仔细体会其中的奥妙就会发现莫兰迪静物油画的高明之处。他把每张画的形体结构都要进行反复的研究,对比和耐心的分析,最后才会形成效果。这样的结构往往是隐藏在最普通的事物中,让人们自发的寻找和探索。他进一步阐释“现实世界对于我的启发在于空间、光线、色彩以及形式”。[11]
我们可以通过莫兰迪的作品加以说明,在图三中,有两个瓶子,一个是白色的,另一个是黑色的,还有两个碗,画面的最左边还有一个物体。观察整体,所有物体都是平视角度的感觉和透视,正是这种角度和透视让人感觉到安静和稳定,但是按照这样的透视桌面也应该是同样的透视,但是莫兰迪把桌面创造成了大俯视的透视感觉,正是这样使整个画面给人展现出纵深的宽阔感,让瓶子和碗更加突出,莫兰迪用这种相互矛盾的透视关系来展现构成上的不和谐感。但是画面的色调非常统一,因此弥补了结构和形体上的不足,最终画面还是浑然一体,千变万化的。也可以说,人们观看到这些画后思维会调整画面中矛盾的逻辑,并且这种视觉上的逻辑是可以实现的。在莫兰迪的绘画方式中,他在物体之间建立了关系,这种关系有意义。[12]莫兰迪在结构的处理上还有一个显著的成就,就是对“完形”的使用,就是在不经意地状态中对于绘画的把握,没有理性的解读,就是随意洒脱产生的精神状态。这种形式莫兰迪在许多晚年的作品中普遍出现,他的这种现象的巧妙运用,使物体间的轮廓都接近模糊和溶解,给人们呈现出摸棱两可的梦幻境界。从另外一种层面上来讲莫兰迪可以被定义为研究视觉现象的心理大师,因为他可以巧妙的用几何形式和人们的情感转变元素,最后给人们呈现出合理的视觉现象。
(二)一成不变的“变化”
莫兰迪的一生都在研究一个单一而狭窄的主题,和历史上大部分的艺术家相比,一生都专注于自己喜爱的瓶瓶罐罐。在莫兰迪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宁静的意境和永恒的心灵。
莫兰迪的很多作品中无论是构图还是色调都很类似,相对于不懂得欣赏他的观众和社会评论家,都会觉得莫兰迪的主题单一,画面枯燥并缺少生气,过于形式主义,只要提到他便会说他是画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但是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彻底抹杀了莫兰迪静物油画的内涵和艺术情操。莫兰迪把不起眼的物体转变成非常美妙,色调含蓄,带动着随意的笔触和思想。莫兰迪曾在访谈中说自己绘画的母体永远是专一,纯粹的,在元素范畴中,越是重复,困惑也越是曾大,他觉得自己已经拜托了纠结的困境,在探索中创造出一幅幅不同的面貌和不同的个性,虽然有的时候这种差异不易察觉。莫兰迪一生都在画着类似的作品,在物体的选择,构图的调整,色调的处理,光线的选择等方面接近一致,有许多的作品不好区分,似乎在不断的重复,但是如果细细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仔细体会就会感到视觉上的不同之处。虽然只是物体比例大小,摆放的位置,色调上面做了轻微的变动,但是正是这种轻微的变化却至关重要,完全能让人感到身在两个不同的境界和物质空间。
莫兰迪的生活非常传奇,作品从来都离不开那条单纯的路线,但是能够让人在他们里面创造出让人望而却步的复杂变化,因为这些因素是丰富的,神秘的,没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因素,也不是完全模仿塞尚,更不是立体主义;通过对莫兰迪绘画的研究,我受益匪浅,受到很多的启发:面对任何绘画作品不能肤浅地草率下结论,应该仔细观察,深入理解和静心品味,因为画面展现出来的一般是希望呈现给观众的一个大致印象和外在表象,必备发挥画家真正的意图和真实性格。我们考察莫兰迪的艺术观念并不是为了发现一个终极答案。[13]
莫兰迪用永恒的主题来展现出丰富的境界,不仅仅是是展现绘画技巧的多样性,更多的是个人对于深层次的观察,并且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解。莫兰迪的作品主题永远是隐藏在含蓄的苍茫之下,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来变化。自己在绘画积累的过程中对绘画的认识理念进行不断地认识和发现,凸显出和常人不同的理解和观察能力。正如凯瑞·瑞金在专文中所说:“他的作品是矛盾的集合体:既是坦率的,又是精妙的。既是直觉的,又是理性的。如此的矛盾同伴存在于他的艺术生涯中。”[14]以不变来应万变,拥有自己想法来展现画面,完全排除了对绘画的想象的选择,而是用独到的绘画技巧来理解画面的构图的精神基础,最后留下来的是永恒,丰富,灵动的境界。通过一生专注的工作而独断的绘画,在每一个看着相同但是局部又不一样的物体之间向以后所有的观看者阐释自己的追求,彻底贡献了自己的艺术思考,需要我们耐心的品味。
结语
莫兰迪的静物油画主题选取了生活中最平常的瓶瓶罐罐作为主体物,通过改变其中的色调,摆放顺序,陶醉于自己的梦境,远离了外界的诱惑,形成了以自己为主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己也内敛,含蓄的活着,但是莫兰迪不甘于满足于世界的表象,而是借物抒情,完全的宣泄自我。莫兰迪的艺术是独特的,脱俗的,具有“外界事物”和“自我”的理解。曾有人这样描述他:“他不在意画价格的高低更在意买画人来自何方,很多作品都送人或者低价出售。”[15]在他的境界中没有一丝的焦躁不安和躁动,每幅画面都稳健厚重,安静,神秘的境界,所有的关于外界的变化最后都回到了永恒的幽静的世界之中。
莫兰迪的静物油画中造型以极简所概括,主要表现在画面的线条,颜色,和构图中,布局上井井有条,在画面中他除去了繁琐的细节成分,但是保留了物体的原始状态,意在借物传情,重在把握了画面中物体的静态之美。极简的形式美感被莫兰迪的艺术绘画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和谐的气氛。画面里的每一笔的色块构成都是含蓄内敛,灰而不闷的。瓶瓶罐罐在莫兰迪的笔下都被精巧的排列布局,画面处处都给人一种梦境,使观看者惊奇的发觉重重迷雾,在淡泊,谦逊的画面中能看到宁静,明亮,神秘的光芒。从画面微弱的变化中,隐藏着千变万化的层次感,烘托了画面色调的通透。神秘的色彩创造出了宁静,精妙,的气氛,这些便是莫兰迪内心的世界和想给人们展示的独白,也是他淡泊的个人素养的表现,充分表现了莫兰迪对艺术的审美追求。莫兰迪的绘画用自己的绘画方法去除了物体原本的客观的属性,并且抹掉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完全依靠内心去追求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纯粹并且协调的相互存在感,简练,厚重的形式构成恬淡,淡雅的艺术色彩,全部都是莫兰迪对作品的求精研究的效果。
通过对莫兰迪静物油画作品的研究和思考,我们被他的淡泊,温和,谦逊,坚定的精神所折服,完全被他作品的宁静,稳重,神秘,流畅所深深吸引,并且产生了诸多的思考。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我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现代生活有太多的焦躁不安给人带来不少的折磨,学习和工作中充满了太多的困惑和难题.但是如果可以借鉴莫兰迪的个人特点,做到淡泊,洒脱就会生活的非常自在,不会在现代社会丧失自我.对现代的对艺术有兴趣的爱好者来说,向莫兰迪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更有价值让我们去吸取,去学习,对于一幅绘画作品来说,它的好坏不仅仅是用它的艺术技巧和处理方式来评价,更加关键的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的升华。莫兰迪对艺术的追求和忘我的奋斗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意义,指引着广大艺术爱好者向更深的思想境界发展,在真实的世界和精神的层面上找到人生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引自何政广《莫兰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32-34页。
[2]引自啸声《莫兰迪》[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页。
[3]恩斯特·格哈德·局泽,弗兰茨·阿明莫拉特《乔治·莫兰迪》[M]李笑男,黄继谦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
[4]引自何政广《莫兰迪》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37页。
[5]《莫兰迪生平与性格》,高翔,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4月,49页。
[6]《具象表现绘画文选》,许江,焦小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7]引自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8]引自(英)E.H贡布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23页
[9]《乔吉奥·莫兰迪》爱德华·罗迪蒂著,赵千帆译,是罗迪蒂对莫兰迪的一篇访谈录,写于1957年本段为莫兰迪所说,参见许江,焦小健主编《具象表现绘画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05页。
[10]乔治莫兰迪1957年1月6日的信件,参见拉斯姆博托·威特里的《乔治·莫兰迪》,米兰出版社,1963年。
[11]选自哥特弗莱德·勃姆著,《乔治·莫兰迪的艺术观念》,转引自恩斯特·格哈德·居泽等编著、李笑男、黄继谦译,《乔治·莫兰迪》,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15页。
[12]参加雷莫耶基姆斯《乔治·莫兰迪-油画,水彩,版画》,慕尼黑艺术之屋展览图录,1981年,76页。
[13]参加哥特莱德·勃姆的《莫兰迪的静物》,慕尼黑出版社,1981年,51页,59页。
[14]引自索拜《形而上画派》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15]引自高翔《莫兰迪生平与性格》[M]云南大学学报2008·4,P49-5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