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1867),出生于法国蒙托邦(http://baike.baidu.com/view/879711.htm)(Montauban), 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其父亲是画家,安格尔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之下,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安格尔在其艺术成长道路上可以受两方面影响。外因:受大卫、拉斐尔、提香、鲁本斯、达维特、华托等艺术家和主流思潮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内因:安格尔独特审美个性和家庭所受教育的影响;最终成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唯美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特点。安格尔作为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最后代表,艺术家的艺术特点的艺术成分的体现则是通过艺术成就,在他的艺术思想中,按其重要程度来区分,素描放在首位,色彩远在其次,理性则在首位,个性远在其次。安格尔将毕生精力投注于对绘画形式美探索中,为此,他甚至放弃了绘画中的感性成分,而追求极致其形式美,可谓是将自己与画作融为一体、至死不渝、生死相依。正是这种极致,乃是它的珍贵之处,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安格尔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后期与德拉克洛瓦代表的浪漫主义尖锐对立。即是即将消亡的艺术和新兴发展的艺术的对抗。这种对抗是必然的,这是艺术发展必须经历的,而最终结果也必然是新兴的、必将发展的艺术取代过时的、定会消亡的艺术。但是艺术成功的成分确实亘古不变的,必定流传的,被继承的。
关键词:安格尔;形式美;理性思维;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
一、安格尔生平及其背景简述
(一)安格尔背景简述
1.家庭背景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1867出生于法国蒙托邦(Montauban),其家庭是并不算富裕的,中产阶级程度,母亲是皇宫假发是的女儿,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擅长绘画雕塑,但其成就平平。安格尔是长子,除安格尔外,其父母还有其他五个子女。处在这样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里,激发了其潜藏在骨子里的艺术气息,使其从小就对绘画产生兴趣,安格尔的绘画艺术之路萌芽,为其后期艺术成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社会背景
安格尔生活在法国,十八世纪末之十九世纪中后期,安格尔处在法国大革命下的波旁王朝复辟变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充满危机感。国家上层社会内部矛盾,加上外有欧洲列强威胁。因内外部矛盾,使得国家经济萧条。这样的乱世之下,对安格尔有着一定影响。
3.安格尔绘画特色形成原因
任何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都到社会因素和传统因素的影响。社会思潮决定了主流艺术方向,而艺术家自己艺术追求与主流方向的逆顺,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是否取得成功的难易程度,与主流方向相适应则相对容易成功,并被社会基本认可,其与之相反,则取得成功就会更难,安格尔则属于后者,但与之不同的是安格尔在生前依然在艺术界独领风骚,安格尔的绘画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思想。与主流艺术相违背,创造出唯美感的艺术,安格尔去世后的绘画艺术有很高的启蒙价值。
安格尔是保守的,但是也有创新的一面,评判安格尔分析其绘画成因要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来分析。
(1)历史原因
①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和谐就是美,西方古哲学家将和谐美的追求具体化为视觉和谐形式创造。其理论认为,几何形体中球行最美,几何图形中,圆形最美。亚里士多德将审美理想和创作实践结合,最终以模仿说为理论依据,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人都需要接受教育,才会获得知识。安格尔深深的迷恋原始文化,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并且认真学习自然。所以他的绘画作品被后人学习。
古典主义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四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古罗马时期。古希腊人重视人体,了解如何欣赏、显示人体的美感。安格尔被原始艺术所吸引,崇尚自然,钟情于自然,而且学习了自然,认为原始艺术中希腊、罗马就是自然,学习模仿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某些成分,绘画要素中的造型成分则是来源于古希腊罗马壁画。《马特西埃夫人像》的造型就是出于古罗马庞贝壁画《阿卡迪亚》花神造型的模仿。其理论依据具体现在其人物造型、动态方面。《泉》的造型出自于文艺复兴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第二次是文艺复兴时期。可能是命运,在他的人生中,注定着拉斐尔对他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将伴其一生。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约》荣获路易十七颁发的荣誉,其造型、构图就来自于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他崇敬拉斐尔,还说模仿古人一点也不丢脸。第三次是17世纪的法国,这时古典主义学院派形成并获得了官方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格尔。第四次是以为师徒关系的大卫、安格尔形成的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安格尔精通绘画理论,学习到独特丰富的绘画经验。
②复杂师承关系的影响
安格尔说过:达维特是我们伟大的导师,他恢复了法兰西艺术。达维特绘画影响了安格尔。安格尔的绘画成就,绘画成长,离不开达维特绘画潜移默化的影响。拉斐尔绘画中透露出一种恬美和细腻,安格尔被这种特殊的艺术所吸引。安格尔作为大卫的弟子,其以古典主义为信仰,这里安格尔绘画技巧,技能得到提升,绘画技术更加成熟。
其中拉斐尔、普桑、提香对安格尔有重要影响。
安格尔与拉斐尔
拉斐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绘画作品多以圣母为主。其作品以线条柔和背景优美漂亮,情景诗意浓郁。画中洋溢着一种幸福的,美好的情调,诗意般的绘画语言。分析安格尔的绘画,他的画作色彩明亮,干净,光线柔弱,和谐,画面整体宁静优雅。安格尔被这种“神奇的艺术”、征服,这种绘画风格对安格尔绘画有着不可磨没的影响。安格尔的绘画《瓦平松浴女》,色彩明净、造型平整、画面宁静而优雅,唯美。安格尔的线条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拉斐尔。他通过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使得自己绘画中的线条简练概括。安格尔的线条的极致正是他绘画的艺术之所在。
安格尔和提香
安格尔作为保守派的支持者,贬低色彩对绘画的影响,但是他的绘画中,尤其是油画中,色彩作为不可缺少的成分,就如衣服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到色彩的使用他提倡提香的用色。首先提香学习了先辈用色,将之勤学、研究、实践,最后应用的如鱼得水,熟练至极。这种技巧可以使得画作色彩鲜艳、形象形象逼真,具体来说在,就是用平顺而工整的木板进行油画,等然后画作晾干后,再用透明色一覆盖之,效果犹如细白的娟包裹着物体一样,呈现出似隐似现的感觉,在乎见于不见之间。这种画法有浅色逐渐加深,次数不限,这种画法即是古典绘画技法中的透明画法。提香对色彩的性能和之间的关系认识的相当透彻,他用色大胆,色调极其丰富明快、微妙而准确。
他画的《花神》这类题材表现了唯美主义追求。安格尔绘画画法工致,色彩单纯、形象典雅。透明画法得到安格尔的青睐。这些足以说明提香的色彩对安格尔绘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安格尔和普桑
法国古典主义作画的领导者,他的风格影响了安格尔。普桑的绘画作品大多以神话、历史、和神话故事为主,重视严格的素描和构图的完美,人物造型庄重而典雅,其作品崇高而而不失静穆,画面和谐统一典雅庄重而完美,作品具有唯美而华丽的古典风格。
普桑在精神上对安格尔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普桑看淡虚华的功名利禄,一心为自己的绘画事业而奔波。安格尔对他的这种精神所崇拜,一直影响着安格尔。
安格尔借鉴、学习、吸收不同时期艺术成就中的积极地有益的成分。再加上自己独特创新力,形成唯一、个性的艺术特色。总的来说,安格尔的作品存在历史成分。
(2)社会原因
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是,总是受到时代的限制,时代的特色必然能在艺术中有所体现,这是由于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脱离生活的。艺术家总是从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文化精神中汲取养分,并从中体现出艺术的价值和意境。安格尔的艺术作品备受推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政治的高层把他的作品作为政治的宣传工具,二者在各自的发展上既相互提高,也相互限制。
①政治因素
安格尔选择古典主义风格基于必要的需要。安格尔生活在动荡不安,XXX变动时期。为了适应这一时期得要求,古典主义艺术满足了政治上的要求。1745年后艺术政策易于古典主义,历史画盛行,意大利对画家都向往的地方,并且有一些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安格尔来说,意大利作为他偶像拉斐尔的故乡,他肯定不愿错过去深修这个机会。
②艺术思潮
艺术在于创新,重复的艺术将会被取代,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洛可可艺术向古典主义转化的趋势,已然势不可挡。法国大革命之后,洛可可艺术的纤巧、华丽的艺术风格,已然大势已去,不再符合主流社会的审美情趣。而古典主义则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决定的,即“喜新厌旧”的心里特点,古典主义简洁明了、色彩单纯、典雅静穆、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上层阶级社会名流定做肖像画,他们的审美情趣决定了他们要求画作必须庄重、典雅和高贵。安格尔的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风格特点都符合他们的意愿。安格尔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艺术思潮中将现实主义作为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③文化底蕴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直到其生命的终结不断积累,其影响着艺术家的绘画思想、绘画风格。艺术家的童年体验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有童心,并跟随自己的心走,才不至于沉沦俗世。
尼采说:艺术家本来就是一种停滞的生灵,因为他停留在少年及儿童的游戏之中。安格尔的家庭氛围影响着安格尔,安格尔的对美的认识、感受要比常人感受深一些、强一些。1791年进入了图卢兹皇家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安格尔老师偶然拿得拉斐尔《椅中圣母》。被拉斐尔的绘画所吸引,甚至影响、决定了他后面的绘画形式,绘画风格。
在图卢兹学习美术期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图卢兹剧院做小提琴手。他将音乐感受和绘画相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交相融合,将音乐思想融入到绘画当中。安格尔热爱古希腊罗马文化,学习了古希腊壁画到十八世纪中线条和造型经验。线条流畅、干净、强调淡漠的美。将音乐中节奏旋律如线条般的连贯性、流畅性和绘画的线条的运用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正是这种对形式的美的极致追求,成为后世现代主义艺术的启蒙者。
哲学是门科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画家的自身的修养文化间接影响画家的名声。安格尔在跟随大卫学习古典主义的绘画技能中,大卫鼓励他的学生,跟随自己的风格,寻找自己的绘画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用画笔描绘自然。强调了跟随自己的心走。每位画家的经历不同,喜好不同,机遇不同,绘画风格就不会相同。
(3)内在原因
安格尔之所以是安格尔,应该从主观心理去分析。即冷静的思索、高雅的气质、本能欲求与道德律令的共存、唯美情意综与创作理念的协同。
作为艺术家,艺术的创作之路就与“孤独”这个词密切相关。孤独不是心情压抑、不是空虚、寂寞。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孤独者。在创作过程中,孤独的心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处在孤独的心境下,才能在纷繁的世界里保持宁静,艺术家需要这种宁静进行思考,是艺术创作之必须。当艺术家全身心处在这种沉思当中,艺术思维才能更加活跃,艺术把握和体验就更加精准。冷静的思索影响着创作动力的激发和保持,孤独的状态会暂时性屏蔽掉纷扰繁杂的其他因素的干扰,为艺术留出一些思考的空间,能够是自己集中精力,潜心创作,艺术家才可能达到自己的创作目标。艺术家必须学会忍受孤独,这种孤独包含着众多的不被理解的负面因素,即他们不会被社会所认可,要必须承受外界的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在生活上往往生活窘迫,低能,但是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倾注毕生精力。1807年到1824年,他在肖像画方面的声誉日渐增长。安格尔在意大利留学之后,生活陷入困难时期,以接受上层接受上层社会的委托件维持生活,尽管如此,安格尔也不能背叛自己,随便、不负责任,为了挣钱而快速的画完。安格尔作画时,认真、细致,对工作负责,对艺术尊敬。安格尔不因被生活所迫,敷衍艺术、亵渎艺术,却能坚持维护艺术、尊重艺术、热爱艺术没有一种宁静而坚持的心境是万万不能的。
安格尔生活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法国的宫廷礼节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着法国人民甚至欧洲。法国人最爱美,此乃举世公认。贵族阶级之所以是贵族阶级,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身份崇高,地位显赫,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谈吐,高尚的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当时的贵族视效忠国王为自己的荣誉。路易十三一朝,为了荣誉,四千多的贵族牺牲于此。在他们眼里,荣誉有关的事则是至关重要的,勇于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则必不可少。法国贵族公子,仪表堂堂,穿着光鲜亮丽,整齐划一,谦恭礼貌。公主、贵妇:服饰鲜艳华丽,极其奢华。但都必须严格遵守礼节礼仪。在凡尔赛宫鼎盛时期,国王乃一国之君,是权威的主宰,可是在礼仪面前,一手一足都有明确规定。可是就是这样身份地位,处在社会上层的人,完全不必如战士一般,用鲜血,用生命去战斗,完全可以过着享受的生活,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他们视效忠国王为己任。只要是荣誉受到伤害,则向饥饿、凶狠的狼一般,不畏生死,一切抛于脑后,只为荣誉而战。在内尔温顿一战中,贵族公子在枪林弹雨之下一动不动的站上数十小时,卢森堡元顺一说要开战,这些娇生惯养的贵族则像军人般保卫自己的家园般踊跃,不可匹敌。贵族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脱帽致礼不仅仅对国王、贵族之间,就连身份地位的女仆也不例外。安格尔正是这种贵族勇敢、坚强、沉着、彬彬有礼的礼仪所征服。他钟情于贵族静而高雅的社会圈。安格尔这种追求,对他的艺术主张产生极大影响。由于安格尔接触的都是有修养、上层社会的人,他们谈吐优雅,举止文明得体,安格尔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决定了他的审美趣味,明快、高雅、优美。
真正的艺术创作出自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某种精神需求,借助外在形式、手段予以表现。艺术家则是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这种精神需求强烈、且始终如一,从精神内心深处出发,不具有欺骗性,存在督促力。它具有十分强大且难以抗拒的精神力量,使得艺术家完成创作,从构思到结束始终保持认真、毫不怠慢的态度,兢兢业业的直到完成。安格尔也不列外,安格尔终其一生追求唯美,钟情于女性裸体艺术,尤其乐于表现女性至柔至阴之美。但安格尔并非沉迷于女色,没有让“快乐”支配自己。而却理性的追求内心所需要的,正能量的东西。他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高的价值目标的追求,即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安格尔的情结即认为作品以美征服人,吸引人和打动人心。正如安格尔所言:“尽量使作品具有真实感,令观者喜爱,要知道,捕捉苍蝇不是靠醋,而是考糖和蜜。”他的绘画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典雅,形体唯美、画法工致,男性衣着讲究形体工整。他根据自己主观感受,理性的加以美化,追求一种理想的美、形式的美、颜色单纯的美。
二、安格尔绘画的艺术特色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最后代表者,以古罗马、古希腊的艺术为信念,刻意从题材和风格模仿古代艺术。新古典主义遵循唯理主义观点,一切从理性出发,理性克制个性。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安格尔的绘画题材主要有肖像画、历史画、人体绘画。其绘画作品气氛中透露出一种静谧单纯、简洁明晰之感。安格尔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他画风别致新颖,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画面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他的绘画特色在油画作品中尽显不隐。
(一)平整的画面
安格尔的绘画作品主要油画为主,画面安排:画中形象、物品位置安排妥当,稳定而主次分明,画面干净整洁、平整如镜、单纯和谐。安格尔的绘画作品中绘画技法的应用使其特点尽显无疑。安格尔的《里维勒小姐》油画作品,是一副肖像画。其刻画对象是一位少女,背景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衬托,整幅画面简单单纯,毫无繁琐之感,给人心情明朗,雨后天晴,轻松闲暇的感觉,整副画面似乎存在着一种灵气,使人忘却烦恼,抛开一切烦心琐事,静下心来,站在此画面前,仿佛此时与此画融为一体,走进了此画中。画面中少女为主体,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作为辅助,以突出画面主题为目标。十五岁的少女处于观者的视觉中心、其他形象处于视点旁边,使得整副画面和谐统一。作为画面中唯一刻画重点,十五岁少女身穿白色的衣裙,加以简洁明亮、清晰明快的背景,加以少女甜甜般的笑容,显示出少女的纯洁无暇,体现出单纯干净之意。作者用熟练的绘画技法,细致工整的刻画其中形象,细腻的笔触和恰到微妙的衔接,使得画面给人平整之感。作为古典主义的维护者,反对感性,注重理性。
(二)画面构图
安格尔的油画作品主要采取的是三角形构图,构图给欣赏者以平稳的感受。其作品如《荷马的礼赞》、《路易十三的誓约》以及《朱庇特与泰提斯》等实现画面的稳定感,体现出稳定和谐且美观的特性。他不愧是古典主义领导者,维护者。
(三)画面线条
安格尔的绘画作品,画面线条精确而不失优美,造型工整且严谨、准确。在他的绘画中体现出严格和不可侵犯的规则。在他的绘画技法上追求“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安格尔被称为首屈一指的素描大师,素描造诣颇深,主要体现在线条的运用,他认为失去了线条就是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我们在看安格尔的画时,有这样的感受,画面太过干净而导致画面僵硬,无内容。有时候太过追求完美,则会出现一定弊端,完美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安格尔也尝试着在极致的形式美添加一般绘画性所具有的生动性,可是水至清则无鱼,无论怎样都失去了绘画的那种流畅和“灵魂”。而这种绘画性即是精确而优美的线条造型的准确和严格。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争论,即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抗,也就是线条和色彩、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对立之间进行的争论,安格尔强调的线条的表现力和重要性,贬低色彩的作用,德拉克洛瓦相对则注重色彩的使用。安格尔的油画作品对油画对象赋予高贵神圣的线条美,注重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生命”和“灵魂”,色彩只是附属、衬托。油画肖像画《贝尔坦先生》用线条对主人公外轮廓,神情眼神的极致刻画,将线条的功能体现的淋淋尽致。历史画、人体绘画也不例外。
(四)画面色彩
安格尔绘画作品,色彩肃穆、单纯,变化微妙、和谐、不失优雅,安格尔一生痴迷于原始艺术,即向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古典时期的绘画色彩的冷暖关系微弱,色彩仅仅是素描的附属物。安格尔说,“色彩是装饰绘画的,打个比方,它不过象个宫廷小姐,仅仅对艺术的真正完美起些促进作用,所以她往往显得格外迷人一些。古典主义色彩不像洛可可艺术具有感性的色彩,强烈的色彩对比,而与此恰恰相反,表现出色彩弱对比关系,色彩淡雅明净。
安格尔是色彩为附属物,并不是意味着他不擅用色彩。在《安格尔论艺术·谈色彩》中,如“有闪光的白色织物就会影响黝黑的、带有橄榄色调的人的肤色,特别要善于鉴别柔和的金黄色与冷色调子之间、人体身上意外的色调与局部性的色调之间的关系”等等,安格尔深刻的研究、透彻的领悟了色彩的性能、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微妙、和谐、宁静的色彩对安格尔绘画整体感觉是必不可少的。
三、代表绘画作品简析
安格尔的绘画主要以历史画、肖像画、人体画为主。绘画成就数肖像、人体绘画成就最高。
肖像画
《里维耶夫人肖像》《皇座上的拿破仑》《卡洛琳娜·里维埃小姐》《凯罗琳·里维勒小姐的画像》《布罗格利公主》《里维耶夫人》《坐着的莫特西夫人像》《莫特西埃夫人》《贝尔登肖像》《保罗与弗兰西斯卡》等。历史画《朱庇特与特提斯》《路易十三的誓言》《荷马的礼赞》《洛哲营救安吉莉卡》《阿伽门农的使者》等。人体绘画《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后宫佳丽》《维纳斯》等。
作品分析《凯罗琳·里维勒小姐的画像》
这是一幅出色的肖像画。此画作于意大利初期。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诗情洋溢的气氛,人物典雅端庄。里维勒小姐是一位15岁的甜美少女,画面中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早春气息,表情优雅、神情端庄、嘴角微微上扬的里维勒小姐显现出她的纯洁无暇。干净的线条、严谨的造型、微妙的色彩,使得画面美妙绝伦。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作品分析《莫特西埃夫人》
此副肖像实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画中人物是莫特西埃夫人,他是安格尔亲友的女儿。莫特西埃夫人保持着站立的姿态,灰褐色的墙壁,暗红紫色的、带有装饰花纹背景,衬托出身穿重黑色服饰、白皮肤的莫特西埃夫人,这种重色调沉稳庄重,正好对应莫特西埃夫人高雅的气质和稳重的性格。 他的肖像画成就就是他最大的丰碑,《莫特西埃夫人》就是见证。画家认为色彩是附属物,而形体则是关键。他说“用颜色作画,为了使颜色保持新鲜夺目,必须画的快,这和形体的干净利落所要求的那种深刻的研究是不能结合的。”所以安格尔坚持“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准确的形体,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力”。安格尔认为:“形体极端的准确,只有借助最充分的素描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艺术成就。
作品分析《贝尔登肖像》
画中的老者名唤贝尔登,安格尔描绘的贵族妇女、小姐肖像对线条的使用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而弱化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他视色彩为陪衬物,《贝尔登肖像》与其贵妇、小姐肖像相比较,则是将色彩的重要程度再次降低、再次弱化,进而更加强烈的表现其技艺高超的素描。画中老者目之深邃、神之自然都体现了安格尔如钢铁般强硬的素描功力,从老者的表情、神态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对生活的自信、满足,从服饰搭配可以感受到他事业有成,财富、权利这些在安格尔描绘手下的贝尔坦先生得到了完美体现。“一代宗师”这称号非他莫属。画家改掉了早期肖像的繁琐细节,整副画面简洁明了、人物突出。此画是古典主义艺术在肖像画领域的经典之作。
作品分析《泉》
《泉》的问世,是安格尔艺术成就达到顶峰的标志,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画面中展现的是一位惟妙惟肖的妙龄美少女,背景是一面石壁,色彩近似橄榄绿色,色彩沉着、深重。少女站立于石壁前,将正面完美的展现在观者面前,左肩上面是一个土红色的陶罐,一泓清泉顺着少女左手腕处流出,好奇的是陶罐似乎较重,以至于右手、左手、左肩一起协调,才使陶罐不至于掉下来,除此外脚下淡黄色的小花和石壁上若隐若现的树叶,这些要素构成了画面内容。
《泉》构图平稳,画面和谐、平衡。画面中少女亮而轻、背景深而重,但就是这种对比强烈的关系,作者很好的处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一种平稳的效果。画面中土红色的陶罐、作者表现的很沉很重,而且让一个少女一弱小的肩部支撑,一般来说就很容易打破画面的平衡性,但作者却很好的把握着这种和谐。为支撑起陶罐,少女双手、左肩部、头颈部、膝盖、等各部分相协调统一,是画面既不失美观且又保持和谐。
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泉》获得了世人对它的评价,宁静、恬美、抒情意味、纯洁。画中少女美丽、宁静、恬美,端庄而典雅、透露出纯洁的气质。画面中左下角含苞未放的雏菊与她的形象气质相辅相成,头顶的绿叶,脚下干净、明亮的潭泉、厚实、稳重、不占尘土的岩壁、陶罐中流出的清凉的水。都与少女的说体现的气质吻合。
《泉》是安格尔一生追求理想美的杰出创作。历来,画家都喜欢表现人体,迷恋于女性表现。安格尔也没能“逃过”“不幸落网”,对于表现女性人体冲动、渴望、喜好程度则更甚。安格尔的线条使用的炉火纯青,线条追求极致的干净、概括和造型严谨。安格尔因偶然机会,能一睹拉斐尔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散出的艺术气息所影响,自后则影响了安格尔艺术一生,追求温和、典雅的绘画艺术特色是他一生创作的理想。安格尔认为的美是自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的,自然即理性、理想、没有内容的、非现实的、唯一单纯的,唯纯形式美为美。《泉》是代表作。
四、安格尔绘画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一)安格尔的素描和色彩、精神
安格尔的素描特色主要体现在线条和造型上,色彩则是装饰品。安格尔的油画、素描构图完整、概括、造型严谨。在具体应用方面则体现在绘画技法上,表现为线条干净和简洁、流畅,毫无繁琐之意,作品造型严谨、工整、准确。安格尔认为:“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安格尔认为色彩虽是附属物,装饰物。但并不是说他就不会重视色彩,色彩如衣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安格尔探析、研究了色彩与形象,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安格尔淡化色彩,重视线条的造型,重视古典美的表现。安格尔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的追求上。即安格尔对待艺术的执着、认真、坚持不懈,这些精神贯穿其绘画生涯,直至终老。
这些绘画技巧对我们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响着现代绘画,终其一生将几乎全部的生命奉献于绘画艺术的探究、实践然后探究、继续实践循环上升,提升技法,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师。而这种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大多数人所缺少的。
结语
安格尔在艺术的成就值得肯定,他绘画技法纯熟,技法高超。作为古典美领军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他的负面影响,安格尔的绘画艺术太过强调线条,追求纯形式的唯美而至于画面不乏缺少一般绘画所需的绘画性,而这种对极致追求,脱离现实的绘画表现出一些弊端,如画面因此显得空洞。
所以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安格尔。
参考文献
[1]温力.不断变化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生态和武术运动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7-14.
[2]刘虎.安格尔绘画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11.
[3]张佑民.浅谈新时期架上绘画之本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10):128-130.
[4]朱韶华.论安格尔绘画作品中的理性思维[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戴燕燕.永恒的美——读安格尔的绘画[J].滁州师专学报,2002(1):55-56.
[6]黄彩霞.浅析安格尔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188-188.
[7]陆虹宇.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J].美术大观,2013(12):52-52.
[8]李清.论安格尔的艺术观对十九世纪法国美术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
[9]谈佳琤.探讨对罗可可绘画的批判[D].上海师范大学,2010.
[10]何梦幻.浅谈安格尔的绘画风格与特点[D].辽宁师范大学,2015.
[11]李耕.谈原型与《泉》之美[J].美术大观,2010(9):54-55.
[12]王田夫.爱的礼赞——拉斐尔名作《西斯廷圣母》欣赏[J].陕西教育,2001(4):44-44.
[13]任孝芳.浅谈素描中的线[J].美术文献,2014(1):158-158.
[14]李丹.光线与意境营造[D].南昌大学,2012.
[15]施旭升.艺术创造的文化通约[J].文史哲,1996(3):66-72.
[16]施旭升.试论艺术创造的文化机理[J].学习与探索,1995(3):101-107.
[17]李烨李献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2-14.
[18]孙文刚.从佛罗伦萨到巴黎[D].天津美术学院,2008.
[19]王珊珊.论色彩风景画创作的三要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