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步分析

摘要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生态、观赏功能、还具有文化和经济功能。本文从延安市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该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分析了该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绿地系统管理混乱,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绿地的“质”与“量”分离、绿地系统的污染破坏严重、市民休息的公共绿地少、防护绿地未能形成规模等问题,并结合该市具体情况提出促进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与建议,即着力延安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重建、整顿绿地系统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绿地系统的“质”与“量”的统一、减少污染,提高绿化水平、合理规划公园建设,扩大公共绿地建设、完善防护绿带等。

关键词:延安;绿地系统;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化过程在给城市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借鉴西方发展的经验,我国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而这“好”字则指我们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就是我们关注人居环境,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将是我们未来持续研究课题。

当然,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最大的目的就是将城市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一个人造环境。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绿地则毋庸置疑地保障着空气质量达标。它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细颗粒物,释放对人们有益的氧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工具广泛频繁的使用的地方。同时,城市绿地还可以降低噪音、改善局部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

然而,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城市用地特别紧张,所以在整体城市建设的规划下,合理的按照生态规律规划城市绿地,使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都能够获得一份“绿色”就变得尤为重要。延安就是一座城市用地特别紧张的城市。虽然近些年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是还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延安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关系到延安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本人在研究之初,认真研读了延安市规划局《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布局。结合目前延安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规划,希望能够为建设美丽延安贡献一份力量。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条件

延安市是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北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º21¹-37º31¹,东经107º4¹-110º31¹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延安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摄氏度到10.6摄氏度,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延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主要在300mm-600mm之间,多年平均年总水资源总量13.35亿m3,年水资源可利用量6.81亿m3,可利用率达51%。径流系数(CV)基本在0.3以上,高的达到0.62,极值比在3-11倍间变动。延安市面积为36.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接近50多万,人口密度接近西安、南京,达到每平方公里1.46万人,“局部超过了西安和南京的密度”。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黑垆土、黄绵土、褐土等11类。自然植被资源匮乏,周围山体植被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矿产资源有十多种,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陶土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分别由东、西、北三个不同的方向楔入城市,形成了该市天然的绿色屏障。同时,市区内沿山川分布的沿河、南川河、杜甫川河,分别从南、北、东三个方向流经市区,构成了城市主要的水域系统,为发展滨河绿地、构建绿化体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1.2社会经济条件

延安市下辖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共1区12县。总人口193.88万人,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延安市近年来经济状况发展势头良好,2015生产总值96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7.1亿元,按常住人口算,人均生产总值2965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为4788.7美元。2015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78.7万吨,主要粮食产品中以小麦、玉米为主。2015果园面积达到300.56万亩,其中以苹果园为主当年造林45.56万亩。2015延安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5.5亿元。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298.3亿元。延安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陕西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黄帝陵、南泥湾等旅游景点都是延安文化的代名词。延安教育事业力量雄厚,拥有省属重点大学延安大学,陕北唯一一所工科职业院校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校,人才的培养为延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

2.1城市绿化基础较好

延安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18.08%,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了2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86m².其中,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设置了居住区小游园;旧居住区改造设计绿地率不低于25%;大专院校、党政机关绿地率不低于18%,新建或改建后的城市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绿地率不低于25%,其中,存在工业污染的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与居住社区设立50m宽的卫生防护林带。

延安市公共绿地系统包括儿童乐园(1.52hm²)火车站前广场绿地、南桥绿地(1.3hm²)、小东门广场、市场沟绿地(1.21hm²)、王家坪大桥南绿地(0.13hm²)、师范路绿地、石佛沟广场、胜利广场、百米大道绿地计11处。生产绿地共有枣园和杜甫川俩处,总面积为4.4hm²,其中枣园占了82%,为3.6hm²,杜甫川占了18%,为0.8hm²。从整体来看,延安市城市绿化正在朝着稳中向好,好中加速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好,城市的绿化系统将更加完善。

2.2“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

以《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给出的布局为方向,理解“点、线、面”的真正含义。争取早日建设成“一环、一心、三轴、多点连廓”的城市绿地系统。

一环:郊区山体公园环,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一心:有凤凰山、清凉山山体公园、宝塔山山体公园形成的城市绿心。

三轴: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绿轴。规划沿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俩侧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地,在滨河绿地内布置步道,建筑小平等,在绿地外围规划商业、休闲服务设施、使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成为城市内部集休闲、绿化、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休憩带。

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只要我们努力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我相信未来,延安必将成为一座充满绿色生机的美丽城市。

3.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国相比于国外,可以说起步很迟。国外在100多年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了,当世界发达国家将绿地和自然融入城市建设中时,我国还在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依旧需要面对许多问题,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在绿地系统的建设中还需要改进和完善。

延安市位居四线城市,地处三山两河之间,所以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面临很多问题。依照《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计划,延安绿地系统的取的了前期的预期效果,但是问题依旧很多,比如绿地的量(即绿地的面积)还是比较少,其中公园绿地的面积更少等问题。接下来我就几个重要的问题做一下探讨。

3.1延安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重建问题

延安一直受地形因素制约极大,以至于长期发展缓慢、人口密度集中。2012年1月6号,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新战略,这对延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这一新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里仅仅就对绿地系统的规划与重建进行探究。首先,延安市新城区的建设需要移山填沟,总建设面积为78.5平方公里,就算是前期北区的建设也达10.5平方公里,所以,必然会对周边生态以及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何才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次,在老城区的居民搬迁之后,对老城区的绿地系统的重新规划以及重建需要仔细研究;最后,就是新旧城区整合的时候,绿地系统的整合以及整体布局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延安绿地系统的规划造成影响,是必须要考虑并给予解决的。

3.2绿地系统管理混乱,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绿地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城市中部分土地产权不明确或者管辖单位过多,如牵涉到交通,路政,城管等等,这就造成多单位往往管理不当,互相推诿责任,应该有一个部门主管,其他部门起到协助管理的作用。绿地系统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也是一个短板,2015年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所需资金约28550万元,XX带头投资15733万元,其他渠道投资不到5000万元,相差甚远,差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从而导致后续的开发和维护保养不能持续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长期性,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且效果是一种直观感受,并不能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总而言之,绿地系统管理混乱,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基本上靠XX投资资金,这都制约了延安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它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3.3绿地系统“质”与“量”的分离

城市建设导致了城市绿地分布质与量的分离。首先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结构不完整,更有相关部门提出所谓“以草代木”的景观效果,出现大面积草坪绿地形态,绿地构成形式单一,过于斑块化,植物群落孤立封闭;其次绿地系统植物群落结构没有科学配置,盲目引入非地带性植物,这些措施破坏了绿地系统规划应有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特征,造成了延安市绿地质与量的分离。

相关部门迫于上级给定的定额指标压力,忽视绿地的“质”,只顾片面扩大绿地的“量”。但绿地的量仅仅能代表平面统计的量,这样做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不能保障,也不能真正达到绿地合理的结构形态,更不符合绿地系统规划结构整体性。延安目前公共绿地总计4.4hm²,一如以往“草地化”覆盖,那么这面积何时才能达到城市绿地所规定的标准呢?所以必须多层次实现绿地建设。

3.4绿地系统的污染破坏严重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离不开经济的规划建设,延安市委XX姚引良指出:延安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开采业,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不断扩大开采面积,增加石油产量。但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了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不断被恶化。延安的延河和南川河都是因为污染造成水质变差,加之城市的污水超标排放,水资源的污染破坏也将带来绿地系统的污染破坏。“三废”还污染破坏土壤,延安旧城区宝塔山北部的土壤和清凉山南部的土壤都遭受了污染,土地质量严重下降,而绿地系统的规划离不开水与土壤。

3.5市民休憩游玩的公共绿地较少

凤凰山、清凉山、宝塔山和万花山公园是延安市的四大主要公共绿地,然而这四大公共绿地只为游客“买单”,市民无法享受这公共绿地,即使享受,也面临着不仅开放时间短,每天的开放时间只有俩小时,还限制开放次数,一周只有俩天的问题。况且面对50万的人口,总绿地面积只有4.4hm²左右,人均只有0.088m²可以说严重不足。而且大面积的绿地都在市区外围,极不方便市民出游、休憩。

3.6防护绿地未能形成规模

延安市近年来空气质量检测指数大约为75,属良,环境质量水平较好,然而工业区外围、重要交通性道路等重要设施周围缺乏防护绿地,造成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追求的绿色生活。再加上延安处于陕北黄土高坡,受季风气候影响严重,如继续忽略对防护绿地的建设,必将对延安局部气候造成影响。所以防护绿地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4.优化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和调整绿地系统规划的措施。

4.1延安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重建

延安绿地系统今后必然是逐步发展、逐步改善。针对延安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中在绿地系统方面所产生的问题,我的建议如下:第一,必须解决延安新城建设对延安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虽然有人说这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尽可能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在施工前应对清凉山施工区域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城市的建设不能破坏物种的多样性。如果产生了破坏,我们应选择其他地方予以重建,或者在日后建设好后的新城区予以部分修复;第二,在老城区搬迁之后,必然会产生空闲建筑用地。对这部分建筑用地的改善必须合理。比如,老城搬迁计划中大多是居住在山体上的居民,所以对这部分建筑用地尽可能恢复到和山地原有物种一样,不要破坏原有生态多样性。第三,老城区绿地的规划建设必须从整体的视角去改建,必须符合新旧老区一体化的建设,不能产生和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相矛盾的规划建设。

4.2整顿绿地系统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今后一个时期内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土地产权,减少或消除集体以及与个人间土地权属间的争议,同时加强对欲征土地的管理。各负责部门应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应该认真分析土地利用与开发现状,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工作,同时市XX大力支持城市绿化的投入,落实好科学发展的工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对待城市绿化的投入问题,放在城市重点建设的范围内来同等对待。针对延安市的具体情况。必须先确立XX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市财政收入持续上升的良好形势,有计划,按比例、分阶段地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的资金投入,保证城市绿化的快速推进。同时,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延安实施国家建设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延安绿化的投入,引进外地资金发展延安的城市绿化。另外,还可以动员本地的单位、个人和私营企业出资,在搞好自身的绿化、美化时也为全市的城市绿化贡献一份力量。

4.3完善绿地系统“质”与“量”的统一

从生态系统的构成去思考,首先,延安要有“一花一世界”的概念。不管绿地多小,它也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比如,街道旁的一棵树,以往就只有一棵树。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在树脚下适当面积的区域种植一些草,然后效仿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可以依据分格,设计相应的盆栽支架,将盆栽应用于街道绿化,并将其围绕在树干区域。这样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完善了。这不仅完成了绿地质的要求,还成倍的增加了量(这个“量”指垂直层次上的面积叠加的量)

这只是局部的质与量的统一,只限于公园以及道路之类的绿地建设。要完成整个城市的质与量的统一,我们还需要研究植物的多样性,科学地分配植物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布局,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与量的统一。延安周围大山环保,要利用好地形,最快恢复自然垂直的生态系统。

4.4减少污染,提高绿化水平

延安地区在工业布局的发展上要做到坚持发展大项目战略,深入推进工业集体化战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工业区划分不明显的问题上,在绿地系统的建设中尤其要选好工业区的位置,合理地控制排污设施的数量,考虑到园区承载力和集约程度,避免因不合理的工业区划分造成污染。宝塔区率先在加快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绿化水平做出了榜样,一方面如大兴石油企业则新进了大批排污设施,严格把控排污的数量,另一方面,宝塔区布局了一大批不仅低碳、而且循环、最主要绿色的经济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主要依靠太阳能光伏、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

4.5合理规划公园建设,扩大公共绿地面积

目前,延安市的公园面积还是比较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一,对现状绿地按生物量,植物生长情况,逐步检查其绿化质量,将不合格的绿地重新规划(没有必要的予以拆除,质量不合格的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提高绿化质量;第二,提高现有公园绿化面积,结合北方植物的特点,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主题植物园。此外,根据延安城市的地形走势可以加强带状公园的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立沿河带状公园,以柳树为主要植物,10米为距。以每颗树为中心,设立树状立体微型花园。不经美化了城市而且为人们休憩提供了所。当然也可以设置沿河步行走廊,搭建以葡萄、爬山虎等植物为主的生态走廊。

(2)因延安特殊的地形地貌,所以从总体规划布局出发,放弃建设大型公园的想法,先着手一些小型公园的建设。如加大小广场绿化,街道旁种植绿化,住宅小区的公园绿化等等,从城市的方方面面做起,最终实现城市整体绿化面积的增加。这种类型公园不仅投资少,建设到投入使用时间短,还在绿化、美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上绿地建设一定要分区域设立主题。这样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地多样性,而且最大化让人们体验到自然。同时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户外体验。

(3)注重对三山国家森林的保护。由于延安地形限制,无论如何增加绿地都是有限的,所以三山国家森林是根本。其次就是适当增加革命遗址绿地的建设。

4.6完善防护绿带

防护绿地是指出于卫生、隔离、安全等要求,有防护功能的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城市防风林带、工业卫生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生态防护绿地等。延安市虽然已有一定的防护基础,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工业区的隔离绿地建设宽度,后期对绿地的保护力度,以及重要的交通路线的防护绿地。

考虑到延安市防护绿地的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绿地的完善。第一:严格按照国家关于防护绿地建设要求,完善延安市局的防护绿地建设;第二:加大延安市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完善公有林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将防护绿地的保护实行责任到市,同时将防护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所在责任市挂钩,这样就可以最大化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第三:加大延安市周边除了“三山绿地”之外的防护绿地建设,也就是城市防风林带的建设,尤其是受季风气候影响严重的延安市,可以有效的降低延安灾害性气候的发生率。

结论

综上所述,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初步分析是延安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作为历史底蕴厚重的延安,作为中华名族发祥地的延安,XX与市民应一起努力,一起为延安建言献计,只有规划建设好了绿地系统,才能使延安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冉丽萍.延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D].延安:延边大学,2006.

[2]范婷婷卢东宁.延安市生态农业发展战略选择——基于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46(20):54-55.

[3]吴云霄.重庆市主城区主要绿地生态效益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4]孙文静.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及规划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5]张勇.厦门岛绿化树种多样性与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2.

[6]王杰志.阜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

[7]王克勤.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定位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1):126-130.

[8]杨晓霞马彦红.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初探[J].绿色科技,2014,62(7):171-173.

[9]范群杰.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调蓄及相关污染削减效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季洪亮.生态型田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1]孙薇.道路节能减排绿化设计及树种的选择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4,28(5):136-139.

[12]胡飞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3]黄德刚.半干旱半湿润区河流生态用水标准与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

[14]汪晓鹏.延安市旅游竞争力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9.

[15]谭忠厚.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5]谭忠厚.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6]卢艳.结合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09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4日
Next 2022年6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