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老龄化以加快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进入完全老龄化阶段,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城市地区薄弱,且土地养老、家庭养老、集体养老不断弱化,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曲折缓慢,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开辟新路径,商业保险具有特有的优势,综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老龄化以加快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进入完全老龄化阶段,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城市地区薄弱,且土地养老、家庭养老、集体养老不断弱化,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曲折缓慢,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开辟新路径,商业保险具有特有的优势,综合各种因素,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问题解决将是不错的选择。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商业养老保险的理论知识,将其与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势;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详细分析,论证了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最后对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目前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细致解说。
  关键词:商业保险;农村养老

  一理论知识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由保险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给付养老金的行为。社会养老保险是XX主导、以财政资金为基础,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支持的行为。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联系:

  1.目的相同,相互补充。两者都是以养老为目的,相互补充,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的完善。
  2.保障对象相同。都为人的身体或生命。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区别:

  1.在性质上,商业养老保险非国家法定,具有营利性,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具有强制性、公平性和非营利性。
  2.在主体上,社会养老保险是由XX主办,面向法定范围内的全体劳动者;商业养老保险是以保险公司为主体,面向具有缴费能力和需求的投保者。
  3.在缴费方式上,农业社会养老保险是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费用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商业养老保险是根据个人需求和缴费能力选择投保,费用完全有个人自己承担。

  二现状

  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时间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只有70多年,1957年被停办,在被恢复之后,1982到1986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1986年国家开始摸索着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体制,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以农村家庭保障为主体的传统性养老、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和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险三个制度阶段,农村商业保险发展一直比较缓慢,2009年,国家开始发展新农保,但是发展至今养老金缺口严重,而且城乡养老金差距过大,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农村商业保险的作用,在发布的“新国十条”里都有体现。对于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对城市市场比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要高,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受制于保费高,手续繁杂等因素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除了具有普通商业保险的商业性外,因为本身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是一种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它还兼具社会性。在研究其定位时一定要注意商业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满足农民们的各种养老需求,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财政压力,从而促进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相互补充。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仅仅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来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是不现实的,XXX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建立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等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新国十条中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分配体制上弥补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进一步缩小城乡养老发展差距,实现更加公平的养老保障。

  (三)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为社会养老保险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商业保险可以通过投资的形式使收来的保费实现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用自身人力资源计算出准确的赔付率;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减轻财政负担。社会保险也越来越多的汲取商业保险的经验,有许多的保险公司已经以基金受托人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中。

  四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1.中国传统养老模式趋于崩溃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三大传统养老模式是一个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1)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受到威胁。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统计,2014年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人,总人口136782人,占总人口的10.06%,我国已经进入完全老龄化,并且老龄化呈加速增长。在这其中大约60%分布在农村,这足以表明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在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方式莫过于家庭养老,尤其在农村大多依靠子女的照顾来养老,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落实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一对夫妇所扶养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少,家庭规模在逐渐变小,老龄化不断提高,意味着一对夫妻照顾四个老人甚至更多,2014年,我国老年抚养比是13.7%,并且在不断增长,养老问题加剧,城市老年人尚可靠养老金度过晚年,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工作就比较困难,仅仅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根本没法满足日常开支。
 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2)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土地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特征,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几千年来,农民和土壤关系是如同嘴唇和牙齿,传统的农村家庭一般以种地卖粮食来满足基本生存,土地就是农村家庭主要的养老基金。但是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大多数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或者做些小生意赚取收入,并不是单纯的只靠地吃饭。而且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土地养老的时代已去。
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3)集体养老保障功能减弱。集体养老的资金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收入,但是这些企业的效益不是甚好,导致对养老的支撑不足。
  如此,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都已不适应新形势,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开辟新途径。
  2.国家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很难适应农村养老的需求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主要是三支柱,一直以来,辅之以低保、个人储蓄和家庭支持。其中,强制性社会保险是第一支柱,但是由于老龄化加剧、参保缴费低而退休养老金标准难以降低、养老金没有进行有效投资管理难以增值等原因,现在出现了严重缺口;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是第二支柱,目前在我国发展缓慢;第三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自愿性个人养老金,但市场需求不足,发展态势不良好。总体来说,国家制定养老制度发展很受限。
  3.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保持良好的趋势,2015年GDP总量已达到103856.6亿美元,我们的经济发展方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绩。伴随着经济政策的持续转变。农村也完全改变了,家庭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高,参保能力提高。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8.88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2.57元,同比增长12%。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1.有利于缓解XX财政负担,减轻XX压力
  由于各种缺陷,当前社会保险资金正在空账运行,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债务,大量的参保人员可能未来得不到保障,而商业保险是由保险人根据大数法则制定保险费率,向投保人收取合理的保费来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通过此种途径可以减少XX社会保险的补助金额,而且还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商业保险促进养老基金的合理投资组合的保存和升值,可以通过准确的精算技术确定支付标准和收益水平,进一步操作可以帮助XX降低行政成本,通过市场,节约支出。让农民不再仅仅依靠家庭商会和XX的支持,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良性运行。
  2.满足广大农民的养老需求,有利于解决农民工养老难的问题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目前共有总量2.74亿人,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农民工们多为年轻人和中年人,趁年轻可以多挣些钱,他们不想城镇职工一样,退了休还有退休金来养老,农民工们一旦丧失工作能力,养老问题就变得困难,虽然国家意识到了农村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全国的统一规定,传统的“养儿防老”越来越行不通,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多向发达城市流去,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由此产生了更深刻的社会问题。而这所有的不足都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来完善,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缓解社会问题。
  3.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我们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证明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这个过程中,商业保险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过去,由于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不高,竞争主要集中在城市,现在城镇市场开发程度已经很高,而农村市场的开发度远低于城市,农村有着众多的人口,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日益提高,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拓宽农村市场将是保险公司保持程序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五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供给、营销力度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农村需求

  目前在乡镇主要的商业养老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寿,其他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业务开展不够深入,由于缺乏相应的竞争环境,导致保险产品的供给单一,保险产品的设计较单一,由于保险公司只是将城市市场的保险业务简单地运用到农村市场,结果出现水土不服,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而且保费也较高;营销力度也不是很大,主要依靠业务员们拓展业务,在广告宣传方面欠缺;服务管理也不专业,在农村开展业务的营销员们素质偏低,一般只是接受公司的简单培训就上岗,对保险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责任意识也较差整体服务质量不高。

  (二)有效的法律制度比较缺乏

  近些年来,国家意识到发展农村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但是针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制度欠缺,目前国家没有指定关于在农村地区开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法律规范,这样就会增加农民群众的担忧,怕交了保费得不到可靠的保障,有意愿参保的群众担心国家政策或者有关法律的改变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降低了参保的积极性。因此,想要解决农民们的后顾之忧需要建立严格有效的法律制度。

  (三)农村居民的养老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薄弱,购买意愿不足

  首先,我们地大物多,但农村自然环境特殊,交通不便,城乡人口分布中城市人口密度高,农村人口相对分散的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保险公司业务扩展增加了成本,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村保险,保险宣传报道的强度也不够,农村居民了解保险的渠道很受限;第二,农村地区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对保险没有形成科学正确认识,导致参保意愿不足;第三,传统老农有着“养儿防老”、“活到老干到老”的观念,他们对自身的养老问题没有过多的考虑,根本没有意识去买养老保险,自然少了保险需求;第四,我国农村目前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再加上一些骗保事件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口碑,使得农民们认为保险都是骗人的,不愿意参保。

  (四)营销模式不合理,服务管理落后

  XXX十七大之前,保险公司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对农村市场关注较少,在农村的业务只是基础经营业务,农村保险产品再设计上与农民的需求不协调,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保费低、保障高的产品很少,保险产品创新度不高;另外,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售后服务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忽视对营销员的培训和管理还产生了一些欺诈事件,整体服务管理水平落后。

  (五)农村保险市场缺乏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我国主要是通过保监会监管保险业的各种违规现象,但是农村商业保险不用于一般的商业保险,保监会的监管力量也比较弱;另外,没有专业的商业保险监管机构进行针对性的监督,行业自律组织不规范,难以形成有效监督。

  六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的参保意识

  商业养老保险不仅具有保障的功能还兼具投资的功能,在农村,农民们重视储蓄,一般会把家里多余的钱存到银行,但是这几年尤其是2015年,央行不断降息,把钱存在银行收益率越来越低,而保险公司投资渠道不断拓宽,投资收益率也不断提高,未来通过保险理财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淡薄,商业保险前些年由于监管不力,有些业务员过分追求利润,欺骗老农的事件时有发生使人们对保险产生了不信任,而且传统的养老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很少把钱拿去买商业保险甚至进行保险投资。因此,保险公司应重视农村市场,采用电视、新闻、报纸等方式扩大在农村的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策略,让农民充分认识商业养老保险,XX也有责任和义务配合保险公司进行宣传,通过黑板报、宣传片、宣传单、人员讲说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比如表演小品、排练戏剧等,在活动中融入保险知识,消除人民对保险的抵触情绪,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形成购买商业保险的积极氛围。

  (二)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加大研发力度

  保险公司应成立专门的农村调研团队,在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消费能力、保险意识等指标对影响购买保险的程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开发适合各个阶层的农民的养老保险产品。对于收入水平中上等、思想先进开放、受教育水平较高、消费水平高的农民不仅要开发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更应注重产品的投资功能;对于收入水平中等,保险意识一般的农民,由于他们收入不是很高,因此要开发保障功能较全,价格适中的保险产品;对于收入水平中下等,受教育水平很低、消费水平不高的农民可以考虑通过团体保险的形式承保,费用很少而且也能获得一些最基本保障。此外,对于残疾、高龄的老人可以给予特殊照顾,制定更加细致的保障计划。另外,XX也应制定出台相关税收和财政优惠政策支持保险公司农村养老业务的开展,减轻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激励和引导保险公司开发适合农村的养老保险产品。

  (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促进商业养老保险规范化运作

  保险会更应重视建设农村营业点网络和销售服务质量的提高,安排服务报告员科普法律知识并对村民的相关咨询进行解答,还可举办公益讲座宣传保险知识,一定要优化理赔程序,是农民们得到合理搞笑的理赔服务;加强营销队伍培训与管理,不断摸索适合于农村保险业务营销的教育培训方法,针对农村营销人员缺乏理论知识的现状,建立系统严格的培训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营销员的整体素质,务必强化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诚信观念,防止个别营销员不遵守规则是农民们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四)创新营销模式,减少营销成本

  保险的营销不应只靠传统的业务员上门推销的方式,应不断创新已实现低成本的销售模式。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乡镇里设点的银行、超市、化肥站、种子站、粮食所这些农民们经常去的场所进行销售,可以在这些地方发放宣传手册或者安排相关销售人员,可以尝试拓宽农村银行渠道,在银行里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保险产品的讲解与销售;也可以通过媒体进行销售,比如电话直销、网络直销、短信直销、广告直销等,营销渠道的创新能够为保险公司在农村市场的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

  应尽早出台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立法,并明确规定商业养老保险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该法应集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进行充分考虑来保证法规的稳定性,使其在长期内发挥有效作用;要从司法上对作为被保险人的农民进行充分保护,由于农村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他们在投保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当对他们在立案阶段、案件审理阶段、案件执行阶段进行全程保护,对于欺骗被保险人的行为方进行严惩,以杜绝不法行为;要成立专门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监管部门,专门对保险公司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进行监管,把责任落到实处;应尽快建立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专门的自律协会,促进自律机制的建立,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七、结论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由农业社会迈进了工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国还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六成以上,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是一件大事。当前传统的养老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发挥好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国要是定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配合保险公司对农村地区进行保险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鼓励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农村商业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研发,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地区“养老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子.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J].现代商业,2015(23):77-78.
  [2]高乐,钟星星,郭凯.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困境与经营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4(1):36-37.
  [3]米源源.发挥商业保险对新农保补充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3.
  [4]周子.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52.
  [5]朱龙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参与性不足的困境[J].农村经济,2012(8):89-91.
  [6]李刚.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4.
  [7]袁玉博.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5.
  [8]符芸榕李莎.浅析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J].TECHNOLOGYANDMARKET,2009(9):62.
  [9]白洁,王积田.浅谈“新农保”政策下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途径[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151.
  [10]宁迪.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1]刘文芳.我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发展研究[D].新疆:新疆财经大学,2013.
  [12]何士宏.中国养老保障商业化运作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3]时小梅.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14]刘学宁,梁慧静,刘美秀.题名[J].商业文化,2014:192-196.
  [15]龚梅寒.商业保险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的作用——重庆农村的样本分析[J].中国保险,2014(11):47-51.
  [16]赵琴,王积田,卢柏成.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农村市场的障碍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4):102-103.
  [17]庄慧娴.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几点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4,29(4):43-52.
  [18]龚梅寒.商业保险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支持[D].重庆:重庆大学,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3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1月27日
Next 2019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