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文将2016年7月-9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0月-1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分别随机选取68例病人。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 经过护理治疗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的SAS、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在症状减轻天数、住院时间、病情好转等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和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血压病人存在的情绪障碍,应加强和重视病人的心理治疗,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可改善心理状况,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理护理,护理质量
引言
高血压属于一类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在X,病患人数大于万,而在国内超过15岁的人群内,病患人数在全国占据了11.8%的比重,国内大概包含9000万高血压的患者。按照流行病学的研究,卫生部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国内每年出现新增的脑血管病将近200万例,而这些病例中的60%和高血压相关。据统计发现,每年因为脑卒中导致死亡的病患超过了150万。XFramingllam心脏研究表示:在55岁,血压正常者出现高血压的终身危险是90%[1]。
因为病患对高血压的伤害和治疗没有信心,产生情感脆弱,情绪消极化。因此假如病患由于高血压而住院治疗时,针对病情估测十分消极,造成心理压力加重,血压的细小改变都会引起自身的焦虑与紧张[2]。情绪消极,对病情也比较害怕,心理承受的压力过大,渴望获得医生的关注与尊重。对于相关药剂具有较强的依赖感,伴随药量的提升与降低,或是仅仅依靠口服药物就想缓解症状,对于生活恶习等不理不睬等。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对病患详细的传授专业知识,鼓舞病患能够确保情绪的平稳、心理负担减轻,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同时还应当强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力度。对于患者展开心理问题研究的目的为让病患能保持较好的心态,让他们降低治疗对自身产生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所以,高血压患者即便在药物的服用上而言比较重要,然而对其心理上的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3]。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年月至年月在本医院住院的例高血压患者。患者愿意接受治疗之后,其责任护士应当首先对他们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身高、年龄、体重、生命体征、职业、自理能力和机体各系统情况。研究对象中男性为82例,女性为54例;年龄从31岁至82岁不等,平均年龄是51.5岁。诊治规范是采取与WHO/ISH和国内最新出台的高血压诊治规范相一致。136例患者都与此诊治规范相一致。观察组附加生活习惯,家庭和病患的个性特点、接受治疗之后最担心的事等内容,为心理疏导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在诊治阶段,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模式的调节方式相同,例如:适当的休息,禁止过重的劳动支出,控制体重的变化,低盐、低脂摄取,戒烟戒酒,确保大便顺畅等。
1.2方法
将本医院中2016年7月-9月的病患当作对照组,10月-12月的病患当作观察组,两组均随机选择68例病患。
一组为观察组,在日常的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再提供一定的心理疏导,借助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护理使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另一组为对照组仅仅提供日常的护理服务。经过两组的对比,针对所得的结果展开分析。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病患的心理状况,SAS的内容效度系数是0.88,重测信度系数是0.72,SDS的奇偶条目分半信度系数是0.92,效度系数是0.84[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表2 两组病人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在实施心理疏导之前,两组病患的SAS、SDS得分都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是在实施心理疏导之后,观察组的SAS、SDS得分都比对照组要低,具备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实施之前SAS、SDS得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在实施之后,SAS、SDS得分比实施之前明显低一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二)
3讨论
3.1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有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它属于一类心身病症,和心理上经常出现压力较大以及不良情绪有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包含下面的不利于患者康复的消极心理: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烦躁不安、不在乎、自责内疚等。某些病患对于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对于医嘱并不重视,通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服用药物,对于病症的治疗和消失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使得机体将来很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部分活动模式带动对内分泌机制的活化,激活交感神经和血小板,致使脂类代谢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对心率产生作用,引起血压的增加。长时间抽烟喝酒、高负荷工作等皆会引发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有相关专业人士曾对情绪这个因素进行了探究,指出病患如果通过正常的降压诊治之后,血压个、通常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畴,然而如果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刺激,致使情绪产生改变,血压就会提高,即便是增加药物服用量,也不能缓解,而且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皆会保持此状态,这就说明高血压患者对情绪的改变更加灵敏,不论何种情绪变化皆能够造成血压的改变。因此在情绪较差时,应当予以实施心理疏导工作[5]。
总而言之,高血压病患在心理领域具有多样化的改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所有采取心理疏导措施的病患的症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有些甚至已经康复,部分病患在康复之后还提升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更加热爱生活,能够直面病症,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实现了生命的延伸。
3.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拓展,强化了目前医疗制度的连续性。工作者利用高血压病患有规划地实施心理疏导,缓解了病患及家人的心理负担,为病患尽早出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心理疏导是高血压诊治工作的前提与主要内容。以下为心理护理的方式:
3.2.1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病患充分的尊重,用诚挚的心和病患展开沟通,说话时应当饱含同情与简便的医学知识,充分获取病患的信任,指引他们能够尽早接受治疗,关注病症的重要性。我从进行护理工作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对于老年患者叫一声尊敬的称呼,在这里能够让他们充分在心里体验到我们的真诚,大部分的患者会将忽视作为自己的后辈,这使病患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对工作者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担心与不快,得到心理压力的释放,主动接受诊治[6]。
3.2.2创造良好、舒适、幽雅的病房环境
为病患创造一个倍感舒适的环境,房间整洁,适宜的条件,空气的清新等,将病情较轻的患者与病情较重的病患区分开来,防止相互影响。在恢复阶段的病房中应当配置电视机,来有效缓解与分散病患的压力与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朝气,强化他们对生活的热衷与对抗疾病的意识,为他们能够尽早出院提供重要的保障。[7]。
3.2.3根据病人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
高血压病患应当控制好自己的急脾气,保持心态的平稳,不让一些对自己心理造成冲击的因素使自身的情绪产生变化。介绍病友,让他们能够相互交流与病魔对抗的经历,使病患能够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指引病患合理配置家庭资源,通过家里最有权威性与最受尊敬的人来对病患进行劝说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院的诊治工作,如果在心理疏导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可以向病患家属求助,让他们给予适当的帮助。挖掘病患喜爱的或者热衷的事项,如听歌、看书等来释放心理压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治疗工作中。[8]。
3.2.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
重视观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即便在服用药物之后,血压降低到了正常的范围内,也不可私自停止药物的摄取。应当根据医嘱控制药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测身体的各项指标。
3.2.5开展健康讲座
对病患与家人进行阐释高血压病症的发展历程,临床、症状、诊治方式等,让病患充分认识到病症的基本属性。建立有效的饮食规范:一般来说应当将清淡、便于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取为主,少量多次,加大水果与蔬菜的食用量。摒弃恶劣的生活习性:戒烟戒酒、早睡早起和控制重量等。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忽视引导病患和家人应当学会检测血压的方式和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嘱托患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心肾功能,为科学康复提供重要的条件[9]。
3.3心理护理后的效果
经过合理心理护理后,病人心理焦虑、抑郁问题明显改善,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显著提升,病人在合理饮食、起居规律、戒烟戒酒、遵医服药等方面情况显著改善。观察组病人在症状减轻天数、住院时间、病情好转、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因此,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使病人摆脱负面情绪,增强健康意识,去弃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最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10]。
4 结论
经过合理心理护理后,病人心理焦虑、抑郁问题明显改善。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要充分发挥心理治疗的优势,减少心理反应和并发症,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维护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在医疗保健技巧上要注重更新专业知识,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决策,更新护理理念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董存芬.舒适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2015;(16)
[2]朱亮,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240-1241.
[3]王顺铨,陈晓华,王威.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6)∶371.
[4]催丽君,魏雪梅,住院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2005,26(4)∶477-478,
[5] 陈引东.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9)
[6]殷爱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区健康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 10-15.
[7]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
[8]雷丽芬,刍议,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2,31:132-133.
[9]姜蕾,桂文,吴金玉.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J⒈内蒙古中医药,2012,6(2):119-120·
[10] 魏霞朋风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2)
致谢词
6月的夏末,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好一个迷人的季节!恰如此刻我的心情。我终于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看着手中的论文完成稿,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此时此刻,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谢谢你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还要感谢帮我进行数据分析的医生,因为你们的帮助才让我的论文顺利完成!
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并对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