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我XXX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历史性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对待党内腐败是进行XXX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公务员反腐败的必要性和现状,其次分析论文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缺乏权力监督机制、经济体制的转型;最后提出了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政策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领导干部工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狠抓腐败源头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为中国的反腐败尽到绵薄之力。
关键词:腐败;监督;研究

一、绪论
世界各国XX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发生,中国XX也不例外,相比较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目前,中国正处在腐败的高发期。在《二00六年贪腐印象指数》中,根据公职官员和政党人物对腐败水平的印象,列出了一百六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排行榜。按公布的结果,全球五个最廉洁的国家是芬兰、冰岛、新西兰、丹麦及新加坡(首三个国家同为九点六分)。其中,新西兰打破了北欧国家长期独占榜首的局面,成为首个清廉指数评分最高的亚太区国家。排名榜中,亚洲国家清廉指数居榜首的国家是新西兰,第二名是新加坡,随后是澳洲、香港(在全球居第十五位,指数8.3)及日本,澳门居第六位(全球第二十六,指数6.6),X于亚洲名列第七,全球名列三十四。中国在亚洲排名第十一,全球第70位,指数得分由去年三点二微升至三点三。不论是全球贪腐指数排名,还是国内外的实际情况都显示:当前,中国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腐败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它的腐化作用造成各种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损失。如果任凭腐败现象蔓延,就会葬送迄今为止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切成果,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到中国在新世纪饯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的奋斗目标。[1]XX反腐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制约XX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在中国势在必行。中国XX的反腐败工作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困境中不断探索新的对策。中国XX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廉政机制是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反腐倡廉是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腐败现象呈阶段性多发性的态势,反腐败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因此,如何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廉政机制、纯洁执法队伍、实现为政清廉,已成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我国腐败的现状及反腐败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的现状
1、 涉案规模大,情节恶劣
现阶段,腐败分子胆子越来越大,xxxx受贿数额动辄几十万、几百万,更有甚者上千万,手段也越来越狡诈,如湖南省原副秘书长王道生和他的儿子原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健,就利用职务之便xxxx受贿。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王道生在担任永州市市长、省人民XX副秘书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销售烟叶、钢材、拨付资金、收购破产企业、承揽工程等方面单独或分别伙同其子王健等人收受他人财物共计合人民币401.0914万元,其中王健参与收受贿赂203万元。还有湖北省荆州市交通局原局长金长恩,在担任荆州市交通局局长兼任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管理处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职位,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4万元,美金4000元。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腐败分子xxxx的金额都比较大,他们无视党纪国法,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巧立名目,不讲原则,不顾工程的质量,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危,只是为了个人私利,他们的行为不仅为国家为XX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 团体腐败盛行
现在腐败有一种新的趋势,腐败分子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几个人合伙xxxx受贿,有时甚至是整个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伙同xxxx受贿。在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马向东严重违纪违法案中,辽宁省沈阳市市委原副XX、市长慕绥新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经查证慕绥新在任辽宁省建设厅厅长、副省长、沈阳市市长期间,利用职权,在为请托人审批项目、减免税费、协调贷款、干部的提拔调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大搞权钱交易,收受沈阳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周伟、沈阳市客运集团总经理夏任凡、辽宁高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印等贿赂和礼金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而马向东在任沈阳市常务副市长期间,利用职权,收受沈阳市XX副秘书长迟若岩、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头目刘涌等多人贿赂数额特别巨大;他们还伙同沈阳市原建委主任宁先杰、原财政局长李经芳xxxx、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一番威副利诱,引经据典,双方诉讼案终于由舒满平、李超调解结束。从这些案例我们就可以得知,一些相关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就会在腐败的过程中结成团伙共同xxxx受贿,这就会社会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腐败分子互为包庇,这就为查处腐败案件提出了更大的难度。[3]
3、腐败形式和手段多样化
腐败分子采取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名目来加以掩饰其犯罪行为,有的行贿分子不直接给受贿者现金,而是采取其他形式,如给受贿者买高档的电器、交通工具或者为其家属买高档消费品等。我们也可以看到某些在重要位置的XX和事业单位的重要领导家里一有什么喜事,家里就大摆宴席,多的甚至摆到100多桌,而人情薄上,有一些人根本没有登记,他们就是以祝贺的名义来重金行贿;有的还甚至会心照不宣地聚集在一起大打“业务牌”,也就是在打牌赌博过程中故意放水,本身赌注也比较大,因此一场牌下来,有时可以赢几十万,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行贿受贿行为。一经发现,他们就会狡辩说这仅是聚众赌博赢来的。还有在XX和事业单位以及国营单位购买行为中,一些负责购买的领导就会以拿回扣的名义接受贿赂。当前xxxx的手段更多、更隐蔽,就为查处xxxx腐败提供了更大的难度,同时也为我们的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4]。
(二)我国反腐败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方面,既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也存在失之于宽的问题。一是制度建设存在空白。有些基础性法律存在空白,如广大干部群众呼吁多年的《反腐败法》迟迟未出台[5];有些对腐败现象的制裁和惩处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手段,我国至今没有一部《财产申报法》,没有建立起财产申报制度,官员们的家庭财产难见“阳光”;有些已制定的制度文件存在空白,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仅规定申报各类劳务及经营所得,而没有规定非劳务所得的财产申报诸如接受捐赠等。二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廉与非廉界定不清。反腐败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即什么是腐败,什么不是腐败(包括什么是不规范行政行为,什么是正当的人际交往,什么是国际通行惯例的经济交往等),都应很明确,这才便于识别腐败[6]。目前我国体制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在制度的执行上是坚持对上不对下,以上面的要求为主,从而脱离实际。因而这种体制需要改革。在体制改革与稳定方面,认为改革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实际上,我国最大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是腐败问题,而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加剧了腐败,危及党群关系,降低了XXX威信。腐败造就了一个个特权集团,加剧了两极分化,败坏了XX形象。因此,要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公正,最根本的道路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正是由于体制缺陷,公务员的廉政建设存在阻力。
2、 反腐败机构设置职能弱化
我国反腐败机构有:xxx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领导的反腐机构,由xxx政治局直辖;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干预,对人大负责;xxxx下属的:监察部;审计署;国家信访局;国家预防腐败局。这些部门都是独立相对行使职权,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有相互协作的关系。
我国反腐败体系总体职能和制度设计上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它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其在机构设置、组织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是总体组织协调的问题。中国xxxx虽然领导着整个国家反腐败体系,但仅限于宏观上和政策上,XXX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权限仅限于党员干部,是属于自身反腐败,而且是在组织纪律层面上进行监督,范围和力度是不够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权限是有的,但由于目前政治体制所限,而且一般仅仅是听取有关情况的报告,其权力并没有很好的行使,监督作用发挥是不够的;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作为XX机关的下属部门,发挥的作用也主要是内部监察,其专业化程度和监察力度是不够的;由于垂直管理部门,人、财、物、事皆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管,下级机关是上级机关的派出机构,从而形成上下级之间是利益同一体。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XX不能实现对垂直管理部门干部的面对面管理,而导致基层单位监管职能相对弱化、内设监督机构不敢管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从本单位利益出发,对发现的问题,大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的效果。总体来说,中国反腐败体系内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专职组织,我们既要赋予其足够权限来震慑腐败分子,预防腐败现象,又要设立完善机制以制约这种权限,防止其自身堕落腐败[7]。
二是职能运行落实的问题。我国的各部门法,尤其是刑法和一些调整经济的立法,对各种腐败现象做出了明确规定,XXX政策、纪律规定也对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进行了有力约束,我们的立法机关也在拟定和不断出台相关法律,各级、各地方也在不断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反腐败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可谓不全。一些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怕因单位暴露问题太多,破坏部门形象,影响政绩,即使工作人员出了问题也只是在内部进行简单处理,低调处理,该深究的不深究,该立案的不立案,该移送的不移送。长此以往,使工作人员对原本错误的东西,见怪不怪,最终导致过失变失足、小错酿大祸。
3、 制度缺少具体实施措施,可操作性欠缺
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制度没有科学合理地确定标准和要求,也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实现权力界限清楚,运行程序严密,违规处理具体的目标。例如:基础制度供给不足导致纪检机关履行保障职能动力不足。真正推动纪检机关积极履行保障职能的持续动力是党代会(党员)的支持和监督。因党代会职权的虚化和党员权利的弱化,且党员维权缺少安全通道,故此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推动纪委履职的主要是各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因党内尚未出台权威的《党内选举条例》来规范党内权力授受关系,法理动力的弱化和人为作用的强化必然使纪检机关因基础制度供给不足导致动力不足而难以切实履行保障职能。
三、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政策建议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一个政党必然的选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一个XXX生死存亡。结合我国国情,XXX十五大确定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纪委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责任。XXX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更是将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确立为纪委的一项主要任务。关于反腐败的斗争,中央也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经济上,比如高薪养廉;利用新闻和舆论监督的力量,实行民主化政治的进程,增加行政的透明度,比如村务公开制度等等。同时在经济制度上也实行了政企分开,使企业和一些XX机关脱钩,避免了由此带来的腐败。这是党在反腐败问题上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8]。
(一)健全监督机制
反腐败,其次要加强党内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XXX建设的基本保证。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最终原因。治标还必须治本,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和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对各种腐败给予了沉重打击,取得了反腐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我们也应看到,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当然,反腐败是XXX建设中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正如xxxx指出的那样“xxxx腐化,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可能靠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见效”。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是要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做到“权为民所用”决不能以权谋利、谋益。只有真正做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防止腐败,才能真下做到“防范于未然”[10]。
(二)反腐败机构设置职能完善
1、制定合理的领导干部工资制度
完善和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逐步解决因分配不合理而诱发的腐败现象和社会矛盾。要制定合理的领导干部收入制度,改变目前这种畸形的收入和消费状况,这对于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保护干部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保证领导干部在合法收入下过得比较体面,在社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要保证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和权利、责任相一致。目前公务员的工资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工资模式,不同级别之间的工资差别很少,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别非常小,岗位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工资报酬的多少,而是体现在工资之外的其他因素。同一个县的县委XX与县长的级别是一样的,工资标准也是一样的,但在黑龙江绥化市的李刚送了32万元人民币和2万美元给市委XX马德后,就由县长提升为县委XX。县委XX和县长在工资制度中没有体现出的差别,在腐败的“潜规则”中却体现得非常分明。如果一个人对于他的劳动报酬多少不关心或不在乎,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确实具有奉献精神;另一种就是他看中的不是这份应得的报酬,而是这份工作中隐藏的含金量。同时还应加大对领导干部非法收入的惩处力度[9]。
2、狠抓腐败源头
1.完善规章制度
改革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举措,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落实。许多改革都有着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作用,因而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有的改革最早还是由纪检监察机关从反腐败的角度提出来的,到后来发展为这个方面的综合改革。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抓或参与的改革有: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四项改革”进一步深化。
科学严密的反腐倡廉制度,可以有效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反腐倡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制度的创新性。要围绕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监督制约权力、惩治的治本功能来创新制度,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严肃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保证反腐倡廉制度切实发挥效力。
这几项改革能够有效解决权、钱、人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一是截至2004年底,xxxx部门共取消和调整1806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审批项目总数的50.1%各省(区、市)也取消和调整22220项行政审批项目,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实现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二是中央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部门达到140个,涉及预算资金1948亿元,今年中央部门要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中央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约90%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彻底脱钩管理的中央部门扩大到40个,三是xxxx印发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制度正在建立健全,XX投资项目的各项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四是xxx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6个文件,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得到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入[11]。
2.惩治行贿者
近年来,一批大大小小的收受贿赂的腐败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也发现,对收受贿赂的腐败官员惩治严厉,媒体也不断曝光,而对贿赂行为的始作俑者——行贿人却惩治偏轻,相关报道也不多。行贿行为具有极其严重的腐蚀、毒害作用。在政治上,它败坏党风政风,败坏党纪国法、败坏党和XX形象,严重腐蚀国家公职人员。行贿者制造的“糖衣炮弹”,使国家公职人员中那些意志薄弱者防不胜防,一批又一批大小官员栽倒在行贿者脚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特别是那些被蓄意收买的官员,堕落成为犯罪团伙、黑恶势力操纵的工具,成为他们的代理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极大。在经济上,它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破坏公平竞争规则。形形色色的假冒伪劣产品,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肆无忌惮的走私贩私、骗取贷款、侵吞国有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多与行贿密切相关。它使合法经营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生计”,有些原本合法经营的,也不得不加入行贿者行列,谁不遵守其中的“潜规则”,谁就要为自己的正直付出代价。在精神文化上,它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毒化社会风气,使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象死灰复燃,重新成为一些人的信条。由此可见,不严惩行贿行为,党风政风就难以根本好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12]。
总之,腐败问题是从国家产生就出现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政XXX生死存亡,因此与腐败做斗争是一项必须的任务。同时腐败问题也关系到个体的满足自己私利的本能,因此反对腐败也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
结论
对腐败现象的治理,最主要的方法无疑是通过制度的手段。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制度方法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徒法不足以行,同时还需要其他反腐手段加以配合和保证。
一方面制度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xxxx出台大量法规条例,为加大反腐败力度提供了保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很好的预防和反腐败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这成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继续蔓延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决不能迷信制度方法而忽视了其他有效措施的运用,如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大惩罚力度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一样,腐败现象是人类社会自私有制产生后伴随而来的社会病疾。腐败在私有制存在的当今社会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但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减小腐败对社会的侵蚀和危害。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都会有腐败,反腐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正义战胜丑恶的道理颠扑不破,党和人民的力量无坚不摧。我们的社会正是在与腐败的较量中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反腐的决心不变,反腐的力度不减,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确保我们伟大事业的航船顺利前行。
参考文献
[1]云力.制度反腐缺位是腐败肆虐的根源[J].上海证券报,2007,3
[2]阳宽昌、王科.沉重的历史话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5页
[3]昊玉英.论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缺失与重构[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
[4]吴建路.既防腐败又创效益,何乐而不为[J].人民日报,2007年5月8日。
[5]戴岚,阿勒泰.千余官员财产首次公开[J].人民日报,2009年2月18日。
[6]王慎,郑易平.西方权力制衡思想及实践简述[J].引自《重庆科技学
院学报》,2005年第4期。
[7]刘俊杰.论人类文明的转型与权力制衡原则的演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年第5期。
[8]韩春明.加强惩治腐败力度问题研究[J].引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9]沉江党建网.中央颁布“5+l”法规性文件(全文),2006年7月26日
http://yjzzb.gov.en/artieleview/2006一7一26/artiele_view_335.htm。
[10]转引自新华网.法制日报.2008检察机关反腐倡廉战略揭秘,2008年1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eom/legal/2008一01/14/eontent_7415885.htm
[11]法制日报.中纪委原副XX刘锡荣建议:制定五部新法反腐败.2008年3月10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2007年12月05日
http://yfj.mos.gov.en/yfj/news.jsp?mid=20071109026296
[13]竺乾威.执行长制一新西兰的XX人事管理创新明.中国行政管理,2005(7).
[14]谢吉晨.XX绩效评估的“主体资格”探微闭.探讨与争鸣,2007(3).
[15]高小平,贾凌民.XXX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启示一“提高XX绩效”研讨会及访美情况概述IJ].中国行政管理,2008(9).
[16]杨皓然.西方国家XX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借鉴意义明.学术论坛,2005(l).
[17]赵晓冬,刘权乐.国外公务员绩效评价制度的启示与借鉴.中国行政管理,2006(12).
[18]汪昊艳,王萌林.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闭.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