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拼音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汉语拼音教学的设计往往由于其缺乏足够的趣味性而不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篇论文研究的是第一学段学生拼音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文章在剖析第一学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拼音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当前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文章重点将调查问卷中显示的拼音学习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归纳,将第一学段学生拼音学习的问题总结为拼读问题和拼写问题两大类。
解决策略上,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自主学习,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儿歌、表演等趣味性汉语拼音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关键词:拼音教学;问题;对策;趣味性
引言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学好、用好汉语,首先就要学会汉语拼音,由此可见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则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应该做到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并且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在能够达到以上要求后,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与阅读。
汉语拼音的功能是辅助识字、阅读与写作,因此,汉语拼音的功能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据了解,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的教学一直是该学段教师们长久以来的工作重心所在,但尽管付诸极大的努力,汉语拼音学习所产生的问题也并未完全改善。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例如:陈梅的《浅析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与对策》,文章立足于汉语拼音实际教学情况,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山东省滨海实验小学的李青老师、海南省南滨小学的张魏老师更是从教学方法这一主要层面上提出了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此外,国内外也有大量有关拼音教学研究表明,语音是儿童在阅读中获得语义的重要途径,加速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书面字词的形与音转换问题,而汉字不存在真正的形与音转换规则,因此,人们常常把拼音作为促进汉字形与音转换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克服阅读困难。
综上所述,找准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才是培养学生拼音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拼音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1拼音学习的必要性
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汉语拼音的教学任务占据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安排,从单韵母、声母,到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难度由浅入深,以便该学段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完全理解。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今后学习信心的建立、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第一学段的汉语拼音学习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在达到以上课程标准要求后,还要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识字,独立完成阅读以及写话练习。
1.2有助于识字、写字
学好汉语拼音对该学段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识字量低、写字能力差是其主要特点,而学好了汉语拼音,就可以依靠拼音的拼读来辅助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拼,反复读,一方面达到了识字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对于某些简易且经常出现的字,其字形也很容易被记牢。可见,汉语拼音是识字、写字的重要工具[[1]张守红.水乳交融的拼音识字教学——浅谈学习拼音如何与识字相结合[J].新课程(小学),2015(1):152.][1]。
1.3有助于阅读、写作
学好汉语拼音更是自主完成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中之重。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看到,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语文习题中,题干中的汉字均以拼音标注。由此可见,汉语拼音学习不好,题目以及答题要求我们将不得而知,便无法完成答题。
另外,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朗读文章,久而久之,便会深刻领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情感,从而在自己的写作练习中学以致用,在整体上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1.4有助于讲好普通话
汉语拼音系统地体现了普通话发音的规则。学习普通话光靠口和耳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一套完整且规范的记音符号,从而辅助教学、矫正我们根深蒂固的方言、土语的读音。而汉语拼音就是我们学好、讲好普通话的最有效的工具。
2朝阳市燕都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拼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1问题调查
在问题调查方面,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三种调查方法点明第一学段学生的拼音学习的问题。从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1月15日,共收回223份有效问卷。
根据统计收到的223份调查数据问卷显示,就学生所在的年级来看,有139名学生来自于一年级,占总数的62.33%,有84名学生来自于二年级,占总数的37.67%。下面我将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1相似声母分辨情况
根据收到的223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于是否能够准确辨析相似声母b、d、p、q的调查显示,有少数学生选择了完全没问题;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有些混淆;还有几名同学选择了基本上不能分辨。因此通过数据显示,第一学段学生对于是否能够准确地辨析相似声母b、d、p、q的情况令人堪忧。(如表1)
2.1.2相似复韵母分辨情况
根据收到的223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当中,对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辨并正确地拼读出ie-ei;iu-ui;üe-un等相似复韵母这一问题中,有24名同学选择了完全没问题,占总数的10.76%;选择有一定困难的有150名同学,占总数的67.26%;选择很困难的有49名同学,占总数的21.97%。由此可见,对于是否能够准确辨析相似复韵母,对于该学段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如表2)
2.1.3平、翘舌音分辨情况
根据收到的223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当中,对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辨并正确地拼读出平舌音z、c、s以及翘舌音zh、ch、sh、r的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表示完全没有问题;有近半数学生表示有一定困难;有极少数学生表示很难分辨。同时,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极大一部分家长反映,学生们对于平舌音、翘舌音的拼读情况良好,而当二者同时处于选择题或拼写题中出现时,孩子们的辨别能力便急剧下降。(如表3)
2.1.4音节拼读情况
根据收到的223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学生拼读音节水平上来看,有19名家长选择了“能直呼,速度快”,占总数的8.52%;有171名家长选择了“依靠拼读,但能连贯不停顿”,占总数的76.68%;有33名家长选择了“依靠拼读,拼读过程比较吃力”,占总数的14.8%。由此可见,该学段学生的音节拼读能力还亟待加强。(如表4)
2.1.5家长学历水平情况
在被调查的全部对象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而这些家长的学历水平总体来说较低。由表中数据可见,在大部分家长中,初、高中学历水平居多,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接近一半。(如表5)
2.1.6拼音书写情况
在拼音抒写情况这一调查中,“知道书写规则,会默写所有的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学生21人;“知道书写规则,会默写部分的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学生132人;“不清楚书写规则,但会默写所有的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学生70人。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拼音的书写规则这一知识的掌握水平较差。(如表6)
2.1.7学习方法喜爱情况
在调查的223名学生中,喜爱多媒体动画教学法的学生80人,占总数的35.87%;喜爱故事法的学生15人,占总数的6.73%;喜爱游戏法的学生110人,占总数的49.33%;喜爱练习法的学生13人,占总数的5.83%;喜爱老师讲授法的学生5人,占总数的2.24%。可见,喜爱练习法和教师讲授法这些传统学习方式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如表7)
2.1.8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问题
在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的这一问题上,我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进行总结与验证。其研究对象为我所在托管机构的18名一年级学生,对其汉语拼音学习的这一问题展开为期3个月的观察与总结。在平时的每日练习中,仅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其拼写规则,但这一拼写掌握情况也不是很稳定。出现问题的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如表8)
根据以上两种主要题型我们可以看出,该学段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音节的分解与整合以及音节的拼写问题上。而这一现象正是目前学生们极易混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我也从老师和家长方面了解到,学生们做这一这类型题时,一部分学生首先以“蒙”为主,并未掌握其真正的书写规则。还有一部分学生明明牢记“j、q、x见到ü,鱼眼就挖去”这一条顺口溜书写规则,但到了实际运用上并未能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并不牢靠。
2.2问题总结
2.2.1拼读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我平时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学段学生拼音拼读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音不准确。例如,对于我们北方学生而言,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分就是一个难点。
二、整体认读音节错误拼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错将整体认读当作两拼或三拼音节来分解拼读。例如,整体认读音节yuan,学生们常将其拆分为y+u+an=yuan来进行拼读。
三、阳平、上声混淆。学生们在实际的拼读中,阳平和上声的拼读也常常含糊不清。
四、轻声问题。在拼读中,学生们不易区分出需要读轻声的音,常常将轻声音节拼读为其他声调。例如,萝卜luóbō、骆驼luòtuó等等。
2.2.2拼写问题
第一学段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中拼写方面容易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近字母容易混淆。例如,相似声母b、p、d、q的混淆和相似复韵母ue和un;ui和iu等等的混淆。
二、三拼音节介母出错。三拼音节有介母存在于其中,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忽略掉中间的介母,导致书写产生错误。例如,在拼写“关”的音节时,学生们会错误忽略到中间的介母u,将音节错写成“gān”
三、错标声调。《汉语拼音词典》提出声调应该标注在主要韵母上,但音节中包括两个元音时,且第一个元音为i、u、ü时,则声调应该标注在第二个元音上。例如学生错误标注声调的beī、líu等。
四、四线三格中书写不规范。汉语拼音中每一个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都是有严格规范的,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来拼写。但在实际学习中,我观察到有些学生不顾要求,错误书写。例如,将声母q写在四线三格上中两格等等。
五、轻声问题。在实际的拼音拼写中,轻声声调的标注也是极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
2.3.问题分析
根据以上我所提出的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学习所产生的突出问题可见,该学段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能力亟待加强。汉语拼音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阶段的始终,因此我们必须对其问题的产生做出精准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全面提升该学段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整体水平。
2.3.1学生方面
2.3.1.1认知能力弱
在这一时期的学习中,教师以及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上看着学生基本上熟识了汉语拼音,但由于学生整体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弱,只是能照猫画虎似的把汉语拼音按照既有的顺序背诵下来声母、韵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而一旦将这个既有的顺序打乱,学生们便不能更好地分辨,甚至拼写出正确的汉语拼音。
2.3.1.2自控能力差
第一学段的学生多集中在七到八岁的幼儿时期,学生自身的自觉性以及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他们来说,从周围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而且还从许多课堂活动以及周围同学中会发现很多感兴趣的事物,它们以其本身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这一学段学生不自觉地对其加以注意。
例如在我平时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同桌新买的一块奇形怪状的橡皮、一把带有各种图案的尺子、老师奖励的一张新卡片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影响到课堂学习质量。
2.3.2教师方面
众所周知,启蒙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且深远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也是影响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的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枯燥、呆板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于拼音学习来说也是毫无用处的。
2.3.2.1授课方式古板乏味
根据调查问卷中的第9小题的数据,我们可以从总体上看出,仍有6.38%的家长,对于学校任课教师的汉语拼音教学持不满意态度;有将近半数的家长对于任课教师的汉语拼音教学成果是否满意持一般态度。我通过在与学生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学校任课教师的汉语拼音教学主要围绕书本内容展开,书上有什么内容,教师便照本宣科。同时,教师们在教学上首先强调的便是四线三格中汉语拼音的书写规范,过多地强调了书写的正确性。
在实际教学任务中,更有大部分的教师一昧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手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习汉语拼音这种本身规则较多的知识体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3.2.2忽略学生发展差异
在教师的汉语拼音实际教学中,常常体现出“一刀切”、“一锅煮”的不当教学方式。在我任教托管教师的半个学期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托管机构内的十八名学生是由同一年级内的不同班级学生组成,这十八名同学每天在学校学习的进度是一样的,但在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上来看,每一个孩子的知识理解与吸收情况不尽相同。今天学习的知识没吸收,明天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上教学进度,又要讲授新的知识内容。久而久之,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式便会使学生不懂的内容更加积聚。
2.3.3家长方面
2.3.3.1知识水平低、畏惧心理重
在调查问卷的第2小题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由爷爷、奶奶看护。而众所周知,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正体现了隔代教育的弊端。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孩子,抱持老旧的教育观念不放,导致这一学段的学生们产生任性、学习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同时,在调查问卷的第3小题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看护孩子们的家长的学历有49.78%的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整体上来说家长们的知识水平较低。在与家长的沟通与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家长自身对于汉语拼音的拼读和拼写规则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更没办法甚至不敢对孩子的汉语拼音学习进行指导教育。
2.3.4汉语拼音自身问题
2.3.4.1拼音字母的理论性
汉语拼音作为一个注音符号,它的理论性很强,难读、难记、容易遗忘。汉语拼音的学习规则纷繁众多:标调规则、拼读规则、拼写规则和书写规则等等众多的规则和要求,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
2.3.4.2拼音字母的相似性
通过对于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拼音之间的相似性是很高的。例如:声母表中的“b”与“d”、“p”与“q”、“f”与“t”以及“m”与“n”都是极为相似的。韵母表中的“ei”与“ie”、“iu”与“ui”、“üe”、“un”与“ün”也是极为相似的。因此,汉语本身的相似性这一突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到了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效率问题。
3完善拼音学习的解决策略
本次研究,我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提出完善第一学段学生拼音学习的有效策略。其中重点教学策略突出在教师的“教”上,提出有效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为以后的教师教学提供借鉴与帮助。
3.1教师主导课堂
3.1.1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1]建构主义也译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1]。因此,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学生也应该主动地接收知识,调动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采用“建构主义”中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来引导教学。第一学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在小组团队中展开学习,其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合作探究、合作记忆、合作复习,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边玩边记汉语拼音的字形,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学生合作利用毛线、剪纸和自制音节卡片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音节,再拼成各种复韵母,然后小组成员再向大家介绍这些音节以及复韵母的读法和写法,一方面强化了练习,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汉语拼音的学习轻松而有意义。
3.1.2巧妙运用趣味性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实施建议提出:“拼音的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1]陈雨花.趣味拼音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2):88.][1]通过调查问卷的第19小题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学生们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方法的喜爱程度上,有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动画教学法和游戏法,而选择教师讲授法和练习法两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
3.1.2.1情景故事法[[2]高翔,张伟平.新课改背景下范例教学理论再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08(6).][2]
讲故事、听故事这两种行为是当前七、八岁儿童较为喜爱的娱乐活动,因此,把故事融入到教师日常的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是很好的。将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融入到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当中去,让拼音教学变得惟妙惟肖、活泼有趣,学生们也因此爱上拼音学习。
例如,在学习j、q、x与ü相拼的问题时,我为学生们编了这样一故事:j、q、x三个兄弟一天手拉手准备去游乐场玩,走到半路,三个人被小妹妹ü碰见了。小妹妹非常伤心地抱怨三哥哥为什么没有带她去,哭个不停。j、q、x三个哥哥看妹妹哭得这样伤心,马上安慰到:“妹妹、妹妹你快别哭了,擦干眼泪,我们一起去玩吧!”听了这话,小ü妹妹赶紧擦掉了脸上的泪水,被三个哥哥一起带去玩了。随后,我便紧接着故事为学生们讲到了“j、q、x见到ü,眼泪就擦去”这一口诀,从而使学生对于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扎根于心。
由此可见,将故事法融入到第一学段学生的拼音教学中,将汉语拼音这种抽象且规则繁杂的知识内容,加入故事情节,让汉语拼音成为了欢快的、富有灵魂的事物,正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1.2.2儿歌口诀法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学段的学生当中,他们学前阶段所接触到的儿歌内容在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我们实际的拼音教学中,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口诀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突出了重点教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b、d、p、q”这四个难以区分的相似声母来说,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就可以采用以下这个儿歌口诀:“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像个6字bbb、像个9字qqq”。
教师也应该多多引导学生根据拼音字母本身的形状、读音来自己编儿歌,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记忆也会非常深刻。
3.1.2.3游戏识记法[[1]陈必武.游戏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四川教育学报,2004,20(2):38—39.][1]
洛克言:“教育儿童的技巧是把儿童应做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2]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在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因此,在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我也经常采用游戏识记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汉语拼音。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比较多地运用了一种“你一言我一语”的游戏方式,由教师说出上一句,学生轮流或集体接出下一句。例如:师:“一个门洞”,生:“n、n、n”;师:“两个门洞”,生:“m、m、m”;师:“一支拐棍”,生:“f、f、f”;师:“一把雨伞”,生:“t、t、t”等等。
3.1.2.4多媒体教学法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3]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要求小学教学应对遵循直观性原则。][3]”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将这些因素融为一体的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众所周知,绘声绘色的幻灯片更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动画或图片代表不同的拼音类型等等。另外,多媒体教学开可以将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融合到一起,将儿歌口诀、故事等运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也能产生不错的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运用学习软件来进行汉语拼音的学习,例如:“麦田拼音”、“汉语拼音游戏”、“2kids学拼音”、“哈啰拼音”等。运用软件来丰富汉语拼音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
3.2学生自主学习
3.2.1音图对比,直观记忆
学好汉语拼音,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要回归到学习者本身。一、二年级的学生们一开始都对汉语拼音这个新的知识内容充满好奇,但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以及拼音组合规则的繁杂,学生如果不能采取一种有效的、积极主动的方式去理解知识,那么学习的效果则是很不好的。因此,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要善于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每一个插图对应一个音节,仔细进行对比区分与识记[[1]张玲.让静态素材“活”起来——插图在拼音教学中的活用[J].语文天地,2014(11):38.][1]。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议论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等问题。第一堂课在学习“a”、“o”和“e”时,教师就可以做这样的一个简单引导:图上的小女孩在小溪边干什么呢?大公鸡啼叫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大白鹅的翅膀更像哪一个音节呢?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与回答,然后利用嘴型和手势表示出音节,用最直观的方法,轻松准确地记住了拼音的音与形。
3.2.2合理联想,形象记忆
第一学段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上,还可以采用形象记忆的方法。学生可以将每一个音节都联想成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形象事物。例如,可以将声母“f”联想成一根拐棍;将声母“n”联想成一个门洞;将声母“s”联想成数字8的一半等等。
第一学段的学生正属于热爱幻想的年龄,因此,形象记忆这一策略充分借助学生们脑中的图文信息,抽象出了所学字母的轮廓,将孩子们的天性融入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
3.2.3小组合作,检查错误
检查错误是自我发现问题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因此,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间自主相互检查拼读、拼写作业以及课后习题中的错误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正确的拼写与错误的拼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归纳错误问题。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实现拼音学习与自我指导的双重目的。
结论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调查与整理,并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在拼读和拼写两大方面容易出现的几点问题,并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了具有较高实操性的有效策略,其中旨在重点突出趣味性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显著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深知: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应该实现良性的有效互动,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学段学生的汉语拼音的基础教学工作,更应该要求教师在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顺应孩子的天性特点总结教学方法与策略。
目前来看,在第一学段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尽量采用学生们喜爱并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该学段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萌芽,使之认为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情。
因此,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转移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而实现这一转移的有效策略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多采用游戏法、故事法、多媒体动画法等积极有趣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切忌传统的“一刀切”、“一锅煮”式灌输型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打破传统的强调拼音字母字音、字形的教学程序,使枯燥的拼音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体现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长处,共享学习成果,辅助学习与记忆。另外,家长们也应该采用有效的日常学习活动辅助学生的汉语拼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总结,辅助孩子端正拼音学习态度,培养拼音学习兴趣,使该学段学生的拼音学习更加高效化。
总之,第一学段学生汉语拼音的学习与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与学生都要坚持不懈、努力探究,使汉语拼音最终真正成为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M].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汉语拼音教学研究分会秘书处选编,2003.1.
[2]周一贯.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王均.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4]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M].北京: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2.
[5]刘振平.汉语拼音经典方案评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6]刘秀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7]冷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试验[D].烟台:鲁东大学,2012.
[8]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9]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0]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陈和燕.汉语拼音教学激趣法.新教育,2009(06):121.
[12]范永芳.汉语拼音教学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08(36):1-2.
[13]韩苏曼、费梦茜.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汉语拼音学习状况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1.
[14]魏学艳.在快乐中学习汉语拼音[J].科技视界,2015:13.
[15]张桂水.谈汉语拼音创新教学[J].教育艺术,2014:07.
[16]胡惕珍.汉语拼音教材及教学方法之我见[J].湖北教育,1994:Z2.
[17]陈迪业.浅谈低年级汉语拼音拓展认读的实践与认识[J].新教师,2017:11.
[18]蔡平兰.让儿歌点亮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明灯[J].小学教学参考,2018:10.
[19]张青云.激发学生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J].青海教育,2003:Z2.
[20]左瑞.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好汉语拼音[J].江西教育,1983:01.
[21]吴艳玲.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29.
[22]毛幸运.游戏进课堂,拼音也不难[J].考试周刊,2013:64.
致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就结束了,而我也将从此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宁宁、王娜老师。在此次毕业设计的写作过程中,宁宁和王娜老师为我的论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最初的确定论文选题,到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从开题报告到论文提纲的确立,从一稿、二稿、三稿到文章的最终定稿,两位老师为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与激励。
其次感谢语言文化学院所有任课教师的帮助与照顾,让我在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度过宝贵的四年大学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让今日的我学有所成,你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我一直前行的最大动力。
感谢我的三位室友四年来的包容与关怀,缘分让我们四个迥异的女孩相聚在一起,知己难觅,得之我幸。祝大家前程似锦、平安幸福。
感谢所有的经历,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