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突发性事件管理的基本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己在所难免,由于突发性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往往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轰动效应。加强对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己在所难免,由于突发性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往往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轰动效应。加强对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各级XX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体现,因此XX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各级XX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立起更适合国家国情的一套危机管理体系以便迎接危机的挑战,就具有一定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公共突发性事件;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公共突发性事件管理的基本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沉重的灾难。公共危机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并且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心理创伤。在目前的全球化趋势下,各国XX都频频出现公共危机,这使得他们在XX管理体制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XX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在XX管理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也制订了一些对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相关制度,但是,由于对于公共危机处理事件,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刚刚起歩的阶段,危机意识比较淡薄,使其在相关的体制方面都不健全,并且与社会缺乏有效互动,总之,目前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仍需要XX以及社会大众给予进一步的重视,以更好的提高对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能力,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为了提升公共危机管理,加强XX危机管理能力,减少由危机而产生的损失,我们需要理解XX危机管理,并进一歩来研究它。

  一、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基本特点

  公共突发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对于危机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危机”一词的汉字内涵可以看出既包括危险,又蕴含机遇,是转机与恶化的一个临界点。人们可以联想到一系列与危机相关的词语,如矛盾、冲突、战争、革命、暴力、社会动乱等等。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一)突发性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具体形态和影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等是难以完全预料,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同时,由于突发危机事件所具有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人们往往措手不及,如果处置不当,就会给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紧急应对,消除影响。

  (二)破坏性

  破坏性是指突发性事件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危及社会安定和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害可以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短期的和长远的。有形损害,它体现在人员伤亡、组织消失和环境破坏上。比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往往造成民房倒塌、庄稼绝收、人员伤亡等。重大传染病造成的直接和有形的危害是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生命消失。无形损害,体现在突发危机事件对社会心理和对公众心理所造成的破坏性冲击,造成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单位或地区形象的破坏,社会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和威胁。比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不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状况,而且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XX形象等提出了挑战,产生了消极影响。不论造成的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危害和破坏,都是现实的,有的甚至是长远的。有些危害和破坏当时就显现出来,有的要在一定时期以后才能反映出来,而且不易消除。实际上这种无形的和长远的灾害破坏性更大。

  (三)持续性

  就整个人类文明进程而言,各种突发性事件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突发性事件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而且还将永远伴随下去。因此,我个人认为,突发性事件还有其绝对性的一面,就是说平安是相对的,不平安是绝对的,突发性事件发生不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警示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突发性事件、灾害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是平等的,它不会偏谁向谁,不哪个国家,哪种意识形态,不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灾害、灾难,我们只有科学地防范、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我们才有可能降低突发危机事件的频率和次数,减轻突发危机事件的危害程度。就单个危机事件而言,任何事件都不会像它突然来临一样突然消失,突发性事件一旦爆发往往有一个持续过程。

  (四)可控性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预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同等规模和破坏程度的灾害对人类带来的损失相对来讲是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危机事件的管理者、指挥者、组织者,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危机事件,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其结果或者缩短了突发危机事件的进程,或者减轻了突发危机事件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者消除了突发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

  (五)机遇性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一般情况下,突发危机事件有50%的可能走向更坏,有50%的可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因此说,应对突发危机事件也存在着一定的机遇,就是说,我们应对好了,处理好了,就可以减轻灾害,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势必要促使人们进行反思,增强人们的防御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二、当前XX在突发性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xxxxxxxx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在事故发生后,xxxx马上成立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并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肃认真地深入开展了现场勘查、模拟试验、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一系列工作,最后还要将事故调查报告汇总和整理,期间XX发言人还承诺人民群众会切实保证调查的工作质量,尽快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2011年12月28日,xxxx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最后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出来后,更是印证了XX突发性事件管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XX危机管理能力不足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程师黄毅于2011年8月22日就发言说:“这起事故确实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和防范的一起责任事故。”9月21日就“7.23”动车事故调查进展称,“仍有许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和验证,事故调查报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时间。”最后,10月25日就“7.23”温州动车事故的调查进入攻坚的最后阶段,已经掌握了大量认定事故责任的相关证据。很明显,从这8月22日、9月21日、10月25日这三次就事故对人民群众交代的三次发言可以看出,在此事故发生前,XX未做好预防工作,即缺失危机未发生时的管理能力;在事故发生后,XX调查事故用时太长,反映出XX的科技手段和应对事故的反应力上有待改进,也同时在危机处理上的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害者的弥补问题和对调查结果的处理方法上,也体现出XX危机化解后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事故发生前后及最后处理,三个阶段是做得很欠妥的。

  (二)XX危机管理更要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

  以上提到三个阶段的不足,这三个阶段不仅所包含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三个一级指标的欠缺,而且从细节上还体现出,诸如:危机技术准备、危机事件的识别能力、民众信任程度、执行能力、决策机制、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社会情绪安抚能力、责任追偿能力,这些体系中二级指标上的不足,这些都反映出我国XX危机管理能力上需要加强,也就此次事故后,我们明白,提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现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且迫切的工作,我们也同时出现了“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等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能力评价体制来提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也明白危机管理是涉及危机的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恢复期及解决期的全面管理。

  (三)XX没有一个独立并常设的突发性事件管理协调中心

  大部分铁路的突发性事件都只是在事故发生后,建立临时工作组来应对危机,这样的工作小组缺乏对突发性事件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对以往突发性事件管理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开展工作是不利的,所以与国际上处理公共危机的流程相比较,我国如今缺少一个独立和常设的突发性事件管理协调中心,这也是XX突发性事件管理需待改进完善的地方。没有常设的突发性事件管理机构会导致以下弊端。第一,临时机构带有很强的短期应急性质,是一种被动应付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从而影响危机处理的效率;第二,由于缺乏统一的突发性事件管理指挥机构,无法综合协调各XX职能部门,也不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所以,要完善XX突发性事件管理,就必须在中央XX建立一个高层次的突发性事件管理机构。

  三、XX在突发性事件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XX危机公关意识淡薄

  目前有很多XX官员不仅没有正确认识到XX公共关系的重大作用,没有意识到XX公关的重要价值,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不重视XX公关。XX在面对媒体时表现的是不耐烦之情,又由于公关技巧的缺乏,不能正确有效的表达自己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略等。很多XX工作人员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不少行政机关都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一些官员推行政务主要还是依赖于XX的权威性、强制性,而不考虑如何争取公众的主动合作和热情支持。

  (二)XX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存在障碍

  突发性事件管理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完善的信息管理对危机的预防、准备、回应和重建至关重要。信息是否畅通实际上决定了XX反应能力的高低,完善的信息管理对危机的预防和治理至关重要。但由于传统历史原因和官僚作风的影响,我国XX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经常会采取“封、堵”行动。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慌,有时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XX由于官本位思想影响,不愿与公众和媒体交流,而公民由于对XX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公众冷漠显示了对XX的公共关系活动很消极的一种态度。XX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让广大公众对突发性事件危机的处理感到满意,而公众对XX公关行为的冷漠让XX的公关活动成了单方面的行为,因为公众和XX公关人员间及其缺少交流和沟通,必然导致XX公共关系活动的低效率。

  (三)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由于XX突发性事件管理意识不强,因此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在立法方面,缺乏一些跟XX突发性事件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XX采取的部分紧急措施无法律依据。虽然目前已制定了《防洪法》、《戒严法》、《传染病防治法》、《防灾减震法》等,但这些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覆盖面比较单一。在执法方面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法行政尚待加强。除此之外,在XX处理危机的过程当中,还需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来防止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方面。

  (四)社会的危机应对机制不完善

  突发性事件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个XX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虽然国家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团结协作,缺乏有效的收集协调机制。XX各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权责不明晰,造成危机应对效率低下。XX突发性事件管理体制上过分依赖于XX力量,忽视或不重视XX以外主体如非XX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在突发性事件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造成突发性事件管理主体单一,社会参与程度较低。

  四、当前XX突发性事件管理的基本对策

  突发性一般包括: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属于这一类型;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如:松花江水源污染事件就属于事故所引起的危机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近期大家都十分关注的手足口疫;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像发生在西藏的“3.14”藏独分子打、砸、抢、烧恶性事件就属于社会安全事件。

  (一)增强XX的危机公关意识

  只有增强公共关系意识,深刻认识XX公共关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XX公共关系,才能提高XX工作效率。XX部门应当明确XX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积极筹建XX公共关系工作部门,争取把XX公共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XX要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懂管理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来使XX的决策确实使公众满意,用良好的政绩来赢得民心,树立威信。还要提高XX公务员的意识,公共关系工作不仅是XX专职部门的任务,它渗透在各个具体职能中,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具有公关意识,使公众对XX及其工作人员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二)XX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媒体作为公共传播机构,既是实现XX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的“把关人”是XX危机传播的中心。再加之,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是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特征,公共突发危机事件具有突然爆发、处于紧急状态的特性,整个社会和老百姓往往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不知所措,极端时甚至会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对此,发挥媒体的作用,及时的公布危机事件发生和处理的程度,让老百姓了解危机事件的发展,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比如,2005年11月28日《解放日报》报道,黑龙江省长张左己坦陈,哈尔滨停水前向群众发布的“管网检修”这个停水原因是“善意的谎言”。张左己说:“事件发生之初,确实出现了群众恐慌和怀疑,一个原因是我们以‘管网检修’为由发布的停水公告……在中央的支持下,不到10个小时,我们就纠正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向群众公布了真相,得到了群众的谅解。通过这件事,我们感到,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必须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可见,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公共突发危机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体现了XX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是XX有效处置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妥善处置突发危机事件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完善XX突发性事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应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宪法已对紧急状态制度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行使紧急状态权力,法律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尽快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作为突发性事件管理的纲领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对于提高XX突发性事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应当在紧急状态法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有关突发性事件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以保证XX突发性事件管理权的合法行使,避免肆意侵犯公众权利。再次,要强化执法,建立突发性事件管理执法监督体系。突发性事件管理执法评价工作应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XX统一领导,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新闻机构等共同参与,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向社会公布,对于评价低的,应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XX的社会职能日益弱化,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管理所有的社会事务。因此,危机事件处理中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就成为XX危机处理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相关调查表明,当国家和社会遇到困难与危机时,85.3%的民众比较愿意或愿意站出来为XX分忧解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6.4%的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场危机可能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个人,只有全社会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共渡难关,才能战胜危机。只有有效地组织社会力量,让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XX的救灾行为中,而不是被动地过分依赖XX,才能更快更好地战胜危机。目前,国内没有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XX只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各个单位、各个系统一层层地去组织和动员,时效性不够,成本较高。因此,由XX出面构建社会民间救助组织,组建社会义务工作者队伍是XX危机预防管理的重要内容。
  XX突发事件管理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应对突发事件的成效和整个社会的安危。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XX来说,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XX突发事件管理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XX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是控制突发事件保证社会正常发展秩序的关键。强有力的突发事件管理能力能够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政治秩序,并可能带来发展的契机。XX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是遏制突发事件事态蔓延的基础。XX突发事件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提升XX自身形象,稳定其执政地位。XX作为突发事件管理的指挥者和组织者,突发事件时刻如果能表现得态度积极、决策果断、指挥有序,无疑会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公信力。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XX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要求我们的XX能在突发事件爆发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缓解甚至化解突发事件,将社会由无序引向有序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对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强.SARS对我国XX危机管理的警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03)
  [2]李程伟,张德耀.大城市突发事件管理:对京沪穗邕应急模式的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3)
  [3]王超,佘廉.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刘英茹,张怡梅.论组织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预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5(01)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建设完整规范的XX应急管理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4(04)
  [6]黄天柱,胡税根.XX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J].浙江金融.2003(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504.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2月29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