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世界工厂,生产诸多产品供应全世界。虽然当中有不少品牌商品都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更多是则冠以“山寨”的名词流通与世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些山寨产品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就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山寨产品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利润的增加,减少对抄袭的依赖,提高对研发创新的付出,从而摘到山寨这一帽子。
本文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改变山寨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升级改造为创新型企业。
关键词:山寨管理;创新型企业;升级改造
第1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在企业初创期,模仿可以让其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收益,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从众多的失败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纯粹的模仿很难引领企业走向辉煌的未来。
从模仿到生产,这是一个简单的制造程序,在中国企业中可谓屡见不鲜,还一度被赋予了一个专属名词——山寨。在企业初创期,模仿可以让其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收益,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从众多的失败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纯粹的模仿很难引领企业走向辉煌的未来。所以引导山寨企业到创新型企业有关重要
1.2研究的意义
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企业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管理上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开拓市场,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
第2章 山寨产品的理论基础
2.1产品创新的基本模式
1.产品创新的消费者驱动模式
从事创新工作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即市场需求是产品创新之母。因此,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确定创新的课题,发掘新产品,这是体现企业经营观念是否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个根本问题。产品创新的消费者驱动模式是指新产品设想来源于市场的需求,所形成的概念、样品等,再经消费者鉴别和筛选,最终开发出市场欢迎的新产品模式。这是一种最普遍的产品创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技术开发和工艺开发都围绕着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展开。由于这种创新的目标明确,创新的过程清晰,因此,消费者驱动模式风险较小,应用面极广。当然,来自市场的创意一般只是改进型和完善型创意,创新的新度多为适应,首创较为少见。消费者驱动模式所创造出来的新产品是需求拉动型新产品。
2.产品创新的技术驱动模式
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即使新产品设想来源于市场需求,要把设想变为现实,把概念转化为新产品都必须以技术的某种形式的创新为支撑。可以说,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出现产品创新。如果产品创新过程起源于某种技术变革,那么,这种创新就属于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产品创新的技术驱动模式是指创新设想来源于新技术,来源于实验室,通过筛选评价,尤其是商业前景的分析后,进而开发出具有先驱性的新产品的创新模式。由这种模式创造出来的新产品的新度一般是首创,投放市场的时机总是选择率先进入。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驱动模式也是产品创新的最基础的模式。由该模式创造出来的新产品属于技术推动型新产品,其所冒的风险较大,开发中可能碰到的困难最多,一旦成功,能够获取的收益也最大。这里所说的技术主要指科学技术,同时也包括生产技术、营销技术等。不同技术的开发难度不同,如果是科学技术驱动,必然涉及产品的原理、结构的改变,开发困难不仅在企业内部,不仅仅是技术和生产方面的问题,而且要扩展到市场上,涉及创造市场需求的问题。因此,运用技术驱动模式的关键,是要在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要让新产品去发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去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3.产品创新的竞争驱动模式
产品创新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运用产品创新参与竞争有两种思路,一是主动出击,即通过主动创造新产品来夺取市场份额,取得期望的发展水平。动用产品开发的消费者驱动模式和技术驱动模式都属于主动出击模式。二是被动适应,即为了不致被竞争对手挤出现有的市场而开发新产品。这里所谈的产品创新的竞争驱动模式就是一种被动适应的开发模式,但有时也是极为奏效的创新模式。产品创新的竞争驱动模式是指创新设想来源于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新产品进行模仿或改进而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的模式。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新产品开发模式,从内容上看,竞争驱动模式并无特殊之处,无非是创意来源不同。它要求把竞争对手作为学习的楷模,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日本人在运用这一模式方面堪称绝妙之至,电视机、照相机、电冰箱等许多现代科技产品都起源于X和欧洲,但完善于日本,并为日本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2.2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2.3山寨现象的背景
“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
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场过程中,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所形成的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引起争议的文化现像。
现阶段中国的国民收入与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矛盾下,山寨产品恰恰能解决这样的矛盾。国外互联网应用发展远发达与我国。互联网应用一般从娱乐到商务,随着互联网产品的渗透率而逐步改变。所以,国内的需求往往落后国外半拍,导致山寨现象;也就是山寨产品有自己的市场需求。另外往往山寨缺少研发阶段投入,成本更少,获利快.很多公司急功近利,包括投资公司,都想要短期内看到成果,禁不住几年的耗费。所以在提交商业模式方案的时候,投资人会问,你这个在国外有成功的案例吗?所以中国的创新大多因为不愿意冒风险的投资人和经理人而胎死腹中。缺少大刀阔斧海阔天空敢想敢做的创新人才。应试教育乃至工作期间在公司的表现,都让很多人才埋没在一行行要求和规定中。这也是为什么知乎上会有人问,人才为什么会被埋没,从而已发争论。所以,很多公司ceo跑去硅谷找人才,找经验,因为国内短缺。所以就有了山寨产品存在的背景。
2.4山寨产品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下出现的产物必定有其所能体现的价值。山寨产品也并不例外。“山寨产品”对社会进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发展过程中积聚和发挥民间智慧和才智,培育和发展市场拉动内需,解决百姓阶层日用品所需,监督品牌垄断回落物价,丰富百姓生活活跃市场流通,扩大就业门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解决科研难题积累经验,培育挖掘和发现人才,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都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应该加以鼓励和提倡。山寨产品联系的千家万户,从生产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与经济贡献。山寨产品几乎在各行各业都存在,其灵敏的市场动向,完全可以匹敌正统企业。从零到有的突破更是山寨产品的精粹。在目前国际上技术封锁,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补上技术的差距、观念的落后,重视山寨文化现象的研究和合理规范运用对实现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减少差距有着时代意义,包容、学习、借鉴和改良就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发展自我、壮大自我的过程。就是一种敢向世界挑战的勇气和思维,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2.5山寨转型的必要
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寨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障碍。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倚赖知识技术的创新,也就是知识创新可以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另一方面,知识创新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参与创造发明的个体和组织,必须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如果对知识产权不尊重不保护,发明创造者在承担巨大风险、经过卓绝努力后获得的成果,可能因为侵权行为功亏一篑。这种精神和经济上的严重打击,必然挫伤他们再次投身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无助于建立勇于冒险和创新的文化,严重阻碍转型和发展。
受山寨现在影响,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诚信和品质为代价,欺骗消费者。因此,尽管大量企业产能过剩,产品滞销,老百姓却更倾向于购买国外的产品,从食品、服装、玩具到马桶盖、电饭煲,要么通过网络采购,要么在出国旅游时购买带回。中国消费者制定购买决策时,价格因素越来越不重要。如果中国企业不能提供独特的品质和价值,即使中国市场再大,也可能沦为外国产品的市场。
故此山寨企业抛弃不利于现在的经营管理理念,不能再盲目地追求短期利益,应该从可继续发展开始,创新转型,改边自己管理模式,着眼于未来。
第3章创新型管理的引入
3.1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也称为寿命周期费用,最早由X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末正式提出并率先使用。它认为,LCC是指XX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开发、设置、使用、后勤支援和报废等费用。
在此之前,X国防部对武器系统费用的定义主要是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就是主要考虑生产单件武器装备所需的费用。以后,随着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不但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成本日益增大,而且由于武器装备的日趋复杂、精密,对使用与维护要求的日趋严格,促使武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费用也空前上涨。1962年,在X国防部长的报告中披露:1961年X国防预算至少25%用在维修费上,并且得出结论认为把全部寿命周期内的维护费压缩到最低才是产品研制的基本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单件武器系统产品的研制、生产的成本已不足以说明武器系统总费用的高低了,人们也不能再把武器系统的研究与研制费、部队采购费和使用与维护费分割开来加以考虑,而必须把这几者结合起来,作为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总体考虑。
因此,1966年6月X国防部开始正式研究LCC,并在1970年开始使用LCC评价法,要求武器系统的使用部门在作出采购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是否买得起,更要考虑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内是否用得起。
随着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跨入实用化时代,其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到民用领域,逐渐成为大型国际化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管理手段
3.2剖析LCC的构成
LCC分为设计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维修成本、使用成本和回收报废成本六部分。从产品的寿命周期过程来看,LCC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及最后废弃费用的总和。具体六部分的含义是:
设计成本包括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图纸设计、产品试验、修改设计、准备技术说明书等所花费的费用。
制造成本包括材料、加工工时、劳动工时、半成品运输、存放以及装配、调试、检验、废品、修复等各种费用。
销售成本包括产品包装、运输、储存以及广告等费用。
维修成本是在使用期限内,为维护设备进行修理或更换零件所需花费的费用。如果所设计的机器设备是自己使用,或在给使用一方的合同中有提(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供维修的保证,则它是机器设备总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合同中不承担维修任务,则是使用消耗费用的一部分。
使用成本是用户使用机器设备期间,需要支付的人力消耗、动力消耗以及维修保养等的费用。
回收报废成本是产品报废处理和再生的费用。其中使用不同的回收和报废方法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3.3圈点LCC管理
1.它拓宽了传统成本管理的视野。产品LCC管理克服了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仅注重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局限性,将企业成本管理的视角向前延伸至研发设计阶段,向后延伸至售后服务及报废回收处理阶段,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视野。
2.它强调“产品成本是研发设计的结果”。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要求从产品的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开始,就统筹考虑产品的可生产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要求,减少在设计后期发现错误而导致的返工,从而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节约使用与维护费用的目的。
3.它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在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中,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产品的顾客化,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面向市场的设计阶段。LCC管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即LCC的计算是从客户的角度进行的,不仅考虑了生产同时也考虑了使用者的耗费。它要求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品种及新产品、新项目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入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设计方案。
4.它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是从产品的“摇篮”到“坟墓”来考虑成本问题,即涉及到了产品的回收和报废,要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
3.4LCC管理在山寨企业的应用实例
比亚迪在一开始推出外形与丰田汽车花冠车型非常类似、价格却仅有前者的一半的F3车型,这款车上市的三个月内就开始盈利。为了进一步缩小成本,比亚迪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合理利用中国仍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开始安装半自动的汽车制造系统,减少固定投资额。另外,比亚迪还研发出了唯一一个通过简化产品生产线、内部生产关键的高成本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底盘、空调和引擎)的向后垂直整合模式。在2006年,比亚迪的销售量达到了约六万辆,相比较于2005年的一万一千辆有了大幅的提升。通过不断地扩大市场分额并利用规模优势来缩减成本,公司的销售业绩扶摇直上。到了2008年,比亚迪的销售量达到了20万辆,在2009年的头两个月,销售量也保持了140%的增速。公司目前制定的目标是,2009年的销售量达到40万辆,比去年同期翻番。
第4章创新型互联网+管理模式
4.1互联网+管理转型山寨
互联网+,可以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商贸,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务,也可以是互联网+转型管理山寨。简单说就是一切传统形态的东西都可以与互联网进行互联。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消解了以往各个领域的不必要的“墙”与封闭之门,让市场中的每个主体,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参与到平等的竞争与服务中来。互联网+开启一种XXX的全新“创业”模式,整个社会也迎来一场互联网价值理念的输送与植入。无论是改革,打造工业4.0版,还是助推经济新发展,互联网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4.2供应链管理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为应对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将实施供应链管理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实施中取得的很大的成功。供应链的发展和实施对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与提高客户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批量生产,追求低成本运作,再从不同的渠道影响终端消费者;而互联网技术促使企业从B2B模式向C2B的个性化模式转变。供应链将需求驱动的概念,扩展为如何与客户互动,做到深入地理解并服务客户。“互联网+”产生的渠道扩展和大数据挖掘,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现有订单,再有生产这种模式,互联网强大的连接性使得信息流与物流同步,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让供应链管理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规律。物资供应链具有连贯性,供应链内对接组织成员间联系紧密,合作稳定,对市场上的供求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整条供应链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生产者根据终端销售者提供的需求信息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双方制定好价格,直接进行配送,这样大大减少了物资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加入下,供应链管理有以下的改进和创新:(一)以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能否快速、及时的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将可以利用互联网,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达到在尽可能小的成本下,更加快速、及时的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二)以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缩小供给库规模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如何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成员以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成为很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通过利用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作业计划,从而对供应链进行集成。互联网形势下供应链管理的高度优化还可以保证企业及时评估合作伙伴,并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企业,与其建立统一的业绩标准,更好的管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供应链进行整体监控。(三)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使供应链管理高度敏捷化和信息化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活动进行整合,通过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时了解生产状况,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使生产变得更加柔性化。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可以使得企业存货水平,特别是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水平不断降低,资产生产率不断提高。(四)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化集成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与产品生产有关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在互联网被充分利用到供应链管理中后。企业可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通过在各个环节上实现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及追踪,保证企业能够提供尽可能高品质的产品。
4.3产品设计和开发
互联网的出现可以使得终端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与信息反馈,企业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大大的减少了“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建立在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成本,定制化服务即将到来,按照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突出特征。顾客个性化需求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既包含丰富的市场信号又可转化为创新动力。要强化研发环节,敏捷回应用户需求,像小米手机那样,使挑剔的用户客观上成为新产品研发的创意者。要发展3D打印技术,为定制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支持,主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产品设计和开发:互联网的出现可以使得终端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与信息反馈,企业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大大的减少了“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建立在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成本,定制化服务即将到来,按照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突出特征。顾客个性化需求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既包含丰富的市场信号又可转化为创新动力。要强化研发环节,敏捷回应用户需求,像小米手机那样,使挑剔的用户客观上成为新产品研发的创意者潮。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改变,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1、用户参与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管理边界被打破,用户变成了员工。企业的智力资源不仅仅来自于员工,也来自于用户,而且发动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会使产品具有创新性,更符合用户需求。海尔公司甚至提出了用户全流程参与的理念,使用户深度参与产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整个过程,把用户变成协作生产者2、单点突破单点突破的核心就是产品功能不要做多,要做新做强,就是开发出一个需求性特别强的功能,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有一个特别亮的亮点,从而使产品充满个性,而不是功能面面俱到,毫无特色。3、快速在互联网环境下,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用户需求不停更新,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必须快速相应需求和市场变化。创业公司的产品开发更要做到先开枪再瞄准。4、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既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又是产品过剩的时代。这种产品选择过剩使人们淹没在选择的海洋里,但是人性的特征是突出自己,展现个性。由于互联网使信息搜索变得非常容易,小众的产品都可以被传达到需要的用户那里,所以,许多产品的设计体现了个性化来吸引顾客。5、产品第一因为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变得无比畅通,用户可以直接获取产品的信息,人们是否使用一个产品更多地直接根据这个产品本身,而不是像传统那样依靠品牌和广告的信息来决定,这样一个企业的产品就变成了这个企业的核心,而原先的品牌、营销、战略等变得次要。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须把核心资源聚焦到产品,打造成真正有卓越的产品。
4.4产品生产与制造
互联网时代的突出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相互寻找的成本,对于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要改变传统的模式,为订单生产,而非为库存生产,按照以前的方式,则最终造成库存量会大量增加。而现在要以客户订单为基础,营销部门给制造部门下订单,从后道工序拉前道工序,理论上说,如果这种需求每一层传递的都是精准的,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定制化与规模化相结合,要想拥有定制生产能力,最初阶段必须承担收益没有增加,成本反而上升的后果。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产业组织方式,加速形成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一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二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当互联网理念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就催生了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将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在网络异地生产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使得身处不同生产环节、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得以共享,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成为了可能,从而让企业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全球分散化生产成为了可能;而在跨界融合企业方面,企业生产正在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随着“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制造业的创新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赢利模式和组织体系(一)协同创新快速发展互联网能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创新网络,给其他合作主体提供相互学习、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的机会,通过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的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等方式,实现满足各方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如海尔天樽空调就是成功应用这种模式,在研发设计初期,即在互联网平台上与67万名消费者充分互动,掌握了消费者对空调的实际要求,然后迅速与多家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研发,产品一经推出即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二)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工业互联网利用遍布其产品的传感器和网络联接机器,在机器设备层面,利用软件分析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性和设备的性能;在车间层面,机器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根据工厂动态生产情况实现不同工序流程环节的组织优化,提高产出,降低能耗;在工厂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调度;在人与机器层面,所有制造系统、设备都与人互联,围绕如何提升人的效率、为人更好地服务这一主线,实现人与智能制造系统交互,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如海尔的沈阳互联工厂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搭建信息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率先建成了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在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每10秒钟就能下线一台冰箱。(三)实现个性化定制在传统工业时代,制造企业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量生产商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似有许多品种和型号的产品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产品并不一定最适合他,同时由于很难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很容易造成产品供给过剩。互联网降低了制造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工业生产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制造企业结合计算智能、柔性制造,通过信息控制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可以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降低甚至消除库存。
4.5物流管理
互联网物流企业发展到目前,主要解决的是运力统筹和货源统筹的双重难题。主要有以下5种模式:一、整车配送,一装多卸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搭建对接客户与配送方的平台,实现零散资源的整合。一装多卸模式其实只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层重构,完成了对信息、货物的聚合与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行业供应链链条。二、“滴滴打车”模式该模式基于LBS位置服务,是由用户发送请求,司机来抢单的方式。三、“拼车”模式来“拼货”正如字面所言,,“拼车”模式和海运船舶的分仓理念相似,将车辆的空间按照货物的体积大小进行划分安排,通过系统统一调配,配送车辆可以多点取送,多装多卸,将社会闲散运力整合起来,同时达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四、平台招投标模式此种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货运需求,司机在平台展开竞价,用户根据报价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司机进行接洽。以此模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平台对供应链的控制价值,企业一旦可以掌控供应链管理技术,那么后期将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五、立体生态模式互联网物流企业将基层的末端配送运营、干线整合、全国仓储圈地、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这一系列就会组合成物流的立体生态经济模式。立体生态经济模式最终会掌控整个商业生态,成为最大的供应链链主平台。“互联网+物流”的未来: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众所周知,物流是产品从厂商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传统的物流过程比较慢,而“互联网+物流”则是改变原有物流模式,做到货物“不动”数据“动”,大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里的数据指商家进行库存前置,包括品类、规模、地域,以成本最低的方式提前运输到消费地,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从最近的电商仓储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做到“未下订单,物流先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也为卖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二、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商业流通体系刚开始,电子平台的商品只针对一些发达地区输送,且到货时间长,但随着电商的不断壮大,电商的物品也来到三四线城市,扩大了物流覆盖的范围。电子商务缩小了城乡差距,使农村用户在网上也可以买到与大城市居民同样的商品、快递送到家门口。“互联网+物流”带来生产、消费、物流的改变必定会构筑新的商业流通体系。三、出现大量网商,提高就业机率近两年,全国出现了200多个淘宝村,19个淘宝镇,这也培育了大量的电商和服务商,自然就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的兴起,提高周边大量劳动力就业,形成了新的产业聚集、新型的城镇化,也标志着依靠工业经济下大零售、大生产为基础的产业布局正在改变。随着“互联网+物流”的推广,相信电商的队伍远远不止这些,人们的就业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4.6互联网+山寨企业成功案例
微信的滴滴打车投入10亿巨额补贴打起营销战,众多中小规模的打车软件纷纷落马。滴滴打车与微信支付合作已经启动第三轮营销,不仅将立减的金额从5元涨回到了10元,并推出了新用户首单立减15元的优惠,而且在今年的情人节、感恩节等节日里发出大数量红包,后又推出“四个小伙伴三个用滴滴”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着实实惠了价格战中的乘客和司机,用户活跃度高居不下。
第5章结论
5.1总结
本论文总结出只有认真研究本土文化和国情,利用自己的优势,吸收国际上先进文化和经营管理经验,建立“人无我有”的企业经营创新机制,才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山寨企业转向创新型企业,要与各行各业及本行业中具有数百年经营经验史的百年老店竞争是有可能做到的。
5.2研究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5.3研究的展望
从这些成功的山寨企业身上不难看出,所有已经或者将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能充分了解并适应复杂的中国市场,了解当地复杂多样的消费者些需求,并且把先进的管理模式做好再配合企业如果能够摸清楚中国市场微妙的消费者细分,理解他们的偏好和品味,开发和生产出能满足当地需求的特殊产品,就能够在服务中国消费者的过程中获利。一方面,山寨企业有很多通过转经营管理可以变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是并购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 吴芸:企业创新的有效性探讨.企业管理,2010
【2】 郭晓君,马骁,刘思:关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几点思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
【3】 徐志华:企业和企业家的五大创新作用.现代商贸工业,2008
【4】 韩永见:企业创新管理的开放模式研究,价值工程,2009
【5】 刘中文,张峰:企业创新机制分析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0
【6】 卲国利,刘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商业经济,2009
【7】 吴志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8】 何颖,唐葆君,孙星.创新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1.3
【9】 吕叔春.破解企业市场营销风险.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01月.
【10】 陈作炳,马晋.工程训练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11】 宋航,付超.化工技术经济(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12】 刘宝成.现代营销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04月
【13】 曹新炜:山寨与反山寨——中小企业创新之路研究.中国商贸,2011
【14】 陈劲: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科研管理,1994
【15】 陈明璋:企业转型经营策略文献与实证探讨.台北:台北华泰书局,199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