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XXX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也成为了全体国民关注的热点,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比较重大的成就,值得国民庆幸。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制度,造成城乡差别巨大,它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关键因素。我们也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当中所面临和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顺利进行。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建设新农村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张家川县;问题;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源于2005年12月31日《xxxxxxx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不是今天才有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上世纪50年代,党和XX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解放前的“旧农村”而言的。改革开放之初,党和XX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相对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XXX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针对在新世纪里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面对的是新形势和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就是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XX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突破。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XXX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些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有着很大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还比较差,经营管理也比较粗放,严重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加快建设新农村,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应有之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二)繁荣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
现今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但我们还是不能忽视8亿农民的发展要求。只有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去了,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建设、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了,农民的收入才能增加,农村经济才能繁荣。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惠及到全国的每个角落。
(三)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全面小康
XXX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
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惟经济发展论的常规思想认识,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农村科教、文化、卫生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致富困难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单一,这样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低,常常是增产不增收。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公共设施严重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的历史惯性,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免除农业税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最明显就是农村里垃圾问题,由于环保意识脆弱,村民对生活垃圾历来都是随处乱倒,而且为了能给河水冲走,大多倒往村庄里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河流中,一到枯水期,就能见到河边到处垃圾成堆,不说这些生活垃圾极大污染了水源,就是村容也与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格格不入的。如果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得不到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四)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
(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级组织是新农村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的组织者和推进者,是保证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XXX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三、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中发现的问题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庄浪县。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332496人(2011年),2011年,张家川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6576万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有关山秦家塬风光、小麦积、花果山水帘洞等著名景点。
(一)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1.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理解不深不透。有些农村干部和群众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理解成新村建设,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村庄建设上,对生产发展这个对于新农村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问题重视不够,用心不足。有些农村干部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立足实际,长期规划,缺乏统筹考虑,兼顾平衡。
2.考核机制上的问题
当前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重显绩、轻实功,重表现、轻实质的问题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现在各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是一年一个点,一年一考核,年年要出亮点。这种工作机制,导致了基层干部在抓新农村建设中不得不对硬件建设、环境整治等立竿见影的工作全力以赴,而对发展生产、民风培育、社会发展等基础性、长远性,一时看不出成绩的隐绩重视不够,落实不力。
3.资金保障上的问题
资金保障的不足现实和当前新农村建设贪多求快的思想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前问题的一个原因。现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资金主要来源是省财政专项资金、市县配套资金和农林水等部门统筹资金。其他口的资金难于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一些试点村对环境整治投入小、容易看到成效的工作感兴趣,甚至于有的试点村出现通村公路还没有硬化,却开展了入户路硬化这样的怪事。
4.组织协调上的问题
党委XX在政策引导、协调关系、整合资源上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配套政策的指制定和实施、涉农部门之间协调、涉农资金和人力资源整合不够。造成扶持政策不配套、部门之间“各吹各的号”,形成不了合力,资金和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够。
(二)环境治理问题
1.整体环境脏、乱、差
新洲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水、废弃物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2.生活垃圾排放问题
张家川县大部分村子以敞开式的垃圾收集池为主,垃圾处理池数量很少,而且服务区域小,给实际使用造成很大不便;此外,一些村子则根本没有垃圾收集池,全村垃圾堆放在村子周围的道路和河道内,形成了垃圾治理的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情况。另一方面,垃圾下乡的现象也日渐严重,城市的垃圾扩散到乡村,进一步恶化了农村环境。
3.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虽然张家川县在城关及主要建制镇设有污水处理厂,但污水管网覆盖率较低,无法将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2010年,除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外,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9031.17吨,氨氮排放量为910.14吨,较人口是张家川县2倍的黄陂区相当。
(二)农业污水及废弃物排放问题
2010年,张家川县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4202.35吨,氨氮排放量314.32吨,农业源COD合计排放12069.12吨,氨氮合计排放674.79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川县COD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农业源。
十一五期间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和废渣处理稳步提高到45%,但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伴随着鸡粪的大量流失和养殖废水的乱排乱放,大量有机物、氮、磷进入水环境,加大了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成为全区水环境质量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业生产产生的面源污染
1.农药化肥及农膜的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随着张家川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化肥、农药等用量增加已是全国普遍现象。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废弃农膜残留是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途径。化肥的长期使用,改变了土壤的性质,引起土壤板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肥效降低,农药中未被利用的部分进入周边土壤、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及生物多样性。此外,部分农药化肥挥发到大气中,或随着土壤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
2.焚烧秸秆导致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张家川县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秸秆资源大量过剩,每年到夏收或者秋收时节,农作物秸秆在田间地头被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造成了严重后的环境问题,同时危害群众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3.工业污染加剧
近年来,张家川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建设了阳逻经济开发区及武汉新港古龙产业园等大型工业园区;同时,各街镇也建设了小型工业园。外来工业尤其是污染型工业的进入,造成城镇工业废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排放严重。
根据2010年武汉市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张家川县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其排放量为21343.67吨,占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8%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3489.07吨,占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93%以上。工业废水中COD年排放量为1150.98,氨氮排放量为93.16吨,由于企业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所以污染物排放量较总排量较小,但部分企业的违法排放,给张家川县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压力。
四、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水平低,环保意识淡薄
新洲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水平偏低,农民的社会意识,特别是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XX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宣传教育。
因此,大多数农民都比较消沉,文化水平低,目光短浅,且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在生产和生活中难免会做出种种违背生态伦理观的行为,如大面积毁林开荒,无节制地乱砍乱伐,无规划地挖沟引渠,大量地焚烧秸秆等,从而严重危及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产手段过度使用,各类污染逐步形成
一是农田营养成分的自然流失。各种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氮素被作物吸收的利用率仅为20%-25%,大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氮被土壤吸附,其中的一部分继续逐渐供作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因土壤胶体对硝酸盐离子的吸附甚微,易遭到雨水或灌溉水淋洗而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径流、侵蚀等汇入地表水,对水体造成污染。在地表水硝态氮的污染中,氮素化肥的贡献率份额占到50%以上。过量施用化肥又加剧了氮素的流失与污染。
二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施药的对象、品种、剂量、时间、方法等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在规程范围内施用是科学的、安全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药不对症,没有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只是增加了农药的残留、污染和浪费;另一方面,虽然对症,但用药的时间过于接近成熟期,或剂量过大,或方法不对,这些都会造成农药残留过高,威胁人体健康,污染环境。
三是,我国尚未形成农业污染防治的政策框架和系统。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中明显存在不足,重城镇、轻乡村;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对农业污染控制的政策和系统。尽管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点,但更主要的是农业生产未完全纳入环境控制之中,缺乏对农业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更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及政策框架。对农业污染问题普遍存在意识不强、知识缺乏、严重性的认识不足的现象。
(三)产业转移加速,污染物随之转移
产业转移是产业发展的客观空间规律,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普遍在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产业梯度推移趋向,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趋向呈加速推进之势。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污染转移,从而让产业承接方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甚至引致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城市向农村转移的产业,往往是生存空间受城市环保标准严格压制的污染产业,其转移直接导致农村的立体污染:如张家川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钢铁加工、造纸等行业,这些行业工业排放的酸性、含有害重金属的废水直接排入农田灌溉管网;一些砖场、水泥厂等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向空中排放,严重后果影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必然导致征用农田,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四)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国际经验证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0%-1.5%可以基本控制污染,达到2%-3%可以逐步改善环境。张家川县环保总投入较少,虽然全区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五年累计GDP的1.6%,但大部分的环保投资都投向主要的城镇,农村环保工作投入甚为缺乏,绝大多村子环保投入为空白。
五、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新农村发展方向
新农村发展的定位,关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一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二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品质;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的乡村之美。此外,一些地方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二)注重市场运作,着力增强新农村发展活力
要注重发挥市场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上的基础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依靠市场这个主体,坚持市场这个导向,在XX这只“有形的手”推动下,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通过企业化运作、村企共建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发展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注重群众受益,放大新农村建设实际效应
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群众受益。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同时,可通过新农村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乡村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却要靠农民素质的提升和乡风文明的进步。为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良好的生态是新农村的灵魂,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消费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
(四)注重XX引导,凝聚新农村建设合力
XX引导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XX引导,避免XX包办,一是要增强对建设风情小镇的认识,大力宣传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引导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的开发建设;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建设项目;四是要整合要素资源,形成全县一盘棋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干部深入一线、干部服务一线行动,选调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与建设,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一线选拔提拔干部;六是要向省、市争取将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列项等方式,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新农村”品牌建设。
(五)要重视宣传发动
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农村的建设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发动农民和提高农民的过程,要把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初始阶段。
(六)要注重素质提升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xxx讲过的一句名言。现在搞新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仍然有一个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和亟待提升农民素质的问题。所以,要从新农村建设主体自身着眼,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素质提升工程来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要整合重组、优化配置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与培训资源,着力构建起统筹兼顾、布局合理、分工有序、互动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减少各类教育机构的重叠和培训资源的浪费,切实形成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的强大合力。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提高农民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着眼于培育农民创业人才和领军人物,合理设置优化培训专业,及时调整更新培训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工业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业发展人才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要注重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真正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制、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论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新时期对农村工作的方向,也是广大农民心中的理想,话再多也是枉然,口号再响也不如做得实在。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渠道,保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农民经济收入有来源,有保证了,那个农民不高兴呢!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农民手中有了钱,公共设施建设,读书看病,村容改变都不是问题,民主管理也会步入良性轨道。只要实实在在的变化发生在自己身边,农民从中得到实惠,新农村建设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xxxx.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J].求是.2012(02)
[2]杜小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3]褚凯凯,施俊雅.中国新农村规划发展要求及挑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4]侯彦全,姜亚彬,李安康,巩惠玲.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研究及其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5)
[5]海继平,吴昊.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J].生态经济.2011(05)
[6]武艾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的研究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08)
[7]朱秀茹,张永敏.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1(04)
[8]李如林.浅谈新农村土地整理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1(08)
[9]陈锡文.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10]胡乔利,郭鹏,张志刚.GIS在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