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自信心(Self-confidence)在日常生活中是常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增加了“自信”的内容;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求幼儿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规程和纲要可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已有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期。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一个幼儿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善于自我表达,遇到困难的事情会害怕、退缩、不敢面对,其各项能力如: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及交往能力等发展就会迟缓,比较容易形成胆小懦弱、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反之,一个幼儿如果具有自信心,他有安全感、独立感、能肯定自我、有良好的判断力,并且能够积极参与、敢于尝试挑战新事物,各项能力的发展就快,且在此基础上渐渐发展乐观、勇敢、合作和独立等性格特点。
幼儿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因素、学校教育的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因素等。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老师和父母们也运用各种教养方式来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要有自信心。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控制和压制的过多,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给幼儿过多限制和压力,让孩子始终处于一个严肃不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由此损害了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再比如有的家长对自己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心切,为了让孩子能够一门心思好好学习,过分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过多包办、替代了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而束缚、限制了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再有的家庭的家长平时与孩子接触时间少,如:父母工作繁忙,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失去父、母亲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与父母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所以他们的行为得不到成人的指导、鼓励和肯定,因此致使孩子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本文旨在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系。通过测评幼儿的自信心来论述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会受到父母哪些教养方式的影响。同时,倡导父母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要运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来养育自己的孩子。
1.2核心概念界定
1.2.1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是X心理学家鲍姆令特,他根据父母行为的控制和温情这两个维度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了三类: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之后,麦考贝和玛丁在鲍姆令特对教养方式的分类的基础上,把放任型父母教养方式按要求和反应两个维度又分为沉溺型和忽视型。随后,鲍姆令特又把父母教养方式概括为七类: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投入型、一般型专制—指导型、非专制—指导型。
1.2.2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1.3文献综述
1.3.1关于自信心的界定
不同研究者对自信心的理解不同,所下的定义也不同。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从字源上看,“自”即“自己、己身”,“信”即“信从、信任”;“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有“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的论述,指出了自信心的重要性。《墨子.亲士》中有“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的记载;《旧唐书.卢承庆传》中亦有“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的出处,足见“自信”一词的渊源与由来。英语中的“confid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的“confidentia”,是指“信赖、相信”,“感到有把握的状态”,“self-confidence”则是个体信赖自己或自己处境的一种情绪或自觉。
X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JamesW.(1890)曾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要相信你需要的是什么,只要你有信心就能成功地达到目的,同时你要有取得成就的勇气。
国外人本主义心里学家Maslow(1943)认为,自信心是自尊心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麦独孤试图用冲动、好奇、逃避、好战、自贬、自信和养育七种基本的本能来解释人类的行为。Cattell(1950)认为自信心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质的特质之一。Allport(1961)提出了健康人格的七条标准。安全感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安全感指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复杂态度,包括对自我有信心,对事有把握,对人得信赖,能够忍受生活汇总的挫折和不幸。具有安全感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品质。
Dicdstein(1977)则认为自信心是涉及到具体活动领域或担当某个角色时产生的一种自我效能感。Rosenberg(1979)认为,自信心是相信自己能够根据内心愿望而获得成功,是对自我办事能力的确信。Jackson(1984)认为,自信心既是一种持久的人格倾向,也是一种随环境调节的易变的自我评价状态。X心理学家Branden(1988)认为自信心是个人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感觉,反映了自己应付生活(认识和掌握你的问题)和享受幸福(尊重和坚持你的利益和需要)能力的判断,是自我评价的求值部分。Shrauger(1990)认为自信心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境的主观评价。
McDermott(2000)等人认为,自信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是支配个人行为的一种思考方法。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事物,它总是涉及到对目标的一种积极追求。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心境(思想状态),而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明确地说,自信心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那就是目标、毅力和智谋。只有在这三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自信心才起作用。
国内研究者车文博(1985)认为,自信是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一种自我意向。黄希庭(1991)认为,自信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张春兴(1992)认为:“自信指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断不存有疑虑。”燕国材(1999)指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杨丽珠(2000)认为,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探索幼儿自信心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这对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不无裨益。姜立君、杨丽珠(2001)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幼儿自信心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自信心结构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主动性四个因素。王娥蕊(2006)提出幼儿自信心由三个因素组成:即自我效能、自我表现和成就感。
本文研究的是有关于幼儿的自信心的发展,幼儿期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的认识停留在主观的判断,所以在自信心的概念上,采用了王娥蕊提出的概念,符合幼儿的发展心理。
1.3.2关于自信心发展的研究
Yoder(1988)受埃里克森关于“同一性和生命周期”观点的影响,依据自己的观察,将儿童的自信心发展归纳为五大转折时期,又称“五大自信心危机”。它包括基本的信任期(0-2岁);从婴儿期到蹒跚学步期的创伤性过度(2-3岁);兄弟姐妹争宠期(4-5岁);同伴竞争期(5、6-12、13岁)和独立战争期(13-19岁)。人人都经历这些自信心危机。进一步说,我们迎接每一个危机的成功与否,可以衡量我们自信的程度。尽管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但是克服恐惧、坚持己见的勇气和绝对观念的接受,这三个主题贯穿于儿童自信心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1.3.3关于自信心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自我效能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等人(Bandura,Adames&Beyer,1977)曾做过的自我效能影响惧蛇症的研究和他与伍德(Bandura&Wood,1989)设计的类似于管理的情景的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其自信心也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即会产生高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最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之一,是一种关于一个人有能力去完成某些行为的自信,这些行为能使他获得一种期望的理想结果(Bandura,1989;1989b;1994b)。
Youngs(2002)认为,自信心是自我价值的综合体现,可以凭借它去赢得健康、友情、爱情和成功。自信心是个体生活的核心,即个体发展自我和关心他人的执着精神,它是人们一生所追求的中心。自信心的健康与否对于个人心境的平和、内心的愉悦、人际关系的好坏、精力、能力以及效率都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自信对于人类的一切奋斗来说至关重要,自信心会影响到人们的一言一行,因为无论是孩子和大人,他们的行为与内心世界紧密相关。孩子的行为源于他的内心世界,还会影响到他待人接物的态度。自信心还能决定孩子的学习、他的能力和人际关系。他认为自信心是由六方面的特质组成:生理安全感、情感保障、自我确认感、归属感、能力意识和使命感。
1.3.4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家庭教育着手的。孙丹(2010)认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作出表率,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他们简单的交往。除此之外,家长们要相信孩子,可以视孩子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鼓励孩子有意识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们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敢于尝试。最后,家长要正确评价孩子,采取适当的方式鼓励孩子。
1.3.5有关教养方式的学说
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X心理学家西蒙(Symonds,1939)提出了亲自关系中的两个纬度:接受——拒绝(acceptance/rejection),支配——服从(dominance/submission)。他进而指出,如果父母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孩子倾向于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如果父母接受孩子,则孩子情绪稳定,兴趣广泛,行为更符合社会的。鲍德温(Baldwin,1955)将家庭教养方式纬度划分为情感温暖——敌意,依恋——干涉两个纬度。最具影响的X心理学家Baumrind(1967,1991)的研究。他采用家庭与实验室观察研究,提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纬度:要求和责任,并由此组合形成了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漠不关心型等四种教养方式。我国的教育家以及心理学家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多采用这种分法。
我国学者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的类型。关颖(1993)将其分类概括,从亲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关系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她认为,民主型教育方式较好,专制型、放任型的教育方式较差。除此,王艳萍(1994),林磊(1995),以及杨丽珠(1992)等也对父母教育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认识。
1.3.6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研究
钟春桃(2007)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发展的,因此,幼儿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很密切的关系。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向幼儿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有: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前三种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幼儿的压制过多、对孩子没有要求、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过多包办。所以,在这类型的家庭氛围中会让幼儿缺乏归属感和自信心;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理解、尊重、信任幼儿,积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幼儿敢于发表意见。因此,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
Doescher(1995)等人认为父母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容易接近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如果这个家庭是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话,那么它就会给儿童创造机会去发挥他们的智力,运用其社会能力,身体的技能树立自信心。限制性的父母强调严格和服从,他们频繁地纠正和惩罚儿童,降低了儿童探索其周围环境的自信心。过分纵容的父母基本上不要求孩子,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生活在这两种家庭类型中的儿童,有较小的动机去取得预期效果并且依赖性很强。
1.4研究假设
本研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成接受、鼓励(引导)、控制(服从)、惩罚和拒绝五个维度;再根据王娥蕊的研究将幼儿自信心分成自我效能、自我表现和成就感三个维度。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论证,得出影响幼儿自信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长的教养方式和实践提出对策和建议。
研究假设:(1)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幼儿的自信心有差异。(2)接受、鼓励(引导)、控制(服从)、惩罚的教养方式与幼儿的自信心各维度显著相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浦东新区某一级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幼儿。为了确保研究样本的有效性,所以笔者在大班的一个班级里随机抽取30名幼儿,在中班的两个班级里分别随机抽取22名和8名幼儿,在小班的两个班级里分别随机抽取17名和13名幼儿,共计共90名幼儿进行研究。调查对象为这些班级的家长及教师。
2.2研究方法
2.2.1教师问卷调查
本次研究中的教师问卷主要是采用王娥蕊编制的《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教师评定问卷(城市版)》作为测评工具,将幼儿自信心分成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和成就感3个维度。自我效能指:儿童在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对自己是否能够做出有效的判断,即表现为儿童对自己能力的确信程度;自我表现指:个体内在的感觉、信念、态度等的表露,即儿童在个人行为、能力、智慧和思想方面的自我表达情况;成就感:即成功的体验,是指儿童做事情时力求取得成功,并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的一种情感体验。
请一位带班教师根据这三个维度对该班幼儿自信心进行测评。通过对问卷各项指标计算分析,得出同质信度、半分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再测信度分别为0.966、0.938、0.906、0.819,说明问卷是可靠的,具有较高的信度。该问卷包括26个项目,其中自我效能共15个项目(分别为:1、3、5、7、8、9、10、11、13、14、15、17、20、21、22),自我表现共7个项目(分别为:2、6、12、19、24、25、26),成就感共4个项目(分别为:4、16、18、23)。本问卷采用五级评定标准,即完全不符(记1分)——不太符合(记2分)——一般(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教师须根据本班幼儿的自身情况,在相应的项目内容选项中打勾即可。最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将收集得来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2.2家长问卷调查
本次研究中的家长问卷主要是参考父母教养方式问卷(ChildRearingPracticesReport,简称CRPR)对问卷的问题内容进行选择和改编来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该问卷包括26个项目,分成5个维度,即:接受,项目内容为2、3、4、6、7;鼓励(引导),项目内容为1、5、9、10、11;控制(服从),项目内容为12、13、14、15、17、19;惩罚,项目内容为8(反向计分)、16、18;拒绝,项目内容为20、21、22、23、24、25、26。本问卷采用五级评定标准,即完全不符(记1分)——不太符合(记2分)——一般(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本问卷第8题为反向计分。家长须根据自己幼儿的自身情况,在相应的项目内容选项中打勾即可。最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将所收集得来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3实施过程
设计好问卷之后,笔者将教师评定问卷发放于每个班的带班老师,请她们根据本班幼儿的自身情况,在相应的项目内容选项中打勾进行对幼儿的测评。家长问卷是请该班的带班老师发放于幼儿,告知幼儿将问卷带回家给父母填写并督促幼儿于次日将问卷带来幼儿园进行回收工作。为了使教师测评问卷与父母问卷具有一致性,两份问卷在填写时,都被要求填上幼儿的姓名、性别、班级和出生年月。其中,教师评定问卷和家长问卷各回收有效问卷90份。
发放的文件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95%以上,除了极个别的的幼儿出现忘记带回的情况,总体上问卷回收完成进度十分理想。
3结果与分析
将问卷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出。由对幼儿自信心水平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得知,所研究的幼儿被试的自信心平均得分约为30分,中位数与众数也均30分,处于26-35的得分区间内,属自信者的类别。
3.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自信心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方法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幼儿自信心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控制服从和拒绝的教养方式与自我表现和成就感显著负相关,即父母越采用控制服从和拒绝的教养方式,儿童的自我表现水平和成就感就越低。)
3.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以儿童成就感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采用对全部变量进行同时分析的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控制(服从)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就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以儿童自我表现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剔除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控制(服从)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同上,通过相同的检测方法可知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效能的影响没有显著影响。
4讨论
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的自信心进行相关分析,控制服从与自我表现、成就感显著负相关,说明越是控制服从,自我表现和成就感的分数越是低;同样,拒绝与自我表现、成就感显著负相关,说明越是拒绝,自我表现和成就感的分数也越低。
自信心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能够通过自己教养方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帮助训练幼儿发展自信心。控制服从的教养方式,父母往往对幼儿的控制和限制过多,对幼儿的压制过多,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给幼儿过多压力和限制,让幼儿始终处于一个严肃不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由此损害了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拒绝的教养方式,家长与幼儿接触时间少,如:父母工作忙,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幼儿、单亲家庭的幼儿或失去父、母亲的幼儿,这些孩子因为与父母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所以他们的行为得不到成人的指导、鼓励和肯定,因此致使他们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让孩子能够一心好好学习,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过多包办了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而束缚、限制了幼儿自信心的形成;相反,温暖、慈爱而又适当严格的父母,能够做出关于期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做到的程度的合理指导,这将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且更加相信自己。当孩子了解到父母不仅重视他们,而且相信他们的能力时,信任关系就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来。其结果孩子就很有可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有能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30]。
5.结论
(1)控制服从的教养方式与自我表现、成就感分数显著负相关;拒绝与自我表现、成就感显著负相关。
(2)控制(服从)分数越高,成就感分数越低,控制(服从)分数对成就感有预测作用。控制(服从)分数越高,自我表现分数越低,控制(服从)分数对自我表现有预测作用。
6.教育建议
6.1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胆小、害羞、冲不出等等。但是,家长们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与自己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所以面对幼儿,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为幼儿作出表率,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遇见亲戚熟人,家长能主动大方的向人问好;家长是善于与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等等……这样正面的做法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这样,不仅使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又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6.2充分相信孩子,给予一定成长空间
父母要充分相信你的孩子,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引导、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也总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们也总是以自认为对的方式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包办。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便成为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有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在家敢于对家人“作威作福”,一旦脱离了家这个环境,便畏畏缩缩,不善与他人交往。在家长替孩子们包办一切的过程中,其实家长是在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家长是在剥夺他们自己学习并且获取知识的机会。长此一来,孩子们就渐渐依赖上了家长,即便是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懒得去做。试问一个做什么都要依赖自己父母的孩子怎么会有良好的自信心呢?所以,父母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去自己生活、学习、交往。
6.3尊重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切勿过多控制孩子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厉害,父母们又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感受纷纷给孩子报这班那班让孩子学这学那的。仔细算算,一星期七天,五天孩子要在幼儿园接受学习,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以为能好好玩儿玩儿,结果却要去上各种兴趣班,自己的空间是一点也没有,即使孩子们心中有千百个不情愿,因为父母的强势控制,他们不得不服从安排,这样其实也是一种对孩子自信心的压制。家长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并且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商量对策与措施,而不是一味压制孩子的想法,不把孩子的想法当回事儿。
6.4父母经常陪伴孩子,常说“我爱你”
在中国,孩子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因为大多数家长们都工作繁忙,要为生计奔波,所以没有很多时间来好好陪伴孩子。即使是一些有着经济层次的父母,也是情愿把孩子送去各种早教班或者兴趣班,不愿意亲自陪伴孩子。孩子是需要父母源源不断的爱的。我们能看到国外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国外的孩子大胆、自信、有主见,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还是存在着很大欠缺的。再来看看两国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国外的父母民主、尊重孩子,适当的引导孩子,他们会给孩子提建议却不会给孩子做决定。不论是贫穷家庭还是有经济层次的家庭,家长们总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他们经常拥抱、亲吻,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所以他们有着很好的安全感。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情愿花钱给孩子去上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也不愿与孩子一起享受免费的阳光和草地。因此,我建议中国父母要向西方父母多学习,尊重孩子、多多拥抱和亲吻你的孩子,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能够保证1—2小时高质量陪伴你的孩子做一些适合他这个年龄发展的事情,还要记得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
6.5局限性
本次研究中的教师问卷由于只请了带班教师中的其中一位教师来做评定,所以在对孩子自信心的测评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意识也许会影响到本次幼儿自信心评定的调查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45~48.
[2]赵寄石.自信与尊重[J].幼儿教育,1996,(1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4]钟春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研究.[M].选自《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5期
[5]车丽萍.自信心心及其培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
[6]Rolandbenabou,JeanTirole.Self-confidenceandpersonalmotivation,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SES-0096431),2001.1~38
[7]MaslowAH.Atheoryofhumanmotivation.PhychologicalReview,1943,50:370~396.
[8]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00~209
[9]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0~95
[10]RosenbergM.ConvincingtheSelf.NewYork,NY:BasicBooks,1979.51.
[11]JacksonMR.Self-esteemandmeaning:alife-historicalinvestigation.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1984.
[12]纳撒尼尔.布兰登著,王志强,马新琳译.如何提高自信心.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1~7.
[1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60~263.
[14][美]戴安娜.麦克德莫特.C.R.斯奈德著,金连柱,迟俊常.儿童希望书-如何让你的孩子充满自信.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4.
[15]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68
[16]燕国材.教育心理十题.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164~165.
[17]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8~102.
[18]JeanYoder,WilliamProctor.Theself-confidencechild.NewYork:TheUnitedStatesofAmerica,Factsonfilepublications,1988.18~33
[19][美]吉恩.尤德,威廉.普罗克特著,于海梅等译.自信心.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29
[20]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28
[21]BemPAllen.Personalitytheories:development,growth,anddiversity.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llynandBacon,APersonEducationCompany,2000.305~306
[22]贝蒂.扬斯著.自信心的培养.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2~245.
[23]孙丹.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2010年04月
[24]陆文婧.上海、釜山两地幼儿关系自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04月
[25]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6]戴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06月
[27]DoescherS,BurtL.You,yourchild,andself-confidence.OregonStateUniversityExtensionService,1995,EC1453:1152~115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