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内容摘要]亲子关系是人与人交往间最普遍的一种关系,形成于每个人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与融洽的亲子之间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子女敬重父母、父母爱护尊重子女,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这将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儿童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从古至今已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例如“父慈子孝”、“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父母这一代经历了xxxx、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等,所以基本是在传统权威式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而如今的年轻人多受西方自由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行为较开放、独立,现在许多子女在追求自由平等与传统孝道之间寻求平衡点。而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希望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却忽视了过度的“插手”将使孩子失去主见,影响了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近几年,我国因不融洽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而造成儿童一系列悲剧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正确的了解儿童内心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1]。
同时,也有许多孩子受亲缘关系的“绑架”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我们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能有个好生活”、“你是我生的,就该听我的”。家长随口而出的一句话或许是发自内心的无奈也或许是望子成龙的气话,但事实上,这些不经意的言语以及父母的“权威”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投资。
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乳母哺育、塾师启蒙、教师教育”,因而哺育、启蒙、教育是三件事[2]。对于父母而言,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够替代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孩子需要讲究方法,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育研究表明,说教胜于打骂,行为胜于说教,而情感更胜于行为[3]。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社会人际交往、语言发展、性格形成乃至心理健康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以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为研究的出发点,了解其行为对儿童心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产生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爱、自信心、安全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三层为情感和归属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在感情上更是如此,彼此的尊重和爱护是人人所需的[4]。所以,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比较足的话,那么他的心理也会比较强大,遇到再大的困难和人生挫折都会乐观积极对待。同时也说明,如果在幼年期,爱、自信心、安全感这三种因素若有缺少,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系列问题。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合适的教养方式下,父母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支持与关注,让孩子知道“被需要”同时也感受到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父母与孩子之间多进行和平有效的沟通,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基于对孩子的帮助,同时给予引导支持或者鼓励,愿意和孩子交流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以父母长辈的姿态压制、逼迫孩子,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强大、信心十足、安全感与幸福感满满,对其心理健康、学习、人格成长都有极大的帮助。
新生儿如何观察学习这个世界呢?首先,他通过感受与观察模仿,虽然不会表达但他的感受模仿能力非常强,能直接准确地觉察出父母亲以及长辈的情绪和行为。若成人与婴儿之间经常进行积极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也会给予积极的回应。若成人用消极的行为,久而久之婴儿也会进行学习模仿。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需要父亲母亲做好榜样的力量,父母之间经常性的争吵,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若不能达成一致,很容易造成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上的消极影响更加明显,如抑郁、胆怯、焦虑等许多心理障碍都被证实与不良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5]。同时,任何极端的教育方式都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无论是极端的溺爱还是极端的粗暴,很多成年人做错事情后会进行反思,但更多是缘于幼年时期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产生了很多扭曲,导致内心矛盾,对一些事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研究的方法与分析

Disguiser伪装者,作为国内第一个尝试定义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团队,为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调查问卷,以下为其调查结果: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图3-1家长对孩子学业了解程度和与孩子分享话题交叉图标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图3-2对于孩子考试低分举措和孩子交流话题的交叉图标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图3-3家长和孩子谈话话题与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图标
如图所示,从该表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以及对孩子学习有用的人生哲理或者学习方法,无论孩子是有进步还是学习考了低分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最多的还是学习。其实,在中国式教育的应试考试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孩子为了考“高分”而学习,为了“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而努力学习,家长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就为孩子树立了“好好学习,长大成才”的目标,所以现在不光有很多焦虑的孩子更有大部分“焦虑”的家长。成人将自己的压力施压到孩子身上,难免会造成孩子的叛逆与反抗。
当然,让孩子努力学习本质上来说是正确的,因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但若与孩子缺乏和平的沟通,父母急于孩子成才而一味的批评打骂,孩子却认识不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在心底埋怨父母的消极行为,那么教育便事倍功半,这种行为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引发孩子的心理焦虑等问题,这种行为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关注学习之余,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为他们塑造温馨和谐、自由平等的空间[6]。

  四、总结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成正相关,父母正确得当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亲子间的关系,也较容易让孩子接受该教养方式,所以亲子关系就将越亲密。反之,密切的亲子关系往往拥有恰到好处的教养方式。
2.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教养方式不但可以帮助父母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观察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
3.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随着心理学研究,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来调整家长的态度,从而构建良好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
4.现代家庭教育的重点已不再是培养“长大”,更多的是要培养“成才”,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作为父母切不可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培养心里强大的孩子,是我们始终要研究的课题。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儿童心理健康,三者之间要相辅相成,只有同步和谐的发展才能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小先.父母交往观念、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南方期刊,1999(2):22-24.
[2]缪建东,家庭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9;104.
[3]陈俊赢,母亲人格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J].心理卫生,2012(6);41-43.
[4]王丽,傅金芝.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6);8-11.
[5]王新波.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建设新进展[J].
[6]王茜王嘉男.家庭亲子关系对学生个性成长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5年第21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32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2月18日
Next 2021年12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