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写生作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学习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写生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它是绘画艺术有可能发展推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摸索技巧技法,拓展创作思路,形成个性化风格语言的

  摘要:写生作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学习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写生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它是绘画艺术有可能发展推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摸索技巧技法,拓展创作思路,形成个性化风格语言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

  引言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基本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根据描绘对象不同的分类。一般写生不作为成品绘画,只是为作品搜集素材,但逐渐发展也有的画家直接用写生的方法创作,尤其是印象派的画家,经常利用风景写生,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外光派画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免不了有情绪上的波动,或感动,或忧伤,或惊喜,或恐慌。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凭感性所认识的情感吧!那么,如此说来情感应该是我们最普通而又最常见的字眼。只要是有人类存在的地方,情感就一定存在。因为人需要真情实感的流露,小到对生活琐事,大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忧患意识,对未来的思考。使人敢于反思自我,敢于大胆宣泄自我。所以情感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随着“五四”期间,西方式写生观念和科学的观察方法的引进,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面对面的直接写生成为人物画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这种直接写生的方法为研究人、表现人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也为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写生作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学习和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写生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它是绘画艺术有可能发展推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摸索技巧技法、拓展创作思路、形成个性化风格语言的必由之路。

  1写生是水墨人物画造型训练的必要手段

  水墨人物画是造型艺术,即是通过造型来构成图像,并以此为绘画因素来传递作者的艺术感受及情感。那么“造型”这个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不管作者的情感多么丰富,如果他没有表达情感的造型能力,那么要把情感表达出来并感染别人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水墨人物画有自己特殊的造型方法——即通过笔墨的规律去实现形象表现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素描去研究人物的形体结构、透视解剖等造型因素,培养基本的眼与手相协调的操作能力和刻画能力及通过对传统作品的临摹去获得笔墨技法,再将两者结合起来。而写生正是从素描造型过渡到笔墨造型的必要手段,是水墨人物画造型训练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一开始就直接使用毛笔、水墨、宣纸进行写生,由工具材料的使用迫使我们由素描的造型向笔墨造型过渡,从而达到通过笔墨的规律去实现形象表现这一人物画造型训练的目的。
  其次,水墨写生本身因为有在宣纸上直接落墨写生、一旦落笔不能/涂0改这些特点,所以需要有较强的直觉判断力和迅速的表现能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握对象的基本形态和精神气质,而这些正是造型的生命所在。这种不滞于手、不碍于心的绘画技能是西方式素描用理性程度来把握形象所无法替代的。我们时常发现一些学生在画素描作业时,懒于动脑,缺少造型意识,照抄模拟对象,一味地追求局部真实感的表现。这样的结果是素描画了不少,造型能力却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画水墨写生则不同,因为水墨人物画以线造型,一笔下去就是艺术处理等特点,要求学生迅速找到对象的构成要素,去粗取精,运用简练的概括手法,抓住造型要素。这一点功夫恰恰是素描作业时所容易忽视的。这样的写生过程不是被动地反映对象,而是主动地捕捉对象,主体的触动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物我神交”。这种造型能力使学生作画时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
 写生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写生能力的提高,默记能力也能逐渐加强,这样可以把瞬间变化的形象,根据记忆画出来。记忆和默写能力的增强,是造型能力的深化,中国画讲/意在笔先0,即先想好了再画的意思。通过坚持不懈的写生训练,能提高对重点物象的感觉灵敏度,培养一定的想象力,使形象和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体现人物的内在神韵。

  2写生是形成艺术个性化语言的重要因素

  水墨人物画在表现对象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天地。在具体写生过程中,学生独特地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娴熟地、创造性地驾驭艺术媒介、技巧和语言,以及淋漓酣畅地抒发作者的个人内心情感,都是创造力的种种表现,是形成艺术个性的重要因素。
  个性的形成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大量的实践和学习众多不同的笔墨方法。所以,水墨人物画的写生作业,要不断地尝试不同的笔墨方法来练习。二是要从写生对象身上,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而这第二方面对于笔墨的独特风格形成是最重要的,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矿藏,又是最丰富多彩的最具艺术启发性的。这就要求写生作业要对对象以笔墨进行认真的解读,不能用别人的成法去套写生对象,把写生作业画成别人成法的“变临”。
 写生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
  许多成熟画家就是在经常性的写生中,激活创造的热情和萌发新的表现方法的。他们总是在根据他运用的创作方法和追求的艺术风格在写生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技巧,而在写生中形成的样式风格也影响到他的创作体裁和题材的选择。创作和写生总是基本上同步地表现出艺术家的艺术追求,显示出他的艺术气质和艺术个性。
  一方面,长期的写生实践,能使学生更深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写生中,感觉力贯穿于写生从观察到完成的全过程,体会形象的含义、感知形象的主题、表达人物的神情。通过写生,学生可以全力追寻自己的感觉,丰富的感知使产生丰富的表现语言成为可能。表达技巧的生命力来源于感知的丰富和激情的流露,感觉力的表现,正是艺术的表现。写生成为学生摸索自己的艺术语言最可靠、最简便的手段。
  另一方面,在写生过程中不同的对象,迫使学生寻找不同的笔墨去表现。同时,水墨画“以线造型”的特性迫使学生在写生中更带有主观自我的表现意识,它追求物象最本质的东西,而依作者主观感受去重新塑造对象,大取大舍,概括强化,因此,在艺术手法上,构成了新的技法和审美领域。长期的贯穿于技法与规律学习中的笔性、笔力的训练,以及对笔势、笔意的研究与掌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传统程式化形式的不适应性,通过写生并开始寻找新的具有较强写实的各种技法。
  笔墨是水墨语言的本质方法,用笔用墨成就了水墨绘画的质,与自然之质的精神内通,并导出许多笔法和墨法的技巧。水墨写生的语言要素具体为用墨的方法,有多组相对的概念,如方圆、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干湿,这些相对立的概念与交插是笔墨与造型的结合点,并以这些方法表达对象的空间体积、主次关系的基本技巧。
  在毛笔的技术操作过程中,思维要考虑形象的量感、质感、空间及深度。人物画最忌从概念出发。思考如何用笔墨去表达具体的造型结构、我们的作画过程就有了实在感,避免空洞表面化的笔墨。

  3写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与创作有密切关系

  美术创作的基础来源于对创作对象的特殊认识及情感,当这种认识与情感通过想象力的发挥与综合而成为某种确定的形象时,艺术家就要运用媒介的手段将其表达出来。一个完整的水墨写生过程,决不是依样画葫芦,包括在观念中产生艺术形象的活动和运用媒介材料将其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的制作活动两个方面。它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统一,一方面需要巧妙、独到的创造性想象;另一方面需要对特定物质材料性能和规律的熟练掌握和创造性运用。
写生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一幅优秀的写生作品,可能就是一幅创作的雏形。面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写生活动,使其转化为艺术形象。这种转变与创作相比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是灵感的火花,是从生活中撷取的和发现的最生动、最本质的美。它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它带着作者的审美选择。
  其次,写生自身也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探索的第一块试验田。一方面,这些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是一次完成的,但有的同样完整地表达出艺术家独特的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富有个性的感受和情感;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驾驭物质材料的高度技巧,以及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美感。
  写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练习性的、草稿性的、实验性的几种。练习性的专为训练基本技巧而作,实验性的写生则指艺术家为探索新的表现技巧而作的作品,而在肖像画中,写生与创作则不存在严格的区分,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面对写生对象,凝神观察,从而产生出强烈的感触,这类感触往往就是你个人特有的经验,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表现它,就是你绘画风格确立的开端。
  在教学中,把创作方式与水墨写生结合起来是将水墨人物写生引入到更高阶段的构想。要使一般化的习作写生成为艺术作品的一种方式,才能真正推动人物画的发展。不同于凭空臆造,写生的意义将被提高到新的层次,将为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的空间。针对现行创作中抄照片、模仿西方现成样式、写生与创作的脱节、创作越来越僵化等现象,写生将是一剂良药。
  另外,写生给创作提供珍贵的情感依据,再度激发起作者的创作冲动。这便是写生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作为写生,总体上是以研究对象,结合主观感受去表现对象为主旨的,因此不能只依据客观对象的自然表象去机械地描画。面对活生生的人,感受大自然所创造的生命多么动人,从而激发出艺术灵性的表现。所以当我们站在一个模特儿面前,带给我们的是对大自然的渴望。这样的艺术欲望是艺术家艺术生命最可贵的东西。这样的写生也已不是简单的描摹物象,而是心与心的“对话”,在画中既有“他”又有“我”,既能告诉你被描绘对象的许多/传记式0的东西,同时它也是画家本人个性的表现。
  成熟画家总是在写生中寻找一种具有感情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它提高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同时视觉观察的生动性与笔墨处理的新鲜感,在写生中会自然迅速地融会一体。这些元素同样是创作必不可少的。

  4写生是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途径

  写生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是收集绘画素材的一种手段,也是现代艺术教育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基本方法。正是因为写生还处于“零部件加工”阶段,它并不是绘画“成品”,更有掺夹着画家即兴涂抹的内容,因此大多作为文献辅助,很少专门集中展示。换言之,写生展览必然是作品概念,除直接对照实景实物摹写临描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有图有真相”,从而表现出完整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
  前不久,马锋辉在西湖边的个展“写生的意义”,规模不大,但在眼下林林总总、良莠不齐的展览中颇具“小清新”。倒不是说他的作品风格,而是这次展出的50件水墨山水写生稿突破了以往对其松、荷题材的局限,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学术上对中国画写生的深层次思考。
  写生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
  人物画发展至今,现在的写生已被越来越多的其它方式代替,比如钢笔、铅
  笔,甚至用照像机、摄像机的方式,当然这些方式有的具有速度快,有的具有真实性,有些是具有形式本身的美感,但要将这些东西转化为水墨的创作中,却很难直接架起一座桥梁。而要使人物画创作即具有形式美感,又具有生活气息,选择水墨方式的写生仍是一种创作上的需要。我们今天所看到古代传统中国画作品,尽管我们尚不能看到古人描摹真实自然的第一手资料,但我们可以在文字记载中读到古人在作画前常有“粉本”在案,我们也可以从谢赫的六法中读到“应物象形”的句子。这就是说,写生一词在古代应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写生是以水墨方式,炭笔方式或其它什么方式就不得而知了。至少以水墨为主要方式的写生恐怕就是最主要的写生方式了。因为只有这种写生,才能求得程式语言的转换和创造,很难想象没有任何前人经验的条件下,你仅用炭笔或其它什么方式去写生之后,而回到画室你便可用笔墨直接创造出什么语言。因此,写生又是中国画创作
  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人都喜欢听具体的故事,通过那些内容,大家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在艺术的创作上,概念的东西,总是不招人喜欢的。重视写生,透过这种行为的表面意思,也是我们对待艺术最为本质的态度—尊重生活。中国画写生所要求的目的。在于充分理解各种物象的结构,不为表面的繁琐的光影和周围环境所影响,而刻画其精神本质。对描写的主体,必须首先具备充分的分析能力,掌握客观物象,然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刻画、提炼、取舍。而这一切,虽然都通过作者主观的创造,但必须根据物象所构成的特征,这也就是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自然主义描写,而是把握客观物象的精神本质。这一讲求“形神兼备”的造型传统,在中国画写生练习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物画写生重在传神写照,就是描写其精神面貌,精神是人物形象中一切有生命的活动(包括思想情感、个性特征等的活动)非有深刻的体会不可得,作者通过笔墨直取其形象中之主要精神,只有精神才是绘画的生命,脱离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继承传统,都会葬送自己的天才和发展。

   结论

  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其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与西方绘画大相庭径,写生也应有独具的魅力和意义。中国画写生除积累素材外,也是创作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成分更加明显。用毛笔、宣纸、墨汁来作画,本身就具备了作品的基本成因。另一方面,中国画有特定的图式,山水云雨、草木树石各有画法,成熟的艺术家必定将图式和画法了然于胸,不过是“观物之生,格物之理”,通过观察、体验、联想、感悟,手写心记,完成写生,这正式“创作”大致无二。中国画家注重传统,在临渊摹笔中领悟水墨意境和高雅格调;中国画家也注重创造,在师法自然中印证华茂风度和时代气息,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中国画写生的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第七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583.
  [2]包恢.答曾子华论诗[M].X:商务印书馆,1969.
  [3]周志民.试谈情感在文艺创作中的推动作用[J].呼兰师专学报,2000.第一期.
  [4]黑格尔.美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8.
  [5]汉语大词典第二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972.
  [6]李泽厚.美的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1.4-5.11
  [7]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6
  [8]贾涛.中国画论论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99
  [9]中国美术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
  [10]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14-15.
  [11]毕继民.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物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62.
  [12]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刘国辉.人物画的一种解读[J].美术总第48期.美术杂志出版社,68.
  [14]韩宏斌.感悟艺术创作及中国画[J].美术大观总第236期.美术大观编辑部出版.
  [14]诗艺[M].人民文艺出版社,142.
  [16]钱谷融.关于艺术性问题有意味的形式?情感的形式?[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1月第一期
  [17]杜洋.论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职大学刊,1996.第一期
  [18]高贵平.“心合”的力量——谈人格在艺术风格中的影响[J].美术大观总第229期.美术大观编辑部出版.
  [19]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56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26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4月1日
Next 2020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