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注意,随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瞬间成了人类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景观等一系列新概念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当前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将杭州作为蓝本,对低碳型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相关探讨。当代景观设计要讲究低碳,无论是从建筑方面还是从实地的规划方面以及设计等方面,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低碳景观;规划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社会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过多地使用高碳能源,导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灾难,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全世界亦已达成共识,即只有低碳发展模式才是人类社会今后唯一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现如今的中国正处于高能耗、高排放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稀缺等诸多全球化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城市化进程,却可以借由城市化浪潮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探寻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与此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刺激全球经济复苏回暖的重要契机。中国更应把握住这一契机,从低碳经济入手,由此发展与建立起领先世界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一、相关研究
2012年5月3日在知网数据库进行以“低碳”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查询,然后在结果中搜索“景观”仅能得到60条相关文献记录。由此可见,关于低碳景观的建立虽然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上,还没有进行规模化的展开。
事实上,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低碳经济很早具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比如在北欧国家丹麦,建立了大批的低碳社区,还有很多的袖珍公园,这种社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后续利用。通过不断增加绿地来保证城市环境的生态和谐。而在英国,则提出了所有建筑物在2016年实现零排放污染的计划,并通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生态保护意识。
就植物固碳能力方面的研究而言,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释氧能力研究和以森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植物碳汇研究两方面。就固碳释氧方面而言,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监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而得出的固碳释氧能力强的优良树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固碳释氧效应以及景区固碳释氧价值评估等方面。
就国内的研究而言,很多著作都是以西湖为蓝本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也几乎都是针对西湖而形成的。王小德通过对杭州等地城市绿地中多年生花卉的调查,提出要实现植物配置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必须开展多年生花卉的引种、驯化、推广工作,积极做好多年生花卉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张建和等以杭州市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花港观鱼、孤山公园、湖滨公园、柳浪闻莺、植物园等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从美学、生态学的角度对公园的主题性、求异性、美术性、生态与功能关系进行了评述。
朱钧珍从园林植物空间景观、园林水体的植物景观、园林道路的植物景观、园林建筑及小品的植物景观等方面对我国优秀的园林植物景观做了介绍和分析,其中包括大量杭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实例。
罗慧君运用群落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公园的绿地景观格局及其树种结构分别进行了量化研究,探讨了花港观鱼公园各种不同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和树种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对园林植物配置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孔杨勇等调查了地被植物在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现状。按照传统绿地和新建绿地的分类,尤其对杭州新建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种类、面积和配置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王志龙等通过对杭州园林绿地中蔷薇科植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杭州园林绿地中蔷薇科植物的配植模式,以及杭州园林中应用的蔷薇植物典型景观,并对如何更好地在园林绿地中应用蔷薇科植物提出了建议。
二、景观设计的低碳理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由空气、水体等污染导致的疾病增多,这些环境问题的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世界各国都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作为XX的主要工作。人们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探索能源和技术的革新以至价值观的大变革,为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而努力奋斗。
景观设计在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开始践行“低碳”理念。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恢复生态学思想更是将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和恢复结合。进入21世纪,“低碳”一词进入景观设计领域,“低碳景观”(Low-Carbon Landscape)要求在景观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景观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景观”思想在我国已经受到极大的重视,并写进国家发展规划中。今后,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国家的绿色设计将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
低碳即是一定意义上的环保,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为途径达到环保的目标。低碳也意味着节能,减少碳排放也就是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要实现低碳景观需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景观材料的环保生态,要求材料的生产环节、建造方法都是低碳的过程;二是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用设计实现低碳的消费方式;三是景观使用的高效低碳,使用景观的过程能够同时引导人们自觉进行低碳的生活和娱乐;四是景观内在的精神文化,用景观来表达低碳的思想,来宣扬低碳的行为。
三、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一)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对城市园区景区进行规划的时候,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高能耗。而这种新兴的低碳风景园林则可以改变现状。
在材料产地的选择上采取就近原则可以减少能耗;选择低碳材料也可以降低成本,降低能耗;鼓励使用新能源是最为直接的减少能耗的低碳方式;在规划和设计上下手,减少园林建设中的过程中的能耗,切实达到低碳的目标和要求。
(二)提高风景园林营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
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运用采伐木材(特别是古树、大树)、新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玻璃等人工材料),并且随着频繁的城市更新,又会对“旧”的材料弃之不用、移除重建。而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则提倡对园林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寻求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的改装、重构等创新设计措施,使越来越多的园林材料得以循环再利用。各种园林材料在工程前、工程中和工程后的多次利用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其所包含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保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建造景观的过程即是一个将材料组合的过程,根据设计的元素不同、繁杂程度不同,材料选择也不尽相同。景观设计材料可分自然材料和物理化学材料。
(一)自然材料的选择运用
自然材料即是自然界自由存在的光、水、气等,包括土地资源,天然石材、自然生长的植物等等。在材料选择上,要求既充分利用自然材料而又不滥用自然材料。一个因地制宜的设计是尽可能维持原有自然材料,减少人工材料的使用过程。如建设一个山地景观,就需要考虑到防洪问题,将防洪结合水景,这正是低碳设计的思路。设计的水景在平时非雨季的时候,是一个小溪流,或者是旱溪,在洪水季节就是一个溪流,将这个水体景观同时作为一个排洪的通道,由此减少排洪用电量或其他的动力能源的消耗。但是又要求尽量不使用河石或者采集于河道、溪流中的地表石材,如果对河床等产生影响,这不仅不是低碳,还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物理化学材料的选择运用
物理化学材料主要有砖、瓦、沙、石、玻璃、木材、金属等等,用于建筑物、景观小品的建造。是否采用应该取决于这些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碳排放量的高低。以建筑内外墙体材料为例,新型的秸秆石膏渣墙体空心砌块不仅容重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好,单一材料即可满足建筑节能50%的要求。而且这种砌块是利用多种废弃物制作出来的,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又如另一种加入硅制胶材的绿色“可呼吸”道路。一方面,这样的材质可以根据道路的高低起伏随意进行铺设而不会产生裂缝;另一方面,这种路面设计有利于地面自由吸收水分而不破坏绿色的自然景观。另外还有节能玻璃幕墙、LED照明灯等等,都可以极大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都是很好的低碳材料。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就是低碳经济的代表作,它大规模运用太阳能。而中国馆、世博中心等其他建筑同样都以低碳为标准,世博会上的许多材料和方法都值得借鉴。
五、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规划
城市规划只有对城市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收获最大的环境效益。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它需要对景观元素的空间布局进行缜密的考虑,才能达到更高的低碳标准。如在建筑物布局过程中,只有体量和高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而良好的房型设计,可以增加室内采光、通风,从而减少空调和电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在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尽量维持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了解区域气候环境以及植物的生长习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程度地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所需的资源消耗,包括水、电、农药等,尤其不要通过苗场培养以外的方式收集古树古木。总之低碳景观的要求是应该倾向于朴素、本地化、自然化、合理性。如广州万科中山华发生态园的建设,通过对原有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把房子“种”在大自然里,同时可以减少前期施工和后期养护的成本,真正做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的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观为宗旨,以自然山水为模拟对象,范山模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建设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追求的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完全一致。而在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方案打着“低碳”的标签,事实上并不低碳。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一股城市绿化“草坪热”在全国许多城市兴起,大面积草坪的出现,大大地浪费水资源以及后期维护管理开销。与此同时,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大面积草坪占据了绿化树木的种植。与此同时,据研究表明,相同面积的草坪所产生的制氧能力、调节城市小气候能力、净化空气能力等生态效益远低于树木。
鉴于此,当代低碳型景观在城市绿地植物设计上,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选择植物物种的同时,应该优先考虑相对于外来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的乡土植物;其次应该注意不同植物物种的固碳能力,优先选择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最后还应该加强植物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突破追求植物观赏性和品种名贵性的界限,充分利用大自然中一些常见树种。
六、高效低碳的景观使用
(一)从“人”的角度出发
以人为本景观设计要求从“人”的角度出发,将人的需求作为景观设计的主因,一切以人为本。任何景观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的,一个高效的景观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建造出来的。如设计一个广场,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广场?给谁使用?给多少人使用?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数据量化分析”,设计出一个高效的景观,真正做到从功能出发来设计景观,既在无形中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营造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一个低碳的景观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它不会因为设计和建造的失误而产生二次建设的资源浪费。
(二)用设计引导低碳的消费方式
低碳景观除了普通景观在满足人们生活娱乐所需的各种要求以外,还应该能够引导人们进行自觉的低碳行为。“低碳出行”就是其中一项,通过各个景点间有效的设计连接,以及连接步道的不同,引导和鼓励人们尽量选择低碳出行,健康步行或骑行。
20世纪90年代的居住区和近几年设计的居住区有很大不同,公共游乐空间开始出现,这个居住区内的公共景观为业主提供了更为多样的生活形态,邻里之间更易于交流、熟悉,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次数和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了人们低碳的行为。因此,这种居住区公共景观即可视为低碳景观的初级。
21世纪,传统的大封闭式社区方式已经被打破,开放式国际街区作为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模式出现,街区式形态组团开发,组团内部采用封闭式管理,确保业主生活私密。组团之间为休闲街区,各类购物一应俱全,交通便捷,这种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使用,也成为低碳景观设计的一种有效探索,从欧美开始流行,正在慢慢向全世界渗透,引导人们进行便捷、高效、低碳的生活方式。
七、景观设计传递低碳思想
低碳景观不是只停留在视觉和触觉上,而应该上升到思想精神的层次,上升到社会的层次去考虑。孩子需要教育和指导,邻里需要交流和互助。设计师如何用景观来表达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如何用景观来传递一种文明、一种和谐,即是低碳景观设计发掘内涵的深层次要求。设计师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对人们日常的各种行为和需求进行调查,才能将景观设计发展到更高的文化层次,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向人们传达环保、节能的理念。可以通过雕塑等景观小品用视觉来传递低碳思想,也可以用实实在在的低碳设计来传达低碳的内涵。如景观设计中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方式,传统的方式要求雨水流的越快越好,地面不要积水。而低碳景观中雨水的处理应该是采用地表水收集,结合喷泉水池等景观,充分利用雨水,这既是一种实现低碳景观的设计途径,也是一种传递低碳思想的方式。
传统园林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结合自然环境特色,傍山依水,因地制宜。在低碳型景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使用价值、建设的目的所在等问题,以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当代低碳型景观。而当代许多市政广场的建设,为了满足气势上的浮夸效果,大面积地使用硬质铺装,大量地安装景观灯具,过分追求奢华排场,斥资数亿,却没有半点实用价值,这与低碳景观应具有很强的功能性特色完全相悖。由此可见,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设计理念。
结语
低碳景观是对当前景观的设计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应该只是个例,而应该是景观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广泛实施以低碳为目的各种环保、生态景观,尤其是生态公园,已经成为公园发展的主流,而由生态公园衍生出的生态旅游也成为了旅游发展的新方向。由公园开始的低碳之路,必将渗透到各种景观领域,只有将低碳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选材、设计方式、设计内涵及设计效果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低碳景观,才能真正保护环境,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涂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科学与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胡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过元炯.园林艺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唐学山.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6]朱建宁.以自然和谐为美的现代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9(11).
[7]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8]阮煜琳.中国城市景观时代来临缺乏人文关怀成最突出问题[Z]中国新闻网.2010.5.4
[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08
[10]苏伟忠,杨英宝,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06
[11]李小波,陈喜波,城市景观的本土化解读与旅游意义「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