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文化产业园区景观设计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成为了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成为了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文章以302文化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设计依据、规划设计原则、总体规划设计、园区规划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文化产业园区景观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景观设计
302文化产业园区景观设计

  1概述

  1.1项目名称

  302仓库景观规划设计

  1.2项目概况

  郑州市——302创意园位于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与沙口路交叉口,总用地面积约为133346m2。外部交通联系便利,交通、快速路、均临近该区域,可达性高;园区现状周边配套完善,是一块理想的佳地

  1.3项目定位

  园区选址于农业路与沙口路交叉口302核工业仓库。本次项目的定位原则是拓展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考虑到河南地区文化产业缺稀,郑州文化创意园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区域人才优势,规划项目定位以服务于文化艺术、创意市场、画展剧院、设计公司、个人创作、业为重点,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任务,形成资金、技术、创意、人才集聚优势,使郑州、中原地区向文化创意园区领域发展。

  2.设计依据

  2.1注重设计由二维到三维的延续性;

  平面结构的布局——空间围与放的创造——区域天迹线的控制注重环境的流动性与有机性;

  2.2从整体出发,立意在先,以“人”为本。

  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精心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注重高质量的生态与居住环境的紧密结合,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力求将小区建成高品质的人文社区;

  2.3注重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

  建筑系统——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注重三者间的衔接过渡。

  2.4目标定位:

  场地:明确艺术区全球重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定位目标,运用画布的设计理念,强化基底、廊道及空间关系,强调综合解决场地问题,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背景。
  建筑仓库:空旷的厂房,裸露着的蒸汽管道、通风管道,斑驳的外墙面的各种空间改造。新与旧、光明与静谧,都在不停的穿插交融;旧的空间被穿越,新空间正在被重新界定。
  生态景观:引入生态的设计理念和绿色生产性景观,大量种植向日葵等作物,应用节水、抗病性强的植物品种。
  规范管理:疏通路网、规范停车、完善地面人行步道系统、增加空中廊道,。
  循环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和多样化的艺术产业,积极将场地材料、工业产品和机器循环利用,强化场地工业氛围。

  2.5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系统便捷自然,曲直结合、通而不畅、线型优美,并为景观造景创造步移景异的良好基础。

  2.6绿化系统

  园区绿化系统讲求造型,注重趣味,积极造景,绿地形态丰富,结合艺术雕塑,休闲绿地、活动场地形成一条美观实用动静有别的绿链,大大增强了园区绿地的生机和艺术感染力。绿化布置中注重发挥“异”与“隔”的功能,在注意景观效果的同时,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形成一个有个性、有章法的绿化环境。

  3.规划设计原则

  3.1强调文化导入原则

  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是产生创意的肥土壤,创意产业园区选择布置于此类区域,可在地域文化特色的氛围中彰显自己独特的创意文化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

  3.2生态性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自然环境是激发创意的源泉,积极利用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塑造让创意者更好地亲近自然的氛围,对吸引创意人才、启发创意理念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充分体现出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

  3.3带动文化发展原则

  开发创意产业的目的是要带动片区乃至城市的发展,而这首先必然需要实现社区经济活力的复苏。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营业政策上的调整和产业关联度的影响,集聚与发展相关产业,以带动社区经济的繁荣。

  3.4“交通便利”的原则

  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固然不如普通的工业园区复杂,但由于其园区环境的特殊性,在其市场需求和旅游开发的双重功能特征影响下,园区对于车行和步行交通环境的协调组织尤为重要,强调园区内外交通联系网络的形成,通过有机的交通组织来强化自身的区位特征,提高可达性、便利性与安全性。

  3.5高效集约性原则

  园区的开发建设应集中体现高效集约的原则,结合项目定位,整合各项功能,精心组织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确保产业园的集约发展与高效运行。

  3.6景观艺术性原则

  如何使设计既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又具有科学的合理性,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核心任务。设计中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做到处处有景可观,注重艺术在环境空间中的运用,体现设计的高艺术品位,提高争强艺术区的文化氛围。

  4.总体规划设计

  4.1总体布局

  方案中通过六个区域的,通过连续的网状步行系统将综合创意区和文化服务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2空间分析

  根据园区人群集散程度及频率,将空间氛围以开放性空间为主,小面积的半开放性空间为辅。开放性空间以雕塑广场、景观绿地为主,半开放性空间是仓库间别趣空间景观和个人艺术家展示绿地为主。
  北边以人流密集的集市,以及休闲娱乐区为主,作为动态区域
  西南部分以画家工作室及设计公司为主,作为静态区域。

  4.3园区规划中各功能分区的组合

  园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园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4园区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

  园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园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园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园区的严重干扰。园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园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园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园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随着私人小汽车的不断增加,园区按总住户数的20%、30%设置停车位,已显不足。有的档次较高的园区已按总住户数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100%设置停车位。多少合适?应根据不同类型园区不同居住人群,按适当超前原则确定。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而且应节约用地。园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半地下停车场与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花卉、草坪,以至花架、花坛,一举两得。②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③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干扰。④在绿化带塔棚架停车——这应尽量少用。但如果能做到停车地面仍有绿(用砖块铺地,地砖边缝种草),棚顶有绿树遮荫,不靠近楼旁,噪音很少,则未尝不可。

  5.园区景观

  5.1设计风格

  5.1.1强调历史文化
  设计强调设计的历史文化性。在景观设计的细部元素中,运用众多的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强调历史文化。用装饰性或是简约的手法突出视觉的象征作用。同时,景观设计手法有了新的拓展,运用具有中国传统的光、影.与建筑构建起构成空间.赋予了空间历史文化传承的新概念。
  5.1.2强调新旧融合、兼收并蓄
  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恢复历史痕迹历史风貌,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风格摈弃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吸收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及意义的元素,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变形.简化、重组、解构等方式方法,重组历史。并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新的构造组成方法来整合历史与现代.达到一种折衷的后现代,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5.1.3强调人文艺术
  设计强调具有传统元素存在的人文艺术风格。它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严肃与几何,往往运用艺术的隐喻性,充满了大量的艺术装饰细节.可以制造出一种含糊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人文、艺术与空间的联系,使用诙谐的色彩续演艺术与景观。
  5.1.4强化设计手法的不明确性
  运用分裂、解析、重组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传统形式、空间分隔的意向格局和模式,传承并保留了传统元素解构后的形式。同时导致设计手法在定程度上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中理性、冷漠的形式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上采用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从而达到景观设计中的轻松、舒适与宽容的氛围。

  5.2入口景观

  入口是整个居住区的门户,所以在居住区景观中,入口景观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区南入口处设置一个宽敞的入口广场,景观墙对着小区南入口,利用多层次、高低不一的的景观墙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亲水性是上天赋予人的天性,所以在景观墙前设置可与人进行互动的阶梯下沉水景,满足人的亲水性,并且3层阶梯的高度对其景观的安全性也有保证。在景观墙后面则是廊架走廊,不仅解决了在小区入口的人车分流问题,还解决了入口景观与中心景观区的衔接问题。
  在小区林园路主入口设置景观水景长廊,长廊末端设置弧形阶梯喷泉,形成丰富的景深效果。通过踏步链接社区主要景观广场,解决了人车分流,也保持了其景观通廊。
  基地北部小区入口设置绿色走廊,以供小区内居民休闲娱乐,并且链接组团内其他各个方位,优化了交通流线。

  5.3竖向设计

  在进行地形设计时注意调整好土方平衡,用较少的土方量达到设计效果,同时还应处理好地面的排水问题。由于园区原本的地形较为平坦,地形设计因地制宜,采用小地形造景手法,以平坦为主,局部适当变化,通过植物来加强地形,丰富空间。

  6.种植设计

  做到四季常绿,三集有花,以常绿乔木为主,配置种植耐荫常绿灌木,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主要以女贞、桂花、红叶李、枫杨等植物为主。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之一。要注重物种的多样性的同时要注重当地树种的选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形成乔、灌、藤本、地被、草的多层次,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等多样的绿化景观。同时充分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种植设计时突出春季、秋季效果,兼顾夏季及冬季。春景植物主要以樱花、红叶李、榆叶梅等为主,秋季则以红枫、鸡爪槭、琵琶等为主,在此基础上配以春花植物、秋果植物。夏季则以合欢、广玉兰、栾树等为主,冬季以腊梅,梅花、雪松等为主,使整个园区创造出富于季相变化的植物群落,做到四季都能看到绿色。

  6.1公共绿地

  以落叶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常绿阔叶树种为背景树种,选择花色鲜艳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树种,同时通过不同组团间的植物搭配的不同,塑造不同的季节景观,以紫薇、樱花、丁香、月季、红瑞木等为主。
  考虑建筑的阴阳面,选用适合不同光照程度的植物。根据植物不同的习性,选择不用的植物搭配组合。

  6.2地被花卉

  草地能大大降低空气的含尘量,减轻城市噪音;巩固土壤;减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冲刷,保护露天的水体免受污染;比裸露地面在阳光照射时,对视觉所其的作用柔和而亲切。在整个居住区规划中我们采用了大面积的草坪,简洁的草坪,是丰富的园林景物的基调。同时采用草坪与缀花草地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草坪主要选择能够践踏供人们休息的品种:高羊茅等,主要花卉植物有:月季、玫瑰、杜鹃等。

  7.铺装设计

  居住小区的铺装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根据功能不同,结合建筑外观,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主要有青石板、花岗岩(磨光、火烧板)、广场砖、方形步石、木质铺装、卵石步道等。

  8.结语

  在本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小区的景观突出我们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为居民打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空间,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并且贴近自然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刘蔓.景观艺术设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博.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EB/OL].(2006-05-16).[2007-12-10]
  [3].曾庆添.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6,(03):72-73.
  [4].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9.
  [5].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06):3-8.
  [6].张文英.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的反思[J].中国园林,2005,(01):62-68.
  [7].王秀华.现代景观环境基本属性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5,13(2):27-29.
  [8]姚红梅.彩叶植物对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98-99.
  [9]洪丽,庞松龄.彩叶树种的分类与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3):182-183.
  [10]陈忠平,孙莉,张天学,等.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7(7):48-4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34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4月9日
Next 2020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