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加真实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计量属性对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公允价值运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我国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规模都很小,但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个别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仍产生了较大影响,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行业的监管成本。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存贷利差业务,同时也从事一些金融资产的投资来获得收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加剧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问题,会加大其对利润的波动性,容易导致银行过度放贷或过度收缩贷款规模,导致资金资源的低效率,使银行的金融资产配置功能弱化。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商业银行容易使用套期工具、证券化手段,将风险转移到客户方,通过短期经营策略来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在经济增长时,处于正面的盈利预期,银行倾向于过度放贷;当经济下行期时,银行将会收缩贷款规模。
如果商业银行自身信用发生了恶化,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新发行的银行负债利率会提高,这会导致商业银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降低,最终结果反而是银行利润及存量资本的增加,这将不利于银行债权人的利益。
2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运用给我国商业会计核算带来不利。首先,增加了会计核算成本,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而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的后续计量则是按照成本价值的取得进行相关的确认与计量的,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银行会计核算的成本。再者,也加大了损益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对资产与负债的管理不是单独进行管理的,而是通过采用一种整体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实务操作中,银行一般都会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对银行的各项风险进行控制,这种混合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波动能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化抵消,从而使银行的资本以及收益产生波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业是受公允价值计量影响最大的行业,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
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相比,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有利的。公允价值自从在金融业中运用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发现银行的风险,公允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银行存在的风险,对其产生的资产与收益的得失情况也能够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而减少了因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财务报表更能直接反应银行的财务波动情况,这样一来银行的财务状况便清楚明了,对银行存在的风险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进行确认与计量,投资者能够根据银行的财务报告情况,全面地了解银行存在的某项风险,从而确定投资对象。
为了降低风险,商业银行通常会进行流动性的风险管理,为了加强其效果,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将风险进行了转移,通过各种方式,例如金融交易手段、金融交易工具等,以减少风险的产生。这种能够将风险进行转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
除了以上所谈及的两个有利之处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改善了传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使得银行会计数据和市场价值更为接近、更符合可比性原则和配比原则。但是,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业存在不利的影响。上文中已经提到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它的风险管理造成负面冲击。一些银行的领导者可能会采取不利于银行长期发展的措施,例如为了更好地显示风险控制的成效,在资产负债表上做文章。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