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福建省是中国最大、茶叶资源丰富的产茶省份。而绿色壁垒的施行制约着福建茶叶的外销出口,使得福建茶叶贸易的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因此我们要在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认识上,找出阻挠茶叶出口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策略来帮助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篇文章大体上阐述了研究福建茶叶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学者对绿色壁垒的研究现状,福建茶叶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其影响与对策等方面。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和数据,全面真实地总结出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实际要求,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制定出福建省茶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和绿色壁垒;影响;对策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现如今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潮流,各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因此越来越频繁,贸易竞争的程度同时也逐渐的增大,于是一些国家采取一系列的贸易限制措施,用来保护本国的产业与市场,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最为突出的一种贸易措施。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传统特色出口农产品中,茶叶出口遭受贸易绿色壁垒的影响最为典型,其中福建省是中国最大、茶叶资源丰富的产茶省份。因此,一些国家采取绿色壁垒措施将导致福建茶叶出口严重削减,并大大削弱了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据海关相关统计,2013上半年,福建茶叶出口额为7234吨,同比下降2.7%,不难看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对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是一个严峻的巨大挑战。
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了能让茶叶出口贸易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要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施行对福建省茶叶的出口造成哪些影响,并且要在这些影响的认识上分析研究出阻挠福建茶叶出口的原因,再次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采取恰当策略来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所遭受的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陈宗连(2009)表示在当今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绿色壁垒的推行正好符合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重要的新兴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之一。由于福建茶叶是生产和出口大省,对于这一些苛刻的规定,使得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黄小敏(2009)认为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茶业市场,而福建作为我国最大、茶业种类最多的产茶省份,提出了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一系列对策。
胡耀巍(2012)指出西方国家积极推出绿色贸易壁垒,使得中国农产品遭受到极大的消极影响,以此作为新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贸易的目的。
1.2.2国外研究现状
Polonsky,M.J.(1995)指出由于随着一些列绿色运动、绿色革命的兴起,环境型消费,绿色产品,绿色广告及绿色战略将是大势所趋,绿色消费逐渐成为国际消费的新潮流。绿色消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受到推崇。
RonaldW.Reagan(1997)表示绿色壁垒的施行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但有些部分是违背原有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很大的主观性,我们应当取可取之处,对于不可取之处要进行反思而制定出相应制度
SabryShehata(2004)提议茶叶生产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需要重视营销战略,可以运用4P营销建立茶叶产品安全、新鲜、健康的形象,通过研讨会、茶叶旅游、茶叶文化等手段宣传产品。
1.3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的思路
本文从第一章首先开始介绍该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然后从第二章总体阐述出绿色壁垒与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其次从第三章的正反俩个方面分析福建茶叶出口贸易遭受到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最后通过上述几章分析找出福建茶叶出口贸易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从而采取恰当策略来使得福建茶叶出口贸易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1.3.2研究的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和数据,全面真实地总结出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实际要求,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制定出福建省茶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
第2章福建茶叶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的现状分析
2.1绿色壁垒简介
2.1.1绿色壁垒的概念
所谓绿色壁垒是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的科技水平高,并通过立法,以保护有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为目的,制定出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十分严格。在国际贸易中的政策措施,绿色壁垒已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2绿色壁垒主要表现形式
(1)绿色关税制度。是指出口国产品可能会对环境有潜在的不利影响,而去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是指一国市场产品要想进入采取环境标志制度国家的市场而必须通过认证,取得标签。
(3)“绿色反补贴”。是指各国XX为保护环境和资源,将自然环境与有限资源成本内在化而采取的干预制度。
(4)绿色包装制度。是指为了环境的保护与有限资源的保护,生产出一种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用后可再用或再生,并易被自然分解,有利于废弃物的排放和节约资源。
(5)进口检验制度。是指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根据本国的生产与技术水平制定出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并不惜重力而研究制定出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各国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消除对产品的安全隐患,满足产品的健康需求而制度出对进口产品的不同卫生检疫制度。
2.1.3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在全球环境的恶化下,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消费行为逐渐产生了变化,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声音。在环境问题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通过参与国际公约、国际环保保护组织,建立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环保制度和标准,这正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外部原因。又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的差距背景下,各国出于保护本国的利益,使得各国之间环境标准不同,导致绿色认证和执行体系便各不相同,间接对他国产品造成了歧视,这正是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客观原因。对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根本成因,是因为在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的背景下,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绿色壁垒的合理、合法及广泛性特点便纵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首选手段。
2.2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如今,大多数福建茶叶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99.9%,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额。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出口量,国有企业减少出口量。2013年福建省民营企业出口茶叶6615吨,增加23.8%,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43.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948吨,增加5.6,占19.4%;国有企业出口5657吨,减少11.4%,占37.1%。日本站出口市场之首,在对东盟出口大幅提高而对X出口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福建省茶叶出口到日本为8802吨,增加15.7%,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57.8%;对东盟出口1161吨,增加47.4%,占7.6%;对X出口1027吨,减少6.9%,占6.8%。
又由于近年来绿色壁垒的施行,致使福建省茶叶出口遭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阻碍了福建茶叶对外的出口,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据分析,在2003年,福建茶叶出口14084吨,同比下降21.55%;2004年元月,福建茶叶出口依旧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导致出口量为531吨,下降27.86%;2007年一季度,福建茶叶出口徘徊不前,对欧盟出口茶叶为156.1吨,同比下降44.2%,对日本出口茶叶为2051.9吨,同比下降4.4%;2010年福建茶叶出口总体发展形势是不错的,但福建茶叶遭受绿色壁垒的困扰,所以在个别茶叶品种上还是出现了问题,使得花茶农药残留标准不达标,因此遭遇茶叶被退回的现象;2012年1-8月,据相关统计介绍福建茶叶出口量为9838吨,同比去年减少6.1%,价值为5170万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6.5%,每公斤出口平均价格是5.3美元,同比上涨24.1%,大体呈现出口量减价扬的趋势;但2013年1-6月,福建茶叶出口6139.3吨,价值4177.9元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和14.2%,尤其是对日本出口茶叶为3258.1吨,价值1358.9万元,成为福建茶叶出口扭转逆势的“主力军”,虽然总体上2013年福建茶叶出口增长了4.8%,但我们也应当积极面对愈发苛刻的绿色壁垒,减少绿色壁垒实施导致福建茶叶出口所遇到的消极影响。由此我们从以上大量数据不难看出,福建茶叶出口受到欧盟、日本等国施行的绿色壁垒,茶叶出口量是不如意的,会阻碍福建茶叶更好的登上国际茶市场的舞台,由此我们应当做好相关措施,去积极面对绿色壁垒带来的双重影响,而更好的加进一步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的竞争力,最终真正的扭转逆势。
第3章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3.1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3.1.1有利于促进福建茶叶品质的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产品健康卫生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福建作为我国最大的产茶与出口省份,应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因技术的限制和一些茶商为降低成本,导致茶叶的农药遗留及其严重,面对人们重视的健康安全产品,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论发达国家设置一系列壁垒来阻碍茶叶出口,但绿色壁垒的实施从根本上对于福建茶叶品质的提高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我们应当采取减少或防止人工带来的合成农药、化肥等污染,并扩大有机茶的生产,同时制定茶叶标准化体系等措施,向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高品质有机茶。事实证明近几年福建茶叶出口品质已大大提高,尤其是龙岩、宁德地区茶叶均为高档茶,并且乌龙茶作为主要出口茶叶品种之一,已由低端产品转变成高端产品,对于福建茶叶的生产外销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1.2有利于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绿色壁垒为主题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森严,国际竞争力的加剧客观上会对茶叶企业之间的协调有推动作用,企业之间可扩大规模,逐步健全茶叶制度标准化等体系来面对发达家制定的一系列苛刻标准,来保护自然环境、有限资源与人类健康,这会使得国际竞争更具有活力,也有利于企业竞争的提高,从而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3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
绿色壁垒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潮流而产生的,他的推行是当代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产品的标准化要求会越来越严格,这便会迫使国家的科技得不断进步,无形之中给出口国的贸易产品想顺利通关带来了“门槛”。因此科技进步其生产的效率会提高,产业结构也会随之优化,从而逼迫着不断去研究开发新产品,同时又要对原有产品进行革新,并且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对于检测技术、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精准度的提高促进,以及检测成本的降低。因此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就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这样才能更好的让福建茶叶在国际贸易中相关的茶市场上发展。
3.2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3.2.1绿色壁垒制约茶叶出口的增长
面对绿色壁垒的推行,在2003年1月-10月,福建茶叶出口首次出现下跌,出口茶叶为1.51万吨,价值3718万元,同比去年分别下降14.9%和18.6%,可见绿色壁垒会严重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增长。因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的科技优势,根据技术发展水平推行的一些苛刻标准,推行的环保标准、动植物安全标准以及泛滥制定和程序等各方面的严格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茶叶出口的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所不能达到的,并加上面对发达国家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致使近几年福建茶叶的出口呈持续下滑趋势,销售额严重削减,这将不利于福建茶叶出口的增长,使持续稳定增长遭受阻碍。
3.2.2绿色壁垒削弱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越重视环保与健康的意识加强,在世界茶市场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茶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茶产品中化学物质限制也更加苛刻。在2012年1-8月,福建茶叶出口9838吨,同比去年减少6.1%,因我国茶叶的科技水平和茶产业体系标准化的不健全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所以屡屡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遭到发达国家的严禁出口、退货或赔偿等,致使我国福建茶叶的形象在国际贸易茶叶市场上遭到严重的打击,再加上福建茶叶的市场销售推广不够,国际知名度低下并缺少著名品牌,由此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4章福建茶叶出口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4.1福建茶叶出口现状的问题
4.1.1缺乏知名品牌意识
福建是产茶及品种繁多的省份,但是出口企业缺乏知名品牌意识,对于国际知名度却不高。即便近几年福建茶叶的品牌经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可在市场占有率,与著名品牌知名度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福建的知名茶叶众多,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茶等这样的名茶,但国际知名度的低下致使不被世人所知,导致福建茶叶的发展处于有名无牌的尴尬境地,品牌的打造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企业或是一个行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重要一脚,就得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这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也是企业产品的生存命脉,由此可见品牌结构塑造落后会影响产品的发展,因此塑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在茶市场上占领一席之位。
4.1.2出口企业生产规模小
福建茶叶大多都是小规模生产经营,有85%以上的茶园和60%以上的加工是由农户个体经营的,这使得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上造成浪费。因为生产与销售的产业链脱节,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小规模分散的个体企业的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经营模式、投入资金、管理水平、新技术开发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茶叶生产技术和出口条件门槛低下,会影响到茶叶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最终导致福建茶叶持续稳定的发展受到阻碍。
4.1.3绿色壁垒的实施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问题,并根据需要而制定出一种绿色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作为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有限资源与人类健康,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这条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和环境保护主义的需要,得以快速繁衍。但绿色壁垒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主要内容严重影响到我国传统特色出口农产品,最为典型的是茶叶出口受到影响。在茶叶国际贸易中,进口国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标准,对进口茶产品加以限制抵制,而福建作为我国茶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受到很大的制约。面对合理与不合理的绿色壁垒的推行,我们迫切需对绿色壁垒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福建茶叶出口影响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面临其他产茶国的竞争
近几年,全球茶叶生产在持续的增长。如下图所示:

从资料不难看出,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印度东北部、斯里卡兰、肯尼亚等国也在大力的发展茶叶,并且他们茶产品价格更为低廉,使我国及福建茶叶面对其他产茶国的优势,造成对出口上受到一定冲击影响。
4.2福建茶叶出口遭受绿色壁垒的主要原因
4.2.1农药残留问题
现在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健康安全,因此绿色壁垒的诞生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再加上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相对高,制定出的标准也高,单是对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就高达400多项,目前我国对农药残留检测过于简单,仅有25项检测,体系标准又不健全,导致一些大量毒农药无法被检测出来,而农残作为绿色壁垒的一种表现形式,不难想象出福建茶叶出口会受到影响。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农残的标准会影响福建茶叶的出口,尤其近年来欧盟最新增加的9个农残标准(MRL)。具体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出欧盟MRL量从1990年的76/895/EEC增加到2007年的2007/12/EEC,欧盟也是作为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意味着如此大的变化会阻挠福建茶叶的外销,因此是福建茶叶出口需挑战的严峻考验。
4.2.2茶园环境受染严重
一个好产品自然出自一个好去处,可近几年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废物在持续对环境造成污染,该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该地的产品质量。福建茶园环境受到污染,加上水土流失严重,施肥不足等基础条件薄弱,将如何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有机茶?在相关措施上,XX部门应对农药农资规范管理,并大大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合理运用自然界资源,减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三废”,并且大力加强环境意识以此提高环保的措施,从而使得茶园受染环境会随着土地土壤水体污染程度的下降而下降,我们也因此更好的去解决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问题,最终跨越绿色壁垒发展自己。
4.2.3茶叶附加值低
生产福建茶叶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因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其生产设备落后和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导致在产茶的环节中,原料的收购、成品的加工、质量的检测等重要流程的标准会相对低下,而对于发达国家规定的进口产品又是根据自身的科技水平作为标准衡量,导致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无法跨越发达国家的高门槛。加上福建茶叶出口大多以初级产品散装为主,虽然福建茶叶历史悠久,名茶种类繁多,但实际上是有名无牌,所以也只有仅充当国外品牌的原料。
4.2.4技术落后和标准不健全
我国技术标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标准,而且福建目前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检验技术设备又相对落后。对于技术的落后和茶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造成出口不乐观的情况,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尽量快速更新健全标准体系,才能更有效的防范绿色壁垒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5章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5.1积极打造茶叶品牌
福建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地理位置优越,但自主品牌却很少并且大多以散装形式外销,正处于世界茶市场的尴尬境地,不利于福建茶叶出口。为此我们有必要改变福建茶叶有名无牌的现状,利用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且福建是茶叶的故乡,打造出品相好,味道显,文化性强等特点的高品质自主品牌,突出自身的优势会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这也是积极打造茶叶品牌可为加强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原因。
5.2合理制定农残标准
首先我们要仔细研究日本和欧盟及其他国家的新农残标准,对农残指标进行具体分类,区分出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建议使用的农药种类。因为我国制定的农残标准与日本和欧盟及其他国家的农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不尽相同,并且他们的农药残留标准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值得我们参照改进。其次虽然中国加入WTO,原则上降低绿色壁垒的不合理性,可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尽合理,造成成本提高,出口遇到阻碍等问题,我们应当根据WTO原则去据理交涉,从源头上减少障碍。最后我们应注重茶叶质量标准执行力度的增强,并有效的监控农药使用,同时建立统一合理的农残标准去有效的预防病虫害对茶叶的影响,可更好提高福建茶叶出口国际茶市场的竞争途径,保持茶叶持续稳定的发展。
5.3加强提高茶叶品质
面对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越来越青昵食品的安全健康,要想更好的迎合消费者并刺激消费,得从根本上提高福建茶叶的质量,XX可加大财政投资,有效合理利用福建的产茶优势,由此建设生产出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基地。此外,还应加强提高茶叶种植技术,并在茶叶生产中结合出口要求,以降低农残,扩大销售,提高质量为目的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以此提升福建茶叶的品质品相,这样才能更好的扩大茶市场的外销,达到福建茶叶在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目的。
5.4合理定制茶叶价格
由于福建茶叶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受到我国税赋的影响,导致茶叶成本的提高或是茶叶品质的制约,这都不利于福建茶叶在世界茶叶上的竞争。为了提高茶叶行业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根据世界茶叶的行情,国家适当降低茶叶税赋,以便制定出符合我国福建茶叶出口的合理价格,这样可更好的鼓励茶叶出口,以此提高福建茶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宗连.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王丽敏.福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
[3]鄂冰.中国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庄嘉昌.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海峡科学.2010.02:27-30.
[5]危赛明.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07.03:27-30.
[6]郭莉.促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J].亚太经济.2012.06:56-58.
[7]金星.探究绿色壁垒对茶叶外销的影响[J]北京大学外贸学院.2008.4
[8]谢雅玲陈永昌.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0(6)
[9]朱建军,陈杰.上半年福建茶叶出口量齐增[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赖文忠,李丽姬.我省茶叶出口着力提升品质[N].福建日报.2009年
[11]l刘伟宏.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12]兰曦.提升福建茶产业的绿色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3]MichaelBac,HoroakiKuwahara.TheImpactoftheuruguayRoundonTaruff.2009
[14]]PaulLeung,EU^sUnjustattack.[J].TextileAsia,2009
[15]AntweilerWemer、CoPelnadBrinaR.andTaylorM.Scott,15FreeTradeGoodfortheEnvironment.NBERWorkingPaper.200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