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浪记》是XXX流行音乐作品中炽手可热的优秀佳作。作者巴奈在儿时曾有一位相交至深的挚友,但因为这位朋友在巴奈小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巴奈成年后一人漂泊在外,每次回想起挚友时,都能体会到他在外奔波的辛劳,为了纪念自己对朋友的这份感情,巴奈创作了这首至情至深的歌曲。歌曲中真挚的透露出了巴奈在外闯荡的辛酸和悲情,也正是因为这份坦诚的情感,让诸多歌手和听众都为之动容,如今这首歌已被多人翻唱,在本文,笔者主要以自己的演唱经验为例,分析该首作品的演唱技巧,希望能为更多的演唱者在演唱该首作品时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流浪记》;演唱技巧;通俗歌曲
一、歌曲《流浪记》作者简介
《流浪记》由X女歌手巴奈所作,巴奈是卑南族与阿美族的混血儿,也许当前还有许多人没有听过巴奈这个名字,但她的音乐成就让她成为了宝岛最为优秀的音乐创作人之一,曾有人评价说,巴奈的歌会让人听出内伤,这是因为巴奈的歌中透露着一份纯真、质朴和沧桑感,不少人从她的歌曲中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份共鸣是来自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寂寞与悲情,我们之所以能听到这样百分百真实坦白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家巴奈的生活经历和着密切联系。
巴奈从小生活在原住民部落,可以说巴奈是自己陪伴自己长大的,在很小的时候,巴奈的父母就分居了,巴奈跟随父亲长大,但爸爸要在外工作赚钱,于是巴奈只能自己唱歌给自己听。
到了上高中时候的巴奈谈了一段校园恋情,但那时的巴奈心思单纯,与男友分手后伤心的生出一种逃离一切的想法,于是,她带着一把吉她到一家餐厅唱歌,每唱一次是两百多元台币,一个月一万万多台币,折算成人民币只有两千多元,虽然经济上很纠结,但是还能勉强支持生活也正是有了这段流浪唱歌的人生经历,让巴奈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坦然,她似乎在唱歌的日子里看淡了生活中的不愉快,她认为唱歌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下去,可以让变成灰烬的生活重燃光芒。
虽然巴奈在平时不会轻易表现出他的内心情绪,但我们可以感悟出,她把这份执着、淡然和利落直接写进了歌曲当中,在那一句句坦诚的直逼人心的歌词和旋律里,我们似乎能看到巴奈面对现实残酷时,心中的无奈和凄凉,也正是因为歌曲中超写实的感情,让许多听众在听巴奈作品时不禁感慨命运的伤逝。
二、作品分析
《流浪记》于2000年发行于专辑《泥娃娃》,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的新作,但如今已经这首歌已经走过了二十一个岁月年华,在发行之初知道《流浪记》这首歌的人少之又少,直到近几年被多数当红艺人翻唱之后,这首歌才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
该首作品为“升f自然小调”,4/4拍,速度中速,在曲子的前奏部分,以“升f调”的一级和弦“6”为主音反复重复着,从和弦色彩上看,小调的音乐色彩悲伤、灰暗,而前奏部分反复运用着强烈代表小调音乐色彩的和弦,让听众能在音乐刚进入耳中时,便能感受到作曲家心中浓郁的寂寥之情。
歌曲的第一句“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能学会虚假。”为歌曲的A部分,从音乐旋律上看,音域一直在小字一组的五度内小幅度调动,作者似乎在慢慢的酝酿情绪,我就这样离开了我的的家,我以为我会很勇敢的长大,我一直忍着泪水,因为我不想在现实面前低头。歌词用一段简简单单的独白,道明了作者离开家时心理的不舍和悲伤,在A部分的末端,节奏逐渐变得松散,到虚假的“假”字用了近的七拍的延长音,为B部分的高潮部分起推动作用。
到了B部分,音乐旋律线条逐渐上扬,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音连续出现了好几次,例如“怎样才够能看穿面具里的谎话”中“才能够看穿面”六个字都在重复一级音“6”,之后“具里的”向下一个大二度唱七级音“7”,这样的创作手法似是用一种独白、诉说的方式呐喊出:“我怎样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要给自己的真心带上面具啊!”在音乐的最后,音乐旋律线条慢慢向下,节奏越来越宽散,似是作者在宣泄情绪后冷静过来,反问自己:“我还能唱出内心想要的东西吗?”音乐演唱力度渐渐变弱,给听众营造了一份意犹未尽的意境。
三、歌曲《流浪记》演唱技巧分析
1.气息处理
良好的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石,这首作品旋律缓慢,情绪真挚动人,需要演唱者用更多的气息去支持音乐的旋律线流动,只有强大的气息支撑,才能准确表达出音乐情绪,保证歌曲的连贯性,例如在歌曲的第一句“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音乐强度较弱,演唱者应当气息适当下沉,避免过于沉重,以弱的力度演唱。而弱唱是非常有难度的演唱技巧,相对于具有爆发力的高音,弱音更考验演唱者对气息的把尺度,在唱到音乐的高潮的部分“怎样才能看穿面具里的谎话,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时,演唱者要注意气息的流动,腔体要打开,唱出音乐的张力感,与前面的情绪对比要强烈。尤其在“我的真心散的像沙”这句话,音域到了小字二组的“A”,演唱者表现音乐情感的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避免气息跟着音乐旋律跃进而上浮,到了歌曲的末尾,音乐情绪逐渐恢复平缓,但要注意的是演唱者不能因为音乐即将结束,放松对气息的控制,而是要用更多的力量支撑住自己的气息,防止气息变虚,像打开喉咙说话时的状态那样自然地进行演唱。
2.腔体共鸣
在演唱《流浪记》时,演唱者应当正确运用胸腔、口腔和头腔的共鸣,在唱低音部分时,主要运用胸腔共鸣,例如在歌曲的第一句“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的“我”字,演唱者在气息下沉到丹田的同时,需找到胸腔的中心支点,依靠着支点将这句话想象着放在心里演唱,而此时身体的两肩微微往里略收着身体,加强对胸腔共鸣的引导作用。到了音乐的高潮部分,主要依靠头腔共鸣,例如全曲最高点“我的真心散的像沙”这句话时,演唱者需用最大限度放松自己的口腔,用吸气的方式,把字带入头腔共鸣,如果演唱者觉得头腔位置不稳定,可以多多使用的方法是找哼鸣的感觉,将旋律先用慢速练习,熟练后慢慢加快回原速。在音乐的即将结束的部分,音乐情绪逐渐恢复平缓,演唱者要更多的使用胸腔共鸣,让声音变得即浑厚又饱满。
3.情感处理
《流浪记》是作者巴奈在外漂泊闯荡时,根据自我情感体验自编自创的歌曲,歌曲中巴奈用简单的几句话道尽了心中的辛酸与无奈。在歌曲的第一句“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意思是,我只身一人去外面闯荡,虽然我心里有憧憬,当更多的是我对家的不舍,在唱这一部分时,结尾可以稍微弱化,表现出对家的依恋之情。“我实在不愿轻易让眼泪流下。”演唱者可以根据歌词大意,加入哭腔,表现出我虽然在外闯荡,我想哭,但是不能哭出来的情感。“怎样才能看穿面具里的谎话”中“看穿谎话”是作者最想表现的情感,因此,在演唱这一句话时“看穿”和“谎话”两个字应该加重语气,“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这一句时全曲的最高点,演唱者要爆发出自己的力量,将情绪推到最高潮,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用近愤怒的语气宣泄情绪,而是要表达出无助的呐喊的意味。在歌曲的最后“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的那副画”应当用一种无奈心情,把“那副画”这个词逐渐拉长,表现出心中无尽的思想之情。
总结
《流浪记》是作曲家巴奈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为雏形,创作的一首超写实流行歌曲,歌曲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在外孤独闯荡的游子的心,在本文,我先对作曲家巴奈的进行介绍,通过了解巴奈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读懂巴奈歌曲中那份纯真、质朴和沧桑感,之后,我简单的分析了《流浪记》的音乐结构,以帮助我们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等,在本文的最后,我结合我的个人演唱经验分析了该首作品的演唱技巧,虽然这首作品篇幅较短,但是在演唱过程中,气息处理、共鸣处理、情感处理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只有提高演唱技巧,深入了解歌曲的背景,我们才能深刻的演绎出作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敬谱.《中国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