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从以前简单的物质需求变成更高的精神需求。不再满足于以前的吃饱穿暖,而是更能满足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可以通过旅游这种形式,领略和体验各地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自我。那曲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站在旅游的角度,它有着天然的竞争力,怎样合理、正确地发挥其自身有利的形势,在众多文化旅游产业佼佼者里做到突出。这已作为当今消费市场调查的重要课题。作为具有较好自然资源基础的那曲市,发展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文章在研究中发现那曲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是基础设施较差,旅游便利性不高、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缺乏整体规划,造成资源浪费、民族文化差异,旅游投诉问题突出以及对民族文化挖掘、开发不够,对此提出那曲市旅游开发的对策是完善基础实施,提高旅游便利性、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对外宣传,建立处理投诉机制以及切实搞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关键词:西藏;那曲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会有更多人倾向于外出观光旅游,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十分可观。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旅游业的发展业受到巨大的影响。但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我国国民的旅游欲望将更加强烈,旅游观光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为了努力解决不平衡和发展不足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取得新的进展。更好的办法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这些方面应对人们日渐增加的相关需求。这也是我国旅游业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再向文化属性转变的好时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帮助当地族群打破地域限制,突破闭塞,促进他们与外界文化交流和传播,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知识。从而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东道主文化的现代化。旅游还可以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振兴,这都展示出民族旅游积极的一面。从旅游界和学术界的角度,对于文化和旅游的认识逐渐加深,针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族文化也是我国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要真正重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使之与旅游业相适应。此外,还要开发出符合游客文化需求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发展好文化旅游,这是国内和国外旅游行业发展实践出的经验。由于那曲市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受地理位置偏僻的影响,导致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加之开发者缺乏经验,对藏族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对那曲市藏族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但近年来社会发展,地区传统观念有所改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也跟随全国旅游大方向缓慢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旅游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那曲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那曲市旅游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民族文化差异等问题。本文结合那曲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从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角度,为那曲市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1.2研究意义
那曲市藏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在经济上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进而提高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为当地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资基础。指出了一条由传统的、单一的经济活动方式向现代化、多样化经济活动方式转变的道路。同时也为其增加了除畜牧业等以外的收入来源,保障人们的生活收入。这样也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2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2.1疫情下旅游产业的发展
西藏那曲市地处藏北高原中色林错、纳木错两大湖之间。那曲市东部邻近色尼区,西部接壤申扎县,南部和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拉萨市当雄县相邻,北部和安多县、双湖县相接。那曲市境内有国道317、省道206、207等穿过,与此同时于那曲市内修建的二级公路也与申扎、尼玛、那曲和双湖等地相通。目前全县94%的乡镇都修通简易柏油路,因此交通比较便利。
表2.2 那曲市社会经济概况
饲养家禽 | 耗牛、绵羊、山羊、马等 |
特色产品 | 酥油、皮张、牛羊绒等 |
矿产资源 | 硼、砂金、锡、铬铁、盐、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等。 |
野生动物 | 野驴、黑颈鹤、藏羚羊、熊、樟子、雪豹、雪鸡、岩羊、猞猁、狐狸等 |
药用植物 | 角苗伞根、虎耳草、大叶秦芜、麻黄、红花、刺参、葫芦苗、高山党参、青活麻、大黄等40多种 |
2.2那曲市旅游产业概况
截至目前,西藏已拥有A级景区127处,各类旅游企业2747家;已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超过300个、特色旅游小镇26个、家庭旅馆2377家,全产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说,“十三五”期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763.26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2125.96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和2.4倍,带动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2018年西藏全面拉开“冬游西藏”活动,实行景区门票全免、诸要素价格捆绑优惠等政策,有效破解旅游“半年经济”瓶颈。同时,西藏通过“旅游+”“文化+”“互联网+”“红色+”等产品的创新升级,带火了一批诸如雪顿节、雅砻文化节、羌塘赛马节、珠峰旅游文化节等别具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那曲市各旅游景区进一步加强了旅游产品的研发,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主要从创意化的旅游产品、实用的文化产品、观光化的特产三个方面着手,创建观光创新孵化园,充分利用农村电商等媒体平台,完善那曲市旅游产品的研发、宣传、销售体系;依靠打造小型化、携带方便、易于馈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以此来拉动那曲市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牧民增收致富。同时,做好地方特色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3那曲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那曲市主要旅游资源
西藏的旅游业同全国其他国家地区发展一样,始于改革创新开放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中共中央和xxx关于西藏对外开放的决定,取决于西藏和XX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支持。20年来,西藏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与党和XX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密不可分:在旅游接待性质上,逐步完成了产业结构从政治接待向市场规模经济的转变。拉萨被确定为樟木、普兰、吉隆以外的一流国际机场和一流建设公路发展口岸。在对外航线设计方面,拉萨-加德满都国际贸易航线和拉萨-香港发展旅游包机已经开通。在入境市场方面,根据西藏的发展变化,允许5人以上的外国游客组团进入西藏,入境游客数量逐步增加。在服务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发展方面,中央人民XX从“六五”规划开始,继续安排企业资金兴建宾馆、购车、修路和逐步建设中国旅游接待设施。在市场推广和应用方面,积极开展独立的学生推广活动,积极影响西藏旅游服务企业的海外宣传推广组织,派出海外旅游研究机构赴香港、尼泊尔、日本、X等国接待海外记者赴西藏采访。总之,20年来,在逐步发展外贸开放、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那曲市旅游业基本形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产业经济规模,产业品牌形象日益鲜明。
3.2那曲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3.2.1文化旅游
近年来,那曲市重点打造“一条文化带”,即以尼玛县为中心的中象雄和以巴青县为中心的外象雄构成的贯穿那曲的象雄文化带,在充分挖掘保护象雄文化的基础上,依托象雄文化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为那曲最重要的文化旅游带,其中重点打造尼玛县文部南村和巴青县索雍仲林。此外,那曲还大力发展高原养生旅游,依托区域内优质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产品,围绕高原游牧文化,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大力开展游牧文化体验游、特色民宿体验游、畜牧产品销售、藏北美食节等旅游活动。
3.2.2特色文化产品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增长飞快。并且从周边游逐渐扩展为国内游,甚至国际游。因此近年来到西藏地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对西藏景区资源需求愈发旺盛。但由于西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开发集中,造成同质化严重,不能凸显地方特色。这对西藏旅游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那曲市应在旅游开发中注重开发特色文化产品。不仅要突出藏文化,还要突出那曲特色的藏文化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宗教寺庙资源优势明显。那曲属藏北区域,藏传佛教发达。那曲在古象雄王国时是苯教的发源地,现在成为得道高僧与活佛的修行地。目前,全市共有本教寺庙23座,噶举派寺庙25座,宁玛派寺庙18座,格鲁派寺庙48座,各种拉康、日追、仓康120多座。这些都表明了那曲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和寺庙资源,成为旅游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那曲市引导市场从特色宗教信仰,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业等方面着手向游客展示那曲的不同之处及魅力所在。
那曲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旅游环境建设不完善,旅游便利性不高
文化旅游环境包括生态、文化及社会环境。西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境内三山夹两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总体落后,对文化旅游业发展投入的资金也较少,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大多数景点都处于原始开发阶段,景区的市场开发理念相对落后,缺乏高质量、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景区相关的道路交通相比内地差距仍然很大,各类设施的利用效率也相对落后。导致游客路上耗费时间过长,游客景区停留时间过短,接待游客的数量不足,景区收益低下。
XX对于宏观层面缺乏制度推动,对于文化旅游业没有一个很好的政策优惠。而在景区间的资源也未能进行协调整合。对于文化旅游环境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同时对于文化旅游市场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管也不完善格,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乱涨价,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没有一个快速、完善的处理和反馈机制。
4.2开发结构不合理,缺乏文化内涵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到保持那曲市民俗文化的特色,深入发掘当地那曲市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其通过特有的方式展示出来。旅游者到西藏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体验西藏当地独特的那曲市民俗文化,因此,旅游开发应立足于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使游客能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那曲市当地独有的人文环境。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也应增加旅游景区和旅游者之间的互动体验和参与体验,而不是仅仅走马观花式游览。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就必须在旅游活动中深挖民俗文化内涵,只有准确的把握住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进行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使旅游活动和资源优势完美融合,形成那曲市文化旅游品牌。目前,西藏的那曲市民俗风情旅游仅仅局限在对景区的参观、服饰、歌舞的欣赏,致使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组合未能成为一个关联整体,产品开发缺乏深度,那曲市民族文化特色未能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前往西藏旅游的旅游者在交通、住宿等刚性需求占据比例较大,而购物、餐饮、娱乐、通讯等占据比例较小,说明了西藏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食、住、行”这些刚性强、弹性小、收入低的基础消费,而“游、购、娱”这些弹性大、收入高的旅游非基本消费在西藏的旅游收入中占的比例很小。游客的花费主要在交通和住宿而非旅游产品和娱乐。这样的消费结构会导致游客产生旅游价值不符的心理,不利于旅游者的自我宣传和再次游览。
4.3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旅游管理人才
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相关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西藏地处中国西北部,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和培训水平却相对全国各地而言较差,加之西藏本地的人才严重流失。西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旅游人才的供给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需求形成错位,导致旅游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旅游相关企业面临着扩大规模过程中的人才紧缺的问题,急需各个岗位一线从业人员。总体上,旅游行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大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在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薄弱。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特殊,民族种类繁多,双语能力依然是大部分从业人员所缺乏重要技能。
4.4民族文化差异,未能发挥各方面人员优势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当地XX和旅游企业的支持,现阶段西藏文化旅游资源的还处于较为粗犷的开发阶段。XX对于旅游企业和景区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善,对于文化旅游行业缺乏积极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而在宏观层面对景区间文化旅游资源未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严重的文化旅游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未能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XX对于文化旅游市场的价格监督、文化旅游产品质量监督、服务质量监督也不够完善。
旅游企业也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一部分,但部分旅游企业的开发观念相对滞后,开发大多是以最大利益为目的而开发,未能考虑景区未来的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的变化,只注重当下利益,未能在开发和保护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缺乏XX的宏观调控。
在另一方面西藏那曲市文化旅游的开发未能充分发挥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作用。在食、住、行、游、购、娱的过程中那曲市民俗文化特色未能充分发挥。而当地居民是那曲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只有当地居民才能充分发挥出出自身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会使的那曲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持更加独特的吸引力。
4.5对民族文化挖掘、开发不够
那曲市缺少吸引游客的旅游特色文化精品,没有拓宽客源市场的关键旅游产品。虽然那曲市的文化旅游产品多样,但是没有经过包装加工,特色不够突出,并且没有把其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价值全部体现出来,缺乏深入发掘,没有把天然的景点资源打造成吸引游客的特色产品。广告的投放未能充分发挥西藏旅游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未能发掘出那曲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大多数广告只有单调的那曲市歌舞片段。而可供发掘的资源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向都未得到充分宣传。宣传内容的缺乏会导致在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降低前来西藏的意愿。
5解决那曲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5.1完善基础实施,提高旅游便利性
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建立市区到景区直达道路和沿路服务设施。各地区景区也要加快建立自驾游服务相关体系,设立便捷、安全的车辆保管服务。二要加强西藏文化旅游景点治安环境的治安,改善周边公共环境的卫生。XX应当加强对景区安全巡查的力度,对入职的安保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安保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保持景区周边的卫生状况,让游客在旅途中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经历。三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民俗旅游反馈平台的人力、资金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平台,建立游客投诉、反馈系统,提高网上服务效率,做到有反馈必有回复。四要打造可靠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在西藏景区内实施安全监督,设立完善安全检查机制,完善现有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应急机制的建设。在民俗旅游景区周围建立旅游咨询平台,设立紧急救助机制,旅游社要为每位游客购买意外保险等。
5.2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提高服务质量
差异化是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西藏特殊的地域风情以及那曲市文化的迥异性是吸引游客最重要的原因。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要避免过度商业性开发带来的民民族特色的流失。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去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那曲市旅游项目。
5.3提高科学规划水平,吸收和培养旅游业的专业人才
旅游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是文化旅游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创新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逐渐表现在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失。旅游企业如何培养并留住一批批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西藏那曲市文化旅游业如果想要要快速发展, 就必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及整体素质。强化旅游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技能;针对旅游服务人员礼仪、语言、服务意识进行专业培训;强化旅游从业者“游客至上”的服务意识。传授旅游从业人员必需的民俗基础知识和民俗文化,在语言培训方面,进行汉语和维语的双语培训,要求从业人员最少能进行基础的日常交流。其次是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熟悉各个景点的历史典以及文化内涵,快速解答游客疑问,相关讲解方面语句通顺不拗口,提升游客各方面体验感。
5.4加强对外宣传,完善旅游服务机制
建立文化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旅游行业的开发和保护,对于景区间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序整合,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另一方面XX应对价格机制进行监管和必要的干预,保持文化旅游市场的公平和稳定缺乏价格监管缺乏,天价房费、天价大虾导致民信任危机都是一个个鲜明的教训。同时XX应努力进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保护区等申请和宣传。
旅游企业方面不应该去无限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过度商业化会使其丧失民俗文化的原真性与吸引力,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多段开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选择。在开发的同时去保护和反哺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5.5切实搞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在旅游广告宣传的内容里,标志性的宣传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单独的地方名字所表述的信息量不充分。宣传口号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经过大范围的、标志化的品牌宣传,可以赋予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寓意。出众的宣传语能够传递品牌相关形象的特定信息,在旅游者与目的地旅游产品之间创造了一个相互了解的渠道。一个优秀的宣传语在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塑造和对外宣传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宣传语,旅游者可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了解以及自身居住地的宣传,从而强化旅游地品牌形象。因此,宣传语是旅游者了解和宣传旅游地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在宣传方式上也应该摆脱以往口口相传的模式,借助互联网、手机和电视等线上资源来摆脱距离限制,例如当下年轻受众广大的微博、知乎、抖音等手机app是重要的互联网资源,可以利用社交平台的资源,例如旅游博主、美食up主等等,都是粉丝受众非常广泛的宣传渠道。经过这些“大V”、“UP主”的视频和文字宣传,可以让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可以看到西藏壮阔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那曲市民俗文化魅力。
6结论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维护地方稳定,对于那曲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也是有巨大帮助。西藏那曲市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XX还需要企业和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的支持。由于西藏那曲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着不足,并且大家对西藏还存在着一点点的误解,那么就需要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从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创造一个和谐、完善的旅游生态环境。希望我在论文中提到的人才培养和宣传方式等建议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点帮助和借鉴。在面对西藏那曲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现存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找出问题,积极更正。积极通过互联网及社交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让旅游业发展带动西藏经济发展,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让世界认识西藏,记住西藏。
参考文献
[1]李德山.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鄢和琳.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05):20-26+46.
[3]邓良凯. 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及规划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8.
[4]李斌. 加快旅游度假区发展 满足国内度假需求[N]. 中国旅游报,2020-12-30(003).
[5]华静. 入藏旅游感知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6]梁学成. 国内文旅刚需市场已经形成[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11-27(009).
[7]孙根紧,钱琪.空气污染对中国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来自168个重点监测城市的经验证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5):65-73.
[8]张蓼袅.浅析国内旅游现状和发展[J].当代旅游,2019(11):345.
[9]胡璟.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9):10.
[10]刘伟财,雷晓童.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7(02):63-64.
[11]张富国,曾步鑫,宋祥雨.国外个性化旅游推荐研究现状[J].科技广场,2017(09):26-32.
[12]廖泳奕,郑欣怡,凌泽农.桂林市绿色旅游发展现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2(03):79-80.
[13]文凤平,胡雪芹.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3(02):89-90.
[14]蔡昕彤,张俊杰.磐石市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旅游,2023,19(04):40-41.
[15]吴云.“一带一路”视域下重庆城市文创旅游的现状及视觉传播符号策略研究[J].视听,2023(02):179-180.
[16]李治国.利用红色资源优势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华池县南梁镇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今日财富,2023(02):11-12..
致谢
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向老师献上我最真挚的谢意!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有不少错误,但是即使我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老师也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帮我梳理我的论文,帮我理清思路,引导我明确把握自己想要通过论文传达的东西。虽然跟着老师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她身上那份专注学术、坚持真理的精神和谦虚的治学态度使我终身收益。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