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9世纪中叶出现了音乐剧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完美的音乐时代气息与浓厚的娱乐性结合,深受观众的爱戴,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主流的流行文化现象。音乐剧给现代和当代音乐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音乐剧的演变和音乐应用与时俱进、更新迭代,每个阶段都呈现出强烈的音乐风格和不同的演唱方式。
关键词:音乐剧;音乐;运用;演变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歌剧到轻歌剧,直至今日发展为现代音乐剧,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尤其特点和变化,尤其是在演唱的方式和方法方面有所改变。其中,最能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歌剧和音乐剧中的美声唱法和belt唱法。
1.西方音乐剧的概述
1.1西方音乐剧中音乐的起源
音乐起源于欧洲的浪漫轻歌剧,音乐是欧洲工业文明的文化产品,是先进技术成果和舞台艺术革命的自然结合,具有一定的艺术综合性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音乐剧在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定义。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剧发展中,各种音乐时期,大部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风格。
1.2西方音乐剧的特点
音乐从古代到现代,由轻歌剧到现代的音乐剧,科幻类、情景类、故事类无所不有。发展至今的现代音乐剧的演唱风格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约束和传统模式的限制。在现代的音乐剧表演中,出现了一批将传统音乐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进行混合的作曲家。在音乐剧中舞蹈也是呈现出各种流派,异彩纷呈。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不受到教条主义的约束,更为大胆。在音乐剧中,音乐伴奏和语言的选择,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创新,并没有传统的束缚。
2传统音乐剧时期和现代音乐剧时期中音乐的不同运用
2.1在内容中的运用
音乐剧的艺术形式作为流行和娱乐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决定了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往往倾向于被大众所接受的风格,而不是流行音乐剧、流行古典音乐的一小部分。在传统歌剧的音乐风格中,尽管有所谓的巴洛克,古典,浪漫,写意等全面的分类,但在同一时间,同一作曲家的笔下,尤其是与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往往相对固定的。在音乐剧中,其音乐风格往往使用比歌剧更自由。通常,各种音乐风格与音乐作品呈现出自由和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比如:《猫》剧中“魅力猫”演唱的“回忆Memory”,它是纯粹意义上的独唱,在剧中出现过四次,只有在第二幕是最完整的呈现,这伤感的情调和动人的旋律唱出了一个青春红颜不再的“女人”经历了各种艰难遭遇和人生痛苦并渴望亲人和回家的心境。
2.2在演唱中的运用
属于古典音乐范畴,一般是指以唱为主,以管弦乐伴奏,戏剧舞台布景,化妆,舞蹈,有时加独白,对话等。歌剧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包括各种艺术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妆,灯光等成分。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早期的爵士音乐音乐风格没有很多的变换,音乐歌曲通常为独唱,二是音乐剧的歌曲更短,更简单,易于传唱。歌剧依赖于个人的咏叹调。一般情况下,音乐剧的每一个唱段都伴随着戏剧性的转折将全剧推向高潮。
3.西方音乐剧音乐中唱法的演变
3.1美声唱法
16世纪末,意大利歌手倪卡琪提出“美声唱法”,使得在威尼斯,那坡利等不同的音乐学校逐渐形成了以美声唱法为主的歌剧,成为意大利欧洲歌剧小镇。17世纪,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其音乐学校中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美声唱法为主。其实音乐剧的唱法五花八门,没有一定之规,从录像或舞台演出和听到的录音来看,大多剧目(如《演艺船》、《俄克拉荷马》、《音乐之声》、《窈窕淑女》等)都采用了有一定美声基础、又以流行歌曲演唱风格为主的唱法。如《波吉与贝斯》和《歌剧魅影》等,是以主要以美声唱法来完成整部歌剧的表现,如果换为其他的演唱方式,不一定能将全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歌剧的内容展现出来。
而在《西区故事》一部音乐剧中,全剧由美声唱法为主,加以现代的唱法,将美声唱法与现代唱法良好的进行了结合,既有美声唱法的独立表现,也表现出现代唱法的合理运用。许多歌剧和音乐剧的表演中,都不乏运用到美声唱法,虽然美声唱法已经被大多数现代音乐剧表演者有所忽视,但是就其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看来,美声唱法还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作用和地位。在欧洲的音乐剧表演中,美声唱法主要是用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音乐剧的内容,并未一般唱法和现代唱法所能取代和代替的。欧美绝大多数的音乐剧歌唱演员至少都进过教堂唱诗班,即使是摇滚歌唱演员,其早期也都接受过系统的美声唱法训练,他们的演唱始终保留着美声唱法的观念,他们声音丰满、位置较高、气息充沛、音准上乘。
3.2belt唱法
现代音乐剧中的belt唱法是一种从歌剧借鉴来的科学唱法。在现代的音乐演唱和音乐剧中,belt唱法常见于欧美vocal系歌手的高音技术,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安全的高喉位情况下发出具有强张力的高音。此技术核心是依靠环甲分离把声带拉长,使之成为两根弦,并且此技术必须搭配稳定的发声状态以及熟练的声带闭合动作。Belt唱法是一种高喉位的高音胸声技术。具体表现就是:喉部肌肉放松,口腔长大,主要是横隔膜用力,咽部紧张并打开头腔通道,感觉头腔充满共鸣,形成从胸声到咽部到头腔的一条完整共鸣通道,声音紧紧锁在头腔内,给人感觉厚实、结实,并且音域宽广,张力大,情感丰富。
结论
音乐剧从其发展和形成,直到如今能够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青睐,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音乐的运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每一部音乐剧中都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唱段和音乐,这就是音乐剧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和魅力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慕羽著.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黄定宇著.音乐剧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3]郭宇.音乐剧演唱方法及其表现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刘维婷.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歌曲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汪涛.论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12
[6]吴娟.音乐剧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唱风格[D].上海音乐学院2011
[7]福来.源自歌剧的音乐剧《阿依达》[J].歌剧.2008(11)
[8]姚远.从美声到音乐剧[J].歌剧.2008(06)
[9]刘秀敏,邢红梅.音乐剧美学特征赏析[J].戏剧文学.2007(07)
[10]李飞.论西方音乐剧的歌曲全创作[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11]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12
[12]唐婷婷.音乐剧演唱特点对传统声乐教学的启示[D].南京艺术学院2013
[13]丁一凡.音乐剧《西区故事》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14]赵婷.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8
答谢辞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朋友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感动。本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向老师寻求帮助,而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同时,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