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童话这一特殊文本,对小学生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仍有不少误区。究其根源,主要是教学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及特性。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童话的内涵和分类,并结合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调研去了解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发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童话主题深化不足、童话课堂情感体验不足、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教学语言不恰当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利于提升和创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建议,如合理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用感性方式进行童话教学、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训练教学语言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对策
一, 引言
笔者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截至2020年4月23日,中国知网共收录了相关文献371篇,其中包括期刊275篇,学位论文80篇,会议文章14篇以及报纸3篇,而万方数据库共收录相关文献1706篇,其中包括期刊1614篇,学位论文85篇,会议文章6篇以及科技成果1篇,可见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并以期刊为主要发文形式。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万方数据库,发文量都是从2012年开始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主要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发行有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阅读浅近的童话”,这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童话,并开始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研究。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现状和问题、教材选编、教学设计、教学价值等方面,具体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一)关于童话教学策略的研究
目前,学界已有丰富的成果。例如莫崇芬和杨屹立的《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提出,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既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健全的人格。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童话,积累语言,体会情感,能够通过改写、仿写、续写、创编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更好地表达和交流想法。而苏俊娇的《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安徒生童话>教学策略研究》提出,抛锚式教学策略能够更加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创设的童话情境中,通过解决教师所抛出的教学问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童话的内容与情感。关星星的《多领域手段在童话教学中的探索》则提出,要使用多领域手段去进行童话教学,如用图画去激发学生的想象,用朗读让学生融入故事,用复述深化学生的理解,用表演让学生体验情感,用续写让学生感悟童话内在。而在张道明的《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策略》中,教学策略不仅要聚焦童话的内容,还要聚焦童话的表达、聚焦童话中的人物、聚焦童话的主题。
(二)关于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成果,例如,吴燕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较局限、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评价不全面、缺少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杜艳花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除了同样指出课外童话阅读指导薄弱的问题外,还指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喧宾夺主”、教学文本优势使用不当、教学课堂缺乏童话精神的问题。
(三)关于教材中童话选编的研究
周欣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研究》中所分析的教材选编现状及问题相当到位。该文提出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中出现几个主要的问题,如童话选文覆盖度不广,小学低阶段童话选文数量最多,而小学中高阶段童话选文的数量较缺乏;童话类型较单一,外国童话约占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总数的16%,而中国本土的童话的占比则远远超过外国童话;童话主题模式化且说教味浓,有约81%的童话主题以品德教化和科学知识传播为主;童话经典原作删改过度,有65%的童话教材被进行过改写,但经过删改后的童话教材缺失了童话该有的趣味性和夸张多样的表现手法。而莫崇芬和何利辉的《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研究》除了提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选文数量不平衡、童话内容多教化、经典童话原作改写过度等问题外,还提出在童话选文中出现缺少以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童话作品以及悲剧型童话缺失的问题。
(四)关于童话教学设计的研究
目前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较少,刘婷婷的硕士学位论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研究》是这部分研究的典范。论文从整体角度对童话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和衡量,全面分析了童话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练习等的设计。
(五)关于童话教学价值的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而且观点相似。如孙爱爱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指出,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严悦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除了提出童话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外,还提出童话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卢晓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还提出童话教学存在儿童认知和道德教化方面的教育价值。
由此可见,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已有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个课题仍存在一定的探索空间,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这个课题,一方面有助于教学者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特殊性,从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内容编排和恰当的价值引导,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教学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对策,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的提升和创新。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概述
(一)童话概述
1.童话的定义
童话的定义涉及多层面、多角度的考虑和衡量,不同的界定有不同的侧重点,目前学术界尚且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笔者比较认同王泉根对童话的定义,他在《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年度综述》中指出:“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特别是儿童愿望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既吸纳了神话想象思维而又具有小说叙事艺术手法的幻想性文学。”
2.童话的类型
有多少种标准便有多少种童话的分类,根据童话的美学特征,可以分为拟人童话、神奇童话、传奇童话以及诙谐童话;根据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可以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根据童话的接受对象,可以分为婴儿童话、幼儿童话、儿童童话、少年童话和成人童话;根据童话的来源,可以分为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根据童话发展的时间,可以分为古代童话和现代童话;根据童话的题材,可以分为科学童话和品德童话;根据国别,则可以分为外国童话和本土童话。在此,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3.童话的特点和功能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区别于其他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功能。童话具有幻想丰富、语言浅显幽默、表现手法多样、情感性强等特点,其中幻想是最根本的特征,也是童话的核心。
童话的功能也十分多样,如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等,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着普遍且重要的作用。正因为童话具有这些特点和功能,才使得童话极具魅力,深受儿童喜爱。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象的特点
1.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即智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了解他们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这五个方面,而小学生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特点如下。
在观察上,他们的知觉刚开始都是模糊笼统并缺乏系统性的,慢慢地发展成比较精确、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在注意上,他们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并逐渐发展有意注意,但是他们所能注意的范围较小,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也不够强;在记忆上,他们大多都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识记仍在不断发展,形象记忆发展逐渐变慢,抽象记忆发展逐渐变快;在想象上,他们开始有意想象,且想象逐渐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想象的内容逐渐完整,精确度也在逐渐提高;在思维上,他们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灵活性,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在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时常常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且自觉性也较差,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发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2.小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特点
除了认知能力,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言语能力包括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其中外部言语指的是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内部言语则指的是伴随思维过程产生的无声言语。
在口头言语方面,小学生从以对话言语为主导逐渐发展成以独白言语为主导;在书面言语方面,小学生的书面言语比口头言语发展慢,并在掌握了口头言语后再逐渐发展书面言语;在内部言语方面,他们一开始处于有声思维阶段,需要边说话边思考,再到过渡阶段,开始产生无声言语,最后发展到无声思维阶段,能够完全独立地随着思维产生无声言语。
3.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他们的情感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对于各种情感的体验也逐步深刻,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高级情感也在逐渐发展。
4.小学生的社会性行为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还会产生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其中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与他人分享、合作、竞争以及帮助他人,而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行为。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
为了解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笔者采取了访谈、分析教学实录、观摩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均选自“21世纪教育语文资源网”和“小学语文资源网”,之所以选自这两个网站,是因为这两个网站都是教师们常用的,且更新比较及时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选取了一部分笔者在实习期间观摩教学所整理的教学实录来进行调研。因为受限于时间等因素,访谈选取了珠海市第十一小学语文三位教师为调查对象,这三位教师均来自不同的年段,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情况,访谈对象基本信息如下:
访谈对象一,L老师,女,本科学历,教龄2年,目前任教二年级。
访谈对象二,G老师,女,本科学历,教龄6年,目前任教四年级。
访谈对象三,P老师,女,本科学历,教龄12年,目前任教五年级。
访谈围绕童话教学中的教材文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展开,访谈提纲见附录。
(一)教学文本的选择
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部换成“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版”),因此,关于教学文本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部编版教材为主。笔者通过访谈、教学实录、教学视频来具体了解教师是如何看待教材中的童话选编,是如何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的,依据什么来选择教材外的童话作为教学材料的。
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教学实录,笔者发现,对教学文本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童话的选编和教学文本的补充、调整两个方面。关于教材中童话的选编,教师们普遍反映,选编童话的总体数量较少,高年级选编童话更是寥寥无几,而且选编童话较为分散,很少集中出现在一个单元。关于教学文本的补充和调整,经验丰富的教师均能及时对教学文本进行补充和调整,他们会选择一些课外童话作为补充的教学文本,会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去调整教学文本,而经验较浅的教师只以教材中的选编童话为主,没有进一步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然而,在笔者查阅的大多数教学实录中,还是有不少教师也没有对教学文本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某位教师的教学实录为例,在最后的教学环节,该教师只是提出让学生去阅读原版童话,却没有将原版童话和教材中的选编童话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使得学生对该童话的认识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并不利于他们深入学习童话的主题。同时,笔者还透过访谈和教学实录发现,教师们在选择课外童话作为教学文本时缺乏针对性,所选的课外童话与教材中的童话联系不足,如P老师便是以知名作者为依据去选择课外童话,这样选择的课外童话与教材中的童话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外童话在童话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笔者通过访谈、分析教学实录来具体了解教师是否明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目标,是依据什么去设计教学目标的,他们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一一实现教学目标。
透过访谈内容和教学实录,笔者发现,教师们基本都能明确教学目标,而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们普遍都是以课程标准和文本特点为依据,反而常常忽略了以学生特点为依据去设计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很难一一实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之所以难以全部实现,正如P老师说的那样,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自我感悟和设计未能够做得足够充分,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感悟能力千差万别。虽然教师和学生的感悟能力只能够依靠自身去提升,但是教师却可以尽可能充分地设计教学目标,从而改善教学。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以课程标准和文本特点为依据,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进行设计,例如,针对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泛灵”特点的低年级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初步感知童话特点、唤起阅读兴趣、进行情感体验等;针对逐渐掌握独白言语能力、情感不断发展的中年级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复述故事、感悟人物情感、体会童话特点等;针对初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高年级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品味童话语言、发挥想象、领悟哲理等。在某位教师的课堂实录中,教师也是以学生特点、文本特点、课程标准为依据去设计教学目标,他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复述的形式去掌握故事的框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去感悟人物情感,而这些教学目标都一一在他的教学中实现了。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笔者通过访谈、教学实录、教学视频来具体了解教师是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的,他们是依据什么设计教学环节的,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视什么样的教学环节。
笔者发现,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以童话的文体特征为依据,而以学生特点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的情况较少,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会因为教学侧重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L教师会依据童话的结构特点,设计出让学生能够进行体验式朗读的教学环节,而P老师则会依据童话的语言特点,设计出让学生能够品味童话语言的教学环节。同时,在大多数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中,教师们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普遍都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常常缺少体验情感的教学环节。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们都很重视设计情境式教学环节,然而透过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真正创设出吸引学生,并能让学生得到充分情感体验和情感享受的情境却很少,大部分情境都是让学生理解童话内容,体会童话语言,学习品德。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又是依据什么去运用教学方法的呢?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偏重于能力培养的读写结合法、偏重于课堂趣味性的戏剧表演法等等,而大多数教学方法的提出都是基于教学经验或前人的研究,基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极少,这主要是因为学术界还没出现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相关的理论专著。通过访谈内容、教学实录、教学视频,笔者还发现,有不少教师没有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和分角色扮演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盲目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事实上,对于逻辑性强的高年级学生并不适用于这两种教学方法,对有的童话而言也是如此。因此,笔者认为,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可以借鉴G老师的做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假设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效果的检验
关于教学效果的检验,笔者从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中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资料,因此主要通过访谈来具体了解教师是如何看待教学效果的检验,以及他们是怎么检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果的,具体访谈内容如下。
访谈对象一(L老师):
我觉得检验童话教学效果是很有必要的,而我常常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去检验童话教学的效果。
共读一本童话,通过读书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共读不同主题的童话,找不同;举办“小小童话节”,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童话,扮演里面的某个角色,再创作。
访谈对象二(G老师):
任何课堂,只要发生了教学行为,我认为都应该要检验教学效果。基于童话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续写故事、改编故事、新编故事、童话剧表演等方式来进行。
访谈对象三(P老师):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检验童话的教学效果。如果真的必须检验,我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童话改写成童话剧,然后进行表演。当然,这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要教会学生写剧本和基本的表演技巧等。
通过三位教师的访谈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于是否要检验童话教学效果存在不一样的看法,其中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要检验教学效果,只有少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检验教学效果,检验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童话的阅读和创作方面,且检验主要在课后进行,而没有在课堂中进行,在大多数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中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现状。
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访谈,笔者还通过分析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以及观摩相关教学视频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并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童话主题深化不足、童话课堂情感体验不足、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教学语言不当的问题。
(一)童话主题深化不足
通过访谈内容和教学实录,笔者发现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童话主题深化不足的问题。所谓深化童话主题,指的是进一步扩展、深入、延伸、丰富童话主题的内容和含义。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揭示童话主题,并没有进一步地深化童话主题。一位教师对《渔夫的故事》的主题进行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魔鬼终究是战胜不了人的,因为人有智慧。
师:魔鬼是邪恶的代表,渔夫呢,是正义的化身。
生: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的。
《渔夫的故事》是从《一千零一夜》改编而来的,在原版故事中,其主题并不是“邪不胜正”,而是教人“原谅”,然而在以上课例中,学生对童话主题的思考只停留在“邪不胜正”这一个含义,这样的主题教学显得思维较为固化,视角较为狭窄。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都跟上面提到的教师一样,直接用提问的方式去揭示童话的主题,并且没有进一步去扩展延伸主题的内容和含义,这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也不利于他们去阅读和理解主题相似的童话。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童话主题深化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材文本大多经过删改,使得童话的主题更倾向于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的内容与含义变得单一,而失去了童话原本丰富的思想内涵,难以进一步深化。二是教师没有合理地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缺少深化童话主题的材料,或是没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童话来进行补充和调整,从而不能充分地丰富童话主题的内容和含义。三是教师没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童话主题的思考较为局限,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从而无法深入探究童话主题。
(二)童话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不足
文学作品一般通过故事、人物形象、语言等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潜移默化地让他们领悟童话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虽然在访谈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情感体验,但是通过课堂实录和教学视频,笔者发现在实际的童话课堂中仍然存在情感体验不足的问题。所谓的情感体验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享受和发展感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与童话中的人物没有实现情感的共享、共通,不能明白童话中的情感关系和意义,而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是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体验。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巨人的花园》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去感受巨人当时的情绪,这样的童话教学难免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朗读上,而不是集中在情感体验上。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不少教师会像这位教师一样,着重于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言语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没能尽情享受和发展他们的感性。
二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缺乏情境性和自主参与性。虽然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但是实际的童话教学中,还是有不少教师没能创造出唤醒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使得学生很难融入课堂去切身感受和理解童话蕴含的情感。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能自主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无法自觉领悟童话中的情感,无法自发地进行情感体验。
三是教师对童话文本的分析缺乏感性。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常常过于理性地分析童话文本,而忽略了童话文本蕴含的情感内涵,使得学生常常用理性思维去分析童话,反而缺少感性思维的锻炼,从而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变弱,不能够独立去体验和理解童话中的情感。
(三)童话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合理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是依据文本特点、学生特点、课程标准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童话教学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朗读法和角色扮演法等等。同时,通过课堂实录,笔者还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形式化地运用教学方法,而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效果。不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会让童话失去幻想和趣味,而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则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童话的魅力。笔者认为,教师没有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教师没有依据文本特点、教学对象特点、教学目标去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要知道,不同类型的童话具备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教学对象也会存在差异,且不同的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够千篇一律,而是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童话的优势,尽可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童话教学中。
二是教师不熟悉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效果。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对应的作用和效果,能够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如复述法能够让学生掌握故事的框架和细节,能够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言语能力,而改写法则能够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表现手法,能够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书面言语能力。教师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去运用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教学水平,还会使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够均衡。
(四)不恰当的童话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童话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恰当的教学语言能够发挥文本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恰当的教学语言则会使文本失去其特点,甚至无法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视频和课堂实录,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童话教学语言不够恰当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提问和评价的教学语言上,在提问时教师没有充分创设出问题情境,或是提问的教学语言缺乏启发性,从而局限了学生的回答,限制了他们在课堂中的幻想与想象;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时,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具体详细,从而让学生丧失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不恰当的童话教学语言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是教师自身素养不足,缺乏教学经验。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其次,教师没有针对教学语言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没有养成好的教学习惯,从而导致教学语言不够恰当的问题。
二是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限制了教学语言。符合童话文本特点和教学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好奇心,从而自主参与到教学中,这时教师只需要简单地引导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时教师只需要提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简单的开放性问题。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则会限制教学语言,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只能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提出“这样对吗?”“是这样吗”等选择性问题。
五、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提升与创新
结合童话和小学生的特点,针对前述问题,笔者就提升和创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深化童话主题的建议
通过访谈、观摩教学视频、分析课堂实录,笔者发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童话主题深化不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教材文本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去改善和提升。
1.合理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大部分都是进行过删改的,如果在进行童话教学时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本,而没有合理地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是很难进一步深化童话主题的。所谓合理地补充和调整教学文本,指的是要以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去进行补充和调整。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童话作为扩展和深入童话主题的材料,但是教师不能够盲目地选择课外童话,而是要有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具有“泛灵”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具体形象鲜明的拟人体童话;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和情感不断丰富,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开始产生高级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逻辑性较强的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除了依据学生特点进行选择外,教师还应该尽量选择与选编童话联系较强的童话,如主题相似的童话或是原版童话,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课外童话在深化童话主题时的作用。
2.依托文本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童话主题的关键,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引发学生对童话主题的思考,而不好的教学方式便会限制学生的思考。依据童话幻想丰富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深化童话主题时,应该依托文本进行启发式教学。以蒋军晶《渔夫的故事》教学实录为例,蒋老师充分利用了童话的结尾,以渔夫和魔鬼的对话为切入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故事后续的想象,进而引导他们对该童话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关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
在童话课堂中进行情感体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中的万千情感,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对于小学生而言,进行情感体验不仅符合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还能够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性思维。在此,笔者针对童话课堂中情感体验不足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提升建议。
1.充分利用资源,创设童话情境
在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时,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十分重视情境的设置,因此,要想让学生在童话课堂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自然要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童话情境。教师在创设童话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改变教学环境,如改变教室座位布置,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在圈的中心进行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片、漫画等各种资源来进行创设,以童话《去年的树》为例,在朗读鸟儿和其他童话人物的对话时,可以利用轻柔的音乐营造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唤醒他们的内心情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情境,进而获得感性的享受和发展,能够设身处地理解童话中的情感,获得充足的情感体验。
2.用感性的方式教授童话
教师在解读童话时不能过于理性,而忽略了童话幻想丰富、情感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而是要重视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对童话进行分割,并将童话当作记叙文来分析,然而像这样将童话文本作为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和言语能力的材料,容易让童话丧失其原有的魅力,也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童话蕴含的各种情感。在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尽量用感性的方式去进行童话教学,而所谓感性的方式,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童话的特殊性,看到童话的情感性和幻想性,将童话教学和一般的语文课文教学区别开来。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让学生去整体阅读童话,整体感知童话,整体复述童话,回归到童话的“故事性”、“情感性”以及“趣味性”中。
(三)关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
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童话课堂中能够体会童话魅力,帮助他们理解童话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不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充分了解教学方法
在进行童话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观摩教学、分析课堂实录、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从形式、作用、效果等多个角度去了解教学方法,并在开展教学前多次演练教学方法。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教学方法后,才能够尽可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效果。
2.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教学环境、设备条件、教师自身素养等,因此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该尽可能运用对环境、设备和素养要求较低,但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访谈内容和课堂实录,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运用朗读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童话都适合用朗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低年级学生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话言语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这个阶段的童话教学应该以讲述为主,通过对话互动、看图说故事等方法进行教学;而中年级学生对各种情感体验逐渐深刻,并开始拥有独白言语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童话教学应该以体验为主,可以通过表演童话、复述童话等方法进行教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书面言语、内部言语正在不断发展,因此这个阶段的童话教学应该以思考为主,可以通过对比童话、创作童话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关于改善教学语言的建议
教学语言对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严谨性、幽默性、启发性、情感性等特点,恰当的教学语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恰当的教学语言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存在教学语言不当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升建议。
首先,教师要掌握好童话的文本特点,明确每一个教学目标,熟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其次,在进行童话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和演练教学过程,多次练习自己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语言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再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有所不同,例如导入环节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讲解环节的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总结环节的教学语言则要精炼准确具有概括性;根据教学意图的不同,教学语言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提问的教学语言不能够太复杂,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评价的教学语言不能过于笼统,而要尽量具体详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获得学习成就感。
(五)其他教学建议
除了以上提出的教学建议,笔者还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其他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外童话的阅读
教材中的童话作品,其题材、类型、篇幅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课外的童话数量多,类型和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篇幅不受限制,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幻想的空间和自由。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童话阅读建议,在课后可以和学生共读课外童话,激发学生对课外童话的兴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阅读课外童话的习惯,促使他们积极、独立地阅读课外童话,从而增加学生的童话阅读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童话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重视学生的交流和分享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学生的交流和分享不仅能够反映他们对童话的看法和感受,而且十分符合他们乐于与人分享、交流的行为特点。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的教学环节,在课后,则可以举行童话读书会、童话汇演创作童话故事等活动,不仅能够检验童话教学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独立表达、与人交流的能力。
六、结语
作为儿童文学体裁之一的童话,对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言语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研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童话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通过访谈、分析教学实录、观摩教学视频等方式调查与分析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从中发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童话主题深化不足、课堂中情感体验不足、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教学语言不当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些许建议,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然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涵盖的知识较广,教学问题也在不断变化,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只是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了浅陋的分析与研究,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杜艳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22-24.
[3]杜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
[4]戴益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5]关星星.多领域手段在童话教学中的探索[J].学周刊,2018(16):101-102.
[6]侯宗亮.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1):117-118.
[7]黄礼贵.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2-53.
[8]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9]贺宜.童话的特征、要素及其他[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2-12.
[10]姜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2.
[11]蒋军晶,黄莉莉.让思考成为课堂的一抹亮色——《渔夫的故事》教学实录及评析[DB/OL].https://www.doc88.com/p-6925225571161.html,2016-09-18/2020-04-20
[12]刘婷婷.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8-28.
[13]刘婷婷.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目标设计[J].文学教育(下),2017(01):60-62.
[14]卢晓.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15-16.
[15]芦歌.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16]莫崇芬,杨屹立.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03):13-17.
[17]曲连坤,傅荣,王玉霞.第三部分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7):35-37.
[18]曲连坤,傅荣,王玉霞.第三部分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讲中小学生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德、社会发展特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8):33-35.
[19]史雨婷.小学低段童话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5-26.
[20]苏俊娇.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安徒生童话》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2-4.
[21]孙爱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12-25.
[22]谭容培.论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5):34-38.
[23]吴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30-32.
[24]王泉根.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年度综述[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1-5.
[25]乌彦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6):254-257.
[26]邢吉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果[J].文学教育(下),2019(12):78-79.
[27]解曙昱.《渔夫的故事》课堂实录[DB/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04/170580621.shtm,2018-06-04/2020-04-20.
[28]易艳丹.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巨人的花园》教学实录[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ed23f0100svc1.html,2011-03-27/2020-04-20.
[29]严悦.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9-14.
[30]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7(05): 85-91.
[31]周欣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19-23.
[32]张道明.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策略[J].教育视界,2018(22):30-32.
[33]张美妮.童话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附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姓名: 性别: 教龄: 学历: 任教年级:
1.您觉得童话在教材中的安排合理吗?您在教学时会补充或调整教学文本吗?依据什么作为补充或调整呢?
2.您是否能够明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呢?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能够一一实现呢?
3.您是依据什么去设计童话教学环节呢?您认为在童话教学中应该重视什么样的教学环节呢?
4.您在进行童话教学时,主要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呢?请说说您的依据。
5.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去检验童话教学效果呢?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检验童话教学的效果呢?
谢 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忆起初入校园时,是那般的欢喜与期待,而如今四年校园时光转瞬即逝,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回首这四年时光,我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想要感谢的人也很多,临近毕业之际,心中的这种感恩之情更是越发的强烈。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焦点,是一个日渐更新的课题,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加上今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因受疫情的影响,在搜集论文资料时更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所幸在老师们和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困难都顺利解决了。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的定稿,老师多次细心地审阅、用心地询问、耐心地指导,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老师都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成为一个乐于思考的人。
其次,要感谢我大学期间所有帮助和教诲过我的教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教研室风趣幽默的老师、温婉娴静的老师、德才兼备的老师、心思细腻的郑云心老师、平易近人老师和给我上过课的各位老师。你们渊博的学识、独特的眼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再次,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与理解,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家庭,来自学校的温暖。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带着这份感恩之情,认真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