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这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建XXX一百周年。站在这个新征程新起点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发展,国民的经济整体生活水平也随之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对于目前增长的物质生活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他们总是希望下班以后能够有个休闲活动来放松自己,来放松他们的身心,选择一种既可以亲近自然,又能够净化心灵的休闲旅游方式,那么选择世博园正是一个合适的好去处。
在这一背景下,对锦州世博园做出思考与系统改造。首先,通过实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其他世博园的其他滨水生态植物园内景观环境配置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其景观发展趋势现状,分析园内概况锦州市滨水生态植物景观配置的主要特点、不足和优秀解决方案,运用园林景观环境生态学、园林景观种植环境设计学、环境生态心理学、植物生态群落管理学等基本景观理论,为开展后续景观研究工作提供景观理论指导;其次,对锦州世博园其他滨水生态植物园内景观配置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园内其他滨水生态植物景观现状情况进行景观综合预估评价,分析目前园内景观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与目前景观设施改造后在设计中的可行性;最后,选出 5 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配置节点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并进行景观优化分析,从而提高植物景观整体活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结论与建议,意在为今后的滨水植物景观提升改造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植物配置;滨水植物;景观价值;锦州世博园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城市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建设中的各种新型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现代人对于绿色生态理念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世博园变成了短暂放逐心灵,释放压力缓解疲劳,亲近自然的最佳场所。人们在注重生态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滨水植物的需求,那么我们要对现有的滨水植物配置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展示滨水植物在园林规划中所发挥的各种功能。目前,在我国园林滨水植物配置的应用方法日益完善,滨水植物配置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是对城市精神文明和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延续,它既可以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又有助于提高城市内涵和品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设计目的
滨水园林植物种类配置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之前种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它现在可以算来说已经是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营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滨水园林植物环境配置的是否好坏直接就会影响调整到城市园林景观滨水效果及城市园林滨水功能的整体发挥[1]。
本文通过多次的田野走访和实地考察调研,从景观滨水环境植物的客观组成和生态景观与四季相关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合理利用评估景观滨水环境植物生态景观,分析如何有效合理利用景观滨水生态植物的组成客观规律、美学设计原理、生态文化习性等,做出滨水植物景观价值研究分析,以更好地优化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景观配置效果。因此,本研究方案不仅不但可以广泛作为世博园进行滨水地带植物环境景观生态观赏价值综合优化研究依据,也不仅可以为其他主题公园进行滨水地带植物生态景观观赏价值优化研究的综合营造应用提供价值参考构建意见[2]。
1.2.2 设计意义
1. 提升居民地方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情感作用
设计游客满意度高的滨水植物景观能改善提升整个世博园的景观品质,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加强游客、居民人群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提升居民对于本地区的认同与主人翁意识。
2. 完善景观设计体系
要注意四季景观的营造,设计滨水植物景观需要在保证基本的滨水植物搭配情况下,兼顾游客偏好与游客期待值,这样的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才是受人欢迎的景观设计。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文献分析法
根据研究课题,收集大量有关滨水植物景观改造的期刊、书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进行整合分析,以扩展自己的研究思路。
1.3.2 案例分析法
对其他国内滨水植物配置景观的优秀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其造景手法及优点,为自己的论文提供参考。
1.3.3 归纳演绎法
通过对相关案例解读,从中提取一般性结论,通过深层次探讨和分析得出提升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并在具体项目里进行运用与验证,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景观提升方法[2]。
1.3.4 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滨水植物景观的现状,分析景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游客的需求,从而营造一个既能彰显当地人文风貌,也能很好体现滨水植物景观的世博园。
1.4 国内滨水植物配置历史及发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从这句话中看到,在古代我国的文人墨客就对自然山水以及秀丽的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对这样的景色也是怀着一份崇敬的心情,这一点还能够在我国的园林中进行体现。”一池三山””依山傍水””背山面水”等一些比较经典的园林设计有很多年的历史,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比较常用的方式方式手法。我国最早关于滨海水生植物的研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周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战国时期使其山水植物园林景观得以迅速发展,滨水水生植物园林景观由秦汉战国时期的自然粗放景观转向细致,更多地注重凿山自然注水法并仿效于大自然。
现如今,许多学者关注于植物景观概念的定义,逐渐从基础理论走向新的理论研究[3]。我国滨水植物配置的研究逐渐全面,他们在滨水植物配置的探索中运用了多种科学原理,对滨水植物景观进行了更多的探索,秉持着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则来规划园林滨水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根据实际的配置手法和特点,从而进行归纳总结。
1.4.2 国外研究进展
以X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市民对休闲需求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公园变成平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植物造景也更加成熟。juliehauserman在julandscapearchitecture中我们提到从19世纪至今,植物园林造景建筑设计艺术思想已经出现了自然式艺术设计、规则式艺术设计、保护性艺术设计,恢复性艺术设计四种艺术形式,推动了世界各地植物造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4]。X指导学者诺曼K.布恩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系统详细地地介绍了不同植物园林设计要素的景观设计方法理论,总结了不同的动植物园林景观设计类型,具有很强的理论实践性和指导意义。X中国学者Henry .F.amol的《Trees in Urban Design》研究工作当中融入了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还有一些类似乔木建筑的模型,对现代城市中落叶乔木建筑应用的基本原则及应用特点问题作了分析总结。
日本从飞鸟时期到近代一直注重植物种植设计及其呈现效果,历史文化流传至今, 对世界植物景观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日本学者竹贯直次在《造家与筑庭》中首次描述了应用落叶阔叶树进行自然式配置,利用漆树,麻栎,构树,黄檗等杂木,根据自然界的群落构成进行配置创造出具有乡土气息的庭园形式[5]。国外的许多著作都有涉及到植物景观配置的内容,大多以具体案例分析形式介绍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其中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对研究公园植物景观提升改造具有很大帮助。
2 世博园滨水植物景观价值相关理论
2.1 世博园滨水植物配置的要素
2.1.1 滨水植物颜色
颜色是滨水植物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可以适当增加景观的深度,赏心悦目的风景少不了丰富多彩的搭配。暖色调会使物体更加鲜明突出,可以产生观赏距离小于实际距离的错觉,如红色、橘红;冷色调的应用会使空间变得开阔、通透,视觉上产生空旷辽阔之感,使观赏距离大于实际距离,如绿色、蓝色、紫色。
2.1.2 滨水植物大小
滨水植物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会随其生长呈正相关的变化,因此滨水植物景观造型设计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滨水植物栽植时的大小,二是滨水植物成年时的大小。要充分考虑滨水植物随着时间的生长对景观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合理选择其配置效果[8]。
2.1.3 滨水植物的造景
颜色造景配置对于各种植物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十分复杂而且有趣的一件事情,滨水区的植物景色主要是按照各种类型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成熟期的不同颜色进行景色设计,选取一些植物进行组合。在上海滨水区的一个国家级植物园景色设计汇总,在形状上、空间布置的总体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利用植物形状所围合而成的线条是植物景观配置所运用的重要组织手法,直线给人方向感,可引导游人的视线。曲线使景观变得温和、自然,可用于硬质景观的软化或细致景观的营造。一个好的形态可以决定一个景观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景观设计师通常会在设计形态要素以及几何形态上多下功夫[6]。
2.2 滨水植物景观的功能
2.2.1 生态功能
滨水植物具有除尘杀菌、减弱噪音、净化水体、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吸毒抗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在滨水植物配置上,应高度体现其自然属性,从而提高或改善公园的生态环境。
2.2.2 观赏功能
滨水景观植物公园是整个现代中国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滨水色彩,优美的植物形态,并且随着滨水季节的不断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滨水景观建筑外貌。灵活地综合运用天然植物作为材料,通过多样的空间配置设计手法和装饰形式,创造了一出优美舒适的自然景观生活环境,给现代人们的自然生存环境生活带来属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2.3 组织空间功能
园林建筑水体设计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分隔建筑空间、联系建筑空间、填充建筑空间的一种实用手段,从而可以起到综合组织建筑空间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们运用公园滨水区的植物艺术来合理分隔两个空间,可以达到使相互之间有密切关联的两个空间之间可以达到似曾相隔非常分隔、互相加以包容的美观效果。
2.2.4 休憩功能
《交往与空间》一书由杨盖尔(jangehl)著作,本书中将我们日常的活动分为日常必要性户外活动、自发性户外活动和其他社会性户外活动共三种形式[7]。而世博园则能满足后两类活动类型,可以为人们提供浏览休息的场所和活动的空间。
2.3 当今世博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2.3.1 边建边改毫无规划
滨水植物配置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而是在世博园大体轮廓明显之后,随意的在里填充植物,或为后期管理不当,滨水植物大部分死亡,后期为补救而随意栽植。致使景观布局凌乱、风格不一。
2.3.2 种类丰富但新种及水生植物应用较少
以传统物种为主,物种相似性大,群落层次不丰富,各种类之间缺乏联系,构成的景观毫无韵律之美。
2.3.3 景不为人用
世博园的一切都是围绕人的需求而设计的,滨水植物配置也应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而却存在临近水体的植物与部分凳椅并不能完美结合,休闲效果不明显。
2.3.4 管理欠缺
由于公园建造时间已久,在建筑设施或者植物养护中以及对于水体的保护都缺乏人工管理,给人衰败之感。
2.4 公园植物景观提升改造的基本原理
2.4.1 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分布生态学中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解决问题就是对于土地紧张、使用效率,还有就是景观在我们日常生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两个重要的任务,具体的就是研究景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合理布局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上的安排等问题,最终得出不同性质的景观性质在同一空间的叠加组合,最中共同组合产生的景观变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如景观分布生态格局、物质的生态循环和景观能量的的流动、动态变化等[8]。应以中国整体城市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注意其所创造的生态意义。
2.4.2 景观美学原理
滨水园林植物环境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不可组成的一部分,无论在园林生态资源效益环境改善、优美环境生态创造,还是在园林空间环境文化内涵创造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企业应严格遵循我国相关园林美学景观艺术应用原理和景观形式类型的法则,重视我国园林的美学景观应用功能,追求我国园林植物及其景观造景艺术效果的丰富多样性,才能真正使我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美学景观应用价值及艺术水平能够满足公众审美观的要求。
2.4.3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原理
环境人际心理学研究着重深入研究人与人和周围环境的人际关系,重视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环境科学技术和新手段,解决现代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在充分继承与发展吸收人类历史上合理的人类环境科学设计实践经验的理论基础上,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改进将目前人类的普遍的心理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直接体现在心理环境学当中。
2.4.4 景观设计学原理
景观设计与科学艺术是一门关于人类通过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进行规划、设计、改造、管理、保护而可以人为化地创造生产出安全、健康、舒适园林环境的景观科学和设计艺术[9]。如今的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越来越严重,所以重点在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2.5 影响滨水植物景观观赏价值的因素
2.5.1 自然因素
1. 气候
气候变化量通常是在泛指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他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数基本恒定,对于多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平均的气候变化情况,包括气温、湿度、日照时间、日照强度、降雨量、风速。气候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从而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2. 地形
植物地形造景首先我们要充分深入了解植物地形景观地貌,根据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标准与规范,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地形改变,所以能够我们对于景观的认识应该是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样就能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对于资金、人力、机械等投入的效率有一个很大的改观[10]。
根据景观设计的需求,可以科学地利用或合理地重建植物地貌。因此,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和识别植物地貌可以大大节省时间,金钱,人力和物力。
3. 水源
水不仅仅它是城市滨水中动植物共同生长的必要条件,更是滨水万物共同生长的自然生命之源,良好的水源可以使滨水植物生长得态势更加良好,所营造的景观效果更好。
2.5.2 人文因素
人文环境是人类景观文化存在的必然前提,是人类景观文化生成、演替的内在文化原因和自然驱动力,它对于人类景观的最终文化形态演变有着重要的本质决定性推动作用。滨水海岸植物园的配置者在选择时,可以适当的考虑结合一下当地历史文化,以便于弘扬一些地域性的人文景观特色。
3 世博园典型区域植物景观配置案例
3.1 西湖滨水植物景观配置
西湖景区是我国国家重点省级风景文物名胜区,它地处杭州, 2011年被正式列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名录。西湖的植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
图3.1西湖太子湾滨水植物景观(来源网络)
紧邻水景,在滨水植物配置上的选择大量耐水湿植物,如最前成排种植的为水松,耐水湿能力极强,其后为落羽杉、池杉,而不耐水湿的柳杉栽植在最后排,这种按照其生态习性栽植的植物景观效果稳定,植株生长也健壮,后期管理养护容易;视觉上,高大挺拔的圆锥形植物成排种植,轮廓线协调统一, 给人舒适感[11]。
3.2 基地周围城市发展背景变化分析及世博园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3.2.1 锦州市概况
1. 自然概况
锦州市景区位于辽宁省,属于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他是连接华北地区与东北的重要的交通通道,同时具有海岸线,约124公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一般是冬天特别寒冷,夏天比较凉爽,年度的平均气温为8.3℃,全年平均降水量567mm左右,降水相对大多集中在夏季。
2. 社会经济概况
锦州市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一座依然拥有这2100余年悠久历史的现代古城,是辽西省市的省会所在城市,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现已建起了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此同时,锦州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两年成功一举进入首届2016年全国百强重点工业园区城市前十名,并多次成功跻身国内十大最具国际核心综合竞争力百强工业城市之一等的行列。
3.2.2 世博园现状概况分析
锦州博览公园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锦州龙溪湾浦东新区。它是2013年锦州世界花园博览会的主要展览区域之一。公园的总体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3.3平方公里为内陆水域。海域总面积为3.7平方公里。该公园共组织,规划和设计了108个各种文化展览园,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特色的各种文化,历史,艺术和文化景观。六个区域分别是山区文化花园区,奇迹文化花园区和林地文化景观公园区,岛屿文化花园区,沿海文化花园区,海洋休闲活动区。即高山和流水,灿烂的首都杭州,海峰森林韵,梦幻般的蓝色海洋,浪漫的海岸,观海拍岸听涛六个地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主题公园。
2020年2月,为向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致敬,自2009年开放以来,锦州世博园将首次向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免费开放。
调查步骤
1. 实地调查
对世博园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主要是以公园内的主要植物种类以及他们的习性进行了解,同时进行一些数据记录影像资料的留存。
2. 对比分析
对前期调研滨水植物进行总结,并分别指出春、夏、秋、冬四季具有观赏价值的滨水植物材料,分析各类滨水植物在公园内的应用频率。
3. 查阅资料
对于一些难以辨认的滨水植物通过查阅资料和手机软件,或者咨询老师,为了对该园内的景观进行了解,对于全部的植物进行了了解、分类、分析与总结。
3.3 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调查
3.3.1 滨水植物种类
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种类丰富,经统计共有211种,隶属78科140属。其中乔木类占29.4%共6 2种。灌木类占32.7%共69种。藤本类占3.3%共7种。水生植物占11.4%共24种。草本及其他陆生地方性植物贝类木本陆生植物39种,占18.5%。竹类主要品种集中与现有青竹和叶类十种,占4.7%。香樟,垂柳,池衫,樱花,栾树等樟科植物对其适应性强,能突出本地文化特色[12]。
图4.1 锦州市园林滨水植物物种组成
表4.1
类型 | 科 | 属 | 种 |
裸子植物 | 6 | 10 | 16 |
被子植物 | 71 | 130 | 195 |
合计 | 77 | 140 | 211 |
可知,锦州市滨水园林植物滨水中的植物及其科属种类是相对较为集中,植物的生态色彩在世博园其他滨水园林植物的生态景观中更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主体地位,例如开花蔷薇科,木兰和开花睡莲科等滨水植物也都可以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生长季节中混合开花[13]。他们一致认为这既可以将其综合营造出形成突出自然经济利用观赏价值较高的沿海岸和滨水地区热带植物的特殊自然生态景观及其观赏利用效果,禾本亚科木质树本科松科槭树和樟科槭等蕨类植物的叶子具备较高的自然经济利用观赏价值。特别尤其多的是对于本种槭树和本科含有槭属多种植物,在大型城市以及滨水园林地带槭属植物秋季杜鹃花的种植观赏中,他们更是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角色。所以就需要具有营造的突出的立体景观色彩感和立体景观视觉效果感才能同时能够给予入住客人一种强烈的立体色彩视觉感和景观冲击感[14]。
3.3.2 滨水植物生活型结构分析
从如下图2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锦州市世博园调查水生物种类珍稀植物数目共计12种有15科22属24种,占本次调查水生物种总总科数的11.4%。构成了它的水生植物就是滨水水生植物自然群落生态景观的重要不可组成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植物生长生态环境,就使其形成了位于水面上的一道别致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水生植物在有效净化自然水体、改善生态环境等各方面也对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锦州市当中应用较多的花卉物种主要有小薄荷花、再巧克力花、睡莲、香蒲、凤眼莲、水葱、慈姑等。例如,在夏季盛盛开花的白色荷花,可在高大水面上摇曳形成浩瀚的人文景观,正如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中也就有一句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种新型滨水地带植物生态景观一般都认为是以景观量化性取胜的,从而对水来源的创造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景观性和生态绿化效果。同时,在北京郊区的一些大型湿地景观公园,也是通过结合种植诸如香蒲、水葱、慈姑、芦苇等这些大型水生植物,来可以起到有效点缀湿地景观的装饰作用,而且还不仅可以有效吸收水中多余的钙和氮、磷及其他金属元素,从而可以起到有效改善和保护水体的环境作用[15]。
我们通常可以将世博园区及滨水区的植物依照其生活型态的划分归类为原生乔木植物类,灌木植物类,藤本类,水生植物类,草本及陆生地被
3.3.3 滨水植物应用频度分析
滨水植物应用频率是指某种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 频度(F)=某种滨水植物出现的样地数/所有个体出现的样地数Í100%
由于下表4.2可知,应用推广频度高的大部分以水生草本物种为主,具有较高的生态观赏价值,它可以起到加强研究推广应用,丰富草本物种生态多样性,提升植物群落生态景观的多种观赏价值效果。
表4.2 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应用频率分析
应用频率 | 滨水植物种类 |
80%<F≤100% | 红杉木芙蓉、水杉、金森女贞、山茶、红花叶山檵木、金丝垂柳、红枫苦楝、紫薇、樱花、黑松、栾树、紫荆、雪松、麦冬、泡桐、珊瑚叶榕树、杨梅、茶梅、结缕草、海桐、黑麦草、吉祥草、红叶石楠、日本晚樱、杜鹃、鸡爪槭 |
60%<F≤80% | 大叶海棠、池杉、荷花、孝顺竹、法国梧桐、金丝桃、白玉兰、广玉 兰、火棘、小蜡、紫藤、柚、金钟花、木槿、银杏、女贞、罗汉松、朴枝柏树、雀舌黄杨、紫叶李、枸骨、南天竹、伞房决明、蜘蛛兰、大花大叶美人蕉、日本五针松、三色堇、刚竹、马尾松、苏铁、阔叶麦冬、睡莲、棕榈、瓜子黄杨、八角角盘 |
40%<F≤60% | 垂丝大花海棠、云南黄素槃、金边黄杨、榔榆、百日草、湿地松、枫香、梅花、花叶叶小芦竹、枫杨、西府大花海棠、香蒲、凤尾兰、白三叶、龙爪槐、大花大叶栀子、月季、苦竹、鸢尾、再巧克力花、葱兰、三角枫、洒金桃叶大花珊瑚、紫玉兰、秃瓣杜英、无花带刺大叶枸骨、贴梗大花海棠、狭叶十大植物功劳、大叶黄杨 |
20%<F≤60% | 紫花含笑、鼠尾草、黄金菊、圆币草、大吴风草、慈姑、银姬间叶小蜡、空心莲子草、木棉叶绣球、桃、龙柏、合欢、棕竹、杜英、金枝叶中国槐、五节芒、水葱、旱花雨伞尾烟草、梭鱼尾烟草、芦苇、二乔玉兰、香椿、圆柏、加杨、竹柏、腊梅、黄金间叶红碧竹、碧桃、水栀子、中国芒、金叶女贞、红叶甜菜 |
F≤20% | 须苞石竹、锦绣杜鹃、铺地柏、金银花、棱角山矾、八宝景天、构树、桑树、亚菊、石蒜、六月雪、八仙花、麻叶绣线菊、葡萄、凤眼莲、苦槠、大聚藻、五裂槭、型、柽柳、向日蔡、木荷、刺柏、箬竹、五色梅、阴香、绣线菊、蒲苇、红睡莲、东京樱花、榉树、卫矛、紫竹、一叶兰、龟甲冬青、红翅槭、加拿利海枣、蚊母树、大花六道木、旱柳、黄菖蒲、柳叶马鞭草、苋菜、海芋、皇冠草、浓香茉莉、常夏石竹、枇杷、圆齿野鸦椿、硫华菊、纸莎草、一枝黄花、黄槐、石榴、蓍草、薜荔、高羊茅、狗牙根、江南桤木、地中海荚莲、木瓜海棠、芭蕉、牡荆、梧桐、常春油麻藤、花叶络石、粉花绣线菊、棣棠花、萍蓬草、海滨木槿、田箐、美丽月见草、银荆、大花醉鱼草、榆树、山桃草、千屈菜、石楠、千头柏、红千层、锦带花、海仙花、乌桕 |
3.3.4 滨水植物来源及生长状况分析
从上下表4.3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状况较好的野生植物主要有大叶香樟、山茶、夹竹桃、紫薇、木芙蓉、桂花、加拿大中的一枝黄花、竹叶蕨类等,大多数植物是以当地乡土草本植物生长为主,因其较强的环境适应力及环境抗性,病虫害较少,耐用于粗放生物管理,故植物生长环境状况较好;少数一部分野生植物,如外来有害物种加拿大中的一枝黄花,因其环境适应能力强,现已经明确成为二度入侵濒危物种,对当地植物生态系统安全不会构成威胁[16]。生长环境状况一般的植物有大叶紫荆、茶梅、棱角叶金山矶、白三叶、葡萄等,这些这类植物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自身对植物生长生态环境上的要求比较高,以及不耐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再者又加上后期种植养护人员管理的不是很到位,就直接导致了这些植物自身生长环境状况一般。生长环境状况较差的植物有,美丽兰的月见草、海滨木槿、梅花、桃树、金丝桃等,由于对植物生长生态环境的不适,再者又加上肥料配置的不合理,就严重违反了其他植物对其生长生态环境的自然适宜配置原则,造成了其在植物群落中地理生态位的紊乱。如,在黄山八一公园、抚河公园等的湿地可以发现,阴性耐水植物例如八角金盘(在部分阳性样地中直接地被暴晒在炎炎烈日下的阳光之下;我们在东海渔舟湾黄山湿地保护公园的部分阳性样地里可以发现,桃树虽然是不耐水湿的阴性植物,却被直接种植在水边。因此在我建议锦州世博园新型滨水生态景观在对于后期的滨水景观植物改造功能提升以及整体生态环境修复时,就更该应当始终秉持着严格遵循景观植物的整体生态性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运用决策性并选择新型滨水景观植物培养材料,打造出植物群落整体生态稳定、观赏绿化效果优良的新型滨水景观植物生态景观,从而很好地实现提升锦州市世博园的景观整体生态形象[17]。
表4.3 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生长状况
生长状况 | 滨水植物种类 |
生长状况良好 | 生长状况良好香樟、夹竹桃、木芙蓉、山茶、紫薇、桂花、一枝黄花、孝顺竹、凤尾竹、刚竹、海桐、杜鹃花、金森女贞、红花檵木、二乔玉兰、石楠、枸骨、千头柏、南天竹、芦苇、苦竹、金丝垂柳、五节芒、红枫、苦楝、朴树、女贞、杜英、栾树、柚、紫藤、麦冬、龙柏、火棘、泡桐、香蒲、田箐杨梅、结缕草、狗牙根、薜荔、孝顺竹、荷花、枫杨、山樱花、石榴、湿地松、棕榈、黄金菊、鸡爪槭、杜鹃花、阔叶麦冬、狭叶十大功劳、苏铁、垂柳、一叶兰、黄金间碧竹、紫竹、腊梅、无刺枸骨、箬竹、阴香、红叶石楠、黑麦草、香椿、刚竹、马尾松、秃瓣杜英、月季、中国芒、鼠尾草、刺柏、竹柏、旱柳、榉树、洒金桃叶珊瑚、大聚藻、蒲苇、东京樱花、红翅械、加拿利海枣、云南黄素馨、睡莲、百日草、枫香、日本五针松、夹竹桃、大花美人蕉、木芙蓉、水杉、再力花、梭鱼草、旱伞草、水葱、蜘蛛兰、金叶女贞、海仙花、樱花、金枝国槐、黑松、大花醉鱼草、雪松、广玉兰、空心莲子草、常春油麻藤、法国梧桐、珊瑚树、大叶黄 |
生长状况一般 | 紫荆、茶梅、棱角枫和山矾、白三叶、葡萄、锦绣和红杜鹃、金银花、桑树、圆柏、石蒜、三角枫、梨树、水桐和栀子、蚊母树、苋菜、海芋、慈姑、江南的马桤木、牡荆、小蜡、大花和水栀子、鸢尾、千屈菜、罗汉松、棣棠花、花叶灌木络石、含笑、日本晚樱、八仙花、铺地柏、梧桐、枇杷、常夏竹和石竹、海棠、垂丝竹和海棠、黄菖蒲、棕竹、高羊茅、木槿和绣球、白玉兰、圆齿野鸦椿和红向日葵、花叶络石芦竹、榆树、卫星木矛、雀舌黄杨、木槿、金钟花、红三叶睡莲 |
生长状况较差 | 莲池杉、黄槐、贴梗大花海棠、构树、加杨、大花六道木、紫叶李、硫华菊、八角金盘银杏、麻叶绣线菊、六月雪、苦槠、木荷、梅花、桃树、金丝桃、木瓜大花海棠、瓜子黄杨、榔榆、龟甲大花冬青、须苞大花石竹、亚菊、葱兰、五裂槭、五色梅、绣线菊、碧桃、柳叶大花马鞭草、皇冠马鞭草、浓香茉莉、纸莎草、圆币草、大吴风草、著草、地中海荚莲、芭蕉、西府大花海棠、银姬大花小蜡、伞房决明、锦带叶小花、红千层、红叶小花甜菜、山桃草、合欢、银荆、美丽小花月见草、龙爪槐、凤尾兰、海滨木槿、粉花绣线菊、萍蓬草、乌桕 |
3.3.5 滨水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植物的观赏特性常常是群落景观的一种重要指标值,它通常是常以植物的花、叶、果实等为载体的。不同的观赏特性植物的组合,它们的应用也通常可以增加群落景观的观赏价值。本研究是将锦州世博园的滨水植物观赏特性,划分为了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型类(包括树形、枝形、树干等特性)。由图 3 中可以得知,锦州市世博园植物观花植物有 124 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桂花、紫薇、樱花、海棠 、山茶、茶梅等,这些种类的植物花朵,不但观赏价值高,花相好,而且花量大,可以营造出较好的群落景观。观叶绿化植物种类有104种,其中大量广泛应用的这类植物色叶种类主要有色叶鸡爪械、红枫、雪松等,这些观叶植物也大多数也都是色叶构成这类植物叶的群落,秋季也是色叶绿化景观的重要观叶树种,它们同样能有效营造呈现出一种良好的色叶景观绿化氛围。观果植物一般有23种,应用较多的观果植物主要有如秋海棠、枸骨、火棘等,这类观果植物一般也都会用来起到装饰点缀庭园景观的重要作用,造景时千万不宜大或小面积地地种植它们。观型落叶类草本植物大约有98种,大多数是以香樟、水杉、杜英、马尾松、湿地松等是应用较多的。这类藤本植物大多数为常绿乔木或各类藤本植物,它们的树枝主干通直,树形挺拔,无论大家是将它们用来作为孤立栽植树又又还是作为背景栽植树,都应该是十分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价值的。虽然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的种类丰富,但是整体的综合应用指数较低, 有些群落景观的观赏特性也是较单一的,这是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的[18]。因此,在今后的群落景观营造时,要尽量的丰富一下群落景观的观赏特性,将花、叶、果以及树型,四类观赏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要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来提升群落景观的观赏质量。
图4.2 各观赏特性滨水植物占比
3.4 世博园滨水植物景观的特点
3.4.1 具有很强的色彩艺术感
冷色与冷和暖色的结合运用,可以直接营造成一出属于滨水特有的景观特点,主要是结果了项目地的场景以及环境氛围,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景观特点,然后按照每个地方的不同环境需求,对于不一样的景观色彩选择搭配以及布置,偏向于冷色调的这种滨水景观植物给一个人的外观感觉就像是一种很容易缩小的家居空间,可以说是给人以一种宁静的心安的好感觉[19]。也就是说,不同的植物色彩也会有不同的视觉心理表达效果, 浅色或水边植物通常可以用作油画的背景色,并且该组合物既明亮又明亮。相互配合,相互突显,丰富了各种植物的色彩层次,生动活泼,和谐统一。
3.4.2 明快的线条艺术和韵律空间的艺术创造
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滨水花卉植物整体景观平直的这一主要特点,充分地地展现滨水植物的景观形态和整体线条上的构图。丰富自然水体的点缀空间设计层面,落叶衫与高山水松等各种钢劲有力的水体植物点缀使整个空间十分充满视觉立体感与视觉力度感。柔和飘逸的诸如垂柳等花卉植物的身体线条,或双腿平身或弯腰斜展,可以让你形成优美的身体曲线。滨水植物园的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单体,群体等,有一定的规则序列重复,并且在规则序列的重复变化中可以产生新的节奏,在这种节奏的重复变化中可以产生新的韵律[20]。
3.4.3 对比与和谐的艺术手法
大部分区域只做到了某一季的季相变化,没有满足四季有景可观,观果观干类植物应用较少,以至于秋冬景观单一,观赏性欠佳。
4 锦州世博园滨水植物景观建议
1. 一些新物种的应用,本土植物的发展以及某些新物种的推广对河岸植物景观和社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增加水生植物的使用可以改善水生植物的景观以及社区的生态效益。
2. 在社区植物布局中,应丰富植物布局的种类,增加不同物种之间的搭配方式和三维绿化形式,并适当结合科学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多形式,多季节的格局。,多色社区景观,以增强景观空间的整体观感。
3. 在选择树种时,应遵循生态,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并符合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树木的要求,以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在自然状态下保持良好的生长条件,为了提高植物景观的耐用性,以此来营造出一种更为稳定、持久的景观效果。
4. 锦州世博园区是水陆过渡区,具有较高的环境生产力和频繁的能源交换。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在生态惠益的前提下,是一种自然的护岸形式,对于提高景观价值和维持水陆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交替区域。 坚硬的护岸类型阻碍了其产生收益的方式,这使生态系统变得敏感而脆弱。 具体表现为水质恶化,植物生长不良,动物栖息地丧失等。 因此,有必要恢复自然护岸形式,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改善其生态环境。
5. 植物依赖于三分播种阶段,七个依赖于后期的养护,这对于以后在植物景观中的管理都是很重要的环节与影响的因素。所以,加强后期管理是建立和维护植物景观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要提高管理水平,也要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健全相应的宣传保护机制,以提高公众的对于爱花护草的思想意识。
植物依赖于三分播种阶段,七个依赖于后期的养护,这对于以后在植物景观中的管理都是很重要的环节与影响的因素。所以,加强后期管理是建立和维护植物景观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
5结 论
以锦州世博园植物滨水景观植物及其滨水景观植物作为主要研究主题对象,通过对博园主要滨水景观绿地生态学的野外调查,对植物及其物种的生态组成和综合应用生态特征,群落生态类型及资源分配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植物滨水景观的类型,应用特征及其空间结构。并研究运用质量层次综合分析法,对世博园园区滨水原生植物公园景观设计质量优化进行层次综合分析评价,为世博园园区滨水原生植物公园景观质量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评价依据。主要重点研究项目结果摘要如下:
通过对博园主要滨水景观绿地生态学的野外调查,对植物及其物种的生态组成和综合应用生态特征,群落生态类型及资源分配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植物滨水景观的类型,应用特征及其空间结构。
1.锦州世博园内的假山滨水园林地带的动植物种类资源众多种类丰富,经植物科学专家统计目前世界共有211种,隶属78科,140属。其中,乔木本科植物木本类占29.4%共62种,灌木本科植物木本类占32.7%共69种,藤本类占3.3%共7种, 水生植物占11.4%共24种,草本及其他陆生地被草本植物灌木类39种,占18.5%,竹灌木植物类及陆生落叶棕桐类等灌木植物类10种,占4.7%。优势品种蔷薇科植物可以细分为生于阔叶林的蔷薇科、禾秆草科木本科、豆科、木犀科、菊状花科等。香樟、垂柳、池杉、樱花、栾树等等在气候适应性强、耐严寒温度易于粗放和易落地管理的大型观叶乡土观赏植物中其落地应用它的生长频度也比较高;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大型观叶树和开花观赏植物中其应用较广为主,植物长期落地生长后在环境空气状况好的时候表现也比较好。
2.世博园区水生动植物生态群落管理的类型可分为三种:沿海水生植物生态群落,驳岸植物生态群落和岸岸植物生态群落,共计7种生态群落。 海滨工厂和两种配置管理模式。 沿岸和沿岸大型植物群落的总体结构以空间形式丰富,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群落为主要结构,空间结构分布明显。 水生植物生态群落资源的资源配置更加单一,景观单一。
3.世博园与滨水花园和植物园的景观设计具有单一形式,主要以简单的景观空间形式,空间造型的主要形式为“口”型,“日”型,线型以及带带状等。 组合线性空间主要由组合线性空间设计,其空间资源复用率较高,空间景观和空间装饰整体感较差。
4.从景观美学,生态环境效益和服务环境质量三个主要方面,分别选择了10个综合评价质量指标,建立世博园林区滨水生态植物美学景观生态质量服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65个样地滨水植物生态群落美学景观服务质量情况进行了一次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世博园区的滨水地带植物生态景观保护质量目前整体仍然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尚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其中,i等等级水生植物草型群落等级占9.2%,共计6个;ii等等级水生植物草型群落等级占30.8%,共20个;iii等等级及以下占总数的60%,共39个。经过统计发现我们得出乔-灌木类-水生草型植物群落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分比较高,其他的类型的水生植物草型群落评价分较低,实际的景观的质量也确实一般。
5. 根据按照对世博园滨水植物景观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致 谢
此篇论文的完成,标志我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在此衷心的特别感谢我的母校沈阳工学院对我的辛苦栽培与教育,感谢对我倾囊相授的老师与时刻包容我的家人。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我的导师崔文山,论文从选题、开题、以及后期的撰写与修改,崔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关键性的指导,使我受益良多。
衷心的感谢园林专业的赵明晶老师、郑海霞老师、李美卉老师、武海峰老师、赵伟韬老师、李红老师以及所有在我大学期间给予我帮助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谆谆教导,使我拥有了一个充实的大学时光,我将带着你们的嘱托继续前进,去做更好的自己。
感谢我的朋友们陪我度过了愉快的大学时光,她们的真诚、善良、勇敢无形中也影响了我,与她们相处让我成长了许多,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感谢我的家人,在求学路上一直给我鼓励与支持,包容我的所有并给我无私关怀,他们告诉我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让我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坦坦荡荡的胸怀。
最后,向参与论文评阅与答辩的所有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卜启明.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以合肥市滨湖新区滨湖公园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5):57-58.
[2] 巫文龙.滨水景观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20(1):133.
[3] 邹骅.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19):108-109.
[4] 王晓玥,高欣怡,梁漪薇等.基于SBE分析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量化研究—以南京滨水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5):122-126.
[5] 李树华.园林种植设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0.
[6] 孙玉果.沈阳北陵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新疆:新疆农业大学,2007.
[7] Julie H. Landscape architects help design a statewide greenway network [J]. LandscapeArchitecture, 1995.
[8] Michael Prior.Economic 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Environmental values [J]. 1998, 7(4): 423-441.
[9] Henry F.Amold.Trees in Urban Design Published by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NewYork, 1980.
[10] 张埕铭,高鑫.城市滨水空间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J].住宅科技,2020,40(4):11-15.
[11] 陈翠玉,梁爱丽,杨善云等.基于公众视角的柳州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营造因子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20(1):77-82.
[12] 贾志娟.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88-90.
[13] 骆云慧,李来国,赵淳朴等.凡纳滨对虾缢蛏生态循环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0,51(2):378-387.
[14] 黄国富.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J].城镇建设,2020(5):328.
[15] 代天娇,林雯君,谭阳等.地域性滨水园林植物景观研究—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1):122-124.
[16] 赵海光,孔德平,范亦农等.洱海湖滨带大型水生植物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20,39(2):20-25.
[17] 何思思.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以湘潭市万楼滨江风光带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20(16):216-218.
[18] 阳春兰.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5):35-62.
[19] 宋建军,易旺,张欣等.基于BIB-LCJ法的长沙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J].绿色科技,2020(23):20-22.
[20] 竹贯直次.《造家与筑庭》[M].东京:博文馆,1900.
[21] 黄伦鹏.基于城乡绿地功能角度的城市绿化—体化布局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12(01):74-77.
[22] 葛东海,张清泓,刘玲玲.风景园林植物功能解析及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19,206(01):130-131.
[23] 付苏晨.感官场景设计在南通濠河景观提升中的实践[J].上海建设科技,2019(31):76.
[24] 高伟.高校新校园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4):134-136.
[25] 张慧君.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质量提升改造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园为例[M].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6] 张茜,苏宝玲,李娟等.沈阳典型地带性植被油松栎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6.
[27] 秦涛.浅谈城市小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与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3):142+201.
[28] 何贵友,刘正华,张瑞明.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7(15):104-104.
[29] 方金万.如何营造园林植物景观[N].柯南科技报,2015:09-2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