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早产儿,父亲,母乳喂养,质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父亲参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体验。

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中的现象研究方法。对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2名父亲进行有目的的抽样。数据收集使用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及时转录访谈记录并将访谈笔记整理为文本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收集。当数据重复且没有新的话题或子话题出现时,表示数据已饱和,因此访谈得以终止。将所有访谈数据通过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和归纳分析,从而获取本文的研究主题。

结果:通过对12位早产儿父亲的访谈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和归类,总结出5个主题:态度、行为支持、情感支持、父亲角色转变、医疗服务环境。关于态度方面主要有3个次主题,包括赞同、顺其自然、发现缺点;行为支持包括了吸奶、冻奶存奶、复温、清洗奶瓶,消毒和积极应对困难五个次主题;情感支持包括安慰和陪伴2个次主题,父亲角色转变包括父亲角色建立和角色建立模糊2个次主题;在医疗服务环境角度上则包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及对医院本身的要求2个次主题。

结论:父亲大多数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持有赞同的态度,在母婴分离的情况下会以行动帮助母亲,在情感上支持母亲。在他们体验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表达了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对NICU现行的模式提出了意见。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早产儿出院后父亲的知识需求,针对性地对家庭提供延续性护理,将早产儿父亲纳入母乳喂养的宣教中,关注早产儿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以此促进母婴健康。

关键词:早产儿,父亲,母乳喂养,质性研究

1前言

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理念,目前,我国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的看法与传统理念也有所差别,尤其是女性因为需要生育,更是产生了不同的观点,目前国内很多女性开始选择晚婚晚育。晚婚晚育的女性一般有着较大的概率会出现早产的情况[1]。早产指的是妊娠分娩周期是28~37周的。早产儿一般在生理功能发育方面不够彻底,所以在出生后需要在NICU进行监护。早产儿的NICU母乳喂养在国际专业机构得到了广泛认可[2],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目前在我国呈现逐步递增的发展趋势,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3]。对母亲来说,在生育之后总需要身体的恢复才能保障健康,受限于这种必要现象,早产儿的看望和照顾责任一般是由父亲承担的,在NICU中对早产儿的看望以及对母亲住院期间的照料也需要父亲承担责任[4]。可以说,父亲对于母婴关系的早期建立中起到了必要的传递和关联作用,有必要深入探讨父亲参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体验。在心理学研究和护理研究方面一般会对质性研究法进行应用,通过这种方法对人的事物接受度以及心理感受进行研究,该研究方法的基本特性是适用性、科学性[5]。目前我国关于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已有深入研究,早产后父亲参与母乳喂养体验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探索父亲在早产儿的生产后母乳喂养及照料的各种体验和感觉来进行分析,从而从医院的临床护理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为父亲提供帮助的具体对策,旨在让护理人员来帮助父亲从而促进形成积极的父亲角色,并且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帮助母亲更迅速的获得产后恢复和健康,更能提高母乳喂养率从而增强母婴关系。

2文献回顾

2.1 早产儿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的《早产儿全球行动报告》[6]显示,在新生儿当中早产儿的占比在10%以上,我国每年的早产儿有1,500万,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早产儿数量当中,我国排名第二[6]。

早产儿的体温中枢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无法很好的进行自身的体温调节,同时比较薄的皮下脂肪会加速早产儿的散热;早产儿有着较低的新陈代谢和较低的体温;其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常有间歇性呼吸暂停;其咳嗽反射不健全,无法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早产儿一般有着较差的抵御能力,为易感人群[7]。因此早产儿与足月儿(胎龄≥37周)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更有问题,极易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败血症等其他各类并发症[3].

2.2 母乳的成分及作用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有助于维持早产儿的健康,在早产儿的临床过程中,母乳喂养能改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甚至于会影响到早产儿未来的心血管健康[3]。母乳内部存在蛋白质、脂肪、糖分及其他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对于早产儿来说营养更充足、配比更合理、便于吸收;而且母乳(尤其是初乳,分娩4-5天内或者怀孕后期的乳汁)内存有各种保护因子,能有效的避免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病症的出现,这些保护性因子包括但不限于sIgA、溶菌酶、催乳素、抗炎因子、寡聚糖、生长因子、巨噬细胞、乳铁蛋白等等,在早产儿母乳中,这些保护性因子含量相对更高;且在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乙型乳糖和牛磺酸等物质还便于幼儿个体的视网膜发育及神经系统的保护性生长;相对于足月儿母乳来说,早产儿母乳中存在更多的蛋白质、脂肪、氯化钠和磷脂,还有相对更多的铁、氮元素[8]。母乳内存有的干细胞也可通过分化方式来改变早产儿自身的生长发育效果,促进早产儿身体免疫系统的成熟,从而预防和治疗相当多的疾病[9];母乳内还含有能够在无副作用的前提下杀死超40余种癌细胞的肿瘤细胞致死性α-乳清蛋白,且经过多次体外试验发现该过程只需母乳内的α-乳清蛋白接触胃酸就可以,且无毒害,所以可以说,母乳喂养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方式[10];最后,母乳还有乳脂球膜能改善婴幼儿神经发育效果、有效帮助婴幼儿调节代写、预防感染。[1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早产儿应首选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对于幼儿个体生理、营养和免疫的效果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能更好帮助早产儿发育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的身体健康[12]。

母亲亲自进行喂养是可以给早产儿带来各种感官信息、心跳、呼吸的一种方法,便于让早产儿觉醒,从而获得安全感,还能促进泌乳[13]。研究表明,母乳气味还有安抚婴儿的效果,从而减少幼儿哭泣此处,平稳幼儿的心率,且避免幼儿血氧饱和度的波动[14]。而且,母乳的吸吮能对母亲的身体健康带来帮助,减少产后出血问题的出现和排卵的发生率,从而达到避孕效果,还能避免母亲患上乳腺癌[15]。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母亲的产后健康、抑郁风险、应激创伤都有非常有益的效果[16]。

综上所述,当早产儿出现早期的生命稳定后,需要及时的给予一定的肠内营养,早产儿首选的肠内营养是亲生母亲的新鲜母乳[2]。

2.3 早产儿母乳喂养现状

2.3.1 国内现状

WHO提出了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应超过50%的目标[17]。NICU早产儿目前在我国有着较低的母乳喂养率,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8]。母乳库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完善构建,整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通过对国内30个省份的研究[19]发现,母乳喂养6月期的婴儿占比只有20.8%,远低于WHO预期,且该数据还在连年下降。我国目前主要通过早产配方奶对早产儿进行喂养,在早产儿喂养当中,早产配方奶和母乳的占比分别是77%和13.6%[20]。在2005年至2006年,中国NICUs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喂养率为23%[21]。而一篇聚焦于2015-2018年中国目前母乳喂养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母乳喂养率比先前的报道显著提高,并持续稳步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

2.3.2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提倡早产儿母乳喂养,细化NICU的喂养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制定NICU母乳喂养方案,提高其规范性但同时使得母乳喂养率得到显著增长[17]。

例如,自从X波士顿医学中心正式成立爱婴医院之后,经过10年的发展,NICU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占比有所增长,由原本的74%增长到现在的85%。出生两周后的新生儿母乳喂养占比增长更加显著,由原本的66%增长到目前的88%[22]。英格兰东部的17个新生儿病房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出院时母乳喂养率从26%增加到33%[21]。与此同时,国外还进行了母乳库的专门构建。部分产妇如果在产后存在母乳不足等情况,可以对捐赠的母乳进行使用,由此使得NICU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有所增长[17]。X调查发现三级NICU对捐赠的母乳进行使用的比例达到42%[23];母乳库在挪威得到了全面构建,对配方奶进行喂养的NICU早产儿占比非常低,只有2%[24]。

通过建立母乳喂养专门的计划项目和母乳库,国外发达国家的NICU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但全球纯母乳喂养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不容乐观。

2.4 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2.4.1 婴儿因素

对母乳喂养产生影响的一大基本要素是早产儿的身体情况[15]。具体可有以下几点:早产儿一般有着较差的消化功能,所以在喂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溢乳的情况;早产儿一般有着较差的吸允能力和吸允反射,无法保证呼吸和吞咽的协调,所以对其进行母乳可能会出现呛气的情况;早产儿的吸吮方式和次数会影响母乳喂养的困难,从而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15]。

2.4.2 母亲因素

对早产儿母乳喂养产生影响的一大因素是母亲因素。1)知识缺乏:母亲由于在母乳的喂养技能和喂养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充分意识到母乳喂养存在的优点,同时对母乳的分泌机制不了解,最终导致部分母亲认为可以通过人工喂养取代母乳喂养,在幼儿喂养过程中对乳品进行了替代使用[15]。2)母亲健康因素:母亲乳头皲裂或者扁平等使得新生儿无法对乳头进行正常吸吮[15]。母亲服药也会导致无法正常地对幼儿进行母乳喂养[25]。3)心理因素:龚瑾[25]等人通过对106例早产儿进行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有多种因素,而心理因素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在心理因素方面,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对母乳喂养有影响[12],这些情绪会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影响,降低泌乳素的分泌[26]。4)其他因素:产妇年龄过小或者有着较低的文化程度等,都会导致产妇对母乳喂养产生负面影响,过早的对辅食进行补充[15]。

2.4.3 社会支持系统因素

影响母乳喂养的还有社会支持系统因素,比如家庭中亲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及支持度,还有老人的迷信都会使得母乳喂养相当复杂[12]。比如,婴儿父亲对于母乳喂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于母亲的母乳喂养行为影响最大[27]。然而,早产儿母亲出院后从家庭中得到支持和帮助的不是很多。与此同时,奶粉厂家不断的对妈妈进行诱导和宣传,使得部分母亲过早地中断母乳喂养,对配方奶进行使用[28]。

2.5 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父亲也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29]。在社会学领域,父亲代表了养育和教养子女成长的人[30]。父亲在家庭中有独特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家庭角色,更是一个重要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参与者[31]。所以强调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重要性和能动性就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父亲可以在母乳喂养时,与母亲一起针对幼儿问题进行讨论,给到母亲一定的情感支撑,最大化的降低母亲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同时,父亲需要在母亲面临不良外界信息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得母亲可以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要不断的改善母亲的产后生活,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1]。2013年Mitchell-Box等人[32]的研究表明,男性伴侣会影响母乳喂养的过程和效果,甚至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比其他健康教育者都更深刻,可以说,男性伴侣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母乳喂养与否的决策,而男性的认可会让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得到显著提高。

一项质性研究[33]纳入28例既往母乳喂养失败的孕产妇,探索她们在母乳喂养门诊就诊的体验,结果表明: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父亲的支持可以帮助母亲树立信心,更加积极的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父亲的支持是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主要动力。在马玲等[34]人对148例产妇强化父亲参与支持策略的研究中表明,新生儿父亲在学习母乳喂养知识后,对母乳喂养有一个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母乳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新生儿喂养过程中,要对妻子的母乳喂养进行鼓励。使得纯母乳喂养率得到显著增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要充分意识到父亲存在的重要性和意义,完全信任父亲[31]。如此这样形成正向、良性的循环,对母乳喂养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6 小结

综上所述了解到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目前在全世界和我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发达国家针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建立相关的爱婴策略和母乳库,而我国相关医疗从事人员还在行动中。早产儿母乳喂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父亲在其中也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其支持力度的高低是这些问题改善与否的关键。所以,探索父亲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体验的质性研究可以更全面的认知父亲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提出应对父亲参与母乳喂养的具体策略和方式,使医护人员及时为父亲提供帮助,以发挥父亲的积极作用,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3研究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体验。

4研究方法

4.1科研设计

`此次研究过程中,对现象学研究法进行了利用,现象学研究法主要是对特定现象进行观察,在分析现象的内外,在成分的基础上提炼基本要素,对周围情境与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35, 36]。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对人们的生活体验进行进一步探索。人类可以对各种现象进行感知,更好的对人类体验进行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次研究过程中,对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利用,挖掘经历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父亲的真实心理体验。明确指出要从早产儿父亲的感知层面出发,通过访谈提炼出早产儿父亲共有的感受,以获得更完整、全面的心理体验。

4.2研究对象

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运用最大差异法,根据分娩方式、父亲的学历、职业、经济收入、早产儿性别,早产儿年龄的差异,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父亲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丰富本研究的内容。样本量对于受访者数据进行了重复构建和利用,但分析数据时并未产生新主题。

4.2.1纳入标准

(1)父亲年龄>18岁;

(2)养育新生儿胎龄<37周;

(3)新生儿出生后即入住新生儿室或NICU;

(4)新生儿及其母亲无母乳喂养禁忌证;

(5)父亲记忆力正常,能正常语言交流;

(6)父亲知情同意参加本项研究。

4.2.2排除标准

(1)有精神方面疾病者

4.3研究场所

本文针对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医院的业务量和质量一直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医院2013年的年门诊量、住院数、分娩人数分别为135万人、4.84万人、1.5万人。在上海市妇产科专科医院当中这三大数据都居于榜首[37]。

4.4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进行利用,实现数据收集。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进行访谈提纲的制定,在访谈过程中做好录音工作,记录被采访对象的肢体动作、表情、语言等,并对被采访对象进行编号,实现文件的构建和数据的完善。

4.4.1访谈提纲的拟定

本文基于具体文献,根据实际调查内容设计了初步访谈提纲和开放性问题,并与两名受访者开展预访谈。分析访谈结果可以了解到,受访者没有将自身的感受完全的表达出来,受访者还没有进入到访谈情境当中,或者对研究者还不够信任。所以在访谈提纲的设计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层层递进的进行问题设置,并确定访谈提纲为:(1)宝宝出生后,您的喂养经历和感受?(2)在喂养宝宝过程中,您的作用是什么?(3)对您而言,在喂养体验中您遇到了那些困难?(4)您是怎么应对这些问题的?(5)目前您最关注和担心哪些事情?当受访者处于相对放松的环境中时,会更好的进行联想和回忆。针对受访者比较愿意谈论的问题,鼓励受访者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4.4.2访谈的地点和实践

为了能够连贯准确的进行资料收集,一般会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访谈。由于早产儿父亲忙于照顾产妇、表达意愿不足、母乳喂养尚未开始等原因,不适合参与访谈。因此,一般产后3~5天内开始试探性了解父亲参与访谈的个体意愿,此时产妇已经实行了母乳喂养。若意向比较积极,可以提前将访谈时间约好。一般不要单独与早产儿父亲进行访谈,不利于情感的真实表达。一般上午会进行护理治疗,所以访谈一般安排在治疗结束之后。同时要避免在受访对象的用餐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访谈。最后,地点定为病房的宣教室内。

4.4.3访谈的实施

访谈前做好准备。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录音设备(手机和Ipad双重录音)、充足的电源,知情同意书(见附录1)、一般情况调查表(见附录2)、访谈提纲(见附录3)等。提前到达地点,熟悉大纲和技巧,避免冷场。访谈开始之前需要与受访者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用几分钟的简短时间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访谈环境,然后逐步引入访谈话题。打开手机和IPad,确认处于录音状态之后,正式开始此次访谈。访谈时间一般保持在三十分钟左右,主要针对提纲进行提问,但是问题不局限于提纲中的问题,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提问,以更加自然的状态对访谈内容进行呈现。可以在倾听受访者的回答时插入问题。当对访谈内容存在质疑时一般不当场提出。当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有比较兴奋的情绪时,可以暂停采访,给采访对象一些安慰,或者等采访对象情绪稳定后再继续采访。可以对同一受访者进行多次采访,使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和真实。

访谈结束后,向受访者赠送礼物,并表示感谢。最后记录访谈的补充内容和自我感悟,进一步完善采访获得的相关数据,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总共对12位早产儿父亲进行了访谈。共进行了14次访谈。访谈总长约413分钟,最长48分钟,最短21分钟,平均(29.5±9.1)分钟。

4.4.4 资料整理

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整理访谈数据(一般在24小时内,但不晚于48小时)。研究者反复听录音,并逐字转录成文本资料,对访谈过程中的互动过程以及环境信息等进行记录。对文档做隐私处理之后,按照编号进行独立文档的构建。在表格中输入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4.5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数据七步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NVivo11软件进行了定性研究,分析数据内容并进行归纳处理,步骤具体为:

(1)分析并探索全部文献及资料;

(2)提炼适合本文的代表性和有意义的内容;

(3)归纳、分类、提炼、编码常见观点或代表性观点;

(4)总结具体的编码内容,寻找共同点,从而提炼本文的主题和应用范畴;

(5)结合主题与研究对象进行详细分析;

(6)利用本质性结构法描述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

(7)反馈研究结果,核实研究准确度。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具体研究,从客观角度上了解受访者的陈述和个体感受,编码本文设计主题的具体陈述内容,总结并反复验证得到如下结果。编码举例见表1。

表1 编码举例
访谈对象 相关陈述 编码
F1 现在后面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他因为也大一点了,就有些包括其他不舒服啊,他会哭的。原来小的时候他拉了大便他会哭,现在呢差不多拉了大便他也不哭了,但是我们能指导他现在那个拉大便会有那个有声音发出来,然后呢我们就能感受得到,就比较明显。 了解孩子排便的信号

父亲照顾早产儿由不熟练至熟练的过程

F3开心(笑)有奶是有东西吃,有东西吃要开心,因为母乳对小孩儿免疫力特别是对早产儿,就是感到很开心母乳增加免疫力

早产儿父亲认可母乳喂养

父亲情感:开心

4.6人权保护措施

此次研究的伦理问题得到了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正式通过审查并且得到医院主管部门主任的同意之后才展开研究的,整个调研活动,受访者被告知并表示同意。访谈活动中,严格遵守知情同意的基本原则,并在访谈前对访谈对象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访谈前向受访者进行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具体阐述,告知受访者访谈需要由研究者自己录音并转录成文本。访谈过程中他们可以随时终止访谈或者退出访谈,不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任何的不良影响,此次访谈的所有资料都是匿名的。最后研究者仔细管理所得资料,录音和文本资料存储在私人加密计算机中,纸质数据存储在上锁的柜子中,以确保数据仅用于研究。

4.7质量控制

4.7.1可信性

本研究开始前,研究者进行了文献回顾,系统的对相关理论及文献基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初步了解到现象学研究方法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的内容,从而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本人在大三时曾参加了复旦大学曦源项目,有进行质性研究的经验,可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因此收集的原始资料有一定的可信度。

4.7.2可靠性

在导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下,本文构建了访谈提纲,分析了具体资料,且通过导师的宝贵建议进行了修正。笔者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了妥善处理,如访谈记录、笔记,数据分析材料,数据文件、访谈大纲,知情同意等,都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5结果

5.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访谈受访者14次,共12位受访者,其中3名为二胎父亲,9名初为人父,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病房,且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15位早产儿都被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或接受治疗。关于这些早产儿父母的具体资料都在表2中进行了描述,早产儿的个体信息则列于表3。

表2 受访者及配偶基本情况
受访者编号 年龄 籍贯 学历 人均月收入 受访者配偶年龄 籍贯 学历 人均月收入
F1 38 安徽 本科 一万以下 31 安徽 初中 一万以下
F2 30 上海 本科 一万以上 30 上海 大专 一万以上
F3 34 江苏南通 本科 一万以上 31 江苏南通 硕士在读 一万以上
F4 37 山东 硕士 一万以上 37 山东 博士 一万以上
F5 29 山东济南 博士在读 一万以下 29 山东济南 博士在读 一万以下
F6 38 吉林省 本科 一万以上 37 吉林 本科 一万以上
F7 32 安徽 本科 一万以上 32 安徽 本科 一万以上
F8 35 上海 本科 一万以上 28 吉林 本科 一万以上
F9 43 上海 高中 五千以上 42 上海 大专 五千以上
F10 40 安徽 高中 五千以上 27 安徽 高中 五千以上
F11 31 上海 本科 一万以上 30 上海 本科 一万以上
F12 38 浙江 本科 一万以上 35 江西 本科 一万以上
表3早产儿基本情况
受访者编号 分娩方式 胎龄(周) GnPn 出生体重(g) 日龄 性别 喂养情况
F1 剖宫产 36.4 G1P1 3050 七个月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F2 剖宫产 36.2 G1P1 2425/1250 一个月 女/女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F3 剖宫产 28.5 G1P1 1180 7天 母乳喂养
F4 剖宫产 36.2 G2P2 3200 42天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F5 剖宫产 36.4 G1P1 3150 两个月 母乳喂养+强化剂
F6 剖宫产 30.2 G1P1 2000 2岁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F7 剖宫产 28.2 G1P1 1850 7天 母乳喂养
F8 剖宫产 30.2 G1P1 2000 3天 母乳喂养
F9 剖宫产 35.1 G2P2 2860 七个月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F10 剖宫产 34.2 G1P1 2100 七天 母乳喂养
F11 剖宫产 33.4 G1P1 2350 一个月 母乳喂养
F12 剖宫产 33.1 G2P2 2100 42天 母乳喂养+强化剂

5.2访谈结果

通过对12名父亲,14次的访谈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和归类,总结出五个主题,包括:态度、行为支持、情感支持、父亲角色转变、医疗服务环境。关于态度方面主要有3个次主题,包括赞同、顺其自然、发现缺点;行为支持包括了吸奶、冻奶存奶、复温、清洗奶瓶,消毒和积极应对困难五个次主题;情感支持包括安慰和陪伴2个次主题,父亲角色转变包括父亲角色建立和角色建立模糊2个次主题;在医疗服务环境角度上的研究则分别是对护理人员和医院自身的要求2个次主题。

5.2.1 对母乳喂养的态度

5.2.1.1 赞同

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母乳喂养持有赞同的态度,认可母乳喂养不仅仅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好处,对母亲后期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受访者还认为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F7:“观点肯定支持嘛,因为之前我也看过这个,它是对孩子的免疫力和他肠道的那个菌群的一个生长都比较好。我看过那个材料上说是对母亲的乳腺是有好处的,可以避免后期乳腺癌的发生。”

F6:“就说是母乳基本这个相对于奶粉,属于稳定情绪的一种,当孩子情绪不好,扑到妈妈那里抱一抱啊吸一吸,那感觉他就特别平稳的。虽然这个东西就像是一个安慰剂一样,他是会有瘾,但是对孩子情绪上就有一些安抚作用吧。”

F3:“开心(笑)有奶就是有东西吃,有东西就很开心。因为母乳对小孩儿免疫力特别是对早产儿。就是感到很开心,东西我倒是不怕他没东西吃,奶粉也能吃,可是对早产,因为我们也查了好多资料,对早产儿最好还是母乳。”

5.2.1.2 顺其自然

仅有一位受访者认为早产儿出生后是否进行母乳喂养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不会过分强调母乳喂养或是人工喂养,而是根据母亲的实际情况决定。

F8(2):“我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建议,就顺其自然,你有母乳就母乳喂,没有什么特别在意说一定要母乳。像我小时候我一口母乳都没吃过,我们也照样长得。其实怎么说呢,就是顺其自然,有原生的或者是母乳的那最好,如果没有母乳后面喝奶粉的,或者怎么的也是一样,不是特别的讲究或者在意。”

5.2.1.3 发现缺点

即使少数受访者在早产儿出生后选择进行母乳喂养,但他们陈述了他们认为的母乳喂养的缺点,即不确定喂养量。

F8(2):“母乳啊,我的客观感受就是看不太出来能吸到多少,所以说这个东西,我感觉就是母乳喂养过程中吸到多少,其实我们心里是没有底的,不像奶瓶,比如说我80ml就80ml,吸完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F5:“因为宝宝你不知道他吃的量,这里面是最大的bug,他饱或者是没饱,你只能通过宝宝的一些肢体动作,就是说他不吃了,大概来推测一下他是否吃饱。这个量么,就很难量化,因为这其实没办法解决的对不对,因为你也不知道你这一段大概能喂到多少,他到底吃饱没吃饱。”

5.2.2 行为支持

本研究中的早产儿由于入住NICU,需面对母婴分离这一现实情况。在早产儿住院的时间里,母亲不仅与孩子分离,还处于身体恢复的期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受访者的12位父亲均在行动方面给予母亲母乳喂养的支持。

5.2.2.1吸奶

父亲会在母亲吸奶时在一旁观察并帮忙组装电动吸奶器。此外,父亲还会通过按摩乳房、使用免手扶文胸来减轻母亲吸奶过程中的不适感。

F8(2):“我帮我爱人前期的话也就帮她吸过一两天。首先之前买了一个便捷的,然后她觉得不太好用,就买了一个插电式的,其实后面很长时间是她自己每三个小时吸一次这样。一开始的话还是用吸奶器,然后直接操作嘛,包括帮她把乳腺里面的奶顺着推到前面,然后用吸奶器吸,同时吸的过程中给她胸部按摩,大概持续到一定量以后就结束了。一般会设定,比如说15分钟,然后她这边就开始吸,吸完了以后就同时摸一下,还有没有比如说硬块,或者是胀的地方,然后时间到了就停了,也会问一下,我爱人这边她自己的一个感觉,还有就是看出的量差不多了,就停了。”

F3(2):“嗯,一起吧,因为一个人确实没法操作。(那您能说说您是怎么帮她用吸奶器的吗?)就装好了之后就手扶吧,这几天用的是有个专门吸奶用的,叫免手扶文胸,把那个组装起来,然后放在胸部上,吸奶器就自动操作,等吸奶完毕之后,一次吸奶大概15分钟左右,间隔的时间白天是三个小时吸一次,晚上可能稍微拓展一点,大概两次,就晚上睡觉大概四个小时吸一次。”

5.2.2.2冻奶存奶

在吸奶之后,由于母婴分离的情况,父亲往往需要将母乳放至冰箱进行保存。保存前,父亲会提前将储奶袋准备好,在储奶袋上写好信息,储存时注意密封避免二次污染。

F3:“然后他们上边的话是有一个标签嘛需要把信息写在上面,刚才刚刚向护士学了需要把空气排干净,那上面有空气的话细菌容易繁殖。之前比如说刚才那位护士提醒我,储奶的话,就是吸一次存一次,也没啥特别的注意点,基本上就减少接触二次污染”

F7:“就是放在冰箱的冷藏里面,因为最近吃得比较少,早上7点的那包直接冷藏,然后送过去,前天夜里11点的那包会放在冷冻,也是送过去,白天挤的那些就不储存了”

F5:“冻奶啦,例如说宝宝不吃的时候就吸出来,然后再去冻存一下,然后复温一下。冻奶就用吸奶器吸出来,直接放在那个储奶袋里,然后直接负二度冻存就好了。”

5.2.2.3 送奶

母亲产后恢复时身体较为虚弱,父亲便承担起往返于医院与家庭送奶的任务。父亲会将送奶的详细信息记录在收集备忘录里以免遗忘。

F3:“我来看一下时间啊,我记下来了(打开手机)第一次送的时候就很少,很少一部分不行,后来就直接丢掉了,因为药用太多,那奶不能喝,可能他就直接就应该是从今天是12月1号,29号应该从30号开始送的。就昨天刚开始吃。”

5.2.2.4清洗奶瓶、消毒

父亲认为奶瓶的清洗与消毒在早产儿卫生安全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分担的事务。父亲非常关注清洗奶瓶的细节和效果。

F6:“定时清洁奶具的话先用温水清洗,这个奶具清洗完了之后用开水烫一下,烫一下之后再晾干。定期是在三天到一周左右,刚开始是三天,后面是一周。我会把所有奶具统一煮消毒,然后孩子还小,如果不煮的话,会对孩子的肠道会有一些刺激,他会拉稀呀。所以说这个东西我会定期煮一下,每次要煮五分钟的。有专门给他买了一个那个煮锅,别的什么也不煮专门用来煮奶具的一个煮锅,然后定期给他所有的奶具放到里边煮五分钟,普通的自来水会产生水垢,然后所以说煮东西的水是纯净水。”

F7:“用开水加冷开水,混着温开水清洁后,放在消毒剂里消毒,因为目前他们网上有说什么清洁剂,但是我觉得可能不太好,就没用清洁剂,就用开水跟温开水兑着清洗的。”

5.2.2.5积极应对问题

早产儿母亲产后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会出现涨奶、堵奶、漏奶、乳房疼痛等问题,受访者往往会积极应对,寻求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F3(2):“就吸奶器这块嘛,我们之前买的是小雅象的,大概这一套下来两百多,然后效果不是太理想,吸的时候奶头很疼。后面换了一个美德乐的,一套要一千多,然后就之前那个配件前面有个漏斗上面放罩子嘛,美德乐之前用的是纯塑料的,塑料的很硬,不行。后来有重新换了一个配件,就是硅胶的,软的。就是贴合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的,效果还可以吧。然后专门的免手扶文胸怎么弄都是漏奶,然后又重新换了一个,算是全部升级了吧。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免手的能稍微轻松一点,因为你手扶十几分钟,确实挺累的。然后之前医院开了一个义诊,我去咨询了一下他们那边有没有专门负责母乳喂养的专科护理,问了护士,然后她也教了一下,就是用的乳汁,吸完奶之后涂在那边。”

F5:“困难啊,这一开始可能奶水量不够吧。这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一开始开奶的比较晚吧,因为宝宝一直没有吸吮嘛。还是多喝汤嘛,例如说鲫鱼汤,猪蹄汤之类的,可能对催奶效果挺不错的。有时候我会准备,有时候奶奶准备嘛,这谁方便谁弄啊,”

F6:“这段时间孩子不在身边儿就是说会产生奶结,然后实在没有办法,我们请了开奶阿姨啊,定期过来开奶嘛。大概来了持续能有一个月吧,定期过来给她清奶结,因为孩子不在身边,她的奶结经常会堵,如果三个小时不吸的话就可能就会堵掉了。有的时候如果堵的厉害就给阿姨打电话。还是挺有效的,因为她来了之后有奶结的地方就会让她给分开了。”

5.2.3 情感支持

由于早产儿出生之后与母亲分离,母亲在产后无法及时与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而感到焦躁、紧张,有些母亲甚至会因为过度担心孩子从而产生内疚的情绪。此时,父亲会在情感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5.2.3.1 安慰

半数受访者在母亲产生焦虑或紧张的情绪时,会通过语言的安慰和物质上的满足来安抚母亲,使母亲的心情平稳下来。

F10:“我会安慰安慰妈妈,放一些音乐类似于轻音乐这种,去安抚她这样的情绪。”

F8(2):“我第一个就是让她不要瞎想,不要多担心,就是说不要把一些事情扩大化或者严重化,通过这种办法安慰她吧……我觉得第一个多关心关心她,去消除她的一些焦虑情绪,第二个在物质上该支持到位的,就不要去吝啬,一切按照医嘱来,我觉得我能做到的就这些了,至少爸爸能做到的就这些了。”

5.2.3.2 陪伴

早产儿母亲往往也需要面对挤奶、储奶、夜间起身的情况,甚至更为频繁。同时,母婴分离加剧了母亲情感上的缺失,半数受访者会在母亲情绪低落时在一旁陪伴,在抉择的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F12:“妈妈心理上可能会有一些抑郁吧,产后抑郁对家庭关系可能都会有些影响。那只是只能是多多照顾她吧,多多陪伴一下吧。包括兜兜聊聊天啊,陪她出去散散步啊,逛逛街啊之类的,就是多分担一点嘛,不要让她太操劳。”

F6:“嗯,她会有一些焦虑,然后我会在她的边上我看她的情绪(如果不好了)就安抚她一下。她就是出了院吧,需要定期吸奶,每天晚上给她定闹钟了起来,她有时候起不来嘛,然后我就陪着起来,然后有时候去吸呢,她就觉得累啊,特别累,然后都哭了,哭了吧,我就只能在这儿抱抱她啊。她也是比较焦虑的,也会有一些烦躁……就是说我在的时候呢,我媳妇儿也有点儿也比较安心。也有一个就说她拿不定主意的地方,我在的时候我们俩就一起商量,我在对这个孩子照顾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引导方向吧。”

5.2.4 父亲角色转变

5.2.4.1 建立父亲角色

部分受访者在孩子出生后建立父亲角色,拥有家庭观念并积极加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

F3(2):“可能对家庭关系吧,原来没有宝宝之前,虽然我跟我老婆应该都30出头了,总觉得缺点东西,就是没有那种特别的家庭意识,一个小家庭的意识,然后现在可能宝宝出来之后有这种意识了吧。”

F6:“但是有一点我就感觉特别厉害,就是说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啊我会跟他产生一些互动,就是在那个喂奶方面,我感觉会有一些主要的一些影响。然后就是说他跟他姥姥在一起也好啊,跟他妈妈在一起也好啊,他不是那么明显。就是我每天上下班儿回来之后和这个孩子进行了一个互动,每次跟我在一起之后明显有一些变化。我这人比较古灵精怪,我跟他在一起就对他做一些他妈妈和他姥姥不会做的一些动作。他因为还小嘛,他意识不到害怕,我会带他玩啊或者是顺其自然地带着悠悠啊整这些动作。但是我这些动作她们不会这么去做,她们也不会想这么做。我也不是说我特意去做,我只是想跟他玩儿,在我跟他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就感觉眼睛一亮,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儿的呀。”

5.2.4.2 角色建立模糊

也有少数受访者反馈由于接触不到孩子,自己的生活方式方法没有很大的改变。

F7:“目前为止我还没接触到我的宝宝,我也不知道。其实没什么体验,因为现在都实际上不算什么,因为奶都是挤出来的嘛,宝宝不在身边,相对来说是生活状态方式变化不大。”

5.2.5 医疗服务环境

5.2.5.1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部分受访者表示从医护人员获取的信息较为表浅。他们渴望医生护士能够主动提及孩子在NICU的情况并希望医生直接表达他们的需求。

F5:“我觉得这个医院的孕期课堂是一个基础版,它不是个进阶版,因为他讲的那些基本上其实通过现在的这个信息获取渠道是可以了解到这些正确的信息了,那这个课堂可能就还好吧,就跟网上差不多,全都是都一样啊,更希望能够给到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

F7:“我觉得特别是像这种重症的情况下,那医生给的东西应该尽量就不用给建议,就是该做什么就直接做什么。就是需要什么就直接说嘛,因为我对你们是没有判断的。我们做我们必须做的。”

F8(2):“(是医生主动告知你们这些信息的么?)不是,基本上包括我们自己出院以后,中间比如回访或者是去门诊去一些例行检查,顺便问一下,他们也会解答,不是主动直接的或者通过什么联系方式主动联系。”

5.2.5.2 对医院的要求

由于疫情及早产儿身体情况的特殊原因,医院目前不采取陪护制度。多数受访者表示能够理解医院的做法,但仍感到担忧和焦虑。1位受访者表达了对经济费用的担忧,结合背景探讨,可能与其经济状况份有关。

F3(2):“包括医院目前不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宝宝,也是能理解,但是觉得内心方面很难接受,就觉得让宝宝一个人在那边,没有其他人去陪他(不大好)。”

F7:“之前问过他们,好像疫情期间也不让观看,所以想去去不了,然后也没有拍照的这种方式,完全不知道里面的信息。”

F5:“那这个探视属于医院的政策问题了,妈妈很焦虑只能打电话给我,我就在外面傻傻的等着很着急。但是这个费用太贵了,不报销的话,加上床位费大概一天860了,我们进来三天一万多人民币就没了。”

6讨论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抽取12位父亲,进行14次访谈,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具体数据进行了获取,并将采集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其后利用七步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主题进行了提炼。本研究通过对记录的资料进行整体性的反复阅读、分析、归类和编码,最终统计出相关数据和主题,主要的主题主要包括态度、情感支持、行为支持、父亲角色转变、医疗服务环境五个方面。

6.1 父亲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态度

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持有赞同的态度,具体可表现为认可母乳喂养具有更多的营养价值帮助孩子的生长发育,积极母乳喂养可以帮助母亲在分娩后恢复,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还可以增进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与Mgolozeli等[38]人的研究一致。有研究[39]认为,父亲的积极态度极大地影响了母亲喂养的决定和承诺,并与母乳喂养率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有关。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即使所有的受访者都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了母乳喂养或是母乳喂养辅助人工喂养的方式,受访者之间存在对母乳喂养态度方面上的差异。少部分受访者认为相比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可更直观地记录喂养量,了解孩子的进食情况。他们不熟悉母乳喂养的知识,即不知道母乳喂养不需要计量,是按需喂养的,也不知道怎么判断是否吃饱。这使得研究人员高度警觉。目前,研究母乳喂养的内容主要是对其优势的普及和判断,很少会针对其喂养实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来进行探索分析。且针对这些问题,答案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于调查者进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所分析的2位父亲虽然文化和性格存在差异,但都是第一次成为父亲,在早产儿出院后只进行了相当短的母乳喂养时间,他还未能充分掌握母乳喂养过程中的技巧。这与Merritt的研究一致,研究发现虽然父亲们知道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好处,但他们和他们的伴侣不了解要在建议的6个月期间成功母乳喂养可能需要克服哪些潜在挑战[40]。

基于这种发现,医护人员可在早产儿母亲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目前,医护人员惯例在出院前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早产儿的家长却鲜少告知早产儿从NICU回家后喂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因此,可以考虑从此处找到切入点,在早产儿出院前对早产儿父亲进行母乳喂养实施技巧的宣教。

6.2 父亲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支持既有行为上的支持又有情感上的支持。这与陈燕[43]的研究一致。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父亲参与照护的婴儿有更好的认知发展、更少的产后哭泣几率、降低母乳喂养排他性、持续时间的增进和更规律的睡眠模式,有父亲参与照护的早产儿有更好的认知发展[19, 41]。父亲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时间和决心。

本研究中的父亲在行为上承担起连接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他们负责帮妈妈使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吸奶后及时冻奶,送奶、清洗奶具,消毒等琐碎日常。此外,在照顾妈妈的过程中,父亲者面临不同的困难与挑战,但他们积极灵活地采取应对方式。在情感方面,本研究发现由于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往往出现焦虑、担心的情感。父亲会及时在语言上进行安慰,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给予母亲无言的支持。

父亲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承担了许多角色,尤其是早产儿父亲。这预示着医护人员在早产产妇出院宣教的内容中应鼓励早产儿父亲多参与到产后护理中,对家庭成员讲解早产儿基本情况观察和生活照料技能的相关知识,把父亲作为母乳喂养家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让他们参与和支持过程,这将对母乳喂养率产生积极影响[39]。

6.3 早产儿父亲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需求

许多受访者反应了他们在母乳喂养实行过程中的需求。在杨怀洁[4]的研究中,其探讨了早产后母婴分离状态下父亲的护理需求,表明父亲需要得到新生儿的情况,希望尽快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及需要母乳喂养的帮助和支持,本文结果与其一致。经过分析,这可能与受访者的学历水平有关,他们基本为本科学历甚至以上,受教育程度和理解知识的程度较高。研究表明,父亲学历是母乳喂养态度的影响因素之一[42]。

此外,研究中的受访者均表达了对探视模式的理解且希望每日送奶时可以从医生护士获取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在我国,目前想要探视NICU情形,一般只有隔窗探视、定期开放和闭路电视访问三种方法。甚至在某些医院中,为防止早产儿出现交叉感染,或者为避免病室内被环境污染,且保护医护人员的工作,严格禁止探视程序,保证医护人员和早产儿都不会被影响和打扰,甚至还会拒绝母乳喂养[5]。如上管理模式是封闭性的,对于预防院内出现感染问题、保护早产儿安全有重要的臂助,但也给很多早产儿家庭带来了心理层面的压力,他们会被母婴分离现象感到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使早产儿家庭更多接触到新生儿的机会,应在遵守医院感控和保障新生儿安全的基础上,合理改善NICU探视模式,增加他们探视的时间,使得父亲能够及时了解到病情的发展、孩子的生长情况等,通过父亲回去与伴侣的分享,改善产妇产后焦虑、紧张的情绪。

7结论

本质性研究过程中,本文针对12位研究对象进行了14场访谈,详细记录了每个父亲的个人体验和内心感受,并通过记录的资料进行了整体性的反复阅读、分析、归类和编码,最终统计出相关数据和主题,主要的主题主要包括态度、情感支持、行为支持、父亲角色转变、医疗服务环境五个方面。本研究揭示了父亲大多数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持有赞同的态度,在母婴分离的情况下会以行动帮助母亲,在情感上支持母亲。在他们体验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表达了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对NICU现行的模式提出了较多的意见。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早产儿出院后父亲的知识需求,针对性对家庭进行延续性护理,将早产儿父亲纳入母乳喂养的宣教中,关注早产儿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以此促进母婴健康。

8建议与研究的局限性

(1)创新性: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母婴健康,母乳喂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对于母乳喂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亲上,而针对父亲在母婴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父亲参与母婴关系建立的个人体验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研究就是将目光投身于此,通过现象学研究方法,了解父亲参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内心感受和个人体验,从而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带来参考,便于让他们在未来的干预策略制定中更加全面,考虑到多方位的角度。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

(2)局限性:受限于时间周期的限制以及条件的选择,本文的研究并不符合最大差异化选择,受访者也局限于同一家医院内,整体上来说研究范围小,结果缺乏细致性和普适性。而且,本文以质性研究作为工具,但笔者本人对于质性研究知识水平掌握有限,所以本文的研究成果相对有限。

参考文献

1. 谭洁,王小华. 二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3):73-74,72.

2.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母乳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推行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13-16.

3. 董梁.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4):427-430.

4. 杨怀洁,杨成良,王青丽,等. 早产后母婴分离状态下父亲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5,30(4):30-32.

5. 胡晓. 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D].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6. https://www.who.int/pmnch/media/news/2012/borntoosoon_execsum_ch.pdf.

7. 曲丽娟,胡月飞,齐波,等. 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浅谈早产儿的护理对策[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5):252-254.

8. Lated microRNAs in maternal breastmilk are influenced by prematuredelivery [J].Pediatrres, 2017,82 (2) : 226-236.

9. LiS, ZhangL ZhouQ, et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em cells and immune cells in pretermand term mother ‘smilk [J].J Humlact, 2019,35 (3) : 528-534.

10. 陈桂霞,费芯筑,曾国章. 母乳成分分析新进展促进儿童健康[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8,9(5):77-80.

11. 张波. 乳脂球膜与婴幼儿脑发育及健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43-47.

12. 吴丽丽,郑月英,詹小灵,等.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母乳喂养的策略[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1):183-185.

13. 华玲玲,周敏,薛艳,等. 母乳喂养家庭病房的建立及其在NICU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163-1167.

14. Neshath,Jebreilim,Seyyedrasalia,etal.Effects of breast milkan d vanillaodors on premature neonate ‘s 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saturation during and after venipuncture[J].Pediatrneonatol, 2016,57 (3) : 225-231..

15. 曹孟莹,云婷,李平,等.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31-33.

16. GarfieldL,Holditch-Davisd,Cartercs,etal.A pilot study of oxytocin in low-income women with a lowbirth-weight infant:Isoxytocin related to post traumatic stress?[J].AD-Vince NeonatalCare, 2019,19 (4) : E12-E2.

17. WHO.WorldBreastfeedingWeek1-7[EB/OL].(2012-07-30)[2019-0310].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news_events/news/2012/30_07_2012/en/.

18. Yang Z, Lai J, Yu D, et al. Breastfeeding rat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estimate of benefits of improvement. Lancet, 2016(388):S47.

19. 陈明珠,付静侠,罗阳. 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及相关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1756-1760.

20. Yang Z, Lai J, Yu D, et al. Breastfeeding rat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estimate of benefits of improvement. Lancet, 2016(388):S47.

21. Parker M,Burnham I—Cook J,et a1.10 years after baby— friendly designation: breastfeeding rate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a US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J Hum 1.act,2013,29(3):354—358.

22. Parker MG,Barrero–Castillero A,Corwin BK.et a1.Pasteurized human donor milk use among US level 3 neonatal intensire care units[J].J Hum 1.act,2013.29(3I:381—389.

23. Grovslien AH,Gronn M.Donor milk banking and breastfeeding in Norway[J].J Hum I act.2009,25:2)6—210..

24. Genetics,2004,7(6):542—547.

25. 龚瑾,李素萍,王玮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02):205-206.

26. 徐景蓁,丁国芳.为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努力[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6):323—324.

27. 王学儒,黄晓燕,周菲菲. 父亲对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9):657-662.

28. 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 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29. 余梦婷,樊丹凤,杜亚平. 父亲母乳喂养健康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1):1588-1592.

30. 吴佳铭. 北京市母亲共同养育感知现状及其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31. 樊丹凤,朱琳洁,冯素文. 父亲角色与母乳喂养相关性研究进展[J]. 护理与康复,2020,19(4):43-46.

32. Mitchell-Box KM, Braun KL. Impact of male-partner-focused interventions on breastfeeding initiation, exclusivity, and continuation. 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2013,29(4):473-479.

33. 邬俏璇,杨丽英,张瑜君,等. 既往母乳喂养失败孕产妇母乳喂养门诊就诊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7,32(18):42-45.

34. 马玲,周燕,戈玉平,等. 强化父亲参与支持策略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5):1263-1268.

35. 李铮,刘宇, 护理学研究方法. 2012. p. 255-256.

36. C, V.L., V.M. J, and H.R. 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ispelling the myths of an unknown entity. %J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tal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th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2006. 38(1).

37. http://www.kaofudan.com/yuanxijieshao/zh/13891.html?force=1.

38. Mgolozeli, S.E., et al., Perceived roles of fathers in the promotion,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breastfeeding[J]. Africa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2018, 20(2).

39. Hibah Maki A Al Namir and Anne-Marie Brady and Louise Gallagher. Fathers and breastfeeding: Attitudes, involvement and support[J]. British Journal of Midwifery, 2017, 25(7) : 426-440.

40. Merritt Rowena et al. A qualitative study to explore fathers’ attitudes towards breastfeeding in South West England.[J]. Primary health care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9, 20 : e24-e24.

41. Clarkson Gina et al.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ernal involvement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9, 28(21-22) : 3977-3990.

42. 余梦婷,樊丹凤,裘佳菁,杜亚平.父亲的母乳喂养态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9):1330-1333.

43. 陈燕,周红娣,张霞红等.新生儿父亲参与和支持母乳喂养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13):1791-1794.

护理早产儿,父亲,母乳喂养,质性研究

护理早产儿,父亲,母乳喂养,质性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59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12日
Next 2022年11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