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画片是幼儿平时最经常接触的内容之一,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大量的影响。本文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两部动画片为例,对其语言及人物之间交往方式进行分析与比较。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语言较为生活化,以体现调皮性格、儿童叛逆、父子间不同意见、父母教育理念的语言为主。而《熊出没》中的语言中有较多的暴躁、低俗的话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人物关系主要体现父子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氛,容易勾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表现了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的关爱和尊重。《熊出没》中人物关系则以双方冲突的形式为主,暴力程度较高。

从幼儿与家长对于两部动画片的看法来看,幼儿对这两部动画片的喜爱程度不一,但家长对《熊出没》的抵制态度比较一致。论文指出,应为幼儿选择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动画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快乐成长,使动画片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佳伙伴。
关键词:动画片;语言、交往方式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动画片是幼儿最为感兴趣也是接触最为频繁的内容之一,动画片中的语言以及动画片中人物之间的行动都会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大量的影响,幼儿的游戏玩具形象以及幼儿之间的对话、游戏等,都与动画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现在所有的动画片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也是多种多样。
国产动画片逐渐的发展使得国产动画片占据幼儿动画片较大的一部分比例,而人们对于国产动画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于这些动画片产生的影响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动画片的对话语言以及人物交往影响着幼儿的言行,动画片的形象在各类玩具以及学习用品上时有出现,而国产动画片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动画片被制成大电影,而对于这些动画片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动画片的逐渐成人化以及像《熊出没》中的一些暴力场面和成人化的语言对于幼儿又会有哪些影响呢?幼儿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动画片中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的呢?全面了解动画片的内容才能帮助幼儿选择更加合适的动画片,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动画片的对话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与动画片所传递的思想,以《熊出没》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例来进行研究。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中的语言以及人物的交往方式为主。
研究数量:《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与《熊出没》的动画片断以及对幼儿和家长的采访。
研究取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中语言以及人物交往关系的片断取样,对两部动画片的语言以及人物交往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对六位幼儿与三位幼儿家长进行了详细的提问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中语言以及人物交往的看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书刊查阅有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以及与动画片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积累研究所需素材。
对比法: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调查法: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两部动画片中的语言和人物之间的交往方式进行实录分析。
四、研究现状
本课题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动画片中人物之间的语言交谈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的分析与比较,以《熊出没》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例》。国内外对于幼儿动画片的研究已经处于趋于成熟的阶段,对于这两部动画片的分析也比较多,但是对于这两部动画片的比较很少。许多学者会单以一部动画片来分析这部动画片的内容以及人们对于这部动画片的看法,更多的是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动画片内容的分析,而动画片对于幼儿的意义更为深远,因此,借以对这两部动画片的语言交谈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分析与比较,为幼儿选择更为适合他们成长的动画片,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言行的动画片。
在国内,很多学者对于中国动画片产业以及中国动画片内容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而到现在,这些问题是否依旧存在,中国动画片是否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动画片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是否更加的幼儿化,《熊出没》与《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中的对话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又对幼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分析与比较
一、语言与人物交往方式的分析
(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语言与人物交往方式分析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中国比较传统而又经典的动画片之间,在1995年由中央电视台出品,是一部系列性的童话故事,由诸多微小而有趣的故事组成,是一部适合中国孩子观看的动画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大头儿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小头爸爸是个给予大头儿子想象力满足、保护大头儿子童心的爸爸;围裙妈妈是主要操持家务,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进行教育指正的妈妈。而这三个形象正是现代家庭中一家三口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典型缩影。有人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最适合中国孩子观看的动画片,爱是孩子最有营养的食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优越的物质关爱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小头爸爸和一个围裙妈妈,如德国著名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所揭示的“草帽”一样,父母应该给他们创造足够多的回忆资本,因为爱是一生都不能忘怀的东西。
1.《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语言分析
(1)生活化的语言
“生病太讨厌了”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你想买就自己赚钱买吧”
“你的宝宝要睡觉啦”
“包在我身上”
“小头爸爸,对待小动物是要有耐心的”
“中午我做好吃的犒劳你们”
(2)体现调皮性格的语言
“呼噜惊天动地”
“小头爸爸你真是极品爸爸”
“你喊什么,有理不在声高”
“我可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
(3)体现叛逆的语言。
“这是什么玩意啊”
“这次一定要给大头儿子一个教训”
“我卖玩具,你管不着”
“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这个小不点还敢跟我比”
“你的小不点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
“可恶的小明”
“亮出你的秘密武器”
“快把我的东西还给我,别以为你有这些狐朋狗党撑腰,我就怕你”
“围裙妈妈是强盗”
“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便宜大甩卖”。
(4)体现父子间不同意见的语言
“黄色那么嫩,太女孩子气了,如果喜欢黄的花,就变成女孩了”
“蓝色它很忧伤,一点都不开心”
(5)体现父母教育理念的语言
“当你的内心勇敢坚强的时候,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不行”
“打喷嚏之前念咒语,喷嚏的力量强大,所以在打喷嚏之前一定要捂住嘴,不然会伤及无辜。”
2.《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人物角色特征分析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主要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这一家三口之间的故事,大头儿子活泼可爱,小头爸爸耐心且细心,父子两的互动趣味十足,既有家庭生活的真实感,也有诙谐幽默的趣味性,一家三口的动漫形象真实且具有寓意,子与父占据了一个家庭的大头与小头,围裙妈妈的形象则展现了母亲照顾家庭的情况。在2013新版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还加入了很多与当下生活接轨的内容,如围裙妈妈喜欢上了网购,认为既方便快捷又省钱,可大量购物后,问题也随之而来,网购的战利品迅速占据了家庭空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只好帮助围裙妈妈解决问题,绞尽脑汁地做到物尽其用。
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小头爸爸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的形象,不仅会和孩子一起玩,偶尔还会恶作剧,在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父子间相互信任和尊重。在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氛中,会勾起许多孩子的情感共鸣,表现出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的关爱和尊重。
(二)《熊出没》中的语言与人物交往方式分析
说起《熊出没》,大家也都不陌生,《熊出没》是2012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的作品,近几年也陆续出了大电影。《熊出没》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和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占领土地开发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但随着《熊出没》在央视和部分地方电视台的热播,争议随之而来,支持者认为《熊出没》是国内少有的优秀动画片,但不是家长担忧,片中充满粗口、虐待、暴力等元素,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作用。2013年10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中称“个别国产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现象,《熊出没》已被要求进行内容的整改。
1.《熊出没》中的语言分析
而说起《熊出没》中的语言,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动画片中熊大、熊二的方言,由于故事的背景是在东北原始森林,所以熊大熊二有着浓重的东北腔,在剧中最经常出现的就是“俺”“俺们”“啥”“这可咋办呀”“舒坦”“俺今儿就献个丑了”这些比较耳熟能详的方言。而在动画片中的对话语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暴躁的语气
“总是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
“都怪你,害我这么倒霉”
“你可拉倒吧”
“绝不会让你得逞”
“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这风刺枪的刺,能让你感受到各种刺激,你们就慢慢品尝它的厉害吧”
“就让你们瞧瞧我新武器的厉害,接招吧”
“少废话,再不运木头过来就别想拿工资”
“催催催,就知道催”
“居然挂我电话,这是什么服务态度嘛”
“一边去,不要烦我,我都跟你说了不要”
“俺们得好好治治他”
“愣着干什么呀”
“还不快去捡回来”
“瞎吼啥呢”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
“我可以等大狗熊拿到蜂窝之后就抢过来呀”
“让你尝尝俺熊掌的厉害”
(2)低俗的话语
“惹我光头强,熊熊变绵阳”
“光头强这又是唱的哪出啊”
“不带这么玩的呀”
“醒不过来的是睡美人,他一光头美啥呀”
“管他呢,逃命要紧”
“咱们两好好玩玩吧”
“如果你不送给俺,俺就赖这不走了”
“你们这是什么态度呀”
“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就你这只小地鼠也想来阻止我砍树,去去去,一边凉快去”
“看来得给你点更厉害的瞧瞧”
“熊大哥、熊大爷,我不是故意的”
“你咋哑巴了呀”
“击鼓传酒”“罚酒三杯”
(3)以“强哥”为主的语言
“和强哥比智商,还差那么一点嘛”
“这是我强哥捡到的”
“强哥我才不怕你呢”
“强哥我可不是吃素的”
“强哥我这等伐木精英,竟然在此种树”
不难看出,在动画片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粗俗化、暴力的语言,并且这些口头禅朗朗上口,会潜移默化地给低龄儿童,成为他们的口头语言。在对两位幼儿的观察采访中,笔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两位幼儿对于动画片中的许多语言都已经熟记于心并且在平时也会用到这些语言。比如,幼儿A在比较容易的问题之后,会跟我说,这真是小菜一碟,并且在对于“在《熊出没》中有没有哪句话记得比较清楚呀?”幼儿A回答:“强哥我才不怕你呢;强哥我可不是吃素的”并且幼儿A对于强哥这个称呼以及臭狗熊这些词语的出现都会表现的比较兴奋。
2.《熊出没》中的人物交往分析
《熊出没》中的主要人物有:熊大、熊二、光头强和吉吉、毛毛、涂涂等。主要的故事是发生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身上,想要砍伐树木的光头强和想要保护森林的熊大、熊二,由于对立的双方,导致在动画片中会出现很多双方的冲突,光头强准备去砍树时,熊大熊二的阻拦以及光头强对熊大熊二的反抗,这些都不可不免的会有暴力场景出现,并且光头强砍树的工具很多,各种各样的电锯、炸药、斧子、还有各种运木材的车子,借助各种道具,暴力程度升级。在《熊出没》一集的内容中,暴力画面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并且这些暴力内容对推动情节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使得《熊出没》打上了一个“暴力动画片”的标签。
但在《熊出没》中也有许多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场面,熊大熊二的兄弟感情,毛毛、吉吉、涂涂和熊大熊二之间的友情,还有就是熊大熊二与光头强之间复杂的情感。即使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动画片中也会有许多温情的场面,当光头强身陷险境时,熊大熊二第一个想到的是要先去救光头强。
二、语言与人物交往方式的比较
(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中的语言比较
通过对《熊出没》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两部动画片的语言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语言总体都是比较日常的对话用语,而在《熊出没》中,除了印象深刻的东北方言,由于动画片总对立的双方,总是会有一些暴力、粗俗化的语言出现,尤其是光头强的口头禅:“我强哥”,是我在对幼儿进行访问过程中也听到的内容,并且像“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小菜一碟”等这些经常出现在动画片中的语言孩子们也都熟知并且会加以运用。
而《熊出没》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口头禅包括那些暴力、粗俗化的语言反而成为幼儿更容易模仿的话语,这是很多家长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因为大多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语言平常而亲切。但在对幼儿的采访中,大多幼儿都表示对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语言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比如幼儿A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面小头爸爸特别好笑,但是我也不太记得他讲了什么了。”
(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与《熊出没》中的人物交往方式比较
1.《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交往方式的主要特点
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围绕日常生活展开,可以说,动画片中大头儿子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害怕去医院打针;对爸爸妈妈吵着要买新玩具;有随手乱扔自己物品的习惯,不能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而大头儿子在动画片中的经历和幼儿在生活中的经验类似,使幼儿更容易产生同感。而在动画片中对待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某些程度上是值得参考的,在“谁怕打针”中,大头儿子因为感冒发烧需要去医院打针,而大头儿子最害怕的就是打针,这时,小头爸爸就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帮助大头儿子克服恐惧,在克服恐惧之前,小头爸爸首先是对大头儿子进行鼓励“儿子,你说过做勇敢的孩子对不对?”然后采用了“环境适应法”,小头爸爸穿上白大褂扮成医生,不断将注射器给大头儿子看,结果使得大头儿子更害怕针;于是第二种方法上场,“松弛训练法”,小头爸爸让大头儿子不断想象打针的过程,但这个方法还是没有成功,但是一番的折腾使得大头儿子出了一身的汗,结果就使大头儿子的烧退了,而小头爸爸这次却病倒了,也需要打针,而这次,小头爸爸在大头儿子的帮助下,用环境适应法成功地打了针。而这种方式,是可以进行参考的,学习动画片中的方式使自己认识到打针并不是恐怖的事情,渐渐克服对于打针的恐惧。
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还会有一些安全教育性的内容。在“防火大演习中”,小头爸爸总是在模拟火灾中国找一些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地方进行躲藏,比如:躲在沙发上、躲在窗帘后面。围裙妈妈就会将这些都一一指出:“沙发和窗帘是易燃物,躲在这里是逃不过大火的。”并且在小头爸爸慌忙逃窜的时候指出:“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压低身体进行逃出。”这些安全的小常识,通过大头儿子一家的演习,可以使幼儿更加直观清楚地记住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如何逃生。
2.《熊出没》中交往方式的主要特点
而在《熊出没》中,更多的是熊大熊二与光头强的暴力场面,而这些暴力场面主要体现为拳打脚踢、开枪射击、电锯砍人等等危险动作画面,而以暴力画面推动情节发展的故事也占整部动画片的85%以上,因此,《熊出没》还被网友们评为了“被暴力撑起的动画片”。《熊出没》每集大约13分钟左右,去掉开头和片尾曲,真正播出的画面大概只有10分钟左右,而在这短短的十分钟剧情中灌输给幼儿的暴力画面却占一半左右,其危害不言而喻。虽然在动画片中会加入“小朋友们请勿模仿”的字样,或者当有危险的动作发生之后,比如熊大给光头强演示如何掏蜂蜜之后,光头强会说:“这些动作只有像熊大熊二这样厉害的才能够完成,善良的小朋友们可千万不要学哦。”但是这些暴力性的内容还是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本以“保护大自然”为核心的《熊出没》却因内容中时常呈现出各种打斗、滥用枪支射击等暴力画面而扭曲了原本所要呈现的主题思想,反而为孩子灌输了一种拳脚交易、武器至上等思想,违背了动画片的原始初衷,对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熊出没》中出现了一些粗俗的语言、暴力的行为,但是也会存在许多感人的瞬间,在“熊二的小被子”中,熊大因为家里脏乱而进行了整理,顺手将熊二床上一条缝满补丁的被子扔掉了,熊二知道后生气地出去寻找被子,原来这条被子是熊大在几年前因为熊二晚上冷得睡不着而帮他织的被子,熊二苦苦寻找的被子被光头强捡到了,光头强因为这条旧旧的小被子而想到了妈妈,就准备将被子带回去,而熊大在熊二出去找被子之后,也想起了这条被子是自己几年前织给熊二的,就去摘了材料织了条新的被子,最终,熊二用熊大织的新被子跟光头强换回了自己的旧被子,只因为旧被子上的每个补丁都能熊二想起熊大对自己的关爱。在这段内容中,熊大与熊二之间深厚的兄弟情使人动容,尤其当熊二回忆自己与熊大的过去时,熊大对弟弟的宠爱满满的表现在眼神里,即使被弟弟从床上挤下来,看到熊二因为冷而缩成一团,便出门找材料为熊二织了一床被子,而光头强因为小被子引起对妈妈的思念时,也使人鼻头一酸。在熊大熊二与光头强的打打闹闹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友爱,当光头强误以为自己得了禽流感而晕倒之后,熊大和熊二首先想到的就是救人,在动画内容中不断不出现的这些小小的感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更加的美好。
3.幼儿与家长对于两部动画片的看法
在对于幼儿对《熊出没》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比较喜欢哪部动画片的问题中,幼儿A选择了《熊出没》,对于喜欢《熊出没》的理由是“光头强每次去看书都会被熊大和熊二欺负,我觉得那个太搞笑了,光头强老是被打。”而幼儿B很坚决地说:“我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不喜欢《熊出没》”,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理由是:“每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会有很多特别好玩的事情。”对于为何不喜欢《熊出没》幼儿B的理由是:“就是不喜欢嘛。”后来通过幼儿B的家长了解到,由于在幼儿B晚上能够看动画片的那段时间在电视上经常都是在播《熊出没》,大部分的动画片时间都是与《熊出没》一起度过的,所以逐渐地对《熊出没》产生了一定的厌倦心理,导致现在对《熊出没》的不喜欢,而幼儿B刚开始接触《熊出没》也是非常喜欢的,甚至还会想要买动画片中光头强砍树用的锯子模样的玩具,像“强哥”、“臭狗熊”这些词也是经常会挂在嘴边,只是最近才逐渐地对《熊出没》没有了兴趣。而对家长的访问中,家长是这样看待这两部动画片的:“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看看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样的动画片,至少还能有一些教育意义,对小孩一些不良行为的改正有些许帮助,并且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之间如同朋友般的相处也是我所要学习的,对于《熊出没》,在条件允许下,我是不会主动为小孩选这个动画片看的,里面熊大熊二与光头强的对立与暴力,是我不希望小孩看到的,并且《熊出没》中的许多语言太过低俗,并且语气太过暴躁,所以我会尽量让小孩少接触。”
幼儿对《熊出没》的喜爱使得《熊出没》频繁地出现在电视中,每到春节还会有电影版本的出现,而《熊出没》内容中的语言低俗化以及内容的暴力性使得家长担心幼儿会对《熊出没》中语言和行为的模仿的同时,一种内蕴的不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渐渐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处事方式等。也许,这才是家长们担心的会对孩子们造成长期伤害的东西。任何一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健康、快乐、纯净的环境中成长。
三、两部动画片所带来的启示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温馨友好的画面会成为家庭友好相处的有利助手,而《熊出没》中的暴力场面或许会为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通过对动画片的语言以及人物交往方式进行分析,对这两部动画片语言以及人物交往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语言比较生活化,而《熊出没》中的语言比较的暴躁、低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人物关系主要体现父子间的互相信任和尊重,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氛,容易勾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表现了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的关爱和尊重。
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幼儿选择动画片的时候要考虑动画片中的语言和人物交往方式,希望这篇论文可以成为教师和家长选择动画片的一个参考内容,为幼儿选择更加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的动画片。而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会尽量让幼儿观看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类语言生活化,人物互动互相尊重与关爱的动画片。尽量少接触暴躁、粗俗的语言以及暴力的画面。
参考文献
[1]周勤慧.当前国产儿童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
[2]唐晓娟.幼儿与动画片——关系的探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1
[3]陈孟伟.国产动画片中幽默表现的探讨[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4]田琪.浅析动画中的幽默情节[J].美术大观.2012(03)
[5]舒晶.动画艺术中的幽默元素研究与应用[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2
[6]袁勋.从《熊出没》看动画片中幽默元素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4(24):54-55
[7]何益,张勇庭,吴寅.《熊出没》现象与启示[J].犀众,2013(10)
[8]马静.家长们为什么不喜欢《熊出没》[J].新闻世界.2014(6):251-252
[9]张然.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看家庭动画片优势[J].电视研究.2016(1):73-74
[10]王小玲.国产动画片的成人化问题探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1
[11]邵杨.国产动画的“儿童化思维”:以“童心说”为中心[J].艺术角.2013(01)
[12]刘恬.论《熊出没》的媒介暴力[J].视听.2015(5):21-22
[13]王君杰.浅谈动画片中的媒介暴力[J].东南传播.2013(08):105-106
[14]魏星.动画系列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讲给孩子们的故事[J].电视研究.2003(5):73-74
[15]徐正军.当代动画片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16]游浩,娄雅萍.故事更新,情感升级——浅谈系列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传承与超越[J].业界视线.2016(5):110-112
[17]李艳群.中国动画片的长存之道——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样本[J].CONTEMPORARYTV.2014(11):90-91
[18]曹正文.国产动画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青年记者.2014(1):81-82
[19]珠影人.为什么是《熊出没》[J].中国电影市场.2014(3):17-18
[20]蒋万宇.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3
附录:对幼儿和家长的访谈记录
直接对幼儿进行问题的提问
1.你是比较喜欢《熊出没》,还是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呀?
幼儿A:我比较喜欢《熊出没》
幼儿B:《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幼儿C:我两个都喜欢
幼儿D:我最喜欢《小猪佩奇》了,这两个里面比较喜欢《熊出没》吧。
幼儿E:《熊出没》
幼儿F:《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你为什么比较喜欢《熊出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呀?
幼儿A:光头强每次去看书都会被熊大和熊二欺负,我觉得那个太搞笑了,光头强老是被打。
幼儿B:每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会有很多特别好玩的事情。
幼儿C:《熊出没》搞笑又快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可爱又聪明。
幼儿D:因为他们傻呗,又傻又呆。
幼儿E:《熊出没》他们太搞笑了。
幼儿F:有的地方有点搞笑。
3.你还记不记得《熊出没》中有什么台词呀?(熊大熊二或者是光头强讲了什么话。)
幼儿A:强哥我才不怕你呢;强哥我可不是吃素的。
幼儿B:光头强又要砍树了,俺们快去阻止他。
幼儿C:熊二对熊大说:“熊大,救命啊,光头强要剪俺的小嫩掌啦。”
幼儿D:我就记得他们一直都说“俺”
幼儿E:“这是什么东西呀,这破东西。”
幼儿F:“那还等什么呢,赶紧出发吧。”
4.你还记不记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有什么台词呀?(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讲了什么话。)
幼儿A:不记得了,小头爸爸特别好笑。
幼儿B:每次围裙妈妈都喊“大头儿子吃饭啦。”
幼儿C:棉花糖说:“爸爸,你出去的时候回来要给我带礼物。”
幼儿D:我不太记得了。
幼儿E:我好像不太记得了。
幼儿F:“哎呀好热呀,围裙妈妈怎么还没回来呀?”
对家长的提问
1.你家孩子在自己选择动画片的时候会主动选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还是《熊出没》呢?
家长A:《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吧。
家长B:《熊出没》的情况比较多,在过年的时候还一起去看了《熊出没》的大电影。
家长C:《熊出没》
2.你是如何看待《熊出没》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呢?
家长A: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看看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样的动画片,至少还能有一些教育意义,对小孩一些不良行为的改正有些许帮助,并且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之间如同朋友般的相处也是我所要学习的,对于《熊出没》,在条件允许下,我是不会主动为小孩选这个动画片看的,里面熊大熊二与光头强的对立与暴力,是我不希望小孩看到的,并且《熊出没》中的许多语言太过低俗,并且语气太过暴躁,所以我会尽量让小孩少接触。
家长B:对于动画片的选择,我并不会对我家孩子有过多的干涉,偶尔我也会和他一起看看动画片,虽然现在对于《熊出没》这类电影的评价不怎么好,说是里面充满了暴力,但是在我和我家小孩一起观看的过程中,孩子本身是非常开心的,而且《熊出没》有些内容是老少皆宜的,我自己看的也觉得很开心,并且现在的《熊出没》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会有很多的温馨提示,告诫幼儿很多危险的动作不能模仿,语言也相对缓和,故事中也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对友情、亲情以及兄弟之间的感情进行描绘,对于我来说,《熊出没》还是相对可以接受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相对来说是一部比较老的,比较经典的动画片,动画片里对于家庭的内容非常的多,并且与实际家庭的情况也还是比较相似的,很多故事的内容相对的贴合实际,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好处。对于孩子动画片的选择,我不会过多的干涉,主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家长C:我家的孩子特别的喜欢《熊出没》,看了很多遍的内容现在放还会继续看,我也只带孩子去看过一次动画电影,就是《熊出没》,光从电影来看,《熊出没》还是很搞笑的,孩子和我都看的很开心。因为平时没有什么时间可以陪着小孩,周围同龄的孩子也不多,他更多的时间都会是在看动画片,从他平时的一些语言以及行动来看,他会去对动画片里面的内容进行模仿,所以动画片对于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尽量会给小孩看一些有教育内容的动画,像那个《爱冒险的朵拉》,还可以跟着学点英语,还是很好的。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