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企业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走出去”得到了长久的落实,推动了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大大提升了出口贸易额。但是,因为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省农产品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所以,本论文深入调研了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三个纬度阐述了当前的出口现状:规模现状、结构现状以及主要出口市场。进而分析当前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市场不断出现波动、出口贸易结构缺乏合理性以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进而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改善策略。具体措施有:完善农产品出口贸易建设、优化结构、坚持多元化出口方向、积极应对当前疫情和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五点提出了优化方案。希望通过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外贸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外贸水平有所帮助,对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外贸出口有所借鉴。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对策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国家越发重视外贸市场,进而也推动了外贸水平的提升。一些企业最初定位在国内市场,为了提升市场份额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当下全球化市场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将视野定位在全球广大的市场中,也竞相进行了布局。当下外部的外部市场环境并不乐观,要维持黑龙江省的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必须保障各个产业的稳步前进,提升外贸水平。我国人口众多,自古就重视农业发展,这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农业大省。农产品的对外出口在我省的经济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我省农产品的出口面临严峻的形势,不但要与国内其他农业大省进行竞争,同时在国际市场中也同样要应对各种挑战,这进一步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通过对我省的农产品出口问题进行研究,明确挑战进而做出相应的措施。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推动我省的外贸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提升;同时通过研究也为其他省份在农产品外贸的发展上提供了指导。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土壤肥沃,发展农业具有很大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成为农业大省,我省的很多农产品产量都位于全国前列。所以其农业生产和贸易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维持我省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省XX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很多战略性决策:黑龙江省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力,应该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可以说,该决策的制定是在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基本情况,结合当下大范围的经济市场环境,准确把握了黑龙江省的发展优势。同时也表明了省XX在建设现代农业大省上的决心。虽然我省的耕地面积较多,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土地很少,这就使得单纯靠增加土地面积提升产量变得不实际,进而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本论文首先将对当前我省农产品外贸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进而明确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提升我省的农产品外贸发展水平。

2.研究意义

黑龙江省在我国农产品供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可以为我国提供大量的粮食、油料和肉食,满足国家的基本需求。我省明确自己的市场地位,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通过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带动了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这对我省农产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深入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进行战略调整,定位全球经济市场,通过参与全球经济推动外贸水平的提升。我省提出了三步发展战略,“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推动外贸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该战略的顺利实现。

近年来,我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获得了一些发展,但是发展水平差强人意,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这样的发展水平难以和农业大省的名称相匹配;同时国际贸易形势也出现恶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设置多种贸易壁垒,这给我国和我省的外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我省农产品的生产也存在很多亟需提升之处,科技水平不高、质量体系残缺,这些问题也都对外贸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损害众多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所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提升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外贸发展,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崛起。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众多学者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詹姆斯豪克编写《农产品贸易政策原理》,该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农产品的贸易政策,进而为相关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里德编写《国际农产品贸易》,书中作者按照环境、技术壁垒、汇率等的主线,系统阐述了国际贸易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作者还深入分析了农业政策的改变,这些研究对后世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

David Blandford、Stefan Tangermann(2023)对全球农业和贸易政策的当前问题对将有助于全球农产品市场未来形态的事项提出了权威观点。由一批来自不同背景的杰出和全球领先的农业经济学家组成,书中涉及的领域包括欧盟和X的农业政策,农业支持及其效果分析、X农产品贸易政策、粮食安全分析、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的含义以及地理标志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性。在尾注中讨论了COVID-19大流行对农业贸易政策的影响。揭示了农业经济学界一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2]。

2.国内文献综述

当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关研究为产品的外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周美紫(2020)在《中国与X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比较研究》中明确指出,近几年中美贸易总体呈现的是X对中国高逆差的状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一直被压制,X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该篇文章结合相关指标分析了中美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明确提出中美双方的贸易中,互补性要强于竞争性。两国通过合作可以获得长久的发展,然而我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此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给出少许建议[3]。

刘艺卓(2023)分析日美农产品关税、贸易和在《日美贸易协定》中降税情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定量分析《协定》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协定》的落实会对我国农产品外贸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日美双方在农产品关税方面给予对方优惠,会降低我国对日本的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的出口量。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自贸区建设情况,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发展措施:落实农业谈判、提升发展水平、借鉴日本经验灵活处理农产品降税、利用自贸试验区积极对接农业国际规则等政策建议[4]。

朱晶(2023)深入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影响,同时提出一些国家以疫情防控为由,采取单边保护注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限制了农产品外贸的发展。同时作者也深入分析归纳了全球各个国家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对农产品进行限制的举措,提出一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并不符合相关规定。他们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产发展,对进口进行限制,实则是不合理的单边保护主义,具有较强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其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商榷。结合过往的发展经验,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难以完全解决这次的全球危机,甚至会起到反面作用,降低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外贸水平的下滑。由于全球各个国家采取的限制措施,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也遭遇了严重的问题,贸易量不断下降。因此,因为新冠疫情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违背全球化的发展决策实在难得人心。全球各个国家应该通力协作,理解双方的基本要求,进而降低限制程度,实现农产品的正产流通,维持农产品外贸市场的发展[5]。

在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仔细阅读总结之后,可以得知国内外相关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采取的方法众多,在这些方法中,实证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本论文结合这些分析方法,总结了我省在该领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关于影响农产品外贸发展的因素,大多数学者具有共识,给出的具体因素都非常相近。通过对我省农产品出口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当前农产品外贸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自身优势,进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为绪论。系统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研究意义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农产品出口和贸易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对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相关理论进行明确,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外贸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明确。从不同维度对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从不同方面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外贸的发展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结合相关问题,给出改正措施和建议。提高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价值;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发展,发挥规模优势;完善XX的支持机制,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政策的优化调整;结合地区特色,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完善物流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配送质量;优化商品结构,防止一些产品占比过大;加强农产品出口服务建设,形成健全的服务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推动黑龙江省农产品外贸的发展。

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未来的发展展望。系统概括了当前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之初,首先深入调研相关文献,进行仔细阅读,明确相关理论和学术进展,根据我省当前农产品外贸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我省的实际发展特点,对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图示和统计数据分析法。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必须要足够的文献和数据作为支撑。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大量调研了学术著作、期刊文献和书籍资源,同时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查找,进而可以对我省农产品的生产、出口情况以及市场竞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数据表格。

比较分析法。论文研究中,大量查阅、整理了统计资料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而对历年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文献理论进行比较,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知,进而可以进一步明确限制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问题。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农产品范围的界定

在对农产品进行分类时,国际上不同组织采用的方法不同。世界贸易组织在相关报告中对对外贸易中的农产品进行了划分,分为十三类,具体包括蔬菜、水果、产品、植物和花丼等。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在进行分类时采用的是大类分类法,这种方法划分种类有限,限制了农产品的定义范围。不同的国家在进行分类时,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6]。

虽然划分方法存在差异,但是当前国际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确定了相对比较认可的划分方法,主要依据就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和《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7]。

(二)理论基础

1.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最初是由林德(S. B. Linder)在1961年年提出来的,在其著作《论贸易和转变》中首次提到相关理论,这表明学术界开始第一次从需求着手探寻贸易原因。作者指出,初级产品贸易的贸易过程可以借助要素禀赋学说,但是当需求发生相互重叠之时,就表明双向贸易开始发生[8]。

林德提出,国内贸易发展到一定水平之时,就会拓展到国际贸易。一个国家的需求情况可以对产品的出口结构、流量以及贸易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这个国家的收入情况也受需求情况的影响。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如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产品要实现出口,国内就必须存在旺盛的需求。也就是说,出口不过是国内市场在向外拓展。如果该产品在国内没有需求,企业是不可能生产的,因为这会提升公司的风险。

国家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需求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收入很高,必然需求旺盛的产品是那些加工精度高、价值高的商品;如果一个国家的收入很低,需求旺盛的产品是那些低价值的商品来满足生活需求。这就表明,收入水平可以对一个国家的需求情况进行衡量。以高尔夫球为例,在发达国家中非常普及,但是在经济水平的国家不存在广泛的需求。

当两个国家的需求品质相同时,就是所谓的重叠需求。两个国家的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对后者有决定作用。换而言之,需求情况越接近相同也就是两国的需求结构重叠越多。两个国家要开展国家贸易,就应该存在重叠需求。当商品处于重叠需求范围之内时,两个国家可以相互进口和出口。

该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国内的需求情况对产品的出口贸易有着决定性影响;两国的需求情况的差异决定了贸易流向以及流量,需求情况越接近,两国的进出口流量越大;需求结构的差异取决于两国的收入水准[9]。

2.新贸易理论

当竞争优势不同时,就会导致产品出现差异。通常而言,要确保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借助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差异;同时借助规模化效应、管理方式的差异等也能使产品出现差异,确保了竞争力[9]。产品具有差异化,可以说明该产品在于其他同类产品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进而提升市场占有量,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这种差异是自己独特性的表现,是其他产品无法实现的,确保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0]。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才能维持产品的差异,进而保证产品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这就说明了资金支持和创新的重要性。

Michael Porter提出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产业竞争者;产业的潜在进入者;产业产品的替代者;产业产品资源的提供者;产业产品的买主。有很多因素会对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具体如人力、资本和技术等;产品需求情况会对制造产生显著影响,如国内外需求等;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上下游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制造商的企业文化、战略目标等。在此之后,众多学者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完善,相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XX层面,XX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所以XX制定的政策和法规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突发状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面临形式不一突发情况,企业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如何应对会对企业的竞争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11]。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我省大力开辟农产品国际市场,全方位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平原,土地平坦而广阔,作为世界三大优质黑土分布之一的农村地区拥有天然肥沃的黑色土地。并且由于农作物一年一熟,土地休耕期长,有助于土壤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除此之外,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丰富森林资源能够使冰雪消融时间延长;与此同时,森林较高的储雪能力对于农业与林业原料的生长和制造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各种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种类较为丰富,产量和质量都较为可观。2019年底,我省的用于播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达到1467.33万公顷,在这之中,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的播种面积达到1421.45万公顷。这一年,我省的粮食产量也连续九年蝉联全国冠军,达到7503.01万吨,其粮食大省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玉米、水稻和大豆占据了主导地位,分别达到3940万吨、2664万吨和781万吨。同时,一些高价值农作物种植面积也突破新高,达到2104.2万亩,在这之中,大宗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453.5万亩、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突破188.9万亩。除此之外,其他作物的生产同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棚室蔬菜产量117.6万吨,增长20.5%,其中蘑菇产量23.1万吨、木耳产量26.8万吨[12]。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1.农产品出口的规模现状

以农业地位而言,黑龙江省在我国居于前列,我省的农产品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地位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我省份也加强向国外市场延伸,进而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贸易发展,获得了卓绝的成效。农产品的出口额自2000年后保持在6亿美元以上,说明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产量较为平稳且有固定的出口市场。2019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实现6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速[13]。

据我省相关人士表示,今后我省份将更加重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借助当前我省的产业优势,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挥规模优势,生产高价值的绿色产品,借助品牌效应不断促进贸易量的提高。防止出口结构单一,主动为企业提供各种渠道了解拓展市场,创造更新更大的市场。同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借助行业优势,提供更佳更完善的服务,不断增加我省的贸易规模。

2.农产品出口的结构现状

当前,我省农产品出口种类众多,具体分为五大类,有粮食、蔬菜和畜禽、食用油籽、水产品。去年,我省的粮食出口量突破7.05万吨,贸易金额达到4081万美元;蔬菜产品出口量突破22.43万吨、食用菌类达到1597吨;食用油籽出口量突破2万吨,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长81%,相关贸易额突破1616万美元,增长率达到42.1%。同时,大豆去年的出口量突破1.58万吨,增长率达到193%,增长速度惊人;出口肉及杂碎突破了4824吨,增长率达到4.4%;水产品的出口量达到403吨,增长率达到88.3%[14]。

3.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黑龙江的地理位置在我国的东北方向,因为交通水平有限,所以我省的农产品出口就局限在一些周边国家,如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同时对X和欧盟的一些地区。由于我省直接和俄罗斯接壤,所以自然而然俄罗斯就在所有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近一半。农产品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对保鲜和运输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保鲜不当,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将严重影响其出口。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为航空运输,但航空运输的运输量有限、费用高,这就提高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成本,使得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但采用海运、陆运等运输方式就要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黑龙江省应当完善整个物流体系,发展冷链运输技术,以便进一步开拓市场。

四、当前黑龙江农产品出口问题分析

(一)当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出口规模不稳定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量虽逐年递增,但是增长率较不稳定,最低仅为-10%左右,最高曾接近15%,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增长较为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条件及各种环境调节变动的影响。如图4-1所示。

黑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图4-1 近十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

  2.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虽然黑龙江省因具有黑土地这一独特资源使得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农产品出口结构方面,可以发现我省的出口集中在蔬菜、粮食类的加工水平低、价值低的产品。由于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在生产加工等技术方面具有局限性,致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在深加工层次中普遍低于许多国家及国际标准,因此在出口过程中优势不明显,无法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社会认知度较为有限,这都是由于我省农产品贸易结构失衡造成的。

3.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过于集中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提出和不断落实,为我省创造了很多的机遇,但是因为实际条件的制约,当前市场依旧非常集中。农产品出口中,如前所述,因为交通的制约,我省的出口局限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这样的市场结构使得我省的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多元的出口结构难以实现,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如果在这些较为集中的市场当中出现政治及经济因素的短期变动,就会使其对黑龙江省农产品的需求出现变化;如果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积极做出调整来应对市场突发状况,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损失。因此,黑龙江省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范围显得至关重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1.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助力因素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使得政策方面的优势能够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在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建设哈尔滨片区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合作平台,加强东北亚地区的深入协作,同时可以形成物流中心,将国内和全球市场进行链接,能够更好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在物流运输方面提高多样性和便利性,大大缩减农产品的运输距离,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从而更好保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此外,规划中还提到,黑河片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布局,将跨境产业进行集中,形成合作园区,由此能够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生产,从而有效地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通过对表4-1黑龙江省农产品产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我省的农产品产量出现提升的时候,出口量也出现了相应的提升,这就说明农产品的高产量是其出口的基础,同时也说明产量的提升可以促进出口的增加。我省在省内及国内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能有较为充足的农产品用来对外出口。

表4-1 2011—202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及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美元、万吨

年份 农产品出口额 粮食产量 水果产量 蔬菜、食用菌产量
2011 69557.00 5632.90 46.64 723.83
2012 79861.00 6212.60 54.23 789.93
2013 80109.00 6598.60 56.74 866.41
2014 89773.00 7055.10 49.11 946.15

表4-1(续表) 2011—202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及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美元、万吨

年份 农产品出口额 粮食产量 水果产量 蔬菜、食用菌产量
2015 95879.00 7403.80 57.64 985.61
2016 586272.00 7615.80 51.86 957.44
2017 78583.00 7416.10 53.02 687.27
2018 86409.00 7410.30 51.08 798.59
2019 91502.00 7506.80 29.47 634.40
2020 89256.00 7402.60 30.65 715.65

2.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水平较低,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都处在风口浪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缩短生长周期,普遍存在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情形,因此在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就出现部分质量问题,黑龙江省也不例外。此外,农产品在出口环节通常具有较高的国际标准,农产品出口的检验检疫标准尤为严格,且各国检验标准不统一。因此,在黑龙江省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中,一些企业及相关部门由于对各种标准不熟悉,存在质量检验标准低于国际质量体系、农产品相关质量立法不够系统,同时相关企业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管制,这些因素都对我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负面作用,进而限制了贸易水平的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有限,目前由于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投入转化成回报的能力有限,因此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打造的国际知名品牌也寥寥无几。农业科技水平的低下限制了黑龙江省完善农产品结构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以初级农产品为主要比重的农产品出口运输量大、对运输技术的要求较高,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难以储存。因此,要想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可以从农产品在生产到运输的各个阶段入手提高农产品技术水平。

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农产品生产及出口受到较大的影响。2020 年以来,外贸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加上检验检疫的愈加严格,使得海关的通关难度不断加大,从而使农产品出口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再加上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新鲜度的保持具有较大影响。由于当前国际疫情的不确定性,其他国家势必也会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产生变化,因此不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表4-2 2019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

月份 累计金额(万元) 比上年增减(%)
1月 50686 3.3
1—2月 86277 -3.5
1—3月 141423 1.8
1—4月 194330 1.0
1—5月 250816 3.4
1—6月 308366 4.8
1—7月 365945 3.6
1—8月 456984 4.9
1—9月 556948 8.7
1—10月 625987 6.8
1—11月 695847 4.1
1—12月 758694 3.7

表4-3 202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

月份 累计金额(万元) 比上年增减(%)
1月
1—2月 74509 -13.6
1—3月 140353 -0.8
1—4月 200702 3.3
1—5月 260723 3.9
1—6月 312309 1.3
1—7月 395846 1.2
1—8月 478985 0.8
1—9月 592468 1.6
1—10月 675846 2.1
1—11月 758495 3.6
1—12月 804598 2.3

从表4-2和表4-3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20年开始,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黑龙江省1—2月农产品的出口累计金额比2019年同期下降13.6%,虽然可能因为气候或者其他条件的制约,2019年1—2月农产品的出口额比同期也下降了3.5%,但是2020年同去年相比降速尤为明显。2020年1—2月是我国新冠疫情爆发的严重时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农产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及出口交货等方面均出现延迟。在疫情爆发的前期阶段,由于劳动力流动受到制约、企业复工时间延迟等各种防疫措施的影响,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各生产环节不够连贯,经营出现困难;农产品出口企业因运输受到阻碍、出口检验要求更加严格等多重不利影响使得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大幅下降。2020年3月份以后,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以及各地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下调,黑龙江省XX及时出台一系列惠农文件,通过为企业创造各种条件,如生产指导、法律咨询以及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着眼于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所遇到的困境,从实际出发利用线上新模式鼓励企业尝试线上招商培训,增强企业的对外联络,尽量减少因疫情所造成的损失。4月份黑龙江省的疫情虽小幅度反弹,但是因防控较为及时,农产品的出口额持续回升,并在之后的月份比上一年同期均有所增加。

不过,由于国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加上某些国家近期有所反弹,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在国外疫情的反复当中,相关需求难以维持稳定,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对出口贸易产生不良影响。我国之前也向X、欧盟等国家大量出口农产品,但是在严重的疫情影响下,一些国家为防控疫情,采取了很多举措,如封锁边境、减少集会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贸易的提升。

如果疫情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疫情,这会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对外贸易量,减少收入。因此,从今年国外形势来看,下半年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虽然形势向好,但出口额增长率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

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X分三次发布对原产自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清单,涉及产品累计总金额达5500亿美元,几乎涵盖所有来源于中国的商品。2018年6月份,SSTR公布了第一张关税清单,清单涉及金额500亿美元,按两个阶段实施;紧接着9月份,公布了第二份清单,涉及金额2000亿美元,同样按两个时期进行;第二年8月份,第三张清单公布,涉及金额3000亿美元,分两个批次生效。X首次公布的商品清单中不包含农产品,后两张关税清单中包含HS编码规则下所有章节农产品,可以确定加征关税的农产品金额量巨大,其在全部出口总额中占比达到了7.31%。2017年时,我国对X出口大量的农产品,涉及金额已经占全体金额的10.27%,征收关税的农产品在所有出口X的农产品中占比达到71.18%[15]。中国在X发布加税商品清单后,亦公布了三份反制清单,累计涉及商品总金额为1850亿美元。2018年6月份,我国公布了第一份关税清单,设计金额为500亿美元左右,按两个时期进行;当年9月份,中国公布总价值约600亿美元进口产品清单,包含四个附件,税率由5%~25%不等,2019年8月23日,中国公布总价值约750亿美元进口产品清单,加征税率分别为5%和10%两种,分两个批次生效。与X不同的是,中国首张生效的价值约340亿美元的加税商品清单中涵盖的农产品在我国的农产品进口占比为16.98%,在我国进口X农产品的89.27%[16]。

表4-4 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变化

项目 主要出口市场(亿美元)
日本 X 韩国 越南 泰国 马来西亚
2018年6月—2019年5月 105.21 78.29 50.34 53.98 31.95 24.29
2019年6月—2020年5月 105.95 75.68 51.62 49.81 34.60 24.94
变化金额 0.74 -2.61 1.28 -4.17 2.64 0.65
同期比( %) 0.70 -3.34 2.53 -7.72 8.28 2.68

如表4-4所示,2018年7月6日中美双方互加关税清单生效以来,次年,双方的农产品进出口发生改变,说明双方的关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我国出口总额具体为782.5亿美元,与同期相比,金额增加了4.6亿美元,经过计算增幅达到0.59%;进口总额具体数值是1403.4亿美元,与同期相比,数值增加了92.9亿美元,经过计算增幅达到7.09%。在这之中,对X的出口金额数值为75.68亿美元,较同期减少2.61亿美元,同比下降3.34%;自X农产品进口额为96.65亿美元,较同期减少134.75亿美元,同比减少58.23%。在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均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对X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转移[17]。

五、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对策优化

(一)加强农产品出口建设

市场以“一带一路”和黑龙江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为依托,以边境口岸具有对外贸易潜力的县市为重点,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自有的优势农业资源和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化农产品出口产业区域布局,更深层次地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形成出口优势产业聚集带,使企业更快捷便利地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这样有利于黑龙江省农产品企业及时方便快捷地对接国外市场,能够根据国际市场动态实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有利于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使黑龙江省农产品生产和运输的各个环节得到便利,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能够更加方便地同其他国家开展农业合作,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融合,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生产结构的转变;此外,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能够大大缩短生产和运输的距离,减少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产业的集中化、规模化。

1.重视外贸农产品生产加工

黑龙江省虽然已经开始建设相关农产品外贸基地,预期通过基地建设推动外贸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建设处于初步阶段,难以对外贸市场的发展形成实质性帮助,进而难以推动农产品出口量的提升。但是,相关基地的建设依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升外贸水平。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外贸基地的建设可以对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形成有效管理,确保出口的产品可以获得市场认可。外贸基地的作用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发挥:首先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的退狂,进而提升产品的加工深度,增加附加值;第二可以使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同时借助基地可以把农户或者企业进行集合,大家一起应对风险,发挥规模效应。所以,黑龙江省XX要加强对外贸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对外贸基地形成有效监管,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进而确保农业生产和加工可以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同时基地也可以作为多方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共赢。进而,推动农产品外贸的发展。

2.重视行业领导力企业的带头作用

在行业发展中,领军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可以显著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农产品外贸中亦是如此。所以,这就为省XX推动外贸发展中提出了要求,必须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引进大型科技发达、规模巨大的外贸企业或者培育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本土企业,进而对众多的生产和加工散户形成凝聚效应。当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可以形成集群,进而对全省的农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要实现外贸市场的平稳发展,对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要进行科学处理,推动他们之间的合作,通过企业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同时实现生产的现代化。企业通过和农户通力合作,科学沟通,根据通用标准向农户下达种植任务。农户的产品符合标准后,企业会进行收购,用户获得经济收入,缓解了农户在产品销售上的压力。农户只需要专心种植作物,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了种植热情,同时也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农户收购而来的原料具有优良的质量,不断提升科技水平,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共赢。正大集团作为领军企业,发挥的功能至关重要,该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本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XX通过对这些领军企业进行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推动经济发展。XX为这些领军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这些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相关举措实现企业和用户的和谐相处,加大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力推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XX要及时出手予以解决。

(二)调整贸易结构

1.把握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农产品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必须具备优良的质量。所以,我省的生产和出口企业应着眼于国际市场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国际质量体系的了解,尤其要充分满足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要求。此外,XX及生产企业应当从环境源头整治农产品质量问题,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改善水源环境。此外,XX相关部门应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加大对环境破坏的惩治力度;并且提倡XX给予企业适当补贴,通过引入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加工基础环境设施,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促进农产品生产由“量”到“质”的改变。

除此之外,黑龙江省应当加大力量培育以出口为导向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着重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目前,黑龙江省通过打造外向型经济,瞄准国际市场标准,经过多年发展成功培育出哈尔滨“高泰”、兰西“中舜”等众多特色品牌,展现了地域特色,这些代表性品牌对外贸市场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18]。因此,在已经形成部分农产品出口品牌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农产品企业不仅要进一步拓宽已有品牌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而且要利用黑龙江省自有的农业优势,打造更多农产品国际品牌,增加农产品出口额。

2.引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水平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而推动我省农产品结构的升级和转换。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高等教育优势,通过XX补贴等相关优势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投入到新农业产业当中。当前,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员的年龄普遍较高,其拥有的技术已经不适宜当前新农业发展的要求;此外,由于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所在的区域大多位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因此XX要增加对人才的投入,为他们的科研和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保障,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年轻人才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联系,为相关农业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产、学、研协调发展。除此之外,农产品生产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设备,提高农产品科技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充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产品进一步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由此,应该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省的优势农产品,对蔬菜、水果以及各种粮食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如蓝莓以及各种蔬菜果干的生产,打造富有本省特色的新型农产品,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

(三)坚持多元化出口方向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境,同国外交流较为方便。基于此自然优势,黑龙江农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与俄日韩等国家企业的合作,实现出口多元化发展,积极拓展新市场。XX及相关部门也应当牵头组织各种农产品交流活动,如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等活动,提升了我省大米在全球的知名度,进而形成品牌效应。在活动上,相关企业可以积极进行展览,洽谈合作等,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稻米的交流与品牌推广,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销方式,为黑龙江省稻米的推广提供了动力[19]。此外,XX应整合政策、人才、信息、资金等各类资源,坚持多元化出口方向,不断推进与其他国家农产品生产、市场开发以及对外经贸合作,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从而发展壮大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体规模。

(四)积极应对当前疫情

当前国外严峻的疫情给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把好国门、严防国外输入的前提下,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应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各国的检验标准。此外,XX应做出准确研判,并与各出口国家积极沟通,妥善处理好各国因疫情而设立的更加严苛的进口标准,遵守相关国际规则并积极发挥主动作用。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出口企业的支持,促进农产品跨境贸易的便利化,通过减少通关手续、增加出口补贴、为出口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等,以更好应对不可抗力因素,从而保持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趋势。

(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未来,中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受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耕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效能较低等影响,伴随国内城镇化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中国自外部市场进口农产品来补充缺口不可避免,中国将会是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无可替代的买方。X挑起贸易摩擦的目的不仅在于减少其贸易逆差,更是在未来世界治、经济话语权的一次角力。未来,随着全球化、逆全球化、民族主义等势力的发展演化,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也许会更多,近期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这一新变数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其他多边贸易体系的走向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也不容乐观。因此,对于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来说,不仅要趋利避害做好近期的应对工作,更要未雨绸缪做好中长期的战略准备。第一,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考虑解决大豆等饲料原料缺口的问题。受到国内耕地等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影响,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中国国内饲料供给会长期存在缺口,也是中国粮食安全体系里最为重要的结构型问题。

要加大同南美等农产品市场的合作力度,激励企业从南美、东欧等地大豆产量与加工能力强的国家进口大豆和饼粕,进一步拓宽进口渠道。必要时,动用中储粮的库存大豆,投放市场,弥补部分大豆缺口。同时,短期还可以采取临时降低油菜籽、葵花籽、苜蓿等的进口关税,加大进口油菜籽、葵花籽、苜蓿等,弥补国内大豆不足造成了饲料原料缺口的问题。

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度扩大大豆以及饲草作物的面积和产量。目前,巨大的中国大豆国内需求还是主要靠国际市场来补足的现状很难改变。在保障口粮国内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粮改饲,落实相关政策,提升用户进行改革的积极性,将原先的粮食种植变为苜蓿草、青储玉米等,提升这类作物的种植比例。同时不断推广高产大豆品种的种植,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国产大豆的种植比例、对其他替代作物的生产进行合理扶持,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来增加国内供给,保障国内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

主动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增加肉类及肉制品进口量。增加肉类进口是中国减轻国内蛋白类饲料原料缺口压力的一个重要选项,同时,多渠道扩大猪肉和牛羊肉等的进口,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国内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能确保国内肉类蛋白市场供应基本充足。X、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具备发展畜牧养殖业所需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其国内畜牧业采取规模化养殖方式,更具规模效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20]。中国主动增加肉类进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拓宽进口来源地,减低受外部市场波动风险。

做好经贸磋商工作,力争向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中采取的贸易限制性措施,要通过双边和多边乃至外交渠道进行积极磋商与交涉,持续努力畅通谈判渠道,争取尽早妥善处理。互加关税并未给中美双方任何一方带来实质性利好,反而引发相当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净损失。X在加征关税制裁中国产品出口的同时,其国内会因生产成本升高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反而得不偿失,发过来,若中美经贸关系能够回到正常化,农产品贸易可以在调剂两国余缺、保障供给、优化国内资源配置发挥重要作用。

结 论

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外贸已经取得了长久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我省外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上游种植、中游加工和下游出口三个过程中,都可以发现一些突出的问题,阻碍了农产品外贸水平的提升,难以体现我省的竞争优势,限制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进而阻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加。本论文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外贸市场的发展情况,随后分析了当下限制农产品外贸市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文献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黑龙江农产品外贸市场中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具体因素。明确限制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由于市场波动,出口规模也会出现相应波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缺乏合理性以及出口国家过于集中单一的问题。(2)分析了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主要从限制农产品外贸发展的限制因素和推动外贸市场发展的助力因素着手,明确不同的影响因素。

(3)在分析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对农作物出口的对策提出优化建议。主要从加强农产品出口建设、调整贸易结构、坚持多元化出口方向、积极应对当前疫情和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五点提出了优化方案。

当前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产品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通过提高我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推动研发具有地区特色的产品,创造国际化品牌,提升竞争力。经过这些措施,相信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在未来会打破贸易壁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打开市场,进而在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美)豪克(Houck,J.P.).农产品贸易政策原理(马雨译,译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

[2] David Blandford,Stefan Tangermann. Current Issues In Global Agricultural And Trade Policy: Essays In Honour Of Timothy E. Josling[M].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2023-02-02.

[3] Kotbee,S.The Anatomy of US-Chin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view[J]. 2018,5(4)23-24

[4] Zheng,Y.etal. Predicting Potential Impacts of China’s Retaliatory Tariffs on the U. S. Farm Sector[D].Choice,2nd Quarter,2018

[5] 孙铭浩.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其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3(11):32-37.

[6] 佟家栋.中美战略性贸易战及其对策研究[N].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

[7] 李文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对策[J].肉类研究,2023,35(03):70.

[8] 徐晓燕,孙中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影响[J].农业经济,2023(03):128-130.

[9] 陈继勇.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N].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5):72-81

[10] 梁明.中美贸易摩擦的缘起、影响和未来走向[J].国际贸易.2019(7):25-36

[11] 姚辉斌,彭新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3(04):17-29.

[12] 李春顶等.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政策的效果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8( 10):151-155

[13] 周曙东,郑建,卢祥.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的影响[N].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67-168

[14] 马翠萍.农产品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粮食贸易的演变[J].中国软科学,2017(9):18-29

[5] 王萌,孙莹.中国农产品对俄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67-69.

[16] 王圆,贝淑华.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0(06):52-54.

[17] 孙凡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营销界,2020(41):58-59.

[18] 高维新,全海恩.新冠疫情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当代农村财经,2020(10):23-27.

[19] 陈玲燕.中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4):66-68.

[20] 孙文. 中美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黑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4714.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23日
Next 2022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