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艺晚会中的形态及作用

中文摘要

历年国内文艺晚会均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但是每一次带来的观感都很普通,没有特点,也并不突出。类似一锅大杂烩,一通乱炖,谈不上美感,也让人审美疲劳。

河南卫视在近期的几届晚会中,凭借独具匠心的创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晚会主题相结合,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晚会。每一个节目都非常惊艳。不同于以往的纯舞台模式,主创团队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人物和节目主题上,并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而是非常自然的融合,其运用的场景、状态都不一样。在这次的论文中,我将举例对河南卫视几台成功的晚会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在如今的大环境中,流量明星扎堆的晚会已经不再吸引人,而河南卫视的晚会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引发全网热议。这与当前的观众心理、社会发展和文化自信大背景又有什么联系。

 关键词: 中国元素;传统文化;审美

 绪 论

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并且可以算得上在世界范围内非常丰富的文化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相关记录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每一个阶段的创新,中国的文化范围非常广阔,其中包括文化宗教、风俗习惯、教育方面等。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以及归纳,从而给我们展示了如今丰富的文化形式。最初期的中国文化是在封建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并且随着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并且我们也相信,在以后中国的发展中,中国文化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内容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形式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经历了无数时期的吸纳、融合、创新,使得中国文化兼具多样性和独特性。虽然在文化的基本结构、性质、层次、特征以及普及程度上,都有着明确的区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具有兼容性的,在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其他层面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物质文化渗透着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又经过时间的洗礼,不断地延续,不断地发挥影响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兼容性的有力说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杂家、纵横家、名家等各派思想学说异彩纷呈,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奠基石。

唐宋时期,国力强盛,天下归附,影响遍及欧亚及全球,在文化方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不仅文坛百花盛开,又融入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化,在服饰、风俗、饮食、审美上都有了一定的融合及创新,汉人着胡服,乐坊奏胡曲更是常见,这也展现出中国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但是随着其他国家的不断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文化之间的碰撞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标志着旧思想、旧文化与新思想、新文化进入激烈斗争时期。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中国古代艺术积淀深厚,博大精深,不仅种类繁多,艺术表现摇曳多姿,和西方艺术相比亦不惶多让。儒道文化的互补,又融合进佛教,使得中国古代艺术的底蕴变得更加坚实浑厚,不断地发展壮大,彰显着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学风范。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就已经初具雏形。比如彩陶的出现,突出地展现了原始艺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及其分支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无论造型、彩绘还是纹饰,都体现了原始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

到了夏商周时期,青铜艺术更是揭开了中国艺术史光辉灿烂的一页。神秘、狞厉、奇瑰、华丽的纹饰,让人如同置身上古时代的宗教气氛中。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魏晋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文人雅士,对于艺术的创作少了功利性,有的只是纯审美的作品,更加自然、个性,更具有艺术性。

东汉后期佛教传入我国,不仅带来佛教典籍,也带来了佛教建筑、造像、雕刻、壁画等蓝本,在于本土文化融合后,人物造像的相貌、服饰、神态举止、造型手法都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

唐代、五代及宋代的统治者都是文艺爱好者,这使得宫廷艺术的发展又达到了新的巅峰。不仅自己创作了许多优质的作品,还网罗了大量的艺术人才,阎立本、吴道子、崔白、王希孟、张择端等大家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民族,特别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熏陶下,总会形成某些传统的审美崇尚,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的传统审美一直都很注重自然美和含蓄美。自然的艺术使人感到亲切、平易,没有做作、隔膜之嫌。要论自然之美,就不得不提中国园林,由工而拙、由能入妙,不讲究西方建筑那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只讲究“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诗情画意的美。因此,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物质表现精神、以实境表现虚境,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与自然的共鸣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乃至建筑,无一不讲究含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的含蓄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宋代词人李清照就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词句,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妙龄女子含蓄却又俏皮的形象。中国的国画画风也是含蓄的,写意的笔触,大幅的留白,给人无限的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一种含蓄之美。可见,在含蓄这一点上,中国人是做到了极致。也正是这些风格组成了如今极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有幸能够见识到什么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三,近十年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曾经日流、韩流盛行于中国,电视上全都是日漫、日综、韩综、韩剧,日星韩星的相关话题也长期霸占中国各个社交平台,引发追星狂潮。但是随着国内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集,挽回了观众的心。像《甄嬛传》、《琅琊榜》、《人民的名义》、《都挺好》都是曾经火爆一时的大爆剧。前两部凭借演员精湛的演技、优秀的剧本以及精致的服化道,让观众眼前一亮。不再是满屏花花绿绿的影楼装和粗制滥造的道具布景,独特的审美和匠心独运的构图呈现出每一帧精巧的画面。真正做到了尊重观众,重视观众。而后两部则结合了真实的社会现状,讲原本之不敢讲,拍原本之不敢拍,把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毫不留情的揭示给了观众,更进一步的在情感上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传统文化在影视剧中得到深刻体现,这也使得大家对国产的作品更有信心。

随着网络平台的逐渐发达,汉服逐渐揭掉了“奇装异服”的标签,许多群众对汉服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很少会出现指着汉服叫“韩服”、“和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百姓会穿着汉服走上街头,而路人也会对此习以为常。不仅如此,在部分韩国人多次称汉服是仿照韩服设计之后,引发许多网友的声讨。网友们也因此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自发的在网络平台用多种文字向国外输出中国的服饰以及其他的文化。

与此同时,也涌现出像李子柒这类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红。李子柒凭借一系列的田园风格视频走红,在视频中她用中国传统方式去烹饪美食、制作服装、纸、胭脂、搭建房屋、制作器皿、酿造酒水。唯美的画风,精致的画面、娴熟的技能,无一不让人拍案叫绝。其视频不仅在国内有巨大的影响力,还在国外的youtube等平台得到广泛关注,获得无数粉丝。其他国家的许多博主也纷纷效仿李子柒的风格,希望也能获得像她那样的关注。

李子柒的成功,并不单纯只是因为她穿一身古色古香的服饰在田园里完成视频中的每一件事,而是这些短视频里所还原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习惯了现代文化冲击的年轻人来说,要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实在是太难了。如果让他们在春天播下种子,再等待秋天去收割,他们是万万做不到的。而李子柒的视频里做到了,她花时间去拍摄每一个阶段,然后通过剪辑,缩短时长,把一件事物从制作到完成的每一个时期浓缩在一个视频中。让那些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在休息之余,可以沉浸在她打造的“桃源”之中,仿佛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那片安静祥和的田园风情。看着她安安静静却又麻利的完成一道道繁冗复杂的工序,为她的技艺惊叹着,也想象着自己也能去体验一把那样的生活。也许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如今的文艺晚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历届文艺晚会中,都少不了运用传统文化,无论是服装还是节目主题,都会或多或少的融入在其中。每年的春晚上,各种剪纸图案、中国结、民乐、中国红、主持人的唐装旗袍、过年的风俗介绍,节目中安排的京剧、杂技、昆曲、各民族舞蹈,都代表着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随着观众审美的提高,大家的品位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春晚对于观众而言,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晚会,没有太多的新意,似乎年年都是这些内容,再也没有新鲜感。更多的年轻观众把注意力从电视机上挪开,转向了其他的视频平台和网络平台。但是,河南卫视举办的几台文艺晚会却出圈了。不仅受到了一致好评,还引发了网友的大规模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河南卫视凭借几台晚会就火了呢?

 (一)河南卫视晚会中的传统文化

河南卫视凭借无数精彩的节目,引发网络热议,成功圈粉无数,这少不了主创团队的用心策划,从节目的选题、编排、舞美搭配、摄影录像多方面的完美配合,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

在2023年的元宵节,河南卫视策划的《元宵奇妙夜》,被网友誉为“盛唐夜宴”的重现。晚会全程无主持人,无广告,全靠唐宫仕女小姐姐来串场,她们到了河南博物院,影子排着队打在墙面上——这是巩义石窟的《帝后礼佛图》,石壁上刻的是小佛像和供养人物像,据悉,这是全国首次在博物院实拍的综艺晚会。

穿越到了洛阳应天门、古观星台、开封清明上河园中。据了解,河南卫视因为经费不足没有演播厅,所以只能在历史遗迹前实景拍摄。但是也正是没有了演播厅的局限,才显得更加别具一格。河南卫视的用心之处在于,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紧紧围绕着本土的历史和传统的中国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即使爆红也不忘初心。而他们脚下这片土地,恰好就是历史底蕴足够厚重的河南——赠予我们的舞台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瑰宝。

晚会中的舞蹈《芙蓉池》选自舞剧《水月洛神》片段,一群舞者在洛阳明堂演绎出了原汁原味的汉唐舞,而她们身着的服装也是由曲裾改良而成的。精致华美,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明艳动人。伴着优美的乐声,她们翩翩起舞。而这种边跳边唱的舞蹈形式叫踏歌,即踏地为节,连手而歌,起源于我国的汉朝,盛于唐朝。不仅如此,她们还吟唱着曹丕的《芙蓉池作》:“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舞者的曼妙身姿在光影流转间转圜着,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在大气典雅的音乐中,让观众恍惚间回到了那个歌舞升平的盛唐,又做了一回古人。

河南作为武术之乡,更是因为少林寺而武名远扬,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又颇具地域代表性的元素又怎么少得了呢?仙鹤飞过一开始映着影子转场的大门,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斗转星移》。《斗转星移》的拍摄地在河南登封观星台,也是《天地之中》的姊妹篇。好像是童话电影里面的特效,一片璀璨的金色星河。大片大片铺陈金色会容易流于艳俗,而河南卫视几个节目都以金色调为主,却巧妙地通过和文物本身形状结合、幻化星空形态等方式弱化了金色的秾艳,让它呈现得恰到好处。观星台,它的意义便是仰望苍穹宇宙。而武术境界之中,又往往有天人合一的说法。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有“斗转星移”这一招式。武术健儿们雄姿英发,气势如虹,把中国传统武术的精气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实在是让人难以忘怀。

《唐宫夜宴》,好一幅:千里江山图,人在画中行。大雪后的中国古画,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数灯如豆,雪夜将至,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

令人惊叹的是,主创很有想法,并没有直接还原《清明上河图》。而是在此之上加了一个大雪夜数灯明暗辉映的镜头,让整个场景更加生活化,看得出来他们复原文物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继承+创新』的理念。继承的到位,创新的有意趣。让中国古画和文物更加适合以电视形式呈现。

无主持人的晚会模式,对转场的设计要求非常高。今年央视网络春晚也是初次尝试无主持人的转场模式,报幕的方式是由上一个嘉宾报下一个节目的幕,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增强演员和观众的互动。

而河南卫视采取的则是“一场大戏”式的转场方式。先通过现代歌手与唐宫少女隔代相望实现古今转场,再跟随唐宫少女游园观烟花转场到明堂歌舞,最终由仙鹤飞舞之悬念,带到《莲鹤方壶》的演唱。移步换景,换景换情。集纪录片之长与电影运镜之美,剧情连贯紧凑且不生硬,好似在看一幕完整的影视作品,完全感受不到每一个节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像是置身一场贯穿古今的大戏。而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也得益于出色的镜头调度和转场创意。

仅仅数日之间,有勇气和魄力直接推翻原摄录好的元宵晚会,把策划、拍摄、剪辑和特效重新来过,短时间内完成到这个程度,一时之功是办不到的。它表明河南卫视的团队长久以来就具备优秀策划和采编播的能力,是从零几年第一次传统文化舞台电视化之风起时,就开始潜心创作、不偏离初心追逐流量坚持到现在的结果。

(二)河南晚会的创作来源与传播方式

除了元宵奇妙夜,在2023年的七夕,河南卫视再次惊艳了大家。在经历了特大洪水侵袭后的河南,没有一蹶不振,上下一心,重振旗鼓,洗去泥泞,重建家园。为了鼓舞大家,也为了感恩在这次水灾中帮助过河南的全国人民,河南卫视又策划了一台《七夕奇妙游》。

七夕节在我们国家也叫做乞巧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冰品也是在东亚范围没国家的比较重要的节日。主要是在阳历的七月七号,在这个节日中,一般就是少女去参加,所以说我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者是“少女节”、“女儿节”。这次晚会的举行,以气息经费主题,所以说在节目的安排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鼓励女性的节目,河南卫视在七夕节晚会中也体现了出来。

河南卫视七夕节节目一开始表演的是《龙门金刚》,这个节目主要是在河南的龙门石窟进行实景拍摄,并且进行取材。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注意力。采用独特的摄影方式,采用三百六十度摄影以及采用现实增强技术。将其进行应用,从而增加观看者的视觉感受,使得文化进行融合,创造更加独特的效果。

根据我们调查,该节目之所以设置很多重头节目来体现节目的特色,比如说根据当地文化进行选择,从而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能够展示当地所存在的文化底蕴。并且采用一些独特的拍摄或者制作技术,来表现不一样的形象,从而使得每一个细节都变得非常真实。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使得我们都能够对传统文化保持敬意。尤其是在节目中出现的一些真实的雕塑形象,通过对这些雕塑形象进行描述应用,来突出我们对这些文化的热爱。

中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在天文领域方面也非常重视,所以说在湖南卫视的晚会中出现了一个节目,就是七夕奇妙游,这个节目就向我们展示了七夕的内涵,向我们表达了七夕,不只是对爱情的解读,而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明白,七夕节同样也是用来祈福的一个节日,不只是单纯局限在爱情的。

在河南卫视的七夕晚会中,向我们展示了XXX女性的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了XXX女性应该具有的自信,自立以及自强同样将其与飞天梦和航天梦联合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人类不应该只是去向往,爱情同样还具有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伴随着时代的更替,很多学校以及家庭对于女孩子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样对于女孩子的价值观的要求也变得逐渐多元化,女红,巧手这两个代名词已经不再是去要求女孩子们的了,也不再将婚配作为女孩子能够获得幸福的唯一标准,所以说七夕节的这个习俗也对于女孩子们来说,越来越平淡,取而代之的就是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这个主题再加上很多西方节日的冲击,使得七夕节变为中国的情人节。

虽然爱情是具有永恒性的,但是它逐渐削弱了七夕节真正的内涵,将七夕节的内涵逐渐淡化,从而使得很多的女生不再这样巧手来作为自己的价值观要求,在这些习俗的背后,都是女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所以不管出现在哪一个时代都应该为了逐渐变好,而作为以后的主题。不应该将爱情作为全部。

《给女孩》这个节目中,很多的女孩子都展示了自己的风俗,比如说洗头发,梳头发,染指甲等等民族风俗所被体现。这些小活动都是女孩子心中对于美好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在节目的呈现过程中,我们仿佛感觉回到了唐朝,这些女孩子们聚到一块为了七夕节做准备,她们笑着,她们的眼睛里充满着开心与希望。

每一个女孩都会被这个生活温柔以待,每一个女孩心中都应该充满爱和自由,女孩子就应该每天自由快乐的生活着,能够真正体现七夕节带给我们真实的含义。每个女孩子不应该有很多的束缚,不应该将这些束缚困住自己,不应该将爱情看做是生活变得幸福的全部,女孩子就应该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开心而开心。

这种美好是可以给我们一种情感共鸣的,这同样离不开节目七夕奇妙游中给我们展示的女性的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花木兰,我们看到了能武善战的女孩,也看到了能歌善舞的女孩,每一个女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在努力的生活中,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身上存在的魅力,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身上存在的价值。

在河南卫视的节目中赞美了女性的美好,让七夕晚会变得更加有高度,而且被xxx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七夕节的丰富的文化,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爱情属性的存在,与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相结合,体现了生活美好的满足感。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感。让我们明白了七夕节的主要含义,而不是单单局限在爱情方面。

在河南卫视的晚会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女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了牛郎与织女以及梦回大唐中的浪漫场景,在节目的表现中,不只是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同样也给我们展示了浪漫的无价。不同于以往的纯舞台模式,主创团队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人物和节目主题上,并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而是非常自然的融合,其运用的场景、状态都不一样。在这次的论文中,我将举例对河南卫视几台成功的晚会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在如今的大环境中,流量明星扎堆的晚会已经不再吸引人,而河南卫视的晚会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引发全网热议。这与当前的观众心理、社会发展和文化自信大背景又有什么联系。

这种浪漫是早在古代就出现了,是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最纯朴的期望更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飞天梦与现在航天梦的联合,这是在晚会中想要体现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同样也是与现代社会发展比较联合的一类主题。

虽然晚会的名字叫做七夕的奇妙有,但是在节目中,不只是区,对栖息做了一定的论述,同样也对人所包含的智慧跟浪漫做了一定的体现。比如说在端午节的时候,仰望着月球,就是对嫦娥以及玉兔的想象,在农耕文明时代中,仰望星空的古人就是牛郎与织女故事的开始,更是他们对于探索宇宙的表达。

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先将龙门石窟的金刚跟飞天神女作为结合,从而体现出刚柔并济的精神,通过这些比较形象的人物进行结合,能够体现出一定代表的中国精神。比如说在戏曲联唱《爱》中就对中华古典艺术进行结合,表达出对应的爱情故事,在《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就表达了对河南人民的感谢以及感激之情。

真正的家日文化,就是能够将人们内心的情感寄托解决相连,展示出更加美好的力量,比如说在七夕节中所要描述的女孩子们就应该是被呵护,被尊重的一类表现同样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的传承更加需要一个价值点作为支撑,而在七夕节中,不应该只是将爱情作为节日的支撑点,而是对未来美好的祝福,以及对女孩子们美好的祝福,丰富文化节日的魅力,不要让节日变得更加枯燥。

谈恋爱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情人节也照过无妨,但是我们应该丰富,就是要丰富节日的内核,同样能够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增强节日的文化自信,可以将节日更加长久的传承下去。同样,我们应该对这些节日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节日最本身的含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可以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进行体现,我们可以从这些节日中看到看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表达出来的魅力。中国文化定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越来做好,可以更加长久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自信。

如果说拥有良好的审美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积累给河南卫视晚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那么河南卫视更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能够紧紧跟上年轻人的审美。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多样的文化,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资本和流量带给观众的只是流于表面的快乐,甚至都不能算快乐,是一种快销式的娱乐。没有文化的积累,也没有扎实的背景来支撑,是空洞的飘渺的。于是他们转而开始寻求文化自信,以及更深层次的民族认同感。

奇妙游系列节目用年轻化的审美、年轻人熟悉的话语体系和媒介形式与年轻人对话,带来了一系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活起来、潮起来”的传统文化。所以,有诚意的节目加上有效的“沟通”自然可以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

例如近几年火起来的《国家宝藏》、《故宫上新了》、《朗读者》等文化节目,他们也是乘着这股风起飞,吸引了大批年轻的观众;不仅传播了传统文化,还增加了民族自信、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带火了北京、西安、洛阳这些历史名城的旅游经济,可谓是一举多得。

此次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是由不同导演工作室分别制作,将权力下放到总导演和团队手中,最大化地激发创意和动力。

这主要是源于节目体制的改革。2020年左右,河南卫视实行了体制改革,通过设立纪录片工作室、导演工作室等部门。对于大型活动和项目制作采用竞争上岗和内部招标的形式,中标的导演工作室对节目制作和人员配备上都有较高的主动权。

此次《七夕奇妙游》便是李鹏、路红莉两位总导演通力合作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宣发上依靠单个电视平台早就无法“一招吃遍天下”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只存在于过去,在现在这个流量时代,“多个媒体平台+短视频+互动”才是时下的趋势。河南卫视已经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宣发机制。节目开始前便在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预告,“剧透”视频吊足观众的胃口。这也使得河南卫视的晚会能够在一经播出就掀起巨大的水花,能够迅速的在各大平台传播发酵。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巨大的素材与灵感的宝库。它包罗万象,题材丰富,随便拈出一点来进行创作,也能够给观众们带来极大的感官享受。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这也是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方式。

结论

由此可见,河南卫视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随着河南卫视多个晚会的出圈,也使得其他电视台意识到原有的创作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们日益增加的审美需求,我相信,在今后的节目中,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创新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也将继续在一个个平台上绽放属于它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试论“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定位与创新[J]. 陈时. 中国包装工业. 2015(06)

2.中国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探讨[J]. 周彬.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24)

3.用中国元素弘扬中国文化[J]. 樊剑修. 广告人. 2006(09)

4.用中国元素唤醒中国意识[J]. 张小平. 广告人. 2006(09)

 后记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在筹备论文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从选题到提交初稿,都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整合的过程。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一个知识储备尚浅的我而言,愈是整理,愈是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也使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这次的论文撰写,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在视频网站一遍遍的播放案例中的几台晚会,认真的去领略创作者带来的视觉享受。接受了一次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没有机会展现出来,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表现出来的这一部分,已经足以震撼我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什么时候,当我们的创作者们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的发光发热,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感谢董嘉鑫、雷陆飞两位老师的拨冗垂阅,在选题和交稿之时给予的关键性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在选题过于宏大的情况下,有了方向和目标。使我不至于丢失主旨,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尽管仍有许多不足,但是也希望能够在不断地积累和锻炼中得到成长和进步。在此,对两位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也希望在老师们的指点下,可以顺利的通过答辩,完成毕业。求学道路漫漫,吾仍将上下而求索。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艺晚会中的形态及作用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艺晚会中的形态及作用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487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2年11月24日
Next 2022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