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身气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的运动形式是以自身的形体活动、呼吸锻炼、意念的控制和运用相结合的。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期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近10年,我国关于健身气功的研究较多,笔者在对我国健身气功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出我国健身气功发展的方向,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健身气功的发展。
关键词:健身气功;文献综述;发展
一、健身气功的特点
(一)继承传统,科学求新
四套健身气功的动作素材来源,认真参考了历代的文献资料,有根有据,来源于传统,并汲取近代各流派的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运动人体科学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理念。
(二)体医结合,整体调理
2010~2018年关于健身气功方面研究内容分析


四套健身气功的身体姿势基本蕴含了前俯、后仰、侧屈、拧转等不同的运动方位,牵拉上下肢各关节韧带和肌肉,尤其是对平时不太运动的关节、部位进行锻炼,同时结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注重从整体上对人的精、气、神进行调理。
(三)神与形合,以形引气
练习健身气功时要求意气相随,内外合一,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动作、造型,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不管何种呼吸形式,都要求松静自然,不能憋气。
(四)动静双修,练养相兼
健身气功以动为主,通过各种动作与姿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虽外动但内静,调整气息,宁心安神,动静结合,练养互补,进一步提高练功效果。
二、健身气功不同层面的研究
(一)健身气功生理、心理健康层面研究
关于健身气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通过生理、心理指标对比分析研究为健身气功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奠定了基础。
其中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研究比较多。崔永胜等(2016)通过对上海市、江苏省无锡市等6个地区,年龄为55~70岁之间,身体基本健康,心肺功能正常,无肢体残疾和传染性疾病,平时较少参加运动的中老年女性200余人中进行了生理、心理测试。从而得出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魏胜敏(2017)通过4组中老年人群练习4种健身气功前、后,各组健身效果的纵向研究和各组之间横向对比研究,探讨4种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群健身效果的影响,比较4种健身气功之间的功效是否存在差异。3个月练功后,中老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血脂4项等指标均有良好改变;3个月练功后,中老年人心理情感均有积极的影响;4种健身气功的功效显著,但侧重有所不同。刘俊荣(2018)通过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不同血脂水平人群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影响,探讨该健身方式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通过选择不同血脂水平中老年人群,将同水平血脂人群随机分为八段锦组和散步组,3个月后,采用酶法检测血清HDL、LDL、TC和TG浓度的改变。发现八段锦可以降低LDL、TG、TC水平和升高HDL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散步组。结论指出:八段锦运动可以有效防治高脂血症,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是适合中老年的有氧运动健身方式。汤庆华等运用分组实验法以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为锻炼手段,通过为期1年的对比实验,研究八段锦对高校退休教师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产生的影响,为老年人健康锻炼提供实证参考。
(二)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层面研究
随着健身气功的不断发展,学习人群的不断增加,对健身气功的深入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健身气功的要求,探讨研究健身气功的作用和机理也成为近些年十分关注的课题。
吴名(2105)对健身气功的防病健身机理与作用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得出结论:健身气功通过调心、调身、调息,在心理上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疏通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畅通.通过特定的形体运动、呼吸,以心为主导的整体养生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由于精、气、神存在,健身气功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罗雪琳(2015)也阐述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能强健五脏,通过改善五脏功能,起到调整人体情绪,调节心身健康的作用。卢红梅在(2017)分析了健身气功五禽戏的机理:虎戏主肝,练习虎戏时模仿虎的动作要有虎威,形似猛虎扑食;鹿戏主肾,鹿抵时腰部左右扭动,尾闾运转,腰为肾之腑,通过腰部的活动锻炼可以刺激肾脏,起到壮腰强肾的作用;熊戏主脾,熊运时身体以腰为轴运转,使得中焦气血通畅,对脾胃起到挤压按摩的作用;猿戏主心,猿提时手臂夹于胸前,收腋,手臂内侧有心经循行,通过练习猿提动作可以使心经血脉通畅。
(三)健身气功推广传播层面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健身气功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健身气功,针对健身气功推广层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王涛(2018)对健身气功运动推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为健身气功发展战略选择和实施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同时还揭示了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的主体、内容、受众群等,分析并总结健身气功推广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刘悦(2016)对健身气功推广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更多的关注健身气功比赛,挖掘其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魅力,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就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品牌赛事,丰富我国全民健身的多元化产品供应,促进我国健身气功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虞定海教授(2016)提出了健身气功的推广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科学健身理念和健康功法;加快健身气功功法的创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组织各种层次的交流展示,提供健身气功交流平台;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定位应为全体人;逐渐打破传统站点模式,实施以国家为主、市场为辅的公益事业推广模式;加快国内外师资力量的培养和认证工作。
(四)健身气功其他层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层面的研究,健身气功还从美学方面也有所研究,王晖(2015)依据健身气功与教育相融合的“健身育人”的思想,在国内初次探索了健身气功教育教育思想的内容,并试从健身气功教育思想的价值入手,探索了健身气功教育是健身气功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求从健身气功教育思想研究健身气功教育、研究健身气功与教育相融合。这对于创建国内健身气功教育的学科体系,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健身气功教育人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李金龙(2015)尝试性地说明了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所具有的阴柔特征及其成因,探讨了健身气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价值。
胡晓飞(2018)对健身气功近20年体育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提高健身气功的科研水平,科学、有效地推广健身气功,防止“伪科学”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依据。贾文彤(2017)等对我国健身气功科研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对加强健身气功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人们也认识到了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对健身气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各领域学者对健身气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也存在对健身气功的科学研究力量薄弱、缺乏明确的科研导向等问题。
三、总结及健身气功的发展
(一)总结
从研究对象人群来看,以中老年为对象的健身气功研究比较多,由于我国人口年龄老龄化,老年人空闲时间比较多,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实验研究显示:老年人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可以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抑郁等心理问题,对老年人适应融入社会有良好效果。此外,近些年对大学生练习健身气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以中青年为对象的研究为健身气功进入高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研究方法来看,实验用于健身气功的研究越来越盛行,从生理、心理层面的测试受到更多人的应用,而对于健身气功的纯理论研究却越来越少,这使得健身气功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有待改善。
从研究内容来看,健身气功主要分为:应用于身心方面的研究、健身气功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健身气功推广传播方面的研究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健身气功多方面多方位的研究让其进一步发展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健身气功应用于身心方面的研究论文更让人关注。
(二)健身气功的推广与发展
1.大力提倡科学精神,加强正确舆论宣传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能够学习科学、健康、有效的健身气功功法,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服务。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想练不知练什么、想练不会练的现象,个别群众更是由于缺乏鉴别能力,还在练习有害气功,为有害气功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健身气功的推广要汲取某些不良事件的深刻教训,积极主动争取宣传主管部门的大力协作,通过广大群众最易接触健身气功的各种新闻媒介,诸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来宣传党和XX关于健身气功的方针、政策,阐明健身气功的科学价值、科学原理,加强正确舆论的宣传引导,使广大群众对健身气功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产生对有害气功强有力的免疫功能。
作为一项能够造福群众的全民健身的有效载体,具有社会正义责任的新闻媒体也应该加强对健身气功的宣传。除了要广泛地报道健身气功的功效以外,更应该制作质优价廉、推广效果好的媒介,以便潜在的练习者购买。从健身气功的普及面来看,出版有关健身气功功法的书籍、光盘、及其它音像资料完全可以进行低成本运作,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经济回报。但是,这类资料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与审查,防止伪科学钻空子,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创新的姿态加强管理组织系统的建设
当前,在各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都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情况下,中央编制办公室却批准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全面管理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而且,2108年9月,经过民政部等部门严格审核的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也已成立,这些举措表明了中央对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许多省市也积极配合中央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相续建立了省市级健身气功主管部门和健身气功协会。可以说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领导核心的健身气功推广的组织管理网络已经初步建立。然而,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还是不够均衡。这主要体现在省市级气功管理机构和健身气功协会的建立上。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县级单位不再设立综合性气功社团,为了不使基层管理出现“空白”,要找出基层管理的新路子,可采取在县级单位增设上一级健身气功协会的办事机构等措施来完成基层的组织管理。同时,街道居委会等XX派出机构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调动健身气功爱好者的积极性,组织更多的健身气功爱好者参与到练习者队伍里来。作为与群众走的最近的组织,街道居委会具有信息完备、办事得力,并且与XX组织联系较多的优势,而且群众对居委会的认同度也比较高。
3.加强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建设
作为健身气功组织管理网络中的一个接点的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来说,接受健身气功管理机构和协会的管理和业务指导是理所当然的。且大多数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建立在社区之内,所以有必要将其纳入社区街道委员会的管理范围之内,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齐抓共管地管理好基层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站点负责人是练功站点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可通过群众选举,XX确认的方式来保证其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同时,站点还应采取多种多样,积极健康的形式,例如举办功法交流观摩比赛,听专家讲座、技术辅导等方式来提高广大群众的兴趣和需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方面的学习,引导他们参与到练习者队伍中来。此外,借鉴上海等省市的做法,通过“支部建在点上”的活动,把健身活动站点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保障活动站点在可控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4.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推广健身气功
现阶段健身气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关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将健身气功推广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迄今为止,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省市出台了有关健身气功的一些法规、文件,对健身气功推广的法制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这些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较低;而且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管理上的“真空”等现象,为“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不利于健身气功的科学推广。同时,由于理想推广普及方式是以XX主导与社会自治相结合而构建的,XX将实行间接管理,而其执行间接管理的重要法宝就是依靠各项法律法规来实现其所具有的约束力。因此,健身气功理想推广普及方式的实施,只有建立起以体育法为中心,以行政法规为基础,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的健身气功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正常的运转,产生良好的效应。
5.建立资格审查制度,严格把好健身气功指导员的质量关
在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财与物都要通过人的配置才能发挥作用。健身气功指导员是实施理想推广普及方式的关键,因为健身气功的推广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够传递到广大群众手中。在以往的气功推广中,辅导员缺乏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像这种滥竽充数,挂羊头卖狗肉和所谓的“大师”来乘虚而入,谋取自身利益的人大有人在。不但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建立健身气功指导员资格审查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管理办法第九条: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建立前,其负责人和辅导员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培训,辅导人员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行使职责。作为一个合格的健身气功指导员要求做到:拥护中国xxxx的领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积极热情为群众服务,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同时,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开展的第97个正式体育项目,依其特点、功能,应该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因此,还可以尝试将健身气功指导员资格审查制度逐步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中,对健身气功指导员进行考核、注册,颁发资格证书,持证上岗。为了保证健身气功的持续发展,还有必要建立起健身气功指导员的年审制度以及定期检查制度。既要鼓励他们为健身气功的推广作贡献,也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
6.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法轮功”事件的一个惨痛教训,因此,建立监督机制是实施健身气功理想推广普及方式的重要一环。理想健身气功推广普及方式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自我监督、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等。
自我监督具有自觉性、敏锐性等特点,形成自我监督的前提是正确的宣传,用科学战胜愚昧。帮助群众增强辨别真伪气功的能力。练功者自身的政治觉悟、对气功的鉴别能力提高了,就能够抵御有害气功,投入到科学健康的健身活动中去。社会监督具有公开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特别是舆论监督,作为实施健身气功理想推广普及方式的预警系统,注视其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通过及时报道,快速曝光等手段的运用,从而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鉴于此,各地体育行政部门应与新闻媒介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发挥社会监督的特点。
结语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增进群众身心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担负着以科学健康的理念和功法来积极抢占健身气功阵地。本文对健身气功近10年的研究综述进行了评析,最后又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受限于个人水平,文章存在一定疏漏,恳请导师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1]司红玉.健身气功教学与审美教育[D].山西大学,2012.
[2]魏胜敏.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4]虞定海,李卫民.上海市健身气功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02):72-77.
[5]裴涛.健身气功发展现状的综述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8,7(01):82-85.
[6]苗福盛,李文哲.从评分方法与标准的演变看健身气功的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03):413-421.
[7]田治国.福建省高校健身气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8,3(11):92-94+104.
[8]高露露.全民健身视角下健身气功的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9]王用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健身气功健康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10]陈晓卉.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1]赵雁楠.辽宁省健身气功发展特征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1):115-118.
[12]郭静.乌鲁木齐市健身气功站点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