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世界级别的竞技体操运动赛事非常的火热,各国优秀运动员在高低杠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伴随新周期规则的实施2017-2019年的第47-49届体操世界锦标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与之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国内外运动员采用的成套动作编排上会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以第47届、48届、49届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外优秀运动员上法动作的编排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大部分运动员都会以低杠屈伸上动作为主,所选取的上法动作难度系数相对比较低,少数的国外运动员会选择难度系数相对比较高的高杠屈伸上动作。
2.中外优秀运动员在杠上动作的编排与选择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选择的动作主要以难度系数相对比较高的D组、E组动作为主,D、E组动作仍旧是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中的主流。但是相对来说,成绩比较靠后的运动员,动作的选择相对比较保守,这与自身的竞技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在47届-49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外优秀运动员在两间换杠动作上主要以D组、E组动作为主。水平越高的运动员,两间换杠动作就越丰富,难度系数就越高,相对来说,国外优秀运动员两间换杠动作更具挑战性,创新性。
3.在下法动作的选择上,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选择相对比较保守,这主要是为了保障动作完成落地的稳定性,但是相对来说,国外优秀运动员在动作的选择上更具有魄力。
4.在47届-49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与外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来说,外国运动员高杠动作的数量比较多,成套动作的编排更具魄力,而中国运动员动作的编排则相对比较保守,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动作的稳定性。
5.不同水平的中外运动员,连接动作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外成绩相对比较好的运动员,连接动作的运用更加多样性、更具创新性,而中国运动员难度动作的运用偏向于中高难度。
关键词:东京奥运会,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比赛,成套动作编排
1引言
1.1选题依据
高低杠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正式归入到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行列。一直以来,我国高低杠项目发展良好,在1979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中就获得了高低杠的金牌,这也是中国获得第一个该项目的金牌。随后,XX结合项目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运动员培训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了范忆琳、刘婷婷、莫慧兰以及马艳红等优秀的运动员,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低杠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优势项目,也是每次比赛的热门,在比赛中更是众人的关注点与夺金点。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体操世界锦标赛的高低杠项目中最奇迹的成绩是出现在第46届的体操世界锦标赛中,在近些年中,世界级别的竞技体操运动赛事非常的火热,各国优秀运动员在高低杠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了解,国内运动员的成绩呈现出下滑趋势,与此同时,运动员们在体操世界锦标赛高低杠项目中的表现令人担忧。
1.1.1规则不断更新的需要
我国高低杠的运动成绩之所以会退步的如此厉害,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国际女子竞技体操规则的变动而导致,规则的变动对我国体操项目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我国若还想保持高低杠运动项目金牌的优势,那对夺冠的态度绝对不能松懈,需要通过深层次的去挖掘其中能够影响高低杠成绩的主要原因所在,要详细的去研究新国际女子竞技体操规则的改变。在新规则的影响下,国内的高低杠编排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就是说,高低杠项目的发展与新规则的实施密切相关。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训练方式的合理性会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构成较大影响。因此,对动作编排发展趋势以及动作编排特征展开深入探究,有助于推动高低杠项目的发展。
1.1.2保持项目优势的需要
我国女子竞技体操项目在近几年中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高低杠项目的运动
成绩波澜起伏,一直没有稳定的状态,并且我国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目前的局面比较特别,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发展的状态在全能不全,强项不够突出,处境令人尴尬的状态,大多数的体操运动员都有新旧的伤病,伤势的影响更加的阻碍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从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出现至今,高低杠项目的成绩可以说是在世界舞台的成绩中都是比较突出的,我国高低杠运动成绩在国际排名中一直超前,为取得傲人的成绩我国高低杠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全力以赴为竞技体操项目的优势保持下去,竞技体操项目在不同的周期都会有规则的变动,在动作的编排上,价值的体现中都有很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要选取新旧规则的差异性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两者的优劣。因此对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进一步了解是对我国高低杠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2017-2019年东京奥运周期内的三届体操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进行研究,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依据国际奥委会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对东京奥运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展开研究,对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此研究更有利于把握国际高低杠项目在编排中的方向,详细分析运动员的体质特点,并对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因此,对于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研究是对我国高低杠项目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对2017-2019年的第 47-49届体操世届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对比分析;第二,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和研究,并找出中国优秀运动员在此项运动中所存在的差距和差异性,且中国优秀运动员需要在各方面水平中进行提高;第三,我国优秀运动员在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到成套动作编排中的一些优势及所存在的缺陷,并对东京奥运会中能够取得冠军的运动员进行预测和分析,在编排上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训练质量,又能为学界及体育局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1.1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研究现状
作者竭晓安在研究中对高低杠的每套动作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分别对2013和2017两个奥运周期的动作编排变化进行了比较,对比中发现两届比赛的在规则上变动非常的大,受这一情况的影响,想依旧保持我国高低杠项目的优势,保证我国高低杠项目的竞争实力,需要对新周期高低杠编排特点和技巧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2013版的规则对高低杠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较小,但对高低杠连接加分规定的影响较大。
作者竭晓安的研究中,选取伦敦奥运会与里约奥运会为切入点,对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展开深入探究。他认为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这一点,国内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编排的动作能够跟上国际的潮流,编制有竞争力的高低杠成套动作,首先要对目前的国际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趋势有个详细的了解,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研究的方法,选取了伦敦和里约2010-2014四届的奥运会比赛中的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动作连接、上下法、换杠动作以及杠上动作的加分情况。除此之外,他还对成套动作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经过反复论证,他指出高低杠成套动作的发展规律极为明显,即上杠的动作主要是A组的低难度动作,其中在杠上动作的难度有所提高,飞行换杠的时间有所加长,杠中的动作适当的进行减少,成套动作的编排中融合了高难度的动作,在成套动作的数量上有减少,下杠的方式主要以悬空翻为主。
李效辉以第 42,43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选手为研究对象,随着裁判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我国的高低杠的选手应当跟上裁判的审美变化标准提高动作完成的规格和标准,在两个关键的动作上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分别是大回环的单臂转体和低杠向高杠的飞行两个方面,只有在这两个关键动作上进行了调整才有更大的获胜机会。
北京体育大学屈秀美针对体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展开了论述,并指出,体操运动员的水平还是落后于外国运动员,主要体现在缺乏创新等方面。
李春光和喜悦等表明,要强化高低杠运动员难度动作的训练,特别是杠上动作的训练,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较好的完成杠上动作,增加比赛的分数。
金力等人在研究该领域时,详细分析了高低杠项目的动作完成度、上下法以及换杠动作的特点。与此同时,他们选取北京奥运会为切入点,对女子高低杠的现状展开深入探究。经过反复论证,他们认为女子运动员D组的上法难度中有新开发的动作,并在动作的连接上加了难度,最后在下法的动作上表现出了多种方式。
作者杜家俊针对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的难度、上杠与下杠的方法、同杠换杠动作、包括动作的连接等展开了论述,在此研究中对伦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从伦敦奥运会的比赛中来看,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员在高低杠项目中的难度动作有一定的优势。(2)转体动作和空翻下动作的结合是当下下杠的主要趋势,但目前中国的选手只有何可欣是用这种下杠方法,有很多的运动员都是采用直体后空翻两周的下杠方法。(3) 在各动作的连接方面,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在动作连接上的加分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冯玉净作者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录像观察法对参加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单项决赛前 8名优秀运动员所完成的成套动进行研究,作者系统的分析里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技术的特点,结果发现:1)世界优秀的高低杠运动员再D组和 E组的难度组合动作中使用较多,同时增加了高难度动作,并集中化发展连接动作。2)以高杠 D组以上难度接下法的”直接二连接”方法为主要的下杠动作;同时取得最高价值的动作连接分。3)另外还需要不断的开拓更加新颖的成套动作编排,将成套动作进行组合优化将其作为我国女子高低杆成套动作编排追求的方向。
郝瑶在研究该领域时,选取项目规则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里约奥运会的比赛视频,结果得出:1、高低杠项目在动作的编排上有了较大的改变,评判动作编排是否优秀和动作之间直接连接的数量有关,鼓励发展大幅度的动作;2、难度分和完成分之间的动作是相互牵绊和影响的关系,难度分和完成分需要共同发展来取得比赛的胜利,相比之下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会更加的精细,需要依靠动作的创造性取得难度动作的重要性价值。3、想要更贴近规则的要求在在成套动作在编排上逐渐的和高难度动作相互连接。
谭强和杜熙茹在研究中运用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对 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研究中参照国际奥委会女子竞技体操评分的规则,对东京奥运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上杠技术运用了A组难度动作,主要的方式是高杠屈伸和低杠屈伸上杠,下杠的动作运用连续加分的连接串方式,杠上动作突出换杠动作和下法动作的动作连接,像单一的杠上动作比较少见。
范志远通过研究表明,找到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成套动作的同异特点,对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编排过程中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并寻找出高低杠成套动作发展的趋势,在此研究结论中表明,(1)东京奥运周期中更加重视了换杠动作的价值,突出了低杠动作的作用,提高低杠换高杠动作的地位,体现出“UnevenBars”的两杠概念及动办性特点。(2)国外成套编排的重点重要集中在换杠动作,运动员在高低杠间多次飞行换杠动作获取了连续的加分。
王丹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对现阶段伦敦奥运会高低杠动作结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对比,研究得出:1)高低杠的成套动作的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在飞行动作和下杠的动作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并在动作编排上加大了难度;2)成套动作的编排至少要保持 8个动作,不仅如此还要增加 F组或 G组的难度动作。
李效辉通过研究表明,中外选手在成套动作中的D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距,若想再进一步的去提升空间很小,其中在动作难度、连接、高低杠的换杠编排给选手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李柳,孟宪林对 2008年(29届)女子高低杠决赛运动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详细的分析了世界女子高低杠技术特点。在研究的结果中表明: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大幅度有所提高, D分平均成绩为 7.4分,难度和成绩表现呈正相关,这一技术的提高空间较小。
陈旭晖,刘善德等人针对比赛中体操运动员的表现判断高低杠的发展趋势,指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高低杠会是决定运动员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具有绝对性的影响。高低杠运动员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动作的发展与创新,应当注重对高低杠动作的多样化发展。
刘智丽通过录像解析的方式针对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展开了解析,分析高低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并表明,当前高低杠运动员水平朝着更高难度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其动作极具创新性与难度行,特别是D组动作中的空翻等,成为运动员比赛中比较常见的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比赛的观赏价值。
综上所述,当前高低杠项目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运动员的成绩与水平在不断的创新记录,为了保障高低杠项目的良好发展,关于高低杠竞赛规则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中国却没有抓住这个机遇,导致中国选手的水平落后于国外运动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不同学者针对我国高低杠运动员的不足与发展趋势展开了论文,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写作依据。
1.3.1.2中外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现状
莫慧兰针对近几年国际比赛中高低杠运动员的表现与水平进行论述,结果发现,中国的高低杠运动员其发展趋势朝着“后单杠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低杠成套动作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
作者徐英在研究中针对近两年比赛中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情况展开了论述,并针对比赛中中国与国外运动员的水平展开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高低杠运动员虽然在成套动作编排、运动员完成效果、运动员难度系数等方面落后于国外运动员,但是随着高低杠项目的不断发展,。
李佳在研究该领域时,以逻辑分析法与视频观察法为基础,结合16个成套动作的比赛视频,对高低杠项目与新规则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探究,详细分析了运动成绩与成套动作的编排。经过反复论证,他指出国内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在体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高低杠项目的规则发生了如下变化:1.国外运动员的优势极为明显,该群体做出的飞行类动作难度较大,数量也非常多。除此之外,完成度也不低。不过,国外运动员不擅长转体类动作。相较于国外运动员,大回环转体与转体类特色连接是国内运动员比较擅长的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国内运动员不擅长空翻类动作,完成度也不高;2.在评分过程中,D分具有决定性作用。相较于国内运动员,X、比利时以及俄罗斯等国的运动员D项得分较为理想,完成度更高;3.据统计,换杠连接是最为常见的连接选择。不过,换杠连接动作与中外下法连接并无二致。选择回环类动作时,近杠回环类动作是国外运动员的主要选择,而大回环摆动类动作是国内运动员的主要选择;4.E、F组的使用率、难度价值分以及整体竞技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连接类动作的加分值持续上升,动作数量大幅度下降。此外,空翻的直接连接和高杠空翻的难度越来越高;5.评分规则的优化,使分值的合理性直线上升。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创新性是国内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国内的动作编排以及动作难度等方面的创新性远胜国外。与此同时,创新能力的下降对高低杠成套动作的成绩构成了负面影响。但中国女子体操队整体呈现的状态还是奋发向上的,以新秀何可欣为例,她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成功获得了高低杠项目的金牌。由此可见,成套动作编排与创新难度动作是高低杠项目的主要发展方向。换而言之,该项目的成绩与动作编排以及动作难度创新密切相关。
1.3.1.3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美学分析
高低杠运动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目的在于不被人们重视的艺术性要求和美学价值的强调,因此需要在相关的理论上现有足够的认识进行高低杠成套成套动作的编排,认识透彻以后接下来才可以进行正确的指导实践,避免回再次出现霍尔金娜的被动局面。
在研究过程中,黄玉斌明确指出创造美、发现美是体操项目存在的基础。不过,观众的审美水平不高,很难领略到体操动作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学界要以体操项目的特点为基础,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究。与此同时,XX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宣传策略,逐步增强宣传力度,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
1.3.2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查找国外体操高低杠运动项目的文献,有关高低杠动作编排的文献资料 较少,由于研究背景的差异性,国外学者并未关注竞技女子体操高低杠动作编排。
Silva,Antonio;Crte-Real,Cristina;Carvalho,Joana以及Ferreirinha,Jose等人在研究该领域时,选取奥运会决赛以及世界锦标赛为切入点,对高低杠项目展开深入探究。与此同时,他们详细分析了飞行要素的外部复合趋势,并构建了分析模型。需要注意的是,例行动作的第2阶段完成度、例行动作的第1阶段完成度、低杆向内以及低杆向外、动作准备要素、闭合体构型执行、直线体构型执行、飞行要素的直接组合、动作难度以及飞行要素的数量均属于模型变量。
通过对当前相关成果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大多数的学者均从高低杠比赛的规则发展,高低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高低杠运动员动作完成情况等方面展开研究,但是针对高低杠难度动作对于运动员比赛的影响展开的研究较少,并且针对国内外运动员成套动作对比的研究大多比较片面,由此可见,详细分析成套动作编排与高低档项目成绩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推动高低杠项目的发展,又能完善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体系。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东京奥运周期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对比为研究对象,选取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为切入点,对前8名中外优秀运动员展开深入探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在相关的网站中查找了大量的有关本研究领域的文章记资料,并在图书馆查阅了相关书籍,将查询到的文章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对内容进行了总结,为研究开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利的借鉴,同时还搜索了有关高低杠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相关国外文献,了解到国外的新动态。
2.2.2录像观察法
收集第 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前八名的比赛录像,对比赛视频进行 反复观看,其中以 2019年第 49届世界锦标赛为重点观察对象,对世锦赛高低杠决赛前八名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相关指标数据。
2.2.3专家访谈法
针对第 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前八名成套动作编排等问题,与中国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等竞技体操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以专家角度获取优 秀高低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情况。访谈对象:北京体育大学:竭晓安(国际裁判、教授)、李吉(国际裁判、副教授)、李翠玲(国家级裁判、副教授),王群策(中国女子体操队教练)、程菲(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奥运冠军)、杨伊琳(中山大学任教老师、奥运冠军)、李敬(湖南省体操队男队总教练、世界冠军)、凌结(原是湖南省体操女队教练、世界冠军)、文艺(现任教于澳大利亚·堪培拉·伍登谷体操俱乐部女队主教练)、姚金男(曾是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世界冠军)。2.2.4对比分析法
将高低杠比赛视频,针对不同名次的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对比分析,找 出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特点。
2.2.5数理分析法
运用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所获得的数据,在 EXCEL等软件中进行 求和、求平均值等,以数据支撑本研究结论。
2.2.6逻辑分析法
以录像观察结果以及专家访谈结果为基础,收集所需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工,形成有效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东京奥运周期高低杠项目规则变化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体操运动的规则会对项目发展轨迹构成显著影响。究其原因,规则的合理性与项目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因此,运动员必须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不断优化训练方法。以里约奥运会为例,比赛规则的变化,使评分标准变得更加合理。随后,第47届、48届、49届世界锦标赛沿用了里约奥运会的评分规则,其中,第49届世锦赛是东京奥运会之前的最后的一届大赛,起到了引导东京奥运会体操项目发展走向的作用;而第47届世锦赛是对新规则的首次适应,第48届世锦赛是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第一场比赛,参赛国家都组织了最强阵容来参加比赛。因此,东京奥运会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态势完全反映在第47-49届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加,比赛规则越来越完善,评分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当务之急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发展方向要结合评分规则的变化以及竞赛的变化。
3.1.1高低杠项目规则的主要变化
本文结合前人对2017-2020周期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中高低杠项目规则内容变化进行了归纳,如下表所示。
表3-1 2017版评分规则改变部分及改变内容
2019年1月国际体联结合项目特点,颁布了《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第七版)》。在该文件中,国际体联解析了评分规则。通过这种方式,明确了规则的解释方向,有助于推动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第七版的女子竞技体操规则中和高低杠项目相关的新增补充信息主要有两部分。
表3-2 国际体联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第七版高低杠项目新增部分内容
注:源自2019年国际体联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第七版;
结合表3-1,表3-2两个表格,在体操改变规则及新增内容中,能够直接反映出对运动员的人文主义关怀,比如,国际体联结合项目特点,在比赛中增加了弹力绷带。通过这种方式,加大了对运动员的保护力度,降低该群体的负伤率。与此同时,国际体联延长了调整时间,减轻了该群体的心理负担。再比如,整体上看扣分项变多且更加严格。具体而言,专项扣分、编排扣分以及错误扣分均属于扣分项。在倒立过程中,当运动员无法摆正身躯时,也会遭到扣分。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动作越来越标准,评分准确性也不断上升。
3.1.2高低杠项目规则变化内容的补充
2017版高低杠项目规则改变内容中,“下法的所有动作”涉及范围较广,具体包括落地错误扣分以及一般错误扣分。不过,落地错误并不包括“下法离器械太近”。在此基础上,当运动员碰触到器械,但仍旧保持站立时,便不属于扣分项。例如,当运动员落地之后,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手碰到了垫子,或者是身体擦碰到了器械底部。在打分过程中,评委们要扣除落地错误分。与此同时,评委们也要结合运动员与器械之间的距离,将近杠分数扣除掉。此外,“跳步”也属于扣分项。简单来说,运动员落地时,双脚之间的距离也会成为扣分项。在编排扣分中,评分小组取消了“无价值摆动”。不过,该项评分标准出现在了专项扣分内容中,扣分幅度高达0.5。何为“无价值摆动”,规则原文中进行了定义:前后摆动的过程中,运动员未能形成难度动作,就是所谓的“无价值摆动”。例如,进行向前摆动或大回环摆动时,运动员只完成了3/4的动作。换而言之,运动员处于水平位置,完成了180度转体。需要注意的是,莫空翻、高杠向外-蹬杠弧形振浪分腿前空翻抓高杠、面对高杠外-前摆振浪分腿前空翻至反握抓高杠以及不带 360°转体之后不接屈伸上或身经手倒立腾起至高杠悬垂(沙伯斯尼科娃)带360°转体等动作均不属于无价值摆动。
根据规则来看,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必须处于垂直状态。当运动员无法保持垂直状态,评委们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专项扣分的方式,提升评审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评委们的扣分幅度为0.1~0.3分。简而言之,难度价值的认定标准非常苛刻。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必须结合自身情况,优化训练方式,提高动作的完成度、流畅度以及观赏性。
3.1.3高低杠项目规则中难度结构分析
3.1.3.1同源动作的判断与难度价值的认定
表3-3 同源动作和非同源动作的规定、示例
注:国际体联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
国际体联在2017~2020年,优化了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在规则中,国际体联强调转体方向与进入技术都会对源动作构成影响。在2019年,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第七版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同源动作与非同源动作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同源动作表现为相同的进入技术、方向及握法,而非同源动作则表现为不同握法或者不同方向。除此之外,在“同源动作按时间顺序只有 3 个不同的难度动作(除了屈伸上、向前或向后大回环、支撑后摆成手倒立)能计入难度价值、编排要求和连接价值”的作用下,重复动作计入同源动作数量中,但不会对难度价值构成影响。与此同时,同源动作的数量与连接价值密切相关。当前者超过4个,连接价值便会处于停滞状态。当运动员失误后,难度价值会随之下降。换而言之,当4个同源动作存在于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中,危险系数会大幅度上升。一旦出现任何失误,难度价值会受到显著影响。
3.1.3.2满足编排要求的动作规定
表3-4 满足编排要求的动作规定
注:源自2017-2020周期评分规则;国际体联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
在2019年,国际体联结合体操项目的特点,对2、3、4条编排进行了解释。以第2条为例,其要求为“同一杠上的飞行动作”。在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的影响下,该条例发生了变化,即“飞行动作不能成为1组上法”。紧接着,国际体联解释了高杠前摆分腿后切成同杠支撑不适用于同一杠上的飞行动作这一编排要求,原因是该动作虽然有反向飞行但不是在杠的上面进行。即“同一杠上的飞行”必须是有“反向飞行”和越过杠面”并且不是上法的动作。蹬杠向前回环、扭臂握蹬杠向前回环可以满足第 3 条不同握法的编排要求;(3.307)悬垂后摆-向后分腿腾越低杠至低杠手倒立这一动作若是以反握完成,则满足不同握法的编排要求,若是以正握完成则不满足。第 4 条编排要求为:至少转体 360°的不是飞行的动作(不是上法)。不能是上法的原因为:上法类动作的发起在踏板或地面上。即“至少转体 360°”的动作必须在高杠或低杠上发起。由上述动作规定得出:满足编排要求需在杠上(非上法、下法)表现不同类难度动作。
3.1.3.3连接公式的规定
表3-5国际体联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第七版高低杠项目连接公式的规定与示例
注:源自国际体联女子竞技体操咨询台;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0.2与+0.1属于常见的连接公式。对运动员来说,动作难度必须大于D+D,才能获得加分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可以将飞行动作融为一体,满足D+D的要求。简单来说,凌转与林转、转体与转体、腾身屈体向后回环转体60°至手倒立与高杠悬垂-前摆转体180°腾越至低杠手倒立、转体与飞行以及帕克与shapo。若要获得连接价值,运动员们必须采用飞行动作或者转体180°,比如,分腿叶格尔转体 180°至高杠悬垂与扭臂握反掏至手倒立的组合。对运动员来说,共有两种方式获得0.2加分,具体包括:(1)D+C(或更难),根据规定来看,可以有四种方式来完成连接——高杠飞行+高杠飞行,例如特卡+京格尔;高杠飞行+高杠转体,例如特卡+向后大回环转体 360°;或低杠至高杠飞行+高杠飞行,例如蹬杠 shapo+特卡;或低杠至高杠飞行+高杠转体,例如腾身 shapo+腾身 360°。如果第二个动作不是飞行或转体,无连接价值,例如并掏 shapo+腾身回环;若第二个动作不是在高杠上完成,只有 0.10 连接价值:例如蹬杠 shapo+帕克。(2)D+E(或更难),可以是两个高杠飞行,比如正掏特卡+帕克;或换杠飞行——低杠至高杠+高杠至低杠(或相反),例如蹬杠shapo180°+帕克;或低杠至高杠飞行+高杠飞行,例如蹬杠shapo+正掏特卡;亦或高杠飞行+高杠至低杠飞行,例如屈体特卡+帕克。若只有一个动作是飞行,只有 0.10 连接价值,例如林转+直体叶格尔,向前大回环转体540°+悬垂前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
根据规则来看,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必须确保身体位于器械之上,才能获得评委们的认可。简而言之,运动员采用帕克空翻与特卡切夫腾越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掉落),评委们都会扣除连接价值。由此可见,运动员们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不过,连接加分的获取难度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们必须以评分规则为基础,增加动作的流畅性、观赏性以及合理性。
3.2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对比
3.2.1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基本信息对比
表3-6 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基本信息一览表
赛届 | 国籍 | 身高 | 年龄 | 体重 |
47届 | 中国 | 148.6 | 20 | 36.9 |
外国 | 152.3 | 21 | 42.3 | |
48届 | 中国 | 150.5 | 18 | 40.5 |
外国 | 154.3 | 20 | 42.6 | |
49届 | 中国 | 150.4 | 20 | 41.9 |
外国 | 153.2 | 21 | 42.8 |
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主要是由:上法、高杆、低杆、换杆、连接以及下法,这一系列的难度动作所构成,它是需要根据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特征和身体形态的发展来编排。高低杠一般要做很多近杆和远杆以及两杆间连接的难度动作,也就会存在一些身体拉伸这一形态的动作。因此,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非常大,拉伸形态超过两杆间的长度,就会限制运动员的动作发展,那么,决定高低杠运动员的成绩因素自然也就会存在身体、心理、能力各方面的差异性和发展性,训练强度也会有所区别,对运动员的力量、身体控制以及体重各方面的因素会有较大的影响。由表3-6中数据了解到,相对于西方高低杠运动员,我国的高低杠运动员整体身高比较娇小。中外优秀运动员都来自于世界各地,而各个国家的地域、遗传基因和环境都大相径庭,身高、年龄和体重也会各不相同。所以,中国高低杠优秀运动员一般在动作编排上会采取转体接转体这一系列的难度动作连接来赢得连接加分,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高低杠摸索出来的一个规律。然而,国外运动员一般会采取空翻接空翻这一特征连接。在高低杠的发展规律上,身高决定了运动员的重心,对运动员的动作发挥有较大的影响因素,由此一来,我国个子娇小的运动员相较于国外运动员在高低杠中做动作时,空气的阻力更小,动作更快速,更敏捷,更美观。
3.2.2上法动作的对比研究
表3-7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上法动作统计结果
跳起至高杠屈伸上 | 低杠长振屈伸上 | |
难度 | A | A |
第47届世锦赛 | 3 | 5 |
第48届世锦赛 | 3 | 5 |
第49届世锦赛 | 2 | 6 |
合计 | 8 | 16 |
如表3-7所示,上法动作越来越简单。以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为例,选手们的上法动作大同小异。具体而言,在三届世界锦标赛中,运动员们共有24套成套动作。在这其中,共有16人选择了低杠长振屈伸上法,共有8人选择了跳起至高杠屈伸上法。需要注意的是,选手们的上法动作使用情况极为接近。选择低杠长振屈伸上法的选手共有5人,选择跳起至高杠屈伸上法的选手共有三人。相较于里约奥运会,选择低杠长振屈伸上法的选手少了一人,选择跳起至高杠屈伸上法的选手多了一人。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动作表中 A-G 组难度共有36个上法动作。换而言之,选手们拥有36种选择。竭晓安在研究该领域时,明确指出:A组难度的上法更为稳妥。究其原因,A组难度的上法能够减少空跑风险。
3.2.3高杠杠上动作的对比研究
表3-8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高杠同杠动作统计表
注:表内统计了 C 组及以上计入难度价值和获得连接价值的动作;动作名称前的编号为该动作在动作表中的编号,该编号涵盖了动作组别、难度组别和组内序号;屈体叶格尔空翻在东京奥运周期的组别变化用“D→E”表示;创新动作用“(新)”表示;选手失误后,用“+1”表示;无用“-”表示。
如表3-8所示,运动员完成反向飞行之后,顺势抓住高低杠;运动员完成空翻之后,顺势抓住高低杠;运动员采用大回环类远杠动作,也被称为长半径回环;运动员采用蹬杠类、掏身类以及腾身类近杠动作,也被称为短半径回环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动作均属于常见的动作类型。
数据统计显示,在第47届世界锦标赛中,共有20个高杠动作。在这其中,共有7个动作不带转体,腾身回环转体180°和360°,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 180°和 360°,并掏回环转体、并掏回环180°和 360°。需要注意的是,共有6人使用D组难度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 360°。由此可见,D组难度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 360°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动作。除此之外,还有两人使用 D 组难度并掏回环转体180°。不仅如此,有三个长半径回环转体动作,具体包括E组难度的反握向前大回环转体 540°、凌洁转体以及林莉转体。据统计,共有1人使用反握向前大回环转体 540°,2人使用凌洁转体,2人使用林莉转体。另外,分腿叶格尔空翻、屈体叶格尔以及京格尔均属于空翻动作。在比赛过程中,共有三人使用京格尔,两人使用屈体叶格尔以及一人使用分腿叶格尔空翻。与此同时,还有7个腾跃动作,具体包括正掏特卡切夫腾越转体 180°、正掏屈体特卡腾越、蹬杠直体特卡切夫腾越、特卡切夫腾越转体 180°、正掏特卡切夫、腾身屈体特卡切夫腾越以及腾身特卡切夫。在这其中,运动员们的使用次数为1、1、1、2、1、1以及1。
据统计,在第48届世界锦标赛中,共有19个高杠动作。在这其中,共有6个短半径回旋转体动作,具体包括腾身回环转体360°、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并掏回环转体180°和360°以及正掏回环转体180°和360°。在比赛过程中,共有4人使用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由此可见,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此之外,共有3人使用正掏回环转体 360°。还有3个长半径回旋转体动作,具体包括林转 180°、凌洁转体以及林莉转体。还有两个空翻动作,具体包括屈体叶格尔空翻以及京格尔空翻。需要注意的是,共有三名选手使用屈体叶格尔空翻,一名选手使用京格尔空翻。另外,还有蹬杠特卡切夫腾越转体 180°、蹬杠直体特卡切夫腾越、正掏屈体特卡切夫腾越、正掏特卡切夫腾越转体180°、屈体特卡切夫腾越、正掏特卡切夫、特卡切夫以及腾身屈体特卡切夫腾越,共计8个腾跃动作。在这其中,运动员们的使用次数为1、1、3、2、2、1、1以及1。
数据统计显示,在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中,共有18个高杠动作。在这其中,共有4个短半径回环转体动作,具体包括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 360°、并掏回环转体180°和 360°以及正掏回环转体360°。在比赛过程中,共有5名选手使用了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由此可见,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此之外,有两人使用了并掏回环转体180°和360°,一人使用了正掏回环转体 360°。与此同时,还有4个长半径回环转体动作,具体包括向后大回环转体540°、林转180°、凌洁转体以及林莉转体,使用次数为1、1、1以及1。另外,还有两个空翻动作,具体包括躯体叶格尔空翻以及京格尔空翻。分别有1和4人次使用。腾越动作有8个,具体包括蹬杠特卡切夫腾越转体180°、蹬杠直体特卡切夫腾越、正掏特卡切夫腾越转体180°、正掏屈体特卡切夫腾越、正掏特卡切夫、屈体特卡切夫腾越、特卡切夫腾跃以及腾身特卡切夫腾跃。在这其中,运动员们的使用次数为1、2、1、2、1、1、1以及1。
以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为例,高杠动作的数量极为接近。与此同时,高杠动作也具有以下变化:(1)腾身回环转体动作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在第47届世界锦标赛上,有两名选手选择了腾身回环转体运动;在第48届世界锦标赛上,有一名选手选择了腾身回环转体运动;在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上,没有选手选择腾身回环转体运动;(2)长半径回环转体运动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第47届世界锦标赛上,有三名选手选择了长半径回环转体运动;在第48届世界锦标赛上,有三名选手选择了长半径回环转体运动;在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上,有4名选手选择了长半径回环转体运动;(3)空翻动作由47届世锦赛的3个减少至第48和49届世锦赛的2个;(4)在第47届世界锦标赛上,共有7个腾跃动作;在第48届世界锦标赛上,共有8个腾跃动作;在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上,共有8个腾跃动作。根据动作难度来看,腾跃动作的数量越来越多。数据统计显示,共有15人使用短半径回环转体动作D组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由此可见,使用次数最多的动作为短半径回环转体动作D组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除此之外,共有4名选手使用了E组并掏回环转体360°,4名选手使用了正掏回环转体360°,5名选手使用了D组并掏回环转体180°。需要注意的是,国外选手比较擅长上述动作。相较于国外选手,国内选手更倾向于选择长半径回环转体动作。据了解,刘婷婷与罗欢结合自身情况,将E组难度动作反握向前大回环转体 540°至手倒立融入成套动作中。在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中,X选手苏妮莎将D组难度向后大回环转体540°至手倒立融入成套动作中。在比赛过程中,空翻动作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屈体叶格尔的组别发生了变化。另外,共有4人使用了G组蹬杠直体特卡切夫,4人使用了E组正掏特卡切夫,4人使用了D组特卡切夫以及6人使用了F组正掏屈体特卡切夫。
3.2.4低杠杠上动作的对比研究
表3-9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低杠同杠动作统计表
注:表内统计了 C 组以上计入难度价值的动作;无用“-”表示。
表3-9内统计的低杠同杠动作主要为短半径回环转体动作。据统计,正掏回环转体 360°与腾身向前回环转体180°是第48届世锦赛的主要动作,而屈体蹬杠向后回环转体360°与掏回环转体360°是第47届世锦赛的主要动作。第49届世锦赛有3个动作,使用人数为4。在这其中,有两名运动员使用了并掏回环转体 360°,而正掏回环转体 360°与腾身向前回环转体 180 度°的使用人次均为1。
第47-49届世锦赛低杠同杠动作的数量和使用人次都有减少。在第47-49届世锦赛,在低杠上法动作之后,运动员必须完成低杠同杠动作。与此同时,运动员要结合短半径回环转体的动作特点,完成所有动作的串联。除此之外,国际体联取消了运动员们的短半径回环转体与换握飞行等动作。在此基础上,运动员们更倾向于采用低杠屈伸上后摆至手倒立作为过渡后再完成以短半径回环转体动作为开始的连接串。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运动员并未采用低杠难度动作。究其原因,低杠屈伸上后摆至手倒立作为过渡后再由低杠换握至高杠、高杠换握飞行至低杠后直接连接由低杠至高杠的飞行动作以及低杠完成上法之后直接由低杠换握至高杠等动作风险性较低。
3.2.5两杠间换杠动作的对比研究
3.2.5.1低杠换握高杠动作
表3-10第47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低杠换握高杠动作统计表
低杠外 | 低杠内 | 到高杠次数 | |||||||
正掏绷杠腾越向前至高杠悬垂 C | 并掏
shapo E | 正掏
shapo D | 正掏shapo
180°E | 蹬杠shapo
D | 蹬杠shapo
180°E | 腾身
shapo D | |||
1 | 范忆琳
(中国) | √ | √ | 2 | |||||
2 | Elena EREMINA
(俄罗斯) | √ | 1 | ||||||
3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 | √ | 2 | |||||
4 | Anastasiia ILIANKOVA
(俄罗斯) | √ | √ | 2 | |||||
5 | Elisabeth SEITZ
(德国) | √ | √ | 2 | |||||
6 | Diana VARINSKA
(乌克兰) | √ | √ | 2 | |||||
7 | 罗 欢
(中国) | √ | √ | 2 | |||||
8 | Ashton LOCKLEAR
(X) | √ | √ | √ | 3 |
表3-11 第48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低杠换握高杠动作统计表
低杠外 | 低杠内 | 到高杠次数 | |||||||
正掏绷杠腾越向前至高杠悬垂 C | 并掏
shapo E | 正掏
shapo D | 正掏shapo
180°E | 蹬杠shapo
D | 蹬杠shapo
180°E | 腾身
shapo D |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 | √ | 2 | |||||
2 | Simone BILES
(X) | √ | √ | 2 | |||||
3 | Elisabeth SEITZ
(德国) | √ | √ | 2 | |||||
4 | 罗 欢
(中国) | √ | √ | 2 | |||||
5 | Aliia MUSTAFINA
(俄罗斯) | √ | √ | 2 | |||||
6 | Morgan HURD(X) | √ | √ | 2 | |||||
7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 | √ | 2 | |||||
8 | Jonna ADLERTEG
(瑞典) | √ | √ | 2 |
表3-12第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低杠换握高杠动作统计表
低杠外 | 低杠内 | 到高杠次数 | |||||||
正掏绷杠腾越向前至高杠悬垂 C | 并掏
shapo E | 正掏
shapo D | 正掏shapo
180°E | 蹬杠shapo
D | 蹬杠shapo
180°E | 腾身
shapo D |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 | √ | 2 | |||||
2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 | √ | 2 | |||||
3 | Sunisa LEE
(X) | √ | √ | 2 | |||||
4 | Angelina MELNIKOVA
(俄罗斯) | √ | √ | 2 | |||||
5 | Simone BILES
(X) | √ | √ | 2 | |||||
6 | Daria SPIRIDONOVA(俄罗斯) | √ | √ | 2 | |||||
7 | 刘婷婷
(中国) | √ | √ | 2 | |||||
8 | Elisabeth SEITZ
(德国) | √ | √ | 2 |
低杠换握高杠动作数量减少。第47和48届世锦赛各计6个动作,第49届世锦赛动作最少,共计4个。从低杠换握高杠动作的类型和使用情况来看,“shapo”类不带转体的动作与“shapo”类带转体的动作均为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为例,蹬杠 shapo与蹬杠shapo180°是运动员们选择的主要动作。据统计,使用蹬杠 shapo与蹬杠shapo180°的运动员超过了50%。需要注意的是,俄、美、中以及德等国的运动员极为喜爱蹬杠 shapo与蹬杠shapo180°。从第47届锦标赛开始,截止到第49届锦标赛,低杠换高杠次数始终呈上升状态,增速为每届两次。
3.2.5.2高杠换握低杠动作
表3-13第47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高杠换握低杠动作统计表
高杠外 | 高杠内 | 到高杠次数 | ||||
名次 | 姓
名 | 帕克
D组 | 帕克空翻360°
E组 | Bail 换杠D组 | 叶佐娃D组 | |
1 | 范忆琳
(中国) | √ | 1 | |||
2 | Elena EREMINA
(俄罗斯) | √ | 1 | |||
3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 | √ | 2 | ||
4 | Anastasiia ILIANKOVA
(俄罗斯) | √ | √ | 2 | ||
5 | Elisabeth SEITZ(德国) | √ | 1 | |||
6 | Diana VARINSKA
(乌克兰) | √ | 1 | |||
7 | 罗 欢
(中国) | √ | 1 | |||
8 | Ashton LOCKLEAR
(X) | √ | 1 |
表3-14第48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高杠换握低杠动作统计表
高杠外 | 高杠内 | 到高杠次数 | ||||
名次 | 姓
名 | 帕克D组 | 帕克空翻360°
E组 | Bail 换杠
D组 | 叶佐娃D组 |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 | √ | 2 | ||
2 | Simone BILES
(X) | √ | 1 | |||
3 | Elisabeth SEITZ(德国) | √ | 1 | |||
4 | 罗 欢
(中国) | √ | 1 | |||
5 | Aliia MUSTAFINA(俄罗斯) | √ | 1 | |||
6 | Morgan HURD
(X) | √ | 1 | |||
7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 | 1 | |||
8 | Jonna ADLERTEG
(瑞典) | √ | √ | 2 |
表3-15第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高杠换握低杠动作统计表
高杠外 | 高杠内 | 到高杠次数 | ||||
名次 | 姓
名 | 帕克D组 | 帕克空翻360°
E组 | Bail 换杠
D组 | 叶佐娃D组 | |
1 | Jonna ADLERTEG
(瑞典) | √ | √ | 2 | ||
2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 | 1 | |||
3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 | √ | 2 | ||
4 | Sunisa LEE
(X) | √ | 1 | |||
5 | Angelina MELNIKOVA
(俄罗斯) | √ | 1 | |||
6 | Simone BILES
(X) | √ | 1 | |||
7 | Daria SPIRIDONOVA(俄罗斯) | √ | 1 | |||
8 | 刘婷婷
(中国) | √ | 1 |
选用动作数量和难度:第47届世锦赛高杠换握低杠动作共计4个,具体包括E 组难度帕克空翻转体360°以及D组难度叶佐娃。由此可见,国际体联对运动员们的换握动作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杠换握低杠的动作数量也越来越多。
以高杠换握低杠次数为例,比利时选手Nina DERWAEL在参加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时,多次从高杠换握到低杠。除此之外,X选手苏尼莎在参加第49届世界锦标赛时,先后两次从高杠换握到低杠。瑞典选手Jonna ADLERTEG在参加第48届锦标赛时,先后两次从高杠换握到低杠。X选手洛克利尔与俄罗斯选手伊利扬科娃在参加第47届世界锦标赛时,先后两次从高杠换握到低杠。总而言之,从第47届世界锦标赛开始,选手们的换握次数越来越多。
以动作使用情况为例,D组帕克空翻是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的主要换杠动作,使用频率高达20次。其中第47和49届世锦赛有7人次,第48届世锦赛有6人次。在第47届世锦赛中,有1名选手采用了D组难度Bail换杠。而在第48~49届世界锦标赛中,D组难度Bail换杠并未出现。在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有三名选手采用了E 组帕克空翻转体 360°。在第49届锦标赛中,X选手苏尼莎采用了E 组帕克空翻转体 360°。在第48届世锦赛中,瑞典选手Jonna ADLERTEG采用了E 组帕克空翻转体 360°。在47~48届世界锦标赛中,比利时选手Nina DERWAEL采用了E 组帕克空翻转体 360°,获得了评委们的认可;数据统计显示,有三名选手在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使用了D 组叶佐娃,在第47~49届世锦赛中,比利时选手Nina DERWAEL采用了D 组叶佐娃,在第48~49届世锦赛中,英国选手唐尼采用了D 组叶佐娃,在第47届世锦赛中,俄罗斯选手采用了伊利扬科娃D 组叶佐娃。总而言之,扣分规模的变化对Bail 换杠的使用频率构成了显著影响。简单来说,Bail 换杠的使用频率直线下降。D组叶佐娃与E组帕克空翻转体360°均属于较难的动作,因此,此类动作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高低杠换握动作仍以D组帕克空翻为主。
3.2.6下法动作的对比研究
表3-16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下法动作统计表
第47-49 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前八名选手下法动作选用类型大致相同,主要采用向后的空翻动作作为下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后空翻是第47届世锦赛的主要下法动作。具体而言,后摆转体 180°团身后空翻两周的下法、前摆直体后空翻两周的下法以及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 360°的下法均属于第47届锦标赛的主要下法。需要注意的是,第47届世锦赛的下法与第48届和第49届世锦赛并无二致,即后摆转体 180°团身后空翻两周下、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 360°下以及前摆直体后空翻两周下。根据资料显示,里约奥运会和第48届世锦赛的下法选用情况极为接近。据统计,共有12名选手在第49届世锦赛与第47届世锦赛中,采用了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 360°的下法。相较于国外运动员,国内运动员更倾向于使用前摆直体后空翻两周的下法。据了解,瑞典运动员Jonna ADLERTEG使用过前摆直体后空翻两周的下法。另外,Simone BILES在比赛过程中,采用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的下法,获得了评委们的认可。不过,该动作的风险性非常高。除Simone BILES之外,更无一人使用。综上所述,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 360°以及后摆转体 180°团身后空翻两周等下法均属于应用频率较少的下法。由此可见,运动员的主要下法选择动作仍是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
国内运动员范忆琳在参加第47届世界锦标赛时,采用后摆转体 180°以及后空翻两周等动作,获得了国际体联的认可。随后,她的参赛动作被称为“范忆琳下”。X选手Simone BILES在参加第48至第49届世界锦标赛时,采用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等动作,再次刷新了下法难度。
3.3第 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其他因素的对比研究
3.3.1成套动作数量的对比研究
表3-17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数量统计表
第47届世锦赛 | 第48届世锦赛 | 第49届世锦赛 | |
组别 | 动作选用个数 | 动作选用个数 | 动作选用个数 |
A组 | 6 | 7 | 5 |
B组 | 8 | 7 | 9 |
C组 | 1 | 1 | 0 |
D组 | 26 | 24 | 21 |
E组 | 18 | 18 | 22 |
F组 | 4 | 5 | 5 |
G组 | 1 | 1 | 2 |
图3-1 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趋势图
对于一套高低杠动作来说,组成结构与动作质量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下法、屈体回环、大回环、腾身回环以及上法等动作组别共同构成了高低杠成套动作。每个动作又分别由A至G七个难度组别动作组成。
3.3.2难度动作的对比研究
表3-18第47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不同组别难度动作分布统计结果
名次 | 姓名 | 难度动作 |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第6组 | ||
1 | 范忆琳
(中国) | 2D2E | 1D2E | D | ||
2 | Elena EREMINA(俄罗斯) | 1D1E | 2D1E | 1D1G | D | |
3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1D1E | 1D2F | 1D1E | D | |
4 | Anastasiia ILIANKOVA
(俄罗斯) | 1E1F | 2D | 2D1E | D | |
5 | Elisabeth SEITZ(德国) | 2D | 1E1F | 2D1E | D | |
6 | Diana VARINSKA
(乌克兰) | D | 2D1E | 2D | D | |
7 | 罗 欢
(中国) | 1D4E | 1D1E | D | ||
8 | Ashton LOCKLEAR
(X) | 3D | 1C1D | 2D | D |
注:统计表内的难度为理论难度,此处忽略运动员动作失败,根据其初始计划进行统计;
表3-19第48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不同组别难度动作分布统计结果
名次 | 姓名 | 难度动作 |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第6组 |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1D1E | 1D1F | 1E1D1G | D | |
2 | Simone BILES
(X) | D | 2D1E | 2D1E | F | |
3 | Elisabeth SEITZ(德国) | 1D1E | 1E1F | 2D1E | D | |
4 | 罗 欢
(中国) | 1D4E | 1D1E | D | ||
5 | Aliia MUSTAFINA
(俄罗斯) | 1D1E | 1C1D | 2D1E | D | |
6 | Morgan HURD
(X) | 2D | 2D3E | D | ||
7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2D | 2D1F | 1D1F | D | |
8 | Jonna ADLERTEG
(瑞典) | 2D1F | 2D1E | D | D |
注:统计表内的难度为理论难度,此处忽略运动员动作失败,根据其初始计划进行统计;
表3-20第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不同组别难度动作分布统计结果
名次 | 姓名 | 难度动作 |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第6组 |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2D | 1D1F | 1D1E1G | D | |
2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E | D | 2D1F | 1E1F | D |
3 | Sunisa LEE
(X) | 2D2E | 1D1E1G | D | ||
4 | Angelina MELNIKOVA
(俄罗斯) | 1D1E | 1D2E | 1D1E | D | |
5 | Simone BILES
(X) | D | 2D1E | 2D1E | F | |
6 | Daria SPIRIDONOVA
(俄罗斯) | 1D1E | 1D2E | 1D1E | D | |
7 | 刘婷婷
(中国) | 2D3E | D | D | D | |
8 | Elisabeth SEITZ(德国) | 1D1E | 1E1F | 2D1E | D |
注:统计表内的难度为理论难度,此处忽略运动员动作失败,根据其初始计划进行统计;
表3-21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不同组别难度动作选用个数
难度动作组别
及选用个数 | 合计 | |||||||
A组
个数/ 比例 | B组
个数/ 比例 | C组
个数/ 比例 | D组
个数/ 比例 | E组
个数/ 比例 | F组
个数/ 比例 | G组
个数/ 比例 | ||
47届 | 3/4.7% | 19/29.7% | 14/21.9% | 10/15.6% | 8/12.5% | 4/6.25% | 6/9.37% | 64 |
48届 | 4/6.2% | 17/26.5% | 14/21.9% | 11/17.2% | 8/12.5% | 5/7.81% | 6/9.37% | 64 |
49届 | 2/3.1% | 18/32.8% | 14/21.9% | 14/29.7% | 8/12.5% | 5/7.81% | 3/4.68% | 64 |
注:统计表内的难度为理论难度,此处忽略运动员动作失败,根据其初始计划进行统计;
图3-2 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不同组别难度动作选用个数趋势图
通过对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不同组别难度动作选用个数统计结果可得知:第47届世锦赛,第2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3,占比4.7%;第3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23,占比35.9%;第4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14,占比21.9%;第5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16,占比25%;第6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8,占比12.5%;第48届世锦赛,第2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4,占比6.2%;第3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21,占比32.8%;第4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14,占比21.9%;第5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17,占比为26.6%;第6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8,占比12.5%;第49届世锦赛,第2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2,占比3.1%;第3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21,占比32.8%;第4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14,占比21.9%;第5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19,占比为29.7%;第6组难度动作选用个数为8,占比12.5%。
结合数据统计结果,从难度动作数量上来看,第47-49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各组难度动作所选用的个数均较为平均,尤其是第4组掏类回环和第6组下法难度动作选用个数及比例前后三届并无差别。对前8名运动员来说,第5组的屈体回环动作与第3组的大回环动作属于难度重点。第2组动作支撑后摆和腾身回环类难度动作运用数量及比例则比较少,可以说整体发展的比较缓慢。
3.3.3连接加分的对比研究
表3-22第47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统计结果
名次 | 姓名 | 难度动作编排结构 | 连接加分 |
1 | 范忆琳
(中国) | EEDDD/DEED | 0.9 |
2 | Elena EREMINA
(俄罗斯) | GDE/DDE/DD | 0.6 |
3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F/FD/DE/E/DD | 0.5 |
4 | Anastasiia ILIANKO
(俄罗斯) | F/EDDCD/E/DD | 0.6 |
5 | Elisabeth SEITZ
(德国) | DE/D/FD/E/DD | 0.5 |
6 | Diana VARINSKA
(乌克兰) | DD/DDED/DD | 0.7 |
7 | 罗 欢
(中国) | DDE/EEE/E/D | 0.5 |
8 | Ashton LOCKLEAR
(X) | D/DDDDC/D/D | 0.3 |
注:下划线部分代表有效直接连接;加粗字母代表未计入难度价值但获得了连接加分的动作;“*”代表在杠上有支撑后掉下杠,计入难度;
表3-23第48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统计结果
名次 | 姓名 | 难度动作编排结构 | 连接加分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G/FDDE/E/DD | 0.6 |
2 | Simone BILES
(X) | DDD/DED/E/F | 0.6 |
3 | Elisabeth SEITZ
(德国) | DE/E/FD/E/DD | 0.5 |
4 | 罗 欢
(中国) | DD/E/EEE/E/D | 0.3 |
5 | Aliia MUSTAFINA
(俄罗斯) | DDDE/CE/DD | 0.5 |
6 | Morgan HURD
(X) | EDD/ED/D/ED | 0.6 |
7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DF/FD/D/DD/D | 0.5 |
8 | Jonna ADLERTEG
(瑞典) | FD/DE/DDD/D | 0.7 |
注:下划线部分代表有效直接连接;加粗字母代表未计入难度价值但获得了连接加分的动作;“*”代表在杠上有支撑后掉下杠,计入难度;
表3-24第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统计结果
名次 | 姓名 | 难度动作编排结构 | 连接加分 |
1 | Nina DERWAEL
(比利时) | G/FDDDE/DD | 0.7 |
2 | Rebecca DOWNIE
(英国) | DDE/F/FDE/D | 0.7 |
3 | Sunisa LEE
(X) | GDDE/E/DE/D | 0.6 |
4 | Angelina MELNIKOVA
(俄罗斯) | EEDE/DE/DD | 0.7 |
5 | Simone BILES
(X) | DDD/DED/E/F | 0.6 |
6 | Daria SPIRIDONOVA
(俄罗斯) | EEDE/DE/DD | 0.7 |
7 | 刘婷婷
(中国) | DD/DD/E/EE/D | 0.4 |
8 | Elisabeth SEITZ
(德国) | DE/E/FE*/E/DD | 0.3 |
注:下划线部分代表有效直接连接;加粗字母代表未计入难度价值但获得了连接加分的动作;“*”代表在杠上有支撑后掉下杠,计入难度;
表3-25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人数分布统计表
0.3分 | 0.4分 | 0.5分 | 0.6分 | 0.7分 | 0.9分 | |
第47届世锦赛 | 1人 | 0人 | 3人 | 2人 | 1人 | 1人 |
第48届世锦赛 | 1人 | 0人 | 3人 | 3人 | 1人 | 0人 |
第49届世锦赛 | 1人 | 1人 | 0人 | 2人 | 4人 | 0人 |
总计 | 3人 | 1人 | 6人 | 7人 | 6人 | 1人 |
如上表3-16所示,可以看出第47-49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人数统计情况,其中,第47届世锦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连接加分人数主要集中在0.5分,人数最多,为3人;其次是0.6分,2人;分数为0.3分、0.7分、0.9分的均有1人;第48届世锦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连接加分人数主要集中在0.5分和0.6分,均有3人;其次是0.3分和0.7分,均有1人;0.4分与0.9分并无;第49届世锦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连接加分人数主要集中在0.7分,人数最多,为4人;其次是0.6分,有2人;0.3分和0.4分均有1人;0.5分和0.9分并无。我国选手范忆琳在第47届世锦赛中获得最高连接加分0.9分,罗欢则获得连接加分0.5分,水平处于中等。第48届、第49届两届世锦赛我国选手的连接加分并不高,属于低水平发挥,分别得出了0.3分和0.4分,可以说连接加分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纵向来看,第47届、48届、49届三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连接加分人数最多的为0.6分,计7人;其次为0.5分与0.7分,人数均为6人;然后是0.3分,有3人;0.9分最高分人数最少,只有1人。
表3-3 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区间分布图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加分区间分布态势,第47届世锦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连接加分分布在0.3-0.9分之间,第48届世锦赛与第49届世锦赛的连接加分均分布在0.3-0.7分之间,第47、48、49此三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中外前八名运动员的连接加分最低分相同,均为0.3分,最高分0.9分则只集中在第47届世锦赛,相较第48届、49届世锦赛最高连接加分均减少两分,为0.7分。
3.4东京奥运会高低杠形势预计及赛前准备思路
3.4.1东京奥运会高低杠形势预计
图3-4 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D分(难度分)趋势
图3-5 第47-49届世界锦标赛高低杠决赛E分(完成分)趋势
难度分与完成分对于高低杠运动员的成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针对八名运动员决赛阶段的难度分与完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八名运动员的成绩发展趋势。从两者的分值变化规律来看,国外优秀运动员的高低杠难度分与完成分存在明显优势,中国高低杠运动员在难度分与完成分上起伏不定,成绩变化相对不稳定。目前,国外高低杠运动员实力不可小觑,再加上高低杠属于评分类项目,东京奥运会国外运动员将占据一定的优势,特别是比利时选手。而中国运动员由于成绩发挥不稳定,获取能够进入到东京奥运会决赛中,但是如果想要获得奖牌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3.4.2东京奥运会高低杠赛前准备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要以体操世锦赛决赛为基础,详细分析体操项目的特点及现状。经过反复论证,笔者认为国内运动员赛前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动作构成与动作内容为例:(1)A组屈伸上的应用频率非常高,国内运动员的上法太过简单;(2) 腾跃动作、空翻动作、长半径回环转体以及短半径回环转体均属于高杠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国内选手,国外选手更倾向于使用屈体蹬杠回环转体 360°。由此可见,国外选手更喜欢使用短半径回旋转体类动作;对国内选手来说,凌洁转体与林莉转体的应用频率非常高,由此可见,国内选手更喜欢使用长半径回环转体类动作。与此同时,国内的运动员结合实际情况,将 E 组难度动作反握向前大回环转体540°融入了成套动作编排中。需要注意的是,体操项目中的升组现象极为常见。以屈体叶格尔空翻为例,翻腾与空翻的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不仅如此,E、F、G 组腾越动作的应用频率直线上升。据了解,短半径回环转体是低杠动作的构成要素。不过,该动作的应用频率并不高。对运动员来说,要在低杠动作结束之后,再用短半径回环转体。由于动作难度较高,绝大多数运动员均采用换握飞行动作。(3)在换杠过程中,蹬杠 shapo与蹬杠shapo180°是运动员的主要动作选择。因此,运动员要以“shapo”类不带转体或带转体的动作为主。另外,主要的换杠动作仍是帕克空翻。(4)以下法动作为例,后空翻是运动员的核心动作。不过,运动员的下法选用动作仍是前摆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5)在比赛过程中,成套动作效益的提升与过渡动作的优化密切相关。因此,运动员往往会选用2~4个过渡动作,逐步提高过度动作的效益。
以难度动作结构为例:(1)C、D组动作的应用频率不高,而D、E两组动作极为关键。(2)据统计,第5组屈体回环类动作、第4组掏类回环动作以及第3组大回环类动作均属于国内运动者的主要选择对象。
以难度动作编排结构为例:(1)五连接的使用频率较低,四连接与三连接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二连接的应用频率最高。由此可见,难度动作编排结构会受到连接形式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8个最高难度动作总价值呈现上升趋势,0.5~0.7的连接加分较为常见,而0.6~0.7的连接加分呈上升趋势;(3)在编排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要结合自身情况,尽可能的增加创意。另外,短半径回环转体360°加下法与F、G组动作的应用频率均呈上升态势。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又能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3.5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和不足
3.5.1我国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和不足
我国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低杠成套动作本身就是我国竞技体操的传统强项所在,在体操的比赛中所获得的金牌也多数来自于高低杠项目,当运动员还在省队的时候就会着重训练高低杠难度动作,进而竞选进入国家队,如此一来,国内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与高低杠项目的训练流程密切相关。我国优秀运动员在高低杠较为擅长运用一些难度大的动作,以我国优秀运动员命名的动作名称也有不少,例如第47届世锦赛以我国选手范忆琳名字命名的“范忆琳下”。连接动作编排上,通常会用毕文静转体、林莉转体接凌洁转体,这种连接方式动作握法比较特别,是一种特殊的动作编排,比如说林莉转,反握进,扭握出。正好接凌洁转,扭握进,扭握出,中间有个倒手,一小跳,换握法。还有一种握法叫做毕文静转体,也是扭握进,反握出,中间有个亮臂,从连接上来看,凌洁转体的前面可以接林莉转体,但林莉转体后面可以接毕文静转体,毕文静转体它是反握出,林莉转体可以接在毕文静转体的后面。结合比赛不难发现,我国优秀高低杠运动员做这些动作的完成度比较高,达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也足以证实我国优秀运动员在高低杠项目很擅长运用难度大的转体,以此获得难度分以及连接加分。
但是,我国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动作完成质量较高,和国外相较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观看比赛视频,正掏、反掏类腾身回环类的动作还是比较少,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受,印象分会稍差一些,整体上缺乏创新,高低杠艺术表现力较为单薄。虽然我国竞技体操队在高低杠技术动作的难度上名列前茅,但是在连接创新与难度创新上已经与世界先进队伍产生了距离,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比赛张力略显不足,一味的追求转体类难度,缺少活力感。
3.5.2我国运动员在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方面的改进措施
3.5.3.1必须全面理解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概念
在高低杠项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关于高低杠的竞赛规则也不断完善,新要求中指出,运动员在参与比赛中,高低杠动作的编排特点、难度动作等均应当具备自己独特的特点,将高低杠中具备一定难度系数的动作进行组合所形成的一套具有一定难度系数、美学、编排价值的动作,就是所谓的成套动作编排。因此,详细分析成套动作编排与体操成绩之间的关系,能使编排过程更具针对性与创新性,提升编排的效果。
3.5.3.2必须明晰理清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思路
在对高低杠动作进行编排中,首先需要对高低杠竞赛规则有全面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运动员的特点、高低杠的发展趋势等,编排出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创新性的成套动作。
(1)分析个人特点
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离不开客观条件,也就是运动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体能、德智等,在编排中如果不能够与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则容易造成整个编排没有针对性与个人价值。
一切动作的编排都需要在规则下进行,在特定规则下,利用高低杠运动员自身的优势,创编出一套具有创新性与个人价值的成套动作。目前,高低杠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各自挑选动作的时代,而比赛中D组难度动作的分值没有设置上限,运动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自己不足的地方掩盖起来,这就需要在摸透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发展的潮流及早设计与并规划出成套动作的内容与难度等级,将其组成一个整体,让这套动作成为核心内容,运动员也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训练。
(2)作结构思考
高低杠成套动作的创编设计需要讲究个“魂”字,而核心动作设计与结构类型特色则是成套动作创编的“魂”所在,透彻了解运动员的个人特征,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设计个人擅长使用的绝招,在这些基础工作完成之后依据运动员的特点设置动作结构。之后,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帮助其安排自身能够接受的针对性的动作。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主要的难度动作和连接动作需要做好无缝衔接,也就是两者的动作结构一致;二是,在难度系数与价值上,难度动作需要和连接动作做到一致;三是,连接动作不管是在动作结构还是在外在表现上都需要体现出难度动作的价值。要想得到更高的匹配度,包装是效果必须考虑的。由于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创编过程中必须要多做综合考虑才可以使整个编排更加完善。
(3)抓潮流焦点
高低杠成套动作技术潮流的形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项不同的技术潮流合成。因此,在动作创编过程中,能否抓住技术潮流的核心部分非常重要,做到紧跟潮流焦点,非焦点部分的选择余地更多一些。我国与国外高低杠运动员可以互相不选择对方的潮流技术,选择自身创新的,擅长的一样可以获得优胜,即透视焦点,仔细分析潮流技术是必然。
如果别的国家所拥有的是动作潮流核心部分,相应的我们国家运动员也需要掌握。比如,各种高空翻、高腾跃以及难度动作的多重组接等,只有更好的吸收接纳才能够与先进队伍为伍。而那些并不是技术潮流核心部分,同样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具有象征意义,对于这一类的潮流动作来说能够将其抓住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在面对技术潮流动作的选择时,并不是拿过来就用,实行照搬主义,这样形成的成套动作已经完全没有了自身特有的风格。因此,高低杠成套动作潮流动作的创编需要巧妙的筛选创新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成套动作中去。
(4)创新颖连接
现代竞技体操在比赛场上创新性的连接价值越来越被凸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其一连接本身就带有加分价值;其二,巧妙新颖的连接动作可以帮助运动员去掉一些价值低或者没有价值的连接动作,起到浓缩成套动作的作用;其三,各式各样的新颖连接动作还具备引领潮流的价值。而新颖连接动作不仅表现在(高杠或者低杠)同一个部位高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上,更是体现在两杠之间换杠的连接上。无论是“李娅空翻”还是英国的特维德尔所创出的特卡切夫转体与换握低杠的新颖连接动作,均体现出了“人无我有”的思想,脱颖而出。现代竞技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不仅要紧跟时尚潮流更需要创新潮流,不间断的创新与更新才是竞技体操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5)谋成套风格
对于高低杠成套动作来说,不似于技术,风格的展现更为抽象一些,但是在成套动作中风格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观众可以感知到,同行之间也可以进行评价,甚至被裁判员纳入到E分的评分范围内。由于高低杠成套动作的风格形成较为困难,因此,形成一套好的动作编排风格实属不易,这需要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共同努力。
所谓的高低杠成套风格,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完成高低杠成套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特点与风格特点,既鲜明又不失稳定,且紧跟时尚潮流,具有个性。而高低杠成套动作的风格形成,需要运动员自身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及素质。发掘并放大运动员的优势,帮助运动员建立起可以展现自身特质的动作风格。
高低杠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可以利用某一细节来将风格展现出来,然而成套动作整体的表演风格体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运动员具备高超的技能、体能等。
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中对于艺术价值极为重视,并对其有明确的要求。高低杠的艺术价值也就是自身体现出的美学价值,然后,目前相关领域针对高低杠美学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力度不足。
3.5.3.3必须周密考虑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品性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与品性密切相关。如果在编排中能够深入考虑到其品性,在编排中就更有方向,其动作越精彩越具有创新性。而对于高低杠项目来说,其品性主要体现在其规则、创新、难度等方面。
3.5.3.4把握当今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结合当前高低杠项目发展看,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表现在,高低杠难度动作的编排、动作的创新性,动作的连贯组合灯,在编排中对于同一杠的难度、连接等更具特色,因此当前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在动作上更具难度、更具创新。
3.5.3.5增加难度动作储备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外运动员的动作储备量非常大。简而言之,该群体可以结合对手的得分情况,自由调整动作安排。我国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应该借鉴此举措,选取腾跃动作、空翻动作以及换杠动作为切入点,扩充国内运动员的动作储备量。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弥补国内运动员的短板,提升该群体的竞技水平,又能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3.5.3.6加强对难新动作连接组合的开发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的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与国外存在显著差异。简单来说,换握飞行、同杠飞行以及动作多变性是国外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后者的动作编排比前者更为合理。据了解,长半径回环扭握转体是国内运动员擅长的体操动作之一。不过,该动作的动力性表现不强,无法满足运动员获取高分的需求。再加上国际体联对倒立肢体姿势与转体角度的统一要求,增加了长半径回环扭握转体的难度。在此基础上,运动员很难保证动作完成度与动作难度。另外,长半径回环扭卧转体的降组概率非常大。降组之后,国内运动员的优势必将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必须结合比赛规则,不断调整训练方式,提高新难动作的开发效率。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第 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对比:上法动作趋于简单化;组难度屈伸上仍会是首要选择,且低杠长振屈伸上的选用会在半数以上。以高杠动作为例,其数量并无任何变化。不过,回旋转体动作与之前存在差异性。简单来说,此类动作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长半径回环转体动作的选用有少量增加;空翻动作减少; E、F、G 组腾越动作的选用增加。低杠同杠动作的数量和使用人次都有减少。低杠换握高杠动作数量减少。从低杠换握高杠动作的类型和使用情况来看,“shapo”类动作是换杠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用换杠动作时,蹬杠“shapo”与蹬杠“shapo180°”是体操运动员的主要考虑方向。总体上高杠换握低杠动作的数量和难度增加;高杠换握到低杠次数增加;选取Bail换杠动作的运动员数量不多;选取D组叶左娃与E组帕克空翻转体360°的运动员少之又少,比赛规则较为稳定。据统计,换杠动作的主要构成部分仍是D组帕克空翻。下法动作选用类型大致相同,主要采用向后的空翻动作作为下法。
4.1.2第 47-49届世界锦标赛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其他因素:从难度动作数量上来看,各组难度动作所选用的个数均较为平均,整体发展的比较缓慢。运动员的连接加分最低分相同,均为0.3分,最高分0.9分则只集中在第47届世锦赛。
4.1.3东京奥运会高低杠成绩预测及赛前准备:完成分对东京奥运会高低杠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难度分。究其原因,评分标准与动作难度密切相关。当难度分较高时,运动员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动作完成度也会对评分标准构成显著影响。换而言之,在比赛规则的影响下,动作完成度越来越重要。不仅如此,动作完成度与动作难度也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既要提高动作难度,又要提升动作完成度,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4.1.4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和不足:国外优秀运动员的高低杠编排存在明显优势,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编排带有一定的惊险,但是在编排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专项能力欠缺,尤其是下法动作。我国优秀高低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低杠成套动作本身就是我国竞技体操的传统强项所在,但是,我国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受,印象分会稍差一些,整体上缺乏创新,体操的艺术表现力较为单薄。
4.2建议
4.2.1在编排体操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要以器械之间的距离为基础,提高飞行动作的流畅性。除此之外,运动员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动作选择,尽快完成组员升级。不仅如此,难度组别也会对成绩构成显著影响。因此,国内运动员要在单个动作上,取得最高连接加分。
4.2.2在编排过程中不仅要保持我国高低杠动作传统优势,还要积极吸取借鉴国外发展潮流,新颖的编排理念,结合国内的动作难度优势,提高动作完成度。与此同时,也要增加短半径转体动作编排的应用频率。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转体类动作遭到扣分,逐步提升E组动作分值与D组动作分值。
4.2.3详细分析高低杠转体动作的特点及现状,对现有的成套动作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创编中,引入更为先进的理念,转变创编思路,增加难度系数更高的动作,例如跃杠飞行和空翻飞行动作等。
参考文献
[1]尹婉婉,王玉珠.当今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项目竞争格局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42):135-137.
[2]郝瑶.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D].陕西:西安体育学院,2017.
[3]王秋燕.里约奥运会周期国际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方向及我国的应对策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4]竭晓安.论新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C].中国体育科学学(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中国体育科学学(ChinaSport cienceSociety):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424-425.
[5]竭晓安.当代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发展态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2):111-115.
[6]李效辉.从中、外高低杠运动员水平比较试析伦敦奥运会比赛前景[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05):46-52.
[7]屈秀美 .世界体操大赛女子高低杠项目难新动作分布特征研究 [J].贵州体育科 技,2011(03):41-45.
[8]李春光,喜悦,刘林生,李宗浩.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及优化设计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 学报,2016,32(01):87-91.
[9]金力,刘革,孟宪林.当前世界女子高低杠项目成套动作难度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 报,2007,12(3)269-271.
[10]杜家俊.伦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3,12(05):73-76+80.
[11]冯玉净.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技术特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7,38(04):33-36.
[12]郝瑶.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D].陕西:西安体育学院,2017.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分析
[13]谭强,杜熙茹.东京奥运周期女子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01):81-84.
[14]范志远.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254-256.
[15]王丹,竭晓安,姚侠文.从伦敦奥运会评析高低杠的发展变化及我国面临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7):123-127.
[16]李效辉.伦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04):70-73+87.
[17]李柳,孟宪林.北京奥运会女子高低杠比赛特点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1):156-159.
[18]陈旭晖,刘善德.从第 29届奥运会高低杠决赛看高低杠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17(01):56-58.
[19]刘智丽.第 29届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9,35(01):46-49.
[20]莫慧兰.中外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1]徐英.当代女子高低杠的潮流动作及相关编排[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44+46
[22]李佳.全国锦标赛女子高低杠项目成套难度动作要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01):33-34.
[23]冯玉净.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技术特征研究[J].安徽体育技,2017,38(04):33-36.
[24]王丽,张霞.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高低杠成套难度动作要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1):49.
[25]Ferreirinha,Jose&Carvalho,Joana&Crte-Real,Cristina&Silva,Antonio.Theevolutionofflightelementsincompetitiveunevenbarsroutines[J].ScienceofGymnasticsJourna1,2010,2(1):49.
[26]韩慧慧.世界女子高低杠创新动作的发展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9.
[27]李贵庆,王岗,杨继美.对我国竞技体操保持长盛不衰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30-38.
[28]张发强,俞继英,张健等.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15.
[29]俞继英,徐昌豹.奥林匹克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80-84.
[30]谭强,杜熙茹.全运会后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J].山东体育科技,2018,40(02):46-50.
[31]王丹,竭晓安,姚侠文.从伦敦奥运会评析高低杠的发展变化及我国面临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7):123-127.
[32]问邱铭琦.第45—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前四强的成套动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3]王奉涛,李华菊.高低杠成套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特点与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02):59-61.
[34]钟露.商春松高低杠分腿特卡切夫接京格尔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6.
[35]谭强,杜熙茹.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规则变化特征及各单项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10):50-54.
[36]肖玲.高低杠向后大回环技术及感知觉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14(02):114-118.
附录1
访谈提纲
一、访谈时间:2020年09月28日—2020年12月06日
二、访谈地点:北京体育大学北体操馆、武汉体育学院、中山大学、湖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三、访谈对象:北京体育大学:竭晓安(国际裁判、教授)、李吉(国际裁判、副教授)、李翠玲(国家级裁判、副教授),王群策(中国女子体操队教练)、程菲(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奥运冠军)、杨伊琳(中山大学任教老师、奥运冠军)、李敬(湖南省体操队男队总教练、世界冠军)、凌结(原是湖南省体操女队教练、世界冠军)、文艺(现任教于澳大利亚·堪培拉·伍登谷体操俱乐部女队主教练)、姚金男(曾是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世界冠军)。注:由于疫情原因,有几位专家是采取邮件和云上视频进行访谈。
四、访谈内容1.东京奥运周期高低杠项目规则出现了哪些变化,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产生产生哪些影响?
2.中国高低杠运动员的成套编排与世界优秀高低杠运动员的动作编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上法、高杠杠上、低杠杠上、两间换杠、下法等动作)
3.中外高低杠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动作数量、难度动作、连接加分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您认为,相比于世界优秀高低杠运动员,我国高低杠运动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您最看好当前我国哪名高低杠运动员?
5.您能否预测一下东京奥运会上高低杠运动员的成绩?具体包括动作的编排、分支、完成、名次等。
6.您认为高低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7.您认为影响我国高低杠运动员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当前的编排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发展的要求。
8.您认为在高低杠运动员的动作编排中应当注意哪些因素,需要着重发展哪方面的能力?
9.在新规则下,您认为我国高低杠运动员应当提升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
10.您对我国高低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建议与意见?
您认为当前世界优秀运动员高低杠成套编排的趋势是什么,对于运动员的影响是什么?
12.您认为决定高低杠运动员成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运动员应当注意提升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附录2
专家访谈结果
一、2017——2020新规则的变化:
1、连接加分的变化,以前是C+D就有了,现在要求D+D才0.1。D+C,但这D和E必须是飞行动作,这样的连接才可以得到0.2。这个是一个连接加分上的一个变化。
2、另外规则的高低杠的一个变化就是编排要求里:把下法拿掉了。以前是五条,两点五分,现在下法拿掉了就变成四条,满分编排要求是两分,但这个是高品质,三个项目都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变化。但实际上并不是下法不重要了,而是他们认为在难度价值里面。不是要求取最高的八个难度吗?必须包括下法,所以这里面已经把下法放进去了,所以他们认为就没必要把编排要求里面再专门对下法做这么一条要求,他们认为重复了,所以把这条下法给拿掉了。
二、现在中外高低杠最大的区别:
1、中国的特点就是反掉:基本上就变成中国队运动员的特定和规定动作似的,一般我们中国队的高水平运动员高低杠基本上都是:林转转体和凌转转体以及毕转转体,这三个动作好似规定动作,(凌转/林转+毕转然后再+反掉540)这三个动作都是一组E+E+E,好像中国队都是这个连接动作。这就是中国的特点:反掉转体类。
2、欧美编排的特点:尤其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运动员,他们的特点就是沙坡(Shapo),沙坡(Shapo)动作特别多,正掏反掏并掏类的动作,包括正掏反掏并掏换上,以及换握从低杠换到高杆上的叫沙坡(Shapo),或者加转体180换握高杠,这是他们的特色。这是以苏联为首的。是欧洲高水平运动员的高低杠特点,完成各种短半径回环的动作。
三、未来高低杠的发展的特点:
1、就是短小精干。尽量减少一些准备性的动作,比如:屈伸上摆倒立和大回环,一般我们都做一个高难度动作前都是不停地做大回环,然后接一个难度,或者说屈身上摆倒立再接个难度啊。未来的发展就是尽量的减少这些准备性的动作,直接高难度动作接高难度,飞行空翻直接接飞行空翻。下发也一样,都不做大回环直接空翻动作的下法,这也是以俄罗斯为代表,他们的成套动作都特别短,但是它该有的都有很丰富,编排要求也都满足了,动作越短呢,意味着省体力和减少被扣分,激励你动作越多,意味着被扣分的机会就越多。
2、比如中国:一直被说屈伸上摆倒立没摆到位,你做一个就被扣分,然后大回环放浪不够,放浪出去之后身体的下沉动作伸展不够,所以呢,每次做都会被扣,就是应该减少疤痕倒立和大回环这类的动作,直接做高难动作接高难动作,成套动作的数量减少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空翻接空翻,上下翻飞,尤其是换杠动作飞上高杆直接接空翻这一类的,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
未来高低杠的难度都是高难度接高难度,成套动作的数量简短,飞行上下动作都用空翻飞行动作撒泼这一类的动作来连接,蹬杆换杆动作现在基本上都不做了。而且,现今的中国队总是做反掉转体类动作为特点,但是观赏性不太强,也不惊险。一般转体360就够了,再接一个转体难度也不会往上升。建议编排多类的空翻动作,未来高低杠发展的趋势将会是增强动作技术之间的紧密连接,例如:转体接空翻或者空翻接空翻,而不是单独的做一个空翻动作,下法前的动作尽量减少大回环的动作,可采取转体动作结束直接连接下法是最好,这样会提高并且满足高低杠自身的难美能力与观众互动,并且充满丰富以及惊险刺激的观赏性的动作是未来所期待的。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