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解析龙舟运动的发展。龙舟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龙舟运动是传统的、有竞争性的、体验性的、民间的、专业化的、科学化的运动,但是龙舟运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是整体水平不高、市场运作能力不强、人才短缺、竞争性不高,针对此问题,本文展开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龙舟运动特点 发展现状 对策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体育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以龙舟比赛为例,赛事规模与举办频率直线上升。需要注意的是,龙舟比赛属于团体运动之一[1]。简而言之。多名运动员手持桨叶,采用相同的频率划水,使龙舟保持高速航行,就是所谓的龙舟运动。在1976年,国际龙舟邀请赛正式诞生。随后,龙舟运动的规则日益完善,使其晋升为现代体育赛事。在2010年,龙舟运动成为亚运会项目之一。
体育行业的迅速崛起,使龙舟运动的曝光率大幅度提升。在2011年,地方XX举办了中华龙舟大赛。在此基础上,龙舟运动成为国内的主流赛事。不过,地方XX在举办龙舟赛事时,仍旧存在明显不足之处。
1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
1.1整体水平偏低,地域分布不均衡
由于龙舟运动受到历史、气候等问题的制约,龙舟运动的地域分布明显不平衡。龙舟运动在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龙舟运动很普遍,更有大量的专业和半专业的运动员进行长期性的专业性的训练,有着大量比赛经验。但北方团队和西北团队的群众基础就相对薄弱,运动员更多是的社会人员、学生等业余运动选手,其专业水平较低。
1.2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统一的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龙舟运动员均为业余爱好者。究其原因,XX并未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该行业乱象丛生。再加上训练技术落后以及基础设施老旧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相较于其他项目,龙舟运动的赛事较少,且整体运营水平不高,竞争影响力低。
在我国,龙舟运动属于群众体育项目,没有一套科学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据中国龙舟协会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参加训练比赛的队伍有30多万支,但绝大多数都为业余队伍,人员结构老化严重,后备人才匮乏严重,以不平衡。龙舟运动在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龙舟运动很普遍[2],更有大量的专业和半专业的运动员进行长期性的专业性的训练,有着大量比赛经验。但北方团队和西北团队的群众基础就相对薄弱,运动员更多是的社会人员、学生等业余运动选手,其专业水平较低。
在参与国际赛事时,所有地方队伍都要进行登记,再由龙舟协会筛选参赛名单。不过,地方队伍的实力较弱,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1.3龙舟运动的传统仪式和习俗被淡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该项运动的习俗及仪式非常繁琐,导致年轻人很难接受。在龙舟协会的努力下,龙舟运动逐级删繁就简,成为水上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龙舟协会也保留了部分习俗。简而言之,寺庙依然存在,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仪式的开幕式大多是放生的,厚重的淡色内容,传统的文化意蕴在慢慢消失[3]。
1.4龙舟运动民间文化多样性与体育比赛规则的统一性的矛盾
对于龙舟比赛而言,文化多样性不利于赛事的发展。究其原因,赛事规则极为严格,而文化多样性会与规则产生激烈冲突,阻碍了赛事的进步。再加上龙舟运动晋升为现代体育项目,其成长空间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赛事规模与举办频率也随之上升。然而,由于龙舟运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龙舟运动来自于民间,自然无法脱离民间文化。在比赛过程中,该项运动的规则会受到地方传统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龙舟协会也结合地方特色,逐步完善比赛规则。通过这种方式,提前适应国际规则,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1.5赛事运作机制陈旧,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传统的龙舟协会体育系统规划世系,以市场经济体系灵活,对每一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的资源模式[4],在这一运行比赛系统中难以提高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龙舟比赛的积极性,并且没有相对完善的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安全措施。龙舟赛事一般都是地方XX制定龙舟比赛,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律法规的保障。地理条件的允许但没有得到利用开发从而制约龙舟运动发展。
2龙舟运动的发展特点
2.1古代龙舟运动的发展特点
对于古人而言,龙舟竞渡是驱逐灾难的手段之一。究其原因,古人比较崇拜龙图腾,并据此发明了龙舟运动。
根据史料记载,古人会利用龙舟竞渡的形式,祈求上苍降下甘霖。需要注意的是,X士林人及贵州苗民都会采用龙舟竞渡的方式,向上苍祈求风调雨顺以及国泰民安等愿望。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旗帜上标明愿望,期盼着神明满足自己的要求。古人以龙舟竞渡表达主观诉求,而现代人以龙舟运动发展地方经济。简而言之,龙舟赛事的观众数量极多,举办方既可以获得广告费,又能收取转播费。除此之外,观众数量与消费需求呈正相关。当前者数量较多时,后者也会直线上升。不仅如此,龙舟运动也会增加当地的曝光度,使其成为旅游胜地。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古人的龙舟竞渡范围较窄,可选水域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参数人员比较固定,涉及单位并不多。而在龙舟运动中,参赛人员不限,比赛水域极宽。与此同时,龙舟运动的涉及单位较多。究其原因,龙舟运动既包含体育赛事,又涉及到到经贸活动。因此,龙舟比赛的辐射区域越来越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流项目之一[5]。
2.2现代龙舟运动的发展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龙舟赛事的竞争逐渐趋近于白热化。特别是龙舟的质量大幅度提升,跟古代的龙舟制作技术截然不同。简而言之,现代龙舟的框架坚固,重量越来越轻。究其原因,科学技术与龙舟质量呈正相关,而龙舟的竞技性增强,必然会与现代科学技术产生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龙舟赛事变得越来越正规[6]。需要注意的是,该项赛事的划舟技术也发生了变化。以古代的龙舟竞渡为例,选手们分别采用站姿、坐姿以及跪姿参加比赛。不过,国际龙舟联盟结合实际情况,要求比赛选手采用坐姿参加比赛[7]。与此同时,古人在挑选运动员时,往往会以水性优劣为基础,完成队员的选拔。而现代龙舟运动中的运动员均为专业队员[8],在挑选队员时,教练会更加青睐方向感强、肌肉协调性好,上肢力量强、强烈的团队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的现代划艇运动员。
3.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的对策分析
3.1抓住机遇,提高整体实力
龙舟竞赛已成为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传统文化的兴起,使龙舟赛事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央视的宣传与直播,帮助该项赛事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在此基础上,XX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行业实施资源倾斜。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逐步提高全国龙舟整体实力。
3.2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龙舟研究基地,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内容培训与竞争;与高校合作,鼓励相关人员对龙舟体育教学、培训与竞争进行研究,为龙舟竞技提供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教练培训,掌握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培训适应现代竞技体育专业教练队伍。
3.3吸引人才并建立多元化运动员培养结构
从实际情况来看,XX要结合行业特点,组建龙舟俱乐部,并赋予俱乐部更多自主权,具体包括运动员签约、广告承接以及参加联赛。与此同时,XX要抽调专业人才,构建独立性较强的监督管理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行业乱象,剔除害群之马。需要注意的是,俱乐部还要融合多种元素,引导年轻人参与其中。另外,俱乐部也要优化训练机制,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4加强龙舟项目的专业化管理
对于XX而言,完善运动员培养机制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简而言之,XX要引入大量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使运动员能够专心比赛。除此之外,XX还要优化管理机制,补充运动员数量,逐步丰富比赛经验。不仅如此,XX也要组织教练及运动员参加培训。在深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该群体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关系到运动员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国内的龙舟竞技水平不高与基础设施老旧密切相关。而更新基础设施,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能够提升运动员的士气。另外,XX应派遣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国际规则以及设备构成。通过这种方式,提升龙舟运动员的信心,进而提高该项赛事的曝光度。
3.5保护传统龙舟文化,促进现代龙舟的发展
经过XX的不断努力,现代龙舟运动每年有十多项大型龙舟运动,其影响正在增加,加强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确保龙舟在走向世界和现代的同时保持中国传统特色。增加龙舟比赛前的祭祀过程,以吸引传统特色的关注,更好地促进龙舟发展的现代化。不过,由于赛前准备过于繁琐,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因此,地方XX在举办龙舟赛事时,往往会删除各项无关活动。与此同时,部分赛事为获取经济利益,举办方会插入过多广告,导致赛事失去了全部内涵。在此基础上,地方XX要承担相应责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这种方式,使龙舟赛事变得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地方XX还要学习国外的制造技术,建立完善的运动员培养机制,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另外,地方XX也要优化赛事结构,引导参与方以及观众学习龙舟知识,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又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4.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在XX的带领下,国内的龙舟运动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龙舟运动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不过,由于国内的龙舟运动员数量较少,专业人才稀缺,再加上理论基础薄弱,运行机制、市场发展能力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 因此,应建立以XX为主导的保护机制,引起重视并有效管理,真正做到传承传统;增强宣传教育并推动龙舟文化进校园,通过媒体和个质社会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龙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我国高校龙舟运动课程体系的初步研究.科学大众,585
[2].巩鸣.中国龙舟协会秘书长来一师师市考察[J].兵团工一运,2016(8).
[3].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000(8):P.71-72
[4].魏伟.龙舟走向亚运:传播文化 弘扬精神 开发产业[J].城市观察,2010(S1).
[5].贺菲.我国龙舟赛事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2016.
[6].罗磊.龙舟文化传承过程中高校龙舟运动的作用分析[J].湖北商贸学院,2016(4).
[7].于晓梅.试论龙舟运动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和促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
[8].简波,齐莹.龙舟运动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31~3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