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段合唱教学课堂观察情况

在合唱教学课堂实施这方面,我听取了两位执教低年级的教师的合唱课。分别是教师 A 的一节二年级的简易轮唱课,和教师B的一节三年级二部合唱课。开始之前就先看了一下这位教师的教案设计,然后通过听课以及对课堂的观察获得更真实的教学体验,最后对学生和教

       在合唱教学课堂实施这方面,我听取了两位执教低年级的教师的合唱课。分别是教师 A 的一节二年级的简易轮唱课,和教师B的一节三年级二部合唱课。开始之前就先看了一下这位教师的教案设计,然后通过听课以及对课堂的观察获得更真实的教学体验,最后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一些课后反思的访谈,对这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这些问题对合唱课开展时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教师A《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课题 山谷回音真好听 内容   山谷回音真好听 课型 唱歌
教学
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对大自然奇妙的现象产生兴趣
2、通过多次聆听、声势伴奏、感受旋律线、模唱等活动,能用自然的声音有力度对比的演唱歌曲
3、知道回音这一现象,认识力度记号,能为歌曲创编歌词
重点 能够运用力度的变化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力度对比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一、导入
 
 
 
 
 
 
二、新课过程
 
 
 
 
 
 
 
 
 
 
 
 
 
 
 
 
 
 
 
 
 
 
 
 
 
 
 
 
 
 
 
 
 
 
 
 
 
 
 
 
 
 
 
 
 
三、编创《山谷回音》
 
 
 
 
 
 
 
 
 
 
 
 
 
 
 
四、表现歌曲
    评价总结
 
1、 伴随《郊游》进入教室,刚刚结束的春游去的什么地方?你们开不开心?
2、 听一听这首歌曲发生在什么地方?
 
1、 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
2、 可以给歌曲起个名字吗?
   揭示课题《山谷回音真好听》。
3、 复习学过的拍号声势动作,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拍号。
4、 分小组为乐曲把伴奏,第一组第一拍拍手,第二组第二拍点手,交换。
5、 伸出右手,跟着乐曲的旋律舞蹈,听一听,画一画旋律线,感受乐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6、 同学们,你们知道回音吗?回音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介绍回音的原理,以及原音和回音之间的力度关系。
7、 介绍音乐力度记号:f和p,在音乐中代表强和弱的意思。
8、 再次聆听乐曲,歌曲中的原音和回音出现在第几乐句?并且标记出f和p。
9、 你们可以当老师的回音吗?师生合作,教师演唱原音,学生演唱回音,用“啊”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力度的变化,以及发声位置和音色。
10、在旋律线上加入音符,学生模唱,师生  合作,教师演唱前半句,学生演唱后半句。
11、随钢琴演唱,音乐伴奏,熟悉歌曲的旋律
12、后半句填入歌词演唱。
13、完整演唱乐曲。
14、歌曲处理,不同乐句不同的情绪声音演唱。
 
1、数一数《山谷回音》有多少小节。
2、教师向学生说明,第1、第2小节以及第5、第6小节是“原声”,由老师来唱。第3、第4小节以及第7、第8小节应该怎么唱?
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完整聆听《山谷回音》并轻声哼唱
4、教师说明第三乐句轮唱的演唱方法,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声部最后“应”唱四拍,而第二声部“应”只唱两拍,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山谷回音》
 
1、随伴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总结评价,下课
 
 

 
1.教学案例分析
       整个教案设计比较完整,过程衔接很好,一步步循序渐进,但是过于死板,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方式较少。下面我从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环节设计
       第一点,通过教学案例设计我发现教师在一开始就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声练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一个发育阶段,声带都还很稚嫩,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声练习来指导歌唱,可能让声带受损。除此之外,一个良好的发声练习能迅速将学生带入到歌唱状态,有利于接下来的唱歌教学。
       第二点,我对教师的环节设计基本认同,每一个环节都逐步递进,一点点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先唱歌曲的谱例可以逐步渗透学生音乐知识学习,且先唱谱再添词学习起来比较便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旋律。
       第三点,在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的环节中,在学完两个声部之后就直接让学生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不够合理。由于前期的训练不充分,两个声部配合不协调。在学生独立进行两个声部轮唱之前可以教师唱一个声部,学生唱一个声部,准确演唱后将学生分为两组,教师手势指挥,调整学生的音量音色,达到和谐优美的和声效果。
第四点,轮唱合唱教学教师的指挥极其重要。本课教案中未体现教师的指挥作用,在课堂中虽有指挥,但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教师的手势不明确,没有体现出原音回音的强弱对比;轮唱进入的起始不准确,学生对手势不理解。很可惜,原本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变成花架子,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2)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面,教师缺少课堂互动。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奇思妙想横生,十分渴望与老师同学交流与合作。本课环节设计鲜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没有,整堂课教学设计让人觉得很枯燥乏味。例如在整首歌学习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挑选其中两个小组进行合唱,让其他学生进行评判。或者对歌曲歌词进行编创,或者移调轮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进行充分的练习。
        以下是对教师B的三年级合唱课《贝壳之歌》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理解,我先附上《贝壳之歌》合唱谱例:
 小学中低段合唱教学课堂观察情况
       通过谱例我们可以看出,《贝壳之歌》是一首三拍子的二部合唱歌曲。全曲为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起伏流畅,仿佛看到了海边的浪花,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全曲的和声以三度、五度为主,和声效果十分动听。《贝壳之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从头到尾贯穿的双声部合唱歌曲,难度比之前的轮唱或简易合唱歌曲有了很大的提高。应当注意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7年11月26日
Next 2017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