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同时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成员逐渐形成,曾在历史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生活水平与社会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文化的转型挑战了以往的文学价值观,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流派—新写实小说。这类小说重新构建凡俗世界,注重对市民及其日常生活进行真实的再现。
一些作家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趋势,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深入到最平凡普通的市井人民的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写入文学作品,发现新的生活矛盾。以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写作视角来真实的再现凡俗世界中普通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反映社会基层人民的精神需求。
当代作家池莉就是一位关注社会最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家,她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注重生活本身,讲述市井生活里的平凡琐事。她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主题,是真正当今社会平民阶层所需要的理解和关心,也正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吻合。池莉作品的语言也非常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她采用了武汉的方言,让读者感觉更亲切。并且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手法,而是平铺直叙的讲述,更加表现出作品的真实感。国内对池莉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新写实小说、女性形象、婚恋爱情观以及平民化倾向这几方面进行研究的,本文将研读池莉的作品,从池莉小说平民化倾向的原因、艺术表现以及平民化倾向的价值与意义三方面来阐述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倾向。
一、池莉小说“平民化倾向”的原因
(一)主观上的平民立场
所谓“平民立场”,顾名思义,就是指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立场与出发点,体现社会对平民的关注。作品就是对作家阶层、价值观以及立场的体现。池莉创作中的平民立场,也与她的成长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池莉在1957年生在湖北一个小县城,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干部,家里没有多少文化的氛围。池莉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她从小就对文学作品感兴趣,池莉在她还没有进入学校完成学业的时候,她悄悄躲在自家的阁楼里看一本破旧的《红楼梦》,被大人发现后十分吃惊,不仅将书抢了过去,还明令禁止她读这些书,并且在她看书的时候还专门进行检查,但即使这样,都完全阻断不了她跟书的“亲密交流”。池莉曾说过说:“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时代,阅读是唯一的寄托。我千方百计看能弄到手的文学书籍,我在深夜的被子里用手电筒照明,写诗、写散文、写日记。”[0][1]她的家庭以及生长环境根本没有任何优越的文化环境,但她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她刚开始的写作只是像写随笔或者日记一样,跟随自己的感觉,没有目的的写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池莉从未停止过写作,1972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池莉也没有例外,但她依然用自己赤城的心写出了“我的生命,我的青春,我的微笑,我的梦呓,只为你燃烧,文学!”这样炽热的文字!之后考入医专后她依然热爱着写作,紧接着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经过成人高考,考入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从此之后,池莉便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便更加努力的写作,但这个时期写作已然变成了有目的有意识的写作。
池莉曾经对她的创作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以前的创作一直处于匆忙状态,面临着工作问题、个人问题等,没有时间坐下来很仔细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通常是手头没有钱就坐下来写,这是很不严肃不认真的,在艺术上有许多缺陷,连自己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段话非常坦诚的道出了她写作的目的与意图。相对于其他的作家来说,池莉的写作没有受到过非常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专业老师的知道,她只是靠自己与生俱来的写作的天赋以及情感的细腻进行的写作。
大众文学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与平民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下人民群众的地位,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作为作家自己本身的情感取舍。
(二)对平民生活的关怀
平凡普通的生活中也隐藏着许多生活的魅力,而池莉总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她的作品富有哲理却不抽象,有细节却不琐碎累赘,看似平平淡淡却富有深意,形似通俗却富有雅趣。池莉的作品非常接近现实生活,原因是因为她自身的精神就是跟平民在一起的,她的作品不单单是将生活细小的片段拼接起来,而是将那些看似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包含着池莉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体现她对平民生活的关怀。
池莉对生活的感悟是随感式的,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自然呈现。《烦恼人生》中有这么一段话:“印家厚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汇入了人群之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前,有个烫了鸡窝般发式的女人,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她在目送他们父子。这就是他的老婆。你遗憾你的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这几句话将八十年代工人生活的无奈但是又不缺乏生活的温暖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生活秀》中的“这就是生活!xxxx把结局告诉你的,结局不用你事先设想。”也将普通人在失去希望的时候背后的辛酸娓娓道来。更进一步来说,这种对生活的体悟表现出来的是作家的写作态度。《绿水长流》这部作品主要叙述的是李平平与方宏伟、兰惠心与罗洛阳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生活的感悟,初恋不一定是爱情;婚姻不等同于爱情;贫贱夫妻百事哀;爱情是永远不可能圆满的,作品中的每个故事都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感悟,每个故事又是独立的,但都被一条爱情与生活的线索贯穿起来,与此同时,这些对生活的体悟又非常具有观察力。
《凝眸》的结尾意味深长:“柳真清终身未嫁,对男性一概冷淡。以至于连男女混杂的学校她也不愿任教。镇上的人都背后议论说她是因为年轻时在情场受挫。只有柳清真认为自己不是什么情场受挫折。她认为严壮父不是为了她,男人有他们自己醉心的东西,因此,这个世界永无宁日,永无宁日。”作家结尾发出这样的感悟,可见作家写作的平民立场,与看待这个问题的平民视角,表达了一个女性对待生活的独特体会。
生活感悟与生活的表象互为表里,这二者在池莉的作品中并没有分离,因为池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体悟生活的基础上,她的道理都是都是从生活中得来,浅显易懂,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体悟中,展现平平凡凡的道理,表达对市民平凡生活的同情与关怀。

二、池莉小说“平民化”的艺术表现
(一)语言风格的“平民化”
池莉的小说创作中,语言通俗,故事真实地体现生活场景,借用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存现状的看法与理解,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武汉地区的方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作者描写的完全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但都表现出了武汉市民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的生活状态。引领贯穿全文的头号新闻便是猫子卖一只体温表当场爆炸的故事,之后便由猫子向燕华以及燕华的父亲传播这条新闻,让所有听到这条新闻的人都感叹道:“这武汉婊子养的热”,但这样的高温天气并不妨碍这些市民将日子过的滋润。炎炎夏日,不停忙碌的女人们在厨房里跑前跑后,并且因为猫子的加入增添了不少笑声;傍晚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在窄窄的街道上吃晚饭,天气热归热,但人们的饭照样还是四菜一汤,饭后在嘈杂的环境里有人看电视,有人打麻将。这里的人们用最直接不加修饰的方式体现着自己的生活状态,池莉的这部作品中使用了大篇幅的口语,给我们展示了武汉市民最真实地生活画面。
同样,在《云破处》中,曾善美曾这样质问金祥:“眼睛跟着漂亮姑娘跑的不是你?费尽心机捞高级职称和国家津贴的不是你?把打的和吃饭的发票费尽心机塞到下面的公司报销的不是你?”这几句质问的话看似咄咄逼人,却很好的将金祥这个人物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好色贪婪的本性展露无遗。在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作者用“陆尼古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己拿点退休工资,喝点革命小酒,打点居委会组织的麻将,交点老工人朋友,如此安度晚年就行了。”这几句简单的话便将陆武桥的父亲那种容易满足的小市民心思体现出来。
在《烦恼人生》中,类似于“儿子”、“老婆”、“鸡窝般发型”、“趿拉着鞋”这种在生活中很平常的口语在池莉的小说中占的比例很大,这种口语化的语言能更好的将市民生活的细节描写出来,将市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池莉的小说创作中人物所采用的语言也有很浓厚的武汉特色,这体现了作者创作中的平民化倾向,用粗俗的语言来描写世俗生活,肯定了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你以为你是谁》中这篇小说里,陆武桥的语言极具武汉特色,小说开头的时候他被母亲叫到医院,当他发现自己被骗时,便站在旁边瞪大了眼睛看着父亲,他的父亲也不甘示弱,梗着脖子吼道“别把眼睛瞪得象个牛卵子盯着我!”陆武桥说:“干干过嘴巴瘾,都什么世道了?”陆武桥父子用武汉的方言你来我往,虽表达粗俗,但却很好的体现出来父子俩的性格特征与此时的心理。
池莉在小说中没有华丽的文采,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她采用的地方方言也是读者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读她的作品就会感觉很流畅,用最普通的语言描写了市民最平凡的生活,将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体现出来,正如池莉自己评价自己特别崇尚自然,天生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不加修饰与雕琢。
(二)作品选材的“平民化”
池莉有很多流传甚广的作品,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所谓的“亲和力”。池莉的“三部曲”就很好的体现了她作品在选材上的平民化。《烦恼人生》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工人印家厚从早到晚的生活,作品以“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这种平凡的句子开头,
之后就用“流水账”的方式开始记录印家厚一天的事情,将一名普通人物的琐碎生活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印家厚的一天无疑是十分繁忙的:早起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带孩子、赶轮渡、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等等。作品主要是由“调解与儿子不和的大女儿”“哈大妈收份子钱”“误会他的工人和厂长”“倾慕他的女徒弟雅丽”“暂住的平房即将拆迁”“弟弟要前来度假”等事件构成,完全将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忙的晕头转向的普通市民展现在我们眼前。虽然只写了印家厚这一位主人公的一天的生活,但却映射出社会上千千万万个像印家厚这样的普通工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作者没有夸大事实,也没有隐瞒事实,就是将一个普通工人的生活以一种幽默、同情、平和的口吻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生活表象反映出社会现实。这部作品之后,池莉的小说内容就以完完全全描写普通市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
上一段中介绍的《烦恼人生》的主人公印家厚生活上的忧愁主要体现在金钱上,但《不谈爱情》的主人公庄建非则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她和女主人公吉铃的爱情首先表现为欲望的满足,但又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秩序与婚姻规则。婚后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结婚之后有了两个人的第一次争吵,这次争吵影响颇大,而且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次争吵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两人的工作单位与领导,直接影响到了庄建非的工作,原本单位安排他去国外进修与学习,但恰恰这时有了这次争吵,他便失去了提升自己事业的绝佳机会。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庄建非与吉铃的婚姻就是建立在他们两个人都想在这段婚姻中满足欲望的基础上,在两个人的婚姻中掺杂了太多社会世俗的利益和欲望,都想在这段感情中满足自己渺小的欲望。这部小说描述的不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而是现实对幸福生活的另一种解释。
《太阳出世》讲述的是热血青年赵胜天与李小兰结婚生子的故事,他们生活在武昌这个城市里,在俩人结婚的当天,新郎赵胜天一怒之下与别人打架,却也不幸被别人打掉一颗牙齿,见到此番情景的李小兰勃然大怒,当场就对赵胜天破口大骂,在结婚当天的这种行为,表现出来这两位青年的不成熟。婚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这一切都在他们的儿子“太阳”出生后悄然无声的发生了改变,这对青年夫妇为了自己的儿子,慢慢懂事,变得在生活中有爱心、有上进心和责任心,他们在每日枯燥繁琐的生活了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学会了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孩子的父母。这样的成长也彻头彻尾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池莉这部小说写的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从年少懵懂的不谙世事到长大成熟懂得承担,生活的磨练与挫折总是能让我们变得更好。池莉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就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体现出来,对我们平民来说更具有思考的意味。
文学作品大都取材于世俗生活,通过文学作品来体现作家对世俗生活体验的感悟,同时也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存在的范畴。池莉的作品将人物置身于平凡世界之中困扰于柴米油盐、结婚生子之类的平庸生活,给作家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发挥的场地。在池莉的作品中没有重点去写社会背景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而这种轻描淡写恰好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体现当时特有的社会关系,将人物笼罩在世俗的关怀之下。池莉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特别的去强调现实背景,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在《你是一条河》中虽然多次涉及文革和上山下乡等事件,但池莉却在作品中借辣辣之口说出“这些都与我家没关系”。在作品《凝眸中》,作者也用五四运动作为导火索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同样,在《预谋杀人》中也出现了日本侵略者、xxxx和国民党等字眼,但在作品中也只是简单的提及,被当做一种必要的工具出现而已。
在选材方面,池莉选取的是生活中人们最敏感的也是最普通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她的很多作品都叙述的是都市男女之间的婚姻故事。很多女作家都把文学当做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理想的出口,在她们笔下,不是对完美爱情的向往,就是把爱情描写的惊天动地、刻骨铭心。著名作家张爱玲描写的爱情故事充满了现代社会与传统价值观之间冲突;张洁笔下的爱情也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她跟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作家都是通过对爱情婚姻的解构,来体现女性对自我的肯定与认可,颠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池莉的创作也有大量的爱情主题的作品,但是她的作品都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男女之间真实地爱情故事来体现生活中的道理,并不单单是描写爱情,而是将主题升华到精神层面的高度。她在《不谈爱情》中明确的说道:“抹掉爱情的玫瑰色彩,把实实在在的性和爱还给生活,还给家庭。”作品的主人公庄建非一直对爱情抱有幻想,在经历了一系列精神上的折磨以后终于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美好的爱情,有的只是并不太美好的婚姻。在作品《一去永不回》中,温泉为了可以得到爱情,不择手段,甚至让他去坐牢,这样的爱情早就变质,变成了一种不择手段的占有,她最后想得到的爱情与幸福已经不是当初她所追求的的幸福,最后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爱情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一去永不回”了。
池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胆的将最真实的婚姻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打破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爱情在现实面前是无比脆弱的。《来来往往》中康伟业对她的妻子已经没有当初那份爱情,但是他最终还是担起了那份责任,没有跟妻子离婚,这也是另一种程度上感情的稳定。他虽然在家庭之外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但是这是只是一种理想上的爱情,遇到现实的打击还是会破灭。
池莉的小说选取世俗生活中的爱情,平铺直叙的描写,且她更看重故事本身的叙述,对现实生活不加修饰的叙述,不遗余力的体现出来她作品的平民化立场,表现出她独特的世俗化视角,这类的文学作品更符合大众的精神需求。
(三)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池莉的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操劳在凡俗世界中的小人物,而这些小人物的生活虽是各有各的特点,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平凡。
《来来往往》写了男主人公康伟业曾拥有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婚姻打败了爱情,最终理想破灭了,康伟业跟段莉娜因为身体本能的冲动而走进婚姻的殿堂,但是时代不断的在进步,人的思想也不断在变化,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身体上的激情慢慢消减,生活也在现实的压力下慢慢出现了分歧,感情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消磨掉。但是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康伟业的事业扶摇直上,成为商海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妻子段莉娜却还一直在原地踏步,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满足不了康伟业的需求。康伟业的情人林株与段莉娜恰恰相反,她走在时尚的前沿,她更能符合康伟业心中理想伴侣的形象,于是康伟业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林株身上,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感情,这是人之常情。康伟业在情感上找到寄托,长期的情感压抑在林株的身上找到了释放。这对爱得浓烈的时代情人若能结合,倒也能尽人意。但现实总是不遂人愿,正当万事俱备只差一纸离婚书之时,却遭到段莉娜的百般阻挠。这无疑是对林株和康伟业沉重的打击,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康伟业也发现林株也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林株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之后走在时代前沿的现代型女性,她不喜欢每天枯燥平淡的生活,也不愿意做家务,她爱惜自己的容颜,不愿意待在满是油烟的厨房,她觉得会让自己变得衰老,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这种生活不摩登。我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是平淡朴素的,但是康伟业想找的是一个可以跟自己结婚的妻子啊,康伟业忍受不了林株这样的观点,这是他又陷入了一种苦闷之中,心中对爱情的理想幻灭之后,还是回到了自己最平常的生活中去了。
再《烦恼人生》这部作品中,当印家厚还是个正当力壮的青年时,他也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曾经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自信,梦想着自己以后可以娶一个贤惠的妻子、聪明的儿子、宽敞的房子和足够的票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完全不跟自己梦想中的一样。渺茫的前途是他在生活中举步维艰,这样赤裸裸的现实使他自卑的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平庸无常的男人,每天繁忙的生活已经使他精疲力竭了,哪有精力去想入非非呢!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能为了生活而生活,同样《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武桥,他跟印家厚一样也曾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与幻想,但是现已年近40岁的他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为了生存而生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对别人理直气壮的说一声“不”。生活的磨砺已经使他们变得没有目标,在生活的驱使下,每天像机器一样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没有任何的乐趣可言!
《生活秀》这部作品的向我们展示的主人公来双扬,她在武汉一条无名街道上卖鸭颈,但是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卖鸭颈的女人。父亲再婚之后,对他的子女不管不顾,这种情况下,她主动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把抚养弟弟妹妹的重任揽在自己身上,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她都自己默默的承受,生活把她锻炼成了一个独立的女性!在她与卓雄州的感情问题时,当她发现卓雄州眼中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她时,便毅然决然的决定与卓雄州分手。来双扬是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卖鸭颈的女人,但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平凡的人物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教会我们一些不平凡的道理。
印家厚与陆武桥的经历让他们不再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幻想,在现实面前妥协,
但是这并不代表池莉小说创作中的人物都是被现实打败的。《你是一条河》的主人公辣辣,她就是池莉笔下没有被生活打败的典型人物,她生活在沔阳镇,她30岁失去了自己的丈夫,独自养大了8个儿女,祸不单行,她有遭受了自然灾害,人都不是完美的,辣辣也有自己的缺点,但她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最终让自己已经自己的8个儿女都很好的活了下来。
在池莉的创作中,虽然描写了很多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性的弱点,但是她总是能发现每个人身上弥足珍贵的优点,并且在作品中将这些闪光点放大,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们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中找到作品中的原型,以另一种方式来体现对平民的关怀,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三、“平民化”的价值与意义
池莉的小说创作描写了普通的市民百姓为了离自己心目中那个美好的理想更近一点,与现实苦苦的斗争,终向现实妥协,并获得了稳定的生活状态和固定的灵魂世界。
池莉站在市民之中,紧跟时代潮流,淋漓尽致地描摹了世态百相,展示了平凡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凡俗人生的描写中透出了深层生存的尴尬,通过对市民这种生活状态的展现,以及字里行间对市民的关怀与同情,引起了市民精神层面的共鸣。读者的共鸣又极大地鼓舞了池莉。池莉也总是站在广大凡俗人群一边。像她自己所说:“我象一只猎犬那样警惕地注视着生活。我反复做着一种事:用汉字在稿纸上重建仿真的想象空间。”她的文字可以与读者们进行精神世界的交流,读者可以把他当做一个倾听者来向她倾诉。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池莉的“烦恼三部曲”的立场便成为了她创作的主观立场,她的作品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的社会文化融为一体,且作品浅显易懂。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球,再加之她用亲民的语言来叙述,更能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读者们的生活的感受能够被别人关注,这本身就给了读者一种极大的精神慰藉,与读者的精神需求相契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学亲近生活的文学现象,促进了文学在现当代社会中的发展。
池莉的小说描写平凡人在凡俗世界中普普通通、真真实实的生活,展示出平凡人面对生活的艰辛时那种不像命运屈服的民族精神,告诉人们不要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通过最真实地方式向我们展现生活的意义,这对读者在现实生活的启发是很有价值的。她的作品让我们抛弃幻想,回到现实,更好的面对每一天的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柯常钦.池莉小说创作平民化原因探究[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2]张德丽.坚持小说的平民化姿态——浅论池莉小说创作[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3]张洁.浅议池莉作品中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倾向[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
[4]王绯.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J].当代作家评论,1998,(01):
[5]康新慧.融入大众拥抱世俗——评池莉的平民化写作[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6]郑先桂.崇高退场后的凡俗人生——池莉小说浅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4.
[7]陈灿.直面人生走出浪漫——谈池莉平民化的爱情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8]李国英.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叙事特点[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5):
[9]赵亚丽.池莉市民小说论[D].新疆师范大学,2012
[10]马治军.平民情怀与消解虚幻神话——池莉小说主题透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11]徐日君.理想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论池莉小说对婚姻爱情的市民诠释[D].吉林大学,2004.
[12]卢建荣.论池莉小说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2.
[13]韩俊.试论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新写实风格[J].新西部(理版),2012,(13):
[14]刘颖.池莉笔下的城市书写[D].广西师范大学,2007.
[15]周晓燕.平民化与平俗化──当前文学发展的两种趋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
[16]朱崇娴.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与平民姿态[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17]李瑞娟.池莉小说的世俗意识——读《来来往往》[J].网络财富,2010,(13):127.
[18]陈丽明.试析池莉小说“三平”的平民创作风格[J].厦门教育学报,2007,(04):
[19]喻继红.凡俗人生的深切关怀——论池莉小说的世俗化特征[J].江汉论坛,2003,(11):
[20]阎丽君.凡俗世界的歌者——论池莉小说的平民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21]江善敏,姜泳.平凡生活中隐含的悲剧意蕴——解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3):
[22]李雪.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J].前沿,2007,(09):
[23]崔东峰.池莉小说的市井特色和民间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4]王晖.20世纪末中国写实文学论[J].文艺研究,2007,(07):
[25]徐立平.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6]黎欢.论池莉小说创作的世俗化倾向[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5):
[27]于沐阳.社会转型语境下世态民生的真实抒写——新写实小说论[D].延边大学,2004.
[28]阎纯德.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29]陈国恩,王艳.世俗认同与身份焦虑——论池莉的小说创作[J].江汉论坛,2004,(06):
[30]夏玲.市民眼光观照下的世俗人生——池莉小说创作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
[32]汪启平.市民情怀的传承——浅析苏青和池莉的市民文学[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33]吴希艳.世纪末中国文学创作的平民化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1.
[34]杨秀江.平凡生活的咏叹调——评池莉的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02):
[35]江国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6]张苑.论池莉小说的世俗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1):
[37]杭零,许钧.从“市民作家”到女性知识精英——池莉在法国的形象流变[J].文艺争鸣,2010,(03):
[38]周春媚,李雪桂.从无奈到忍耐——浅谈池莉小说婚恋观及成因[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
[39]高凤姣.论新写实主义小说对理想的解构——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40]邓婧.从池莉小说创作的嬗变过程看“新写实小说”[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1]张彩霞.从池莉的小说创作看中国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