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簪花仕女图简介
(一)传世名画的出处
周昉作为中国古代仕女图绘画的代表人物,继张萱之后,周家样再次奠定了中国仕女画的巅峰地位。作为专精仕女图的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便是《簪花仕女图》。但是具有传奇性的是,对于簪花仕女图的年代考究,现代的学史界秉持着不同意见,主要有的说法是中唐、晚唐、宋代等。
作品中展现的忧郁的快乐,正符合了当时安史之乱后逐渐衰弱的XX为了粉饰太平做的假象,作者从现实出发,将当时的贵妇人描绘的雍容华贵,突出表现了女性的柔软、滑腻,并展现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技巧的精湛、时代的特性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而且传承的完整,流传下来的不死摹本,而是真品。其身世也是颠沛流离,富有传奇性。
相传《簪花仕女图》在南宋时归贾似道所有,元、明间流传无考,清初为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入清内府。
近代中国战乱不断,在那种时代背景下,这件传世名作也避免不了背井离乡。1924年,清代末代皇帝溥仪,便利用儿女出宫求学的机会,将包含《簪花仕女图》在内的1000多件国宝运送出宫,准备偷偷带走。后溥仪做了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皇上,这件中国的国宝级作品便屈辱的被囚禁在了日本人统治下的伪满洲国。1945年,抗战胜利,溥仪在逃亡日本的途中被苏联红军截住,几经曲折,《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二)仕女画家周昉
周昉,字仲郎,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周昉出身于官僚家庭,先后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
周昉和其长兄周皓不同,自由不喜武功,酷爱绘画。周昉的贵族地位和官宦生涯让他长期游离于贵族子弟之间,所接触的都是上层人物,这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他以丰满雍容的风格。
周昉对于创作的态度十分严谨。在创作时,作画一丝不苟,闲余时间都是对作品冥思苦想,相传他在任宣州别驾时,在禅定寺画北方天王,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这幅作品“常于梦中见其形象”,高超的绘画技巧加上他认真的态度,使周昉的作品达到了以形传神的境界。也正因如此,别的画家想模仿周昉的作品,都是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周昉虽然在绘画上技艺超群,名气也很大,但是他还是非常谦虚,不自高自大。还会认真的听取他人的建议。贞元年间(785-805),唐德宗请他为章敬寺神作画。章敬寺在长安通化门外,人来人往,周昉不仅在人群注视下作画而且任由行人评论并加以修改,章敬寺神像的成功与周昉的虚怀若谷和群众的评论是不可分割的。
周昉的画作仅限于人物画的各个分支,虽然没有张宣广博,但在“周家样”的出现后,标志着周昉的艺术地位和成就已经超越了张宣。周昉的绘画作品题材大多都是描绘贵族妇女,朱景玄在《唐代名画录》里赞曰:“画士女为古今冠绝。”
二、簪花仕女图艺术特色
(一)画面内容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用笔流畅,韵味独特,为我们呈现出唐代贵族妇女在春夏交替时游园赏花时的情景,画面中的贵族妇女悠然闲适,在奢华的庭院中踱步游玩。动作悠闲深情安逸,赏花、戏犬、徐行、赶蝶、美不胜收。《簪花仕女图》用色巧妙,层次分明,不论是人物面部的晕色,还是衣着的饰品。都透露这作者对绘画的理解和细节的处理妙不可言。画面上的纱轻盈透亮,皮肤的润色都很相似,可以看出周昉的表现能力和概括能力非同一般。

全图总共分四段,分别描写了贵族妇女们采花、赏花、踱步、戏犬的情景。人物的线条描绘浑圆有力且不失简洁,设色浓艳却不失华丽。画中有嫔妃四人和侍女两人,用的是中古时期人物画常用的表现手法以住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画中的狗和鹤说明了是在一座美轮美奂的宫苑中。作品采用的平铺列绘的方式构图,卷首尾的宫女都做出回顾的姿态,讲整幅画卷人物收拢。画中妇女纱衣长裙,头戴花髻,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高雅。游丝描是人物的主要描绘方式,用笔轻柔,发力平和,尤其是在色彩的辅助下使纱罗的肌肤的质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她们看上去神情闲适,悠然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无一不是寂寞空虚,这幅作品没有背景,只画了五位仕女和一个侍者,她们体态丰腴,婀娜多姿,高髻簪花,略施粉黛,突出了中晚唐时期的仕女形象特征。乍一看几位仕女都一样,但是仔细看去,这几位仕女各有点,不但服装、形态,连眉目。表情也是大不相同。自右起第一个人身穿朱红色长裙,外面还披着紫色纱罩。头上插着一支娇艳的牡丹,侧身同时向右倾,左手执拂尘挑逗着小狗。她对面的贵妇身披浅色纱衣,朱红色长裙上点缀着几多紫绿色花团,她右手轻提着纱衫领子,仿佛受不了这闷热的感觉。第三位是一位手执蒲扇的侍女。相比之前两位,她衣着和发饰都不突出,神情安详,和其它几位嬉戏游玩的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结构技法
在构图上,簪花仕女图以其极具时代特色的走马观灯式的布景方式,将六位仕女从左到右依次安置妥当。在中国画当中,一般依照散点透视进行绘图,在这幅画面当中,每一个人物都以静穆的姿态处在画面的各个位置当中,相互之间有联系,又各成动态,一个个看过去,仿佛就如同游览一个庄园。中国画特有的韵味,在周昉的笔下,赋予了这幅画独特的活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呼应构成了整幅完整的画面,画面上景物很少,除了人物与狗,装饰性的东西很少,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有着极强的时代性。为了将空间扩展,周昉在人物比例上新颖的将一个人物画的小于其他人物,使得画面具有了纵深感,而且从衣着来看,并不是根据身份来决定人物的大小比例,这是一种创新。
(三)线条色彩
谢赫六法中提出“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在周昉的这幅《簪花仕女图》中,线条的用笔真正达到了骨法用笔的高度统一。作者以线造型,无论是仕女身上的披纱薄肩,还是盘叠的髻发鬓丝,亦或者是那丰腴圆润的胸乳,都是用不定形的线条勾勒而成,下笔稳重准确,匀称流动,毫发毕现,笔笔有飞动之感。在描绘衣服上的装饰图案时,用笔极为潇洒自然,信笔而成,对这些规则的图案上画出了灵动与活力。
在色彩上,作为绢本设色的精品之作,流传至今,画面的颜色依旧和谐端庄,雍容且大气。在国画中,素有“青间紫,不如死。”之说,但是周昉在这幅《簪花仕女图》中运用紫色与花青,塑造出了典雅的效果。在色彩的搭配上,画家独具匠心,用纯净的白色穿插在各类花色当中,独具和谐之感,各类颜色之间相互交融又融合。在赋彩上面,为了突出丝绸的交叠与细纱的朦胧,让人不禁遐想那份丰腴的女性那细腻的肌肤。
三、簪花仕女图创作背景
(一)女性地位的提高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封建社会的其它朝代相比,无意识最高的,所以在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唐代以前的女性地位普遍低下,逐渐上升的女性地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特点:
妇女逐渐参与政治,其规模也是前无古人。唐代的女性普遍的参政意识非常积极,无论宫廷中的妇女还是中下层妇女都会关注国家政治。比如唐高祖的女儿平阳公主,在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她就在各家各户散财招募军队积极响应,人数足有七八万大军,当时被人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的积极参与政治对唐代的开创起了一定作用,还有为国家利益而毅然远嫁他乡的皇室公主如: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宁国公主等。她们为了唐王朝的xxx巩固和各个民族和平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唐代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十分频繁,外族的文化与习俗传入中原,对于中原汉族的文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唐代开放的政策和开明的政策,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礼数,使其对妇女的制约减少了许多,特别是女帝武则天的登基更是强有力的打击了传统的封建礼数,同时她还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妇女参与政治的政策,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二)艺术氛围
中国仕女画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在中国古代人物画里,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一样,将一个朝代的辉煌向后世传达的惟妙惟肖。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之后,不断地演变发展,让仕女画造型和技法上具有独特的形式,在绘画理论和技法上的发展完备的基础下,形成了独特风格的仕女画,并且有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其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他们笔下的仕女,大多都是中上层和宫廷中的女子,他们用独特的笔法为世人留下了唐代贵族妇女闲适的生活写照。
唐代的仕女画中,女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丰满为美这种丰满雍容中充满了繁荣、大气、自信的风貌。帝国的繁荣昌盛从盛唐美人的神态中遍可见一斑在唐代以前的画家,大多数都是以画人物为主的画家,少数以画花鸟鱼虫和山水而见长。所以在唐代画家中,擅长画人物画的非常多,到了盛唐以后,以描绘妇女为主题的仕女画成为主流的画派之一。
仕女画用笔粗中有细,墨色浓淡相宜,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柔细腻。在色侧的帮助为我们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的情况下同时还不失柔美。对于人物的心里刻画画家也是非常注重,注重人物心里的刻画使人物的外形特征更加显著,也更具有形式美感。
唐代的女性穿衣风格多变,女性的打扮也是非常多,从仕女画中的女性发髻样式,眉心装饰的花钿,便可看出贵族妇女的生活方式格外的精致、将就。
(三)社会环境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唐代无疑是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在唐朝的3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昌盛的阶段,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各民族之间相处和睦,大量的外国商人和学者来到唐朝学习各种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唐人的思想得到解放,尤其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促使以女性为对象的绘画作品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这中环境给唐代仕女画提供了一片优质且安宁的发展空间,从现代的女性人权的角度来说,唐代的仕女画虽然对女性形象存在意象上单处理,但是单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来说,仕女画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画家们非常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单调闲适的日常生活。
(四)创作背景
“至于贞元年,风流悠绮靡。”这是杜牧对当时的时代的描述,从这短短的两句诗我们便可以感觉到安史之乱后朝廷日益糜烂的生活态度。世人皆知“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点,而这次战乱给这个曾经强大过的大国造成了不可愈合的伤疤,为了粉饰太平,朝廷便采取“文治”的手段,这也正符合了百姓渴望安定的愿望,一时间宴游之风盛行,生活的奢靡之风大盛。艺术当随时代,周昉的仕女画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如实的描绘了当时宫廷仕女游览嬉戏的场景。
四、《簪花仕女图》对后世的影响
(一)后世的继承
在中国画的学习中,讲究师承传统。《簪花仕女图》作为中国画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的精品,它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全世界艺术学习者的赞同,是唯一一副被世界所公认的唐代传世孤本,他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唯一性上,作为唐代仕女画的代表作,其时代性不仅让后世学习者得以窥探大唐盛世下的繁荣,其艺术性更是让一代代画家临摹学习,从中吸取绘画的精华,学习工笔画的创作,尤其在仕女画当中。
绘画学习当中,长久的临摹是一种不得不坚持的手段,在临摹的佳作当中,《簪花仕女图》无疑是学习工笔人物画不得不临摹的一副画。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仕女画发展的一个巅峰,无论是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都有极强的造诣,作为周家样的创始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更是对于后世的工笔绘画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南宋画家牟益《捣衣图》、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在人物、结构、色彩上都有明显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影响,雍容大气、圆润饱满。清代,少数名族当政,人物工笔画已与唐代仕女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一部分画作当中仍然可以看到些许唐代工笔仕女画的痕迹。近代绘画观念巨变,画家们都在着力求变,唐代仕女画的影响变得更加微弱,但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画中依然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画的影子。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创作理念和绘画技艺,影响了中国画千年来的变化,却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这是对唐代仕女画的认同,也是对《簪花仕女图》的肯定,也是后世对唐代仕女画的继承。
(二)当代的创新
清代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语言的发展是曲折但又坚挺的螺旋式上升,绘画应该具有时代性,在对传统的继承的同时,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簪花仕女图》是中国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对它的研究分析将会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理论探索和创新。当今时代女性地位的提升,在艺术上的表现力也越来越强,工笔人物画中的代表仕女图受到了唐代仕女图极大的影响,以古借今,无论时代的发展,仕女图作为一种存在数千年的画种,从根本上都无法摆脱传统的影响。唐代仕女图的精湛技艺流传至今,仍然会对当代绘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西法写实观念的涌入,仕女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无论是在笔法,构图,线条和色彩上,都有着自己的创新。如何家英所画的女性,温婉知性有着唐代仕女图中女性的柔软,又在写实技艺上独具气力,有着独特的韵味。
结论
《簪花仕女图》作为一件孤本,其的研究价值不可多得,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史料价值,都是以点喻面,以一眼而窥全豹。中国仕女画发展千年,正是因为不断继承和吸收,才能枝繁叶茂,流传至今,研究《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色,是当今时代下,当代绘画对传统绘画的肯定和借鉴。唐代仕女画是我国民族绘画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它不仅对中国绘画产生着影响,同时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贡献。对于仕女画这传承千年的绘画种类来说,我们要在当代的仕女画运用现代的意识去发挥富有底蕴的艺术大国的气度,唯有这样,才能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充满新的活力。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