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摘 要

二胎子女的到来,可能会引起家长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以及头胎孩子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这对二孩家庭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200余名)及家长(200余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对面临二胎孩子的到来其父母和长子女在认知、态度、行为和情感四个维度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二胎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以下行为问题:长子女出现退行、退缩、暴怒发作、过度依赖等行为问题;造成以上问题,与绝大多数父母缺乏专业教育知识,而且时间与精力有限,导致与孩子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以及父母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存在误区等有关系。其次长子女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保护意识,不安全依恋心理和嫉妒心理也是其出现行为问题的内因所在。为此,父母要提前预判二胎子女到来的前后问题;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均衡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创建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学校及教师也要转变教育思维;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活动。期待每个二孩家庭都能克服长子女的教育问题,共建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二胎时代;行为问题;积极干预;心理健康

引 言

现如今,二胎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对于二胎家庭头孩的教育也成了许多家庭共同的问题。在1928年,英国威克漫提出了“问题行为”的概念,这一概念到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内, 问题行为也叫行为困扰或者不良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社会准则或者社会规范的行为。[1]大多数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存在着行为问题,如“退行行为”、“退缩行为”、“暴怒发作”、“过度依赖”等。国外对于行为问题的研究起源较早,但是涉及二胎家庭的研究极少,所以解决策略也还待进一步完善,国内对于二胎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领域没有涉及,即使已经有个别大样本的实证研究,但其研究对象仍局限于幼儿的观察研究和有判断能力的青少年的研究,而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缺乏研究。因此,关于长子女中年龄阶段为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以及应对政策这一课题在我国有较大的研究潜力,有必要对这一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一研究有助于父母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之间的策略,解决长子女行为问题,改善家庭的教育方式,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减弱长子女行为问题,在某种意义层面上有助于避免家庭矛盾的发生概率。有助于对长子女的身心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及时掌握长子女的行为问题变化,并能适时、适当、适度地给予积极干预。

一、行为问题的概念界定

(一)行为问题的概念界定

在1928年,英国威克漫提出了“问题行为”的概念,这一概念到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内,问题行为也叫行为困扰或者不良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社会准则或社会规范的行为。[1]

(二)长子女不良行为问题的影响

近几年,长子女存在的不良行为问题在二孩家庭中较为常见,成为了二孩家庭中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不良问题行为的存在,短期上看,会使家庭教育犯难,而长期来看,会严重影响到儿童个人的发展。所以问题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觑。

⒈阻碍子女品格良好的塑造

良好品格的塑造是后天的培养和调教中形成的。当孩子悲伤、落寞,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理解和关注而产生愤怒,导致出现一些所谓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破坏性行为。如果在此时,没有给予关注和情感协调,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就会缺乏饱满的情感,变得愈加冷漠。

⒉影响认知的正确形成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当平衡过程中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不良行为问题的存在,长子女儿童的社会环境存在问题,即个体在平衡过程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影响认知的发展。例如一个孩子出现退缩、不自信行为,他会认为自己无关紧要,以后成年也会有自卑心理、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不被他人重视,生活中、工作中都会认为自己可有可无,很难做到积极进取,富有成就。

⒊扭曲身心的健康发展

不良行为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使得活动起来动作变得缓慢、反应变得迟钝、做事效率变得低下,智力水平的提高也会受到抑制。有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积极、有良好的行为的儿童智力水平要高于情绪消极、有不良问题行为的儿童智力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为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在三个年段调查二胎家庭子女及家长。本次调查采取家长和学生无需一一对应的调查方式,故本次共调查231名二胎家庭的家长,216名二胎家庭的学生,其中男生80人,女生136人,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31份,200份,回收有效问卷率分别占100%、92.6%,回收比率比较高,且数据有效度较高;样本覆盖面广,数据可信度高。访问三个年段的各1名男同学和1名女同学,共6名学生,每人的访谈时间约10-15分钟。

(二)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研究二胎家庭子女的行为问题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第一手数据和信息。

⒈问卷调查法

问卷选自张琼《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编制的问卷,问卷调查维度分别为认知、态度、行为和情感。调查结束,将调查的数据和访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目前二胎家庭中长子女存在的行为问题现状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积极干预对策。

⒉访谈法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中的不足,能更深入研究二胎家庭长子女的内心想法,本课题还设计了《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二孩家庭访问提纲》,与个别学生进入深度的访谈,以便更准确地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为提出更有效的干预提供帮助。本课题把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二、四、六年级的二孩家庭的学生作为调研点,访谈以认知、态度、行为和情感四个维度进行开展。

三、长子女存在的行为问题

二胎政策开放之后,二孩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二孩家庭中长子女开始产生不同的变化,出现了不同的行为,其中不乏有不良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集中表现如下:

(一)存在退行行为

二孩家庭中,很多的家长问卷数据反映这样的一个问题,自从二胎孩子出生之后,头胎孩子出现了变“小”的情况。例如,原本可以自己独立吃饭非要父母喂,原本可以独立穿衣服,非要父母帮忙等等一些本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小事情。这就是所谓的“退行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在受到焦虑或挫折、应激等状态,放弃原有掌握的适应技巧和技能,而是采用早期生活中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付解决,从而降低自身产生的焦虑感,进而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头胎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弟弟妹妹的降临,对头胎孩子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头胎孩子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资源,也希望博得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2.16%的家长反映长子女出现喝奶等倒退行为,有15.15%的家长反映长子女出现吃饭异常,10.82%的家长反映长子女出现睡觉异常。(见图3-1)

(二)存在退缩行为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4.33%的家长反映长子女出现交往障碍(见图3-1),儿童的退缩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消极性表现,而头胎孩子的退缩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是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不易产生退缩行为;而不安全型的孩子则极易产生退缩行为,当面对问题时,他们只会选择逃避,选择依赖他人,导致社会能力极差,出现逃避退缩现象。由表3-1可得知变得不自信、不主动表达自己意愿的小孩占18.18%,还有2.59%的小孩变得依赖妈妈及老师,这些都是退缩行为的表现。

表3-1 头胎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选项 小计 比例
没有特殊变化 182 78.79%
不想入校,想和妈妈在一起 5 2.16%
依赖老师 1 0.43%
不自信,不主动表达自己 42 18.18%
跟小朋友打架 1 0.43%

(三)暴怒发作

头胎子女产生不良情绪,通常出现在二孩出生前后的过渡期。有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有一部分孩子在有了弟弟妹妹之后,性情有了极大的转变。原本听话乖巧、活泼懂事的孩子,因家中二孩的出现使得长子女出现发脾气、摔东西等易怒行为,并且容易与父母、同学伙伴发生激烈冲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矛盾态度的变化,开始用激烈冲突来解决矛盾。在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中,有16.45%的家长反映长子女会出现攻击行为,有5.63%的家长反映长子女出现讨厌妈妈的行为。(见图3-1)

(四)过度依赖

在小宝还未出现时,头胎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小宝的出现让头胎孩子感受到危机感时,他就会出现依赖父母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是与年龄是不适配的,即过度依赖。这种行为极易被忽视,容易抑制了儿童社会的交往能力,从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在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29%的家长反映长子女出现粘人的现象,有17.75%的家长反映长子女非常爱哭,31.60%的家长反映长子女不想离开妈妈,凡事都要妈妈帮助。(见图3-1)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3-1 头胎孩子的不良行为

  四、对于长子女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长子女所面临的存在或已经产生的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一个单方面造成的现象,而是一个多方面促成的一个最终的恶性结果。导致诸多行为问题的原因来自于很多方面,以下将以儿童个体方面和家长教育层面进行分析。

(一)长子女的心理特点

⒈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保护意识

儿童的早期是存在自我中心化的, 他们通常不是站在客观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而是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在观念和行为上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由于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缺少玩伴,而自身享受的爱和关怀又太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保护意识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做事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 道德认知发展相对缓慢,容易表现得自私自利和有暴力倾向,甚至人际关系不和谐, 自我观念欠成熟。在孩子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14%的孩子表示弟弟妹妹不需要自己保护,而5.5%的孩子表示不确定。(见图4-1)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觉得自己的世界被外界打扰或者威胁到,就很有可能产生暴力行为,以这种方式去宣示自己的主权。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4-1 问:弟弟妹妹是否需要自己保护

  ⒉具有不安全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是个体与依恋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情感联结。在亲子关系中, 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儿童感知弟妹的能力存在密切的联系。个体会在遇到困难或焦虑、危险时寻求依恋对象的安慰和心理支持, 可以说, 依恋对象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安全领域。也就是说头胎会找父母作为他的依恋对象,而当头胎孩子觉得这种依恋环境让他产生不安全感时,儿童的依恋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畸形, 如冷漠, 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情感关系, 或导致另一个极端, 如过分贪求他人的情感关注等各种适应不良问题。在孩子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14%的孩子表示会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和照顾而出现撒谎行为,11%的孩子则表示偶尔会。(见图4-2)

然而有的家长经常给头胎孩子灌输“你比较大应该让着妹妹”“你比较大肯定是你有错在先”等等之类的观点。在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41.13%的家长承认自身存在过分强调“大让小”的传统观,忽略长子女的感受;有12.99%的家长在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大多数家长是责罚长子女,教育长子女要谦让二胎弟妹,认为大孩子就是应该迁就小孩子的。久而久之长子女就会变得缺乏自信,便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表现自己,退缩行为就会产生。(见表4-1、表4-2)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4-2 问:是否会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和照顾撒谎

  表4-1 生二胎可能对头胎子女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选项 小计 比例
两个孩子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冲突、嫉妒等问题 98 42.42%
分散关注,家长不能同时监督两个孩子 105 45.45%
家长偏爱二胎子女,造成头胎子女心理不平衡 53 22.94%
过分强调“大让小”传统观念,忽略头胎子女感受 95 41.13%
容易拿两个孩子作比较 100 43.29%
其他 10 4.33%

表4-2 当两个孩子出现矛盾时,态度如何

选项 小计 比例
置之不理,让他们自己解决 1 0.43%
惩罚两个孩子中的过错方 42 18.18%
大多是责罚头胎子女,教育头胎子女要谦让弟妹 30 12.99%
大多责罚二胎子女,认为是二胎调皮不听话所致 4 1.73%
与两个孩子分别沟通,找出问题再解决 60 25.97%
教育他们要互相关爱 85 36.80%
其他 9 3.90%

访录1:

研究者:当你发现爸爸妈妈要生弟弟妹妹的时候,你有怎样的反应呢?为什么呢?

二年级: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并没有和我说过,我是到后面才知道她要生小弟弟了,我很开心自己终于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玩伴了,但是我也很害怕小宝宝出生之后,妈妈就不会每天陪做作业了。

二年级学生的这种反应十分典型,既渴望有个玩伴,能和自己一起玩耍,但是又担忧这个所谓的“玩伴”会抢走爸爸妈妈对自己独有的关爱和呵护。二胎孩子的即将出现让长子女感觉到自己原有的安全领域受到了动摇,就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

⒊具有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指不允许别人胜过自己的一种忌恨心理。2014年, X权威杂志《双亲》中有研究提出, 老大会嫉妒新生弟弟妹妹,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必定会发生的。[2]嫉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反应。在孩子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10.50%的孩子表示对于父母生二胎持有毅然拒绝的态度,而这21个人中有80.95%的孩子拒绝的理由都是与父母有关。(见图4-3、图4-4 )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4-3 长子女对于父母生二胎的态度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4-4 反对父母要二胎的原因

  (二)家长教养

⒈缺乏专业教育知识

在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14.72%的家长表示二胎出生前对于头胎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没有预见性,31.6%的家长表示觉得可能会有变化。(见表4-3)

表4-3 对于头胎子女的变化是否有预见性

选项 小计 比例
肯定有变化 124 53.68%
可能有变化 73 31.6%
没意识到 34 14.72%

现在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但是具有专业的教育知识的家长却极少。家长的教育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家庭教育上是否能采取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知识水平高的家长能够更加正确地接受孩子内心的需求,并及时进行反馈,注重用科学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的减少孩子心理上的伤害。反之,教育知识水平低的家长则在这方面会出现很多的欠缺,导致孩子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上的问题。

⒉时间精力有限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高速度的生活节奏及生活压力的迫使,尤其是二孩家庭的父母,肩上的任务更加沉重。对于普通的上班族,两个孩子的负担无疑是有巨大的。以至于大多数的父母每天都用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然而工作之余除了家庭琐碎的事,还要面临的就是两个孩子的陪伴问题,那么父母对两个孩子的陪伴、教育方式也就难免有所不同,尤其对于头胎孩子的关注就会有所较少和忽略。在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中,有5.19%的家长表示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都不多,还有23.38%的家长表示陪伴二胎孩子的时间多于头胎孩子。(见图6)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4-5 问:父母对于陪伴孩子的时间

  访录2:

研究者:当了大姐姐了,心情怎样呢?

四年级:心情有时候很开心,但是也有不开心的时候。

研究者:愿意和我分享一下原因吗?

四年级:开心是因为周末有人和我一起玩,我就不孤单了。但有时候也不开心,因为妈妈很经常教作业中途就去照顾弟弟了,我的作业就要做得比以前晚。还有就是他们总喜欢要我让着弟弟,我就不太开心了。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二胎家庭中父母在两个孩子的陪伴上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头胎子女得到的关注少于之前,难免他们会觉得失落难过,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隔阂。

⒊缺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二孩家庭中,在二宝没有出现的时候,头胎孩子享受着整个家庭的关注,享受着父母全部的关怀和爱护。当二孩出现后,头胎孩子难免会觉得自己受到冷落,感觉自己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有的家庭会把头胎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亲戚家生活一段时间。在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10.82%的家长表示没时间照顾头胎子女,送到祖辈家里后不会想念孩子,还有8.23%则表示不确定(见表4-4)。如果在这时家长不能及时接受孩子的内心需要,就会对孩子造成内心的伤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其他不良的行为。

表4-4 没时间照顾头胎子女,送到祖辈家是否会想念孩子

选项 小计 比例
10 80.95%
不确定 15 8.23%
不会 17 10.82%

⒋教养方式存在误区

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父母教养方式普遍存在以下不足:重视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需求、重视智力教育而会是品德行为教育、家长过度宠溺孩子,以及存在少部分的家庭结构不完整等。对于不同情况的孩子理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二孩家庭的孩子更应该多加引起重视和注意。在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有19.91%的家长表示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样,只有40.69%的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进行教育。(见图4-6)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图4-6 问:对待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

  五、对于解决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策略

面对长子女出现的以上的不良行为问题时,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处于一个犯难的处境,那到底应该如何是好呢?大人又应该怎们做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呢?根据调查情况,给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从家长方面

⒈给予头胎子女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没有同时养育两个孩子的经验,难免会有些措手不及。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提到:幸福是“始点”,是“本原”,正是为了他,所有人才做其他的事情。[2]所以当让长子女意识到父母是足够爱自己的,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他自然而然能够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

对头胎孩子给予理解和关怀。当二宝出现后,头胎子女的行为出现变化是情理之中的,父母不应对其进行责怪;相反的,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怀,予以理解,积极沟通交流,让孩子有充分的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内心波动,及时询问,及时解决。除了言语互动,还可以采用肢体互动,小孩子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摸摸他的头、抱抱他、给他竖个大拇指,可能他还在抱怨弟弟妹妹,感受到你的肢体语言后,就将埋怨抛之脑后了。

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偏袒。部分头胎子女之所以会对二孩产生抵触心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们害怕因为二孩的到来,父母会把原本给予自己的爱分给弟弟妹妹,那么自己便会失宠。我们都知道,任何关系双方都需要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来加以维护,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孩子。那么父母如何给到长子女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仍然是被爱的呢?日常生活中,父母仍然是要以长子女为第一位,例如买零食买玩具时,可以多给孩子带一份,并且是精心挑选的,符合孩子口味的,物质上多一份的偏袒,其实孩子在心中是可以感觉得到的。当然,除了物质上的安全感,精神上的安全感更加不可或缺,比如有些父母在没有二孩之前会天天给孩子讲故事,但有了二孩之后就忙得没有这个习惯了,此时孩子便会父母对他的爱减少了。所以如何给到孩子精神上的安全感就需要父母不应改变孩子之前的生活方式,不应让孩子觉得二孩的到来导致自己的父母手忙脚乱,那么孩子的厌烦心理就更会加重,所以每天晚上与孩子的交流谈心不能减少,甚至应该更频繁,只有这样子,孩子才能切身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当过一段时间以后,头胎子女发现弟弟妹妹的到来并不会抢走父母的爱时,那生活就会慢慢步入正轨了。

⒉培养头胎孩子适当的责任感

当二胎子女还没到来之前,头胎子女享受着独生子女的待遇,日常生活缺少小伙伴,享受的宠爱过多,就会出现自私自利的现象。所以培养头胎子女的责任感也是极其重要的。

父母在给予宠爱的同时,也要让他明白身为家庭的一员,就应当担负一份责任,也应当对家庭的其余成员负责。比如从小培养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忙父母一起承担家庭事务;家里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养一些宠物或植物,和孩子一起照顾,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皮亚杰曾提过,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对儿童从自我中心化中走出来更加有帮助。二胎出生之前,父母可以经常带头胎子女和有二孩的家庭接触交流,让头胎子女能够提前体验一下有弟弟妹妹的生活;也可以有意识地带他到小区广场、公园等场合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耍,让他做一次哥哥(姐姐),感受下做哥哥姐姐的责任感,事后可以询问他的感受。

⒊提供头胎孩子充分的参与感

父母要告知头胎子女二胎到来后的变化,获得理解,提前告知这是一个新生命,也是爸妈送给他的礼物,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爱他的人了。除了更多关注长子女之外,其实可以鼓励肯定他们的表现。小孩子都会有自尊心和虚荣心,父母可以在照顾二胎时,偶尔让大一点的孩子帮自己解决一些琐事,如同帮弟弟妹妹拿奶瓶、喂奶时让老大扶着奶瓶、拿纸尿裤之类的,在孩子不抗拒并且完成父母告诉他的任务之后,积极表扬他们:“真厉害,真棒,是个大哥哥(姐姐)”之类的话语,孩子都渴望被表扬被需要,父母这样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也会让他觉得弟弟妹妹有他的一份,让孩子在照顾二胎子女的过程中有了参与感,他们在今后也就更愿意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久而久之,两个孩子也就能越来越和谐相处了。

⒋保证头胎孩子尽可能的平等

教育学家认为“儿童比黄金更珍贵,比玻璃还脆弱”,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家长就需要多加涉及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其次要做到尽可能地公平对待孩子,不要出现偏袒现象。

做事公平不偏心,凡事都讲究道理。在二孩家庭中,孩子之间的产生矛盾的现象是必不可免的,家长应当更关注如何解决矛盾,教会孩子之间如何和平共处,如何相互包容,而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就去责备头胎孩子,不可以因为二宝较小,就出现“你要让着弟弟”“你比较大错肯定现在你”之类的错误言论。这样久而久之会造成老大的情绪的丧失感。更重要的,应该在两个孩子吵架起争执时,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坚持谁错批评谁的原则,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较为清晰的是非观。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二宝年龄较小,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父母根本无法了解清楚两个孩子起争执的原因,此时安抚较为年长的大宝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心智较二宝成熟,讲道理就比较听得进去。除此之外,也不要存在命令式的吩咐,例如“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无形之中就会加深孩子之间的隔膜。父母应当坚持正面教育,要及时对头胎子女呵护弟弟妹妹的行为进行夸奖,被父母表扬的次数多了,长子女自然而然就会把带好弟弟妹妹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也会帮助大人一起照顾弟弟妹妹了。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的人就经常对他说怎样的话,你不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就不要给他讲什么样的话。

在陪伴时间上的公平。父母之间要均衡好两个孩子的陪伴时间,父母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让两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的话,头胎孩子会感觉即使二孩的到来,父母对他的爱也没有减少。一般情况下,头胎孩子需要顾及到的方面其实比二孩要多,他们比较年长,父母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对他们保持一定的关注,不能因为二孩的到来而“乱了阵脚”,比如日常得检查作业、与孩子沟通交流校园生活等等都不能缺少,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仍然存在。而对于二孩,由于年纪较小,其实父母应该更注重的是小孩的生活起居,如吃饭睡觉等等。总的来说,父母们应该在不同的侧重点付出相应的时间开陪伴两个孩子,陪伴方式可能不同,但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需要父母关注的同时也让孩子被需要。

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为迎接二胎的到来做好充足准备,要明确知道一个家庭的建设,经两个孩子怎么办?”不要紧,亲子时间未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碎片化的时济不是关键问题,而幸福、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父母可以采取共享时光的方式。也许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没有时间陪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家长可以每天抽出大半个小时同时陪伴两个孩子,与他们一起做亲子阅读、一起玩游戏,比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之类的能让两个孩子成为同一阵营的游戏,不知不觉就会让他们更团结。相信有了亲子陪伴带来的欢声笑语一定会让家庭氛围和睦的,在一定层面上也会对头胎孩子对弟弟妹妹的看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应当创造机会让两个孩子互相交往,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和平相处、如何解决冲突。比如鼓励两个孩子可以相互为对方做一些事,比如老大喂老二吃饭、老二递玩具给老大等。看似简单的事却蕴含和谐温馨的氛围,这样的行为源于爱。再比如,当两个孩子产生矛盾时,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之间的和解,不要采取大人的方式解决,先不要着急介入,教会孩子要懂得和平相处,懂得包容对方,这样才不会让两个孩子之间产生隔阂,也有利于孩子之间的感情升华。当孩子处于一个温馨的环境中时,对他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二)从学校方面

⒈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当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纳入本校的教育工作体系中, 也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长子女学生能够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创建物质环境, 设置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训等宣传栏,以此营造精神环境, 为长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温馨友好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学区域设置相应的爱护弟弟妹妹的图画,对头胎孩子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可以用包容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

适当适度适量地开展专题活动。学校可以根据班主任反映的情况,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开展与心理辅导相关的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不仅需要能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和心理保健方面的教育, 而且还要对个别长子女进行心理辅导有引导作用, 帮助长子女消除焦虑等心理问题。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校内广播、手抄报、等多种活动形式, 向长子女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郊游等, 从而让长子女可以释放情绪, 也可以使长子女的情操得到陶冶, 使长子女的身心更加健康。

⒉教师要转变教育思维

教师应当增加对二胎子女教育层面的规律探索, 了解二胎孩子与独生子女在成长特点和心理变化之间的差异, 及时对教育方式方法作出调整, 也要多注重学生在品德教育及潜力方面的开发。

教师应该关注头胎孩子在校的状况。而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班上如果有二孩家庭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对他们多加提问,并可以有意无意地提到关于二孩的问题,例如:“当了大哥哥(姐姐)是什么感觉,每天和弟弟妹妹相处怎么样,爸爸妈妈是不是比以前更忙了,你在家有帮忙吗?爸爸妈妈有没有经常表扬你之类的问题,从孩子回答的态度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若发现孩子支支吾吾或者是抗拒的情况时,老师应该及时在课下与孩子进行沟通,并私下联系其家长,家校联合,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被关注。总的来说当老师发现二孩家庭的孩子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表现,应当及时讯问,询问也不可直接了当,应该委婉,顾及孩子自尊。

与孩子保持平等身份交流。当与孩子交谈时,应当蹲下身子与他们平等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尊重,让孩子愿意将心声向教师倾诉,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当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教师后,教师除了给予安慰和疏导之外,还应当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和沟通,与家长共同商讨如何应对的措施。有条件的,老师更是可以开展类似主题的班会讲座,要求家长共同参加,这也在另一方面促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⒊提倡家校联系和合作

教师应当鼓励父母进行正面教育。教师及家长要及时对长子女对二胎孩子的友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 培养长子女的责任感和示范性, 消除二胎孩子的自卑感和依赖性, 在孩子之间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横向比较, 应及时化解孩子间的矛盾, 父母的教养方式应以民主型为主, 平等对待孩子, 防止偏爱一方而造成对另一方的伤害, 应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让孩子学会友善、合作、分享的交往方式。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制造让两个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或者让两个孩子共同合作去完成某件事,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促进孩子之间的情感。而家长在日常的观察中,要熟悉两个孩子的性格,例如老大较安静,老二较活泼,存在这样的性格差异也应及时告诉老师,孩子的不同的性格就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适当地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适度举办亲子活动。举办亲子活动也是为了给亲子间建立一个具有正确教育观指导和近距离交流的环境。活动侧重于正确教育而不需要复杂形式。例如,亲子之间的手工活动,这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亲子之间更加近距离的沟通。再比如,观看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视频,让孩子借此感受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激发孩子们对父母的爱。二孩问题的出现,其实往往都是因为父母对两个孩子的顾此失彼。因此学校应该从这点出发,让父母能付出同样的时间来关注照顾长子女,学校就应该制造这样的机会,除以上一些常规活动之外,在作业中也应该适当布置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与父母多一些相处的时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六、结语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二孩家庭会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而与日俱增,家长时常会对孩子由心理到行为表现出的叛逆而感到措手不及,那么有效的积极沟通,正确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正确向上的教育和指导下,所有二孩家庭的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这也是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意义所在,二孩家庭也才能真正收获幸福和温馨,共享天伦之乐!

致 谢

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黄文澜老师,在黄文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在整个过程中,黄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细心讲解和标注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黄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批注是密不可分的,在此真诚地向黄老师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我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在论文的撰写中也提供了支持和意见。今后我会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前进,不断学习!

参 考 文 献

[1]李婧.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汉字文化,2019(16):183-185.

[2]王一格.个体心理学及其对儿童问题行为教育的启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9,34(03):66-69

[3]Kitayama S, Markus H R, Kurokama M.Cul-ture, Emotion, and Well-being:Good Feelings in Japanand the United States[J].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0, 14 (1) :93-124.

[4]封孟君.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127-128.

[5]谢思涵.二孩时代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积极干预[J].基础教育研究,2019(04):84-85.

[6]刘鹏琴,阎平.二孩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36-37.

[7]罗震雷,李洋.论出生顺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7,15(03):193-197.

[8]品之.“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林区教学,2018(08):120-122.

[9]蔡潇. 要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72.

[10]颜之推. 颜氏家训[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16.

[11]保全.“二孩”政策后家庭教育如何升级[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4(3):40.

[12]陈斌斌,王燕,梁霁,童连.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6):863-873.

[13]DeNeve K M, Cooper H.The Happy Personali-ty:A Meta-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8, 124 (2) :197-229.

[14]冀红红,赵英.国内外儿童消极情绪的研究综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3(06):48-51.

[15]房广梅.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 市场周刊, 2019(04):124-125.

[16]曹辉,朱春英.论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J].教育探索,2008(01).

[17]朱燕. 全面二胎政策与我国学前教育接轨策略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118-119.

[18]李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 甘肃教育, 2018(4):1-1.

[19]王瑱. 试析维果茨基与皮亚杰异同[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4(25):1-1.

[20]蒲文友 王昌善 蒲保兴.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简要述评[J].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70-71.

[21]王春玉. 沙盘游戏中高中生应对困难的方式及其对心理辅导的启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6):3-3.

[22]刘静. 看见与被看见——从客体关系理论看二孩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J]. 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016(12):4-4.

[23]徐媛. 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J]. 文教资料, 2006(22):178-179.

附录A

二孩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家长:

你好!

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冒昧打扰您,希望您可以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填写一下这份问卷。本问卷旨在了解二孩家庭中头胎子女存在的一些问题。本问卷分为父母和孩子部分,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并且承诺绝对保密,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不要有任何的顾虑,这对本研究很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一、家长问卷

1.您是孩子的( )

A父亲 B 母亲

2.您的年龄( )

A 25-30 B 30-35 C 35-40 D 40以上

3.父母双方是否是独生子女( )

A 都是独生子女 B有一个是独生子女 C都不是独生子女

4.头胎子女的年龄( )

A 7-10B 10以上

5.头胎子女的性别( )

A 男 B女

6.家庭是否有保姆或者老人( )

A 有保姆 B有老人 C无

7.二胎出生前头胎子女的主要照顾人( )

A 爸爸 B妈妈 C老人 D保姆 C父母

8.自从有了二胎后,您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态度)

A 比以前更加重视 B和头胎时没什么区别

C 一样重视 D不及头胎时重视

9.在二胎出生前,对头胎子女可能出现的变化您是否有预见性( ) (态度)

A 肯定有变化 B可能有变化 C没有意识到

10.有了二胎之后,家庭亲子关系变得( ) (认知)

A 比以前更加融洽 B跟之前一样 C不如之前融洽 D没关注过

11.您及家人对待头胎子女发生的变化的态度是( ) (态度)

A 很有耐心地接纳孩子的变化

B 忙于照顾二胎,不耐烦

C 充分尊重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12.您准备生育二胎时,与头胎子女做过沟通吗?( ) (行为)

A 沟通过,取得了头胎子女的同意 B沟通过,但效果不佳

C 想沟通,但不知道怎样解释 D没沟通

13.二胎子女出生前您是否亲密陪伴头胎子女( ) (行为)

A 是 B很少 C否

14.当两个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您的态度是( ) (态度)

A 置之不理,让他们自己解决

B 惩罚两个孩子中的过错方

C 大多是责罚头胎子女,教育头胎子女要谦让二胎弟妹,认为大的就该迁就小的

D 大多是责罚二胎子女,认为是二胎调皮不听话所致

E 教育他们要互相关爱

F 与两个孩子分别沟通,找出问题,再去解决

G 其他(请具体说明)

15.有二胎后,头胎子女出现脾气暴躁易哭捣乱、攻击、嫉妒等非正常心理和行为 表现等,您认为这些原因是( ) (认知)

A 以往对头胎子女关注过度,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B 认为部分原因来源自己,对二胎过度关注和溺爱,无法均衡两个孩子的爱

C 认为这是二孩家庭头胎子女的正常反应,过段时间就会好的,对此不以为然

D 其他的看法(请具体说明)

16.二胎子女出生后,父母如何分配照顾两个孩子( ) (行为)

A.妈妈主要照顾二胎,头胎子女由其他人照顾

B.爸爸主要照顾二胎,妈妈主要照顾头胎子女

C.爸爸妈妈都照顾二胎,头胎子女由其他人照顾

D.其他方式(请具体说明)

17.您陪伴哪个孩子的时间较多( ) (行为)

A 两个一样多 B头胎子女多于二胎子女

C 二胎子女多于头胎子女 D都不多

18.您对待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样吗( ) (行为)

A 对二胎子女更严厉

B 对头胎子女更严厉

C 一样,用教育头胎子女的方式教育二胎子女

D 不一样,根据他们自身特点进行教育

E 在头胎子女的教育基础上综合改进

19.当有了二胎子女后,您对头胎子女有什么不同( ) (行为)

A 比以前更关心头胎子女

B和以前一样

C 想给头胎子女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D常常忽略头胎子女

20.能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 (行为)

A 能 B不能 C不确定

21.在养育二胎子女的过程中是否主动有意识地让头胎子女参与其中,让孩子一起成长( ) (行为)

A 是 B否

22.您是否对两个孩子存在比较情况,并因此对其中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示不满 ( ) (行为)

A 是 B否

23.二胎子女出生后,您更倾向于喜欢哪个孩子( ) (情感)

A 二胎子女 B头胎子女 C两个孩子一样喜欢

24.有了二胎子女后,陪伴头胎子女的时间减少,您会因此对头胎子女感到愧疚和自责( ) (情感)

A 是 B不确定 C不是

25.有二胎子女后,没时间照顾头胎子女,把头胎子女送到祖辈家里去,您会想念头胎子女( ) (情感)

A 是 B不确定 C不是

26.有了二胎子女后,头胎子女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 )(行为)

A 比之前更好 B跟以前差不多,基本没有变化

C 不如以前好 D没关注过

27.头胎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 (行为)

A 没有特殊变化 B 不喜欢入校,想跟妈妈在一起

C 依赖老师 D 不自信,不主动表达意愿 E 跟小朋友打架

28.您觉得生二胎对头胎子女可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多选题】( ) (认知)

A 让孩子多了个小玩伴,孩子相伴成长,学会互助分享,激励成长

B 培养孩子分享、团结互助的意识

C 不再集中关注一个孩子,减少溺爱

D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E 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解决当前独生子女存在的自私、任性等缺点

F 其他(请具体说明)

29.您觉得生二胎对头胎子女可能带来哪些消极影响【多选题】( ) (认知)

A 两个孩子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冲突、嫉妒等问题

B 分散关注,家长不能同时监督两个孩子

C 家长偏爱二胎子女,造成头胎子女心理不平衡

D 过分强调“大让小”的传统观,忽略头胎子女的感受

E 容易拿两个孩子做比较

F 其他(请具体说明)

30.头胎孩子在行为上的表现(不良行为)【多选题】( )(行为)

A 吃饭异常 B 睡觉异常 C 粘人 D 爱哭

E 攻击行为 F 交往障碍 G 要求喝奶瓶等倒退行为 H不想离开妈妈,每件事都要妈妈帮忙 I 讨厌妈妈,对其他家庭成员示好 J 其他不喜欢弟弟妹妹的行为

31.头胎孩子在行为上的表现(懂事的行为)【多选题】( )(行为)

A 主动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妹妹

B 主动分享玩具食物给弟弟妹妹

C 不打扰弟弟妹妹睡觉

D 感觉当哥哥姐姐了长大了自己照顾自己

E 其他喜欢弟弟妹妹的行为

二、孩子问卷

1.当你知道父母准备生育弟弟(妹妹)时,你的态度是()(态度)

A欣赏接受B犹豫不决D毅然拒绝

2.你通常反对父母要弟弟(妹妹)的原因是()(认知)(接上一题,上一题非选A的孩子要做)

A弟弟或妹妹会抢自己的玩具

B爸爸妈妈不会照顾自己了

C不愿意与别人分割父母的爱

D父母更喜欢弟弟或妹妹

E其他(请具体说明)

3.认为弟弟(妹妹)再长大些,就可以多一个人陪自己玩了()(认知)

A是B不确定C不是

4.自己是哥哥(姐姐)了,弟弟(妹妹)需要我的保护()(认知)

A是B不确定C不是

5.小伙伴都羡慕自已有个弟弟(妹妹),为自己能当哥哥(姐姐)而骄傲()(认知)

A是B不确定C不是

6.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还是想当哥哥(姐姐)()(认知)

A是B不确定C不是

7.对于妈妈怀孕时行动不便,你的态度()(态度)

A.主动照顾B不给妈妈添麻烦

C让妈妈帮自己做很多事D无特别反应

8.当你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时,你的态度是()(态度)

A非常喜欢,很关心B一般,不是很关心

C一般,会向家长抱怨D不喜欢,常有负面情绪

9.你是否为了争得父母的照顾有说谎行为()(行为)

A有B偶尔有C没有

10.要是弟弟(妹妹)抢了你喜欢的东西(玩具、零食),你会怎么做()(行为)

A直接与争抢打架,不懂退让

B心平气和的与弟弟(妹妹)沟通协商

C告诉爸爸妈妈,希望通过爸爸妈妈拿回自己的东西

D直接把东西给弟弟(妹妹),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觉

E其他(请具体说明)

附页B

访问提纲

对头胎子女的访谈

1、和弟弟妹妹相处得怎样呢?能不能具体说说看?(行为)

2、你认为弟弟妹妹是你的玩伴吗?为什么?(认知)

3、你会做一些事去引起爸爸妈妈注意吗?都会做什么呢?(行为)

4、有了弟弟妹妹以后你是更独立了还是更依赖父母了?具体说说看(行为)

5、自己当了大哥哥(大姐姐)是不是很开心?如果不开心,是什么原因?(情感)

6、如果爸爸妈妈想再生个弟弟妹妹,你希望吗?为什么?(态度)

7、你会帮忙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妹妹吗?你是怎么做的?(行为)

8、如果弟弟妹妹抢你玩具,你会怎么做(行为)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行为问题的积极干预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085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31日
Next 2023年1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