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护理心理学(Nursing一psyehology)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代世界医学
模式的转变中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研究在护理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心理护理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自1981年有学者提出“应当建立和研究护理心理学”以来,在护理人员中逐步开展了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其科学性以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认识和接受,并引起护理学术界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及行为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的烦恼和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力,并且减轻和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因此所产生的各种躯体的症状,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早期康复。
1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1提高护理质量
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心理形态,对患者来说,他们的心理形态就更加复杂。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情绪会很低落,往往使病情更加严重;而有些患者则对疾病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常常会使已无法治疗的顽症出现各种好的转机。假如护士充分应用心理学,在治疗、护理和巡视病房时与患者多多沟通,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各种心理的变化,并及时的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开导,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1.2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要做好护理的工作,护士本身首先要有优良的心理素质。社会上的一些对护理工作的轻视,给护士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导致护士在工作中部安心,甚至轻视自己的价值,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就较差。对护士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可增强其自信心、自制力和自尊。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尊严都是平等的,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我尊重,做好本职的工作,服务好他人。
1.3加深医患感情,促进早日康复
一旦发生疾病,患者的求医心理就非常急切,但他们对相关的医疗程序并不了解,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心情就变的非常急躁,经常会迁怒于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这种特殊心理表现,对待病人要有耐心,要经常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也就自然的会带着感情为患者进行服务了,也会得到患者的理解,医患关系也会逐渐变得融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1针对不同病程的患者
2.1.1慢性病程的患者
慢性病程的患者一般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比如皮肤病,肿瘤患者等。这些疾病可反复发作,也可因为治疗效果不佳或没有查明病因需要长期的住院观察。这类的患者不但对医院病房的环境比较熟悉,对医院护士的情况也比较的了解,所以他们希望由医疗技术较高明的医生对其进行治疗,也希望由技术较熟练的护士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护士应当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假如由于一些原因不能满足患者时,应当对其耐心的解释,并表示歉意,在必要的时侯要和患者促膝长谈,将心比心,在生活上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2.1.2急性病程的患者
一般说来,急性病程的患者常见于外科,其特点是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快,患者的疼痛也非常的剧烈。比如胆结石患者,胆绞痛是最典型的,患者对突发的疼痛常常难以忍受,对护士有很强的依赖性,而护士在此时就要抓住时机,对患者主动关心,语气要和气,避免刺激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2.2针对不同性格的患者
2.2.1外向型的患者
外向型患者的常常怨天尤人,埋怨家属。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火,较任性和挑剔等。就如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很容易因为不愉快的事情发脾气,甚至还会对医务人员提出较无理的要求等,此时护士应当耐心的解释、细心的护理,并告知患者其急躁易怒的情绪会导致病情进一步的加重,以使患者能逐渐配合治疗与护理。

2.2.2内向型患者
内向型的患者有忧郁、焦虑、多疑、沮丧、心胸狭窄的特点,所以护士的一言一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用热情的语言鼓励患者,比如有的患者因胃溃疡住院,住院后情绪较低沉,闷闷不乐,把自己的病情考虑得十分严重,此时医务人员应一边积极治疗,一边耐心开导解释,使他明白胃溃疡是可以治愈的,以消除他的心理障碍,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3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
2.3.1儿童患者
儿童的年龄跨度较大,各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护理的要求也不同。儿童突出的特点就是年幼无知和单纯,其心理活动常随活动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儿童在生病期间,本身就遭受着身体的痛楚与折磨,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动作轻柔,态度和蔼,使患儿感到温暖与信任,获得情感及生理上的满足。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关心、体贴患儿,给患儿以“爱”,对待健康的、患病的、残疾的患儿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不取笑他们,要学会与患儿进行情感沟通,取得小儿的信任,成为儿童及其家庭的知心朋友。
2.3.2青年患者
青年是人一生中最鼎盛的时期,他们常常比较自信,对医生的诊断也轻信,直到真正感到疾病在身上反映时才接受这个现实。他们的心里状况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出现好转时,他们就开始盲目乐观,不再遵医嘱按时治疗或者就干脆停止治疗。当疾病久治不愈或者加重时,他们又较容易悲观和失望,严重者还可能失去理智。因此,护理工作者对这类病人要多给以心理指导,多一些同情和关怀,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
2.3.3中年患者
中年人是在事业上大都颇有建树,在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人生阅历较丰富,心理上也比较成熟。当患病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显得非常复杂和沉重。对中年人进行心理护理,一是要告诉他们“既来之,则安之”,既得之,则积极治疗之,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事业与家庭的根本与基础。二是要动员其单位和家庭妥善安排患者所担心的人和事,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利用他们的承受能力较强的特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以便继续履行“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家庭的支柱”的职责。
2.3.4老年患者
人到老年,身体内的各个器官和机能都开始衰退,老年人的情绪较不稳定,有的时候如同小孩,他们非常易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特别是丧偶和独居的老年人就更明显。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眼花、耳聋和记忆力下降以及唠叨的通病。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就是要尊重他们,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耐心的听他们讲话,回话的时候要尽量大声些(但不是训斥及不耐烦)。其次,要积极的动员他们的家人经常来探望,以他们的消除孤独和寂寞感。还要在老人的生活上多给予关照。最后在治疗上,要做到医患相互配合,做到“三心”,即有细心、耐心及用心,使病人早日康复,延年益寿。
3结语
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任何一个患者的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仔细琢磨,细心观察,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治疗、康复的信心,促其早日康复。护士只有完善自我,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真正地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苏筱红.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
[2]刘晓玲.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2008
[3]计惠民,张琴绵.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6
[4]张瑞红.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1
[5]周慧明.试论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9
[6]邹集原.护理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