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阐述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300名初中生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在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研究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与初中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
(1)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初中生网络成瘾在城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4)在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与初中生网络成瘾两两相关分析的研究上,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和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其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因子总和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初中生家庭环境其各维度与时间管理倾向其各维度大多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网络成瘾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问题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被社会广为关注,近年来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辍学,甚至犯罪问题有有增无减的趋势。当下针对初中生采取有效的关注和帮助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国内对初中生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较少。本文欲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研究视角,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对于帮助初中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生活质量,顺利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概念界定
1.2.1初中生
所谓初中生(Juniorhighschoolstudents),即正在初中上学的学生,也泛指青春期时期。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通常由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1至15岁,学习科目不分文科及理科,初中生毕业后参加的考试叫做中考。
1.2.2家庭环境
主要指的是分析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心理道德环境不仅是家庭环境的核心,还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温床”。它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家庭环境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等。良好的家庭硬环境毫无疑问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反之则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家庭内环境也指自己家里的人或事,不被外人容易获知。一般家庭内环境都是说夫妻和睦相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相关问题。外环境是指家庭外的,如家庭的周围环境、周围人群情况,外部活动场所,外部人际关系。
1.2.3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的典型特征即不变性、无储存性和不可替代性[1]。首先确立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或目前的生活情境。
再确定自己对待时间应有的态度,需要以什么样强度的量来安排时间。
最后通过自身强大的掌控能力,合理安排时间生命,从而管理自我,掌控未来。
1.2.4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Goldberg(1995)提出的。他最早用“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来说明病态的、强迫性的互联网使用现象[2]。网络成瘾症,也称作网络成瘾综合症、上网成瘾症、网瘾、网络依存症、过度上网症或病态电脑使用等多种名称,泛指各种电脑过度使用的情况,以致影响到正常作息的现象。
1.3研究的现状
1.3.1有关初中生家庭环境的研究现状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是否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家庭环境有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矛盾性3个因子,这3个因子也是家庭环境量表的关系纬度。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对其他成员的公开活动表示鼓励、表达情感,减少或避免发生相互攻击、吵闹行为,可以减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个人发展纬度包括独立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家长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家庭成员对社会、文化、艺术等活动有浓厚兴趣,并且恪守社会道德规范,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家庭系统维持纬度有组织性和控制性。父母或其他核心人物有组织的安排家庭活动,尽可能的控制用严厉的家规约束初中生的行为,可以降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研究发现,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较高,而母亲的文化程度对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没有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可能在中国,在大多数家庭中,父亲是权威和核心人物,父亲的气质、性格、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及教育程度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文化水平较高的父亲可能会采用较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让孩子生活在较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1.3.2有关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现状
高丽娜、李丽娜、闫亚曼等人(2009)研究发现,年级、性别、独生与否及生源地等因素不影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3]。黄希庭、王洪等人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的时间价值感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则经历了一个急剧下降和缓慢回升的过程,其中以初三年级为最低谷[4]。范会勇、宋凤宁等人发现,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初中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5]。Kelly(2003)的研究结论是时间利用有效性量表得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6]。
1.3.3有关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确实存在,男性中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7]。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科学健康、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能够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能利用网络进行一些促进自身的学习、交往的活动等。但也有少部分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或者说可能有网络成瘾倾向,这些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性,在网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并且在不同程度表现出上网行为失控。长时间附着网上,不仅对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威胁到了身体健康。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各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共计300名学生作为被试,具体初中生被试基本情况见下表:

2.2测验工具
2.2.1家庭环境量表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X心理学家MossR.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家庭环境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的是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该量表含有90道是非题,适合初等以上受教育程度者。
2.2.2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由西南大学的黄希庭教授编制。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访视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时间管理倾向问卷由时间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8]。
2.2.3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是根据Young[9]的研究编制而来,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一、上网渴求与耐受,反应个体上网渴求、冲动及耐受等问题。二、戒断反应,反应个体不能上网时的情绪改变。三、不良后果,反应长期上网对个体学习、交往、健康等的负面影响。
2.3数据输入与统计
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首先,对初中生的网络成瘾与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学校类别、家庭组成方式进行相关分析。
其次,初中生的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十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
再次,对初中生的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
最后,对初中生的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进行相关分析。
3结果
3.1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研究
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研究中,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城乡上的差异非常显著,但在年级和家庭组成方式上差异都不显著。
3.1.1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性别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中生家庭环境进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总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男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1.2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是否是独生子女进行差异研究,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初中生的网络成瘾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
3.1.3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户口所在地上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初中生的网络成瘾在户口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
3.2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3.2.1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和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
3.2.2初中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初中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其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因子总和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3.2.3初中生家庭环境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初中生家庭环境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与初中生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监控观与初中生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与初中生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和组织性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与初中生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呈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监控观与初中生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和独立性呈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与初中生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呈负相关。
4分析与讨论
4.1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初中生网络成瘾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男生要高于女生,这与大多数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0]。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男女生性别差异带来的性格差异有关系。男生大多喜欢刺激、冒险的活动,不愿意受大人的拘束管教,所以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角色,能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满足感。而女生大多比较顺从大人的管教,对刺激、冒险的事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因此,男生的网络成瘾的现象显著高于女生。
而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的网络成瘾数据分析上,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网络成瘾的概率大于非独生子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在社会进步发展快,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电脑已经不再是贵重物品,成为每家每户都拥有的生活必备物件。现在家庭观和国家政策的限制,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在教育上容易对子女造成溺爱。而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孩子,因为有兄弟姐妹,责任感可能会更强一点,家长也不会过于溺爱孩子,也很少有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愿意给每个孩子配备一台电脑,所以造成独生子女网络成瘾的情况比非独生子女的网络成瘾更多。
在户口所在地的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到户口在城镇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情况比户口在农村的情况严重。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城镇和农村的发展还是有差距的,城镇的网吧、网咖之类的网络休闲场所更多,设施更先进,上网环境也更好,身在城镇的孩子大多撒家庭条件也较好,课余时间可由自己随意支配。而农村可能因为人口和消费情况的制约,网吧之类的网络休闲场所并没有很多,户口在农村的孩子也许除了课业任务还有其他的家庭劳动任务,所以可能这是造成城镇初中生网络成瘾概率大大高于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概率的主要原因。
4.2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现状分析
从结果上来看,初中生的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都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的关系,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因为家庭成员的亲密度不高、缺乏互相的情感交流、各自生活的独立性又较高,所以相互依赖、相互关心较少,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家的归属感和对家长的情感依赖,从而在网络中寻找被需要的感觉和依赖感。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有可能没有强烈的道德感和信仰意识,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也不够科学,所以容易造成孩子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行事、随心所欲、不愿听从家长的管教,从而在虚拟的现实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矛盾越多,越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如若家庭成员之间针锋相对,关心孩子成长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从而有可能会导致初中生去网络中寻找发泄对现实家庭生活的不满情绪。不良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行为影响很大家庭关系不和谐是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12]。
4.3初中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分析
金宇、苏林雁等人(2007)研究发现,网络过度使用的中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未网络过度使用的中学生[13]。从结果上看,我国初中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越差的学生越容易网络成瘾。细究原因,笔者认为意识不到时间的重要价值的人,是不会在意时间的,更不会在意时间是否花在了有意义的事情上,所以,时间价值感越差得人越容易网络成瘾。不能很好的掌控时间的人可能会将时间划分不够合理,也不能严格按照预期的时间划分来做事,从而容易导致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虚拟世界当中。
4.4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现状分析
从结果上看,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与家庭环境的是个维度大多有显著的相关。笔者认为可能时间管理倾向较好的人在生活中做事也比较有条理,会更容易处理好家庭生活中的琐事,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家庭环境的整体氛围也更加和谐。反之,家庭环境较好也会影响家庭成员对时间的掌控,所以,家庭环境测验结果较好的其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验得分结果也较好。
5结论
本研究在阐述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300名初中生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户口所在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在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研究家庭环境、时间管理倾向和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
5.1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研究
参与调查的初中生整体在网络成瘾方面情况比较严重,网络成瘾的人数不在少数,占网络成瘾的人数达到总体的16%。这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关研究表明,国外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9.9%[14],国内为4.08%-10.8%[15]。在性别方面,男性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情况远高于女性初中生。在户口所在地,城镇初中生的网络成瘾情况比农村初中生的情况要差,城镇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人数大大高于农村初中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的人数比非独生子女的初中生的人数要多。
5.2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研究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网络成瘾有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好,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情况较少,家庭环境氛围较差的,网络成瘾的情况更多。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研究中,初中生网络成瘾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和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方面得分较低的测验者中网络成瘾的概率更大,在矛盾性和独立性方面得分较高的测验者中网络成瘾的概率更大。
5.3初中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对初中生网络成瘾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得分高的学生很少有网络成瘾的情况,时间管理倾向较差的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更多更严重。在初中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的研究中,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其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因子总和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倾向得分越低的测验者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高。
5.4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研究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得分好的学生大多家庭环境氛围也较好。在初中生家庭环境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价值感的维度上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维度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时间价值感上得分高的测验者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的得分也高。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监控观的维度上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维度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时间价值感上得分高的测验者在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的得分也高。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效能感的维度上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和组织性维度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时间价值感上得分高的测验者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和组织性的得分也高。综上所述,也就是时间管理倾向得分高的人家庭环境的测验结果也较好。
6教育建议
首先,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家庭网络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有些家长因其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会有种错误的认识,觉得上网就是不好的,学校和社会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合理上网是有必要的。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实际需要,尊重孩子的合理正当需求,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有娱乐放松的需求,家长应学会让孩子劳逸结合,通过网络游戏给孩子适当的放松。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时间安排来做事。树立榜样效果,让孩子学会加强对时间的把握。
其次,学校应加大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对网络成瘾的抵抗能力。学校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网络素质,提高其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作用。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预防网络成瘾的宣传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对网络成瘾重视起来,最大程度上的杜绝网络成瘾出现的机会。
再次,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督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核查每个在网络休闲场所上网的客人,积极对“黑网吧”进行举报。
最后,学生自身应主动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改变自我认知,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应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生应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将有限的时间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胡乐,余林,网络成瘾成因机制的理论模型及其多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26-29.
[3]高丽娜,李丽娜,闫亚曼.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38-840.
[4]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报,2007,33(5):328-333.
[5]范会勇,宋凤宁.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报,2003,63(3):315-323.
[6]WilliamE.Kelly,Notimetoworry:therelationshipbetweenworry,timestructure,andtimemanagement[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2003,35(2003)1119-1126.
[7]K.Young,R.Rodgers,Therelationshipbetweendepressionandinternetaddiction[M],Psychologyandbehavior,1998,(1):64.
[8]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9]Young,K.S.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disorder[J].PsychologyandBehavior.1998,1(2):237-244
[10]GrossanP,NjeanL,SchmidtS.Mindfu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andhealthbenefits:Ametaanalysis[M].JournalofPsychosomaticResearch,2004,57(1):35-43.
[11]张海涛,王美芳.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73(2),56-58.
[12]徐勇,杨鲁静.4409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与网络成瘾行为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07):504-506.
[13]金宇、苏林雁等人.网络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32-836.
[14]GriffithMD,HuntN.Dependenceoncomputergamesbyadolescents[J].PsychologyRep,1998,82(2):475-480.
[15]廉鹏,户桂铃.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J].社会医学杂志,2004,2(4):1-2.
[16]何朝阳,张博然,李梅华.SF-36表在肺结核病人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282-283
[17]姜敏敏,李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浙江大学医学(医学版),2004,33(6):546-549.
[18]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06:649-653+764.
[19]方晓义,刘璐,邓林园,刘勤学,苏文亮,兰菁.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1:100-107.
[20]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张锦涛,刘勤学.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3:305-311.
[21]张磊,徐德忠,黄久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