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这关系着人民福祉,这不仅对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向实质的公平性、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整体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也存在着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整合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跟进不足、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缺位以及医保制度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实际情况指出其中的问题,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有效实施提供可学习可应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践经验;完善医保整合
1、 前言
我国的医保制度发展始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后续又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从制度到人员的城乡全覆盖的全民医保制度,这有利于保障我国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变化,逐渐出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两个制度分割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参保、待遇、筹资、投入等各个方面,这样会使得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性得不到发展,也不利于人民公平享受医保待遇。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两项制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XX、社会和百姓的高度关注。2016年《xxx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出台,该意见特别强调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一制度、整合政策、均衡水平、完善机制、提升服务”[1]。
但是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从我国实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城乡局居民医保整合的相关文献,明确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有效实施提供可学习可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2、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概述
2.1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内涵
2.1.1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概念
整合就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在广义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以及城镇职工医保三项制度进行融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融合,也就是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2.1.2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重要性
长时间以来,我国实行二元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特点。二元的基本医保制度即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医疗保障待遇是有所区别的,分别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待遇。但随着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提高,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两个制度并非牢不可破,正逐渐出现了分割运行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参保、待遇、筹资、投入等各个方面,违背了全民医保公平的核心目标。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把“健康公平性”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核心目标和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2]。
当前,对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效果研究的重要作用,我国国内学者已经达成了基本共鸣。刘春生[3]等强调研究医保统筹效果对于医保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对进一步深化医保制度统筹贡献理论上的支撑。李传杰[4]认为对已开展城乡医保整合工作的省份进行效果评价研究能够提供借鉴,有利于摈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不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省级还是地级,全国各地都根据地方情况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医保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整体福利水平[5]。
2.2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国内现状
2.2.1 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历史
《xxx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出台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曾经的整体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在第一个时期,率先开始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探索工作的是以天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份的代表。《xxx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于2013年发布后,开始了机构的整合,并明确6月底完成。虽然整合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大多具有不彻底性,但是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探索对医保整合项目的整合、提高统筹层次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第二阶段是国家出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政策之后。目前,全国地区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各省均在该意见的指导下做了规划部署,整合城乡居民医保。2016年1月印发《xxx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人社部就贯彻落实通知,力争在2017年启动实施,但是实际整合情况远落后于预期规划。2016年年底,1月份《xxx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印发后,仅有6个省在12月份出台方案,凸显出滞后性;另外,医保整合的具体时间更是在2017年才得以确认;更夸张的是2018年初还有个别的省份或者地区没有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有明确的方案及指令。
2.2.2 整合内容
全国各地根据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文件,整合过程中的内容包括:
整合项目各地都以“六统一”要求作为指导,也就是同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个别省市根据当地情况又提出了“七统一”等要求,在“六统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管理体制、医保监管等方面内容[7]。
筹资方式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一制一档、一制二档、一制三档等定额筹资方式。还有上海市采用了按比例缴费的方式,允许各地级市自行设置差别档次,用两到三年时间去过渡最终实现缴费的统一。
待遇给付全国大体上都是侧重用高的待遇水平进行给付,突出强调了整合后的医疗待遇有所提高并且尽可能减小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
参保对象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出台政策之后,覆盖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北京、上海等地区对于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户籍上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广东、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2个省份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人口流动性大的参保人员做了明确规定。
基金统筹省级统筹管理、调剂金统筹以及调剂金与统收统支相结合是整合医保基金统筹的三种基本模式。以实行省级统筹调剂金为典型的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湖北、山西、广东等省份采用了市级统筹管理调剂金制度进行调剂;统收统支和调剂金两种形式相关结合的模式则是浙江和湖南省为代表。
2.2.3 整合模式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模式分为三种:“三合一”全统一模式、“三合二”分层保障模式以及“三合二”二次分保模式。
“三合一”全统一模式“三合一”全统一模式是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人群的医疗保险[8]。这一模式的典型城市是广东东莞市。东莞市的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是高的,东莞市在国内率先实现城乡医保的一体化,实现了筹资、待遇、管理、基金统筹的全统一。东莞的城乡医保整合实际上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破除了职业、户籍的身份限制,将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了城市职工医保的范畴;第二阶段是将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第三阶段是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个制度一起实行。
东莞市的“三合一”全统一的城乡医保整合模式用一个制度覆盖全市居民,打破了身份、职业、户籍等参保条件,破除了对参保对象的歧视,努力实现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障待遇的目标。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地区还比较少,东莞市的整合现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这种模式最能够实现福利待遇的最大化,但是目前因一些地区的经济基础不足支撑这种模式的发展,所以并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三合二”分层保障模式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两层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三合二”分层保障模式。成都市进行了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创新,采取了“分档筹资,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措施,有三档缴费标准供城乡居民选择,医疗保障待遇与缴费相适应。这种整合模式适合在城市化程度高,农业人口比例较少的地区,东部的昆山、太仓、杭州等城市均采用了这种整合模式,但是与成都较为不同的它们是执行的是统一的缴费和待遇标准。在经办机构方面,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以期实现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发展。在筹资方面,城镇职工的医保费用来自个人缴纳和职工缴纳,而城乡居民医保由个人与XX的补贴组成。
这种“分档式”的制度模式打通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之间的转移通道,不仅更容易被居民所接受,并且大大增强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虽然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合二”二次分保模式“三合二”二次分保模式是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组成的二元结构的基本医保体系,将部分报销及监督部分外包给商保。这样的模式以湛江为代表,湛江为城乡差距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湛江市实现“三保合二”,医保基金中的85%由社会保险部门用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15%以分保的形式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商业大病健康保险产品,部分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大病医疗补助基金支付[9]。
这种整合模式将医保基金部分报销和监督管理职能部分外包给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对参保人的住院医疗费用进行二次补偿。XX与商业的合作实现了制度创新,减少了XX部门风险偿付责任,并且有利于居民医疗保障。此种城乡一体化医保模式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二次分保、第三方协同管理方面[10]。湛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三合二”二次分保模式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但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经营目标大不相同、服务外包风险以及对商业保险公司的过度依赖等局限性。
2.2.4 城乡医保整合实例
本文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的差异等选取了城乡医保整合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长沙市、青岛市、三明市、乌鲁木齐市的城乡医保整合的实践进行分析。
北京市北京市城乡医保整合在筹资、待遇上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北京市开始了医保整合。
北京市提出了“先理顺管理体制,后进行制度整合”的工作思路,又根据城乡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工作步骤[11]。北京市城乡医保整合破除了户籍的身份限制;在筹资方面,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640元,比整合前高出440元;财政补贴达到了1430元,比整合前提高了430元。北京市人民的医保待遇得到很大提升,门诊最高支付标准达到55%了,比原先高出5个百分点;特殊病范围增加达到了11种,医保药品目录也得到了完善调整,药品种类从2510种增加到3023种。
北京市医保整合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出现了参保人员无法迅速获取医保信息而多跑几趟的现象。在“共保联动”的模式下,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模式缺乏法律的保障,没有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
青岛市青岛市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青岛市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具有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及救助是主要的保障形式。青岛市的医保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医保待遇方面,农村居民用药达到了2400种,比新农合时期的900余种增加了1500种,病种保障范围增到54种,报销额度由400元增加到720元。统一报销比例为70%。2015年全市共有2625名失能老人享受护理保险待遇。
医保领域也存在不少的难点,提高绩效、多层次衔接、摆正社保与商保的关系,都是青岛市城乡居民医保亟待解决的问题[12]。
长沙市2016年长沙市开始了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
整合后的长沙市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居民实际报销水平从过去的不到30%提高到40%以上。对患重特大疾病的“三无”人员提供补偿待遇,2016年累计有327人享受此待遇,累计支付基金250万元。
但是长沙市的城乡医保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医保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的信息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双轨制运行的状态下,服务对象和业务不变,但是经办人员减少,造成了超负荷运转[13]。
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2014年开始了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
从筹资来看,人缴费部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每年以20-30元的速度增长,参保人员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了221.21万人,逐渐提高了人均筹资费用。从补偿水平来看,对于农村居民来讲,在一级医院的起付线被降低了,二级医院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三级医院的补偿比例大大提高了;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补偿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三明市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过程也存在着隐患,基层医务人员严重缺失,卫生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大大影响了基层服务能力。在保险比例方面,不同级别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较大,在不同级别的机构中居民的自付费用差距也增加了。
乌鲁木齐市2016年乌鲁木齐市开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
在参保对象方面,乌鲁木齐市2016年的参保人数达到了86.17万人,而整合前的参保人数仅为82万人,实行整合后参保人员的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报销标准方面,农村居民的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报销比例都分别增长到85%、75%、55%,比原先新农合时期增加了5-15个百分点;在大病保险方面,乌鲁木齐市没有区分民族,保障对象是全国的各民族群众,大病患者累计获得了3亿元的医保赔款,在一定程度上,该市居民的大病问题得到了缓解。
按照统一标准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给居民带来了筹资压力,需因地制宜或者参考其他城市的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标准、建立与当地经济增长同步的筹资机制[14]。
在推进城乡医保整合制度的路程中,全国各地区进行了大胆创新。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各地城乡医保整合进程虽有发展,但是推进速度较为缓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各地的整合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办机构经办能力不足、社保与商保衔接、信息系统不完善、城乡医疗资源存在差异、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
3、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存在的问题
XXXxxxx提出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化的最好体现。但是,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时的分割弊端日益显现。罗宇航[15]认为在医保整合中具有法律保障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金保障不足、缺乏对医疗服务等制度性缺陷。金江[16]发现门诊报销减少、住院费用上升、住院实际补偿比降低等问题,建议加强宣传引导合理就医,完善信息系统满足政策需求。田珍都[17]研究发现经办管理体制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整合规划性。
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明确导致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困难的根本原因,本文根据文献及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整合存在障碍的六大原因: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整合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不完善、统筹程度低、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的缺位以及医保制度宣传不到位。
3.1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城市拥有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但是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远远不如城市的医疗资源。城乡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与床位是衡量医疗资源的两个重要的指标。
在医疗卫生上,从卫生费用总额上看,农村的卫生费用不到城市医疗卫生费用的四分之一;在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方面,城市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是农村的三倍之多[18]。
我国城乡的医疗服务人员及病床位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2018年,全国共有952.9万位卫生技术人员,而城市的卫生技术人员高达694万人。2018年末,城市医疗机构床位数为656万,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仅仅为158万,农村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仅为城市的四分之一。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不均衡,农村的参保人员没有办法和城市参保人员享受相同的医疗服务待遇,这是不公平的。
3.2 整合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制度设计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缺少统一的顶层设计;二是医保制度的“碎片化”,城乡医保制度衔接不融洽。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进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上而下的中央顶层制度设计。因为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各地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路径方法不一,但是显示出强烈的依赖感。2016年国家出台措施,医保整合之路有了一定的指导,但仍然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
我国医保制度缺乏整体规划,先后整合地区采取的整合方式大不相同,呈现出城乡医保制度体系的“碎片化”。在筹资模式方面,城镇职工医保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而城乡居民采取现收现付的制度,不设置个人账户[19]。在保障水平方面,三大医保在费用报销起付线、共付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三种制度的对居民的保障补偿水平大不相同。
3.3 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不完善
判定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实施成效的主要标准是居民对经办服务的满意程度。目前除了33个县城乡医保整合后由卫生部门负责外,其余地区统一归人社部门及其经办机构统一经办管理[20]。而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是经办服务的全方位整合,两种完全不同的经办服务方法、标准给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通过XX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商业保险进行经办,但是没有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方面是缺乏医保经办服务人才,特别是专业的复合型经办人才,并且目前面临整合经办服务形势比较困难,其面对的群体不仅仅是城镇和农村居民,还有大量的流动性人口。另一方面是经办管理费用的投入不足,医保管理费用的增加不与经办工作量相适应,这不仅会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经办工作的开展。
3.4 统筹层次低
目前整合的整体统筹层次较低,这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巨大障碍。
2011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对于统筹的目标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医保的统筹层次较低且层次也大不相同。就目前的统筹情况来看,大部分统筹地区实行的是市地级统筹,并且只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市级统筹,新农合的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县(区)级统筹层次[21]。另一方面,实行市级统筹,与人口流动、就医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较低的统筹层次会存在以下的问题:一、城乡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越低,越不能发挥基金的大数法则,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差;二、低统筹层次会加大基金监管的难度,监管的对象多且复杂使得监管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三、不同的统筹地区医保政策待遇差异大,而医保制度是跨区域、跨制度的,所以较低的统筹层次使得医疗保险的转移遇到障碍;四、动人口数量多是我国现状的一个特点,参保人员异地报销困难成为一个难题。受各地区医保制度差异的影响,在统筹外地区就医的话,不仅报销的手续繁杂,而且报销的比例低。
3.5 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缺位
目前,居民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尚未形成法律体系,“事后监管”成为基金管理的一个问题,以个人或者机构的套取保费现象十分严重。管理部门需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减少基金的“套保”现象,这样才可以有利于医保基金运行的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现在的医保制度下,大部分的权力都被经办机构所掌握,社会监督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人社部门是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管部门,但人社部门从属于经办机构,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监督管理,成效并不明显。可以看出,医保监管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措施。
3.6 医保制度宣传不到位
医医保制度宣传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参保人员不熟悉参保流程,尽管如今可以采取便利的网络缴费方式,但仍较多采用现金支付来缴纳医保费用;二是参保人员不清楚医保的报销流程或者因不熟悉医保相关政策而最终部分保费没能得到报销。
导致医保制度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XX对于医保制度的宣传不足,不够深入以及部分居民只有在与自身的利益挂钩时才回去了解。
4、 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建议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从部分地区试点到全国的实施,在覆盖范围、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整合制度设计、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统筹程度、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以及医保制度宣传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意见和建议。
4.1 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缩小城乡医疗资源的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发挥XX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农村基本医疗的财政投入,并且要加强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标准化建设[22];二是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是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重点,采用激励的政策、方式去引导优秀的医疗服务人员加入农村的基础医疗建设中去,积极培养农村定向全科医生。
4.2 加强城乡医保整合制度设计
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只能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逐步由三元化制度过渡到二元化制度,最终实现一元化制度。各地区可以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整合模式,东莞的实践证明说明“三合一”全统一整合模式适合实行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城市化程度高,农业人口比例较少的地区适合实行“三合二”分层保障模式,东部的昆山、太仓、杭州等城市。“三合二”二次分保模式则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湛江等地。
4.3 建设医保经办服务体系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保经办管理一体化,建设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主要要做到:
加强对经办人才的培养:XX要重点加强对经办人才的,提供专业的经办培训;增加在经办人员的薪酬激励经办人才加入医保经办管理的队伍中,探索合理的奖励考核制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经办业务的培训,根据职责不同,对每个岗位责任人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在高等院校培养专门型人才,以适应以保证和的新形势要求。加大对经办服务所需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设置全国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经办管理体制,结合现有的资源以及各地区的优势和缺陷,划分管理职责,经办服务分工,优化经办流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经办服务平台[23]。
4.4 提高统筹程度
全国统筹是医保基金统筹的终极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基金的大数法则,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医保的统筹层次。
在统筹层次方面,采用市级统筹调剂金制度的地区并不多见,如东莞、成都等地区。虽然为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提供宝贵的经验,但总体统筹程度还是比较低的。由地区率先实现地市级统筹,再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这时需要沉住气,维持省级统筹静待到最佳的时机,借鉴宝贵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全国统筹便指日可待。上述做法能够更大程度地分散我国医保基金的风险,稳扎稳打,有效地促进我国医保待遇公平,并提高我国医保待遇的水平。
4.5 加强医保监管能力
对参保人员逆向选择的监管和对医保基金的监管是加强医保监管能力的两个方面。
在逆向选择方面:一是要加强相关的立法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法》,加强对逆向选择及医保基金的监管;二是在逐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和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要使待遇公平的问题得到重视,让XX财政补助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参保人员公平地享有医保待遇。
在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方面:一是需要在衡量各个地区的医疗费用、人均收入、住院率等指标下,综合考虑建立合理的筹资和待遇支付的体制机制。二出台基金监管具体办法,建立完善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聘请专业人士负责监督基金的各个状况。定期公开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4.6 加大对医保制度的宣传力度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制度宣传方面,需要卫生部门、医疗机构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医保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要讲清楚缴纳保费的条件及方式,让参保人员了解医保的报销比例及报销流程等。另外,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张贴医保制度宣传单等方式让城乡居民更多地了解到医保制度。
总结
完善医保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是我国改革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中可以看出是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向公平性、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整体福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探索、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整合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统筹程度低、监管缺位、制度宣传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接下来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提供意见和建议,需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以居民医疗费用支出风险分担能力和经办服务能力为标准,加强监管和宣传,在尊重既定法律、尊重客观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xxx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XX网站2016,3号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imary Health Care——Now More Than Ever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R].2008:25-26.
- 刘春生,代涛,朱坤,张小娟.常熟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果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02):140-142.
- 李传杰.由成都市统筹城乡医保改革引发对沈阳市医保制度的思考[D].辽宁大学,2013.
- 《202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政策解读》,华律网,2019
- 袁菁.国内外典型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复旦大学,2014,(02):229-234.
- 仇雨临,王昭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发展评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8,(02):16-20
- 李长远,张举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对参保居民待遇水平的影响[J].改革与发展,2016,(02):75-82
- 李长远.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的典型实践模式及优化政策[J].经济与管理,2015,(05):37-41
- 杨兴云.医保“湛江模式”将推广商业保险配戏[N].经济观察报,2012-10-09.
- 徐仁忠.北京市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探索及思考[J].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8,(02):27-30.
- 姜宏伟.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社保改革创新成果实证分析[J].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6,(04):27-29.
- 蒋佳欣.“三保合一”制度的整合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68-70.
- 何桂香,丽扎•江阿别克,刘金宝,乌鲁木齐市城乡居民医保统筹整合前后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11):20-23.
- 罗宇航.重庆市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10):42-44.
- 金江.铺陵县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9):29-34.
- 田珍都.当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5,(02):36-39.
- 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 杜学鹏,零春晴,王荣荣,曹志辉.我国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9,(02):68-75.
- 顾海.中国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模式与路径选择[J].学海,2014,(1):45-51.
- 冯虹,张玉玺.山西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管理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6,(07):103-109.
- 钟雨珊.广西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7,(02):140-114.
- 雷震,陈燕萍,黄扬.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需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疗保险,2017,(04):12-14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谭清立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谭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潜移默化,不仅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还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在此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评阅本论文的老师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6592.html,